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完贾冰执导并主演的新电影《假爸爸》,综合体验同样是非常糟糕的。
这样说吧,贾冰辛辛苦苦凑了不少钱,动用人脉拉来不少明星客串,然后绞尽脑汁憋出的这部将近100分钟的喜剧电影,其好笑程度和可看性,完全比不上他在《抓娃娃》中出场的那几分钟。
再鉴于该电影票房之惨淡,所以无论从娱乐性,还是经济价值来说,它似乎都有着“奇大耻辱”的意思。
首先,这部新作就是那种“一眼烂”的电影,因为它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用“一锅端”的方式来交代完所有的关键设定。
什么杨十月和父亲的情感矛盾,父亲患上脑瘤,杨十月的琴行生意不景气,父亲曾是知名歌唱家,以及父亲的歌唱事业早就偃旗息鼓,家庭面临经济问题等等设定都被一锅端的抛出。
再然后就让杨十月遇上冒牌的假爸爸,后者不仅长得像,甚至连唱功都能一比一复原父亲的声线,同时后者又是家境贫瘠的存在,没能力直接偿还手术要求的30万。
在如此种种的设定抛出后,也才有了贯穿整部电影的“绑架巡演”的发生。
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信息都是在开头一锅端抛出的,而作用自然是能给叙事提供方便,让后续发展都能找到铺垫。
但这种创作上的方便又难免导致观感上的乏味和无趣,包括主角们的情感问题和具体的解决方法都毫无悬念可言,就像等着幼儿园小孩数1234而已。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喜剧,《假爸爸》还有着另一大问题,它几乎所有笑点都是直给和过家家的。
比如杨十月(尹正饰)“绑架” 假爸爸(贾冰饰)去巡回卖唱的开始,就莫名其妙的安排假爸爸去买古玩,美其名所谓的“胜蒜在握”的笑点。
前一刻还在逃跑的他,却被安排乖乖购物,就为了来一出所谓的谐音笑话---这段剧情铁定是累赘和多余的,但更重要的是,它压根就一点都不好笑。
同时类似的“不好笑”可谓贯穿整部电影。
比如因为杨十月在夜总会捣乱的“假唱暴露”,也比如他和假爸爸在澡堂上的“热水逞强”,还有假爸爸在被仇家追捕时的窘态暴露,和那一连串骑单车逃跑以及泼洒辣椒面的嬉戏玩闹,等等等等笑点情节都只有让观众强颜欢笑的水平,是真怎样尴尬就怎样编排而已。
不过“不好笑”还不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槽点,剧情编排上的“莫名其妙”才是,同时某些莫名其妙甚至达到离谱的程度。
比如前面说过的“胜蒜在握”的编排就是一大莫名其妙,但离谱的是,这段不好笑且莫名其妙的剧情居然被当作剧末“改变命运”的伏笔来使。
而更离谱的是,这个改变命运的情节居然还是为另一个更更离谱剧情的兜底为之。
制作人居然在剧末阶段安排杨十月突发善心爆炸,决定联合假爸爸登台自曝所有假唱真相。
该行为确实为假爸爸挽回儿子的感情,但同时也断送所有演出费用,而要知道的是,这些费用可是杨十月父亲的手术救命钱啊。
这段编排就是妥妥的顾此失彼,也即编剧力一塌糊涂的诠释。
但父亲终究还是要救的,否则杨十月就只能沦为彻头彻尾的不孝子了,而制作人给出的解决方法就存在两大离谱点---一个是手术居然可以先做再还钱,那你们说杨十月一拖再拖,一直想凑够30万再去救父亲的行为是不是离谱至极?
另一个则是前面说到的“胜蒜在握”,它居然被某一个魔怔般的古玩收藏者看中,并用一口价30万买下,然后美其名大团圆结局。
你们就说离谱不离谱?
足不足以让观众当场大吐一口老血?
