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貌似不愿在本剧中做“送子观音”啊!
纵观全剧,接二连三地要将“男女生殖”问题进行到底啊😂且看——⑴女主金灿烂,因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冻坏了双侧输卵管而丧失了生育能力。
当然,金灿烂是“最可爱的人”,后来被“治”好了,还生了两个智力超群、成绩优异的儿子,导演认为,是“好人”就给个“好报”!
⑵冯仕高,为仕途强制违规试车,以致机车起火漏电,冯仕高自作自受,事故中被高压电击,导致生殖系统受损,将终身不育——在导演眼里,冯仕高命该如此,这就是“报应”?
⑶白曼宁,只是解放前杀了个“强娶民女”的恶霸地主,也被导演拉入“生殖黑名单”,落水+割腕,虽保住了“厂花”的命,却因为引发过严重高烧,把那什么什么给“烧坏了”,从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不幸成为剧中第三例!
😂😂😂
不知道为何这部剧评分如此低?
就我个人而言,认认真真看完这部剧,虽然剧中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不影响这部剧成为一部好剧。
这几年,我看过的国产好剧不多,《琅琊榜》,《芈月传》,《伪装者》,《向东是大海》,《那年花开月正圆》,《潜伏》,《白鹿原》,《我的父亲我的兵》,《父母爱情》,《王贵与安娜》,还有《奔腾年代》。
我负责任地讲,如果中国的那个年代不可避免,那么那个时代的人就注定伟大。
我不属于那个时代,我的爷爷奶奶,爸妈,都曾经历过那个年代。
当时的社会,人人自危,亲人朋友都可以互为假想敌,所有的牢固的关系都经不住“反动派”几个字的冲击。
就更别提能坚定立场,一心为了梦想,为了祖国富强,甘愿牺牲了。
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外公外婆他们回忆,我爷爷的父亲是地主,而且非常土豪的地主,我爷爷一肚子知识,他只想当人民教师,可是他没有机会,只能被抄家,被五花大绑起来游行示众,以至于我父亲16岁就得担负起养活一家26口的重任。
我外公的父亲是当时徐州矿上的主任,因为所谓的“反动思想”,我外公已经当选的村主任被拉掉,全家人不得不流落街头,终日找野菜、扒树皮裹腹。
但是,最珍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也没有放弃生命,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鼓励子女自立自强。
所以,我相信剧中,汉卿坚持自己的理想,从美国回来为电力机车尽一份力,排除万难也要造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电力机车。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也开始学会隐忍,就算暂时向现实妥协,也要坚持下去。
当时的中国,确实不够强大,孤立无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拉扯一把。
就算是老大哥,也是在最后决定带走所有资料,冷漠决然地离开。
向当时技术最牛的法国购买设备,不仅得不到最核心的技术资料,反而是对方出乎意料的高价。
汉卿多次接到邀请,离开中国他有一份好前程,可是他没有。
剧中,这一家人对常郡博和常郡腾教导,也是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为一位母亲,我自认不够。
既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也要不断地求知,更要敬畏先辈。
命运不公,15岁的常郡博必须要被替换下乡当知青,面对愤怒的郡博,母亲说“儿子,你可以愤怒,可以生气,但别对你的家人”,父亲说“再苦再难,不能放弃读书”,终于熬到高考了,父亲又说了“你有作茧自缚的恐惧,没有破茧成蝶的自信,小树要长大少不了阳光和雨露,可没有不顾一切向上的决心,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
从欧洲SD回国,儿子劝父亲一起去欧洲造火车,实现梦想。
父亲说“我更愿意你为中国的火车从160-260贡献一份力量”。
贯穿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冯仕高,可以说是他“最大的反派”,准确的说,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他应该是“最好的反派”了。
他是有底线的,他爱金灿烂,但并没有扭曲地去、分离去占有,而是一次一次为她着想,默默地付出。
他是有底线有良知的,尤其当他托着残疾的腿,一下子跪在自己母亲面前,并告知了机车图纸和技术资料的位置,且这个是他在图纸面临被烧毁的危险时果断将其埋藏保存好,因为他知道这个是国家在火车发展的关键性资料,他也知道中国的机车要发展,常汉卿等人不能少。
一句“汉坤妈妈”,抚慰了大姐这些年忘我的付出。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错过了自己的爱情,独身挑起养家当家持家的担子。
看剧时,弹幕没少骂她。
可我特别想替她说几句,她真的不容易。
换位思考,我也会跟她一样。
小心呵护着自己的家族,唯恐因自己的过失,弟弟或者家族悔在自己手中。
她对弟弟的庇护可能过激,但不过分。
如果不是这些牵绊,她应该是在塞纳河畔和自己的爱人,喝着咖啡,享受着阳光洒在身上,任微风拂过脸庞,手牵着手,然后静静地老去的吧。
而白曼宁,这颗飘摇的小船,一生都在寻找值得依靠的港湾。
想找常汉卿,也想过找冯仕高。
却无奈被黑化的周铁锤逼婚,所幸周铁锤不是坏透了,他还是希望能给她幸福生活的。
两人最终能相扶相持走下去,人生的结局不算坏。
那么,归根结底,我并不觉得这部剧差在哪里?
