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曾有神光闪现,而他们是最后一代光之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更像一部动态的概念设定集,一台有声万花筒。
神作因未被完成的缺憾而封神,幻想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没有句点,皇帝的新衣其实是超出时代理解能力的光学迷彩服。
辉煌绚丽又浪漫新潮的70、80年代,那个时代达利、 奥逊威尔斯还活着,科幻片野心勃勃摩拳擦掌,乔治·卢卡斯、 雷德利·斯科特等人进行着太空竞赛,惟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只留下《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项目见证者无限的哀惋,像一场少数人的狂欢,如梦似幻。
如果,如果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能像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那样坚持下去,会是如何一番风景,会否撼动《星球大战》的地位,会否改变好莱坞大片的结构、格局,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没有人有远见,敢冒那样的风险。
这是受制于时代和技术所流下的眼泪,超凡的想象力被金钱粉碎。
截图自《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截图自《波西米亚狂想曲》 两部作品的关联还存在于,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找平克·弗洛伊德为《沙丘》谱写乐章,而以”6分钟太长“为由拒绝发行《波西米亚狂想曲》的金牌制作人,制作过平克·弗洛伊德的《月之暗面》。
好莱坞将《沙丘》交给了更为信任的大卫林奇,大卫林奇拍砸了。
而皇后乐队一意孤行要发行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在英国单曲榜连续九周冠军,并在英国国内销售超过200万张,创下当时英国史上销售最高单曲纪录。
此曲直到今日仍被视为皇后乐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我觉得之一可以去掉)。
《沙丘》成为了佐杜洛夫斯基永远的意难平。
没想到《沙丘》串联起了我最喜欢的三个幻想片导演:佐杜洛夫斯基,雷德利·斯科特,维伦纽瓦。
佐杜洛夫斯基拍摄《沙丘》时找H·R·Giger做概念设计,而后者后来凭借雷德利执导的《异形》获得了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纪录片中有一句话,“没有沙丘就没有异形,没有异形就没有银翼杀手,没有银翼杀手就没有黑客帝国”,沙丘影响了后世无数的科幻片,像巨人的尸体哺育了陆地上的生灵,像“鲸落”壮丽寂静的过程(注:一座鲸鱼尸体在沉入海底的过程中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以死哺生,才能生生不息。
维纶纽瓦既延续了雷德利的《银翼杀手》,又准备开启新的《沙丘》宇宙。
*说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和《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两部纪录片中均出现了暹罗猫。
猫既是迷思,又是打破迷思的象征。
喵呜
黑暗之星:H.R.吉格的世界 (2014)8.72014 / 瑞士 / 纪录片 传记 / Belinda Sallin / H·R·吉格 Leslie Barany 今年佐杜洛夫斯基已经90岁了。
我希望他的狂想曲能再次响彻好莱坞。
拓展阅读:《黑暗之星:H.R.吉格的》仅作为补充
以前看《圣山》和《鼹鼠》的时候,当时就想,这是个什么导演啊,拍的电影绝对是大胆而且诡异,这部纪录片就是很好的展示了这位亚历老顽童般的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有着对电影强大的执念与理想,开创了不少先河并且给后来的《matrix》,《银翼杀手》、《alien》等以启迪,看到的80多岁的他依然有着非一般的热忱及想法,向这位大师致敬!
70年代年,佐杜洛夫斯基为自己的《沙丘》筹备了一支超级队伍,达利、Mick Jagger、Orson Welles、Dan O'Bannon、Pink Floyd等名字赫然在列。
虽然他的雄心最终在资本面前悲壮地败下阵来,《沙丘》巨大的魂魄依旧笼罩着我们,从《星战》到《普罗米修斯》,我们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巨作改编电影《沙丘》有消息了:与你们的“甜茶”提莫西·查拉梅正在商谈主演,他将在片中饰演主角——年轻的贵族保罗·亚崔迪。
已在最后谈判阶段。
由传奇影业出品,导演是拍出过《银翼杀手2049》、《边境杀手》、《降临》等片的维伦纽瓦,曾凭借《阿甘正传》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艾瑞克·罗斯将为它执笔,“甜茶”担任主演,预计之后还会有重量级的演员加入。
这部《沙丘》还未开拍,我们已经可以想见其上映后的盛况。
此片改编自小说《沙丘》,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的作品,于1966年获得了雨果奖和首届星云奖。
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比肩,被称为“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科幻文学中的《魔戒》”。
小说是一部庞杂宏大的空间史诗,聚焦在阿拉吉斯星球上,它是一个沙漠星球,出产一种香料、混合物。
这种可以引起强烈幻觉的药物是整个宇宙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这使得沙丘变成一个非凡的战略要地,就像银河系里的阿富汗。
保罗·阿崔迪是年轻的贵族,被逐出家门,然后带领阿拉吉斯的土著人佛曼人重夺星球,摆脱邪恶的殖民者哈空能人的控制。
1984年大卫·林奇版本《沙丘》中的保罗·亚崔迪光看这个介绍,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科幻外壳下的“王子复仇记”吗?
