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幸运身在纽约可以看到百元之恋在北美的首映。
Japan Society今年的Japan Cuts电影节依然有安藤樱的作品,去年是0.5毫米,今年则是白河夜船还有压轴的百元之恋。
而且超级荣幸的是居然安藤君来到了现场,楼主还不要脸的最后要了合照。
影片放映结束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起立鼓掌,足以见大家对这部片的好评。
以下是简单整理的Q&A,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部片拍摄的过程。
现场有英语的翻译,由于楼主日语水平为0,英语也一般,如果有什么错误,还望指正,欢迎讨论。
谢谢。
H:HostS:Sakura AndoH:首先我想问您,你是怎样准备这部片的拍摄的,之前做了哪些身体上的training。
S:为了准备电影里的boxing的镜头,我提早了三个月进行拳击方面的训练。
但比起练出一个拳击手的身体,我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塑造一个邋遢懒惰的女人的形象,因为我想要变得越真实越好。
所以我试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来达到这个目的。
(调皮的安藤君)就像我说的我想要演绎一个邋遢到极点的人,我必须尽可能地增加我的体重。
我希望观众看到她时不是觉得,哦这就是一个演员在扮演一个炒鸡邋遢的人而已,我希望我可以变得足够真实,就像大家真的看到一个真真正正存在你身边的生活糜烂的人。
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所以同时,对于拳击手的角色转变,我不希望说有拳击手在看到电影时会说她根本就不是个拳击手,连业余都谈不上,只是个女演员罢了。
我要求自己要在两个角色间都做到完美。
电影的拍摄总共花了两个星期。
我们需要拍摄练习拳击前的镜头,也就是超级胖的时候,当然还有电影里开始拳击训练之后的场景。
所以按照计划是我们会花四天拍邋遢女人的镜头,这个时候我需要尽可能的胖来演一开始的形象,然后在剩下的10天里我们拍开始拳击训练之后的镜头。
所以我有10天的时间来减掉所有的肥肉,这样我的体型才可以拍最后拳击赛的镜头。
在开始拍摄之前我以为我会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这个角色做准备。
但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该怎么办呢。
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增加更多的肌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长出一堆肥肉。
这样在最后的10天的拍摄期里,我要做的就是把肥肉全部扔掉,然后我就只剩肌肉了。
(译注:说着容易,肉哪有那么好减耶,赞演员的自我修养)就像我之前说的,我想要尽可能的越脏越好。
所以一开始我会让身体上的各种毛长出来。
然后我把我的头发弄的很像受损很严重的样子。
我把我的头发放在发环上。
我甚至还去了牙科医生那里。
但我不确定你们可以捕捉到所有的这些细节。
H:除了身体上的表演(physical performance),强烈的体育精神,电影中还有一些跟physical comedy有关的东西。
我想知道你关于physical comedy的思考?
因为你最近在twitter上转发了Buster Keaton的一个小gif。
还有都有哪些经典的电影启发了你在这部电影里面的表演。
S:事实上我自己很喜欢回看这部百元之恋。
但我不会把这部片当做自己表演方面的inspiration。
百元之恋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身体的重要性。
在我一开始学习演戏并最终决定要以此为一生的事业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在身体以及内心层面都充满能量的演员。
通过饱含的能量去表达一切东西,包括看不见的东西。
所以我的身体对我的表演来讲很重要。
它很重要也很复杂。
在影片当中,我有一切出乎意料的动作(movement)我很喜欢。
同样我也很喜欢身体本身的局限性。
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演员,我不单单奉献自己的身体,我还需要奉献我所有的时间。
我会继续为了电影奉献一切的。
观众问答环节:A:AudienceA:你会不会在你的假期里惊醒之后不小心打了你不想打的人呢?
S:哈哈哈。
我不拍戏的时候就是你今天看到的样子。
但说到百元之恋,在拍摄最后一个场景拳击赛之前,我刚好有一天的假期,我就专门去做了一个全身按摩。
他告诉我他也经常会去帮一些动物做physical training,他觉得从我当时的眼睛里看,我像一只马上要比赛的马一样。
听他说完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然后我回家我朋友见到我之后又说,对不起,安藤君,你现在看起来活像一个杀人犯。
所以我不得不说有一些角色确实影响了我。
the EndTheater里面大家对于安藤君的表演都很喜欢,很多人还都是她的老影迷。
她当天也一直是活蹦乱跳的,超级好玩的一个人。
最后还有观众直呼主办方明年还必须把她请过来,她也是万分不舍的才结束了Q&A。
因为结束之后有Love Punch Party,有来自日本的乐队表演,安藤君也同样的跟大家一起玩得很high。
最后再赞一下Ando为这部《百元之恋》做出的牺牲,谢谢你让我们看到这么好的表演。
《百元之恋》让我意识到,原来述情障碍不止存在在心灵层面,也存在在身体层面。
有这种困难的人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感觉,甚至很难感觉到自己的感觉。
他们像一团云雾,过去的痛苦、创伤和负面情绪从来没有被识别过,也得不到处理。
在这一点上,有些人终身都又聋又哑。
我熟悉这样的痛苦,所以当屏幕上出现一子那张脸时,我有种弃剧的冲动。
海报给人的感觉明明是“很酷的摇滚女青年玩一点拳击但主要是谈恋爱”啊。
可一子并不是很酷的摇滚女青年,而只是个大龄啃老族。
电影花好几分钟来拍她的一举一动,拍她怎样起床,抽烟,隔着软塌塌的睡衣挠背,和小外甥玩PSP拳击游戏,与离异的妹妹拌嘴。
谁会喜欢那样一张脸呢,像茶杯里泡发了的茶叶,不是因为丑,而是因为陈旧。
她的身体散发出久被遗弃的气息,变得松弛,没有边界,搁在哪里,就在那里随便摊开。
饿了,就像盲目的蚊虫趋往一个方向,那是她妈妈。
她妈妈在楼下经营便当店,每逢二三子(妹妹)气不过数落姐姐,当妈的便慢慢摘下头巾,从柜顶取下烟盒,低下头来点一根。
一子左瞧右瞧,搔着滚圆的腰窝,转身晃出门,骑上家里送货的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蹬着,骑向卖零食和漫画的百元便利店,骑过夜深无人的马路,骑过远远近近将残的灯火,骑过32年乏善可陈的人生。
这时,默默滑进来一片音乐。
那带有一点伤感的布鲁斯使人嗅到夜晚落寞的气息,又像一道善意的目光,凝视一子自暴自弃的身影。
有意思的是,前面的镜头虽然贴身描画一子,却没有带给人注视感,反倒是导演对音乐的选择,流露出他愿意了解一子更深。
注视来自对了解的渴望,这份意愿也感染了作为观众的我。
会不会有什么人同样凝视着我,看见我的人生?
