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整个情节跟片中的李雪健所主演的电视剧《搭错车》很像,同样很感人。
影片风格比较朴实,情节除了结尾处较为感人外算是平淡,其他方面都应算是中规中矩,演员方面的看点就是赵本三的幽默和董洁的清新可人。
光棍老赵(赵本山饰)找了一个胖女人的女朋友,二人准备结婚。
为了讨她欢心,老赵张罗着为女朋友的前夫留下的盲女吴颖(董洁饰)找工作。
而一直谎称开有“幸福时光”旅店的老赵只能在废弃的工厂里搭建了一个按摩房,以供会按摩的吴颖工作,顾客就是老赵的几个朋友,小费先是老赵掏后来直接是纸。
不久,老赵发现女朋友已和他人结婚,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了,而一直明白真相的小吴也离开了老赵为他腾出来的房屋。
电影的结尾很不圆满,老赵昏迷,小吴一个人在街上走。
老赵费尽心机为小吴带来了一段“幸福时光”,小吴也将计就计地讨老赵欢心。
他们至少曾经拥有一段幸福时光。
2000年的电影,画质差甚至无字幕,13年后因为喜欢董洁完整的看下来。
我给你四颗星,那一颗星被卡车撞飞了。
老赵因为追求胖女人才帮忙安排女孩的工作,但我更愿意相信,他们之后的幸福时光是和胖女人没有丝毫关系的。
几个退休工人一起做床,“装修”,做假钱,装大爷。
他们忙里忙外的絮叨和讨论是整部电影最温暖的桥段。
女孩在胖女人那过得很苦很隐忍,可是她的表情里分明还是那么倔强那么坚毅。
女孩的笑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到按摩室,第一次吃冰棍儿,第一次和“主管副主管”吃饭。
喜欢那个分明温暖却又飙泪的桥段,女孩第一次赚了钱,俩人一起坐在路边吃冰棍儿。
老赵告诉她街上的每一个人,女孩摸着老赵的脸想象他的模样。
而一帮退休工人他们什么都没有,在算着一个月两千多,算着一年18w的时候,只是为了给女孩一个希望,和一段短暂而幸福的时光。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需要那样维持多久,不知道骗多久。
老赵,悲惨的结局,会不会是一种“解脱”?
张艺谋的眼光,那时的董洁我依然能看到冷清秋的影子,单薄甚至营养不良。
可是还是那样一朵安静的百合花,不骄不躁,安静的开放,静静的等人来欣赏。
却又有着君子的英气,倔强善良,不服输。
赵本山在适合不过这个角色了,还有那帮退休的老人。
突然想提起傅彪,对他的认识竟然是几年前轰动一时的他故了,这部电影里他是第三重要的人物我认为,出谋划策的又想法的都是他。
后来发现这部戏是莫言的小说改编的,师傅愈来愈幽默。
在莫言眼里是老赵悲惨善良而却悲凉的一生,平凡无望。
(怎么突然想起张国立的一声叹息)。
而在张艺谋心里,是对董洁的爱和怜惜,为了给她希望和幸福,“牺牲”了老赵的一生,留下我们长长的叹息。
在我看来,老赵和女孩的幸福时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是这些所有退休老人的幸福时光,就像那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幸福时光”旅店,依然是给每个人的心底带来希望和幸福。
这是公认的老谋子的下坡路之作,一向以赢取国内外各项不明觉厉的大奖为己任的老谋子,一向视作国人骄傲的老谋子,在遭遇了此片的滑铁卢后,奋起直追,投入了商业片的怀抱,从此在商业片的大海里如鱼得水,赚得盆钵满体,偶尔为了 挽回下声誉,拍个《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之类农村纯情片的,但是国际一线大导的身份,似乎越来越名正言顺。
