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看《觉醒年代》还会感叹正剧怕是这年头极少数不被资本入侵的影视领域,好剧本好剧组好导演好演员奉献的良心制作。
那么看这部剧,显然就能推翻这种欣慰和愉悦了。
十几二十岁的少年偶像,被追捧为流量,演少年伟人,虽然演技生涩,但能更多给青少年关注正剧了解历史。
甚至三十来岁的流量明星演个伟人,也能惊喜他原来有点演技。
教主何许人,77年生人,四十有余,同辈们已经陆续混成圈内戏骨,教主仍能凭流量接戏,可见有颜任性。
网络剧评,侵删难道教主还需要蹭伟人的热度和流量?!
给造型师加分,眉毛胡子都是不出戏的保证
入戏的眉毛,却配上了惯用的狂狷邪魅表情教主习惯性的用力过猛,这许是他对伟人的理解仅限于苦大仇深。
或者,他根本没有时间琢磨剧本打磨演技?
还有总理挺拔的身姿呢,怎么到教主这里连基本的仪态都没有?
毕竟教主自己已是资本,除了做生意、还得上综艺,就算不玩股票、也得秀秀肌肉,买rs、撤rs,和大宝贝合体洒狗粮或者澄清离婚传闻。
,,太多事要忙。
那导演为什么非得请教主这么个大忙人来演戏份这样不低又容易招骂的伟人角色呢?
难道是教主霸总演多了,觉着无趣,想演正剧转转型?
那就能理解了,毕竟正剧里只是演个普通角色怎么衬得出教主今日的咖位。
这不,随着剧集陆续播出,尬吹演技的通稿也来了,这方面竟然和他家大宝贝异曲同工。
只是要问,以教主的资历难道已经混得和大宝贝一样需要通稿吹演技的程度了吗?
不,一定是我们误会了他。
网络剧评,侵删这样一部卫视八点档首播、老少皆宜的上星剧,观众评价如何呢?
现场采访七大姑八大姨,刚打开电视的前二十分钟,都没人认出晓明同志到底演了谁,但都认出了这是晓明本明,教主的国民热度可见一斑。
直到被点破了他演的是周总理,才激起骂声一片。
“换台!
”“不看了!
”,整部戏怕是总理的角色最让人看着出戏。
这年头资本强行喂💩越来越普遍,老百姓想在电视机前看点自己喜欢的也不容易,但好歹还有掌握遥控器的权利,好歹。。。
剧拍的好不好,老百姓能说句实话评价吗?
还是非得跟着营销号一样无脑尬吹。
听说这剧是某腾出品,前有1921,让爽子演向警予,让口碑有争议的流量演毛教员。
果然最看中热度,这不教主版总理一播出,夸也好骂也好,热度又来了。
上一次让我来豆瓣发帖吐槽演技的是爽子,教主这是第二位,先做个标记。
一口气看完全剧,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正是他老人家带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光荣与梦想!
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剧中出现了各色人等!
只有毛主席领导的光荣集体,历经千难万险,走出了一条实现中国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播出此剧。
真正令人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久久难己平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适逢建党百年,此剧正应情应景。
风云变幻的年代,形形式式的历史人物都在剧中通过演技派演员的实力演技让我们重温了那个光荣的岁月,见证了老一辈英雄们梦想的实现过程。
命运沉浮、时代变革、岁月峥嵘、历史变迁……百年之后,再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这一历史再搬到屏幕上,让大众重温和熟悉,正如古人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导演刘江早先拍过都市剧如《媳妇的美好时代》《归去来》《咱们结婚吧》,谍战剧如《黎明之前》,年代剧如《老酒馆》,驾驭不同类型题材的创作能力可见一斑。
这次拍摄《光荣与梦想》这样的历史正剧,定位和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光荣与梦想》是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这么严肃的主题,涉及党史的内容又不容出现偏差,创作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集开头用杨开慧这首《偶感》起兴。
查了一下,杨开慧这首诗是1982年3月10日修缮杨开慧长沙板仓老宅时,同一批手稿一起发现的。
用一首感怀诗起兴,这预示着杨开慧和毛泽东的革命爱情会是本剧的一大看点。
