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以后

Hereafter,通灵感应(港),生死接觸(台),来世,往生以后

主演:马特·达蒙,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塞西尔·德·弗朗斯,米兰妮·让帕诺米,玛尔特·克勒尔,杰·摩尔,蒂埃里·钮维,戴克兰·康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10

《从今以后》剧照

从今以后 剧照 NO.1从今以后 剧照 NO.2从今以后 剧照 NO.3从今以后 剧照 NO.4从今以后 剧照 NO.5从今以后 剧照 NO.6从今以后 剧照 NO.13从今以后 剧照 NO.14从今以后 剧照 NO.15从今以后 剧照 NO.16从今以后 剧照 NO.17从今以后 剧照 NO.18从今以后 剧照 NO.19从今以后 剧照 NO.20

《从今以后》剧情介绍

从今以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今以后》被选为2010年年纽约国际电影节的闭幕电影。 故事的地点分别发生在美国、英国和法国。 美国,蓝领乔治(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可以和死人说话。他的超能力,一度让他成为全美宠儿。精明的哥哥准备把他打造为全方位娱乐红人。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在建筑工地上 工作。 法国,记者玛丽(西西·迪·法兰丝 Cécile De France 饰)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的生还者。那次经历之后,她似乎拥有了通灵能力。 英国,学生马库斯刚失去了双胞胎兄弟杰森,他正在绝望地想要寻找答案。 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依然爱丽丝飞黄腾达第五季猎天狼诡探奇幻旅程边桥谜案第一季小提琴家布兰奇区第一季亲吻绝地狙杀灵魂长寿商会异变狼人新兵正传3:蛙人传幸存者第四十五季英伦式丑闻进击的米格尔最佳出价再得一胜!母性大护法造访职业杀手假面骑士01外传假面骑士巴尔坎&瓦尔基里杀死伊芙第二季异形:汇合彩虹照耀女官大人多指教情迷意乱福冈恋爱白皮书18春天的邻居斯特莱克探案集:蚕第二季血与骨

《从今以后》长篇影评

 1 ) 死后的世界

主编对Marie说,你的书好,但受众群是固定的,我们是政治出版社,没法出这本书。

东木老爷子的这部电影让我也有此感。

好不好我没资格评价,但我看的的确有些无聊。

开始的海啸很震撼,而后就是沉静而冗长的剧情,地铁站爆炸让我吓了一跳,才发现原来我已经昏昏欲睡了。

Marie死而复生之后开始执着于生死幻觉之事,电影带给我们的主观视觉是从她出发的,所以我们会为她的境遇而惋惜。

但如果作为看客来讲,王牌主持人,突然精神恍惚,犀利风格全然不见,休假的建议便没什么不对,从而才让更年轻漂亮的新人借机上位。

George是普通人,相当的普通,普通的几乎没有存在感,他对于他见到的所有适龄女性都极有好感——虽然好感的很内敛,再加上最后yy和Marie接吻,都说明他的屌丝本性。

对于他的能力,他哥哥说这是gift,他说这是curse,不同在于哥哥认为人生是科幻片,他认为人生是剧情片。

所以这里让他显得更合理的原因是,这部电影的确是剧情片而不是科幻片。

再说一句,在美国一个下岗职工能有钱坐飞机跨大洲旅游,这在中国不可想象。

Jason更聪明、更合群,他能机警的应对儿童福利机构,也能马上想到调查妈妈的药以便知道她的目的,而且他让Marcus自己做作业。

除开年龄,这个家其实是Jason在照料。

所以每次看到Marcus把帽子放到另一个床上说晚安的时候,总是会想他到底在想什么。

然后代入精神在我心底响起,如果死的是我会不会更好些,Jason就会想出救出妈妈的办法,就能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了。

几点剧情:1.Marie起床,让男友给他孩子买礼物,男友不去,她说你知道你不买我也回去买的。

这样的女人是极好的。

因为大多数女人的反应会是,你耐买不买,反正是你孩子。

2.双胞胎机智应对儿童福利机构,说明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苦再累也要自己的亲妈。

3.Marcus找遍了所有通灵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酒店门口等了一天,你能看到他对于他想做到的事情有强烈的意志。

而George一直在逃避,逃避他的能力,逃避他的生活。

Marcus找到了Marie的住处电话告知,George回答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Marcus果断帅气的挂断电话,George又自言自语的说,似乎也有点关系。

从这一点至少我们可以看出,Marcus长大以后应该不会这么容易下岗。

 2 ) 频死经验 魂归何处?