不仅如此,事实上类似的“编剧力一塌糊涂”的体现可谓遍布整部电影。
比如30万手术费的设定就特别不搭调。
你要说现金积蓄不够,那抵押父亲的大房子先去治病就不行吗?
还有杨十月一个不学无术且毫无行业地位的小青年,都能拿出40万现金买吉他了,那为啥曾是知名歌唱家的父亲连这点手术费都拿不出呢?
而你要说存款真不够,房子也真不能动,那请问父亲就不能先向他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脉朋友借点救命钱用用吗?
我敢肯定贾冰是没能力和胆量去回答这些问题的,所以他就只能选择糊弄,选择让杨十月连问都不问父亲就直接跑去凑钱,用极其生硬和不合理的方式来构造一段“救父赛跑”,并以此来推动杨十月的行动,但留给观众的也就只是憨憨和虚伪罢了。
说白了,作为总负责人的贾冰是真一点“全局把控能力”都没有,他只懂得想到什么就拍什么,是一点都不会去深究剧情与剧情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逻辑合理性。
比如假爸爸第一次出逃车站的行为就能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他究竟要有多傻才会在已经知道杨十月要追过来的情况下还要慢悠悠排队上车?
也比如父亲歌唱事业的滑铁卢也是纯属无稽之谈,他明明还有如此多粉丝追捧,还能随随便便就赚到大几万一场的演出费用,那他为啥在当年和团长打一架后,就直接隐退江湖?
同时为啥一直不肯东山再起呢?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他们都不犯傻,那剧情的开展就容不得怎么简单就怎么来,而“不简单”可能对于现在的贾冰来说就显得过于苛刻了。
但是但是,观众又有什么理由去为一场简单、乏味、离谱、憨憨、且不好笑的电影买单啊?
文/梦里诗书 首次自导自演的贾冰,在《假爸爸》这部喜剧电影中,未能展现自己所谓的天赋,相反更为加深了对其只能拍小品,难以演好电影的刻板印象。
而《假爸爸》这个故事本身,也本就是一个小品的体量,却硬是被生硬地拉拼凑,强行撑起了一部电影的骨架,隔靴挠痒的笑,啼笑皆非。
在小品的舞台上,误会往往是制造冲突与和解的关键,而电影同样深谙此道,误会也能巧妙地引领着剧情的起伏跌宕。
但这个创意却并不能支撑起电影的全部,这其实也正是贾冰主演的电影从未能收获口碑的症结。
其过往的很多作品,都只是在一味地依靠误会去制造笑点,人物情感却始终徘徊在浅薄的表面,难以触及心灵。
《假爸爸》作为贾冰执导的首部长片电影,最为明显的问题也正在与此,它错把浮夸当作了幽默的精髓,将表面的热闹当作了故事的灵魂,却没有触动人心的真诚与深度。
电影故事一言以蔽,就是一个过气歌星,被长相相似的人冒名替顶,儿子去追查真相,却为了给真爸爸凑足手术费的钱开始与假冒者一同来走穴赚钱。
整个故事贾冰一人演了真假两个父亲,却没有借此营造好看点,其只是把小品的老套路沿用到了电影中,用误会不停的抖着不好笑的包袱。
且不谈真的明星儿子认假做父的合理性,整个故事本身便是建立在一个荒诞的浮云之上的,剧情的每一次转折,每一个角色的抉择,都在挑战观众的智商,电影完全不能去带脑子去思考,不然,你会发现电影诸多情节与人物动机都显得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
《假爸爸》的体量分明就仅仅只是一个二十分钟的小品,然而仅仅用真儿子与假父亲合伙走穴赚钱,明显不够支撑起电影的时长,于是电影也只能用更多的误会来生硬的拉时长,再通过真假父亲与儿子的和解,去完成亲情的升华,这个想法看似能行得通,实则让人如坐针毡。
电影的基石莫过于逻辑与人物关系,而这一切在《假爸爸》却难见真实,父子间的情感纽带显得苍白无力,即便电影试图通过父子情感去上价值,也不过是徒劳之举。
真挚的感情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坚实的故事土壤与细腻的人物刻画作为支撑。
当一部电影连起码的逻辑自洽与人物真实都无法保证时,又如何能沉淀下触动人心、历久弥新的感情?