现收藏在长沙湖南省博物馆内 这么温情的开场应该是导演有意为之,有意消减正剧自身与观众的那种疏离感,避免变成高头讲章,政治教育片。
就现在已经播出的集数来看,导演的处理非常妥帖。
从中共一大会议前毛杨二人为对方梳头,到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抱着毛岸英去学校听杨开慧给工人子弟讲课,诸此种种,彰显出一代伟人并不是只有建功立业、威武雄壮的一面,更有那温情柔软的一面。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情感戏的穿插弥足珍贵。
除了毛杨二人的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让我大受感动的还有一场戏,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劫后余生互诉衷肠,马少骅和李小冉把那种痛失胎儿的常人之情和对全中国孩子的博爱之情演绎得非常到位。
从宏观的大历史到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孙中山和宋庆龄这两个人物是妥妥地立住了。
《光荣与梦想》不仅文戏好,画面的质感、音乐的渲染营造出的那种观感也非常出色。
一部作品是否精彩,跟是否主旋律无关,而是与人物的塑造、剧情的推进、故事的叙述息息相关。
作为正剧,《光荣与梦想》不能全靠几场温情戏来拉起观众的好感,如何讲好主线故事才是关键。
而且《光荣与梦想》叙事横跨35年、历史人物多达400余人,如何避免海量的人物脸谱化,是颇费考量的一件事。
要拍好这样的重大历史题材,剧组坚持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样的理念是非常关键的。
拿黄埔军校建校招生这场戏来说,特地安排几位典型人物做了着重表现,考前温文尔雅的方志敏给农家出身的黄维讲解革命,给军阀当过士官但文化素养不低的陈赓分析中国形势。
人物性格分明,也给面试时各人的演说做足了铺垫。
考场上的几场面试更是精彩。
对比考前的闲谈,考场氛围的营造、考生慷慨的陈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需要提一句的是,剧中安排毛泽东负责黄埔军校上海考场招生考试,并不是为了突出伟人而做的刻意安排,而是有史可据的事实,可见剧组真的是做到了“大事不虚”的地步。
第五集黄埔军校南征陈炯明,军官请战强攻淡水城这场戏,陈赓、郑洞国、曹渊、杜聿明、王尔琢等十几名观众叫得上名字的军官争相请命,观众能感受到,虽然这些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迥异,但是都秉持着相同的奋勇攻敌的理念。
演员的表演、镜头的张力、情绪的表现都十分具有感染力。
《光荣与梦想》还只播到第12集秋收起义,但就已经播出的剧集来说,水准非常高,期待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光荣与梦想》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
前话:明星阵容确实强大,演员的确演的好,但不乏诸多乱七八糟的演员,角色合适度欠妥,演技还不行。
第一位,黄晓明饰演青年周恩来?
你确定你能演得好,事实证明,不能,首先剧是2020年拍得,黄晓明42岁,而1921年的周恩来23岁,有谁见过42岁的青年?
看到导演提到不想让黄晓明刻意去模仿周恩来,不想给观众一种刻板印象,你确定?
恐怕是黄晓明再演也演不出那个时代的气质,在剧中依旧是硬凹造型。
第二位,郭涛饰演陈公博,陈公博是早年参加共产党,后脱党而去,可1921年的陈公博才29岁,可郭涛在拍摄时52岁,导演在搞什么?
只管找演员,只要有名气,其他都不重要,再说这位恐怕不适合演这种献礼的片子。
难道互联网没有记忆的吗?
我帮大家回忆一下, 郭涛2014年出版的自传《父亲的力量》 ,描述自己打女人。
自己出轨怪女人,贬低女性同行。
婚恋网站的广告中的女性角色为了让病重的外婆安心,可以随便上网找个人嫁了。
二手车广告中的新娘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被婆婆掰开嘴检查牙口。
这都是什么思想,绝了,明星犯错如此廉价?
就一个道歉声明?
另外,郭涛的演技怎么说,似乎所有角色都是一个样,我不想看复制粘贴,他不应该为人物角色做出改变吗?
这种演员也配献礼?
第三位,李晨饰演张国焘,李晨41岁,张国焘时年24岁,这个片的选人标准难不成只要有名?
不学学人家隔壁的选角,李晨和刘仁静来到李大钊病床前问候,当李大钊说自己去不了参加会议时候,李晨略带开心和好奇的说了句,你得参加呀?
