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星,相当不错了,虽说是,小制作,小场景,但是诚意十足,各种要素都有了。
尤其是大恶魔最后全身全影亮相,虽说是胶水人造革的低成本化妆制作玩意,但也能满足看客老爷们的愿望了。
而且俗套的驱魔剧情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直播作秀,带货卖假,圈粉骗钱。
聚焦现在正火的直播乱象,更有童年阴影,职场沉浮,兄弟反目,一女二男三角虐恋等情节助阵,简直就是群魔乱舞,淫乱不堪。
难怪连恶魔都看不下去了,争着来收拾这帮人渣。
还学会了用直播直接污染人类,本来人已经跟魔没区别了,这视频污染更是让人变成了恶魔的杀手。
最后结尾时,导演还不忘了再讽刺一下直播。
当时男主好朋友掰了,前女友也走了。
正落寞悲伤,手机突然显示新增加了4百万粉,流量也涨到了4M,一下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哈哈。
在这个直播横行流量为王的时代,恶魔们也想与时俱进,免得被那些山寨驱魔人冒牌演员们用哗众取宠的五毛表演把它们的累世恶名毁于一旦。
于是,大恶魔带了个小跟班,悄悄的潜入了冒牌驱魔人的道场,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假戏真做,血肉模糊的调戏了一番驱魔直播团队后,恶魔小跟班退场,大恶魔出场,通过网络轻松控制成千上万直播脑残粉,开启了世界的混乱。。。
本来是一部融合了时代元素的纯正恶魔恐怖片,看完了爆米花也吃完了。
但是刺激过后,总觉得剧情安排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闲来无聊拿目前世界格局做了一下对比,竟然发现整个剧情好像暗暗蕴含了对世界格局的认真思考,不由的让人细思极恐。
本剧里每个人物几乎都可以代表某些政治力量或者社会群体。
驱魔直播团队和黑白闺蜜观众这些人代表了灯塔国里各种主要社会群体。
男一山寨驱魔师代表了说谎成性的白人政客阶层,曾经受过迫害也做过坏事,内心恐惧忏悔又想洗白,但现实中确实整天满口仁义道德,说谎都不用打草稿。
最后迫不得已承认了连表演道具都是梵蒂冈的,而是从兔国买的廉价货,更体现了平日里义正词严的政客们实际上在跟兔国的交易里获利匪浅。
男二是男一从小好伙伴,代表了灯塔国被统治的广大普通劳动群体,从小和男一政客们没什么明显区别,长大后幸幸苦苦供养男一政客,还是被政客们偷偷睡了女友,生气归生气,最后还得帮男一政客买单。
直播团队里被吓坏的亚裔,代表了灯塔国里的少数族群的亚裔群众,胆小怕事遇事就躲对兔国充满恐惧,最后躲无可躲依然难逃杯具的命运。
直播团队里最早挂的纹身大汉代表了盲目自行的底层白人群体,看似强壮,上来第一个死,最后还成为大恶魔现身的容器。
黑白闺蜜里的黑美女代表了灯塔国的黑人群体,稀里糊涂就被男一政客们睡了,偶然间露出的恐怖面容,也会把男一政客们吓的好久直不起来。
看直播的四类观众:政客家的白人小孩,达拉斯的欧洲厨子,日本警察,以色列情侣政客家的白人小孩,代表了那些受灯塔国保护国家的幼稚吃瓜群众,对危险的兔子国没有丝毫抵抗力。
达拉斯的欧洲厨子则是在灯塔国保护下的欧洲诸国,就知道做饭吃饭,被恶魔兔国一蛊惑,开始杀别的厨子,欧洲厨子国们不堪一击很容易内部就乱了。
日本警察就是代表日本,警察的角色看似在帮灯塔国充当亚洲警察,其实也是不堪一击,最后难免沦为恶魔兔国的附庸。
以色列情侣代表就是灯塔国的盟友以色列,表面是灯塔国盟友,车坏在半路还貌似轻松就是自己国家问题不断还不以为意,暗地里还和兔国眉来眼去,最后也被兔国恶魔控制照样完蛋。
附身恶魔和大恶魔小恶魔附身在男二女友身上,说的就是某些明着跟灯塔国的一道,暗地里被恶魔兔国移民渗透病入膏肓的国家,比如枫叶国。
大恶魔就是兔国化身了,韬光养晦,最后破茧成蝶祸乱世界。
灯塔国里各阶层犹犹豫豫始终不肯掐断网线全面脱钩,结局让恶魔兔国咬断网线控制全球观众,暗指恶魔兔国靠着灯塔国建立的网络体系控制世界,世界从此陷入无尽的混乱中。。。
以上推理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在驱魔题材里仅属于达到合格标准,但豆瓣6.9,恐怖片6.9是什么概念呢?