打开页面看到的头几条,都是批评这部电影的简评。

我很讶异,为什么会说这是一部烂片。

看电影从何时起不在只是单纯的体会?

而要在意那么多的细节,这部电影节奏虽慢,但是我们能否只关注它要带来的讯息-hereafter,经历过痛失亲人的人,我想一定会有所感悟,看到双胞胎兄弟那一段,一定会有感觉。

我也看了几篇关于此片的影评,都写的很细致,但我在这里,不想多写细节问题,镜头问题,只想写我对此片的感觉。

和《Ear pray love》比较,我觉得那才是叫闷,是不是我还没到中年,或者我不是中产阶级,我就感觉是女主角只是物质富有了,发现精神空虚,要去寻求安慰,于是不知道怎么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进行了不是一般穷人能够负担的心灵旅程。。。。

说白了是有点儿吃饱了撑着,我并没有多感动。

而《hereafter》,它探讨的是更大的题目,我本来对魂归何处,就很感兴趣,除了觉得法国女演员不够漂亮,其余的我都很喜欢,节奏虽慢,但是感动了我,当marcus说“please don't go, jason, i need you , i miss you.”以及他锲而不舍的去寻求和亡者通讯的毅力,我很感动,很感动。

-前面太罗嗦了的分割线,太久没写东西-1. Hereafter 片名就已经很吸引人了拜托。。。。

难道no one wants to know what happen when you die, where is the place your soul will be?2. Marie Lelay---频死体验一个有频死经验的女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似乎并有发生在她身上,她由于精神上有所升华,现实上的生活却都背道而驰,工作不如意,男友背叛她,她说“真难想象,我曾经那么有名,曾经那么富有”,但置之死地而后生,她从此展开了第二段人生,真正享受生命,探索灵魂的人生。

她去找研究频死经验的科学家,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hereafter。

3. Jason & Marcus---经历亲人死亡一对相依相生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很多同卵双胞胎都对彼此有感应虽然我认识的一对同卵双胞胎哥儿们说他们没有。。。。

,但macus在jason出事时候除了通过电话传出的声音知道不妥,但他的表情暗示了他感应到了哥哥正在消失,于是他跑去出事的地点,他说jason i need you的时候天啊,看过的人应该都会感到揪心吧!

这一整条主线故事,小弟弟的表演都非常出彩!

jason的葬礼,神父很敷衍,草草结束,小弟弟并没有得到安慰以及答案。

人死真的如灯灭吗?

成灰了,就灰飞烟灭吗?

marcus不认为是这样,于是在网上 搜索的问题"what happens when you die",但是视频也没有告诉其答案,只是一些约定俗成的bullshit,并不是他要的,于是他去找通灵者,但是都是江湖神棍,于是他再次在网上搜“genuinely talk to death",还真给他搜到了genuinely talk with death的george。

4. Geroge ---和亡者打交道天赋异禀,虽然geroge这不是gift而是诅咒,他帮助了别人,却害苦了自己,孤独的吃饭,听狄更斯的录音,这天赋隔绝了他的生活。

于是,他也展开了一段旅程。

5. 三者交汇影片为三者的交汇都作了铺垫,细节都有暗示。

marcus显然是个关键人物,他的毅力打动了习惯逃避的geroge,终于得到了jason的信息,而和别的求助者不一样,marcus表达了他对亡者的不舍,而jason也首次再作联系,为他首次想到要帮助别人,安慰小弟弟而说感动的话,我其实不知道那是他自己说的,还是jason说的,我认为这个安排很巧妙,让人有猜想,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他自己安慰弟弟的话。

