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邂逅英剧《生命不息》,起初,女主厄休拉的重生展开,看似落入“重生叙事”的常见套路,着实令我兴致寥寥。
毕竟,在充斥着各类奇幻设定的影视海洋里,这样的开场太容易被当作寻常浮沫。
但随着剧情渐次深入,这部剧对“重生”母题的精妙演绎开始展露无遗。
前期,厄休拉的重生多由生活中不可预测的意外触发,这看似是偶然命运的无序摆弄,实则悄然埋下了命运与选择的伏笔。
这里的重生,像是命运给予的“存档读档”机会,让她能在关键节点重新抉择。
步入中期,叙事维度陡然拓宽,剧集借厄休拉的经历,将女性在特定时代语境下的生存困境娓娓道来。
这一时期,厄休拉宛如被放置在社会结构的精密模具中,周围是来自家庭、社会舆论、传统性别规范等多方面的合围。
从女性职业发展受限,到社会期待对女性自我实现的压抑,种种困境如层层叠嶂,构成了女性成长的“荆棘之路”。
这不仅是个体的挣扎,更是对女性群体在历史与现实中艰难处境的深刻映射。
后期,厄休拉虽竭力避开前期那些导致重生的不幸节点,但却陷入了更为庞大且难以挣脱的罗网。
宏观的结构性压迫与战争带来的灭顶之灾,让她的每一次努力都显得如此渺小。
战争这一不可抗力因素,不仅摧毁着物质世界,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人物沉重打击,它揭示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与宏大历史进程面前的无力感。
在此,重生不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微调,而是对社会、历史顽疾的一次次叩问。
厄休拉无疑是独特的,她在不断的重生中,拥有了改写故事结局的契机。
这种特殊能力,使她宛如一位执着的探索者,在不同的时间线与人生轨迹中穿梭,持续追寻生命的意义。
而在这一趟趟奇妙又残酷的旅程尽头,这部剧给出了一个质朴却又深刻的答案: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坦然接受。
接受弟弟泰迪的离去,这一情节宛如命运的隐喻,象征着对生命中无法抗拒的失去、无常的接纳。
它暗示着,生命并非是为了追求某个既定的、宏大的目标,而是在接纳与面对一切未知与苦难的过程中,展现出人性的坚韧与温柔。
这部剧让我意识到,重生并非简单的奇幻设定,而是承载着对人性、社会、历史深刻洞察的叙事载体。
《生命不息》以其精巧的叙事结构与深刻的主题表达,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看这部之前先看了日剧《重启人生》。
比起重启人生中女主对重生和上一世回忆都比较清楚,而且第一世也活到三十多岁,本作女主则懵懵懂懂,凭直觉在危机四伏的生命中跌跌撞撞的向前。
目标明确,安排紧凑的生活过了太久,太久没有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了。
其实觉得这部片在主题表达上有点幼稚,觉得很简单一件事女主醒悟过来要花这么长时间,观感甚至有点类似加长版的欧美校园青春片,西方人真的有很长的coming up age period。
但是它也确实带我回到对人生的一些积极的思考。
虽然说哲学家以“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受人指责,但有些问题确实引导我从有些囫囵吞枣的盲目中脱身,保持一丝对“我在干嘛,我为什么要干嘛”的冷静。
看着女主每一次不同的可能,不时想到食指的一首诗,《热爱生命》,有点老旧但仍给我启发,在这里摘抄最喜欢的一段: “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中间略)……我能顽强的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
热爱生命”
如此深刻的重生题材看完让人久久无法平静,满脑子千头万绪的想法,夹杂着理解和困惑一时间很难屡清思路,正如那句名言,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思索良久,写下自己的感悟,以表敬佩。
第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你认为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
人的归途只有一条 —— 死亡,无论你如何努力避免,人的一生中有无数个危险的瞬间能夺走你的生命,正如姑姑伊兹所说:“世界是危险的。
”无论乌苏拉从婴儿期起无数次的重生躲避死亡,延长寿命,可以说人生有无数中可能,但死亡才是唯一的归途,听起来非常真实和残忍,但是这是没人能改变的人生规律。
我接受死亡是归途,所以看到无数次的殊途同归,居然觉得更加的坦然,不用纠结,不用挣扎,该来的总会来,有无数次的可能让它来,我们最终谁也躲不过。
第二个问题接着追问,所以如果说,你追求的是过程呢?