看着还挺老套的。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你习惯用情节概括去判断一部作品的可读性和好坏,那你可能因此错过许多好东西。
情节概括是用来答高考语文题用的。
这部作品的过人之处还真不在三言两语能概括出来的情节上——他他事无巨细地构建出了一个“第二世界”,包括沙丘独特的生态系统、语言、宗教、文化、风俗、阶层等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充满巧思,一旦你真的沉浸在书中,展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此前从未感知过的世界。
赫伯特还汪洋恣肆地生造出一些专有名词,有一大部分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对应,比如沙虫、啸刃刀、沙丘骑士、浮空器等。
沙虫,沙丘生物,吞噬一切,最长能达400米事实上,赫伯特是首位在科幻题材中引入环境生态观念的作家,其作品中对“魅力型领袖”如何奴役人民和对政府治理结构的探讨,则暗藏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观。
他对宗教、政治和权力三者关系的探讨,在50年后全球聚焦中东局势的语境下,显现出惊人的先见之明。
而且这可能是一部少见的不存在电脑、机器人或是人工智能的科幻作品,因为按照小说的交代,“在故事发生的几百年前,人类摧毁了所有会思考的机器。
人类相信,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物种取代。
”作者没有拿一般科幻中常用的科技细节做文章,而是着墨于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为作品注入了更多的文学性、社会性和人文精神。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浪漫宏大又充满野心的作品。
这么好的本子,怎么会没有导演想拍?
真的拍出来了的主要有两部,一部是1984年在美国上映的大卫·林奇版。
女主角也就是后来《银翼杀手》的女主角Sean Young、男主角则是林奇的老伙伴,《双峰》、《蓝丝绒》等片的男主角Kyle MacLachlan、演员还包括Sting、Patrick Stewart等一众欧美知名影星。
配乐阵容包括Toto和Brian Eno,投入了四亿成本。
但很不幸地是,它扑街了,只收回了3亿成本,口碑也很一般。
林奇版《沙丘》剧照,依稀还是有他的风格在里面的由于种种原因,林奇没有获得影片的最终剪辑权,影片至少有三个版本被释出。
在有的版本中,导演中大卫·林奇的名字被用Alan Smithee——一个西方导演惯用于表示对失去影片掌控权表示抗议的假名,替代了。
大卫·林奇认为这部《沙丘》是“自己拍过的最垃圾的片子”。
2003年葛·艾坦尼斯又拍了《沙丘》的番外篇《沙丘之子》,由“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但口碑票房也差强人意。
相比于这两部拍出来的,还有一部没拍出来的反而影响更为深远。
那就是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在后来很多牛逼的科幻片,比如《星战》、《异形》、《银翼杀手》里,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喜欢Cult片的朋友应该对佐杜洛夫斯基这个名字不会陌生,生于1929,智利裔法国籍剧作家。
老爷子这个人就比较传奇了,从1948年起,他的身份有: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导演、制片人、电影和戏剧演员、编剧、音乐人、作曲家、比较宗教哲学家、木偶戏演员、哑剧演员、精神学家、心理分析学家、画家、雕塑家等等。
但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的带有强烈实验性的先锋电影。
他电影中有强烈冲击力的超现实主义图像、神秘主义元素与宗教讨论以及大量隐喻一直备受邪典片影迷的推崇。
去年北影节还放映了他的自传性影片《现实之舞》。
《现实之舞》1968年,他执导首部长片《凡多与丽丝》,该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演出时引发骚乱,最终被禁。
佐杜也由此奠定了他影片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
1970年,他执导了迷幻西部片(Acid Western)《鼹鼠(EL Topo)》,在约翰·列侬的帮助下得以在美国影院上映,也是公认的午夜电影及Cult 片鼻祖。
《凡多与丽丝》,1968
《鼹鼠》,19701973年在约翰·列侬的投资支持下,他执导了《圣山(The Holy Mountain)》,这一是部探讨西方神秘主义的超现实电影。
此片预算150万美元,是当时墨西哥预算最高的影片。
在《圣山》取得成功后,佐杜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圣山》,19731974年12月,《圣山》的制作人,也是他的好友米歇尔·西多克从巴黎打电话给他说:“《圣山》很成功,想合作一部新片,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都出钱。
你想拍什么?
