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现场也夸夸了导演和小蕾老师,现在来说一些当时在现场没有说到的,其实里面的角色塑造的是温和善良的,包括前夫,小东北,但是从现场男士发言也看得出来,里面好的男性其实是导演镜头下,编剧笔下的,我们喜欢的是男性背后的那个女性灵魂。
美惠真的很好,很有勇气也很有生命力,她可以从不幸的婚姻中挣脱出来,她可以走出小东北带来的伤害,她是个坚韧的人,演员特别漂亮,是一种独有的风情,导演的镜头也很爱她。
小演员其实演的很好,她的敏感,她的困惑,还有她和美惠对峙的戏很有爆发力,现场点评的男性说她不好我是不认同的。
其他演员也演的很好,而且有的女性角色其实挺有魅力的,终于不是舍身一定要为家庭燃烧的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后妈。
美惠的困境也是很多女性的困境,她们有能力去做事业,但是家庭又需要,明明很独立的女人却总是被催着找对象,女人不一定要一个对象的,她自己也可以活的很好。
真的是女性导演的意义,希望中国有更多更好的女导演!
作为一部处女作还是很棒的表达。
好喜欢片头那段书页翻飞,后来才知是倒叙,美惠扔掉了日记也是一种与过去告别吧。
片子拍得不急不躁,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太慢。
开始以为是重庆,映后才知是盐津,一座云贵川三省边界的县城,以后有机会要去看看。
导演用女儿对妈妈日记的画外朗读表达出女儿后来爆发的愤怒情绪,她认为妈妈不要自己了。
这样的情感隔阂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弭的。
所有的情感都是时间的结果,比如美惠与前夫,美惠与妈妈,美惠与女儿。
为了给女儿多挣钱可能是她一直以为可以不用多管女儿的最好的理由。
结果女儿说出我恨你带来的冲击击碎这个貌似坚强的女人的心。
虽然最后祖孙三代一起对着生日蛋糕好像是一种和解,不过导演也说了也许日子还是一如即往的不沟通和冷淡。
可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结尾,毕竟孩子会长大,会经历妈妈经历过的事情,也会释然一些事吧。
回家前专门来一趟平遥,看到了洋子的困惑。
很棒!
看过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黄小蕾突破好大,和以前的荧幕形象有很大区别,风韵,经看,四川话很有趣。
原谅我还停留在她和刘德华那个电影霸气的老板娘,有点不相信这是她。
这次来平遥玩的很开心,电影很有趣,下雪的古城也很美。
希望每位女孩都有爱的能力,新年快乐✌🏻️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电影里展示了三位女性,两位母女之间的复杂性和困境。
故事情节虽然很平淡,但是却反映了现实,告诉我们母女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和关心。
最后的全家宴,所有的矛盾与复杂不过是生活的点滴。
黄小蕾演的也很好,这个演员能让人记住她。
这部电影适合一家人去看,引人深思。。。。。。。。。。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符合这个单元竞赛,很新人导演的一部电影。
镜头和故事都中规中矩,很工整也很学生气。
演员的形象和表演为故事增色了不少,勉强可以打六分。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功力不足但野心太大。
一个是电影结构上,层层建构。
在没看电影前,我以为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
外婆、妈妈、女儿,三个女性之间的故事交相呼应,但没想到单个故事都没讲得很清楚,更别说相互了。
本以为外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毕竟作为妈妈的妈妈,她的性格和婚姻对妈妈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影片就用了几句,“妈妈的婚姻不幸所以我的婚姻也不幸”“妈妈喜欢一个人,我也喜欢一个人”,太单薄了。
对外婆的着墨太少了,太不立体了。
第二个是主题上,想表现的都太多了。
最大的应该是母女之间的关系,但导演又加了很多,比如女性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异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
太多了,主题看似立体实则单薄,感觉没一个讲到位了。
片名叫洋子的困惑,但困惑开头立马就解开了,即就是她妈妈不要她的,后续就是为什么不要她?
难道是这个困惑吗?
但是整体传达出来的不是困惑,是一种愤怒。
“你为什么不要我?
”我设想中电影会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表达出对于父母婚姻以及上一辈之间的家庭联系,乃至农村关系的疑惑。
父母为什么会离婚?
妈妈为什么要跟别的男人谈恋爱?
外婆为什么不愿意搬离农村老房子?
外婆为什么不愿意再找,但外公却愿意?