没有先入为主的批判,没有自以为是的同情,只有一个想听故事的人。
是啊,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医生,而是一个愿意听故事的人。
他替我们捡起那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
而因为嫌弃,我们早已将它遗忘。
借着这段音乐、这道视线,我们看见一子突然刹车,停在拳馆门外,直勾勾望向里面那明亮的灯光。
镜头捕捉住一名男子,正在擦汗,喝水,身上散发出喧嚣温热的男性味道。
一子看呆了,那像器具般对自己毫不在意的身体蓦然惊醒。
原来一子还有少女心啊。
这是第一次,我意识到她还是个活人。
我看到她做家里蹲,在家里横,甚至宣告“我早就放弃当女人了”,可实际上,面对外界她胆小如鼠。
我看到她终于脱下脏兮兮的睡衣,换上(同样)脏兮兮的T恤和运动裤。
我看到她赌气离家出走,在马路上摔得四仰八叉。
我看到她从打工的百元店买回廉价的性感内衣,蠢兮兮地勒在自己松软多肉的身体上。
我看到她在意中人面前,总是显出一种格外迟钝的痛感。
电影以痛感为线索讲述一子的故事,琢磨她的身体。
被恶心同事强奸那一幕,有人问为什么一子反应那么小。
她反抗起来慢半拍,稀里糊涂就被摁上床,脸上的表情像是从遥远的地方飘过来仅存的意识:“可我是第一次……”和“早就放弃了当女人”相对,这其实令人心碎。
等到她能够动弹,天已经蒙蒙亮。
街上还没有人走动,她独自站在旅馆门外,衣服是好的,包也背着,只不过点烟时手有些抖,走路稍稍合不拢腿。
这无以名状的感觉比大声叫喊更让人觉得痛。
类似的东西积沉多了,人也会变得迟钝。
一子分不清自己的身体是否存在界限,就像她不懂把可能伤害她的人推远,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意中人走近。
第一次去动物园赴约,她问他:“为什么选择我?
”“因为我觉得你不会拒绝。
”她讪讪的说不出话。
好不容易约个会,却穿着显然是多年前的裙子,像少女时代的遗迹,里头勒着廉价性感内衣。
而他吃了她两顿饭,睡了她一觉后就跟卖豆腐的女人跑了。
如果没有拳击,一子可能会老死在那无知觉的身体里。
就像如果没有离开家,她也根本没有机会脱离母亲的照顾,直接与现实相对,从像动物或婴孩一样混沌的状态里苏醒过来。
对这个落魄到极点的人而言,拳击甚至都不算梦想。
32岁是一般拳击手退役的年纪,怎么死命练习,也不太可能获得外部奖赏。
而且我另有一个担心,怕一子在“放弃当女人”的道路越行越远。
幸好她没有。
她只想做一件事:参加一次正式比赛,堂堂正正赢一回。
谁能想到是女人自己上擂台呢?
谁能想到王子反而去了卖豆腐?
可一子并不是作为自己的英雄上场。
她并没有彻底颠覆什么,既不与自己的性别,也不与那负心的人为仇。
不如说,她只是把加在身上的所有疼痛投入到训练里,就像……一种对话。
一开始,那个身体虚浮沉重,有如从来没整理过的野史。
可渐渐地,它找到了秩序,它变灵活了。
它跳得起来,也开始跑了。
它挥拳的动作越来越有力,眼神决断,身上的线条也紧凑起来。
它像解开的舌头般吐出流畅的语言,优美的节奏,仿佛把许多伤口整合在了一起。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一次是和父亲吃饭。
同样在家里躲了一辈子的父亲,第一次和女儿像成年人一样在小酒馆里喝酒闲谈。
“这样啊,拳击吗。
趁年轻多尝试,挺好。
”“我不年轻了。
”这么说时一子笑了起来。
全片第一次见她笑,感觉就像有些什么哗啷一下瓦解了,虽然那个笑很柔和。
还有一次,是一子搬回家,在便当店里帮忙。
潦倒的前拳击手和豆腐女郎分手后改行当保安,买饭时见到一子,他拔腿就跑。
一子一气追他九条街。
—喂,来看比赛吧。
—为什么?
—想让你看啊。
—我不喜欢看到拼命努力的人。
—所以才离开我?
—……你为什么开始练拳击?
—大概是(喜欢)互相搏斗,互相拍肩的那种感觉吧。
他脸上的表情总是阴晴不定,这时只是干瞪着眼看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人叫走了。
她站起来,深呼吸,调整成拳击手的姿势,一路跑回家。
看到这里,我发现一子已经能够和她的身体对话。
那些被深深埋葬的东西——迷梦与历史,伤痕与烙印,疼痛和耻辱,都透过她的肌肉表达出来,而且跟随她去到了擂台上。
打擂台是拳击剧的高潮,当然,最后你必须取胜。
可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擂台英雄,甚至都不是一子,而是一子的疼痛。
在被“打得像个猪头”,翻着白眼倒在地上时,那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一出一出地闪回,借着她脸上和身上的血第一次赤裸裸地喊出:痛——啊!!!
父母和妹妹都在台下,妹妹哭了。
我想二三子再也不会用番茄酱去跟一子对打。
前拳击手也在台下,他一眨不眨地看完全程,看那拼命努力的人。
她倒下时他使劲喊:“站起来!
快站起来!
”到处都回荡着这句话:“站起来,快站起来!
”妹妹,父母,教练,观众——所有人。
这是比胜利更震撼的部分。
就像教练一再对她说:“你不要小瞧拳击。
”它不是人生的一部分消遣,而是人生的一部分。
你需要直面敌人,奋力搏斗。
你要赤裸裸感受那疼痛,让它告诉你生命的鲜活滋味。
也许有时候我还是会讨厌努力,因为辛辛苦苦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
可我觉得一子变好看了,虽然她正倒在地上翻白眼。
我觉得她把要喊的东西喊了出来,搏斗的部分终于告一段落。
那么打完架之后呢,还能做什么?
不是赌气离家出走,也不是找个地方躲一辈子,而是爬起来,挣扎着走向对手——去拍拍肩。
对一子来说,曾经整个世界都带有敌意,可现在,她能够去跟战斗过的人拍拍肩。
这个举动含有很深的和解意味,它帮助一子度过了艰难环节,进入到故事的另一段。
此时前拳击手正在赛场外等她,而她包扎了伤口,脸上虽然肿,身体却显得清爽和利落。
和第一次见面一样,他身上温热的男性气息摇动她;和生硬地睡过一次不一样,如今他是了解她疼痛的人了。
于是她在他面前哭出声来。
“好想赢,好想赢,就算一次也好,好想赢……”她的哭声很特别,不是呜呜呜,而是吭吭吭,像打嗝的小狗。
被强暴时她没有哭,被抛弃时她没有哭。
可这一次,她一边吭吭吭,一边坦然说出了自己的遗憾和梦想。
“是啊,因为那滋味最棒了,胜利的滋味。
”前拳击手简简单单地回了这么一句,没有安慰,没有劝勉,只是肯定了她,也肯定了他自己。
“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为什么哀悼过后总要吃饭呢?