而后来,marcus投桃报李,帮geroge找到了marie的联系方式,牵了红线,还好george留了纸条,没有像以往那样轻易放弃。

总结个人认为,双胞胎弟弟那段是最好的。

我姥姥过世的时候,听妈妈说,之前一晚,她在嘟囔妈妈,你来接我了。

虽然我们家信基督,人死后灵魂就去天堂,回到主那里,或许不会停留,但中国人有头七的习俗,认为人死后7天才走,我也问过曾经历失去亲人的朋友,亲人在那段期间有没有回来,他们有的说会梦见,有的说会感觉到,我好像并没有感觉到姥姥回来过,姥姥那么疼爱我,怎么会不和我说再见就走?

那段时间,我很失望,很迷惘,究竟魂归何处?

直接去天堂了吗?

我们进行的是基督教葬礼,一切都很简单,但是万一真如传统习俗所说,不做仪式灵魂会无处可去,那该怎么办?

我是相信人有灵魂的,我相信人死不是如灯灭,人的灵魂会进行下一段旅程。

不然为何频死体验都惊人的相似?

我不相信在死亡挣扎边缘的人,醒来后都会编造一样的谎话,现代科学是一种倒退,只研究看得到的物质,并不关心看不见的东西,并称之为唯心,不是有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什么唯心唯物,唯物就一定是真确的么?

god only know。

其实人每天都是过唯心的生活,很多东西即便不是真理,相信了便是真理,无论别人怎么说,人也只是相信自己心里认为是真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他人即地狱,不然哪会有那么多纷争,战乱?

 3 ) 从今以后。你再也不在。

最初看着这部电影的介绍,都说是惊悚片,无疑让我这个喜欢找刺激却又超级怕惊悚恐怖片的人在心里暗暗地不安。

片长又是129分钟,冥冥之中好像注定要让我看它一样。

开头以为会是灾难片,因为那个海啸的场景,后来看着玛丽的濒死体验又以为是个惊悚片。

然而生命和生活,对于死过一次的人来说,或许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在被新人替代自己的节目之后、在曾经的爱人再不能理解她之后。

她却在探究死亡之后的世界中获得了新的人生。

乔治在破例做完通灵后,总是落寞地通过自己的窗户看着求助对象的离去。

那些渴望和亡灵对话的人,只是拿他当做一种工具,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每天的生活相关除了死亡还是死亡。

他拒绝了那个孩子母亲的请求,然而表情却是无奈。

如果心软,恐怕只是将自己再次陷入到一种痛苦的困境中,别人看来的天赋却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不忍拒绝自己喜欢的女人,做了通灵之后换得的结果,是对方的落荒而逃和厨艺课上搭档消失的他自己。

马库斯失去了每天一起生活的双胞胎哥哥杰森,车祸之后,他只能拥有哥哥的一顶棒球帽。

他每天思念着哥哥。

他每晚都要说“晚安,杰森”。

他始终带着杰森的帽子。

他在谷歌上搜索“人死之后会怎样”。

他到处寻找可以通灵的人想要和杰森获得联系。

因为寻找被吹走的帽子而没有乘上地铁得以逃过一劫,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相信杰森是在他身边保护着他的。

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乔治终于被马库斯的执着打动,为他做了通灵的那段;另一个就是在片尾温暖的色调下乔治和玛丽相视一笑握手的画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我们死去之后会有灵魂,会在另外一个世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但是我始终相信。

马库斯是个异常能够打动我的角色。

他失去杰森之后的种种表现已完全调动我的情绪、处于爆发的边缘。

最后乔治通灵对他说出的那段话和他听了之后的表现更是让我泪流满面。

有句话说电影是会投射现实的。

电影中打动我们的部分也往往是唤起我们某些回忆的地方。

而我恰恰在马库斯的身上看见了曾经的我自己。

在失去谁之后一样地执着、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挖掘开、不断追寻死亡之后的世界真相。