”佐杜说:“《沙丘》。
”于是他们去找好莱坞买了版权,然后开始组建队伍。
他以每分钟10万美元的价格来请达利饰演宇宙最乖戾邪恶的霸主——沙丹皇帝,没错,就是那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他去巴黎找达利的时候,达利设了个局,在十二个人的围坐下,达利跟他说:“在我小时候和毕加索在沙滩玩耍的时候,发现过一块钟,你在你的一生中有发现过吗?
”佐杜想,如果我说有的话,就会显得自己虚荣又滑稽,如果说没有的话,又太像一个poor guy了,于是他说:“我没有发现过,但我曾经丢失过很多。
”这使他获得了继续与达利谈判的机会。
演员还包括Mick Jagger、Andy Warho最好的男演员Udo Kier、Orson Welles以及佐杜的儿子等。
达利可能是想故意显摆一下自己的名作——《记忆的永恒》吧美术师是后来设计了异形的HRGiger。
他们本来想找Trumbull,也就是后来《2001:太空漫游》的特技师,佐杜回忆说“当时他说话非常虚荣且自以为是,而且在和我们谈话时接了整整40个电话。
他是个非常好的技师,但不是个能与之进行精神交流的人。
”于是拒绝了与他的合作。
转而选择了“落后于技术”的特效师——Dan O'Bannon,用一张报纸形的特制大麻征服了他。
艺术指导是Chris Foss。
如果你是《异形》的铁粉,对Dan O'Bannon、HRGiger这些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他们后来成为了《异形》的主创人员。
配乐则选择了Pink Floyd和Magma。
当时Pink Floyd正在Abbey Roud录音室给《Dark Side of the Moon》混音,佐杜一行人去找他们的时候,摇滚明星们正吃着汉堡,对佐杜的计划显得心不在焉。
于是佐杜怒了,说:“你们不知道我要给你们的,是给人类史上最重要的电影配乐的机会,而你们却在这里吃他妈的麦当劳?
为什么?!
”然后他们就停下来和他说话了,之后的一切都非常顺利。
并且佐杜最终想拍一部14个小时的片子。
《沙丘》图稿这个阵容和时长,光是想想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然而,钱不够了,他们还差500万美金。
在去好莱坞筹集资金的时候却处处碰壁,迪斯尼因为这部片子太过超前和怪异而拒绝了他,佐杜洛夫斯基没能实现他疯狂的计划。
后来弗兰克·赫伯特的女儿后来把拍摄权给了大卫·林奇,这让佐杜洛夫斯基痛苦不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别人完成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特别是林奇这样的大导演。
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卫·林奇版《沙丘》,幸好,林奇拍砸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最终没能拍出来,但是在许多后来的科幻电影之中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
比如《星战》中的剑斗场面、主角在沙漠的成长背景设定、与Luke在“千年隼”上练剑的可以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球形机器人、《终结者》中对面部进行识别分析的电脑。
从设定和情节等受它影响的还有《飞侠哥顿》、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超时空接触》乃至于《银翼杀手》、《异形》、《普罗米修斯》等。
后来好莱坞也开始使用佐杜的团队——这让他本人也很吃惊。
《沙丘》和《飞侠哥顿》
《沙丘》和《普罗米修斯》
《沙丘》和《夺宝奇兵》似乎兜兜转转了一圈,历史最终印证了佐杜的超前眼光与构想,他所期待的电影制作乃至于好莱坞观念的转变,在几十年之间慢慢发生了。
希望对于对于佐杜洛夫斯基来说,这不会太晚,毕竟倾注了如此多的激情的作品最终没能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这会像梦魇一样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但正如他所说的:“《沙丘》就像一个梦一样,一个改变世界的梦。
”虽然没人真正地看过《沙丘》,但你总能听到它在你耳边的
1.Dali:“没人能够理解Dali的作品,包括达利自己,因为达利只负责创造谜”,Jodorowsky “seduce” Dali的过程真是笑死了,互相作为超现实派艺术家,纽约巴黎巴塞罗纳互相玩游戏,最后以“一分钟十万美元的男演员”,用他的缪思Lear饰演公主,要放他喜欢的“燃烧的长颈鹿”等元素(布努埃尔的黄金时代有出现过这个部分)和给他博物馆做一个雕像骗到手。