人的一生是无数次有意无意的选择组成的,行将踏错就可能毁了一生,或者直接死亡,那么看过乌苏拉一遍一遍的重生,你可能也会暗暗提醒自己,小时候防意外死亡,长大防被失败的婚姻,错误的恋人,尽量走正确的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即使如此,面对不可抗力,还是很无助的,比如瘟疫,比如战争。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苏拉有一世的错误的婚姻,从懵懂的怀孕后,就走向了一系列错误的选择,最后被家暴至死,对于每个女人来说,可以说是最可怕没有之一了!!
第三个问题也许会再追问,那我们到底该怎么过?
这部剧没法直接告诉你如果过好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但通过一次次的重生模拟,也启发了很多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一方面乌苏拉对于自己无能为力改变很多事而郁闷,最终甚至住院治疗,非常痛苦。
人在历史洪流下,其实是非常渺小的,你能改变和阻止的事情非常非常有限,明明知道有危险发生却无能为力去改变的无力感折磨着乌苏拉,我相信也会折磨着面临类似困境的每个人。
乌苏拉曾说What if(如果可以)是最美的词汇,它不但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新的失望。
我突然意识到,无知居然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另一方面,因为乌苏拉带着前世的回忆和经验,她对过去和未来都有认知,但能做的很少,徒增了痛苦和折磨,所以在片尾她跟心理医生的一段对话,应该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重要的是当下,过好当下,就很不错了。
我认同死是归途,所以正在学会放过自己;但我也会认真的生活,珍惜当下就挺好。
如此深刻的重生剧,有幸遇到你。
仿佛在看一个真人版的Ursula的人生冒险游戏,一次次的重开去尝试各种方法让自己活下去,只是这个是更加严肃而贴近现实的主题。
人一生的要经历多少的磨难,Ursula的是从出生就开始了,在成长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意外让她一次次重生,带着模糊的记忆,躲开那些致命的伤害,然后活下去。
痛苦,因为她在冲破一个个难关,能让自己避开死亡并活下去的难关。
而她自己的是每次冲关的关键,她重生并回到过去某个时刻,然后做出不同的决定和行为,来求得生路。
直到那场战争,那场无论怎样都会导致人类大规模死亡的战争。
在存活率如此低的事件中,个体于群体来说太渺小了。
于是在一次次回溯之后,她最终选择了不再去改变。
她离开了,留给观众去想。
但Ursula最终能活到哪一步,早已在之前的重生中预演了。
Ursula的一生经历的“死亡时刻”,对于那个时期的每个人来说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个体和人类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联结在一起。
不断的与生命对抗寻求存活之路其实也只发生在那几个关键的时刻。
而活着的过程,究竟有那些因素让它的魅力如此强大,剧中无任何解说。
佛教的轮回论在一群信仰上帝和现代心理学的人之中成为了一种合理化的存在,还是一件挺值得深思的事情。
同时融入了女性主义元素,算是贴合当下主流。
人的一生真的只是像头尾相连的蛇一样的存在吗?
我觉得Ursula的每次重生都有在向前一步,就像是一个旋转上升的阶梯,她的每一次旋转,都跳出美丽的舞步。
故事梗概:一个女性反复轮回的一遍又一遍。
感想:1、印象深刻的点是女孩16岁和医生的对话。
医生让她像正常女孩那样活着就好。
这个点让我影响深刻的原因是女孩在此之前,一直在担心、焦虑中度过。
怕被水淹死、被🐍咬死,从窗户上掉下来,死于重流感...恐惧让他担心的谁不着觉,但不会改变,她以另一种形式死了。
所以我的感受是,人终究都是要死,结局如果都是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人生结局已经安排好了,那是不是可以活动轻松一点、自由一点,勇敢一点。
人生太短了。
2、女主被爱情诱拐,但换来的是,堕胎、家暴、流亡。
所以,爱情这种东西,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东西。
(告诫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
3、亲人永远是最关心你的人。
"I'll do it all again just to see Ursula to take her first steps." "I'm here to rescue my sister. Release her at once." 爸爸和Teddy简直就是Ursula生命中天使般的存在。
感恩在2023的开头就看了一部这么棒的剧。
虽然看完有点致郁。
短短的4集呈现了历史的厚重---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流感…Ursula在一次重生之后能勇敢地说不,奋发读书进入牛津,在发现与德国男友价值观不同时毅然离开,考公务员,整个人都发着光。
果然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别靠近男人,不然会变得不幸。
这个设定有点像游戏,又有点像不同女性的人生。
作为女性应该如何度过这一生?
