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暂停键

Elskling,关于爱的练习(台),Loveable,Elskuleg,可爱的

主演:赫尔加·古莲,奥德盖尔·图内,凯瑞·豪根·西德尼斯,Maja Tothammer-Hruza,莫娜·格伦,海蒂·耶尔蒙森,玛特·马努斯多特·索利姆,伊丽莎白·桑德,埃斯罗姆·基达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4

《爱的暂停键》剧照

《爱的暂停键》剧情介绍

爱的暂停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回忆起他们的相识,前一段关系结束,新的相遇开始。玛利亚在聚会里遇见心仪对象迅速坠入情网,却在结婚七年后,突然迎来丈夫的离婚宣告。面对爱情悄然逝去,不甘放手的她,强拉着丈夫进行婚姻谘商,试图修复彼此之间的裂痕。当过去相处点滴被逐一摊开、放大检视,这个关于情感的练习题,却比她想像中还要难解复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探包青天白日之下卡普尔家的儿子们我就是歌手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人力资本假面骑士卌骑百变的七仓同学我们第一季汝海风云数码宝贝大冒险tri.第4章:丧失手可摘星辰别看别处堕落街传奇第一季我爱你可疑的三兄弟豹子头林冲之野猪林祭品公主与兽王不止是合租的关系绽放的许开心深夜食堂2死亡仓库2龙骨遗冢预定婚期沸腾吧沉沙池霉运缠身最美的岛屿电磁脉冲东京塔凤懿天下

《爱的暂停键》长篇影评

 1 ) 资源分享:爱的暂停键超清中字,评论区一起看

评论区一起看,更多见主页回忆起他们的相识,前一段关系结束,新的相遇开始。

玛利亚在聚会里遇见心仪对象迅速坠入情网,却在结婚七年后,突然迎来丈夫的离婚宣告。

面对爱情悄然逝去,不甘放手的她,强拉着丈夫进行婚姻谘商,试图修复彼此之间的裂痕。

当过去相处点滴被逐一摊开、放大检视,这个关于情感的练习题,却比她想像中还要难解复杂。

 2 ) 好看

这部电影在多个维度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从画面风格来看,其美术设计独具匠心,场景搭建精细且富有质感,无论是复古的街景还是奇幻的异世界,都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灯光运用也极为巧妙,通过光影的变化,精准地塑造出了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在声音设计方面,音效丰富且逼真,无论是环境音效还是角色的动作音效,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配乐也与剧情相得益彰,旋律优美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演员的表演是一大亮点,主演们演技精湛,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起伏演绎得淋漓尽致,配角们也都表现出色,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细节和层次感。

电影的叙事结构较为新颖,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手法,使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惊喜,同时又能让观众在观影结束后有恍然大悟之感。

剪辑节奏明快,镜头之间的转换流畅自然,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3 ) 不幸福婚姻关系解救指南

家里经常吵架的,推荐看看这个片子。

这是个挪威的片子,一个叫莉莉娅的女导演拍的,讲夫妻关系濒临破裂的时候,女性如何通过自我觉醒来挽救婚姻。

她的挽救方式一开始是等丈夫悔悟,接着是自己主动示好,最后是通过专业咨询和以朋友、妈妈为镜子照见自己的问题,从而变成一个宽容的、不轴的自己,来改善和女儿、和丈夫的关系。

我之所以推荐这个片子,一是它和别的讲婚姻关系的片子不同。

别的片子都是专注于女性觉醒,咱们女人不能让男人占了便宜,与其在婚姻里受气还不如散了得了,姐一个人过得更好,而这个片子它不是这样的爽文思路。

影片的最后女主通过把自己变得宽松、不再那么拧巴,给自己也给女儿、丈夫更宽容的选择,即便你们离开也没有关系,我一个人也能好好的活下去,你们不要有心里负担。

这就让旁人也放开了,一向冷脸的女儿主动跑上来抱着她哭,男人也主动反省起自己的问题来。

所以说它不是一刀切,在男女之间搞对立,导演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的。

我相信这个片能够为许许多多普通的家庭提供解决矛盾的办法。

第二呢,很多讲述亲密关系的片子都太过戏剧化。

我看美国片比较多,不得不说美国的家庭片有很浓重的戏剧性,尤其他们喜欢让大明星来演那种鸡毛蒜皮的片子,偏偏大明星又很爱演这种戏,为了获得演技上的肯定嘛,但总的来说很让人脱戏,从《革命之路》到《婚姻故事》都是,精彩归精彩,但就只是戏。