什么?
李大钊通知说了不去了,你还说了这句话(有人会说,这是剧本他必须说,那好吧)这还可以理解,但你的表现明显不是关心的神态,然后李大钊说出派他两人去,话还没落音,李晨面部极度开心,上排牙全部漏出,而刘仁静就很正常了,首先说了啊,我,表现出犹豫,然后质疑自己能不能行,接下来李晨竟然开心的合不拢嘴,更是说出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他,看吧,表演明显分出了层次,怎么说,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真得不合适这些蹭热度的演员,能力不够,还要硬上,拖了电视剧的后腿。
接下来就是张一山,未完待续,只看到这。
深刻,很深刻,历史总是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希望我们勿忘历史,坚定的走下去。
有些人以刻板印象看人,选择性失明,装睡,自然看啥都觉得是一样的。
其实抛开他们的偏见,hxm演技没毛病。
各种台词、动作就配上各种情绪,城府、霸气、坚定、儒雅、亲和都有了,真心推荐大家观看。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任何事情都无法左右,坚强的走下去。
《光荣与梦想》这部电视剧真的好好看,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用崭新的方式讲故事,还真没有看到过这样类型剧如此开片的,很有创意及质感,人物都特别鲜活,一点点都不做作,没那么假的感觉,带入感很强,而且特别接地气,感觉很真实一点都不形式化,这几集出场的演员演技好棒,真的融入了剧情当中了。
剧情节奏也好快,一点都不拖沓,很期待后面。
最近,第27届上海白玉兰奖公布了入围名单,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张桐在《觉醒年代》里成功饰演了李大钊,却没有入围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很多人直言:“白玉兰奖这是发大水了。
”不过,看完入围名单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端倪了。
《觉醒年代》这部剧是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精品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的6年里,陈独秀和李大钊为救国上下求索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整部剧不仅品质精良,演员也是全员演技在线,豆瓣评分也从开画时的8.4分一口气飙到了9.3分。
不过全员演技在线也造成了一定的“内卷”。
比如陈独秀和李大钊谁才是这部剧的男一号呢?
陈独秀的戏份更重,可剧尾的字幕里却把李大钊放在了第一位,很多剧迷也是争论不休,为此编剧龙平平还专门出来解释,这部剧是双男主剧,排名不分先后。
不过考虑到于和伟在《巡回检察组》里也有精彩的表现,最后于和伟入围了视帝名单,张桐遗憾出局。
同样的“内卷”还发生在配角上。
《觉醒年代》里,马少骅饰演的蔡元培,曹磊饰演的鲁迅,朱刚日尧饰演的胡适,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最佳男配的提名只有一个。
最终马少骅提名最佳男配,其他演员只能遗憾陪跑。
简单分析就能看出,并不是白玉兰奖发大水了,而是《觉醒年代》太过优秀,给观众的和评委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不过,这些没入围的好演员不必太过沮丧,因为这两年精品好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属于他们的春天到来了。
在《觉醒年代》快结束时,弹幕里有观众就说,希望这样的好剧能够一直拍下去,最好从1921年拍到2021年,续集的名字就叫做《革命年代》和《复兴年代》,这个提议获得了许多人的点赞。
万万没想到,观众的心愿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5月25日,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开播,这部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张桐在本剧里继续饰演李大钊。
本剧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到1954年抗美援朝胜利为终点,讲述了我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一口气看完了5集,有一种酣畅淋漓而又意犹未尽的感觉。
《觉醒年代》是由张永新执导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军师联盟》;《光荣与梦想》是刘江执导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黎明之前》和《咱们结婚吧》。
两位导演的风格不同,但在创作这两部剧时却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使得两剧是有一定的继承关系的。
首先是故事上的继承。