如果可以轮回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吗?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无数次的重生中,Ursula经历了2次意外早夭,2次感染流感死亡,3次因战争死亡,1次被家暴致死,1次寿终正寝,还有1次因刺杀希特勒而牺牲...这无数次的轮回似乎在寻找一个终极答案,但直到故事结束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答案大概就是,珍惜当下,无论怎样,都不可能有完整的人生。
废墟中的孔雀代表着绽放和泯灭,这一世Ursula却选择了和女儿一起安乐死,这似乎意味着只要社会结构不发生变化,战争依旧,男权依旧,女性的生存永远危机重重。
女性必须拥有完整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智慧,直到最终成为她自己。
Ursula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吧。
生命中有死亡,也有人性温情的时刻。
爸爸如同社会中的精英分子,永远充满了宽容与爱。
妈妈是极其普通的女性,也是广大女性的缩影(通过婚姻获得体面生活)吧。
早早结婚,依附于另一半生存,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唯独没有给自己,晚年有孩子在身边,她不愿意重生也很正常。
"That’s the nice thing about time, isn’t it? The more it moves forward, the better this silly old world gets, especially for us girls." 也许每个家庭都有姑姑一样的存在吧。
她们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能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亏,但是她们独立自主,充满爱心,自信洒脱,敢爱敢恨,会享受生活活在当下。
她们就是晚辈悲凄生命中的光(PS:唐顿三小姐果然是独立女性代表)。
姑姑代表的是当下,是洒脱不羁,是Ursula渴望成为的样子。
在一个中产家庭,5个孩子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Teddy从小就有母亲满满的不加掩饰的爱,如同天使一般的存在,类似社会中的好人,这样的人可能只有少数部分吧。
Jimmy和Pamela是家里不受重视的小孩,类似社会中比较边缘的人吧。
小时候有个小姐妹也挺好的。
Ursula堕胎后回家连Pamela都能察觉出异样,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理解Ursula,挺令人难过的。
姐姐的人生似乎也是一种如妈妈一般循规蹈矩的人生吧。
Maurice无疑是最讨厌的存在了(恶魔在人间),自我为中心,歧视女性,Ursula小时候差点被他用树叶子闷死了,后来又因为他的渣男同学Ursula早孕堕胎最后遇到家暴男被家暴致死。
可是这样的人却进入牛津大学而且在政府单位身居要职。
在Ursula的每一次轮回中Maurice都安然无恙,这说明在战争的大环境下,即使有重生大法,有些人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在男权社会的体制下,男性群体中美好的部分总会消逝,只有恶的部分最终能掌握大权。
"What she feels is what she feels." "Become such as you are, having learned what that is. "医生真的是智者一般的存在。
Ursula在经历家暴男之后疗愈时尽情跳舞那一段太美好了,大概是她那不幸的一世里唯一畅快淋漓地活了一次吧。
生命是如此脆弱,很容易便可以被夺走。
生命又是如此坚强,即便注定死亡,却也勇敢活着。
我仿佛真真切切地看到一个姑娘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坎坷但坚定勇敢无悔的一生,不,不只是Ursula,还有姑姑,妈妈,姐姐,临终前见到的志愿者,她们都在时代与社会的枷锁下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前进抗争,这或许是历史长河下每一位女性的一个缩影。
我难以形容看完以后我的内心里的情感是什么,或许有过难过,痛苦,愤怒,恶心,希望,开心,感动,惊愕,不甘,迷茫,再次拥有希望,最后与我们的女主Ursula一起,她与自己的命运获得和解,然后走自己选择的路,同时赋予她的观众,一路看到她成长的我,以平静。
这个剧或许不完美,但是我考虑了一下,还是愿意给她五星。
就像这个剧里的女性一样,现实中很难有完美的人和事物。
会走错路,会做错事,同样也会经历了自己没有做错就遭遇的糟糕事情,会失去不想要失去的而无力挽回,很多时候我们很想要重启人生。
或许每个人都曾在深夜想过,也许回到某刻,我们会改变以前没有改变的,修正不想要发生的。