因为我相信人有灵魂,他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

也的确有过一些不能解释的巧合更加坚定我的信念,使我一直觉得我是被保护着的。

可是某一天我忽然觉得他走了他不在了他不再保护我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这样一天但是它真的到来了我却不愿意去接受。

所以看着乔治说“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保护你了。

”看着马库斯瞬间崩溃着哭着说“不要走杰森,我想你杰森……”就想到曾经自己逼着自己去面对现实时候的不舍和艰难。

马库斯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杰森不在身边而他得自己成长。

我则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每一次觉得自己撑不过去的时候在心里轻声问他。

你还在不在?

在不在我身边保护我?

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了谁就不能继续。

地球也不会因此停转。

我们害怕的失去。

只是从今以后。

你再也不在。

而片尾伴随着温暖的色调。

两个都经历过死亡都不能被别人理解的人。

在那一刻找到了可以懂得自己的对方。

无疑是幸福的温暖的。

乔治脱掉他的黑手套牵住玛丽的手。

只有他能够读懂玛丽所经历过的。

也只有玛丽能够明白他的感受。

随着故事的落幕。

有一些曾经始终执着的、放不下的东西,我都在慢慢放下。

更加地珍惜生命和现在拥有的生活。

我相信我这样努力地生活着。

才是对他之前给我的保护最好的回报。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吗?

我觉得不是。

死亡的终结才是生命的终点。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或许能够直面死亡并且正确地看待它。

才是真正热爱生命的表现吧。

 4 ) 海啸海啸

没打算写影评的,只不过是有个巧合,昨天凌晨12点半多的时候(美东时间)开始看这个Hereafter,被那个海啸场景震惊到了,那时候大概就是12点40多。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铺天盖地的是日本地震+海啸的新闻,地震发生的时间正是我的12:46,我怀疑那一刻我也是有点通灵的。

顺便说下,第一个故事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几乎是做着别的事情看这一部分的很喜欢那段马特达蒙和女生互喂然后描述食物的一段,男女之间最值得回味的就是那种互生情愫,但是又没有点破的阶段,一旦上了床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当然上了床然后不得不分手又可以加点分Marcus呼唤Jason回来那段我居然快落泪了,根本没准备为这样一个电影感动的。

离去的那个是最轻松的,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和伤悲好像总是这种生离死别的电影让我别有感触,究其原因大概是我对死亡的巨大恐惧:你可以接受你的思想永远地消失在宇宙中这个事实吗,而且是无法避免的!

我试图抓住任何一丝稻草让自己相信人死后不是终点,也许还有灵魂,希望是这样吧

 5 ) 为什么她消失了?

从网友的评论中,我最认同的是,她认为他在通灵中得知她不堪的过去。

进而选择了离开,这是她没有想到的,她以为她的秘密会随着她父亲和母亲的死而石沉大海。

没想到通灵真的存在,而且还得知了他的父亲说的话。

她选择了离开。

因为她离开家乡来到新的地方,也正是为了在一个新的环境,找一群新的朋友,和过去说再见。

 6 ) 从今以后

影片总体比较沉闷,达蒙的演技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其实三人不是最后因为死亡连在一起,而是达蒙那一角色的出现,注定之后的故事是围绕着死亡。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80岁拍了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可能是有很多想法的,当初他的这部片的主题震撼不少影评人,因为谁也没想到伊斯特伍德在这么大年纪却拍关于“死亡”的电影。

我不记得影片哪些地方的过渡有些突兀了。

当时觉得影片很慢很长,不过也耐心地看下来了。

我很喜欢影片的结尾,一如既往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风格。

在给你无数次死亡的打击后,达蒙与女主角相遇,并且幻想着亲吻她,寓意着生的希望,生活还会继续。

小小地花痴一下,我觉得达蒙在幻想亲吻女主角后的笑容好可爱。

 7 ) 狄更斯的梦

这是一部有关死亡与慰藉的电影,涉及通灵,故事由三条线索构成,最后汇聚于伦敦。

第一条线索是个女人,法国记者玛丽,遭遇一场海啸,死里逃生,看见了死后的幻景;第二条线索是个男人,美国工人乔治,幼时患过一场疾病,病愈后获得通灵的能力;第三条线索是个男孩,马克思,与同胞兄弟杰森和酗酒的母亲一同住在伦敦,一场车祸夺去哥哥的性命,马克思始终无法释怀。