5分是比较合适的,豆瓣三星可能实际我会直接二星。
顺便点开[鬼镜1] 7.0,[电梯里的恶魔]6.5,所以直接打二星了。
顺说这两部的片头我印象很深。
整部电影概括起来就一句,[魔鬼代言人]里撒旦临走时那句:虚荣啊,我最爱的原罪.其他没有多说的,恶魔的科普也不能使我加分。
女主被附体后的表情让我想到[鬼玩人]里人物经常特写放大的脸部表情,所以就一边看一边想念[鬼玩人]了如果有一个可以加分的点是神父拼命回想上课背的祷词那段让我也在记忆中寻找有关语文考试时的默写,记不起或者不确定时从混沌到清晰的情形最后那叫反转?
恐怖片里正常剧情啊
驱魔类的电影一直对小编有一种不同的吸引力,曾经小编一度沉迷于驱魔作品,不过近些年驱魔这个题材愈加冷门了。
男主麦斯是驱魔直播里的主角神父,在直播里,他总是以神圣的形象,成功驱赶恶魔,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受害者。
可是直播后的男主,不过是个虚伪的骗子,他的好朋友德鲁作为直播间的导演,把控好每一个剧情高潮点,而男主只需要拿出十字架,泼出圣水,念出一段驱魔咒语,就能获得粉丝的称赞和追捧。
或许是恶魔也看不惯男主的招摇撞骗,它附身在德鲁的女友兰莉身上,让男主在直播间,向着观众们说出真相。
恶魔让所有企图逃跑的人都死在了房间里,只留下了男主和德鲁,以及一个女助理。
开始男主还不以为意,直到恶魔杀了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这样的冒牌货,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驱魔。
恶魔让男主脱掉了衣服,在摄像头前,踩着碎玻璃渣,跳着舞。
而这跳舞的决定,就是男主一直渴求得到的粉丝们,所做出的选择。
如此荒诞的场景,直播间的观众们却兴趣高昂,他们不断地说着一些刺激地话。
但直播间里地男主却是濒临崩溃,汗流浃背,害怕着恶魔接下来的招数,也害怕着自己即将被逼迫说出更多真相。
为了拯救兰莉,男主说出了第一个真相:他们贩卖的商品,根本就没有疗愈的效果,甚至于使用的圣水都只是男主浴室里的水,一文不值!
第一个真相暂时的让兰莉获救了。
恶魔不会满足于此,它还要更多的真相,要让人类露出更多恶心的丑陋面孔。
就像是说“看,你们人类不过只是披着光鲜亮丽的人皮,人皮下的肮脏,比丑陋的恶魔还要令人唾弃!