又或许在某一刻,当我们尝试了很多却碰壁,突然意识到,让一切都顺心如意很难,世界上有太多难以靠个人之力改变的事情,于是我们逐渐学会接受,尝试与自己与命运和解。
我觉得,这是圆满。
我衷心的祝福,Ursula,我的姑娘,请勇敢地向前,直到生命的尽头。
刚刚看完剧,虽然难以用文字表达出此刻内心所有涌动的感情,但还是努力想要留下什么,所以用这篇文字记录下一些破碎的想法。
或许再一次看,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至少此刻,我充满希望和力量。
祝愿我,祝愿所有的女同胞们,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能够和自我和解,走自己的路而终究无悔。
What if的背后是对生命无尽的热爱,或是无尽的遗憾,或是无尽的期待,或是无尽的憎恨,或是无尽的惊讶……不论是什么,是一种希望重新选择的执念,也是一种对于自己不放过的责备,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也许事情会更好,也许会有人爱我们,也许爱的人不会有,也许……生命可以重来,因为执念。
就像生命中我们很多的dejavu ,不同的人但相同的对我们不好,不同的角色但都像爸爸一样对我们漠视,一次又一次迷恋上像爸爸一样不给回复的男人,害怕像妈妈一样照料缺索取爱的女人。
接受,多么简单的两个字,女主用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来学习,做不同的选择,越来越独立,越来越爱自己,甚至有了孩子,后面又没有了孩子,去德国,离开德国,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选择。
在一世里,她善终了,但因为爱又回来了,经历了更多,放不下更多,这一次离别她选择了自己离开。
打过仗的父亲,在第四集说自己经历的战争“god and devil exists at the same time, but a tremendous amount of human kindness”。
在看前几集的时候,无论弹幕多少说哭了,我都没有感觉。
但当年迈的父亲,在生气之后walk bear回去伦敦的车,不肯放手,说“I couldn’t bear losing you”,我哭了,也许最想要的始终是爱,最安全的也始终是爱,所以我才害怕,生病,不停去迷恋。
英剧《生生不息》一共是四集实际上一直在探讨女性或者人生存的意义,第一集清楚的揭示出我们每个人哪怕生活在平凡,实际上都已经算是生命的奇迹,能够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幸运的一件事啊,你整个童年时期有那么多的次数可能会夭折,能够顺利的长大成人,哪怕自己没有察觉,你也是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险。
第二集,在谈论着要爱身为女性的自己,不要认为男人能够给你遮风挡雨,实际上他们不给你带来风雨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集,是生活中要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正如女主的姑姑所说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人的处境确实是越来越好的,青少年阶段努力的求学,工作之后远离渣男,勇敢的反抗加诸女性身上的不公平,享受爱情和亲情。
努力的做出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只有你不停的前进,你的人生才会有机遇。
第四集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女主一直想要改变弟弟死亡的结局,于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然后发现,哪怕一个人再努力,也有一些东西无法改变,比如说二战,比如说哥哥永远身居高位,比如说弟弟的死亡,生命就是如此,本身就是一个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东西,然后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东西,然后享受现在已经拥有的,女主最后接受了全部的生命的馈赠,并将之当成人生的宝藏,迎接新的生活。
要说不喜欢的地方,那就是以不停的死亡作为转场太生硬了,希望有更精巧的结构。
看了两集很生气,那个年代对女性太过不公。
我要是女主也不一定有她做得好,毕竟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当时的舆论压力也足够毁了她,所以她不敢说实话,但是做父母的失职也是肯定的。
竟然问都不问一句,母亲心里就默认了是女儿行为不检和男生珠胎暗结。
带入女主我会很心寒,我妈心里就是这么想我的……大哥的男同学气死我啦!!!
早泄强奸犯!!!