如果能替我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遇到的是冯仕高,如果能替我父母选择,我希望他们没有生在中国的那个时代。
这样,我母亲不用嫁给贫下中农的邻居,也不用被家暴全身是伤痛,最后离家出走再离婚,多年后才与父亲相遇。
而我的父亲,也不用16岁就辍学,养活一家老小,一腔报国热血付东流。
如果父亲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是70年代,那一定不是现在这样,这点我深信不疑。
最后,我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部剧。
或许是因为我自小听到的比较多,所以对这类题材非常感兴趣吧。
其实看完,可以对那个年代稍微了解,因为剧中已经展现得非常隐晦了,现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好了^0^哔哔完了,祝大家天天开心!
对于15岁的白曼宁来说,自由比安全重要,她可以使用剪刀,甚至跳河,与自由比起来,生命甚至都不算什么。
但是进了江南造车厂的白曼宁,感觉罹患了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安全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愿意用自己的一切换取安全。
所以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陈凯。
但结果怎样呢,常汉卿不要她,冯仕高利用她,甚至周铁锤都可以胁迫她成功,她付出了一切,依然没有得到自己期待的一世安全。
虽然这是编剧的脑洞,但可以看出,健全人格所包含的一切元素都是珍贵的,无价的,随便让渡哪一项都不好。
白曼宁跌到了尘埃里,爱了她一辈子的陈凯,也还是默默的爱着她。
我和先生一起追的奔腾年代,先生是一个挑剔的人,每次看剧都会去挑布景和逻辑。
唯独这部剧是和我一起很开心地认真赏析的。
这部剧不仅仅是爱情,亲情还有大量的国家情和事业情!
即便在描述文革那个悲催的年代也没有像以往文革剧一样着重描述文革的丑陋,而是将视角放在了常汉卿和灿烂即便在苦难的时候也能够积极面对,这是令人动容的。
喜欢蒋欣将灿烂这个单纯,坦荡,粗俗的革命军人演得活灵活现。
大姐演的资本家小姐的高傲,识大体也是拿捏准确,丝毫没有演的痕迹。
佟大为将一个单纯的知识分子在生活磨砺下的成长也是演得特别棒。
尤其是吴厂长将笔记本交给汉卿时,看到了汉卿眼中噙着泪水,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厂长遭遇的难过,却不能直接表达,同时要肩负重托让厂长放心。
即便是让人厌恶的冯主任,也是演得特别好,将事故前后人格的转变演得到位。
好剧,值得推荐!
特别喜欢的一部剧,融机车,爱情,时代,政治于一体的一部剧,剧中的大为和蒋欣演绎了一段终守白发懂的爱情,那年代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剧中大为对中国科学家的尊敬,的热爱,执着,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还有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刻画的非常完美,蒋欣只是衣服略显尴尬,还有吴厂长,冯主任等一些配角都演得非常到位,整部剧下来没有一个黑的角色,非常大赞。
什么样的题材剧给我们就塑造什么样的感悟,它写出了一个厂长的使命感,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简单那,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只有一心向国。
它不同于父母爱情完全刻画了父母的爱,它是一部年代题材剧,每一个演员在拍一部剧的时候不知道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每一部剧都值得我们去感悟。
为佟大为的演技大赞。
父辈就是铁路职工,家里也有人在铁路部门工作,早期的铁路工人工作 是很辛苦的,我知道的时候火车是蒸气机车,是要烧煤炭产生动力牵引车体前行的,遇到上坡和载重量大的时候烧火的司机是要拼命往里加煤炭把火烧的旺旺的火车才跑的动!
后来发明了烧柴油的内燃机,这时候的火车司机工作强度改善了很多。
我们现在的高铁动车组是完全用电力带动车辆行驶,可以提供更大的牵引力,速度也更快,铁路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高铁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铁路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换来的,感谢一代又一代的铁路工作的辛苦付出!