”恶魔给了男主一根吊绳和一张凳子,它把男主的生死再次交到了观众的手上。
男主似乎觉悟了,他吐露了更多的罪恶,不仅限于欺骗,他还亲手杀过人。
他倾诉着自己在教会里见到太多的肮脏,逐渐的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离开了教会……说出真相的感觉让男主身心舒畅,他觉得自己会得到观众的原谅,就像他之前得知德鲁侵吞自己的利润时,那虚伪又勉强的“I forgive you”。
一切结束了。
但是当男主看到自己的直播账号时,看到自己的账号得到了官方的认证,还有上涨的粉丝数,他又笑了。
人的贪欲有的时候比生命还要强大。
男主为了粉丝,为了金钱,可以不断压榨着自己的至交好友,可以毫无愧疚的享受着粉丝的追捧,甚至于在经历了恶魔一次又一次的折磨后,在说出所有的真相后,贪欲让他再次打起了驱魔直播的主意。
在男主眼里,只要在镜头前,表演的够好,就能轻易的再次获得粉丝的“爱”,然后就像他一直以来做的那样,轻易原谅,因为从来不会放在心上。
只要说服了自己,欺骗了众人,就能得到新的生活。
因为在网络世界里,虚假的人设破碎后,再次露出的二重人设,无论真假,都会得到粉丝新的爱,因为他们只看重这场戏,而不是这个人。
生活就是一场戏,直播里的生活也不过是个小舞台而已,只要戏演的够好,观众就会买账……
本片真的是驱魔题材电影里的一股“泥石流”,看似净化之时,实则是恶魔大型附身现场,结局十分震撼,完全要比过往各类驱魔片的剧情更具气势和格局,看看这个恶魔的追求和操作,真·与时俱进…直播的形式,无疑令人想到现在的各类直播,短视频,vlog,从电商带货,到价值观输出,再到各色的群魔乱舞,什么样的人都开始有了拥趸,从明星到网红,几十万,上百万的粉丝,不正是本片所讽刺的存在吗?
当正常的欣赏变成对其偶像信仰般的支持,力挺,又何尝不是被附魔的一个个行尸走肉的存在?
导演真的很大胆,借助了驱魔这一看似小众的题材,展现了一个更具普世价值的讽刺话题。
片中节目的粉丝,被各色职业关,各种人群关注,尤其那个小孩子粉丝。
或许有的时候,恶,并不只是单纯的具象化存在,而是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被传播,被放大…值得一看的犀利好片,我给4颗星,值得7分以上。
豆瓣现在对某些电影的评分已呈现某种守旧老派的趋势,而对另外某些电影就是无脑吹,通过堆砌自己都看不懂的词藻,才能体现其言之无物的优越感。
1,先说下结局吧,因为真的在意料之外了,撒旦放过了神父一行人,转而附身了看直播的人类,以此毁灭人间,除非世上有大量的驱魔师,毕竟看直播那么多人……2,很好的揭露了人性,现在这个世界,那些直播卖假货的,那些网红各种欺骗观众,那些营销号各种恰烂钱,连官媒都阴阳怪气带节奏了,人类活在了一个虚假的世界中,片中的神父正式如此,他欺骗了无数人。
3,不过他还真是个神父,但是有主见(类似于喝酒吃肉的花和尚?
),本来以为他不信仰上帝遭报应,但并不是,上帝可不会让那个老女人折磨两个孩子(毕竟老外宗教信仰自由),恶魔给他的阴影使他走上了骗子生涯。
4,开始是讲人要诚实的,后面慢慢偏离了这个主题,反而更有看头了,当江湖骗子恰流量啊,偷情啊,这些事情社会里常有,他也都坦白了,就这样完结就俗套了,所以打造成了一部真正的恶魔片。
5,也是被折磨的够惨的,都有电锯惊魂的味道了,先是傻不拉几的相信恶魔会遵守诺言,然后明知道恶魔在玩弄你们,恶魔会继续骗你们,但你们也没办法啊,恶魔有超自然能力,你们只是凡人啊,都有点看着压抑了。
6,最后干掉了亚蒙,以为要结束了,正义战胜了邪恶,然后最精彩的开始了,是邪恶赢了。
7,豆瓣文艺青年真的很歧视恐怖片啊,假如把恶魔换成人,一个去揭露网红骗术的人,最后神父坦白了,由看直播的观众来决定神父的命运,这样豆瓣评分就爆炸了。
但是这样,意料之中啊,有点老套啊这种题材,但是文艺青年爱啊。
8,恶魔现身了,观众都看到恶魔真身了,不再是像鬼片套路那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那个人以为自己在用刀刺恶魔结果用路人视角,他是在刺自己。