也许是因为,对两个用身体拼过命的人来说,吃一顿,喝一杯,能够带来最直接的快慰。
他走过去牵起她,她稍稍后退一点,然后便顺从了。
半个小时前她还是个狂野的女战士,半个小时后,又变成了恋人面前的小女生,这一切融合得那么自然。
真好啊,她没有放弃当女人。
真好啊,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夜晚,被这样牵着手,摇摇摆摆地向前走,像小狗般吭吭吭地哭。
真好啊,听你的身体,听它忠实地述说疼痛,美与活着的感受。
“女屌丝没有春天”,这句话在看完《百元之恋》后成为了一条在脑子里的来回切入的弹幕。
除了无力感,还有些热血。
安藤樱饰演的一子有一种“去他妈的吧老娘不干了”的狠劲,却是个十足十的女屌丝。
人近中年,一事无成。
乱糟糟的头发,因为肥胖走路都有些迟缓,在家和姐姐吵架互掐,上班蜗居在百元店被同事欺负,被猥琐的店长侵犯后好像报警也没有意义。
在这样除了喊痛之外找不到任何意义的、扔一块石头下去都不会有波澜的日子里,拳击手狩野出现在了一子的视野里。
不爱说话的狩野给了一子一些类似于温柔的东西,一子以为自己遇到爱情了。
然而不久狩野的突然消失和在拐角后看到他和豆腐西施在一起的画面,还是将她打回了现实。
“女屌丝是没有春天的啊”,她只拥有百元便利店里价值一百元的音乐。
浑浑噩噩的日子又开始了,直到一子看到路边的一家拳击馆。
不知道是想到了作为拳击手但一直名不见经传的狩野,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一子走进了这家拳击馆。
-“我想学拳击。
”一子说得很坚决。
-“你年纪太大了。
”-“我想学拳击。
”-“.......” 马路上多了一个天天跑步的身影,一堆堆的赘肉在几千下跳绳中消失,还有在百元便利店里边上班边挥拳头练习的奇怪女人。
从前那个邋遢屌丝的一子已然在快节奏的音乐下蜕变成颇有形状的女拳击手。
-“让我去参加比赛吧。
”-“你还不够格。
”-“让我去参加比赛吧。
”-“......不要被打死了。
” 出乎意料得,一子一路晋升,直接打到了总决赛,戏里戏外的观众都赞叹:“一子这是开挂了啊。
”临上场前,与别的拳击手的劲爆热血的入场音乐不一样,一子的入场音乐是百元便利店的音乐。
戴上圈套,双手撞击的时候,汗水和肾上腺素一起在空中飘洋。
一子歪了歪头,眼里干净又凶悍。
这一刻,姑娘你拳下有风。
然而这场比赛却没有这么热血,也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奇迹发生。
一子在对面强烈的攻势下连连退却,一拳都打不出来。
即使最后左手小宇宙爆发,还是被打趴到了地上。
倒地的一刻,姐姐、狩野、店长、馆长这些人的脸闪了出来,好像在说:“你看,都说了你不会赢的。
”想到了狩野在重逢后曾问她的一句话:“你为什么想学拳击?
”没有意料之中的“因为想离你更近一点啊”,一子的回答略显中二:“因为和对手相互拍肩的这种感觉,很好。
”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一子还是踉踉跄跄地起来,和对手拍肩致意。
看完《百元之恋》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冲了上来。
在脑海里脑补一出拳下生风的场景之后,我兴冲冲地报了离学校有一整条地铁线那么远的拳击课。
付完款之后还有点愣,毕竟对于一个社恐来说跑老远上个课还是头一遭。
扎上高马尾,特地穿了一身运动服,提前到达上课点。
在教练第一百次让我用大点力的时候兴奋的劲渐渐冷下来了,教练问我:“你这么瘦怎么突然会想学拳击啊?
”,“看电影看的”这句话在嘴边滚了几圈,说出口的时候变成了:“就是好奇,想试试。
”毕竟看个电影就来拳击课这事儿确实是有些中二,行吧,我接受了我也只是个在第一阶段就被打趴下的女屌丝。
后来也没有再去参加拳击课,百元便利店的音乐还是不够响,我的爱恋也不够百元。
很多励志片都以一个光明且希望的未来结尾,这样的结尾或多或少依赖着主角关键时刻的觉醒、奇迹再现以及天时地利的因素。
激励着观众的同时,也在极力隐藏这样一个事实:我是个毒鸡汤。
然而这部处处暗色调的“高分运动电影”却告诉你:你不是主角,你只是个在百元便利店打工心血来潮去学习拳击的中年女人,只是一个被男友甩后也无能为力的女屌丝。
你不配拥有热血的背景音乐,你只有百元店廉价的音乐,你赢不了比赛,你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平平无奇的生活。
是啊,做不了主角,但那又怎样?
《百元之恋》告诉你的是:你可以输。
打完比赛后的一子,在馆外遇到狩野,她哭着说:“好想赢,好想赢。
”狩野回以一个拥抱。
她获得的不是爱恋,而是和解。
与注定平凡的自己和解,与操蛋的生活和解,与看不起自己的人和解,与把自己打趴下的对手和解,与百元便利店的音乐和解。
两年前看完这部电影时,为摆烂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现在却有了新的见解,再暗的色调,再廉价的音乐以及再死水一样的结局,都是对活在这个世界上全部的爱恋,超过一百元的爱恋。
所以,就算知道最后可能会输,知道会痛,知道配角的结局,还是去试试吧。
拳头打不死你,但是一成不变拖沓的步子能让你心死。
女屌丝没有春天,但是她能走到春和景明。
不知道多少次下定决心,吃完晚饭后一定要去散散步,当然最好是跑上几圈,即使减不下几两肉,锻炼身体总是没错的!
然而——买来的死飞只骑过三次,羽毛球拍拿起来一层灰,工作三年存了勉强五位数,学人家买股票瞬间被套牢。
上班一整天哈欠连天,半夜一点却对着手机睡不着。
最要命的是,韩寒的狗开了生日趴,王思聪家的碧池王可可带着两只iWatch,连微博上的营销号都可以靠猫狗挣钱换豪宅。
……这什么世道,竟然真的人不如狗!!!
真是无语问苍天。
一边狂吃零食一边45度角仰望天空止住眼泪,我看完了这部《百元之恋》。
光看海报也知道,这部电影的颜值相当不高,女主角的脸是大写的“半死不活爱啥啥”,跟满大街的行尸走肉没两样。
为什么叫《百元之恋》?
