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个片子让我想哭。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按说一个以时尚为外衣的爱情喜剧,不应该也不可能触动我早已不再敏感的情绪,时尚、爱情和喜剧,早就见怪不怪,如秋月春风一样惯看了,而且《与时尚同居》里的也不怎么高明,没什么独到之处,那是什么触动了我?
我想,是一种共鸣,一种对于生存压力的共鸣,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在每天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谁都不容易。
在戏里,周晓辉从一个打工菜鸟成为业务中坚,又从扫地出门、另起炉灶以至于穷途末路而后凤凰涅槃王者归来。
在戏外,尽管这种套路已经是家喻户晓,不过细细品味,个中滋味还是别有一番。
周晓辉成功在哪里?
因为他专业,而且必须专业,这是时代对人们的要求,也是时代给大家的压力。
专业就意味着你的选择余地很少,你的付出要很多,就像在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赛跑,不可能有换另一条路的机会,也不可能调头,只能跑的比别人快,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被别人超越。
作为挣命的方式,我们选择的职业就意味着“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正是由于这种残酷,才让ALEX对周晓辉赶尽杀绝,因为更年轻、更有能力对于一个老前辈来说,就是致命的威胁,而资源与权力的稀缺性就决定了这种威胁的化解方式——有你没我、有我没你。
每个人都要出来混饭吃,人生何处不职场,所以看到周晓辉的落魄,很容易有同感,谁没有被踩过呢?
谁没有被涮过呢?
谁没有失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不公平就像空气与水一样公平的围绕在我们周围。
我在这里活着,我在这里死去。
在结尾处,风生水起的周晓辉,与旧人ALEX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无需为前者喝彩,因为胜者为王,他低调还是嚣张都很正常,我们也无需为后者叹息,因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规律,周晓辉懂的,我们也懂的。
所谓成功,无非是一个人在事业的尽头之前,也就是职业生命死去之前,有一个比周围人更牛一些的小辉煌,而已。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永永远远成功,新陈代谢、长江水后浪推前浪的规律到处都有,只不过有些行业来得比较快比较直接,比如时尚圈、娱乐圈。
所以相对于周晓辉,我更关注他的那个团队,也就是成功人物的帮衬,他们很幸运,能赌到自己想要的明天,即便是跟人混,也算是混出来了。
但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混出来需要付出多少,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在前途未卜的时候、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煎熬,不只是带头大哥周晓辉之辈会有的,跟着混的每个人都有,只不过他们想的更多的不是主动的思谋,而是被动的祈求,祈求带头大哥脑子好、运气好、他好,才能大家好......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幸运,因为不用承担决定大家命运的决策,或许,这正是普通人的不幸,因为自己的命运也掌握在别人手中。
我是一个普通人,想着这个纠结的问题,从这个其实本不是说这事的电影之中,于是,有了想哭的感觉。
以前看杜拉拉升职计,爱出色‘等’二片,我真是本着‘想看这帮孙子是想怎么欺骗不明真相群众的想法,批判着看的。
据我发现,这类影片基本是:没事抖个英文,穿个Dior,赶个飞机,开个董事会,让几个训练有素的animal,伴着迪厅歌曲,舔着舌头,翻着白眼在一群guy的围绕下拍俩所谓‘大片’。
在这些影片里,北京城就剩建外,三里屯,ccav楼,今日美术馆等地方可见人。
姚晨踩着高根,喷着香味,直接能从798跨到国贸上班,还一点没扯到淡。
上班内容也无非是抱个sb夹子,通知这开会那开会,得闲,谈情说爱.喝红酒,切牛排。
车和房都是已知条件,失恋了随随便便就要去个东南亚国家疗伤。
卧操,这是除了新,闻联,播,第二个我希望活在的世界。
这次看‘与时尚同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看了。
果然电影开头是令我作呕的一切,说品位啊,谈时尚啊,大模在办公室来回晃啊,当我快要反酸水时,我看到了煤老板,我反出来的就又咽回去了。
我认为,这个煤老板太像了,他和他那富二代儿子的家庭描写太真实了(本人看过很多猪跑)我可能看的片少。
但是这是富二代在媒体里少有的正面亮相。