2. Orson Wells:更好笑,用包下吃货威尔斯喜欢的餐馆和厨子骗到手演男爵。
3.Mick Jagger:自己送上来。
4.异形之父Giger:达利的推荐。
5.奥班农:在被2001的特技师气走以后发现的人才。
6.平克佛洛伊德:喊了两句就顺利进行了。
Magma:地下演出寻得。
7.美术Moebius和Chris Foss,艺术家对艺术家的吸引一个本来最强大的团队,被资本给毁了。
但因为他们收了Jodorowsky的完整的创作手册,之后包括星战在内的众多现在被誉为科幻神作的作品都引用了他的构思,《异形》甚至用了奥班农,Foss和Giger这个他的团队组合。
Jodorowsky在看林奇版沙丘时从低落中逐渐开心,因为实在拍太烂了。
出于对Jodorowsky的爱,片中提到的有引用他创作的电影我一部都不会看。
他有把自己的沙丘的构思放入他自己的绘本里,比如“The Incal”和《合金男爵》。
这部没有拍成的电影不只领先时代30年。
它领先时代100年。
即使到了今天,也领先时代至少50年。
“创造自己的灵魂”,“让没有服用LSD的人有用了的感觉”,“打开青年一代的心智”,这是Jodorowsky的出发点。
坚定的“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的信念在一开始就有所立足,随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在这信念的鼓舞下逐步卷入,理想和现实一步步互相强化。
他带领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走向了他们自己都不可预知的领域。
听他讲述莫比乌斯、克里斯福斯、吉格尔等人的创作过程,让人跟着一起嗨起来。
从这一点出发,产生的是一颗宗教的火种。
Jodorowsky的《沙丘》中的疯狂,或者说蛊惑人心的力量,具有改变世界的潜质。
我想,这也是温丁雷弗恩说的“好莱坞的人害怕这部电影”的地方。
大制片厂对于这样在灵性领域走得很远的电影,会在骨子里感到恐惧。
他们可以接受的,是卡梅隆这样开辟技术领域新天地的电影;能去的最远的地方,是《2001太空奥德赛》这样从技术和理性进行探索的电影;对更注重艺术和灵性探索的《沙丘》,他们的态度只有敬而远之。
此外,Jodorowsky不像另两位导演那样,经过好莱坞制片厂的认证,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Jodorowsky的《沙丘》,正如人物所说和片中呈现,是众多电影的视觉、灵感来源。
只需温丁雷弗恩所说“十亿黑色空间碎片”中的一片,就足够一部后来电影享用。
跟常见的探讨意识、宇宙等概念的作品(例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和《超体》等)相比,Jodorowsky的《沙丘》在于它从意识出发,从每个人的潜能出发,从信念出发,让意识从一个人身上延展更多更多人直到激发整个星球的意识,再把它带给全宇宙。
它跟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完全不在一个位面上。
这种基于意识位面的启发,跟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价值观,何尝不是追求真正自由而无以言表的嬉皮运动的切实体现呢?
想想那些问世的嬉皮作品,没有被拍成电影的《沙丘》,是真正的嬉皮之王。
真没想到无意中看的片子对我会有这么大影响,到现在还依然在冲击中。
回顾过去包括现在,我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唯结果论者。
虽然也认同过程、感受的重要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看重最后的结果,总觉得如果达不到目的,过程如何,感受如何,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因此也总是因害怕达不到预期而担忧,距离预期哪怕有一点点偏差也会烦恼。
直到今天看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这是一个多么理想主义的人,如此愿意为了一个想象而倾其所有甚至甘愿献身的人。
在准备的那样充分,决心那样坚定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可那又怎样呢?
沙丘是没有成真,可如果没有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做超越时代的领路人,如今如雷贯耳的许多经典科幻电影可能都只是平行时空的泡影吧。
打开这部电影,有沙丘的影子;打开那部电影,也有沙丘的影子。
那么,能说沙丘没有成真么?