多悲哀,一个女孩的未来就被一个男生的3分钟给毁了。
她明明可以继续读书,未来有更多选择的,现在只能去当秘书。
那个年代的女性在男的眼里就是个物件,是个玩意儿。
在女主躺在医院里的时候,我有一刻也希望她就死了算了,重启剧本。
我心里一方面很羡慕她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一方面又觉得不应该依赖有“后悔药”的特权。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很脆弱,更擅长逃避。
“反正可以重来,那我选择不面对。
”这会让我更懦弱。
而且一次出错就要重头再来也好麻烦啊……我也得衡量一下重启性价比,哈哈哈😁行吧,激情发言,先写这些。
前两集节奏有点拖沓,但整体还不错。
希望后续有个亮眼的结尾,不然就落俗套了。
题材很好,但感觉女主没啥演演技,全程就那么几个表情
看完好像有点理解星盘里12宫的含义了,宿命轮回里,隐秘的,不可言说的,痛楚的,遗憾的,某些在今生等着我们的“大任务”,是期待,是使命,也是一声恐惧的尖叫,人生是那只吞下尾巴的贪吃蛇,未来咬合着过去,我们生生世世,在此刻迷茫,徘徊,似曾相识,思考着生命的意义,想要改变,又在熄灭时遇见熟悉的白雪落下,闭眼的瞬间,新的开始,降临于世。
谁不想有一个Izzie这样的小姑呢。“哪怕是为了再看一次看小熊蹒跚学步,我也愿意再来一次”对哲学和心理学的讨论拔高了立意,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在当下。淡淡的,像做了一个心灵马杀鸡。
同样是重生,土拨鼠真是太便宜男人了。
一开始我在开玩笑想,这不得杀了元首才能出轮回啊,结果还真鲨了,并且竟然又轮了一次。。。一开始以为是重生爽剧的我真是肤浅了。。。
死了一次又一次,最惨的是沾上男人结婚的两次,一次被家暴致死,连带了弟弟,一次是结婚后死了丈夫,只好和饥饿病弱的女儿一起死。
女主为了救某个弟弟于是翻来覆去的挥霍人生,第N次以后忽然就释然了。就这?
这部剧和《轮回派对》一起毁掉了我从《土拨鼠之日》到《领袖水准》以来积累的对循环片的一切美好印象。
这剧太致郁了,可惜现实中没有what if,但希望每个人都有重来的勇气(惊喜地看到了Louis Hofmann)
3.5 Ursula每次循环的设定含义是? 其他设定上也有些bug 比如前几次的循环女主仿佛是不记得只凭着感觉来决定要做什么及要避免什么 但后面特别是杀Hitler那次像是拥有了上世的记忆 // 还以为ep3寿终正寝就已经是he了 不过死于家暴男后的那次人生开始Ursula终于会反抗了 很爽
下一次会不会更好,我不知道,但此刻还挺好
不愧是英剧,制作精良。配乐、演绎、戏剧张力、剧集紧凑度、所要表达传递的信息:强临在感、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现下这一刻,有点像《降临》,当下孕育着一切可能、甚深的智慧就在此刻。女主在轮回了同样剧情是某次和心理咨询师的对谈有明确这一点,只是当时她还未了悟这点如果没有意识到临在可以改变一切,那么生命不息也即轮回不止
多重可能中的人生阶段
一个时代的女性困境可以随着女性主动反击、学会独立、勇敢发声而在下一个时代逐渐修正,但是死亡、战争、别离,这些却不行,能学会只有接受并深深感知,整部剧最后走向就是在给尼采那句话做注脚。
贼无聊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们不能思考如何改变历史,只能学习如何接受历史,汲取历史,并且反思当下,珍惜当下。NO WHAT IF, ONlY NOW.
个人觉得有点无聊
议题大于叙事 挺平的
类似蝴蝶效应的不断轮回和重生的框架,非常有趣,籍以繁衍女主短短二十来年的丰富人生际遇。“命运多舛”大概可以精准形容这位被上天不断戏弄、爸爸内心最宠爱的little bear。截取最能总结内核的两句台词:"What she feels is what she feels", "Become such as you are, having learned what that is"
3.5 喜欢片头花卉组。即便命运多次绽放,时代难以扭转...她来来回回这么多次,也伤心了那么多次,为了寻找生命的某种意义、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