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早期的电导演作品都是慢节奏的文艺片,用不温不火的节奏和方式诠释着影片的主题,却总能让人从似乎没有激烈的高潮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体会到其中想要传达的感情。
每当自己开始依赖父亲,觉得自己似乎可以理解父亲的时候,他就会变得难以理解,似乎我从没走进他的内心。
这是电影中女主角小鱼的独白,也是父亲最后一次离开自己之前小鱼的感应。
一对父女,从女儿懂事起第一次和父亲交流到父亲去世,真正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加起来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似乎女儿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时刻父亲都有参与。
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有别于传统中国家庭中父女之间的相处模式,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像朋友、情人,父亲说自己这一辈子谁都不爱,只爱过女儿。
女儿考大学,他说只要女儿高兴,她可以混一辈子。
女儿结婚时,父亲告诉他,感情都是会变的,但我希望在你身上是个例外。
女儿生孩子,父亲高兴的像个孩子,每天忙忙碌碌照顾外孙。
在女儿生活困难的时候,父亲为了赚钱赌博,在牌桌上脑溢血,女儿陪父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父亲很爱自己的女儿,但他活得太过自我太放荡不羁,以至于在自己的前半辈子并没有扮演好父亲的角色。
女儿也爱着父亲,但她因为父亲一次次离开不敢将自己的爱完全释放,她怕自己太依赖于父爱,当父亲再次离去,她会痛苦。
人生不同阶段,女儿和爸爸短短几个月的相处,父亲重病女儿的陪伴,老徐用细腻的拍摄手法,有条不紊的节奏,诠释了一对父女之间的爱。
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相处方式千变万别,每个人性格迥异,但血浓于水的感情一直都在。
正巧是爸爸第二次開顱手術期間,我看了這部電影。
剛開始點開的原因也是因為名字。
在這麼敏感的時刻,我也許會失去我爸爸的時候,忽然想看看,別人的爸爸是怎樣的。
小魚的爸爸在她成長過程中一直都不在身邊。
直到有一天她媽媽去世以後她才見到他。
小魚當時特別冷漠,那是很多年以前,我想到你。
媽媽剛出國那會兒,都是你一手把我帶大的。
周圍的鄰居都說沒想到這麼年輕帥氣的小夥子居然把女兒照顧的這麼好,周到。
沉浸在大人的讚美中,我長大了。
可我卻仍舊記得你為我做過的所有的事情。
男孩子打電話到家裡來,你都會問東問西的說是誰,找我什麼事兒。
那時候的我還太小,不理解你這樣做的目的,直到我看到這部電影,看到小魚帶著她未來的丈夫和爸爸一起吃飯的時候,我才明白。
是因為關心,是因為你關心我,你擔心我,你想要我安全你才這個樣子的。
現在的你,發福了很多。
躺在病床上委屈的樣子,讓我每次想起來都控制不住掉眼淚。
那是擁有怎樣的一種勇氣,能夠讓你在五個月之內做兩次開顱手術。
我知道你心情焦躁,我也明白你有時候頭疼鬧心待不住。
我感覺,在這漫長的等待中,我就要失去你了。
然後你好了。
你清醒了,看得清楚了,知道我是誰了。
你開始對我凶,在我帶你回國的飛機上不停的打我怪我為什麼不帶你下飛機。
在我帶朋友回家的時候三番五次的不高興。
我真希望,那個年少的帥氣的爸爸還在。
如果人生是一部電影的話。
那麼我和爸爸的感情可以說是和這部電影的感情很像。
我愛你,爸爸。
我希望你能夠快點好起來,這樣還可以帶我去旅行。
“说实在的吧,一般在学校谈的恋爱吧,都不太靠谱。
”“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得拧巴就不花了,我跟你说这跟人品没关系,感情是一定要转移的,婚姻也一定会有危机,你要有思想准备。
如果那天来了,你可千万别怪自己做错什么……再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
最没辙的时候,想着你还有个爸爸,会为你做任何事的。
”拍得实在是好,叶大鹰简直让人大喜过望,演得太好了。
郁闷的是,在当年的华语电影传媒奖上,《我的爸爸》拿下的唯一一个表演奖居然是那个看起来比张元还业余、长一张欠抽的脸的胡坤。
最近看了鲁豫访谈徐静蕾,节目间提到了这不老徐的处女作影片,就下来看了。
从技术层面看,开片的长镜头,动静的切换,黑白的对比,前后的呼应等等,确实下足了功夫。