所以,恶魔现身那幕真的爽。
9,很多电影,题材差不多,不新鲜,意料之中,但这片,却都相反,很新鲜的题材,反套路而行之,都有点悬疑成分了,反正挺好看的,恐怖气氛也有,剧情不俗,很新鲜,直播的方式也是与时俱进,讽刺现实里那些网红什么的,揭露人性什么的,都有。
10,看的时候,我在想,这是撒旦化身上帝了啊,撒旦不是喜欢坏人么,巴不得大家都去干坏事,怎么开始教育人类要诚实,开始惩罚骗子了,这撒旦是人格分裂啊,后来才明白,恶魔是在享受快乐,就是不杀死你们,慢慢折磨你们,而且目标才不仅仅是你们。
恶魔和神父他们一样,要人气,要流量,要观众数量越来越多,让更多人看到恶魔战胜上帝的仆人神父,最后让那么多的观众全部恶魔化,让人间变成地狱。
牛逼啊,这片恶魔是主角吧。
驱魔、直播,影视圈的热门题材加上当下的大热元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米安达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当你看着直播的时候,直播里的恶魔也正在注视着你。
主角一行人本来是利用驱魔的头增加自己的粉丝量,他们做着驱魔的事,却不屑于有魔这一件事,特效化妆师、摄影、灯光等,包括主角自己,都是按照设置好的剧本走剧情,然后在完成播放指标后对直播的内容嗤之以鼻:我们依靠自己的“驱魔”,为自己壮大了声势。
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
当直播人数卡在20w的时候,主角团队们开始找寻新的办法来增加观影刺激,却没想到这一次,真的引来了魔鬼。
如果只是按照驱魔的电影来看,这部电影的恐怖程度不如《昆池岩》,但就电影内涵来说,这部电影比《昆池岩》宏大很多。
净化之时里,处处是反转:一开始主角团一切显得非常专业,将附身的恶魔驱逐;镜头一转,变成了造假团队,一切都是主角团队制造出来的;为了突破瓶颈期,主角团队开始新一轮的直播,造假的现场却招来了真实的恶魔;但招来的恶魔不是完全的反面,而是催生诚实的人物,他们迫使主角团队打破之前自己创立的谎言世界,将一切真实剖在了观众面前;一位主角团队要被绝杀的时候,不会驱魔的主角团猜到了恶魔的名字,将它驱逐;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这只是撒旦的计划,他利用这次直播渲染了网络,完成了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本以为经过这件事,失去一切的主角会改过自新,没想到看到直播人数和粉丝量后,他似乎开心更多一些......净化之时的故事更加深刻,真正的恶不单单是一个形象的代替,每个人也不单单是看到的那样鲜明亮丽,邪恶总是躲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挺恐怖的。
我对白眼球真是生理性不适。
任何恐怖片有这样的片段对我的杀伤力都很大。
所以这部片子让我从头惊恐到结束,最后终于恶魔现原形之后我反而松了口气片子整体恐怖气氛渲染的也挺好,还有点血腥,吃饭的时候建议远离。。。
剧情上有些说不太通的地方,比如搞这么长时间的直播是为了什么,难道就为了时间越久,扩散的人数越多?
那为什么恶魔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分最后一秒才断掉直播呢?
这让我感觉这个时间点意义很重要,而不仅仅是为了扩散人数,但影片里又没讲。
还有被附身的女孩,感觉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如果被附身会有失忆的现象,那为什么前半段她和恶魔争夺身体主动权的时候,感觉很清醒呢。
还有等等等等的疑惑和问题另外,看完我最大的记忆点在于,恶魔让男主说出最后一个谎言并且说莱莉(是叫这名?