千万别往小清新的地方猜,所谓的“百元”,其实是日币的100円,按照前段时间“破五”的汇率来算,也就值人民币五、六块钱。
女主角斋藤一子,32岁,不修边幅的女汉子(其实并没有多汉),没有正经工作,整天窝家里玩游戏,被家人嫌弃,老处女。
在她看来,她自己只值100円。
而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她烂泥一样的生活状态,麻木的脸,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值什么钱。
连自己的名字和妹妹的名字,也简单得如此随便:姐姐:一子。
妹妹:二三子。
和二三子大打一架的一子,从家里搬了出来,在自己常去的便利店做起了收银员。
大概就应了那句话,极品总是成对、成堆出现的。
百元店的同事和常客们,也个个是奇葩。
店长患了忧郁症,同事话唠又猥琐,还有个因盗窃被开除的大妈,总是厚着脸皮回来拿快过期的食物,勉强算是可爱。
就这样过下去了吗?
一子根本连想都不去想未来。
三十多年都这么过来了,还能怎么样呢。
又不是好莱坞的励志轻喜剧,麻雀攀上富豪变凤凰,智障成功跑出一片天。
就这样自暴自弃下去不好吗?
更惨的是,有些普通人的人生,在捱一拳后,通常会捱更重的一拳。
32岁的老处女一子,被猥琐的同事强暴了。
她的反应却是一边喊着“好痛好痛好痛…”,一边麻木地去上班。
……被强暴为什么还能如此淡定?!!
大概因为,她已经被生活强了32年,连愤怒和屈辱的情绪,都来得比常人缓慢。
那么,如果有男人主动来约会,答应吗?
当然!
要求约会的男人狩野,是一子偷偷看了好多眼的拳击手,即使37岁了、长得一般赛绩又差,在只值五块钱的女屌丝看来,也是妥妥的男神。
于是,不仅要约,还特意买了一套新的性感内衣——这才符合约的基本素养啊!
屌丝们的约会,即使只是坐在小破货车上,也开心得想笑呢。
女人不管年龄多大,即使再颓废的外表下,藏的也可能是一颗玲珑少女心。
感冒的时候并不想哭,而在男友亲手做了一大块咬不动没味道的肉时,一子哭了。
特别是男人凶凶地说,“装什么可爱啊,小心我揍你”时,心跳扑通扑通的让人害羞。
观众们也不禁陷入幻想,大概这个不怎么样的男人,可以把快腐烂的女主角从烂泥里拔出来了吧。
然而,当初次约会被问到为什么会约一子时,男人的回答是:“因为觉得你不可能拒绝。
”太残忍了吧!
这和想象中的剧本不一样啊!!!
败犬的人生,面对的还可能是组合拳。
在你忘乎所以的时候,重重地打上你的脸。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爱情降临,甜蜜是幻觉,拥抱只是短暂的相互慰藉。
狩野和一子好了没几天,就被街上的豆腐西施拐跑了。
啊原来只是骗炮,并不是谈恋爱啊。
一子依然丧着脸。
惨,还能更惨吗?
反正……也被打脸打习惯了吧。
这一次,只不过是把脸凑得太近了一点。
所以,还是继续这样过下去吗?
事业不成功、做男人也很渣的拳击手前男友,倒是给一子打开了新的大门:拳击,看起来很有趣呢。
一子把对爱情的憧憬和生活的愤懑,全部转移到了拳击上。
废柴,也有想成为斗士的时候。
掉在地上都懒得捡的百円硬币,也会有想闪光的一刹那。
虽然,她已经不年轻了。
为什么想打拳呢?
渣男曾经问。
如果是偶像剧的话,答案应该是,“因为你啊”。
而一子的回答还是那么另类滑稽:只是很喜欢互相搏斗、互相拍肩的那种感觉……从一子站上擂台的那瞬间,整部电影的画风陡然一转,暴走高燃。
她扎起头发,练习步伐,连买菜的时候都可以随时出拳。
女胖子抖落一身肥肉,变成了真正的女汉子。
连电脑屏幕前看客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她都loser了这么久,按照正常的励志电影,也该绝境逢生,焕发又一春了吧。
然而这部电影熬的鸡汤,没有加特浓的鸡精。
所有剧情都如草泥马狂奔,奔向你预想不到的方向。
你开始和一子一样期待,期待一场淋漓酣畅的胜利,期待她和其他拳击题材电影的主人公一样,即使开头被打得鼻青脸肿,最终也能笑着被抬出赛场。
导演却调皮地说,NO!
虽然我们的片名叫《XX之恋》,但完全不是走甜美小清新风的哦鼓点激昂,一子目光炯炯,一扫之前的颓废丧气,昂首走向自己的擂台。
我们幻想着,她也许会一战成名,就像别的电影里那些司空见惯的天才一样。
但是《百元之恋》很任性。
练了一阵子拳的一子,被职业拳手打得鼻青脸肿。
虽然在最后一回合,打出了自己最拿手的左勾拳,却依然输了比赛。
输了比赛。
输了。
人生真的很艰难,偏偏还有人喜欢来拆穿。
老教练说,以后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说什么老娘也曾燃烧过,很让人不爽。
这场比赛我很喜欢,老教练又说。
人生不是你想赢,想赢就能赢。
反而,像一子挂在嘴边的“好痛好痛好痛…”才是常态。
说好的不打脸呢,生活却顺便揉乱了你的发型。
真是,想想就气到胃疼。
电影结尾,渣男前男友来接一子,一子终于又哭了:“比赛打输了,好想赢啊,好想赢啊……”好想赢一次啊,这不是我们loser的内心呼唤吗?
我们从小就会背那句: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一直觉得,下半句应该接:废话,不面对难道去死吗?
这部电影就完全呈现了我心中的“下半句”。
片尾曲也用懒懒的语调,讲透了人生的道理。
完结是因为开始过 失败是因为战斗过 分手是因为相遇过 这些道理我都懂 连马云都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看他说这话也是蛮生气的)虽然现实中,我们见鬼的几率比实现梦想还要高。
饰演女主角“一子”的,是被网友们称为“日本黄渤”的安藤樱。
本人出身演艺世家,29岁,凭借本片成为日本影坛又一个年轻影后。
突然想到,高晓松费了好大劲减了肥,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你,至少比高晓松长得好看吧?
日元一百文,指甲盖大小圆圆一枚镍币,能买到什么?