从内容层面看,对父亲这个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了新认识。
三高可以是父亲,小市民同样也是父亲。
老余在我看来,对待女儿有亲情,有包容,更有理解和尊重。
那种没有杂质,无私的爱,触动了我。
本周主打电影,来自徐静蕾。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我和爸爸》,很早的电影了,现在才看。
看完电影我只想说,我对徐静蕾有了更深的认识。
作为事业女性,她是成功的。
无论这种成功来自多少人的帮助,终究还是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得来。
这一点毋庸置疑。
徐静蕾的片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女性视角来反映社会现实,女人的人生观,女人面对情感时的细腻、执着、坚强、隐忍。
不经意与刻意间表现出女性的另一面的独立自我,比如在爱情面前,很多时候,我爱你,却与你无关。
《我和爸爸》是个难得的父女题材,对于爸爸的爱,我真正体会到是最近这些年。
小时候总是爱妈妈多一些,认为从妈妈那里得到的爱要比爸爸多,可是当再长大一点,发现其实爸爸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温和内敛的角色。
连关爱和责备都是温温和和。
不像妈妈那样事无巨细,却精炼通达。
润物细无声,爸爸,就是有这种功力。
写于她拍陌生女人来信之前是不是应该说她是大陆的张艾嘉或者许鞍华,但她的刚一出手也并不比她们逊色。
《我和爸爸》中能感到她的才气智慧,知性与感性。
小成本的电影,能网罗到叶大鹰,姜文,张元这些人,这些人应该不是冲着她的美貌或者已有作品的名声去的,我想应该是欣赏,这些人看到了她的潜力和才华。
大陆电影不缺少长得漂亮会演戏的女演员的,少的是好的导演,一个好的导演可以让从来没有过表演经验的人当上影帝,比如姜文之于夏雨;一个水平一般的导演可以让好的演员再无精彩,比如孙周之于巩俐。
讲亲情的电影我们有过不少,非要把人弄到哭得稀里哗啦的份上,滥情煽情矫情,哭过之后便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喋喋不休把什么都说尽了,那是拍给家庭妇女看的电影。
《我和爸爸》当然也是讲亲情,一个有点特殊但又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中淡淡的,欲罢不能千丝万缕的父女之情。
一个有些混蛋的父亲,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却又让人觉得他的生活再自然正常不过了,发过财有过钱最后又一无所有,对女儿的感情中有温情的内疚的苦涩的成分,都表达得非常到位,让人感觉到他的可爱。
而女儿也是这样平平淡淡的,上大学,谈恋爱,结婚离婚生子,在缺乏爱的环境中过早地结婚,未听父亲的劝告。
一个本来也许会是问题少女的路子,甚至会想到她会有轰轰烈烈的走法,大学上得有出息了,傍了大款了,赚了大钱了,但都没有,一切都很平淡,平淡地能触摸到生活本来的样子,很多人就是这样过着。
不止才气,还有她的野心与大气。
电影不会把什么都说了,让我们自己来感受来设想。
想到她要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了,这样一个探讨人心理的故事,由女导演来拍也许最好不过了,我甚至有过找到她的网站,给她写封信的冲动,建议她拍萧红的《呼兰河传》,或者把萧红的一生拍成电影。
在这样的市场喧嚣泥沙俱下中,终于有人认真地来拍文艺片了,终于有些题材不会毁在二流或者三流导演的手中了。
淡淡的电影并不一定是糟糕的电影。
最近喜欢上了这种平淡的、没有大的情节起伏的,或者甚至可以说没有多少情节的电影。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又有了当初看《日出之前》的感觉。
电影在平淡中展开,在细节中感人。
音乐与剧情配合得相当融洽。
唯一感到不满足的是剧情的震撼力,特别是结尾部分过于程式化,收尾太快太简单,以至于前面许多细节所营造的氛围遭到破坏。
不过从整体上来说还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国产影片。
他是想在中国当思想家吗?
你能别这么说他吗?
我们在一起好了三年,除了我妈,我就跟他在一起的时间长。
是,他没钱,挺穷的,人长得也一般,可是他对我好,我需要他在的时候他都在,我们才是亲人呢,你懂吗!
你妈就是这时候结的婚,可是最后呢。
我结婚不为了什么,我没觉得结了就好了,也没觉得结了就糟了。
这我就放心了,其实这世上谁都靠不住,最后只能靠自己。
感情最后都是会发生变化的,你知道吧?
你相信有不变的感情吗?