所以这应该是老谋子电影之路最后的幸福时光,陶虹,孙红雷,牛犇,范伟,傅彪,李雪健一批实力派演员还各自卖力的当着配角,布景拍摄还可以这么简陋,不用到后来一定要奇巧淫技吸人眼球,还能拍着我们生活的时代社会都市最底层的那一批人的悲欢离合,不用穿越到古代拍那些有的没的天下波涛汹涌,看到电影的花絮照片,老谋子可以穿着申奥的背心在破旧的厂房里,迎着阳光的灿烂着笑,不用穿着大棉袄动辄新疆内蒙,恨不得上天下地取景。
他所想的只是用最合适的方法表达人物的心境,用最合适的角度撬动心里最柔软的东西。
这是赵本山在电影界的幸福时光,那时的赵本山还在往小品王的加冕中狂奔,虽然在春晚崭露头角,连续几年获得好评,但是那个时代是小品百家争鸣的时代。
他 红了,还没有那么红,还在挖空心思的琢磨小品,还没有三部曲,还没有一到春晚,几亿人坐在电视前等着他出场的盛况。
至于影视方面,赵本山还是个新人,在一本正经的表演,也许是用最诚恳最笨的方法在演。
在这部电影以后,他很快变成了导演,于是有了刘老根,有了拍到十季的乡村爱情故事,于是有了本山传媒,表演这个事也只是看心情,很偶尔露个脸,偶尔演个主角(落叶归根)差点摘了金马影帝。
总之,此后的本山是帝国之主,不是王是皇帝。
而那时的本山大叔真的只是个演员,他的形象气质加上罗里吧嗦的台词,在幸福时光里,把一个个性乐观,穷酸但心肠很好的退休工人演得入木三分,虽然他自带的喜剧光环并没有给电影的悲剧性带来什么改观,但这种特有的气质,也使得看似荒谬的剧情有了浪漫的内核,他像电影《大鱼》里面的那位父亲,用他天生的乐观,给平庸痛苦的现实带来了传奇的色彩。
那时的本山大叔的表演隐忍而实际,最出彩的酒后发牢骚是难得演技集中爆发,他趴在快餐店写信落寞的背影,也全是满满的戏。
这是董洁电影的幸福时光。
那时的她是这么清纯动人,那时的她是幸福的,在春晚的后台,被当时千万少女中的偶像谢霆锋牵起了手,做了他的新娘,羡煞旁人。
在五万名女主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本片的女主角。
简直是人生的小巅峰。
在后面的十几年里,虽然她也陆续参演电影,却不红不紫,反而在电视剧里越走越远,不仅赢得了美誉,达到了真正的高峰,在产后复出后,似乎也开始专注于电视剧,角色也从十几年如一日的纯情少女角色,变成了小三。
当然,少数上了头条还是因为一个丑男,那个清瘦美丽的女孩似乎不会再回来了。
幸福时光这部电影的推进是缓慢的,开头傅彪和赵本山的一些情节,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
直到老赵去胖女人家里做客,小胖子一脚踹开房门,董洁穿着大两号的背心坐在床上的背影映入眼帘,当她摩挲着走出房门,光打在她清纯的脸上,我就决定把这部电影看完。
那时的董洁,二十岁的高龄演出了十五岁的青涩和美好。
再往后,董洁穿着三角内裤和G突的吊带背心起夜,我想老谋子对这种清瘦的女孩是偏爱的,比如后面的周冬雨,魏敏芝,这个画面有多美吗,谈不上,但是我们的直观感受是,这女孩真瘦啊,她后面的遭遇也许比看起来更加凄惨。
谋女郎的称号不是虚的,老谋子在挑女主这方面绝对是一绝,章子怡,巩俐,周冬雨们共同的 特点就是她们都是看起来清纯,却带着一股倔强的味道,董洁也许是这里面倔强含量最少的,所以在电影上走的也最艰辛。
这是三个人在电影世界真正的幸福时光,将帅有心,三军用命。
电影剧场照里,三个人在荒废的工厂,身后是荒草和破败的厂房,在阳光的照耀下,三个人都爽朗的笑着,董洁的青春,老谋子的雄心,本山的慈祥,是那么自然和谐,这才是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
最后说说两个结局的事,网上说老谋子不喜欢最后车祸的结局。
当然,车祸的戏过于戏剧,制造出了假高潮,使得傅彪对着录音机念信的情节很突兀,董洁最后在满是热带植物的城市迎着风含着泪,悲剧自己掉进了悲剧的深渊,老赵生命垂危,董洁生死未卜,没有一点希望,车祸不仅突兀而且对主线毫无帮助,堪称败笔。