对于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生活辛劳的中国电影还是不计其数。
但是反映富二代这一阶层的电影;表现他们的苦衷,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心的电影,反正让我印象深的没有。
从这,我就觉得此片非彼片。
之后的创业失败,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又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
哎呀呀,这情节虽然和现实的时尚圈怪现象还有差距,但是作为有帅哥美女明显的商业片,已经十分苦逼了。
苦逼到后来看到大家又走到了一起,作为观众的我还真心高兴了一下下~~(但是成功后的群舞的场面,还是让我感叹时尚路对中国人民还是有点遥远。
)这片还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多,每个都还都挺“丰满”,富二代虽然有钱,但是花钱还挺扣,这点很传神。
而且从一开始‘给钱就是大爷’的富二代脾气,不顾一切用野模,到后来全心全意支持小辉的身心变化的刻画,疏而不漏。
过气大明星,名存实亡受经纪人支配。
那个神秘摄影师林雪一开始真没发现是Hang Kang银,北京口音十分用心了。
还有许多许多细节,真真都是‘这样的片’不该有的优点。
最后结尾,几番真心大告白,不仅十分heart warming,而且有冷静,更重要是有一丝看透。
回归本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片子处处是对我开头提到的二片的粉刺。
看的我浑身爽。
爽就爽在似乎出了口气。
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群众”,在政,治生活中,被说成没素质,不配这不配那。
在时尚生活,娱乐生活,甚至一切一切生活中,都惯性地,理所当然地,被毫无选择权,被被迫看着听着,只见一个又一个小丑,跳出来,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这么干是最tm 不入流的。
别把群众当傻子,他们今天傻,明天傻,后天也未必傻了。
几个大马猴,靠着群众对他们过去的良好印象,还能蹦几天。
但是以后要还想靠愚弄无知大众来挣人气的,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此片就是证明。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才发现导演尹丽川原来还是《山楂树之恋》的编剧之一。
“与时尚同居”这个片名倒是挺符合她“下半身”诗人的美名。
影片讲述了一个简单励志的职场故事,时尚杂志副主编周小辉,才华横溢却因太过张扬而被妒才的上司解雇。
周小辉不甘失败,随即召集了一帮乌合之众,在屡遭啼笑皆非、阴差阳错的乌龙失败之后,他们最终实现了各自的梦想。
影片的故事架构并不是非常完美和新颖,比如创办平民杂志的成功来得太突然,这种逆袭被戏剧化;英红的身份转变过于刻意;结尾处周小辉和英红的拥抱亲吻显得狗尾续貂了。
与《杜拉拉升职记》相比,它略显单调,情节不够饱满,尤其是周小辉和英红之间的感情升华得太快。
作为职场电影,它只是突出了职场中才能之人不善做人而遭人排挤的厄运。
当今社会,正如王尔德所说: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与人交往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也如名尚杂志主编Alex所说:这个世界只迷恋年轻、性和权力。
职场本身就充满了残酷激烈的竞争,在时尚圈乃至上流社会浮华的光圈下隐藏的依然是残酷法则和勾心斗角。
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没有错,但好到让旁人感到受挤兑就有错了。
谦虚谨慎是美德,至少在中国,才华出众爱出风头的下属通常会让上司感到不安,觉得自己的位置岌岌可危,极少有“伯乐”甘愿自己让位。
不少大牛们也不甘心“为他人作嫁衣裳”,积累一定经验后便自立门户。
另外,影片中不少台词都是妙语连珠:“想要成为高贵的人,先要有阶级意识。
”“时尚的高度远高于成年人的平均高度。
”“创业,那是主流社会的失败者编给更失败者的童话。
”“创业的委屈是不好跟别人哭诉的,成熟点。
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
”“这个世界是脏的,只有美值得被追求。
”导演正是通过这些话语来告诉观众社会的真相。
人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美好的念想,从古至今,阶级恒而有之,只是衡量的标准有所改变。
时尚是什么?
周小辉创办的平民杂志《摩登》只能说是普通人的潮流,终究不是时尚。
时尚就应该是上流社会的专属,而不应是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时尚就是个弄潮儿,让人们在后面追赶的玩意儿。
成熟又是什么?