通灵业界有很多神棍,小马克思见识过许多,但始终孜孜不倦地寻找能够再次见到哥哥的媒介。

他在网上浏览过乔治曾经提供通灵服务的主页,于是在伦敦书会上偶遇乔治,一眼便认了出来;乔治则总在逃避,他觉得通灵的能力是种诅咒,让他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电影通过两次通灵展现了这种“诅咒”。

第一次是受哥哥带来的希腊人之托,借由通灵获得与其已逝妻子的联系;第二次是帮厨艺班上心仪的女子,揭开她内心隐藏的对于死去父亲的执念。

成功的通灵,或给当事人带来慰藉,或引起痛苦,不变的是通灵之后他们匆匆的离去,远离乔治的生活。

在第一次通灵中,乔治说出了希腊人内心的隐秘,但希腊人宁愿告诉他哥哥这个秘密,也没有向乔治透露;在第二次通灵中,女子害怕地逃离,于楼梯间难禁痛哭。

这也许真是一个受到“诅咒”的职业,人们借由它获得与已逝者的联系,但并不希望这“中间人”的介入,于是尴尬的处境不可避免。

静听、传达然后消失、远离或许是这个工作最基础的职业操守,就像心理师,但那种与死者灵魂相接的切身感应可能远远超过心理师的置身事外,这或者就是乔治的悲哀以及他不愿继续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因所在。

另外的一层障碍应该还源自于接触。

乔治的能力强大到无须通过专业的仪式,仅凭轻微触碰即可感知。

无论是对厨艺班上心仪的对象,或者任何他希望在生活中有更进一步关系的女子而言,越是靠近就越难以制止。

试想,两人亲密间乔治所能体验到的是什么?

是一个“第三者”(或者更多者)的超时空存在,这种压力即便没有向对方袒露自己的职业,也是难以长久自持的。

所以最好的happy ending是什么?

自然是导演如今安排的乔治和玛丽的结合。

乔治脱下黑色毛线手套,就像卸下通灵带给自己的束缚,和另一只手紧紧相握,此时他经历的是从未有过的亲密,只属于两人间的,没有其他空间外物的干扰。

有关两者接触时的景象,在伦敦书会上有过一次画面的展示——乔治看见玛丽在海啸灾害中静谧地浮沉于海水间。

多少年来,他第一次与人接触时仅仅见到对方,且如此安静、祥和。

Happy ending是古典式的,就像狄更斯的那些“悲惨”故事总有美好的结局。

乔治每晚睡前都会聆听一段朗诵版的狄更斯故事。

他喜欢狄更斯、他的作品,熟知他的一切包括那张画家所绘的狄更斯与其作品中人物灵魂交谈的《狄更斯的梦》。

乔治在狄更斯那里获得他在通灵中提供给别人的同样的慰藉,而命运的偶然(一如故事的偶然)让他在书会上邂逅了玛丽。

玛丽代表的是大众借由自身体验所获得的对死亡的感知以及由此展开的探索和解释,人们似乎一直在好奇与逃避中盘桓,而通常人们选择的是忘记或避而不谈。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玛丽,那种与生俱来的探究本性令她义无反顾。

Happy ending不仅是狄更斯古典式的,不仅是人类美好向往的梦境式的,也可能是一种愿景,代表导演(或者作为解读者的我)的看法:直面死亡,与死亡紧密相伴地生活下去,仿佛作家,与自己作品人物灵魂的长相共存。

 8 ) 从今以后

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不多,对他的印象至今还停留在80年代的《回到未来》和20多年前的《廊桥遗梦》,那个满脸褶子的摄影师罗伯特,和至今也不理解的三日之恋。