第三个是叙事上,把握得不太好,很多情节该讲的没到位,很多情节没必要又拍。
在女儿同学偷了日记本在班上念的时候,我以为洋子的情绪会迎来一次大爆发,结果没有。
洋子扔小熊那个太突兀,突然出现的小熊,后续又作为一个空镜再次出现,作用很小,如同负作用。
第四个是人物,人物有很大的问题。
洋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对于母亲的情感不应该是影片传递出来单一的讨厌。
她为什么要偷日记本?
背后不就是爱妈妈吗?
渴望母爱却无法被满足。
包括看到妈妈来接她,她就是单一的讨厌吗?
如果能够刻画出洋子先是开心后是讨厌的复杂感情,或许更触动我。
还有就是美惠。
就说一个地方,我觉得特别奇怪。
在发现是洋子偷了日记本后,美惠的反应就这么淡定吗?
还需要闺蜜劝她去关心自己的女儿?
给我的感觉是她对洋子真没那么上心,这个情节的刻画是失败的,在我眼中。
但电影也有很多出彩的地方,最后的家庭聚餐也太幽默了,很诙谐。
很久没有见到这种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了。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 剧本设计还是用心了,叙事有趣的一点是用女孩偷看母亲日记的行为,和女孩的口吻读出母亲的内心,同时交代了两边的视角和处境。
而母亲与她老辈儿的婚姻也存在着镜像关系。
剧作一方面想做城市与故乡的疏离,一方面想做代际关系的疏离,但似乎又都不太够。
如果能再多分点戏给姥姥就好了,现在只给姥姥安排了两场戏和在对话中片面交代。
📌于美惠离婚后经营着一家窗帘店。
女儿洋子跟着爸爸生活,偶然看到母亲的日记中是妈妈放弃了自己的抚养权。
从而揭开了一段家庭关系的秘密。
影片以洋子作为第一视角,通过她的困惑和不解,展现了家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剧情方面节奏有些拖沓,想表达很深层次却没有表达出来,有一点不知所云的违和感,但很多细节处理的很走心,情绪化的局部特写镜头很多,方言体现当地风情,把小城市慢节奏的感觉把控的很精准。
片头故事感很重,人物情绪随着光影慢慢递进。
3:4 的构图很有年代感,有些镜头会有身临山城的感觉。
通过女儿对妈妈日记的解读,慢慢刻画出母女两人彼此内心的双面性。
校园暴力小插曲挺好的,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小人得志的样子真的让人讨厌。
美慧去探望母亲时戏曲的台词和母女两人的心境很呼应。
最后美慧妈妈六十大寿生日宴达到戏剧冲突的最高点,人物全部出场,所有人物性格都给到了很好的展开,把中国人那种都在酒里刻画的很真实。
片尾汽车缓缓驶出,与片头相呼应📌选角方面黄小蕾演什么都像她,她像任何角色,这是她的特点,她的笑容很有亲和力,把女主心气高的格格不入表现的很好,能够很自然的撑起角色。
她眉眼很有特色,片中很多车内通过后视镜表达的戏份很考验演员对于角色内心戏的把握,要把开车时对路况的注意力和交谈时分出的精力通过眼神表演传神很考验表演功底。
女儿打架后与前夫去学校时,把对女儿的担心和焦虑演的很自然,跟女儿在车内争吵后的那种自责和委屈的情绪也很能使人代入。
另外扮演洋子的小演员爆发力很强,虽然整体比较平,但是跟黄小蕾在车里对峙的戏份眼神坚定,完全接住了黄小蕾的戏📌高光台词“如果都去读书了,那哪个种庄稼”“我就没有受过伤,我就喜欢一个人”“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化,我就想多赚点钱给她用”“家里有大白纸我裁裁画画就好了,家里都有”“我不是唐僧,唐僧只想取经,我只想娶你”📎整体看下来影片把单亲离异家庭的一些细枝末节都有考虑到,很多镜头的拍摄手法和角度写实又巧妙,让人惊喜,有时会觉得像是朋友视角在跟着人物进展。
确实成年人经历的多,心路历程会慢慢变得复杂,而小孩子单纯,世界里都是对错,不会理解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结尾没有很好的交代,有点意犹未尽,但这就是生活
洋子的困惑 (2023)6.8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李珏 / 黄小蕾 郑雅匀
电影《洋子的困惑》看完了,虽然电影是导演的处女作 但是影片的诚意处处可以体现,每一帧的画面都可圈可点,乡间村落的曼妙在合理构图中体现无疑。
作为女性导演更切身地思考投入到电影剧情和画面的打磨中,成功塑造三代女性的丰富形象,深入呈现其中凸显的典型家庭问题和部分女性常面临的婚姻困难境遇。
在这一类型题材的尝试中,整部作品完成度算十分出彩的了。
电影《洋子的困惑》描绘了现代女性的情感症结电影《洋子的困惑》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女性主人公于美惠,深入探讨了现代女性的情感症结,并展现出人情味与烟火气。
于美惠是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经营一家小窗帘店,有一个帅气男友,但她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是否继续发展下去。
她还时不时地接女儿回来住一段时间,经营生意,拜访离婚的父母,维持着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种日常生活的琐碎与重复,是许多现代女性经历过的,她们的情感状况复杂多变,常常无法被理解和解决。