)也知道的时候,我以为最后一个谎言是,男主真爱的是男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受迫害,男主为了他反抗,还误杀了人,恶魔附身莱利的时候,感觉男主并没有怎么急,但男二为了莱利急了,让男主做什么男主都做,我还以为最后一个谎言是要告解这个呢,结果只是平平无奇的和莱利有有一段,有点失望
追星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通过对于自己崇尚的偶像的崇拜来弥补自己内心中的某种缺失。
当自己的认知陷入到一种不够用的地步之后,崇拜偶像就能很好地弥补这种缺失。
或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通过崇拜那些做到了的偶像来获得慰藉。
这就是追星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对于自己而言,究竟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有点少,但不是没有。
多是心理安慰。
因为追星产生的盲动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自己对于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反正有别人帮着自己思考,何乐而不为。
现代饭圈文化依旧是如此。
通过营造人设来促使一部分人对经纪公司推出的偶像进行追捧,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
但是追捧他的人不知道,他们认为这个偶像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欢欣鼓舞的,并乐此不疲地进行着。
并且最终将那些与不认同自己的人集中进行排斥等等。
这些看似非常迷惑的行为,其实就只有一个根源,那就是放弃了主动思考后,被动的欣然接受一种假象,当这种假象成为了大多数人眼中的真相的时候,就是一种魔幻现实,很遗憾,这种魔幻现实正在不同的领域接连上演。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就是为了解读这种饭圈文化与这样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魔幻现实的本质,虽然它披着一件恐怖片的外衣,但实际上却可以让我们思考一下当前流行的各种崇拜文化。
《净化之时》说的是一个驱魔人的故事,这个驱魔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驱魔人,而是一个被传统抛弃了的人,借助移动互联时代获得了重生。
他本是一个不合格的驱魔人,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借助智能设备以及网络直播却起死回生。
通过简单的道具以及足以乱真的演员现场表演,这个驱魔人在互联网上获得了粉丝的追捧。
他将驱魔做成了一档节目,而观众们都愿意相信,这个节目中发生的故事是真实的。
而这个所谓的驱魔人的价值也就水涨船高。
然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有一天,在一场精心策划的驱魔直播中,翻车了。
这一次的翻车并不是作假被看出来了,而是真正的恶魔来到了现场。
当你所表演的一切都成为了现实之后,这样的“驱魔”,真的能做到驱魔吗?
观众们的注意力再一次地被吸引,然而结果却令人意外。
如果单纯是说驱魔的故事,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会有一定的免疫力,这样的故事千篇一律。
驱魔人借助各种各样的驱魔手段,对抗各种各样的恶魔等等,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没有新意,唯一的不同就是导演和编剧。
但是本片却另辟蹊径。
借用移动互联时代的人们的群像,来精心策划出这样一场更加逼真的,更加讽刺的驱魔仪式”。
这点是非常新颖的。
如果你看完了本片,觉得这不是一部驱魔电影或者说这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惊悚片,或者是讽刺现实的电影。
那估计导演本人就会哭泣着跪下来求你,别剧透可行?
这确实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表演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这个场景,而这个场景只不过是迎合了恐怖片的所有的外衣,其实转嫁到任何职业之上都是可行的。
我们在直播中看到的吃播,看到的游戏主播,看到的任何标榜着自己有着某种专业技术的人员。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那些真正具有专业技术的人,而是说借用直播进行表演赚眼球的“演员们”。