一瓶矿泉水,一包零食,一根铅笔,最便宜的一枚寿司……正常的超市里,一百元只能买到最廉价的商品。
只有在某种类似中国「两元店」的百元店里,一百文日元或许能买到一些接近腐烂的香蕉、快过期的食品。
百元,是日本商业定价体系最低的标准。
斋藤家的一子在某家百元店里打工,她32岁,处女,死宅,肥胖,丑,蓬头垢面,和家人闹翻了,独自赁屋居住。
她自称「百元女孩」,电影《百元之恋》的女主角。
如果人也可以定价,她是那种会被底价出售的女人。
【献给失败者的励志片】电影《百元之恋》荣获2014年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八名。
它讲述了由安藤樱饰演的“百元女孩”一子如何从颓废中振作,从逆境中成长为一名女拳击手,站上职业拳台的故事。
听起来有点儿像《百万美元宝贝》,是吧?
那你可错了。
影片自始至终,女主角斋藤一子没有获得任何世俗意义的成功。
没错,她确实和家人和解了,但她也失去了在百元店的工作;她跟心上人、退役拳击手狩野在一起了,不过在此之前她被同事趁酒强奸,并且男友也很快另寻新欢,离开了她;最重要的是,她费劲千辛万苦登上拳台,挥出了一记漂亮的左勾拳,但有什么用呢?
她终究还是被对手击败,以压倒性的优势。
从情节设置上看,《百元之恋》一点都不励志。
它有激昂的音乐,但少了群众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有快速的剪辑,没有功成名就后的顶礼膜拜。
尽管如此,它依然是年度最好的励志片,因为它的内里燃烧着励志片的魂。
什么是励志片的魂?
是激昂的改变。
主角有多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否有改变?
结局是鲜花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有多向上和昂扬。
如果把励志片主角的轨迹化为一条曲线,它一定是一条倒抛物线:起初平缓或波动,在后半段开始陡然上升,耸入云霄。
影片结尾,在家人、教练和前男友的面前一子一次又一次地倒在了拳台上,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比之前她自暴自弃、几近崩溃边缘的状态,她是成功的。
【恨比爱更强悍】影片前半段,主演安藤樱演活了一位大龄失败剩女。
她的生活黏稠、凝滞、毫无希望。
她犹如激不起任何微澜的一潭死水,永远是一副逆来顺受的表情。
和同事聊天、和狩野约会、看拳赛、甚至被猥琐男同事强奸后,她始终面如死灰。
直到和狩野同居的那一夜,她终于哭了,而后又笑了。
有了表情,就有热情,她心底有火焰点燃了。
狩野带来些许的爱只是一剂安慰,并未让她踏上拳击的道路。
真正让一子的能量熊熊燃烧反而是——「恨」。
「拳击是我的梦想。
」在她郑重其事地说出这句话之前,没有人相信她会晚拳击。
她去拳击馆报名了,依然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学起来动作走形,胳膊有气无力。
当她在街头揭穿男友狩野出轨时,心中的恨意被激发出来,她才奋发向上,出拳迅猛,电影的调子也变得昂扬起来。
恨是一头比爱更加强悍和凶猛的野兽。
尤其是对拳击这种以命相搏的运动来说,恨比爱更有效。
影片中狩野最后一场拳赛之后的酒馆一场戏,一子问了狩野两个问题。
第一个:「你认识对手吗?
为什么你要拍他肩膀?
」她得到答案是拳赛的礼仪。
这个问题被许多观众注意并反复提及。
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加重要。
它或许隐藏了导演试图表达的私心:「打拳击,心理要有恨吗?
」狩野用拳头狠狠地重击了猥琐男同事的腹部,回答道:「要有恨。
」果不其然,一子被激起了对狩野也好、对自己也罢的仇恨之后,她的改变真正开始了。
她跳绳、跑步、训练体能,学习拳击技术,出拳犹如猛兽。
拳馆的老板和教练劝她不必这样努力,换来的只是她申请参加职业拳击比赛的申请。
你能想象教练脸上错愕和不可思议的表情吗?
如果说丧失热情是最沉沦的颓废,那么激起人们向上的动因,往往是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
真正的生活之中,恨产生的动力,比爱更强大和澎湃。
虽然在废寝忘食的训练和改变之中,一子慢慢消解了恨意,但毋庸置疑瞬间驱使她改变颓丧状态的动力,不是一直隐藏对拳击不灭的热情,而是她内心强悍的仇恨。
影片最后,一子走出体育馆,对着前男友狩野大声哭泣“好想赢好想赢”时,她早就不是影片开头那个颓丧的、边缘的、自暴自弃的一子。
她历经了凄苦与奋斗,内心趟过爱与恨,她改变了自己,从而改变了命运。
一子赢了。
《百円之戀》這名字,讓我玩味良久。
百円固然在日本表徵廉價與庸俗,但一百,也原是滿、盡、圓、實。
女人水造,一百也同樣是水之沸點。
一百連接兩個極端,劃成一個圓,那圓在手心銀光閃閃。
而那個戀,或指與香蕉男的糾葛,或指戀情發生的場地,但我心裡覺得,她愛戀的,是她自己。
對我來說,《百円之戀》說的是一個女人愛戀自己的故事。
再者拳賽前夕,她挑選百元商店的主題曲為自己伴奏出場,解說因為她就值這個價。
所以我不得不推想,主導這部電影的那一場愛戀,是她與她自己的。
一子不擅言詞,在公園一幕沒詞彙也沒時間好好演說自身投入拳擊的原因。
導演沒有把一串漂亮演說訴諸她的嘴巴。
她遭遇的暴力與遺棄,全部作用在她的肉身:與家人不和演變成飯桌扭打、出外謀生被同事擊腹強暴、愛慕他人換來一塊難以下嚥的牛扒。
她所承受的痛苦無法宣之於口,也唯有藉著肉身釋放並且解答。
恐怖電影時常提到Victim-hero。
那些將自身苦難轉化成自身力量,遇強越強的人。
電影中的女性無不如此:一子的姐姐離婚一週就抖擻投身家中事業(丈夫缺席)、兩女打鬥母親一把抓起廚具喝止(父親無力)、被解聘的女人揭露官僚的浪費不公以至動武(上司壓逼)。
(唯一在電影裡毫髮未損的豆腐女以妖媚過關。
)但靠苦楚摧殘餵養,回應壓逼(即使源源不絕),何以渡日。
一子沒有走這條路。
在公園背向愛人跑走、在拳賽上爭強好勝,她渴望主導、渴望超越。
擂台上,對手造型略似Million Dollar Baby的Maggie(片中另外兩個美國小節是強暴發生的場所New York Hotel和一子時常穿的On Boardway T恤),百萬抑或百円,高價低價有價無價,女人就是女人。
那對擊敗她的手最後換以輕撫,導演特意近距離展示了這個鏡頭。
兩對手何其相像,自愛自強自殘自我撫慰。
女性的剛強與柔韌,收放自如,都是一體。
百之兩極。
有些人的竭盡全力,在另一些人眼裡,不過是無能為力。
卡繆在《鼠疫》的綿長爭戰中總結:「一個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賭博中所赢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
」一子的年紀臨界,拳擊的知識已無用武之地;而拳賽教練也在休息室告誡:「不要將來在寂寞的時候吹噓老娘也曾經燃燒過。
」所以記憶也不被建議視作收穫。
一子的故事或者提供了另一個答案,你從生活裡能赢得的,不過是一顆想赢的心。