而挪威的演员我都不认识,况且他们都巨投入,完全演出了生活流的感觉。

虽然远在地球另一端,但他们演出来的那种情绪、那种压抑的氛围,仿佛就在眼前。

据说这个故事是导演莉莉娅根据自身的经历改编的,剧本定稿花了七年,其中演员们磨练台词,甚至拍了一部先导片来寻找感觉,这花了五年,真是慢工出细活啊。

最终呈现出来的是高度逼真的、与观众零距离的夫妻生活状态,而七年恰好也是电影中的时间流,很可能又是一部同轨时间轴的片子(近期看的另一部同轨的是《战·争》)。

这种“素人”营造出的真实感,比较能让我产生共鸣。

最后,紧接着上一点,共鸣,片中夫妻俩的状态,真的太典型了,我敢说它也是非常非常多东亚夫妻的状态,就是妻子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而丈夫一脸木然沉默不语。

这是长年累月吵了无数次架后的结果。

但很多人觉得这就是生活啊,它是无解的,尤其现在女性觉醒,搞性别对立,整个社会的思潮更倾向于把罪过推给男方,责怪他们没有能力、不负责任,这也是吵架时经常从妻子嘴巴里蹦出来的话。

但真的是这样吗?

回顾生活点滴,妻子就没有过错吗?

这个片子里,女主角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回忆起了一些细节,发现自己有咄咄逼人的一面,它们淹没在大量的生活碎片之中,但却让丈夫的情绪一点点湮灭,最终变成一个回到家时双目无光的男人。

其实说回来,片中的丈夫还好啦,他工作再忙回来还会抱抱女主,制造点小浪漫,我们儒家文化圈的丈夫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的。

片中女主还有一点让我感到害怕的,是她为了证明丈夫的“无能”、“不负责任”,专门找丈夫不擅长、搞不清楚的问题来挑他的刺,比如孩子们的衣服,丈夫搞不清楚谁是谁的,女主就一件件地拿起来问他,让他很难看,而在此之前他还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过着欢乐的亲子时光,并且邀请女主也加入进来,但她却拒绝了,上楼来叠衣服。

这种通过给自己加压来让对方也不舒服的做法,是对亲密关系毁灭性的打击,只会让对方越走越远。

所以在提出离婚的时候,丈夫的理由是没有自己的空间,而女主则很疑惑甚至很生气,因为她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被琐碎的家庭生活挤走最后一丝空间的人,而丈夫每天忙于工作,有的是个人空间。

其实丈夫所说的空间既指物理空间,也指的是情绪上的空间。

女主把家庭氛围搞得太压抑了。

总的来说,这不是一部爽片,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的一部生活流电影,演员们的表演丝丝入扣,令人信服,女主的变化能给生活中的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是一部耐看、有用的片子。

听说它在今年的北影节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四个大奖,实至名归啊。

难得东大的电影节不完全是政治炮台,也有一点点品味的。

 4 ) Loveable 關於愛的練習:可以需要愛,但絕不要在愛裡委屈了自己

好久沒寫長文了,但看到這部電影真的蠻多想法想要寫下來⋯⋯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覺是又是恐婚恐育的一天呢,這完全是婚姻中女性的家庭恐怖故事,我看了真的特別崩潰。

婚姻中的女人總是為了家庭犧牲、為了家庭取消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計畫,男人在家庭外不停的成功、女人卻停滯不前,因為女人已經被習慣要委曲求全、以家庭為重、為家庭改變、要照顧所有人的情緒,女人就自然而然被視為關係中的弱者。

男人在爭吵中總是沈默或視而不見甚至搞消失,讓女人被迫要提高音量才能傳達訴求、表達憤怒,到頭來情緒激動的是女人、無理的潑婦也是女人。

而在關係中最先認輸、最先檢討自己的通常也是女人。

男人熱愛自由不能是不負責任的藉口,而愛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男人愛孩子愛的是他們的天真可愛,卻總是忽略了背後的麻煩,對待育兒責任卻置身事外,所以男人不懂問題在哪與實際需要,是能說漂亮話,所以往往是父親扮白臉、母親扮黑臉,男人可以輕鬆成為好爸爸,女人要承受所有的辛苦卻無法成為兒女喜愛的好媽媽,因為對兒女的在意經常演變成令人煩躁的說教與嘮叨、因為大家都只喜歡笑臉相迎的人卻討厭提出尖銳問題戳破表象的人。