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想象力的缺乏。
过去的我,死死盯着我能想象出的唯一结果自我纠结,可今夜过去后,我希望自己最好会时常想起佐杜洛夫斯基,得失了都是yes,当一个行为发生后,产生何种影响何种结果,如何可能是唯一的? 如何可能被全部预见到? 说句恶俗的话吧,尽力而为,接受结果,反正这看到的结果也并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
像沙丘那厚厚的几大本手稿一样,虽然没有成为那部佐杜洛夫斯基理想中的电影,但其中的无数细节,成为了科幻电影的奠基石,成就了无数他认心中理想的电影,这又何尝不算是梦想成真呢?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沙丘中的海市蜃楼。
因为新电影的上映,这部纪录片小小火了一把。
年近九十的佐导手持砖头般厚厚的分镜图讲述从前构想,颇有白头宫女话当年的意味。
本月是欧美善本的拍卖季,借新版《沙丘》上映之东风,巴黎佳士得推出一部佐杜洛夫斯基《沙丘》分镜图,由此八一八近年市场上流通过的《沙丘》剧本与手稿。
▲ 巴黎佳士得11月22日善本手札专场116号,估价25,000 - 35,000欧元 这部书八开大小,单面印刷,包括英法文剧本、11帧彩色插图及268页黑白分镜图,由佐导版《沙丘》梦之队: 美术师Chris Foss, 漫画大师墨比斯和暗黑巨匠及异形之父H.R. Giger共同绘制。
由佳士得发布的图片可以管窥。
▲ 墨比斯绘制的主要角色形象和分镜 © Christie’s Paris佐导是第一个发现墨比斯才华的电影人。
虽然《沙丘》没有拍成,两人的合作却由此开启,1980-88 年间所共同创作的六大册《印加石》声名赫赫。
墨比斯之后参与的电影名头更大,如《星球大战》、《异形》和《第五元素》。
H.R.Giger的加入则是达利的引荐。
佐导以每分钟十万美元的超高片酬说服达利出演皇帝。
达利给他看Giger的作品集,佐导遂邀请Giger设计大反派哈库南男爵的城堡。
哈库南男爵则由当时有“肉山”之称的发胖影帝奥逊·威尔斯饰演。
关于分镜图册的版本和印刷数量,连影片制作方也不甚清楚。
七十年代电影筹备阶段印有若干部,大多天蓝色布面装帧,除佐导自留的导演本,余下散在法国制作方Caméra One手中用于招商。
三十余年来这些分镜图册陆陆续续散出,佳士得十天后上拍的这部编号第五。
是目前市面所见唯一有编号的,品相很好,布面略褪色。
两年前在德州的Heritage拍卖行还有一部,书脊略松,成交价42,500美元。
▲ Heritage拍卖行2019年3月6日善本专场第45086号 © Heritage Auctions 当年的买家如今有意让出,要价不低于$63,750。
这本最大的遗憾在于没有封面,即佐版《沙丘》标志性的粉红战舰海报▼
八十年末因为项目彻底化为泡影,制作方曾印出四本分镜图送给佐导、墨比斯和墨的两位合作者以兹纪念。
这四本统一暗红色皮面衬金色字体。
几年前有一本在小拍上卖出,价格查不到了。
这两种之外,佐版《沙丘》是否还有别的印刷记录大家都不清楚。
因此几年前,当一份《沙丘》插图剧本凭空冒出来的时候,书迷和影迷都非常激动。
2015年3月,Eaby上一家位于南加州的唱片店突然挂出一本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附有大量彩图,风格独特,既不同于墨比斯的风格也不是H.R.Giger的手笔,但又贴合原著不似仿品,一时间众说纷纭。
© Grady's Record Refuge据店主说,有一天他接到匿名电话,对方说手上有珍本出售,但不肯表明详情,也不肯到店里见面,店主本来想拒绝,一念之差约在停车场。
见面后对方拿出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皮革手册,打开看竟是《沙丘》剧本以及几十张此前从未面世的插图。
▲ 书中插图均为石版印刷,经检测确实是70年代产物。
人物形象与佐导的设计亦吻合,如皇帝的两撇胡子明显照搬达利。
©Grady's Record Refuge
▲ 插图均为石版印刷,经检测确实是70年代产物。
人物形象与佐导的设计亦吻合,如皇帝的两撇胡子明显照搬达利。
© Grady's Record Refuge
插图所描绘的场景非常暗黑却符合原著。
比如螳螂形的拱门与女阴状的宫殿入口、吸食香料后贵族们酒池肉林的场景。
以及似乎是为电影打造的新设定——士兵“狗人”(Dog-beings)。
▲ “野兽拉班”的香料吸食派对。
© Grady's Record Refuge
▲ 公爵莱托被俘后以臼齿暗藏的毒药毒杀哈库南。
© Grady's Record Refuge有影迷猜测这是佐杜洛夫斯基自己画的,因为60-70年代佐导一直有创作漫画,风格和色彩上确有相似性。
下图为1968年佐导发表的漫画。
基于这个猜想,有人联系本片导演帕维奇,帕维奇表示很像,但绝对不是佐导的手笔。
不甘心的影迷又在推特上直接问佐导本人,得到的答复是“假的,仿品!