毫无疑问,他们就是片中的驱魔人。
而再引申一些,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明星们,那些活在移动互联时代,需要粉丝们支持才能活下去的明星们,他们就是这样一群驱魔人。
他们通过专业的表演来吸引一部分人,然后用各种各样的表演行为为自己获得一个固定的人设。
最终通过这个人设给自己带来收益。
他们的生活乃至职业就是表演这个人设的日常,有的时候,就连自己都信了。
但是每每到了关键的时刻,这样的人设就会崩塌。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的本性难移。
人设只是一种职业,下班后的你,还是要回归生活的,当你回归了生活之后,这样的人设就会被卸下。
然而粉丝们不知道,他们固执的认为生活中的“驱魔人”们,和屏幕上的驱魔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因此,当人设崩塌的时候,最难以置信的就是那些粉丝们。
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本身不愿意接受自己崇尚的所谓的与众不同原来只是一种欺骗。
不愿意自己就这样被愚弄。
于是,脑残粉们就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即使是偶像人设崩塌,粉丝们依旧相信这是一种谎言,这不是真的。
从这一点来说,本片最后的结局有点意思了。
为了营造屏幕中的真实,反而让屏幕外的现实变成了一种更加大范围的谎言。
偶像最终变成凡人,而粉丝却让偶像的人设在现实中得以延伸。
……你好,再见
1.本来神圣的驱魔仪式,却被做成了综艺节目,而“神父“麦克斯眼中只有粉丝人数以及节目效果,而真实性却没有那么重要。
而舞台上化身神父的麦克斯舞台下却是与粉丝厮混的花花公子。
而新的一期节目却遭到意外,本来需要准时到场的女装演员因为迷路遇袭,而袭击他的却是非人类的物种,两眼翻白,匍匐前进。
为了不影响直播,所以只能让德鲁的未婚妻莱恩上场客串恶魔,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插曲,但是在真正开始直播之后,录音师克里斯首先发现了异样。
但是麦克斯和德鲁却认为他只是因为嗑药所以产生了幻觉。
时钟倒数,好戏上演,危险逼近,他们却还蒙在鼓里。
当恶魔依靠莱恩肉体现身之后,众人才知道这次不是舞台效果,没有固定脚本,游戏规则已经写好:时长45分钟,如果时间到所有人都得死,谁要逃离也是死,直播断开也是死,不按照恶魔的要求做那么莱恩也是死。
所以这不是按部就班的表演,这是站在刀尖上的表演,且事关生死。
为了让两人提前进入状态,道具师被从纹身上燃起的大火所吞噬。
目睹同伴死亡的麦克斯完全不顾在镜头前的形象,一改从容的姿态不断的向观众求救。
为了满足观众的恶趣味而被恶魔至于灯光下赤身裸体的麦克斯想起了在教会学校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他因为绘制撒旦的图画而被老师逼迫忏悔,并被体罚,而踩着玻璃渣的麦克斯仿佛又一次重温了屈辱的感觉。
而踩着碎玻璃渣,麦克斯痛苦的神情传达给观众的时候,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不是表演,这是真正的折磨,而之前提出过分要求的人都懊恼不已。
当调侃变成现实,变成无形的刀刃伤害到别人的时候,也许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察觉,因为在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情感距离被无限放大,当然无法产生正常的共情,而因为细微的举动造成的伤害也会无限的放大。
表演继续,莱恩突然出现窒息的情况,眼看着莱恩就要撑不住了,麦克斯在德鲁的指挥下将手伸入莱恩的喉咙里将一块印有节目logo的布拉了出来,但是随着布的拉出,莱恩开始呕吐黑色的液体,且越吐越多,无法控制。
而为了救莱恩,麦克斯将节目虚伪的假象和盘托出,而观众看着眼前无所不能的神父只是个神棍的时候,神情是复杂的,既有对于麦克斯遭遇的同情,也有对于自己被欺骗的愤怒。
当真相大白,观众愤怒的情绪逐渐被调动起来之后,恶魔的目的达到了,莱恩恢复正常。
在流量致胜的时代,剥掉狂欢的外衣,到底是谁娱乐了谁,谁愚弄了谁,简直一目了然。
但是莱恩的正常状态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她又出现了窒息的症状,而当麦克斯再次伸手到其嘴巴的时候,恶魔将其手指咬断,而看着这一幕的德鲁才意识到,恶魔需要的是他的教派,因为数据包正在大量丢失,而如果无法恢复,那么莱恩会死,所有人都会死。
德鲁快速的找到了出问题的电缆但是已经被小老鼠咬断,而在重新找到新的网线插上后终于在最后一秒钟网络恢复正常,而就在机房,德鲁从录音师的口中得知恶魔的真实样貌,获悉了样貌的德鲁快速的在恶魔词典中检索出了候选的名单。