从小品转型电影演员,又涉足导演的贾冰,其电影只是让人见证了他在喜剧圈的好人缘,所做的不过是将一个平庸的小品剧本,强行拉长成了一部冗长空洞的电影。
春节期间看了这部电影,至今意难评。
起因是我昨天看朋友圈有人说费翔的那个《床前明月咣》是一个有史以来的超级烂片,我看了下评价,本来是想补一下这个电影的,看完评价也看了几分钟 的试看,对剧情和人物等有些了解,准备放弃了。
但看这个评分,就联想起了之前看过贾冰的这个处女作,评分如此接近,有些为《假 爸爸》鸣不平。
真心的,作为一个头一次自导自演的电影,隔着屏幕,我能感觉到电影满满的诚意,笑点和剧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和作品的用心。
诚意,用心,加上东北喜剧的朴实,没有用手膈肌你的尴尬,我觉得打8分是合格的。
虽然,不得不承认,剧情后来有些结尾草率,整体回顾有些浅(原谅我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但这个年代,一个用心在让你笑,不滥用槽点的电影,给5分,有些过了。
为了这个评价,我下了豆瓣APP,天知道我是多么的用心管理我的手机APP的人啊,能在我手机里常驻的APP,都有它们的价值。
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发表评价,在任何APP或社交媒体上!
当东北大汉贾冰遇上忧郁小生尹正,组队成为假父子。
一边旅游一边寻找真相,笑料不断,最终也患难见真情,比亲父子的关系更好。
剧情里面光是音乐已经绕梁三日,贾冰歇斯底里卖力演出,让剧情扣人心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最终结果还是开心大结局。
临近春节,能够看到这样一部充满生活气味的喜剧,让人倍感亲切,非常值得一家老少一起去观影的。
假爸爸,假作真时真亦假,怂了半辈子,妻子入土,儿子入狱,顶着别人的皮,赚着昧良心的钱,在最后一刻,终于坦诚了一回。
真,永远是世界上最打动人的东西!
贾爸爸,退隐的歌唱家,在线的艺德,当红之时,善待糊糊,明明可以为儿子的音乐之路牵线,偏偏不动用关系。
老一辈中的这类人,何其多!
出场不多,但其实无处不在。
善,方能留香!
与抓娃娃相比,笑点不算多,东北味浓厚,贾冰的舞台感觉真好,在刷了n遍《开往春天的xx》之后,现在看他无比顺眼
本片作为贾冰的导演处女作,处处饱含着极其浓郁的东北式的喜剧色彩,基本上只要贾冰一出现,或者是一开口说话,立刻就会引得观众们一阵大笑。
可以说贾冰在电影中贡献的各种笑点,包括大冬天在雪地里裸奔等等,比片中其他演员加起来贡献的笑点都多。
本片主要的看点还在于杨十月带着自己的“假爸爸”一路巡演筹集善款给自己的“真爸爸”治疗疾病,这期间发生的爆笑故事层出不穷。
同时,杨十月也经历过这一切之后有了很大的蜕变,开始更加务实地工作生活,也渐渐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忠告。
不过本片在情节上并没有太大亮点,也没有特别能打动观众的地方。
整体故事显得极为平淡,还有很多强行煽情的地方。
除此之外,片中演员们的演技都很一般这些都让本片整体评价减分不少。
《假爸爸》作为贾冰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荒诞设定和真挚的情感内核,在新年档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笑声与感动。
影片通过贾冰饰演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过气歌手真爸爸杨浩良和“职业假爸”王春生,构建了一出真假父子之间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线简单却充满巧思。
杨十月(尹正饰)因父亲手术费紧缺,意外发现了假扮父亲的王春生,并“将计就计”,让他继续假扮父亲以筹集手术费。
这对“假父子”为了钱四处走穴、演出,从红白喜事到企业年会,各种荒诞场景层出不穷,笑料百出。