去愛戀自己的也就是這顆心。
有人说这是一部很燃的励志片,我并不以为然。
看片的时候的确有燃的场面,比如后面的拳击对打,但看后仔细回想一下,励志场面其实并不多,相反处处都是丧气满满的设定。
故事也并不是主打励志和温情,只是扒掉了虚伪的温情脉脉,把现实骨感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出来。
安藤樱饰演的女主角一子,既不是傻白甜,也不是腹黑女,纯粹是二不愣登的没见过世面的宅女一枚,更可悲的是,她已经32岁了,做了32年的老姑娘,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当妹妹已经结婚生子然后离婚了,她还依然单身并且没工作没收入。
这在电影开场就交代了。
几乎没有人觉得她是个“好女人”,同时几乎人人都觉得她是个长得不好看的“废物”。
对一子来说,年龄就像一道幸福的分水岭,除了依然苟活于世,32岁的人生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庆幸和自豪的,她不独立,嫁不出去,爱不起来,生活丧失目标,皮肤变差身材走形,整天浑浑噩噩还暴饮暴食,梦想呢早已烟消云散,而且32岁的人生里,除了男朋友缺席,她似乎从未有过梦想之类的东西……额,都到这一步了,似乎只有坐吃等死的份儿了。
说实话,看完这部丧气的电影之后,我也想和一子一样嚎啕大哭,就像她在输掉那场惨烈的比赛之后,对着只会爆粗口翻白眼的暴力前男朋友突然嚎啕大哭,“好想赢,真的好想赢啊,哪怕只有一次也好……”是啊,好想赢啊,哪怕只有一次也好啊。
失败的人生也是人生,怎么活也都是活啊,其实,归根结底也不奢望什么,哪怕输掉亲情,输掉爱情,输掉工作,输掉尊严,输掉前途,直到输掉梦想……可是对于一直失败的自己,即使没人安慰鼓励,即使你嘴上不说,可还是很不甘心啊。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天,好歹也让我赢一回好嘛?
我大概可以理解一子“想要赢”的心态,她越是想要赢,越是证明已经输得很惨。
请替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吧。
作为一个无所事事的大龄宅女,父母家人没人瞧得起她,除了和外甥抢游戏机和妹妹互相撕逼,然后把老妈气的半死,基本就毫无存在感了。
当她转身离家出走的时候,没有哪个亲人奔出来挽留她,反而差不多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这就是她的亲情。
出走后她得养活自己吧,于是在百元便利店找了一个夜班兼职,每天在柜台后面收付款,也算是个上班族了。
可是同事之间相处得不太愉快,一个离了婚的中年大叔总是对她不停骚扰,新上司虽然是个年轻小伙,却很傲慢总是颐指气使,好歹有个性格过得去的同事,却因为有抑郁症就离职了。
一个喝醉酒的夜晚,她被色眯眯的大叔拖进旅馆强奸了,她的宝贵贞操就被这个渣男玷污了。
这就是她的工作遭遇。
好不容易谈个恋爱,却遇到一个脾气古怪的男朋友,面无表情恶声恶气,从没有给她好脸色。
在为了梦想迈开第一步的时候,男朋友又果断和她“劈腿”,和一个漂亮的卖豆腐女人走了,还当着“小三”的面奚落她是他的“妹妹”。
所以,男朋友大多是靠不住的。
哦哦不对,他可能还算不上是她真正意义上的男朋友,他只是为了摆脱寂寞,约她逛了一次动物园接着上床,然后与她潇洒转身拜拜。
这就是她的爱情。
跌到谷底的人生,怎么可能不想绝地反击?
一败涂地的梦想,怎么可能对败绩安之若素?
不反击是不行的。
而眼前最好的武器就是拳击。
于是,安藤樱饰演的一子后来绝地大反击了。
讽刺的是,还是练拳击的“前男友”激发了她的梦想。
在被无情劈腿之后,“小强精神”忽然上身的一子,为了“拳击梦”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然后故事从此就开始基调转变了,似乎正在向着“麻雀变凤凰”的励志套路一路狂奔。
那大概也是众多loser们最想要看到的美好结局了吧。
可是太理想化了,也不真实,女主角一子一路过关斩将塑造全新自我,这些其实都是缺少现实支撑的理想化设计,如同那些动不动就要为梦想出生入死的日漫少年们一样,你当初会为了这些感人场面落泪,但时过境迁之后,多多少少都会发现一些不合逻辑的破绽。
总之,我并不觉得电影里那些“绝地大反击”的燃魂段落会经常在现实生活里发生,一子的泪水也许足以抚慰废柴们破碎的心,却不会轻易成全他们步履维艰的梦想。
现实的剧情可能是,一子的男朋友并不会回心转意,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回到她的身边。
而一子的梦想之路布满艰辛,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打击之后,她还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痛苦,才能一步步慢慢蜕变为想要成为的人。
让我们回归电影本身。
平心而论,我觉得安藤樱饰演的一子,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或者说,她其实是“潜力股”。
否则她也不会那么坚决那么执着,直至靠努力站在了擂台赛上,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也始终不放弃不示弱。
更可怕的是,从始至终她没被对手打哭过,生活的磨难也没有让她跪地求饶。
平时她也总是一脸“老娘怕谁”的高傲表情,不理会那些欺压伤害过她的人和事,而她只会在心爱的人面前落泪,比如“前男友”,却不会在人生的赛场上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懦弱。
而这些并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独特品质,事实上也只有少数人拥有,也许他们天生性格坚强,或许后天被苦难磨练出来了。
丑话说在前头,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一子们”都不会好过,也不是每个野百合都会有春天。
置身一败涂地的人生里,心里也许会“想要赢”,却少有勇气和运气,更缺少一颗一子那样的觉悟之心,无数次兜兜转转和幸福擦身而过,在孤独的漂泊路上不断流浪,如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
而且,安藤樱饰演的一子可不是松子,有时候她的强势和勇敢会让人感到可怕,她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从挫败中不断快速成长,一次次的打击并不会让她意志消沉,反而会激发她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决心。