男人在事業上遭遇不愉快可以回家傾訴,但女人在事業上與家庭裡的不愉快該找誰訴苦⋯⋯好像也只有同為女人的友人了。

男人一旦犧牲家庭空間便叫苦連天、開始斤斤計較,但女人卻同時犧牲了工作空間與家庭空間,被生活壓縮到一點「獨處」靜下來思考或冥想的空間都沒有。

我真的無法理解男主角怎麼可以用離開來作為結束一段親密關係的動詞,好像感情的維繫與他無關似的,明明是兩人的事,他卻是掌握主導權「選擇」離開那方,隨時可以拋棄一切責任,放棄一段破碎的感情,全身而退,而把殘局交由女性收拾。

女主角在回憶並且被諮詢師質問時我覺得好心疼她,情緒與疲倦是累積的,儘管工作是男人事先訂好的、夫妻雙方也共同協商好了,但憑什麼男人可以毫無顧忌的分享他的快樂、憑什麼他可以對家庭裡糟糕的一切不表示羞愧,為何女主角會有這樣的情緒,總歸到底是因為男人付出的成本太低了,而男人又太過自信了,憑什麼他可以心安理得只享受好的部分而總是忽視細節與其中的痛苦。

我也無力去檢討女主角性格上的缺失,因為我覺得她的憤怒、她的無力是有理由的,任何人在筋疲力盡到極致時都沒辦法理性思考的,男主角明明做了更過分的事,在女性本位的作品裡卻仍然被指責得不多。

我發現女人往往愛得比較深,是因為她們周遭的一切空間、一切機會都被被動的剝奪了,迫使她必須倚靠關係的另一方,從而獲得情緒價值,所以變得害怕對方離開,她反而忘記了自己美好的優點。

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的,我深刻意識到,我們女人處在親密關係時絕對不要有「被拋棄」的想法,我們努力變好是因為我們做得到,而不是不想被拋棄,不應該把男人放在主體,女人就應該是女人的主體,我們應該嘗試更自我中心一點,正視心裡的那些不愉快與不適。

不是女人堅強到不需要幫忙,只是太多太多時候遇到問題根本沒有人能幫忙,只能自己撐過來,說服自己一切都能變好,就算不情願也只能獨自承受所有的痛苦,被痛苦磨礪到能解決生活中的一切事務。

我其實蠻慶幸女主角是其他人眼中自我中心的人,起碼她能正視自己的不滿並表達,而不是一直被困在自我厭棄裡,當別人的壞人總比當自己的壞人好,儘管我認為她也確實需要體諒自己的母親也會有不那麼喜歡兒女的時候,我想同是母親的她也會明白。

最後的結局實在有些微妙,我並不太喜歡,我認為當出現「接受與否」的問題時,就已經產生了悖論,因為根本不應該有這樣的討論,至少我是不可能原諒的,再愛都無法消減那些自私的作為與帶來的傷害。

可以需要愛,但絕對不要在愛裡委屈了自己,要先愛自己,因為自己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5 ) 《爱的暂停键》观影感受

电影的寓意是好的,但剧情不敢苟同!

甚至还有点压抑!

可能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最值得看的可能就是最后的20分钟,女主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上一段婚姻还没处理好自己的时候就遇见下一个人,仿佛抓住一颗救命稻草,最错误的是生下两个孩子,在这复杂的生活背景中,女主被逼得像泼妇一样,还要被指责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一个男的出去工作(并且电话不接),女的在家独自照顾四个孩子(前夫也不接电话,说好带孩子不带)换谁都会崩溃的,并且丈夫回到家分享工作喜悦,女的还要笑脸相迎,女的内心其实被生活压迫很多,并且也不善于处理亲密关系的同时,真的很难脱离生活困境去感受当下,并且男的一味逃避,比如不接电话,哪怕沟通其实不说话,只是说我接受不了目前生活等等,这一系列操作其实很洒脱,他已经进入下一阶段了,脱离和这女的在一起生活的状态了,只有女主还沉浸在觉得自己差,好像没人爱,用最傻的方式(哭、闹,情绪不稳)去挽回这段感情,做最后的挣扎,当然最后是失败的!

最后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她意识到生活中她一直处在指责中(撇开他人的态度),用推开爱的方式来期待爱,导致孩子也排斥他,另一半也借此pua他,于是开始决定慢慢转变,去肯定自己,和孩子、他人的沟通都也变得更通畅(我理解是感受当下对话内容,做出反馈,不带有残留在内心的情绪去说话),所以更喜欢最后20分钟,至于电影中主调“事件”可能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是个人都会崩溃诶!

但最后的最后,她收获的礼物:成长,更好的会处理亲密关系。

如电影名字那般,“因为害怕失去你,我也无法爱自己”爱一旦失衡,需要按下暂停键。

生活中也没法每个决策都是对的,可能这样的生活是更真实的!