后来无意中看了他导演的《萨利机长》,还有这部原本为了看呆蒙的《从今以后》。

充分感受到了东木爷爷的细腻、醇厚有力和与众不同,一如《廊桥遗梦》,于是,片库里会留有他的位置,以待日后欣赏吧。

《从今以后》是东木爷爷80岁时拍的电影,这是一部具有奇幻色彩,面对死亡寻求慰籍的剧情片,奇幻场景并不多,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推动故事的发展。

三个互不相识的人,三个不同的国家,三段不同的经历,三条线索同时推进而娓娓道来。

电影的色调一直是阴暗没有阳光的,或许正代表着人物们当时的生活状态。

电影一开始是有着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法国记者玛丽和导演经历着2004年印尼的海啸,玛丽经历了死亡擦肩后的神秘。

之后是英国的双胞胎男孩马库斯、杰森在唯一的母亲吸毒不顾家后相依为命,这对出生时间仅差十几分钟的兄弟,哥哥是弟弟的依靠和精神支柱,弟弟走不出对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哥哥的依恋和悲伤。

最后出场的是我所期待看到的呆蒙,在美国,他是一名“金盆洗手”的通灵师,为了摆脱他自认为的“诅咒”艰难的活着。

他们的生活都糟透了,走不出阴影,陷入泥潭中,无法开始新的生活。

故事似乎有些平铺直叙,一会儿法国,一会儿英国,一会儿美国。

而我也是一会儿早晨,一会儿中午,一会儿晚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观看。

像喝一杯无味的白开水,一直在寻找奇幻的点,但是并没有如我所愿,反而,越看越觉得沉重。

直到最后,马库斯在乔治的帮助下,与哥哥道别时看的我泪水雨下;柔情融化在乔治和玛丽的深情凝视中,这才真正明白这部电影的含义吧。

这一切的铺垫之外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线索,那就是英国的大作家狄更斯,乔治喜欢在睡前听朗读者杰科比朗读狄更斯的作品。

他在狄更斯的精神世界里寻找解脱和安慰,迷恋于《狄更斯之梦》中。

所以才选择去英国旅行,去狄更斯博物馆参观,得知最喜欢的朗读者在亚历山大宫的CD签售会,于是去了书展,才有了三人的聚合。

狄更斯对他经历的那个社会何去何从的关注与思考,对人类生命本体的深层思索,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吧。

马库斯头上戴着一顶帽子,鸭舌帽,那是哥哥杰森的帽子,他舍不得摘掉,这顶帽子也让他避免了一场灾难,抛开奇幻色彩来说,也可能是双胞胎兄弟本有的,解释不清的心灵感应使然。

这顶不想摘掉的帽子是他们三个人的现实,不想摆脱或者努力想摆脱又摆脱不掉的痛苦生活。

马库斯在乔治的帮助下摘掉了帽子,乔治在马库斯的帮助下与玛丽相见,于是,最终才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从今以后……从今以后才刚刚开始,希望还在,生活还要继续。

 9 ) 神秘题材的文艺片

不知道为什么达蒙挑了这个剧本,难道就是因为导演是伊斯特伍德?

个人觉得对于导演还是主演来说都不是特别的出彩,本片的文艺本质限制了达蒙的演技的发挥,在电影中的表演只能说中规中矩。

伊斯特伍德也是,他比较擅长的是有强烈剧情冲突的故事片,偏文艺的东西好像有点不是很擅长,而且为什么选择一个通灵的故事,难道只有通灵题材才能更好的说明人的生死吗。

只能说不妨一看。

达蒙在电影中饰演一名有通灵能力的人,这个超能力在别人看来是很酷,对于他自己来说确实个沉重的负担,让他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连搞个对象都吹了,然后很郁闷,然后就去散心。

女主角本来是个正常人,因为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也变成有通灵能力的人了,然后生活也变化了,当家主持人的位置不保,想写书也没有出版商想出钱。

最后和达蒙相遇了,两人好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双胞胎兄弟死了,两人之前关系超级好,这个活着的特别想和死去的在联系,就想到了通灵,然后遇到了一个骗子又一个骗子。

最后遇到达蒙了,帮他通灵了,对话了,然后为了感恩,帮助达蒙泡女主角了。

其实剧情就那么点事,絮絮叨叨说了两个小时,我不知道伊斯特伍德想通过本片表达什么,人的生死轮回?