电影将这些情感困惑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产生共鸣。
女性主人公的成长与情感变化影片通过女性主人公的日记、她的成长经历和周围人的视角,展现了于美惠的成长历程,涵盖了女性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
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懵懂的少女,一个初为人母的女性,以及一个经历过离婚的单亲妈妈。
这些阶段都是女性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每个阶段,女性都要面对不同的情感问题和挑战。
影片将这些问题呈现出来,引导观众思考女性人生的转折点,以及如何面对挑战。
情感细节的呈现与共情电影《洋子的困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将女性的情感困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展现了于美惠对女儿的爱、对走入下一段婚姻的小纠结,以及在离异的父母、上一段婚姻和现任男友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
这些情感细节常常无法被言说,但却能在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和共情。
通过影片的呈现,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女性的情感世界,感同身受女性们所经历的情感问题。
结语电影《洋子的困惑》以独特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呈现了现代女性的情感困扰。
影片通过女性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周围人的视角,展现了女性人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女性的成长历程。
影片还通过情感细节的呈现,让观众感同身受女性们所经历的情感问题
我是在不了解这部电影的前提下观看的,一开始都是有一种压抑很闷的感觉,撕下日记开始,结局停留在三代人一起吹蜡烛那里就画下了句号,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但是细细想来又情有可原,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任何事情都圆满,和解也不是唯一的结局,留下更多深思的遐想空间吧。
影片中我觉得有几个镜头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洋子丢熊娃娃和村里小孩的飞机,是一种发泄也是一直点明和推进,丢娃娃是对母亲抛弃行为的发泄,飞机辗转飞却也化解不开心里忧愁,还有洋子和美惠车内争吵,唯一的哭点,女儿洋子撕心裂肺的质问,美惠的愧疚,长久以来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以至于缺乏陪伴(或者美惠刚开始并没有意识自己所做的不妥,否则为什么连家门密码都不告诉女儿,我也不是很明白)还有就是美惠妈妈为什么要把肉藏进冰箱不给女儿看,我刚开始以为是重男轻女留给弟弟,很迷惑的行为,还有是在美惠母亲生日晚上,父亲带继母出现和美惠前夫和现任共同出席的抓马现场,有什么作用呢,寻求母女之间的共同点? 女主是一个“事业有成”的自信女性形象,但随着剧情推进我发现女主是一个极度缺爱,渴望爱的一个母亲兼女儿形象。
女主自小父母离婚,父亲再婚而母亲一直都是对她很冷淡(在我看来,一直拒绝美惠对她的关心,甚至不想美惠看到她过得好的一面),感觉美惠和母亲之间就是渴望爱与不表露爱。
成年后结婚了另一半也是对她渐冷,在她的日记中提到前夫曾经给他写过一一句话(“美惠你大胆往前走……”具体有点记不清了,反正还是有点感人吧,后面又被东北佬欺骗,最后带了一个老实男人回家,可以看出美惠是很渴望爱的,同时也是孤寂落寞的,电影中多次展现主人公一个人在卧室独居场景,我觉得应该是对应每次内心的波动吧。
而洋子则是用伪装抢劫的方式拿走美惠日记本来获取关注,想知道为何会被母亲抛弃与父母为何离婚,产生恨美惠的想法,其实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日记是美惠最为内心隐秘的倾诉,映衬美惠外在行为:父母关系破裂成为她早就施加给自己的诅咒,爱上一个男人奈何性格和观念不合,离婚放弃洋子的挣扎与内疚。
电影宣传中说到“只是不说,不是不爱”,我觉得很符合三代人的人设,可能是生活环境,观念不合原因吧,爱是肯定有的,只是表达不恰当以至于整个氛围都很
居然有点感动,最后那顿饭和田耕纪一样的大团圆,让我对这种家庭和稀泥有了不同的理解:曾经我像洋子一样对这假作和谐的一桌人感到陌生抽离,可在那滴泪之后,我也会共情心软,人的感情就是这么瞬息万变意外复杂即便你会在我回家吃饭时强调“一个人不想做肉”,为你点上60岁生日蜡烛的还是我;即便我俩是同一个女人的前现任,在这场尴尬的聚餐过后,我也会为你点上一支烟小女孩稚嫩的语调念妈妈的烦恼时挺打动人的,比她跟同学闹矛盾念那机关枪台词生动多了
看了太多离异啊单亲啊,基本都是一杯白开水,麻木社会,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太难太难。总之就是,离婚代价太大,一代二代三代......决定之前一定要三思四思五思......