还是想说女孩子还是好好爱自己,你值得更好的,自我要有配得感,关系中不能一味找别人错误(指责对方),也要适当回头看看自己,调整自己,在亲密关系中遇到不成熟又不负责任、逃避的人,还是放过自己,否则你的歇斯底里可能是对方造成的,还要以为自己哪里有问题!

好的爱人应该是滋养对方的,而不是把你变成一个别人口中的“泼妇”!

亲密关系中好好的沟通很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更重要(同理心),否则沟通也是无效的,各说各的,但既然选择在一起走下去,双方都需要“被看见”!

哪怕在糟糕的生活状态下,改变不了别人和当下状态,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能量场!

 6 ) 《爱的暂停键》观后:挪威版柏万青《老娘舅》剧情

《爱的暂停键》观后:挪威版柏万青《老娘舅》剧情刚在上海电影节看完这部片子,英文叫《The Pause》,中文翻译成《爱的暂停键》。

导演是挪威人,观影将近100分钟,我只能说:可能这种家长里短、撒泼打滚的剧情不适合我,看的过程挺尬的。

写下来纯属吐槽,不代表什么深度影评。

————————先说拍摄:全程不乏手持镜头,晃得我好晕。

可能导演是想追求生活质感吧,但我感觉我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坐着一个情绪极度不稳定的摄影师的肩上,被带着晃来晃去。

————————然后,重点:女主太拎不清了女主的人设吧,说难听点就是——自卑、敏感、低情商、强控制欲,一肚子委屈,但什么事都不自省。

她最大的问题是:情绪上头的时候,总觉得“是别人不理解她”,但她从来不试着好好表达、好好沟通。

比如她丈夫,明明是个挺想努力维系家庭的人,想跟她分享工作上的事,还自己琢磨出个远程开家长会的法子帮她省事。

结果呢?

她不听,还发脾气,搞得两人吵架。

整个感觉就是“你为我好也不行,因为你不是我想要的方式”,主打一个"老娘心里不开心,你们也别想好过"的病态人设,经常有事没事"寻厚厮"。

说白了,她和所有人关系都不行:和母亲怼、和前夫怼、和现在这个老公怼,跟儿子女儿沟通也是一地鸡毛。

可她自己不觉得有问题,反而是不断在指责别人对她不够好、不够爱她。

————————全片最大谜语行为:最后她大彻大悟的方式是——心理咨询师问她“你是不是很累”,然后让她在沙发上睡了一觉。

接着她醒来之后,一段昂扬的BGM一响,她对着镜子开始自我表白:“我值得被爱,我是最棒的”……我当场黑人问号脸:你之前所有问题,根本不是“不知道自己值得被爱”,而是你不会好好爱别人啊?

你的丈夫、孩子、前夫、母亲,全都已经快被你逼疯了……你现在突然说“我值得被爱”,然后就全体大和解,这是什么童话剧式解决问题?

————————再说女儿那段本来母女关系搞得很紧张,结果女主突然开窍了,说“你不是喜欢跟你爸住嘛,那我就不反对你了”,女儿哇地一声哭了,俩人抱头痛哭开始修复关系。

我看得满头问号:这转折也太快了吧?

前面积压的情绪和沟通问题,一句话解决??

导演是着急赶时间吗?

————————最后和丈夫复合那场咖啡馆谈话她说:“我很喜欢你,但我尊重你要走的决定。

”丈夫犹豫了一下,最后居然回来了???

……哥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前面不是你要离婚的吗?

要么你也情绪依赖太强,要么你是没看清她的问题根源还没动。

————————总结一句话:这电影不是讲“爱的暂停”,而是讲“怎么在不解决任何根本问题的情况下,用BGM和自我感动强行大结局”。

我真的看得像在看上海电视台的《老娘舅》升级版,只不过导演给它刷了一层“欧洲文艺”的滤镜。

————————写在最后:如果你能共情女主,那可能你也经历过那种“感觉没人理解我”的阶段;但如果你像我一样全程尴尬,那可能你已经知道,亲密关系里,真正能走下去的从来不是“我值得被爱”这种自我感动,而是我愿意学着去爱人,也接住别人的爱。

 7 ) 爱的暂停键 观后随笔

#2025BJIFFSomething's wrong, but nobody is wrong. That's life, isn't it?通篇靠对话戏,男女主完全撑起来了。

两个人的颜值都好高啊hhh。

所以特别能理解女主很希望能继续和男主走下去的心情。

联想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一些事,我真的很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她。

