一口气看完5集,还是很爽的!
讲讲自己的小小观后感吧。
合理的地方:1、没有上帝视角。
江南和岛田搜寻线索的过程,还有岛上的推理,给人感觉就是比较真实的,没有夸张的上帝视角,根据询问或调查到的证据,一点点代入推理过程,体验不错。
2、中村杀妻动机能理解。
天才建筑家中村,设计的十角馆暗藏密室,这个在最初看到建筑家的时候就有猜想到,似乎建筑家跟密室会自动关联哈哈。
因为女儿死了,中村为了能和心爱的妻子永远一起,杀了佣人夫妇和妻子,再把园丁留在密室(应该是杀了园丁,死因不明)。
在大众的视角来看就是园丁杀害夫妇畏罪潜逃的感觉,此刻他们是真正恩爱的夫妇(大众视角),但实际因为没了女儿这个纽带,本身爱着自己弟弟的妻子或许哪天会提出离婚。
弟弟有说过哥哥有缺陷,不知道是不是说明其实哥哥是无法生育的,但是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接受了女儿这个纽带,同时也只是接受女儿纽带的作用,但是无法接受弟弟的不忠和不是自己亲生女儿的织子,所以当女儿死了,为了能和妻子永远一起这个杀妻动机就显得合理。
岛上的人到后期才猜到中村青司和织子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埃勒里认为是青司假借死亡,为了女儿报仇,然后在岛上杀人的动机,但是主角最开始看到信就猜到了他们之间存在关系,这合理中似乎又透露着不合理,或许也体现了江南的敏锐,不过你都退团了,你怎么会这么轻易的想到这个成员,相反其他推理社成员却没人察觉。
不合理的地方:1、岛上的人,当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应该是会很紧张,而且晚上大概率都不敢睡觉或睡不着吧,但是各个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后再出门看到有人死了,再来惊讶和害怕,这给人感觉就有点npc,似乎到了晚上就只能入眠且强行隔音效果巨好,一点听不到范杀人贴牌的动静,进入了狼人杀世界,晚上只能闭眼哈哈。
2、勒鲁在山顶看到岸边的范,竟然会被范追上而且敲死,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追上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同时也揭露了,勒鲁之前在看到的,是范藏在岸边的皮艇,他想再次来确认下皮艇。
3、关键线索。
载学生去岛上的船员,肯定会留意到岛上实际死亡的学生人数和实际载过去的人数是不符的,亦或者是警方在调查的时候,通过调查到学生去岛是通过坐船的方式来确认实际岛上死亡人数,这样就会发现实际少了个学生尸体,也就是范。
4、作为岛上的推理担当,埃勒里在最后都看到园丁的尸体了,应该会意识到,当初蓝屋被烧死的真的就是中村,那就不存在什么中村这个外来人杀人的猜想,真正杀人的不就在他和范之间,后面都还能毫无防备的喝下咖啡,强行降智的感觉。
5、既然岛上的人,都是热爱推理的,甚至在范的视角里,他们在抢救织子的时候,没有选择打电话和人工呼吸,都怀揣着可能有人蓄意杀人这么一个希望有死者然后进行推理的冲动,那在岛上的头一晚有人死的时候,除了埃勒里和卡尔,其他学生我感受不出他们实际对推理的在行。
6、范这来回跑的体力和意志力,铁人三项他必须得报名拿冠军哈哈哈。
如果按照主角属性,江南看到了织子戒指的符号,猜到了织子和范的恋情,那他最后的猜想,会不会根据为了给织子报仇这个动机,推测到范犯罪的可能性呢
看到“十角馆”影视化的瞬间真的激动到爆鸣!
绫辻行人的“馆系列”对于一个爱极了“暴风雪山庄”模式、看热闹不嫌事大星人来说,真的每个DNA都在咕嘟嘟滚开冒泡泡,而“十角馆”作为系列首作,是我的“叙诡”启蒙,至今记得读到守须低垂着眼帘回答自己的绰号时,那犹如熔岩从闷声翻滚到骤然爆发的震撼!
而这种用文字承载的“叙诡”式惊艳居然真的实现了“影视化”,服道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上“混淆视听”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勾起观者的疑虑,在没有事先读过小说的情况下,大概率会被迷惑到吧!