小女孩视角去看待母亲和父亲甚至更上一辈的情感。布景很接地气,唯独故事不接地气。
我觉得挺无聊的,还是比较庸俗的世界观以及为了冲突而冲突会很trigger,很多地方演的或者说各种表现都太平了,看不出来想表达什么,戏剧化的地方又过于直白而显得不合理。虽然我觉得这个主题挺好的,但总觉得表达的观点还是陈腔滥调
#洋子的困惑#你喜欢它的理由 也是离开它的理由最近最喜欢的一部,在浪姐上看起来大大咧咧的黄小蕾,居然可以演得那么那么细腻。洋子的这些困惑,其实也是美惠的某些困惑,也是很多女性从小到大的许多困惑。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多困惑?好像怎么都解答不完。但好像,很多时候,也不需要回答了。
好
黄小蕾也算撑住了。
点子不错但执行的挺捉襟见肘的,同样来自西南小县城的那股地方意识get到了,但依据不足。
毕竟青年创作者,驾驭高概念文本欠缺经验,视点非常混乱,某些桥段执行的也挺车祸,但导演仍不失高效的完成了她的表达——两代中国女性抛弃母职绑架,却仍然正视并拥抱了亲情本能。母女共同为外婆点生日蜡烛,隐喻晚辈主动为上一代女性照亮前方的路,很高级,很棒。
开头过于松弛了。刷碗挺生活化。太闷了。洋子她妈的困惑。以为是女版《一一》,猜错了。
本来想给三星,但映后导演的回答实在是太灾难了,导演想用一种取巧的回答来回避观众支出的非常不符合逻辑性的问题。。只觉得对观众不太真诚
黄小蕾演得真的不错,电影爱意弥漫。
蕾姐粉丝来啦!为了提前看到蕾姐这次的电影,费了好大力气才搞到票。果然是我的蕾姐,没让我失望。蕾姐演技真的太好了!我要无脑吹姐子了!
【上海首映礼 in曹杨影城】(i人好惨,旁边一个大妈看电影一直讲话,手机也不静音,以为她自己好牛逼,我却不敢说她)为方言电影点赞👍👍。看的时候想起来了《春潮》和《水边维纳斯》,本片是近年来看的最舒服的女性主义电影。女主和大姐刷碗戏以及最后的饭桌戏都拍得很好,虽然是导演处女作,资金有限情况下还是拍得真实度和完整度很高且有亮点,我很喜欢。洋子偷看日记,揭开家庭伤疤,这种家庭应该很多,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各种伤痕叠加下女主的激烈反抗,只有继续生活。
4星。没有字幕,硬听听了个85%,看来西南官话对于普通话熟练者基本可以交流,演员的台词功底也凸显出来了,女主母女讲的很清晰,亲戚那要靠猜了。取景城市也是最近认识的最窄县城之一,和西南那种雾蒙蒙湿淋淋的气候对应,女性的一生多么压抑和狭窄。和愤怒的海一样,都在探讨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这部就细腻太多了但也是点到为止无法深究,自己都不知道的答案,怎么和观众说?
没啥意思
令人难过恼火的女性白描,三代人的困惑贯穿始终,似乎在这目标已经出错的人生中怎么做都不对,只能在困惑中继续活下去。但虽然白描做的真挚细腻,却近乎毫无批判,宛如冥冥中也成为了大众视野里顺从的对象,抛开这点已经做得很好了。
本来不太想看的,看评论好评还挺多就来看看了,结果也太让人失望了,非常无聊,太多没有任何作用的无效镜头,节奏特别慢,基本也没啥剧情,导演作为导演和编剧的功力都不太行,还需多磨练。黄小蕾一般吧,有种精致土的感觉,倒挺符合人物的。
很轻盈的态度描述出三代女性的困惑,这部戏很妙的是没把女性描述 为弱者,都很尖锐。每一个都坚守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洋子的困惑恐怕还要持续很久很久,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也许很久都不会和母亲和解,但人生其实也不需要虚假的和解。
盐津风光可以再拍的美点黄小蕾的表演可以四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