成熟就是能够承受所有压向你的责任和指责,能够在不公的社会法则中游刃有余。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良莠不齐。
正如尹丽川的诗《公平》所写:“当我看见一对壁人,手挽手走过,眼里有着器皿的哀愁。
就像这世间,那些公平的事,合情合理的主张,青梅竹马的爱情,白白地流在地上,像那些营养丰富的精液”。
即便如此,影片宣扬的仍是开拓创新,乐观坚强,坚持到底必将迎来胜利的传统价值观。
在这之前,尹丽川执导的《公园》和《牛郎织女》在国际上拿到多项大奖,被视为地下电影的典范,但几乎不可能有公映的机会。
《与时尚同居》是她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电影,也是中国地下导演走向地面的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开始投身于大众市场。
不管这部电影本身如何,独立导演和地下导演都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有动力不断地完善作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星星之火之势燎原。
或许是财神老湿张小北的倾巢出动让我将期望值打得过高,影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
不过就40元一张的票价而言,这部国产小电影已经值了回票价。
而在国产电影越来越不知所云的今天,这部电影故事不脑残,表演无短板,算得上难得言之有物的佳作。
从国产电影开始祸害时尚这东西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模仿。
一部部钞票砸出来的所谓时尚大片,从头到尾充斥着装B的味道。
这种片子出来往往只有一个结果:业内挑刺,观众不屑。
所以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表明了立场:反的就是装B,走得就是平民。
导演无疑很聪明,她讲了一个时尚跌落尘土的故事,让只买得起A货的大多数观众油然而生一种叫做“爽”的感觉。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周晓辉和Alex的斗争过程,诗人出身的导演把这一过程处理得充满禅意与武侠味道。
“每个人都会被时代打败,而传奇只有一个”。
结尾一师一徒两个男人相向而坐,点起香烟,我仿佛看见了时代在屏幕上碾过。
再说说片子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
导演是一个很会想故事的人,但她讲故事的功力稍显逊色,或者说创意无穷,但文笔稍欠。
电影中有很多令人拍案的点,有很多可以激励人的情节,但是导演的处理使他们过于分散,以至整部影片缺乏高潮。
或者导演心中的高潮是群舞的那一段,但突如其来的峰回路转在一定程度上抹掉了这个高潮的合理性。
如果导演在手法上更成熟一些,我相信绝对可以更好。
最后说说印象最深的,那就是:周渝民吸烟。
我一直觉得抽烟的男人是最帅的,因为我那接近60岁,已经秃顶的老爸一吸烟就变得大卫般迷人,充满了东北爷们儿的力量感。
此次观影坚定了我的想法。
在周渝民同学吸入第一口烟的时候,我的大脑仿佛吸了200克大麻般瞬间死机,在回复重启的过程中错过了第二口,第三口。。。
本次观影若说有憾,此为之首。
某次参加发布会,不慎偷听到了两位美女促膝谈心,美女A对美女B说:“虽然我们在一起了,但别人都不知道,他不让我说。
”美女B:“为咩?
”美女A:“他说怕传开了,以后他不好混。
”美女B:“为咩?
”美女A:“怎么说呢…就是现在他们时尚圈有好多人不是GAY都要装GAY,因为不是GAY的不好混…”作为一个时尚业外人,要不是活生生的听到这番对话,我是死也不敢相信,青年男女谈恋爱,姑娘得不到小伙子公开认可的理由竟是“潮GAY引领时尚圈儿”的行业潜规则。
于是我不禁佩服起美女A的概括能力,寥寥几句就将中国时尚圈怪现象描述的惟妙惟肖,令人不禁感叹:真是有生活啊!!!