然而更宝贵的是自人物角色内核出发的刻画,从不同情境、状态下仪容气度的雕琢到行动逻辑的把控,处处都是演员与编导组的用心。
真的要好好夸夸“守须”的演技,左岸是七人组里病弱、怯懦、缺乏主见的从属性形象,右岸是舒朗、睿智、冷静的“安乐椅侦探”,而摆渡其间的是坚韧的意志与强大的内心——个人从内到外的气质翻转完成了“叙诡”最重要的一环。
而作为被害人群像之二的“爱伦·坡”与“埃勒里”的表现也同样精彩,前者把医学部学长惊变之中强按下本能的恐慌冷静处之的矛盾感拿捏的非常精准,后者令一个单纯的、烂漫的、沉溺于推理元素刺激浑然不觉危险已然迫近的“侦探”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明艳鲜活又毫不夸张离谱。
再说“江南同学”——在看书的时候并没有十分get到江南的人格魅力,就像夏洛克身边的华生、御手洗身边的石冈、波洛身边的黑斯廷斯,似乎都是以一个穿针引线的“叙述者”的身份存在着,平实朴素不说还会时不时的“深陷危机”.......可在这部剧当中,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江南”身上那股子独属于象牙塔内学生的天真热忱,热爱冒险、向往正义、打破常规时会赧然抱歉、热血上头的刹那又忘记边界到底在哪里——少年呐,你的诡谲要命的人生副本才刚刚开始哇!
最后,我们的名侦探“岛田洁”!
说实话当看到青木桑演岛田的时候真的“两眼一黑”,脑袋里光速回放了一下他以往的角色形象,这人高马大的样儿哪里有一点点岛田啊!
说好的“清瘦且略黑的面颊”、“大号鹰钩鼻子”呢!
然而青木桑把岛田洁身上矛盾又和谐的独特魅力表达得出乎意料的好——闲散单纯不设防备的稚气与犀利沉着不被情感左右的成熟,他会随你一起天马行空的在谜题里滑翔翻飞,却也会引领你在最需要的时刻安全降落。
综上无比期待后续的“馆”,以及热心提名小日向叔友情出演“宫垣叶太郎”
有一个设计很奇妙,剧情里说明明是十角馆,里面却隐藏了11角的杯子,11个房间。
算上死在十角馆的人,六个大学生,馆主夫妇,佣人夫妇,花匠,正好十一个。
下面是我对凶手想法凶手认为女友是被迫喝酒犯病,是其他人挽救不及时而去世,认为其他人不挽救女朋友,是因为想要刺激,想当侦探,而我认为,凶手才是那个想法。
他其实并不是为了复仇,而是借着这个理由实施一下犯罪,和别人玩一场推理游戏。
他要复仇早就可以实行了,一把刀就可以。
还说想杀了他们后自杀,可他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和侦探玩游戏,完成一个推理案件。
比如耗费精力做不在场证明,比如给自认为的侦探发信息。
他其实在享受,享受自己愚弄他人的感觉,觉得自己战胜侦探,满满的自以为是。
如果为了复仇,就不会杀掉女朋友的朋友。
他其实只是想让自己的演出完美
作为馆人痴第一时间去看了十角馆电视剧*^_^*写点repo!
先说总结,这部剧是80%忠于原作的,基本上所有影响案件走向的关键情节都没动。
看得出来加了一些编剧自己的喜好,小南的戏份变多了,在推理的劲头完全不输岛田洁呢。
名侦探江南…!
有几个我比较在意的点被改动了,首先是在角岛失火后,岛田洁的哥哥询问范“为什么没有和大家一起上岛”。
这之后引出了后面第七个客房没有住人,巩固自己不在场证明的伏线。
大概编剧觉得这间破屋子的存在实在不合理?