人生的意义?

还是为了证明通灵真的有,人死了确实又鬼魂,或者说有天堂。

关键是看了此片之后,大家能了解到点什么?

电影不是剧情,也不是悬疑,只能说是一个大牌导演也一个大牌演员合作的普通电影吧。

 10 ) 代言人题材

类似题材的有美剧GHOSTWHISPERER和SIX SENSE。

我本人对这类TALKER FOR DEAD的题材很着迷,觉得其中存在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温暖。

不是从对身后世界的好奇为出发点,而是着眼于为死去的人们做代言,纾解感情上执拗于他们的离去的那些活着的人。

这样的通灵人的所作所为,好像一道光,为黯然神伤的人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度过生命中的艰难的时期,好好的生活。

每次对这样题材的故事都没有抵抗力,总是泪流满面。

这不HEREAFTER也是,不但对超自然的事情提出疑问,还在告诫我们不要对不能解释的东西全盘否定,告诉我们要看开,要接受新的生活。

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电影,但是清新自然的英伦调调对我还属新鲜。

拿GEORGE和MARIE最后见面的那条街来说,CAFE也好,CITY BLOOM也好,在优美的吉他配乐下,都显得那么优雅而美好。

舒缓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节奏,有交集的故事,真挚美好的感情,都是这部影片的看点。

《从今以后》短评

神马玩意。。。。

5分钟前
  • 刘建明
  • 较差

应该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差的一部东木头爷爷的电影了。

8分钟前
  • 竹傲风
  • 较差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演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切入主题,结尾又莫名其妙。唉,我都想翻出来《第六感》重看了。

11分钟前
  • 紫松
  • 较差

不像老头子的风格。

12分钟前
  • 女魔头
  • 还行

连马特达蒙也变成怪叔叔了……

13分钟前
  • Millo
  • 还行

意思不太大

17分钟前
  • 小强
  • 较差

三个与死亡近距离接触过的人,三种不同的寂寞和困惑。他们对死亡的认知和理解,使得三个原本不相关的人走到了一起,三段故事得到了交集。老牛仔导演功力依然强大,剧本稍显弱了点。开篇的海啸场景很震撼!

19分钟前
  • Louis
  • 推荐

冯小刚说: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4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不好看,不喜欢,2个故事无交集无线索

26分钟前
  • ah1
  • 较差

纯是喜欢马特达蒙才给的5星...

28分钟前
  • JC MU
  • 力荐

热门题材,天灾,海啸,死亡。

30分钟前
  • Spring Xu
  • 力荐

这个故事宣扬了门当户对的观念:神汉一定要找个神婆

35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推荐

Dull and unmoving.

36分钟前
  • Kovin
  • 较差

这部影片只能说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信吧!

37分钟前
  • 桃不错
  • 还行

摄影也好音乐也妙故事也不错,虽然结尾爱情戏生生把我的感点拉回来。BTW我超级喜欢双胞胎那一段。

39分钟前
  • ys
  • 推荐

三段不同的体验,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优雅,内敛,缓缓叙事,逐渐的沉浸,让人感悟人生的忧伤困苦与幸福。八十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这部电影更像是给自己在拍,回望过去那些岁月。★★★☆

43分钟前
  • Q。
  • 推荐

温暖的。

45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好冗长

47分钟前
  • 较差

不愧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ps昨天晚上刚看完这个,今天日本就真的海啸了。。。

50分钟前
  • lolica
  • 力荐

可不可以再拖沓一点?

54分钟前
  • bk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