另一个结局就值得玩味的多,老赵和小吴坐在仅剩框架的厂房,老赵声情并茂的念着自己写给董洁的信,温暖而感伤,同样是对人生下一步无所适从,但是依稀有了希望,细想竟是没有。
多说几句剧情吧,我看了原著莫言先生的《师父越来越幽默》,说实话,这个电影在人物设定方面没问题,剧本写的差点意思。
明显能感觉到中间有一个换挡,前面幸福时光小屋基本上是套用了原小说,但是把最具戏剧冲突的老赵下岗这个事一笔带过,从原小说老赵即将退休被迫下岗,迫于生计这样沉重的起因,换成了要娶媳妇攒钱,还是和一个胖女人,时代感一下子弱了好多。
个人的悲欢离合毕竟是小情小怨,所以剧情太狗血也难以引起共鸣,当然,原著小说对当时社会无情的讽刺也注定不可能照搬上银幕。
无意间看到编剧竟然是莫言,怎么回事?
哪里出了问题?
这样的组合怎么在剧情上犯这种错误?
是不是老谋子又犯轴了?
一加一竟然小于了二。
看这电影,前面六分之五还好好的,突然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我就坐不住了:完了。
这种编剧上的问题,冯小刚是不会范的,但张艺谋就是犯了。
结尾那么匆忙,好像导演导着导着家里边忽然出了什么事情,没心思再好好干下去了,慌里慌张的就快快了断了。
结果是作品的结尾不够合理,作品的完整性没能形成,成为了所有观众的、甚至还有编导集体的永远憾事,永远没法弥补了断的。
老实说,没看到车祸之前,我看得津津有味。
很久没看过这样的片子了,虽然格局不大,也不考虑更大的社会关注,但是具体入微,纹理细密,也称得上是认真细致的;作品的风格--镜头上和表演上--力求朴实无华,非常生活化。
张艺谋很喜欢喝擅长记录的风格,如《一个都不能少》,真切感人。
这是冯小刚未能做到的。
老谋子的另外一部现代都市生活电影《有话好好说》虽然镜头上追求实验性,但是因为叙事策略和表演风格的原因,仍要把它与这部《幸福时光》划归一类。
这两部电影和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
比较来看,在主题上,冯小刚要做一些轻松娱乐的戏;张艺谋则要在深度上作势深挖,可惜成效并不理想,他只是表达了现代人伦理道德中某一环或某一部分的忧思。
可是他忽略了群众的思维能力,缺少创造性的观点和观念。
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他的吃力。
冯小刚相对来说则是比较游刃有余,不会那么执拗的就一类事情表达或宣扬自己的并不高明的见解。
当然,《手机》、《一声叹息》对于社会变化发展的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主动进行了探讨和思辨,但是成绩并不如别的作品明显。
可是这两部作品并不比张艺谋的这两部差。
反应现实问题的电影中,杨德昌的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他的结构严密,故事紧凑,反映了其人认识上的深度。
然后再说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导演的精神世界。
拍出这样的一部电影,表现出张艺谋导演对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状态和认真态度。
这当然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不可缺少的优秀品质,但是如何表现,关系也很重大。
表现一种道德拷问主题的电影,韩国电影喜欢用主人公的愧疚感来达成人格的救赎,如《薄荷糖》、《援交少女》都是力量充沛以致达到激烈残酷程度的。
这当然不是说这种方法是唯一的,但也不能否认其震撼人心的能量。
那么《幸福时光》应该如何结局呢?