《觉醒年代》是以五四运动为全剧的高潮,以中共建党为故事的结尾,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光荣与梦想》开篇用旁白的形式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接着就用大量生动的细节完成还原了中共建党的全过程,看完《觉醒年代》的朋友可以无缝切换到这部新剧之中。
其次是演员的继承,张桐在本剧中继续出演李大钊,侯京健在本剧中继续出演青年毛泽东,有了这些熟面孔,观众也能快速切换到新剧之中。
最后是画面上的继承,两部剧从取景到运镜到画面的色彩处理都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张永新和刘江联手拔高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天花板。
不过,两部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觉醒年代》用43集讲述了6年的历史,主要角色就几十人,主要以文戏为主,讲述的也是新文化运动启发民智的故事。
这使得《觉醒年代》拍摄的方式是“小而精”,全剧好像在芝麻上绣花一样拍的很精致。
比如不同的场景之间用版画的形式进行衔接;比如毛泽东出场、鲁迅写下《狂人日记》、陈独秀和胡适分道扬镳时都用了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比如全剧用大量的动物来进行隐喻:用蚂蚁爬行来反映左倾思潮,用青蛙来暗讽保守派是井底之蛙,用牛来暗示毛泽东是执牛耳者,用骆驼来表示古老的中国负重前行等等。
而《光荣与梦想》用40集讲述了35年的历史,包含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抗美援朝等大事件,有大量的战争戏,剧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达到了400多人,参加的演员多达200多人,拍摄的场景多达700多个,其中黄埔军校的戏只有12场,可是剧组却专门搭景还原当时的场景。
这使得《光荣与梦想》的拍摄方式是“大而全”,它以点带面讲述故事。
比如刚开始重点讲述中共一大成立的细节,然后下一个场景就跳转到2年后国民党一大召开,接着就是1年后黄埔军校的成立,几个事件之间是作留白处理的,这样的拍摄方式少了《觉醒年代》那种黏性,但格局和视野更加宏大。
在演员方面,两部剧都是老戏骨压阵,都保证了下限,但也是有巨大的区别的。
《觉醒年代》因为人物比较少,在演员选择上就以演技为唯一标准,这使得全剧里戏骨云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历史人物都都戏骨们塑造的形象而立体。
但《光荣与梦想》涉及到的演员有200多人,全部选择戏骨出演是不现实的,它在演员的选择标准上更加多元化,看点是要超过《觉醒年代》的,但在演技的稳定性上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比如张桐和侯京健都在两部剧中出演了李大钊和毛泽东,但在《觉醒年代》里张桐是主演,侯京健是配角,而到了《光荣与梦想》里,张桐成了配角,侯京健成了主角,两人的表演方式自然也有了变化,观众能否接受这种反差是个问题。
再比如马少骅在《觉醒年代》饰演的是蔡元培,在《光荣与梦想》里饰演的是孙中山,这位老戏骨饰演两个角色时是有明显的差别的,欣赏这种差别对于观众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对演员却是一大考验。
还有《光荣与梦想》中,侯京健、佟瑞欣、唐国强分别饰演毛泽东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黄晓明、刘劲分别饰演周恩来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几个演员之间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也增加了看点月难度。
此外,《觉醒年代》里于和伟成功饰演了陈独秀,而《光荣与梦想》中达康书记吴刚出演陈独秀,吴刚的造型更接近陈独秀,而于和伟的表演更有个人风格,两位戏骨的隔空PK十分有看点。
《光荣与梦想》也有争议的点,比如王劲松首次饰演蒋介石、李晨饰演张国焘,黄晓明饰演青年周恩来都遭到了观众的质疑。
对了,导演还邀请了张一山、谢孟伟、曹骏、关晓彤、高圆圆都有争议的演员饰演历史人物,也是一招险棋。
演员选择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看点更多,争议更大,整体性更差,拍摄难度也更大。
但不管怎么说,《觉醒年代》和《光荣与梦想》都是几个老戏骨撑起来的剧,于和伟、张桐、马少骅、唐国强、刘劲等老戏骨才是两部剧成功的关键。
两剧的创作理念不同,拍摄方式不同,演员的表演风格也不同,但恰好从两个侧面证明了老戏骨定律已经成为电视剧创作的铁律,好演员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想要系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先看《走向共和》,再看《觉醒年代》,最后看《光荣与梦想》,这三部剧承前启后,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
好的历史剧并等于真实的历史,但是却是引导观众去了解真实历史的一座桥梁,从这个意义上看,《觉醒年代》做到了,《光荣与梦想》也做到了。
老实说,这部剧战争场面不错,这部电影很好看,写出了党的历史,党的认识都关于中国共产党新的认识新的表现。
震撼了在人们心中的精神。
显示出现在的中国宁静生活是怎么来的?