作为一部中国电动机车引进,消化,吸收,创造奋斗史的电视剧,还可以拍的好一点。
可是,本剧的编剧,导演的水平只能是中等偏下水准,一身西装革履的常工,是现代人,不像是50,60年代的人。
佟大为没有演出一个60年代摘帽高级知识分子的感觉。
蒋欣的人设和表演应该是准确到位的,作为一个战斗英雄,她能够做好自己的角色转换,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工厂政工干部和火车司机。
常工姐姐和仆人民国大小姐和下人做派是失败的。
总体来说,作为年代剧,与孔笙的《父母爱情》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从华妃开始认识了蒋欣,一直觉得她应该是个很有实力的演员,所以当我在爱奇艺上看到这部由蒋欣饰演的电视剧果断点了进去emmmm,然而……看第一集就觉得是真的尴尬啊,服装太显胖了,丝毫没有该有的英气飒爽;人设矛盾又单薄,不敢想象一名征战杀场体会过数次生死离别的人居然是个傻白甜,想突出当时老百姓的淳朴热情也未免有点用力过了演技很出戏…个人觉得也不像华妃,也不像金灿烂,就是尴尬
没想到有朝一日我也会看这种主旋律电视剧。
留洋回国的高级知识分子与退伍女战士兼火车司机的时代爱情故事,和裹着职场皮的爱情偶像剧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蒋欣让我看到了和樊胜美以及华妃娘娘完全不一样的刚强勇敢还有点土的金灿烂。
从无到有,从低速到高速,从动力机车的基础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微机控制系统,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机车发展道路,是常汉卿金灿烂这一代人的无悔付出换来的。
常工力排众议不要及早给机车定型,只为国家能有自己的创新机车,哪怕代价是让所有职工在饥荒年代放弃福利。
还有那动荡的十年,因为成分不好被迫搬出小白楼住厕所附近,仍然坚持学习研究,一家人苦中作乐,还用专业知识修沼气池。
即使有冯仕高这样的人屡次阻挠,学术和专业永远应高于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执拗值得尊重。
他们一路跌跌撞撞互相扶持,并且对于机车事业“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不是专业人士但觉得这个剧的细节能唬住我这个外行人。
包括图纸还有很多专业名词,以及常家小孩的学习内容,看得出来编剧有心了。
这剧的片头曲和插曲都非常好听,很符合这剧的气质。
“我一直在路上,从年轻奔腾到沧桑,追逐未歇的日子漫长,一生荆棘却柔软了时光。
”
很久没有喜欢一部剧,跟着追了,头一次看因为没啥剧无意间看到。
可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还去抖音看剧透。
我喜欢佟大为的为国家复兴之力,也喜欢蒋欣的角色扮演,喜欢汉坤的高雅。
或许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想拥有的特质。
当然更加吸引我的是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
从相识到白头。
人生的最大幸事就是遇见那个陪你一起走下去人。
被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根正苗红女兵的爱情故事,造机车的剧情太少。中期剪成幻灯片,生气
不打不相识的男女主角人物设定,聚焦中国铁路制造,人物扎实,喜欢蒋欣的角色,历史背景也非常清晰,非常有年代感。
领烧肉看得我热泪盈眶
配角强过主角,主线喜感自然。还是结尾还是太过仓促,剪辑有些问题,外国友人演起来还是很违和…佟大为还是很棒
感觉金灿烂表现军人风范一面的时候,有点尬。强装军人的大气,有点故意装那个年代的风格不自然。冯仕高和姚怀民老婆演的不错,有小人得志和小农意识。
1.演员没有cp感;2、重点不知道是在情感戏还是铁路运输发展;3、白曼宁得辅线剧情有点莫名其妙
整体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部分剪辑的有点没头没尾,演员表演都很精彩,人物都很鲜活。
还不错,就是主角几十年了样子都不变有点出戏。
不得不说蒋欣的大个儿挺适合这角色的,就是后半段老年时期看起来略假
三颗星全都给常汉坤,她高傲,她优雅,她坚持原则。可是为了弟弟,为了侄子,为了这个家她却可以放弃一切的一切,一个资本家小姐备受煎熬,最终却又理解了弟弟的信念,在巴黎弹出那曲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是怎样一个骄傲而朴素的女子啊
大为演技怎么和《中国合伙人》一个队调调 ?
涉及到文GE 涉及电力机车 两个主要撑起来全剧
“再见了我的爱”这个片段我爸哽咽了,他说拍得好
看这部剧太费眼泪,为祖国的发展落泪,为科研人员的理想落泪,为特殊年代的隐忍落泪,为有血有肉的人性落泪。良心剧。
剧情挺好看的,佟大为角色演的都很出彩,姐姐常汉坤,厂长,白曼宁等都不错,但是蒋欣令我有点儿失望,可能是角色设定的原因,军人那种简单塑造的有点儿楞,至于壮不壮无所谓,一个影视作品之中角色本来就是多样化的,一个女兵如果纤细柔弱那就不正常了
这他妈的太毒了,看得我一肚子气,编剧什么癌啊凑。
后半段比前半段好看!
难得跟家里人一起看演的电视剧~佟大为还是挺适合演这个角色的👦
3.5, 表演是优秀的,制作也用心,部分情感观......只能说这些年我们的变化太大了...给蒋欣的表演点个赞
反正也就那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