我一时也回答不了,回答这种问题,需要“智慧”。
洗过澡边擦头发边换台,看到电视上在放这部老电影《幸福时光》。
2000年的贺岁片,那一年我14岁,我们市里还没有电影院,电脑也并不普及,当时并没有看这部电影。
当我第一眼看到瘦瘦的董洁站在大街上,便决定看下去。
那时候的董洁纯的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纤细的身体、淡淡的微笑、柔柔的话语。
我很羡慕她那个样子的女孩。
也觉得她一定要得到幸福,也一定会得到幸福。
老赵准备去哈根达斯给她买冰激凌,无奈是真的太贵。
继而买了一只普通的豆沙冰棒,董洁接过也显得很开心,多么淳朴的的盲女。
董洁在饭店让老赵给读她爸爸写给她的信,再三的追问,有没有提到她,让我觉得很心酸,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女孩,是多么没有安全感,多么需要父亲如山的臂膀,老赵的心肠很好,回去编了一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满满的全是关心和爱。
最后这封信还没来得及读,却在车祸中沾满了鲜血。
最后的结局我没有哭,我看到董洁孤单的身影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有很深的触动。
年轻的我们,总是渴望美好的未来。
可是当未来真正到来的时候,才发现成长附赠的礼物是委屈。
一年又一年,我们承受着不同的委屈。
有时候觉得坚持不下去了,有时候又有了新的转机。
幸福和困难一样不是永恒的。
就如同我一见到董洁这样的女孩,就深深地希望她幸福,而如今她的脸颊和身形已经有了妇人的影子,曾经的美好的婚姻也解体。
或者离婚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痛苦要小一点,对于明星来说,更为难承受,就像你有一个伤口,每天都有人来问你疼不疼,总会让崩溃显得更加明显。
年少时纤瘦的身影,对未来欣喜的期盼,没有伤害没有委屈的日子,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幸福时光!
不错的名字。
真正的“幸福时光”旅馆,转眼就变成了空中楼阁;盲人的幸福按摩也是镜花水月,鲁棒性太差,一下子就被“看”穿;老赵对胖女人的追求也很快让他梦想破灭。
现实是很残酷的,在这悲惨世界里享受好自己的幸福时光吧。
记得高中语文课本有篇文章叫《提醒幸福》,应该能很好的诠释什么是幸福。
但那时涉世尚浅,生活经历少,对幸福的感悟也不会太深刻。
有亲友和老师夸奖了,有好吃的了,就觉得开心。
可以说对幸福的认识比较幼稚,没太多意识。
电影《幸福时光》里主人公幸福感的来源,跟《提醒幸福》中的幸福来源是一样的。
即幸福跟金钱、地位、荣誉、个人形象无关,那是人心灵的一种感受,与你对生活中得失喜乐的态度有关。
《幸福时光》是取材于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看似轻松的标题,实质是悲剧故事。
主人公吴颖双目失明,遭受不幸,但生活仍然流星般地给她滑过了畸形的幸福。
生活的悲剧,激发出了善良的人们心中最大的怜悯和同情,幸福之花阴差阳错地从中悄然开放。
我要是一个女儿,一定和爸爸看这个电影。
让他知道,我也懂得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之爱,让他放心,我也知道他沉默表情下的点点深情。
平凡的生活就是最真实的生活,越是在相对物质条件不是那么优渥的时候,才显示出某些人人性的光辉。
生活中,尽量不要谈钱,变得俗气;生活中,应该关注他人,学者真诚。
今天重温又一次哭到不行,想起来几年前大晚上不睡觉在电视上看这部电影,第二天早上妈妈被我擦眼泪的纸吓了一大跳的情景。
我很容易被这些草根散发的温暖的力量击中,看着现在的大片感觉充满了商业味道,当看到最后收音机里董洁的话和傅彪念着赵本山写的信的声音此起彼伏时真的感动的不行。
“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会有想象不到的难处,你经常会感觉到孤独,可这都不算什么,不要为这些暂时的困难而痛苦,也不要丧失信心,你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有信心,好好地生活下去,只要有信心,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解决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真的,会好起来的。