我一直后悔最后有很多话没有和她说。

我希望她能一直被爱着,可以感受到别人的爱,清楚自己值得被爱,并且爱自己,也可以去爱别人。

爱这个课题是怎么讲也讲不完呢真是。

影片里面一些回忆,像拉片一样的手法挺有趣的,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

结尾似乎也给出了一个开放性的结果,我们不知道男主最终的选择,但我们知道女主成长了,无论他如何选择,她都会爱自己,尽管她希望可以和他走在一起。

她也会学着和孩子们好好讲话,让爱意可以随意流动。

我忍不住设想,如果他们早点去做个心理咨询该多好。

玛利亚去找母亲那段也很值得思考。

一进门妈妈就讲“坚强”,从自己一直到孙女,都是坚强的女人。

她似乎还挺以此为豪。

刚接受完心理咨询的女主脸色就有点不对劲了我感觉。

坚强有什么好的?

没事儿凭什么要去吃苦,为什么要去过需要坚强才能维持下去的生活?

(虽然确实会有人会以吃苦为乐,以展示自己的抗压能力等等,在心中获得一种奇妙的优越感)希望这个家族的痛苦可以在这一代终结。

不必要去做坚强的女人。

做个快乐的女人不好吗?

但女主真的收到男主的邮件——请做好我要结束这段关系的准备——时,那种慌张无措,那种痛哭真让人心疼。

结尾挺戛然而止的,连片尾曲都没有,直接让我想起《阿诺拉》。

不过我觉得这片子搞一点片尾曲应该也蛮好的,所以最后的静默总让我觉得是预算不够找不到曲子(不是),或者导演也不清楚加什么音乐好了hhh。

静默到最后,大家心情似乎也比较严肃沉重,亮灯时竟然没有全场鼓掌——当然在出片尾字幕时是鼓过掌了的——这是我在北影节第一次遇到的只鼓了一次掌的场次(20250423金泉港IMAX厅)ps:这片子里讲的是挪威语吗?

听着真的有点硌耳朵

 8 ) 婚姻中的母职枷锁与女性自我救赎

恭喜影片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

影片以女主Maria(海尔加·古伦饰)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婚姻从热恋到崩解的全过程。

Maria在聚会上邂逅心仪对象,迅速坠入爱河并重组家庭,育有四个孩子。

七年后,婚姻因为丈夫的离婚宣告陷入危机。

Maria与丈夫尝试通过婚姻咨询修复裂痕,却在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丈夫,更在于她自身的情感障碍和原生家庭的影响。

Maria从一个充满激情的恋人,到一个为家庭付出一切的妻子,再到一个面对婚姻危机的独立个体,这段充满挣扎与挑战的成长经历不仅反映了现代婚姻中个体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更是对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角色的深刻探讨

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作为导演和编剧,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女性主义色彩。

她没有将两性关系简单对立,而是通过女主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被生活琐事磨灭自我的女性如何重建自信,在亲密关系中自我救赎。

导演通过三种关系折射Maria的困境,“缺位”的丈夫西格蒙德是父权的共谋,他默认女主自愿承担母职重负,将共同育儿视为施舍,但他并非“渣男”,他的沉默源于对妻子过度付出的窒息感;母亲“忍耐即美德”的教诲和无意识的贬低是Maria自我压抑的根源,女主对母亲的指责与女儿的疏离形成镜像,揭露女性如何在代际间传递焦虑。

母职被神圣化为枷锁,自我价值便永远依附于他者认可。

青春期女儿的叛逆,反映出Maria作为母亲的隐形付出是“不被看见的”,加深了她对自己不被需要的恐惧。

本片竟然是导演首作,太厉害了,赞美一切不包饺子敢于直面复杂人性的好电影。

在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中,女主完成了从“归咎对方”到“自我审视”的转变,直面原生家庭的创伤、对母职的过度执念以及“完美妻子”的自我规训,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对丈夫的软性控制,这正是女性主义叙事中“主体性觉醒”的核心。

婚姻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对女性主体性的叩问,她曾将自我价值完全绑定在家庭角色上,像母亲一样在无限付出中向家庭和丈夫让渡权利,以此进行道德绑架和控制,却忘了自己也有情感需求,也是独立个体。

影片在视听和画面表现上极具艺术性。

导演巧妙地运用冷暖色调对比展现Maria情感的起伏变化。

回忆中的画面温暖明亮,而在情感危机时则变得冷冽克制。

此外,Maria的衣着变化也对应着她的心理状态,硬挺牛仔衬衫象征情感防御,丈夫的绿色运动衫暗示自我让渡,而结尾的白色针织衫则昭示柔软内核的重建。

配乐也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情感氛围,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玛利亚的内心世界,全片最震撼的那段对镜独白,Maria对着镜中的自己,从羞愧到坚定,“你还不错,你很好,你值得被爱,我爱你”,是全片最震撼的女性自我赋权瞬间。