”
▲ 佐导推特上的回复因为佐导本人的否决,这本神奇的剧本当年仅以6500美金落槌,但影迷和书迷的好奇心没有满足。
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它和《沙丘》电影有所关联,而这种关联后来竟也是通过佐导自己侧面证明的。
2018年夏天佐导在众筹网站Ulule为电影《心理魔术,治愈的艺术》募款,放出一批电影道具,其中就包括《沙丘》剧本的限量复印本。
心理魔术,治愈的艺术 (2019)7.82019 / 法国 / 纪录片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 当年佐导发布在众筹网站上的复印本有买到的影迷逐页比对三年前昙花一现的插图本,发现绝大部分台词相同,甚至插图本更全面,因为佐导发售的版本删去了大量情_色内容和吸食香料后的淫_乱场景。
也就是说,插图本并非仿品,可为什么佐导当年要否认,又是什么艺术家画的图,就没人说得清了。
▲ 影迷比对的两版台词,相似性惊人。
© duneinfo.com最后,放上目前最全的佐杜洛夫斯基版《沙丘》之分镜图合集,也拭目以待十天后佳士得的成交结果。
谷歌相册(需复制链接翻墙打开):https://photos.app.goo.gl/qwvbmNME6WRTce1b75/9/23 更新:谷歌链接挂了,但是沙丘info网站上有两版手稿的比对图可供大家参考:https://duneinfo.com/unseen/jodorowskys-dune-uncovered参考:Dune Behind the Scenes:https://www.duneinfo.com/Mind-Bogglingly Awesome Sketches for Jodorowsky's 'Dune'—Donein HisOwn Hand? by Dangerouse Minds
假如這部片在1975年受待見拍成了,可能會如片中強調的那種可能性,讓沙丘的招牌名暴天下,超越星戰,重新定義科幻電影主流嗎?
老實說,我覺得不一定。
光是這部電影企劃的參與人員之傳奇性,就足夠發起人佐杜洛夫斯基自豪終生。
全片被提出的重要參與者有:△原作:Frank Herbert ,小說版《沙丘魔堡》(Dune)作者△導演:尤杜洛斯基(Jodorowsky),邪典系電影人▲編劇:Dan O'Bannon,《異形》(Alien)編劇△配樂:Pink Floyd,英倫搖滾樂團(音樂我不熟)▲人物設計,人物美術,分鏡初稿:Moebius,法國漫畫界的漫畫之神▲怪物設計,怪物美術:HR Giger,《異形》(Alien)中的異形模樣便出於他手▲演員:Orson Welles,這應該不用多說是誰▲演員:Salvador Dalí,對就是那個畫家達利△演員:Mick Jagger,滾石樂團成員(▲=我知道是誰而且知道很重要,△=不大清楚)這名單一排出來,在2014年的我們看,誠然能稱是電影界的明星隊。
1973年提出企劃,終究因為資金問題,電影企劃在1975年遭到棄案。
1975年,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系列一喝雄雞天下白,太空歌劇與科幻電影的時代來臨。
此時電影公司又想起動《沙丘魔堡》(Dune),但不想用尤杜洛斯基的燒錢版本,改請另一個本來要拍星戰的導演取走改編權,掌鏡演出。
1979年,《沙丘魔堡》正式版上映,四千萬美金成本,僅換來兩千多萬美金的票房,成為年度最慘賠的電影,也令該導演的經歷抹上汙點-那個導演叫作大衛•林區。
大衛版的沙丘,我沒看過。
而尤杜洛斯基則說,當他在戲院看到他的企劃被他愛的導演拍成垃圾的一刻,心如刀割。
尤杜洛斯基很努力強調了這部片的劃時代,事實上裏頭也有太多難以想像有如此現代性的概念。
例如他所構思的電影序場,他想要的效果是鏡頭從宇宙的一端疾馳進入沙丘星系,穿過星雲與戰艦的殘骸,切入沙丘星的平流層俯觀全鏡,再慢慢拉進到在沙漠中騎車移動的主角身影.....光聽就知道這是電腦CG時代才該玩的第一幕阿,在1973年想到了也拍不成,模型辦不到的,這能怪老闆看完企劃想不給錢嗎?