我相信。
行,你这年龄应该相信点东西。
早结早离,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就趁早。
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得拧巴就不花了,我跟你说这跟人品没关系,感情是一定要转移的,婚姻也一定会有危机,你可要有思想准备,如果那天来了,你可千万别怪自己做错什么。
数这种看起来最可怕最吃不起亏了,你将来要是跟他吹的话,会有麻烦的,你得慎重点,他要什么就都给他,他要是跟你吹问题倒不大。
你走吧。
最后,但愿我说的全都是错的,你是个例外。
请你姨和你姥姥吃顿饭吧,她们还没见过这孩子了吧。
到了人家礼多,既然去了就坚持到底,见了人家老人,嘴也甜点,眼里有点活,不会干的事呢也别强努着,再给自己闪着。
哎,真舍不得你给人家当媳妇儿。
最没辙的时候,还想着你有个爸爸,我会为你做任何事儿。
记住了,你也一样,好好活着。
看完以后很久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心情,感动、感慨、或是感伤老于是一个对家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常年在外面和别的女人混,挣钱也没有给家里,家只是一个符号,可是害苦了他的老婆,拉扯着一个小女儿,期望着一个不回家的男人。
可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却被车子撞死了,丢下一个不知所措的女儿。
他回家里带着女儿,看着长大的女儿,估计他有一种很强烈的陌生感,可能还有忽然升起的父亲的自豪感,女儿选择和他一起生活。
他带着女儿去他常去的酒吧,在女人面前逞能,而女儿就在一旁写家庭作业。。
他不停的换女人,有钱的时候挥金如土,没钱的时候到处钻营。
渐渐的老了,身边的女人像潮水一样退下去,只有一个女人一直对他不离不弃,无论他有钱还没有钱,而他,没钱的时候才会最想起她。
老去的他对她有了一种依恋,于是他们在一起生活,可是他却明确的说我不想结婚的,他永远不会安定在一个女人的身边,即使是现在老而无钱。
最后,她离去了,找了一个安稳的老头,过上平常人的生活,因为她不是圣人,她有着一般女人对家的渴望,而她也理解他无法给她。
女儿长大了,有点恨他的爸爸,恨他对她的不管不问,高兴的时候带她一起去玩,不高兴的时候几天都不回家,像以前妈妈在的时候一样,永远来无影去无踪。
大学时她谈恋爱了,是一个乡村里的小伙子,两个人在她家的小屋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过着平常的家庭生活,虽然平凡,但应该是她从小就期望已久的。
所以她爱的义无返顾。
记忆最深刻的是女儿请他吃饭,这是一个争吵的戏份,女儿把他请回来吃饭,告诉他要和一个学历史的湖南小子结婚了。
他们发生激烈的争吵,女儿说出来一直无法喧泄的恨,说你什么时候真正的关心过我,管过我,那个时候我最需要你管的时候你哪里去了,现在来管是不是太晚了。
而男生的戏份不是太多,但他产的话中,看出他是一个阴鹜的人,他在他们争吵中,不时的加进去几句,阿姨说这是人家的家事,你一个外人不要说的太多好不好了。
他急了,说你们从我家出去,阿姨又说,这是人家的家,什么时候成你的家了。
他恼羞成怒,对她发火,说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他看似老实,其实自私,小气,大男子主义,自鸣得意,自以为是,看似忠厚其实什么都输不起。
所以临走的时候老于告诉他女儿,他不是一个男人,如果她要和他离婚,他要什么就给什么。
如果他要离婚,那就是她的福气,到时候不要留恋直接回来找老爸好了。
真是精到。
后来果然被他说中了,一年后,她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从南方回到了北京,身边的那个他已经不知去向。
老油子,这是女儿给他的评价。
但是他又是那么可爱。
对女儿对外孙女的爱是那么热烈,女儿回来后,他就哪儿也不去,守在家里带外孙女,女儿上班,就他一个人在家照顾小孩,他做的不错,把他一辈子的父爱都集中在这时候给他的女儿,外孙女。
他后悔年青时的挥攉,说那个时候只要稍省下一点点,现在女儿也不用去上班,他完全可以让她们过的很好。
看着女儿辛苦,他心又开始朝赚钱上面想了,做什么呢,当然是赌博最快来钱了,于是他偷偷的半夜起来,找到麻将场,为了她们他打的很专心,赚了好多钱,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其实看的心里很难受,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而且他为了女儿的生活,直想着要给她们多一点钱,那种奋力一搏,还有因为衰老而别无选择,无法东山再起用其他的方式来赚钱的无奈,英雄末路。