贾冰的演技在这两个角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无论是真爸爸的骄傲与固执,还是假爸爸的灵活与市侩,都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难以分辨却又印象深刻。
然而,影片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密集的笑点,更在于它通过这种荒诞的设定,深刻反映了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代际沟通问题。
杨十月在和王春生的相处中,逐渐发现了父亲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些曾经被误解的性格特点,在共同的经历中变得可以理解和接受。
影片用“假爸爸”这一角色,巧妙地架起了真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奇妙。
配角的表现同样精彩,倪虹洁、王迅、徐峥等喜剧演员的客串为影片增色不少。
特别是徐峥饰演的马局长那场戏,将紧张感演绎成了喜剧高潮,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中的东北方言和地域特色也为喜剧效果加分不少,既保留了独特的幽默感,又不会让外地观众难以理解。
《假爸爸》不仅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更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家庭片。
影片在欢笑中传递出对家庭、亲情的深刻思考,让人在笑中带泪。
它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与误解,在共同的经历与理解中,终会化解。
影片最后,两对父子关系的破冰来得自然又温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假爸爸》如同一剂温暖的良药,既满足了观众在节日里对欢笑的需求,又引发了人们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如果你想看一部既搞笑又感人的电影,那么这部“双爸喜剧”绝对不容错过。
它不仅会让你笑出声,更会让你在笑声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情的珍贵。
贾冰和尹正都是我很喜欢的喜剧演员,这两人都是自带喜剧氛围的,我一看到他们就想笑。
这一次两人一起主演《假爸爸》,更是有了1+1>2的效果。
王春生(贾冰饰)仗着自己和著名歌唱家杨浩良长着一样的脸,就假扮成他各种走穴赚钱,眼看就要一脚踏入小康生活,结果却被杨浩良的儿子杨十月(尹正饰)抓了个正着。
杨十月虽然表面是要扭送王春生去警察局报案,实则是以此为威胁,逼迫王春生做自己的赚钱牛马。
他的计划是让王春生自己假扮自己的老爸,而自己则当他的经纪人,靠自己的人脉和亲爹的声望、假爹的脸来赚更多的钱。
搞笑的是,杨十月完全是万恶资本家附身,使出了浑身力气来压榨王春生,吃得差、住得差、连工钱都要少给,还不给放假休息,我有理由怀疑这段是在讽刺现实里某些黑心的老板。
两个假父子就这么踏上了一起招摇撞骗的路,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虽然屡次差点暴露了假爸爸的事情,但是却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化险为夷的过程真的是好笑连连。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改名叫《骗囧》,因为一个骗局而惹出的囧事。
囧归囧,但还是要夸一夸电影里贾冰的表现。
这一次他一人分饰两角,出演真假爸爸,虽然长着一样的脸,但是却做到了让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哪个是真爸爸,哪个是假爸爸,因为他爸两个角色演绎得完全不同,真爸爸有着老艺术家的那股子清高自傲,而假爸爸则有混迹江湖的活泼话多,两个爸爸相差甚大。