这是一部适合所有处在亲密关系里的人观看的电影,它真实呈现了爱情与婚姻的复杂,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彼此,更要关注自身的情感需求。

 9 ) 题材“生猛”,斩获北影节四项大奖!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今年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竞争异常激烈。

有关注儿童少数群体的《纳维》,有女性互助主题的《好好的》,还有西北悬疑风《大风杀》等15部作品。

不过,最后还是由来自挪威的电影《爱的暂停键》成为最大赢家,同时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

此前,该片还在2024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入围水晶地球仪奖,并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女演员奖等多项大奖。

导演莉莉娅·英戈尔夫斯多蒂尔曾执导多部短片并入选多个国际影展,而该片是其首部剧情长片,触及挪威电影中少见的离婚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只是讲述男女婚姻中的那些事,还探讨了「亲密关系里的个体」——《爱的暂停键》Elskling

01七年之痒西格蒙德(奥德盖尔·图内 饰)是玛丽(赫尔加·古莲 饰)的第二任丈夫。

他们相识于一场派对上。

玛丽那时过得并不好,她正在经历离婚。

没有一个妈妈能平衡工作与带娃。

玛丽,亦是如此。

焦灼的离婚官司,还有两个孩子需要她来照顾,繁忙的工作安排又不能说停止就停止。

(《爱的暂停键》截影)幸运的是,玛丽遇见了第二个“他”。

“很奇怪,我感觉我好像以前就认识他。

”她对西格蒙德一见钟情,并主动又强势地追求对方。

相爱,总是很容易。

他们迅速坠入爱河,西格蒙德开始参与玛丽的生活,还把她与前夫的两个孩子照顾得很好。

(《爱的暂停键》截影)相识、相恋、相爱。

结婚七年,玛丽生下了和西格蒙德的另外两个孩子。

她变成了四个孩子的妈妈。

但七年前面对的问题,如今还要再来一次。

丈夫长期出差,为照顾四个年纪不同的孩子,玛丽早就没有了正式工作。

家庭琐事压得她透不过气。

大女儿青春期闹情绪,埋怨妈妈脾气不好,也不愿意和妈妈住一起。

小儿子们不懂事嚷嚷着要上厕所,乱成一团。

(《爱的暂停键》截影)最“要命”的是,玛丽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抱着小儿子。

母子三人进入超市购物,结账时才发现她的信用卡竟无法使用。

场面十分尴尬不说,丈夫还不能及时接到她的“求助”电话。

缺席六周的丈夫终于到家,对方本想给玛丽一个拥抱,又被她推开了。

(《爱的暂停键》截影)玛丽目光躲闪的模样,任谁都看得出她不开心。

丈夫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但他随手拿起抹布边擦炒菜用的锅,边分享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事情。

就是这时,玛丽情绪彻底失控。

儿子惹祸,学校来电要求家长到场解决。

为等丈夫一起面对,她向学校推迟许多天,为什么丈夫把自己撇开,只给学校打电话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丈夫总是在远处,而她一直被困在家里?

(《爱的暂停键》截影)发生矛盾,夫妻吵架很正常。

可丈夫竟然要求玛丽离开这个家,并结束掉这段关系。

她的婚姻,走入了第二个“七年之痒”。

02结束看起来,玛丽是为这个“家”牺牲的人。

实际上,丈夫在玛丽抱怨后当晚,就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但玛丽还是不依不饶。

她不断挑毛病,诉说自己做了哪些牺牲,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丈夫的一举一动。

(《爱的暂停键》截影)玛丽试图用惩罚丈夫的方式,让他觉得内疚和不舒服。

其实,这源自于玛丽内心深处的恐惧。

拥有片刻的幸福,只会让她感到不安,她始终觉得是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爱,是会被抛弃的那个。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也害怕拥有。

她甚至用推开爱的方式来期望爱。

她控诉丈夫在家庭责任中的缺失,却发现是她自己先忽略了无法表达丈夫归家时的喜悦。

她不明白女儿为何总是对自己如此抗拒和躲避,却忘了是她从来都没有关心过女儿的作业和在校生活。

(《爱的暂停键》截影)她浑身是刺、情绪失控、不可理喻、脾气暴躁,甚至是压抑愤怒,像个“疯女人”一样让所有人讨厌。

直到与婚姻咨询师聊天,濒临崩溃的玛丽才得以喘息。

尤其对她来说,和他人聊天的时间,都成了奢侈。

(《爱的暂停键》截影)玛丽提出离开家,丈夫没有挽留,她“炸”了。

出门前,她抱住丈夫说“我爱你”,却没有得到丈夫同等的回应和拥抱,她又“炸”了,大骂丈夫是个混蛋。

离开家后,她又向丈夫疯狂发短信,她难以忍受丈夫的“冷暴力”,她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她害怕自己配不上丈夫,害怕丈夫再也不要她了。