當然,要歌功頌德這部片的陣容有多麼無出其右當然很輕鬆,但電影史上空有黃金陣容最終拍成爛片的紀錄何其之多阿。
這票怪傑們當年多半是小伙子,在今日看來則各在其領域闖出成績,但各別的長處不一定能挹彼注茲,讓整體更出眾。
何況當年拿不出成績單的小伙子們,怎麼說服得了老闆與觀眾,自己有那股改變世界的潛能?
我們對這票陣容的看法,又或許尤杜洛斯基有意的誤導下,我們都偏向用現在的成就去看待當時的狀況。
2014年的我們,因著看過1979年《異形》的出色,才知道了異形的原案出於沙丘企劃告吹後,編劇Dan O'Bannon跟怪物設計HR Giger勾搭上連袂去找雷利史考特,所以理所當然的把沙丘原案的精彩度或多或少與《異形》的成就,扯上正比。
我們也太容易用一種粗略的加法,把沙丘原案的精彩度,換算成尤杜洛斯基與Moebius與Pink Floyd與Orson Welles昔日成就的總合。
電影沒有如果,萬事在片子剪完前,都不能說準。
也因此,當我們看著《曠世奇片之死》(Jodorowsky's Dune )感到震撼時,我們所想的,究竟對電影未成的感嘆,亦或發於一種我們想看到黃金陣容的好電影的軼聞心理呢?
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
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電影,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
這,都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反正,電影沒拍出來,讓影迷們看一看當初企劃的全貌,南科一夢,靠想像力過過乾癮,也不會怎麼樣。
又或著說,欲觀眾以想像力腦補出一部沒拍成的電影,有夢最美的快感,才更是《曠世奇片之死》希冀的藝術效果吧。
本片原名"Jodorowsky's Dune",尤杜洛斯基的沙丘,片名上挑逗的對1979年版本的沙丘作出劃地盤之舉。
然而台灣金馬影展的中文片名《曠世奇片之死》,或許能傳達更好的意旨。
真正的曠世奇片電影,不是大衛林區的沙丘,也不是尤杜洛斯基的;最引人入勝的神品,其實應是觀眾想像出的沙丘。
“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就是给自己创造灵魂。
对我而言,电影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工业。
它在寻找人类的灵魂,像绘画、文学和诗歌一样,电影对我而言就是这样。
”“我开始变得很开心,因为那部电影很糟糕,这是个失败品。
好吧!
这是个本能反应。
这很不好,但这是真的反应。
我说,这不可能,这不是大卫林奇拍的,他可是个大艺术家,是制作人做的。
”“在这些失败当中,有很多创造性的东西。
在生活中,有事发生,你说好;事情消逝,你说好的。
我们没拍《沙丘》好,这就是对,我们没拍它。
那又如何?
那又如何?
《沙丘》就像一个梦一样,改变了世界的梦。
”“《沙丘》就像保罗一样,没有拍成,沙头被砍,但你可以听到,我就是保罗,我就是《沙丘》。
”“对我来说,失败只是换了个方法罢了。
赫伯特是《沙丘》的根源,但现在《沙丘》就是我们,是视觉的,是富有创造性的。
然后,我会用我放在《沙丘》里的元素去创造宇宙。
”“我继续了我的作品。
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
我84岁了,但我仍在创作。
我一生创作的,会很多很多。
思维就像宇宙,不断地扩大,真的就像宇宙,打开你的思维。
每天都在打开思维。
这部电影,打开人那时候所有人的思维,从制片人到艺术家到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这部作品集打开了思维。
有野心,但没有过于膨胀。
我自己也有要活300年的野心。
”“如果你失败,这不重要,你要去尝试。
”
黑暗,寂静.........他缓缓的张开了他紧握的拳头,深吸了一口气,刀锋轻易的划开了食指。
一颗晶莹剔透的血珠带着奇艺的光钻了出来,他的眼睛被它点亮了,伴着加速的心跳他那放大的瞳孔里反射出的光也越来越耀眼。
接着他轻轻的托起了食指,血珠悄悄的滑落食指接着悬浮在了半空中。
它开始改变,放射出琉璃般五颜六色的光华,一段优美的旋律随着它的飞速旋转打破了永恒的黑暗和寂静。
它不属于这儿,它的美超过了认知,所以旋律嘎然而止,光芒逐渐暗淡,它开始了收缩直到无声无息的泯灭。
他轻叹了一口气……黑暗,寂静........“它是我...” 一开始这只是黑暗中一声低语,但是更多的声音开始堆叠,“它是我”。
单一的喃喃的细语慢慢变成了壮丽的合诵,那琉彩的光也开始涌现,“它是我” “它是我” “它是我”......光明,旋律.......