但这一点实在是没有办法忽略啊。
范可是与角岛存在直接关联的人,如果他叔父没有购入这座地产,众人根本没有上岛的途径。
这一点在警方调查中实在不能忽略吧。
第二点是千织的代号,这一段剧情简直像是范达因的梦呓。
文中说过不是所有人都有代号,千织的代号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
一般会觉得是入部时间短还没有取得代号,在剧版里直接改为大家要千织继承“已经退部的江南‘道尔’的代号”。
但注意时间线,千织死于江南参加过但提前离开的第三场酒会,此时江南不仅没有退部,甚至还没有告诉大家退部的意图。
江南下决心退部都可能是因为千织这件事的导火索,这不是完全因果倒置了吗。
变成褫夺封号了…第三点是奥西兹手上的戒指,这个倒不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在书里范一开始是被迫砍手,是因为奥西兹手指肿胀无法取下戒指,走投无路才选择砍手,并且找到了模仿犯这个理由,在随后的卡尔之死上也是如此。
主动砍手这个剧情显得太过冷酷了,我觉得范多少对奥西兹还有一点怜悯之心吧。
不过都连环杀人了这点怜悯也不值一提,所以改了就改了吧。
还有一些比较小的改动,比如范不愿岛江二人继续“玷污”千织所以宣布自己要退出(这显得好孩子气),岛江二人被强化过的互动,以及最后江南提出的关于埃勒里和千织在交往的猜想。
江南的存在感确实是更强了,演江南的这孩子也挺可爱的希望之后还可以多多出演~大家最关心的那个问题倒是处理得还不错,思路和漫画版是一样的。
范并不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脸,在角岛也上一直没有切过特别近的镜头,倒不如说角岛上特写拍得本来就少。
(印象最深的是厨师的骷髅)这点我甚至觉得比漫画版还隐蔽,感觉漫画版里两人美得很相似(笑总得来说是一部没什么大错的剧,比较忠诚地把原文搬上了荧幕。
对我而言确实还是更喜欢漫画版的改编,但是也算是比较合格的小说改吧。
没有看过原著,也算是完整地享受了悬疑破案类型片的解密乐趣。
设定是有点像无人生还的,也很明摆着是一个复仇的故事。
当然,谁都有可能有动机。
但是我刚开始就猜到了凶手,只是觉得频繁拍到他感冒的情节有些刻意。
比起其他人,范的氛围感更像是凶手吧。
岛上的人一个个离奇死亡,岸上的破案小组也在一步步追寻真相。
直到第四集的结尾处,当被问及他俩的昵称时,我突然完全反应过来了。
范!
他一定会说自己是范!
他的头发被风一吹,他拿下了眼镜,低沉着说出自己的昵称。
这一幕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还是有很强的冲击力。
原来叙诡的点在这里!
本以为岛上的一家死亡是有联系的,没想到是虚晃一枪。
也没想到案子不能算是“破了”,而是凶手的“自白”。
但是whatever,杀人手法和动机也算完整,是一部有观影乐趣的悬疑片。
是为了和朋友聊十角馆改编,一面翻书一面拉片做的一些细节的笔记,或许有人会感兴趣()1. 十角馆开头没有出场人物表,其他馆系列都有2. 小说中十角馆里社员去角岛是为了写推理小说集结成刊(其实也就是说这些人社团活动的本质是写小说),剧里就直说了是为了破未解谜案的3. 小说中范达因登场后其实几乎没怎么说话,电视剧从第一集就有明显有导向的台词(被镜头略过了)4. 电视剧在江南登场的第一场戏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您干脆去做侦探吧”“侦探可不是什么正经人”5. 小说里的岛田是听说江南是推理小说研究社才变得很兴奋(aka人物的特点是这样介绍的),电视剧里则是因为江南说“今天才发现中村千织是中村青司的女儿”发出疑问体现出他的洞察力6. 奥勒兹在第一晚晚上的餐桌上就对大家说不能喝酒,喝酒是对死者的冒犯(出于前提可以理解,但是小说里其实只隐约表现了她唯一的朋友是中村千织而思念她,并没有直接延伸到蓝屋案或者中村千织死亡的案件本身)7. 明显的增加了岛田本人的塑造,包括出身背景和一些性格塑造(小说里他的背景出身是在段落结束的时候说的,电视剧里则是另开了一段来专门表述)8. 小说里其实蓝屋案是一开始江南他们关注的焦点,中村千织的案子是岛田提出然后才想到去找守须的(这个假设是江南提出的,也就是一开始其实就误导了方向)剧里其实一直都关注着更多的是中村千织的案子9. (有个小细节:小说里对范达因发烧的描写是非常具体的,嘴唇发白发干,额头冒汗等等;电视剧里只是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不太清楚)10. 