所以她并不会像松子那样,视男人为生活的必需品,一子会选择为爱勇敢,却不会把自己的一生幸福搭进去,她会坦然接受外界的伤害和别人的侮辱,却从不会让这些成为她一生的耻辱。
她不是对谁都nice的好人,更不是任人摆布的小白兔,更像是被困住的狮子,在被人逼到墙角的时候会一跃而起,快速挥动铁拳给伤害她的人一记反击,即使是强大的命运也无法让她低头。
这就是她为人的底线。
所以说,一子这个“废柴”是独一无二的,她可以成为所有loser们的榜样,但请不要误以为,所有的loser都可以成为一子那样的人。
毕竟,“触底反弹”的事件也不是天天发生的,残酷的现实生活会消磨一批人的斗志,会打破一些人的梦幻,会让软弱的loser再也站不起来,但也会让一些人的“小宇宙”不断爆发,让他们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在逆境中越挫越勇,即使屡战屡败也在所不惜。
在生命的曙光乍现之前,还有无尽的挣扎与黑夜等待,除非有一天你可以顿悟,为了一个目标不断改变自己,放胆走上人生的决斗场和命运赤身肉搏,在刀光剑影中启动绝地反击,并且敢于对一败涂地的人生说“不”,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为第二个“一子”了。
作为一个女性观众,武正晴的《百元之恋》从生理到心理都给人带来不适感。
从看拳击比赛时的骚扰,到强暴戏份,可以看到男店员的手在安藤樱的身上实打实拳拳到肉,以及出现“乳头都硬了”这样和岛国片一模一样的台词。
强暴戏份中,导演强调女主是第一次,并且展现出强奸犯知道女主是第一次后的兴奋。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段里,导演从身位上,让店员处于俯视安藤樱的地位,而镜头也采用微仰的方式拍摄店员,在这一男尊女卑的镜头语言下,让店员对安藤樱说出丢掉处女之身的说教。
并用一个较长的固定镜头着重刻画一个女性第一次“被进入”。
导演这一段的表现手法实在让我生理+心理双重不适。
在导演武正晴的眼里,完成让女性转变的最大挫折依然停留在性,并且是第一次。
只有夺走女性第一次的贞操,才算是对一个女性的极大打击,才能让她触底反弹,涅槃新生。
如果说导演想安排一场强暴戏份来完成女主的脱变,给她学拳击的动机。
不再受人欺负,抑或是告别软弱堕落的自己,动机上说得过去。
但很可惜,导演并没有把笔墨用在刻画女主遭受欺辱后的内心世界的转变,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他所认为的一个女生第一次后该有的生理反应——疼到弯下腰来呲牙咧嘴,一边弓着背走着外八一边不停喊痛。
弯腰喊痛
八字走路导演拍了一段在我看来不是非必要不可的裸露性戏。
安藤樱在和拳击手的床戏中的露点对没有对人物和剧情并没有推动作用。
导演也许想表现这段关系里安藤樱的卑微,所以让拳击手用命令式的口吻让安藤樱捏他乳头,捏痛后又让安藤樱卑微地小声道歉。
这样的设定可以表现出安藤樱在这段关系中,哪怕在两性关系中,也是处于卑微姿态。
但这一段不靠安藤樱的漏点也可以达到导演的目的,个人认为有消费安藤樱之嫌。
生理上没有放过女性,心理上导演同样没放过。
片名《百元之恋》,本质上还是在讲一段恋爱关系。
片名的来源,是男女主在百元商店的邂逅过程中,又有一枚100元日币的见证。
单看如此,这样取片名也就算了。
但是片中安藤樱有一句贬低自己的话:“因为我就只值100元。
”直到影片结束,导演再也没有安排安藤樱为自己说过的这句话正名。
所以说,这并不是一部女主醒悟自强的励志片。
安藤樱在走出赛场后也并没有重获新生。
一段哭哭啼啼的“好想赢”,并没有让人感觉到斗志,反而更像是在向男主撒娇。
肢体语言上,男主自始至终站在原地不动,反而是安藤樱在哭诉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慢慢走向男主,甚至过程中有个伸手求抱抱的动作。
最后顺从地被男主牵走。
所以直到最后,女主不但没有获得成长,反而即没逃出渣男的魔掌,也没能翻出导演的五指山。
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女生再厉害有什么用?
哪怕你再渣,只要你一出现,她还是会乖乖跟你走?
看完电影我真的很惊讶导演对于女性生理和心理上那种理所当然的恶意。
对比《百元之恋》和《热辣滚烫》,贾玲在翻拍的时候剔除了相比之下不那么符合国情的男权和厌女。
除了“头一回”和“抓床单”这两个略drama的点,贾玲至少没有把性作为女生最大的弱点,也没有让女生在感情里翻不了身。
告别过去颓废的自己是新生,勇于斩断和走出一段卑微的感情同样是新生。
贾玲做到了让女主不仅在精神上,也在人格上实现了独立自强。
贾玲有在为女生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树立榜样。
诚然贾玲作为导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从把女性拉出性和情感的泥沼来说,还是女性导演更心疼女性。
结尾的不叼雷佳音,在我看来不仅是颠覆,更是打脸《百元之恋》。
男人不是唯一,所谓的爱情不是至上。
好好学学女性导演是怎么对待女性的吧,武正晴导演。
tori amos有过一首歌,叫做「silent all these years」,虽然我并不是特别熟悉这个歌手,但也有所了解,在tori amos出道初期的时候,曾有过一段被自己的乐迷用枪抵着头遭遇强奸的经历,几年之后她才重新回来。
尽管「silent all these years」是在这之后十几年的作品,但每一次听到,我总是会联系到tori amos那灰色的几年,而在看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时候,我又总是会想起这首歌。
电影里,当一子最终输掉了拳击比赛,站在比赛场馆门口的台阶上,面对抛弃过自己的前男友,一子哭的不能自己,不停的说着「好想赢啊好想赢啊…」。
看到这里,回顾了一遍电影100分钟以来,一子生活里所有的不堪与狼狈。
满脑子充满的都是「silent all these years」这首歌,沉默了太多年,我必须重新站起来,我好想要赢,这狗日的不堪的生活别想打倒我。
「百元之恋」整部电影都是围绕女主角一子的生活而展开的,电影一开始,描述的就是一子在脏乱的屋子里与小孩一起玩游戏的场景,她是一个一事无成的32岁大龄女青年,她颓废、无聊、自暴自弃、蓬头垢面、毫无生气、日夜颠倒。
家人都很厌烦她,特别是因为离婚而搬回家里的妹妹二三子,在一次与妹妹的争执中,一子搬离家里,一个人住,以为生活从此有所转机,其实还是一滩烂泥。
一子去超市打工,遇见的是道貌岸然的同事,最终在暴力威胁下被强奸,第二天还要假装毫无异样的去上班,她也终于拥有了一段爱情,可是一瞬间便被抛弃。
她终日无所事事,无可寄托,在所有无力而失意的生活里,一子活的就像逆来顺受的一颗水草。
可是一子心中始终还是有着一股不屈的力量,电影的镜头里也总是充斥一子愤恨而锐利的眼神。