她是矛盾的、拧巴的、偏执的、病态的。

渴望得到爱,又拒绝被爱。

思想上想留住丈夫,但行为上却是一次又一次推开丈夫。

她佯装坚强,反而适得其反。

(《爱的暂停键》截影)因为迷茫,所以玛丽在亲密关系中又不断挣扎。

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在婚姻里,没有谁对谁错,更不要去求证是我付出多,还是你付出多。

03“你已经足够好了”与其说该片是在讲述婚姻危机,不如说是告诉被困在婚姻危机中的女性要先懂得自我的和解与关照,教会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

影片结尾,玛丽终于承认且勇敢地向丈夫说出,虽然自己很害怕失去他,但如果真的没有他,自己照样能够过得很好。

(《爱的暂停键》截影)影片名《爱的暂停键》,即为如果你感到是不平等的爱,那么请按下暂停键,不必感到内疚或失落亦或者害怕失去。

当然,即便是暂停了,意味着也还能继续开始。

英文名《loveable》,即为爱的能力,是爱别人,也是爱自己。

归根到底还是说明——爱他人前,要先坚定的爱自己。

另一方面,该片也不是一味地让玛丽去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通过自省,找到解决办法。

那天,她站在镜子前徘徊不定,双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艰难地对镜子里的那个自己说出安慰、鼓励、肯定以及爱的话语。

她用母亲的视角告诉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同时,她也学会了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一切。

(《爱的暂停键》截影)不可否认,如此现实的剧情发展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一度感到窒息,争吵、拉扯、自我察觉,但婚姻的本质并非只有爱,还有各式各样的难题,更多的是需要学会如何经营。

爱的反面也不是恨,不要害怕和恐惧被抛弃。

总之,渴望被爱没有错,但爱不是纠缠对方,而是先肯定自己,学会正视自己,更没必要把所谓的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

图源于网络腊月初八 / 作者

 10 ) 看到最后我还想问:姐,咱家那四个孩子以后谁带啊

以为是女性主义,结果是现实主义,但也没有现实到底。

电影拍得好的地方就不提了,对话非常真实,表演也非常好,很多地方非常让人共情,电影院里好多人都哭了。

以下涉及剧情剧透:开头女主就在离婚,然后火速看上一个男的又结婚了。

好嘛,我以为她还要跟这个男的拉扯一段时间,直接就又怀孕生了俩孩子,然后直接七年后。

从这里开始,北欧跟东亚女性困境开始共鸣。

她一个人带四个孩子,俩前夫的,俩跟她老公的。

最大的女儿已经青春期了,非常叛逆,经常对母亲出言不逊。

她因为要在家里带四个孩子所以没有工作也没有个人时间,谁带四个孩子都是打一份高强度工啊,如果你还想工作还有梦想不想放弃为啥要生这么多呢,为了北欧地区出生率吗?

她老公出差六周回来,两人就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原因吵架,但吵架的根本原因是她老公答应她这次出差结束之后就在家不出去工作,换她出去工作,但他食言了。

她大吵大闹之后,他就说她有情绪问题,让她去上情绪课。

她说我不需要,我只是太累了。

我非常认同啊,谁的情绪都经不起这样的透支。

你跟一个精疲力尽每天处在鸡飞狗跳环境下的人说让他上情绪课,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我我就说我没有情绪问题,我就是没素质。

然后她老公要跟她离婚,她离开家自己出去冷静,这里看得还挺难受的,她不断打电话、发短信,但得不到回应,她觉得自己是需要上情绪课,是她不好,如果她更好一点就不会离婚。

然后两个人一起去看离婚咨询,他说他需要自己的空间,她说你已经有了,我才是一点自己的空间都没有。

这里我也非常认同啊,他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把孩子(有两个还是学龄前儿童)扔给她,他还好意思要个人空间。

然后他老公不来了,换她自己来上离婚咨询,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她发现了她确实对他有态度非常不好的一面。

然后她去拜访她的母亲,这里又很东亚母女了,她原生家庭也是父亲缺位,母亲一个人拉扯大俩孩子。

在聊天过程中,她敏锐地发现,付出并不让她母亲快乐,她妈妈并不是高高兴兴地为她付出的。

姐,你想想你家里那四个,你就没有一瞬间后悔生过他们?