”看着盲女一个人在街上行走着,耳边是探路的碰撞声,和上边那段话,你会觉得生活中的那些困难真的都是可以克服的,会有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力量。
我没有看过很多电影,也没有多高的欣赏水平,仁者见仁,它在我心中就是一种温暖,一段“幸福时光”。
那些人市幸福的,因为他(她)们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为了自己的那份可怜的希望而努力追求着、奋斗着。
为了那份梦想中的幸福,他们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那些人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梦想就象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尽管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却尽不起轻轻一碰。
他们的不幸是注定的,在那样的日子中,幸福永远只是在梦中,随风而去。
当他们的梦想破灭的时候,他们将面对撕心裂肺般的痛苦的煎熬。
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的梦想破灭了之后,他的心便已经老了,尽管他看上去依旧年轻。
幸福是依靠自己的双手而得来的,而那些可怜的希望却象美梦一样可望而不可求。
居然是张艺谋的作品。小故事小温情,惊鸿一瞥是少女董洁的身体。感觉赵本山能演多点电影,也是有助于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发展。
超出预期,这可比小品好看多了,大连实景拍摄,比摄影棚好太多,新现实主义,太有生活质感了,李雪健神了,愣是没认出来,没有任何表演痕迹,张艺谋看看自己以前这些电影吧,咋越拍越倒退了呢?张艺谋继《有话好好说》之后的第二部都市喜剧。赵本山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气质。董洁太瘦了,瘦到胸都没有了。
老赵,谢谢你用谎言编织了一场我永远不想醒来的梦,但是,现实就是现实。
平平无奇一故事,本来有三星,但因为老谋子过于浓重的男凝视角,减一星
下坡路的正式开始。
两分全给董洁
从头到尾的观感就是一部系列小品,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年轻时的样子,最大的笑料就是按摩床上的脸盆大小的洞,头掉进去就像个鸵鸟。两边都照顾着对方的感情,甘愿做了鸵鸟,却面对生活,老光棍化身老父亲写了信,姑娘录了音,却仍需各自珍重,独立前行……生活或许会剥夺一切,但只要坚持走,就不枉此生。
连大胖妇女都能将就的小人物却能有不带同情的善良,可贵
啊曾经的张艺谋,那么年轻的董洁,以及大忽悠前传。莫言的故事还是挺感人的,简简单单的普通好人的故事。另:这片子绝对是哈根达斯赞助的...太不应景了
老张你害了赵大爷了。
太催泪了!题名“幸福时光”,其实是个极悲惨的故事,讲的是两个极可怜的人,但却能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一丝善意。从现在看20年前的人,虽然穷,但善良。这看起来或许过于理想化,让人不敢相信,过去曾有那么一批善良的人存在,又或许是现在的我们过于失信,怀疑、恐惧、冷漠才是日常色调。回到现在,前段时间看了《一秒钟》,忍不住要和这部片做下比较。导演还是那个导演,他的风格依然在,但表演的人变了。在董洁的对比之下,刘浩存演得太烂了。
铺叠不够,我没感动
屋里人在看这片时,董洁一出场我就被吸引住了。看着盲女吃饭和被叫去洗碗的片段,立马心酸起来。很朴实的感动。看到老赵给小吴买冰棍,看到小吴识破假钱后那会心的一笑,都让我很喜欢。据说此片有2个结局,我看的是悲剧版,但总觉得营造好的气氛,从车祸开始就整个后劲不足了。但还是很喜欢。
喜欢董洁,暂且不提演技,就说她的容颜她演过的剧,多年后,每次都是只记住了董洁演的角色,剧里其他人的角色都忘了。
我都不会说。生活加深刻,一说全被喷错。
忘记情节
我意淫多年的董洁啊
赵本山在张艺谋的电影里面就压根儿不适合做主角!
我还是很喜欢董洁这个女演员的
转投温情小品的张艺谋似乎失去了对视觉语言的野心,以往对非职业演员的精彩调度也舍弃不用。云集各位国产大咖,却并无光彩,连自带光环的赵本山也没能演出期待中的喜剧张力。情难写,因为一不留神就显得不真诚,这出“真善美”像一则社会新闻,特别感动居委会大妈的那种。【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