傻逼。
看完感觉还好没让他拍。
与2年前那部同样在嘎纳上展出的《这不是一部电影》类型极为相似,显然这部获得了更多的好评。看导演介绍自己前期的几部电影,想象力远超普通观影大众的所能接受,所以还好这部没有拍成。
只要你爱墨比斯
难道眼睛都瞎了?看过他拍的电影吧?真不觉得那是很恶心的东西?
一个流产了的项目。老头的激情和偏执应该是最大的看点了吧。。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2016-12-25 21:17:46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观影手记# 1815 没有拍成的电影,当然怎么吹捧它可能的伟大都无可指摘。&#34;当年我和毕加索常沙滩里发现钟.” “虽然没有捡过钟,但我丢了许多.”达利终于没机会成为单位时间片酬最高的演员。只可惜投资人不像(装逼)艺术家好忽悠。
伟大在于先知。
艺术家想做成一件事真是难,逼格太高
说一千道一万你也没拍出来
没感到多少奇思 不过老佐回忆自己拍电影时脸上挂着的纯粹倒是挺让我感动
1.人生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灵魂。2.对我来说,电影是一门艺术。3.这部电影必须是我梦想的样子。这是一个梦,不要改变我的梦。我要拍20个小时。4.在我们口袋里的魔鬼,钱没有任何内在。电影有一个心脏(BoomBoom),有思想(herrl),有力量,有野心。5.我感到快乐,因为大卫林奇的电影太糟糕了。6.宇宙超长镜头,滴血生子,航空器像小鸟那样,长枪要塞,片尾是全屏幕的蓝色。7.这是我电影的目的:开阔所有的思维。8.如果有太多的尊重就不会有孩子。你得撕开衣服强暴她。/9.梦在梦的形态里可以充满激情,实际上做成现实却不见得那么美,即便有众多划时代的设想。10.我没有被说服的是:星战、异形、银翼、黑客帝国,都能被溯源到这部从未降生的《沙丘》。我认为那些点是源自发展的从业者们。世上没有极尽伟大的作品。
其实对佐杜洛夫斯基的作品好感度一般,风格蛮先锋的,形式感很棒,但不是很喜欢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起先对他《沙丘》失败有一丝庆幸,庆幸没有毁掉这部作品(可惜后来还是被林奇毁了…作为粉丝也是意想不到…)。但看了这部记录片后,我真震惊于强大的制作班底,也钦佩佐杜洛夫斯基创作的极度热情与大胆,虽然我对他完成作品的思想有部分不认同,但依然不影响他在我心里是影视界少有的疯狂艺术家,相比他的作品,我更爱他充满激情的创作过程。很可惜,这部极其庞大的影像艺术没得到实现的机会,作为好莱坞,这样的选择也是合情合理的,佐杜洛夫斯基的视觉语言对商业电影来说过于晦涩,虽然可能是一部伟大的艺术品,但绝不会是成功的商业片,只能说是一种时代的遗憾了。
8/10。沙丘精神是一群疯疯癫癫的艺术家的传奇电影梦,选用的技术团队和演员无一不脱胎自资本为基础的特效工业和时代偶像,其纯粹的理念和观点不可能与迎合大众思维的好莱坞科幻片相结合,大幅度强奸原著、缺乏标准的预算黑洞谁愿意背这黑锅?所幸沙丘计划像主角最后被砍下头颅重生一样启蒙了诸多后生。 @2017-05-02 18:13:12
老头真是有活力,心态超年轻,说起喜欢的东西来还是这么开心
佐杜是个疯子,邪教领袖,人形鸡血包。他招兵买马的过程多令人热血上涌,最后梦断LA的时候就多令人惋惜。佐杜的《沙丘》拍出来会不会有本片里吹得那么神,能不能真的拳打2001脚踢银翼杀手甚至不是重点。正因绝大多数人都保守、算计、中庸、患得患失,才更要珍惜真艺术家,我们spiritual life的营养源。////维版后重看观感骤降,虐待儿子不可原谅,最大贡献是组织起了除导演外的异形班底雏形。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