是的,“生活”这孩子最大的天赋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表现力,世界电影艺术就是靠着记录生活,影射生活的才艺才有今天的成就,而总上不了正道儿的内地都市题材电影,也正是因为领略不到生活的幽默感,才一直呈现出空中楼阁的状态。
自从《穿PRADA的女魔头》火了,内地电影圈儿开始伙同内地时尚圈儿一起照猫画虎,拍起了中国式的时尚励志喜剧。
大家都知道,中国电影人们普遍喜欢把观众当大傻子看待,而内地时尚圈儿则喜欢把追捧者看成是一群档次特低的土鳖,傲娇二人组一经联手,立刻打造出了诸如《摇摆的婚约》、《爱出色》、《杜拉拉升职记》等系列山寨作品。
在装腔作势的时尚范儿之下,观众看到的是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愚昧,和伪上流社会幼稚的拜金主义,是电影创作者对生活观察力的缺失,和时尚圈儿以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能撑起一部时尚喜剧的侥幸心理。
这一切,让他们的作品沦为一部部超长MV,除了画面和配乐,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
幸好,在观众即将对中国的时尚励志喜剧失去耐性之时,终于有位有情怀的小聪明出现了。
尹丽川,作为北京文艺圈儿中最招人喜欢的名媛,带来了她的第一部商业作品,一部生机盎然、兼具有情怀的幽默感和不伤风雅的小讽刺的都市时尚励志喜剧《与时尚同居》终结了内地都市喜剧的大傻子时代。
虽说叫了个和时尚有关的名字,但影片却时刻都在“反时尚”。
《与时尚同居》中,导演将自己看到的时尚圈儿各种的歇斯底里生动刻画,比如:对秋裤的集体抵制、对卡路里胆固醇的过度在乎、对英文发音的苛求、对猪肉大葱馅儿包子的鄙视,以及国际大牌的势利眼和有柔情也有畏惧的娘娘腔,种种笑点都被兰心蕙质的寓于一个个可爱的小细节之中。
到不是说真有多么高级和笑死人,但至少不会让人坐立不安。
还有频频爆出的职场金句也成了感情上迎合广大观众的一大亮点:“在北京买上一套房子,这就是我的创业”“五环怎么了,就算在七环也是在北京”,对于长时间被强迫办理暂住证,填写外来流动人口表格的青年人们来说,这是多少次站在暮色中的过街天桥上望着交通拥堵的东三环许下的愿望;“谁没年轻过?
我们年轻人没钱没关系,出来创业不容易。
”这又是多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希望用来打动别人的说辞;“那些励志故事,是失败者讲给更失败者的神话”这是在工作中碰壁多少次才学会的冷漠态度;“抱怨社会的不公,是小孩子才做的事。
”这又是多少人在百感交集之后,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唯一信条。
这些励志的句子其实和我们接受过的励志教育是相背离的,可却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上。
更难得的是,罕有导演,能把这么矫情的句子和电影剧情结合的那么浑然天成,不起鸡皮疙瘩。
当然,小周国语说的是还有那么点生涩,不过反正“我就是个傻逼”那句话也可以当做笑点来看………哎…嗨……对每一位电影创作者来说,一部有生活的电影比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要难操控的多,因为显然,取得群体共鸣总是会比实现个人诉求要层次更高一些,而尹丽川的优点,如同她自己形容的一样,就是还会说几句人话。
据说后来,尹丽川邀请了众多时尚界的大拿去看了片儿,然后,他们各自都在影院里笑的东倒西歪,全然没有半点不悦,也不觉得有半点山寨,看来时尚圈儿还是听的懂人话的。
喜剧的境界是什么?
就是影射现实却不苦逼,嬉笑怒骂却不苛刻,题材大众内容却不流于表面。
用某位有态度时尚圈儿意见领袖的话说就是:“《与时尚同居》调侃有度,不失诚恳,对时尚揶揄却没有流于轻浮,这个度其实特别难拿捏,就像写专栏,做毒嘴容易,在毒汁儿中饱含慈悲心很难!