小说里其实第一桩案件后大家并没有互相怀疑,而埃勒里在那时候提出的推论是中村青司凶手说;电视剧这里则是一开始就推出有和中村青司案相关人员在岛上,所以致敬杀人(这里小说里是为了呼应江南线的误导,而电视剧里我觉得是埃勒里在逐渐得到结论“凶手不在同学之中”的结论11. 加了一点江南怀疑红次朗的来源(在他屋子里发现了照片)这段心理建设因为是原创的,感觉节奏一下子缓了下来12. 剧里埃勒里是在大家在岛上找出去的方法的时候开始提出“中村青司是凶手”的结论13. 剧里卡尔死了以后,通过勒鲁的视角提到了中村千织死亡的时候相似的地方,然后接到江南开始回忆千织。
但是书里其实一直到第九章(这章是最后一章以学生组为主角的视角写的)才通过范达因的口向学生们第一次提到“可能是中村千织的案子也有关系”,也就是其实在岛上的人们除了一开始死的奥勒兹,很长时间是根本没有人想到中村千织案的(在江南线它登场的时候也远比剧要晚,是在卡尔死了之后的第八章才开始提到的)14. 推协的杂志叫《死人岛》15. 去推协调查开始的部分基本都是原创的,能补完整凶手动机的部分(因为原作里完全没有刻画推协的样子,剧拍摄的部分参照的是京大推协原本的样子,而他们的社刊叫苍鸦城我们知道的)16. 那个蓝屋里的异色的砖块小说里没有这样的设计,单纯是探险得来的结果。
(话说回来,同色中出现一块材质不同的蓝色砖块真的会不容易辨别吗?
)17. 去医院调查中村千织的部分,后来回去和守须再次聊的部分也是原创。
在这里后面其实已经推出了第二种假设即中村青司的信可能是别人假扮写的的。
然后守须很明显的动摇,在剧里其实感觉有种红鲱鱼的效果(因为不知道守须=范达因)。
18. 阿加莎和勒鲁是没有被呈现明显先后顺序的死的。
19. 范达因发现阿加莎尸体的时候捂着嘴。
20. 只剩3人的时候复盘有个重要的点在于,埃勒里把那根丝线当成了一次杀人行为未遂(。
)21. 小说的顺序是先江南那边揭露中村千织的身世,然后到三人推理,剧里是反过来的,节奏来说似乎更紧凑一些。
22. 三人推理部分埃勒里提出了一个伪解答,即藏了皮艇的凶手是通过穿往来猫岛和角岛的,不是他们三人中的任何一个。
(和真解答相似又不同)23. 十一角杯是开启隐藏房间的钥匙。
(馆系列这个特点,隐藏房间,探险空间的感觉)24. 小说中守须的有几章都是以守须为主角写的。
25. 最后揭露的部分基本和原作完全一致。
26. 最后一场海边的戏,小说里就让凶手自己和自己对话完成了自我审判,这里给江南多了点戏给守须补了一刀。
然后岛田出来和小说是一样的。
27. 电视剧里其实埋了一个没有直接说出来的细节,就是守须画的佛像的光影,现实里是不存在的,在剧情里岛田就是查看了这个后确定了守须有作案时间(我觉得这个布置但没有说出的地方是故意为之的,很有意思)。
(ps:珠海版《十角馆杀人预告》的书封底最下面有一只杯子,仔细数一下是十一个角,这个彩蛋或许早就有人发现了)看到评论有人问珠海版长什么样这里贴个照片哈:
一口气看下来的,标准的本格推理,感觉悬疑部分还是很到位的,演员们选的也不错,群像戏演出了各自的特点,没有出戏的。
剧情用双线叙事推进,本以为江南是主角,结果只用来串联了青屋案,实际存在感很弱,而且到最后也没推理出来真凶,最后还是靠真凶的回忆自述来还原案件的,缺乏破案的爽快感。
故事的杀人手法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趁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毒,趁人不备下药,还有力大砖飞用暴力打人。
最大的悬疑点在于叙事诡计,通过中村青司的案件来迷惑观者,混淆真凶。
不过话说回来,这凶手也太变态了,千织根本就是自己喝的酒好吧。
本来以为她是被欺负霸凌了,结果推理研究会的全员对她都挺好,课余时间大家一起开心讨论推理,也没有谁强行灌酒,提议喝一杯是在不知道她病情的前提下大家一起举杯给她庆祝生日的,出事后医学生还在努力做心肺复苏(全剧里医学生最忙,救人验尸安抚同伴,是阴森的十角馆里难得的可靠存在,可惜最后也没逃过被杀的命运)。
千织之死顶多算是过失,再怎么样大家都罪不至死,就为了这事凶手能迁怒朝夕相处的同学,还一个个痛下杀手,只能说这人偏执残忍到极致,判死刑都不冤。
故事最后给了个开放式结局,凶手看到漂流瓶被海浪冲回来认为是神的审判, 暗示了自首的结局。
但总觉得不够痛快,如果漂流瓶没回来了呢?