观影过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子又一次把超市剩下来的食物送给老婆婆,经理对她言辞说骂,一子不服的看着他,面对一子那凌厉的眼神,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经理有了一瞬的害怕。
「百元之恋」是一部励志电影,但她又不同于一般的励志片,因为她没有实质性的胜利,电影中的拳击,与其说是一子的选择,不如说是一子的一种寄托,她将自己基于生活中所有的委屈和不堪,将自己的愤恨,全部化作拳击里的力量,倾泻了出来。
电影中的一子是孤独的,落魄的前拳击运动员男友问她为什么也连起了拳击,一子只是说,打拳过后,与对手互相拥抱拍肩看起来好像很不错。
尽管一开始的一子总是唯唯诺诺,电影也有些死气沉沉,但电影的后半段却看得让人畅快淋漓,以致于泪流满面。
最后的一子终于凭借自己的终日训练,站上了擂台她一次次被打倒,也一次次的爬起来。
她输掉比赛,她和对手互相拥抱,拍拍肩,互道感谢。
不卑不亢,不慌不乱,当一子可以与家人冰释前嫌,重新回到店里帮助家里;可以面对落跑的恋人,坦荡荡的追上去只为送上一个盒饭;也可以在赛场上面对有人播放那首超市里廉价的背景歌曲时,笑笑说,「因为我的人生只值一百元」。
其实对于生活,对于一直以来的自己,一子早已经赢了。
重点不是你沉默了多少年,消沉了多久,重点是你站了起来,是你再一次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是你找回了自己。
文/突突订阅号:movie-s
百元的爱是有一种深意的,开篇在超市的横幅上写着,“我们竭诚为您提供百元的服务。
”大约是说,此超市的商品都以100元为计。
百元成了一个基础单位,好似一子也因此代表了如我们这代年轻人。
我们这代年轻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是在强大的社会既有体系之中无所适从。
“人是一颗拥有思想的芦苇。
”恰如我们,我们有互联网赐予我们的超大信息量。
那些曾经的机智问答、曾经的背词典、背圆周率,如今都只需手机上轻轻一触。
美国所发生的事,1分钟没过,中国就已经传开了。
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知识源,鲁迅、冰心、张爱玲,他们肯定不可能想到,日本、德国、美国的最新资讯和电影、书籍,我们这代人可以随时同步观看。
我们同这些世界前沿的国家的国民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们根本不需要坐几个月的船,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那些国家,朋友圈、论坛就可以告诉我们。
可是另一方面,也早就我们成为史上最胆小的一代人。
我们知道得越多,顾虑也越多,知道得越多,越恐惧于旧有的阶级森严、系统繁杂的现实。
我们知道得越多,我们越感到现实的复杂和毫无意义。
越是互联网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现实越是告诉我们一切都不可能。
随着我们的头越来越大,我们的身体却裹足不前,跪倒在地,臣服于现实的陈冗。
怎么办?
有的人选择站起来,甩开沉重的大脑,游刃于系统,不再思考,跟上传送带的脚步;另一些人选择砍掉双腿,原地不动,用大脑建一个家,然后躲在里面。
后一种人就是百元人。
输了那么多次,好想赢一回啊
“好想赢,哪怕赢一次也好” 大概人生的阵痛挺过去就好了 挺不过去要痛一辈子吧
荒诞过头
全看安藤的演技了,拳击励志题材居然看不到燃点
结局为什么是跟渣男拳击手走了呀
当你被生活打趴在地,别忘了站起身拍拍生活的肩膀,向生活说声谢谢。你永远也打不赢生活,但你能打得赢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虽然贾玲的翻拍加入了许多的中式套路有些俗气,减肥的噱头也有些压过了拳击运动,导演的能力也还不成熟,前半部分有些冗长无聊,但结尾改的是真的好。鬼知道我看到这个结局女主打完比赛还跟一个男的哭诉,最后还被男的拉走去吃饭有多么鬼火冒!!!!我一直等着女主甩开牠的手,练完拳击力量完全够了吧!但没有!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这是在给观众喂💩吗?啊?是在说女主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还是要跟一个男的绑在一起,撒娇吗?里面的男的一个比一个恶臭,是要比烂吗?不愧是男导演,酒店那段简直AV上身,这才是导演的本色吧。而且女主也真的太瘦了,缺乏力量感,没有让我感到那些热血。反而是持刀抢劫的阿姨要有意思的多了。
瘦身剪头发打拳击然后继续跟狗屎男人在一起╰(‵□′)╯
好讨厌这部男凝压抑,丑恶窒息电影,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真的是每一个人物,都是日本男性自负傲慢和日本女性谦卑劣根的具象化,令人作呕。
焦躁到看不下去。在命运的泥潭里挣扎,废材的一子也值得更好的事情发生啊,会发生的…
日本:生活,好痛好丧o(╥﹏╥)o中国:生活,热辣滚烫ヾ(◍°∇°◍)ノ゙
【3.5】魅力主要由反类型与演员的表演生成,但说到底不过还是最标准的对励志与梦想的拆解,没有勇气也可能是没能力去做深入或反叛。
同类型片子多半是“英雄末路→东山再起”的路子,但这片子是一个天生的loser,拼命想要赢,这显然更难。很喜欢这冷静而克制的调调,就是进入戏肉太慢,有点困。……
不喜欢男性赋予女性痛苦的情节,斋藤的转变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被强奸,被抛弃呢,为什么不是来自于自身呢,直到最后她也没能正视自身的成长。为什么一个潦倒的男人还是会有女性崇拜他,愿意帮助他,想要和他发生性关系,最后还对他念念不忘,而他甚至还看不起这个女人呢?为什么最后拉住斋藤的是一个抛弃过她的男人,而不能是妈妈或者妹妹呢?不过必须承认,最后一段拳击比赛确实非常精彩,安藤樱的表演足够打动人心,再卑微的人也会有一天说出“我想赢,哪怕一次就好”
价值观有问题。都走向健身积极面对人生了还是摆脱不了媚男,还是无法与自己和解 正视自己接纳自己?太封建了吧 脚上的小鞋就没脱下来过,看得浑身难受。还不如多放点和家人的部分。
拳击是一项充满力量感的运动,但电影挺没劲的。
如坐针毡的坚持了一个小时。各种冷处理,冷幽默,冷性格,冷煽情,搞了半天人物还立不起来啊,都是符号和概念的堆砌,实在看不下去。难道,这就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看的潮电影吧。#电视看SIFF#
最后被香蕉男牵手,让我感觉很不爽。玲姐🐮的,翻拍一下,电影格调上升两阶。
不喜欢…安藤樱也没法救…
看完热辣来看的百元,我觉得热辣翻拍的非常成功,百元真的非常平,而且最后被渣男牵走了,显得好小气,相比热辣不再执着渣男的邀约,更适合新时代女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