尹丽川做到了。
”
还没看过电影,上来纯粹是来吐槽几位主演的。
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仔仔变的如此消瘦,兴许是和S分开。
其实流星花园也没看过几集,只是觉得那样略阳光,略忧郁的仔仔再也回不来了,许是人总要成长,总要经历很多事情,所以由不得我们。
当年与赵又廷出演了痞子英雄,其实我又只瞟了几眼,但是在颁奖时赵又廷的夸张虚伪的表扬让我平添了几丝对仔仔的喜爱,有人说仔仔有小梁朝伟的称号,有人说仔仔演技越来越好了,可是这样的仔仔真是让人心疼,不管演技是否日臻完美,不管获得了多少荣誉,始终希望你好好的,开心的。
徐MM一直被人称做永远的18岁,但不知道为何,最近出现的“少女”真是够吓人的,玲珑的身段不再有。
脸上的苍老是几沓面粉都遮掩不掉的,一下子让人觉得少女终有天会成为妇女,但对于徐MM来说,根本就没有过渡期,这才是最让人惊讶的。
《白蛇传》开头有徐MM几个场景,可惜那天去电影院迟了没看到。
还记得当年她与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么,小小的我真的觉得“宛若仙子”也不过如此。
乔任梁也是选修出生,应该来说混的还可以吧,至少能让我叫的出名对的上号,《夜店》中也就这么几个演员,虽然配角,也算拿得出门面。
看演员表时惊觉春晓也出演了,自从和彭坦结婚后,我是第一次看见她,其实对于她我也是很有爱的,气质有些清冷,但又略带丝傲慢,不可一世,《奋斗》中也就出现了几分钟,希望这次能看到她的演技。
谭校长这些平日没怎么关注,也不好多说,但对于导演尹丽川倒是去微微留意了下,据说是京城有名的名媛,才华有,见地有,还是很欣赏这类女子的,不谦卑,不刻意讨好,所以真诚希望这部电影能杀出一片天空。
因为要剥豌豆荚,就到电视机前选一个电影频道来看部能消遣的电影,边看边剥。
下午6点的时段没什么佳作,但换台到看到仔仔和谭咏麟对峙,就马上停下了,——明星的作用就在于此吧。
影片正当转折,本来只想剥小半碗,马上炒来吃,不想剧情发展让我坚持剥完了整整一大碗。
——足以证明,这部片子是可以让我在电视机前看下去的。
看完后还能借着那点儿小感动写完这篇简单的观后感,并且第一时间在豆瓣上看了大家的影评以及导演,大家的观后感跟我的想法看来差不太多。
让我很惊讶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的导演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来在法国读了电影硕士,曾经是一位诗人——尹丽川。
看了看她的诗歌,语言很朴实,是我喜欢的一类。
我向来崇敬诗人,拍商业电影的诗人更有趣儿。
男猪脚仔仔有一张优质偶像必须具备的俊朗脸庞,和深邃的双眼。
看到他从流星花园的美男走到现在,可以说,只要有好的导演和适合的角色,他是可塑的。
娱乐圈从来不缺新鲜刺激和美艳花瓶,之前一度以为F4会像流星雨一样灿烂的陨落,但如今,我还一直看到他们,也更乐意看到这样的仔仔,包括他主演的其他几部电影。
其实他并不能表演出每个角色在不同的情节中所需要展现的情绪和台词的张力,但凡能大体吻合,或驾驭得了某些个神态,我们就满足了。
毕竟观众对极品帅哥的容忍度是弹性很大的。
可惜筷子兄弟在里面的表现倒觉得被牵制了不少,没有特色,还有些不自然。
肖央的娘娘腔本是个极尽搞笑之能的角色,但基友通常是有一股贵气的,他的扮相和表演都显得土鳖和山寨了。
(不是抨击他,我是非常喜欢老男孩的,每次还会在主题曲旋律和歌词的作用下感怀落泪)。
相比之下廖凡在非2中的同类型角色的塑造是十分生动的。
王太利扮演的山寨摄影师的本身也是个可以挖掘的很具表现力的角色,但太中规中矩了。
在好几个情节中都期待他有像好男孩里面夸张又自然真挚的表现,结果都显得拘谨,或许比起专业演员,火候还不够吧?