而说出恶魔样貌的克里斯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被幻象所蒙蔽,而在惊恐的状态下无法自已的用手工刀割脉自杀。
已经在崩溃边缘的麦克斯自认为已经做到了恶魔要求的所有事情,但是为什么它就是不愿意罢手,而恶魔真正想要的是麦克斯的灵魂,讽刺的是,麦克斯的生死大权就握在被麦克斯高估了对于生命价值的观众手里,如果观众觉得麦克斯还有挽救的可能,那么他就可以不死,所以他就需要在这个时间里说服观众让他活下来。
由于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往往在虚拟的世界里对于生命价值的估计就会变得模糊,而当生杀大权易主,人性是否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就不得而知。
而站在凳子上脖子套上绳索的麦克斯开始吐露自己在教会学校所经历的一切,而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变成了麦克斯的心结并折磨了他很多年,但是当所有话语说完之后,进度条并没有变成100%,所以为了救下莱恩,麦克斯踢掉了脚下的凳子,而莱恩的头顶也开始冒血,两人命悬一线。
校园暴力并不只是限定在同学之间,而在师生之间的施暴行为则因为老师权威的形象而被刻意隐藏,这样导致的后果则是被施暴人多年的心理障碍以及各种情绪与性格问题,其影响之深远简直触目惊心。
而剧中的麦克斯已然有了轻生的念头。
在莱恩与恶魔抗争的过程中,她告诉德鲁他们都被观众数操控了,而恶魔的目的就是将他们遭遇的一切展现给更多的人看,而为此铤而走险的德鲁拔掉了摄像头,此时屏幕上没有了画面,就在僵持了一分钟之后,麦克斯得救,这是两人第一次战胜了恶魔。
在于恶魔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德鲁结合以往收集到的信息终于知道了恶魔的名字叫Armon,但是就在准备做平衡仪式的时候,恶魔用电缆线把德鲁缠住拖到了莱恩和麦克斯之间,而为了救德鲁,莱恩和麦克斯只能坦白他们之前鬼混过,而且他们厮混的视频还被投影到了屏幕上,而德鲁看到后暴跳如雷,同时电缆松绑,德鲁与麦克斯扭打在一起。
如果之前的剧情都在展现一个虚假的网络世界的话,那么这一幕则讽刺了即使是从小长大的兄弟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背叛与欺骗,而网络作为侵犯公民隐私的“利器”早已将身处网络世界中的每个人剥得一干二净。
至于这种剥离到底是利还是弊想必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而冷静下来的德鲁骑在麦克斯身上用AR眼睛投影仪式词并让麦克斯念出来。
而当仪式词被念出之后,恶魔开始失控并无差别攻击两人,但是在两人的配合之下Armon被成功驱逐。
本来以为事态已经结束的两人再次迎来重击,真正的路西法从被烧焦的道具师的尸体中重生,并且通过视频直播将诅咒传递给了观看的每个人,而观众也在蛊惑下变成了真正的恶魔并在世界各地为非作歹。
如果说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的话,那么其传播消极力量的能力也同样巨大。
且传播的受众没有年龄、地域、文化的差异,就相当于无差别投放精神炸弹,而辩识力偏弱的人只会变成网络暴力与现实暴力的始作俑者。
end2.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准确意义上的驱魔电影,且与同类型的驱魔电影完全不同,它所说的“魔”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印象,它不再虚无缥缈,而是真正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其蕴含的引申意义非常丰富。
再来说说影片设计的亮点在于与时下流行的直播形式结合,从而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以往只是恶魔与驱魔人之间,这次就包含恶魔、驱魔人、直播观众三方。
而由于贴近影片观众的现实生活环境,所以更有代入感,虽然缺少了惊悚的感觉,但是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更容易引人深思。
再看每个角色的表演,没有因为情节而刻意表演的痕迹,表情动作都紧贴情节的推进,毫无违和感,这点很不错。
且情节的推进与冲突的爆发体现出层次性,多元性。
避免过于单一的逻辑线,使得故事的架构更加立体、完整。
再看故事背后的引申意义,当全民都在网络时代下狂欢的时候,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且无法分辨,当现实生活中一幕幕丑陋的“恶”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人们真的能够靠简单的几句仪式语就祛除干净么?