江南和岛田来回奔忙也只破了中村青司案,十角馆里众人冤死的真相和所有物证还是被湮灭在一把火里(岛田好像从画里看出端倪,但没有证据)。
我倒宁愿像金田一或者柯南剧集一样,侦探推理出真凶,真凶懊悔不已,在胜利的BGM里痛哭流涕跪倒在地上,虽然俗套但也比看着这个变态优哉游哉走在海边舒服多了
没看过原著,没听说过原作者,悬疑小说只看过福尔摩斯系列和阿加莎系列,悬疑电影可能看过不少,但真正能够留下印象的也不是很多。
我相信大部分观影者都属于这个类型。
我们分不清所谓的本格变格,旧本格新本格的分类。
对于该剧或者本书所代表的新本格推理,很想问一句:所谓的新本格推理,就是毫无逻辑作者说啥就是啥?
就是强行打破固有观念故弄玄虚?
整部剧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别扭的:1.杀人动机。
原著中描写了千织是在社员们半强迫下喝酒的,所以社员们对于千织的死亡是有一定责任的,但是剧中却改成了一切都是千织明知故犯,且强调了社员们对于千织的及时救助,直接让杀人犯的动机变成自己的颅内高潮。
what?
一个策划了如此杀局的高智商罪犯是一个一时兴起的精神病?
哪怕他首先去调查一下呢?
我觉得你做了,你就该死,什么玩意?
2.杀人手法。
这个就更扯淡了,这就是新本格么?
这就是逻辑给诡计让道?
我是长见识了。
该剧的社员们都是树懒转世吧,陌生的环境里怎么睡得着的?
这个环境是怎么睡的这么死的?
罪犯哥不姓范应该姓崔,手里拿着黄牌吧。
你说你都有这种群体催眠技能了,还费啥劲下毒啊,直接梦中杀人就完事了。
还有这随便就把人手给噶下来了?
不是哥们你电锯人啊?
你有这技能直接冲锋不就完事了?
毒药随便拿这就不提了,据说小日子那边毒药都大街卖的。
3.所谓反转。
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到老范是有问题的,也能在中间猜到(本土老范)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两人竟然是同一个人,为啥啊,因为他是时间管理大师,他不需要睡觉,生着病还能乘风破浪暴起杀人。
别的剧谜底揭晓时“卧槽原来是这样”,该剧谜底揭晓时“嗯?
还能这样?
” 猜来猜去,原来杀人犯是超人,这和谁说理去。
4.伏笔回收。
全剧主要叙述了两个案件,千织父亲自焚和老范复仇。
全剧的本土部分大半时间在侦破自焚案,费了那么大精力,观众也跟着猜了半天。
最后发现,有什么用?
千织的身世和老范复仇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我在这费这么老鼻子劲干嘛,好玩么?
这就是打破常规?
真给我气乐了,这不就是弹幕里面开玩笑的“记住这个杯子”“记住这个吃面包的男的”。
这个十角馆又有什么用?
密室又有什么用?
都没有什么用!
都是纯唬人!
5.主角配角。
这一点倒还好,我只说一个。
这个侦探哥们竟然不是警察?
而是警察的兄弟?
这点让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不直接给警察身份,逻辑都说得通。
亲兄弟就可以随便查案卷啊?
他的到来就是纯粹随便找个人过来一起破案?
说不通啊。
或者,这也是新本格的一环?
看了一些剧友的评论,很多都在谈该书的地位,翻拍的艰难,什么标志之类的巴拉巴拉。
难道让普通观众去了解这些?
艰难就是给他高分的理由?
这不是什么瑕不掩瑜,这就是不好看!