谁老公酗酒自己累得天天在厨房哭还能开心地为孩子付出啊。。。

你那个酗酒缺位的父亲,他可是连付出都没付出……最后在女主的一番心理斗争,自我怀疑与自我重建之后,对他老公说,你想走就走吧,我会好好的。

我心想:你打算抚养费要多少啊。

最后的最后,是她自陈,接受你的爱,让我没有安全感,你抱我的时候我觉得你会放手。

大体是一个因为觉得你会放手所有我预先放手预判了你的预判的心理因素。

然后,她睁开眼,她老公没有走。

happyend了。

这个时候我还在想,你家那四个孩子以后谁带啊?

你老公还继续出差吗?

你的工作和梦想到底要不要重拾啊。。。

这不是春晚,包饺子解决不了问题啊。

《爱的暂停键》短评

5 /

7分钟前
  • 易轰
  • 较差

生孩子是原罪,不然女主也可以像那混蛋男一样拍拍屁股走人,而不是pua自己获得和解,多好。

9分钟前
  • Mumu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电影常常陷入创作者自我陶醉的情感漩涡,却忽略了观众对真实情感共鸣的需求……(太差了,两人最后在咖啡厅那段拍得都是啥啊???两星半!)

13分钟前
  • L.L
  • 较差

电影讨论了严肃的话题,复杂的亲密关系中,如何跟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处?女演员交流的时候跟大家一起讨论了愤怒的复杂根源,可能是悲伤,失望,怕被冷漠对待,被抛弃……故事开始她也显露过魅力四射主动追求欲望的一面,人生充满矛盾,需要我们继续修炼下去

14分钟前
  • 云霄飞车手
  • 力荐

爱是恒久忍耐,也是彼此留出相对独立的空间。女主不仅在爱情上咄咄逼人,在亲情方面对待女儿和母亲的态度也是极其容易吹毛求疵。嘴上说着都是为你们好,但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就连最后一刻看似展示了看似释然的胸怀,却依旧停留在幻想层面,终究还是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19分钟前
  • 王兆屯坂本龙一
  • 还行

只靠爱,只重视自己的感受,对生活毫无规划,一步步走到这个境地的是谁呢?这不是爱的暂停,只是女主生活本身的暂停

23分钟前
  • 较差

准确但还是太笨拙了

25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还行

3+ 女主角和咨询师单独对话那场戏是观影时的自我剖白;翻了页的起伏虽免不了俗套,但这样的破碎再修复就是此刻的自己…take it easy,没什么大不了。

30分钟前
  • 米花町哈莉奎茵
  • 还行

爱自己而不自私真的很难

31分钟前
  • Jane
  • 还行

开头那么多母职问题不解决,结尾怎么变成原生家庭个体反思了,驴唇不对马嘴

36分钟前
  • 圆首的秘书
  • 较差

前面看得有点害怕女主会突然开始打人…

41分钟前
  • Ecane
  • 还行

陈旧的叙事和视角

43分钟前
  • 辛红孩儿
  • 较差

知晓一切发生、允许一切发生、理解一切发生,放过别人,放过自己...

44分钟前
  • 魚小樂
  • 推荐

没有人坠楼也没有人死亡的剖析,比起婚姻问题两段母女关系看得我是真伤心。Maria是个很麻烦的女人,但多麻烦的女人我都办法指责她,尤其是孩子这么多,任何人脾气都不会好的(非常现实的一点)。亲密关系中的伤害议题已经屡见不鲜,怎么处理才是难题。

48分钟前
  • Meraki
  • 推荐

真正的痛苦是已经不再奢求别人理解自己的痛苦

53分钟前
  • 一一鱼
  • 推荐

女主演技佳!

57分钟前
  • 人淡如菊。无奈
  • 推荐

像是《婚姻故事》版的《被遗弃的日子》,但主要的话题并不是“激烈的矛盾”或者“撕裂的痛苦”,而是在飞速从童话跌落现实后,展示分离所带来的情感变化的细节/未知/痛苦,揭示出自我欺骗与陷阱。

58分钟前
  • 江浙沪唯一土狗
  • 推荐

虽然是在讲女主用推开的方式去挽留丈夫终会失败,但其实并不觉得她无理取闹,因为承担的太多才会崩溃,才会想发泄,尽管这种情绪让人越来越糟,所以没办法改变现状就只能多爱自己一点,学会包容自己才能更好的包容他人,也会更轻松的面对生活

1小时前
  • 阿五
  • 推荐

那个夫妇咨询是免费的嘛?看看室内装潢也是好的

1小时前
  • Common room
  • 还行

半成品+审美疲劳

1小时前
  • 美津子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