大多数都是他们用那些战士无畏的精神来战胜中国的力量这部电影写的十分深刻,不去努力很震撼。
十分流畅,非常好看。
剧情也十分的好,非常的棒。
在里面认识了很多历史上的知识和内容。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为振奋人心的地方,在于剧作中出现的革命先辈,都自带精神。
这是一种家国天下的大情怀,是实现国家崛起与民族振兴的昂扬斗志。
普通电视剧讲故事,有追求的电视剧讲人,而高级的电视剧,讲的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精神所在。
《光荣与梦想》讲的正是先辈们的这种革命信仰与精神,这样的信仰与精神灌注的人生,自带慷慨悲壮
历史呀
最多两星,有些演员选角就不行,黄晓明演周总理,就是来耍帅的,声音、气质都不符合;还有就是毛主席的中年选角,看着很别扭,演员表里有唐国强名字,结果看了30多集,就开场漏了下脸。另外出场人物太多,时间跨度这么大,却只有40集,大部分都是旁白带过,太草率了,整个红征过程,就这样一下子就带过。还有就是剧情散乱,这里拍一段那里拍一段,这部电视剧完全就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试问看了这部剧的人,能从中体会到共产党从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抗美援朝的艰辛吗?长征用一两集带过,抗日战争一两集带过,解放战争一两集带过,抗美援朝一两集带过……一部跟粗劣的剧集,请问导演对的起剧集中那些出色的特级演员吗?
特意用了美国著名20-60年代历史小说的名字吗?赶超他们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光荣与梦想》是《觉醒时代》的续篇,百将云集,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
和觉醒年代不是一个级别就算了,每集都要来几个煽情,然而激情的把口号喊了,故事并没有讲好
很荣幸,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万岁,伟大的罗莎卢森堡主义万岁
看得泪流满面,完全忽略了某些明星脸让我跳戏
紧接着觉醒年代看,这剧情过分紧凑,像是历史课本的影视版。历史事件的讲述也不均衡,前面是过于紧凑,后面抗美援将近五集。但是摄像和音乐非常棒,非常感染人,场面震撼。
侯京健演的真好,抽烟的神态绝对用心揣摩过,太惊艳了
演员很用心,一言一行都把握的很精准,观众跟着剧中人物一起伤心落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很久很久,荡气回肠的感觉,致敬!
看完,很可以,有很多小细节很有意思
这剧还行,三星半。承接《觉醒年代》,从五四运动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篇幅有限很多史事仅仅一语带过,很多出场的名将也没有交代后续。打仗场面很不错,剧组有钱。魏和尚的李大钊依然不错,达康书记的陈独秀不像,李小冉的国母不像,高圆圆的宋美龄最不像。黄晓明的周总理还行,佟瑞欣的毛主席完全是在模仿唐国强,说话、手势都是一比一的对照。
还是觉醒年代好看
在细节的描述上和在党史的讲述方面,不像电视剧,倒像纪录片
总体算是能看,但是有的选角真的看不懂,让我大受震撼,尤其是晓明扮演的周总理,令我产生一个疑问,是个人贴上眉毛就可以演总理了吗?看他吧,你就觉得很分裂,仿佛眉毛是总理,晓明是晓明。
凑合吧
#光荣与梦想# 孙中山被军阀欺骗太多,苦于一直没有掌握可靠的枪杆子,所以很看重军队。李大钊和他会谈时提出最应该关注农工,并指出,军队就是武装起来的工农。第三集24——27分钟,刘少奇组织安源矿工大罢工,劝说大头兵放下枪杆子的演讲,实在是教科书级的。首先把同样穷苦的大头兵和水生火热的旷工归为一类,以获取他们的同情。然后又提出旷工人数众多,一旦枪响,大头兵也顶不住,以震慑他们。最后一句“穷苦人不打穷苦人”的口号画龙点睛,软硬兼施。实在是妙啊!别回头,往前走!当领导的不低头,士兵们就不会丧气。
2023.01陪娃看
不是这些人才选择了共产党,而是因为这些人才,共产党才成为共产党,太爱这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