被誉为最不可能拍出来的推理小说出真人版,而且各推理作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作为把馆系列全部看完的绫辻路人粉肯定是不得不看的。
但是《十角馆事件》大概是十年前看的小说,那个时候也并不关心它是什么标志着日式推理进入“新本格时代”的作品,只是作为有名的系列作一本本读下去。
所以其实也不太记得讲了什么。
因此抱着第一次看的心情来看这部剧,真的很有趣。
当初知道要拍真人版的消息,对选角不免有些疑问。
为什么推理研究会的选角有好几人都不是我熟悉的,从未看过他们的作品?
在看的过程中也在意着为什么馆内光线那么暗,甚至直到有的人都领便当了我都没记住他们的脸?
当诡计呼之欲出的那一刻,这一切都得到了解答。
女社员急死之谜和火烧蓝馆之谜推动着发生在十角馆内的事件,连续在馆内死亡的推理研究会学生,外部作案还是内部作案无法参透。
十角馆本身独特的结构让诡计有了更多可能性,借助建筑本身的结构创造谜题,也是馆系列的特点。
但最牛的自然还是叙诡的部份。
为了完成这个在影像化中难以实现的诡计,官网的cast表甚至只写了推研会的演员名而没有角色名。
这个故事最妙的地方就是并非凶手本人藏得有多好,而是由创作者通过文字的独特魅力去实现它。
影像化也已经足够努力了,至少没看过原作的人,我想一定会觉得震撼。
更多的内容自然就不能剧透了,请尽情享受被骗的乐趣。
今天熬夜看完了《十角馆之谜》电视剧,本来想等六日有空的时候再看的, 但被人推荐后实在忍不住,就今天(准确的说法应该昨晚)一口气看完了 为了好好享受这部剧我还专门买了零食和饮料准备大吃一顿(夸张), 然后正式开始看的时候,没想到下载的4k片源拉了跨,剧中翻译纯机翻,有种毫无逻辑的美。
最后没办法只能再重新下了个1080p画质的片源(下更高画质的话花的时间有点久) ,在这里感谢推理学院的大佬们。
虽然开头有些磕磕碰碰,但正式看起来果然很过瘾, 很开心的一口气看完了,只可惜推理部分没多少,这大概就是“新本格”不走传统路子的特色之一吧虽然在看之前做足了不被剧透的准备,但还是在找片源的时候被剧透是“叙诡”了,这就导致我在观看这片的时候察觉到剧中角色没有人说过“人数”的时候(入部照片十二人,岛上七人,岛外两人,死了一人,毕业人数不知),一度以为有人冒名顶替了,没想到居然完全相反了。
不愧是狗头侦探我呀,永远会踩到最深的陷阱。
最后说下标题吧,虽然说是“攻击”,但实际上是吐槽我在豆瓣看到的一些评论 看完电视剧之后马上来看了眼豆瓣,想着“这么好看应该豆瓣评价很好吧”,然后被打脸了。
豆瓣评价感觉有些两极分化,评分高的人表示“虽然没看过原作,但电视剧好看”,大概给到四五星评分低的人表示“看过原作,虽然很用心拍,但演员都是新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多给三星emmm, 没看过原著的人,在看完电视剧考虑评分的时候一般是从后往前推并且采用“减分制”,也就是在心中先给满分再通过不喜欢的地方扣分,比如情节,比如节奏,比如我来会怎么拍等等。
看过原著的人, 在开始看电视剧的时候已经开始评分并且采用“加分制”,也就是原著超级好看,你(电视剧)要从零开始追赶,比如剧情还不还原,比如有没有用我喜欢的演员 ,比如制作组的努力 ,比如有没有像我想的那么拍等等。
一般来说正常的翻拍作品其实不会这么两极分化的,可这部作品就出现了这种苗头,emmm,只能说原著太高,而电视剧中规中矩。
但在我看来,中规中矩就是好!