我看不见得。
所以当我们都在歌颂科技的伟大与社会进步的时候,身处时代洪流却能保持理性与克制且能够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3.综合来看,这是一部具有新时代特色且对于现实问题具有批判意义的非典型”驱魔“电影。
假如看腻了传统的恐怖片,那么这部具有新时代背景的创新恐怖片还是值得一看。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解构工坊】 欢迎关注
中午点开看,内容过于无聊导致我2次去soho直到天黑,进度条还只看了一小时都没到
三星,其实挺讽刺现实的一电影
莫名对味,近期恐怖片中算特立独行的一部,把驱魔这种私密化的体验用当下热门的直播方式交出,不仅贴近大众更有猎奇意味,假牧师利用现代人凑热闹心理,另辟蹊径搞驱魔直播吸引流量,但整个驱魔过程都是团队的精心演绎和策划,一次直播中竟然意外招至恶魔附身,随即场面失控并且真相泄露,在线观众也一起见证濒死的触目惊心体验。电影以荒诞的方式映射行业的造假和包装,用数据和流量标榜成功人生,当撕下伪装后,赤裸裸的现实和困境遭遇才是人生主题,抛开新颖的形式主义,本片的恐怖元素其实并未高级,也难逃画面漆黑,废戏过多的诟病,在线直播和回忆双线叙事,造假团队被恶魔反噬,场面没多少技术含量,被逼强行驱魔也中规中矩,但现场意外营造出的恶魔“深渊”,给在线凝视深渊的观众上了一堂“暗黑”之课,正好诠释了那句至理名言,这点就很有意思
哇,还是超过瘾的一部片子哦~!最后恶魔的样子有点逗比,可以做的再高大上一些,其他的基本上没啥缺点了~
不错,很新颖
全程无尿点,可以可以,有被刺激到。剧情设计得不错,还挺与时俱进,直播驱魔,行,不是4k还要被嫌弃哈哈哈哈哈哈。一个小空间里发生了这么多事还够爽真是太难了。事实证明不要做亏心事,老老实实做个本分人吧,另外好奇那个人妖最后的下落。结尾还来了个社会反思,挺有意思。
从头到尾黑漆漆,外国的鬼不是无惧白天黑夜吗?
有创意,将直播与驱魔组合在一起;有代入感,在不断切换主播与观众视角中仿佛自己在看直播而不是电影;演员演技在线,情节步步推进,内容完整;有反转,结尾恶魔降临人间甚至颠覆传统,五星推荐!
恶魔闲得发慌陪你玩游戏,还不感恩戴德。整个故事的动机就显得莫名其妙,恶魔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他想要杀人非得通过网络直播吗,这样不仅显得故事没格局,恶魔也显得没格局。驱魔过程正如这个团队一样是山寨的,一点代入感都没有。怎么会有人给我推荐这种片子
结局有点意思
6.7/10 过于有趣
在成本几乎没有的情况下拍的这么好;禁止套娃
本來恐怖片普遍低分我都多家一星的,但是這部我覺分太高了兩星足以。一開始那個眼鏡我都快忘記了才出場,就只是個屏幕嗎?fine⋯最後扯出一個走路都笨手笨腳的傻蛋我也是服了,還不如聽隔壁🐷妹er講講Q組織來勁⋯題材挺好的但是拍的亂78糟。 2021.10.31 in.Tokyo (分三次勉勉強強看完的(萬聖節京王線惡意傷人事故
魔鬼跟你玩电锯惊魂直播,头尾不错,中间有点水
故事整体还挺完整的,没有太多余的铺垫,三分之一处就开始了高潮,没有垮,就是特效值个五分钱。。。
对上帝那帮货不感兴趣。
【5】一般般。 剧情属于已经能背流程的那种哈哈哈,结尾到还是有点意思,但是最后那个镜头没什么必要,直接停在混乱部分应该更好(吧?)。驱魔部分还是挺猛的,不过质感差了点。
看瞎了我的狗眼
媒体制造谎言,大众盲目跟风相信谎言。谎言是恶魔,也造就恶魔。最后一个镜头,麦斯神父疯狂涨粉,也许收得盆满钵满,各位看客,您还陷入短视频吗?😁
MCN搞起“驱魔直播”,风头正劲突遭逆袭;然而这并非是一部驱魔片,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含义乃是鞭挞人性、讽刺现实(尤其是暗讽宗教的虚伪与黑暗),悬疑玩法与《电梯中的恶魔》和《狙击电话亭》相同。驱魔神汉必备超必杀技“你的名字”惨遭扑街,所以每当看到“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之箴言亦当三省吾身,否则小命难保。片子临近结尾处还给了血洗米国总统办公室一个镜头,类似《刺杀金三胖》之恶趣味。影片最终的设定和《真心话大冒险》一样,上帝忙于修仙导致全球沦陷,手机患者必须卒。驱魔MCN扑街案例还可移步《两个月亮》、《昆池岩》,日常扑街习惯就好。最后打个广告:教廷认证,官方驱魔网站,点击购买加入会员,优惠多多,普渡慈航。包月98折,包年88折,终身会员68折附赠3平米私墓一穴,活人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