很希望他们能很好的走下去,再静心打磨自己,能够做出上台面的商业作品,让同龄人能在影院看得乐呵着飘泪。
不然筷子兄弟很快就变成后舍男生了。
谭校长的戏份不多,但姜还是老的辣,他的表演好像是在玩儿,他作为绿叶把后起之秀仔仔的年轻、犀利和冲劲陪衬得恰到好处。
徐若瑄的表现没有好或坏的感觉,不予评论,那个名模春晓扮演的角色,好像从来就不想正眼瞧人。
这部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成功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影片一开始,仔仔就被上司陷害,从顶级时尚杂志出局,矛盾在开片五分钟暴露,吊人胃口。
于是乎,仔仔带领的看似山寨的时尚杂志编辑团队,与顶级杂志之间展开对决,前两个回合抑,最后一个回合扬,不拖泥带水。
励志的几句经典台词很自然的嫁接在几个小的情节冲突中,“强壮的不是我的肌肉,而是我的心脏”、“《良友》怕的是他的理想”云云。
王太利的山寨摄影师的角色其实也是但如果要花钱在电影院中看这样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不值票价的,打发时间剥个豌豆可以,正儿八经地去看恐怕不值当。
镜头不够美,表演不够给力,情感不够动人……所以,这部影片还远没有挂着时尚外衣的杜拉拉的华美外表,也没有海角七号中故事的可信度和真情,更没有让人感动的爱情渲染和人物心理转折的细腻描写。
但中国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电影,尤其是当下正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奋斗的年轻人,比起不知所谓的画壁,大张旗鼓的白蛇,矫揉造作的幸福额度——这些都是在去年同一档期推出的媒体广告铺天盖地的大片儿,这部影片至少能看得下去,看的有些小开心——煤老板和他老婆的表演很逗儿,另外加些励志和小小温情。
上次在手机电视看个尾巴,这次看完整是在故事发生地北京,每天各个地方,很多身边人在发生着创业这样的事情,失败成功或者煎熬或者拼杀。
据说导演是个诗人,这电影在生硬中有点不一样:生猛,片子里两个翻转性格的人,周渝民演得好啊,超越梁朝伟不是不可能。
山西话讲的也不赖,2015年,纸媒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筷子兄弟竟然演唱了主题曲,可惜没有红。
如果能让谭校长在县城里的镜头多一些不是更好。
——他的台词应该会有人记得的。
有性格缺陷时创业当老板,真的会误伤身边人。
招聘和管理团队也不是马马虎虎的。
想看时是2011-10-25
我无意中从央六看了一段oh我的亲爹四舅姥。
那个谭某人。
留声机配雪茄。
要死喽。
真心欺负别人没见过世面,能堆得使劲往上添。
周渝民真心不会演戏。
面瘫,以为是内心戏,搞得跟吃瘪一样。
好容易捞了个美女。
结果也糟蹋了。
“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包,虽然是过季的。
”谭校长用他蹩脚却极富个人特色的普通话念出这句对白时,我的心有种释然的感觉。
这世上,没有敌人,只是大家立场不同。
陷害你,讨厌你,对你差的人,只是害怕你的好会超越他们,你的温暖会融化他们。
为什么,我们不尽力对世界好一点,让它温热一点?
梁得所先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办杂志。
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找到自己所好之事,并不惧险阻,尽心竭力的完成,这样方才对得起来世上一遭。
而我呢,反思自己,似乎愧对过去的光阴。
这部戏,我想说,没有你想的那么肤浅。
“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并不适用在它身上。
算励志故事。但是导演安排的剧情和以前各种爱情励志剧相似点太多。另外,看见徐若瑄总是不免想起GA桑。两个不会老的妖精!
有情怀,但人物感情线和剧情逻辑线都弱。
草根励志喜剧,反时尚的时尚电影。很真诚,很欢腾。不看损失超级大^^
看完这个电影,我一点都不想老公减肥了,周渝民瘦的丑死了!
继短信一月追以后,又一次看到的让我质疑这是电影么。
20130223:一般性……http://www.tudou.com/albumplay/3PTM5_rFT4A/sN4CbEXPHUA.html
本土时尚剧,只有几句台词还行~ps:我突然看乔任梁挺顺眼的~
周渝民你有必要这么帅吗~
没钱真难
简单有爱的小电影一枚~
某些部分还是挺二挺做作的,不过精神可嘉....
看来大家都控不了时尚都市题材的。。。
剧情俗套,一点也不时尚你是闹哪样?!!!!!
我不能接受这样的成功,也不觉得他们是能干的人。
A little mix of Jerry Maguire(徐若瑄) & The Devil Wears Prada (周渝民). But the storyline is Oka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veryone in the movie are great!
平民时尚
周渝民就是我的理想型从流星花园开始就爱他 那时候就觉得比什么暴龙强太多了好嘛 十年过去了徐若瑄还是当年我喜欢她的样子一点没变 这两位都是神话啊 看完觉得很轻松很可爱的片子居然不到6.0分 大家是怎么了是要用生命来给分数么 可是其实那些豆瓣评分超高的片子我却根本看不太懂 ╮( ̄▽ ̄")╭
三颗星给电影 一颗星给我儿时的偶像仔仔
节奏控制得不够好
作为一个清新圈的人尚能看得吐血而亡...不知道时尚圈的人看了会怎样 (豆瓣请开启马甲清票功能吧,这片被刷到6分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