很难受,也很感动,虽然知道赌博不好,他女儿甚至因此又对他产生了恨意,说我只要你在家里,我不想再体会到被你抛弃的感觉。
他输不起所以他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常是他赢的。
但是最后因为全神贯注做牌,有人在外面大叫一声抓赌,他吓成了痴呆。
于是他的女儿不仅要照顾女儿还要照顾一个痴呆的爸爸。
这样的爸爸,不好说是好还是坏。
但是很感人。
片头,小鱼身边的男子抱着一个孩子,和她一起往墓地走去。
旁白说着小鱼的妈妈让她一定生个孩子来陪她,那么这个孩子,便说明,已经有人陪她了。
于是,我开始感到,隐隐约约的幸福。
故事讲得是本来单亲的小鱼在母亲意外身亡后回到的父亲身边,没什么戏剧性的故事,没有大的冲突。
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很老的歌词“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
”小鱼的父亲也许和许许多多望女成凤的父亲不一样,但又是一样的,他爱着自己的女儿,他把女儿当成手心里的宝,他的骄傲。
老多跟我说,如果他有我这么个女儿,肯定美坏了,才不着急把她嫁出去。
我当时觉得怎么可能,父母不都着急把我嫁出去吗。
可仔细想想,老爸从来没有说过。
他就是很乐意给我做饭吃,虽然弄得我不敢说什么好吃,他会天天做的。
他就是觉得我好,虽然他从来不说,但如果我问他,他肯定说我长得好看。
他就是觉得我聪明,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不用教也那么出色。
我谈恋爱受了委屈,妈妈可能都会觉得恋爱都这样,但老爸不会,虽然他也不说,但他不高兴,他觉得他的宝贝女儿凭什么受人家的气。
我在家宅着没关系,我好吃懒做也没关系,我是他的女儿,他就是这么宝贝我。
和电影里那个老鱼一个样。
尽管老鱼是那么不靠谱的一个人,但作为爸爸,都是一个样。
如果我不是仔细想,我可能都想不到这些,平时里习以为常的优越感,是一些隐隐约约的幸福。
徐静蕾演得很混混的感觉。。。。
"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得拧吧就不花了!"这个故事讲得一般,但是题材比较讨好.但是叶大鹰和徐静蕾没有父女的火花.
徐静蕾的处女座。。。还可以。
没印象。
老徐的笑是一种特别的、自信的美,喜欢~ 你是,爸爸是不是都挺伟大的?
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得拧巴就不花了。2022.4.26小市民才吧家擦得跟狗舔式的那么亮呢如果你愿意就混一辈子200块钱一个月也饿不着别以为苦出身就朴实,长得拧巴就不花了(和女儿看的电影)
貌似一个小蜜和一个老炮的爱情故事……
挺“矫情”的电影,爸爸叶大鹰有些娘,女儿徐才女有些作,惊鸿一瞥还是姜文兄。
感觉女儿不够年轻爸爸不够老。不过,确实是我和我的爸爸,血缘纽带真的是一种奇怪的东西。陪你长大为你操心而年老了是照顾。过去了多少年了,你不在了,而我带着孩子来看你。为人父母又是一个轮回,也懂得设身处地,关于你更多的操心。平平淡淡才是生活,又过了一生。
葉大鷹有點兒猥瑣……我怎么看出來了一點亂倫……
徐静蕾跟她爸吃饺子时那得意样子太令人嫉妒了~
很拧巴,这是表现恋父的片子么?
不伦不类
看睡着了
一张不变的脸不变的表情从高中生到孩子妈....
做为演员与导演,徐静蕾的追求还是有区别的,影片虽简陋了点,还是有拍艺术片野心的。
高赞评论里“读电影学院硕士没用,多搞几个文青男朋友才是正经。这话送给赵薇”可谓扎心。当年因为博客徐静蕾被奉为才女,这戏看来是得到京圈(尤其是大院儿圈)才子们的肯定。也听说张元的片场一到收工就有条顺盘亮大蜜来找他。片中主角关系更像是恋父情结叠加皮格马利翁,上来老妈一死,吃尽亲子和父权利好。顽主还是年轻的时候有反叛精神,老油子要有既得利益者的自省。翁婿饭桌对峙两边都恶心,女的还得在恶心里挑一个。三妹是老炮儿推崇的识大体飒果。“你女儿已经是一果儿啦”,这性意味的话当爹的感觉夸奖呢还是也不敢和其他男人翻脸?时代真的是变了。徐静蕾是最早在媒体上谈冻卵的女星,逐渐变成上层阶级女性的标配。鲁豫采访问她工作和感情放在一起危险吗,她说:这就是考验你的理性和教养的时候。可太优越了
看到最后非常想哭。电影里说,再混蛋的爸爸都是爸爸。是啊,再混蛋的爸爸也不是混蛋。年轻时的老徐真好看。
老爸说的话不一定对,做的事不一定好,但为子女着想的心却是毋庸置疑。
俄狄浦斯太浓了 到底是演员还是本子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