(←被国产改编所害苦了的孩子)
没看过原著。一个一个杀,我还以为是有什么骚操作,结果看推理过程的时候整个人无语,按凶手的说法,反正都没人知道你在岛上,而且岛上又不能留信息,一开始就直接全部毒完不就好了吗?强行加戏?主角2人组更是蛋疼,侦查到一堆无用信息还一直在各种开心兴奋,我还以为有什么特别展开,也太傻了点吧。
终于能看到馆系列作品了,第四集结尾确实拍的很让人惊喜
记不住人名,分不清人脸,搞不清剧情
看的电影解说,原剧太墨迹了。还行吧,及格分。讲了个完整的故事。提前猜到了。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局,没必要自首
莫名其妙
青梅竹马太倒霉了吧明明一个挡了酒一个在急救。而且文学女生是最可爱的医学生是演的最好的,其次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凶手了虽然主要还是靠拍摄手法。每次通过镜头和表情怀疑到这个人的时候立刻被模糊掉。但就是说其他人都演得好差,柯南君就是要演出这种不太聪明的样子吗?看完已经无法正常念出这些小说家名字了艾莉林
看第一集就猜到了凶手,中间几集故弄玄虚,到最后一集揭开一切,没错第四集结尾处确实有诡计被解开的惊艳感,但其实与其拍5集,铺垫这么久,不如只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就好了,中间几集节奏太慢了,给出的有效信息又很少。辜负了期待。尤其最后凶手的动机完全是一厢情愿,我感觉那几个推理社成员死的好无辜啊。妥妥一出悲剧。PS:好烦那个叨逼叨的中分男,还有啥年代了,还让女孩负责端茶倒水,气死人!!
没看过原作,这个改编版完成度不错,起码这个障眼法我是没猜出来,要是用有名演员那就一秒破功了。十角馆内的推理戏稍微抓马了些,一群人没几个智力在线不知道怎么组成的推理小组。青木崇高饰演的岛田还蛮有趣,调剂了故事严肃的气氛。
如果遇到喜欢熬夜的人,或者直接动手搜所有人的人,案子肯定废了,但无论有再多不可控因素,只要有一个自以为是的草包就足够翻盘……
呵,铁人凶手。可以把死者一锅端,但是凶手选择先把自己折腾个半死,让他们感受到恐惧。受不了新本格的这种不讲道理
三种意图推理演得好生硬,奥在很多地方都是公式化的表演,很难看。不停交换塑料牌是不错的动作设计,那一抬眸确实挺厉害的,想象的『期待』是数张冰凉的笑脸。所以千织是找了个秘密地下爹喽,生父说喜欢源氏物语时我差点吐了。瓶子漂回也太牵强了喂,“小题大做”比海水刺骨。
没看过绫辻行人的书,就这还吹新本格第一人?连阿婆的脚趾头都赶不上。男性叙事单是矮化女角色见怪不怪,最可笑的是故事学的是推理女王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模式,东施效颦,还要把阿加莎的名字分配给只会为男人做饭的废物女,边吃边踩。枯燥冗长的过程,核心诡计却简单到令人发指,利用水杯角的差异虽可行但无聊无趣,铁人三项式作案手法更不切实际非常人体力可行,揭开时不是惊喜反是失望。只看到一群普信si装男以推理为名不停抽烟,剧组多爱烟?其他人物太刻意招眼,唯独凶手连个清晰正脸镜头都不敢给,按谁最没存在感谁就是凶手以便骗读者的构思原则,猜都不用猜。不怪剧组,给镜头就漏了,全靠叙述诡计隐瞒真相,只适合用文字玩,拍出来就索然无味,能想出办法演示已属尽力。还把不适合影视化当成骄傲宣扬,这纯粹是原著就没货当然拍不出花。打分虚高
这演技不如话剧是怎么肥事…导演酷爱编排摇手指和歪嘴笑的表演让人不适………
3.5。没看过小说,还是有惊讶的。看之前觉得就五集?看之后,五集确实正好。还能留白。一口气看完不错的。
推理社的女成员要给男成员们做饭冲咖啡端托盘 甚至两个女成员挂了一个剩下一个有凶手嫌疑 男成员们宁愿监视她也绝不进厨房🙃困在孤岛身边人一个个挂掉很害怕 居然早起出房间去化妆 服美役的顶峰
给我5分钟,能罗列20个槽点。优点:好久没动脑了,思考了下。
到底是哪里找来这些歪瓜劣枣的演员,演技是没有的,严重影响观感,难得馆系列能影像化,这是拍了个啥😅要是20年前的堤幸彦来导演多好啊
男主谁在捧……无语
越是不给正脸镜头就越说明这人有问题,第一集就知道凶手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是ta而已。
真没想到能看到这部作品的影视化 抛开两极分化的评价 十角馆杀人作为我的第一部推理小说 对我的意义非常大 影视化后竟然出乎意料的处理了那个被人称为永远无法拍出来的诡计 岛田洁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期待钟表馆杀人事件的影视化 推荐没看过原著和看过原著的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