一位演员,两条故事线,演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尹正的角色,则是心口不一的孝子,虽然嘴上叛逆,但是实际上他联合假爸爸一起骗钱,是为了赚钱给真爸爸治病。
贾冰和尹正的表演真的撑起了整部电影,而且两个人同框的时候,笑果更佳。
看着两个人上演他逃他追,他插翅难飞的戏码,电影院里真的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哈哈哈哈。
看完电影,我都有种错觉,觉得两个人是真父子,而且还是搞笑父子档,真正做到了1+1>2。
不过不要以为《假爸爸》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其实这部电影是有深层次的东西要表达的,就是父子情。
尹正嘴上不说但心里关心真爸爸,假爸爸看似没心没肺,但其实和自己的儿子也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最终两个人都在这段假父子情里都找到了和自己的亲人和解的契机。
好笑又暖心的一部电影,真的很适合冷冷的冬天看。
用来打发时间看笑话,这种电影确实挺好看❤️❤️❤️❤️❤️❤️❤️❤️❤️❤️❤️❤️❤️❤️❤️❤️❤️❤️❤️❤️❤️❤️❤️❤️❤️❤️❤️❤️❤️❤️❤️❤️❤️❤️❤️❤️❤️❤️❤️❤️❤️❤️❤️❤️❤️❤️❤️❤️❤️❤️❤️❤️❤️❤️❤️❤️❤️❤️❤️❤️❤️❤️❤️❤️❤️❤️❤️❤️❤️❤️❤️❤️❤️❤️❤️❤️❤️❤️❤️❤️❤️❤️❤️❤️❤️❤️❤️❤️❤️❤️❤️❤️❤️❤️❤️❤️❤️❤️❤️❤️❤️❤️❤️❤️❤️❤️❤️❤️❤️❤️❤️❤️❤️❤️❤️❤️💙💙💙💙💙💙💙💙💙💙💙💙💙💙💙💙💙💙💙💙💙💙💙💙💙💙💙💙💙💙💙💙💙💙💙💙💙💙💙💙💙💙💙💙💙💙💙💙💙💙💙💙💙💙💙💙💙💙💙
电影假爸爸突兀又不合理我是抱着观看喜剧的心态来看电影《假爸爸》的。
对不起,怪我太傻太天真。
《假爸爸》唯一能勉强凑得上喜剧的元素,只有两句谐音梗:“琴”能补拙,胜“蒜”在握。
但是一点也不好笑。
一个冒牌货,被正身识破,这种故事如果不是喜剧,还能是什么?
你以为是悬疑?
电影开头五分钟真假两人就已经当面对峙,何来悬念。
你以为是温情?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但俩主角愣是一点大风大浪都没经历过,何来真情。
所以电影《假爸爸》到底讲了个啥?
我试着努力地想了想,却毫无头绪。
他的故事不仅平庸,而且散乱,漏洞百出。
电影《假爸爸》的开头是明星爸爸生病,需要30万手术费。
30万这个数目,对于大多数家庭也算可以承担吧,尤其是对于一个明星家庭。
毕竟这个家庭的儿子,为了买一把限量吉他,可以去网贷。
这次为了救爸爸,儿子却突然一筹莫展。
卖点东西行不行?
抵押房子行不行?
我是真的纳闷。
是网贷公司足足有三分钟没给你打电话了吧,瞧把你愁的。
别问,问就是剧情需要。
电影《假爸爸》的中间是明星儿子找到冒充明星的假爸爸,威胁要揭穿他,并开价30万。
通常来说,当明星的权利受到侵犯时,都会优先选择法律途径解决。
一是能够有效消除不良影响,二是索赔金额能够依法执行。
所以这个明星儿子敲诈勒索假爸爸的情节,就显得突兀又不合理。
再加上后面明星儿子明知假爸爸不是真的,却帮助其继续诈骗,非法获利。
这些种种情节设计,尽是在法律底线上横跳。
当你的电影主角,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却非得时刻站到法律的对立面,这人设也是属于没房硬塌了。
电影《假爸爸》的最后,不是贯穿全片的真假爸爸之间误会解除,而是导演突然莫名其妙地想搞一把煽情。
假爸爸突然要在电视直播中对在蹲监狱的自己儿子深情告白。
而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源于当时儿子动手打人而爸爸没有帮着打。
真不明白这有啥好隔阂的,导演就是被“打输病房,打赢牢房”的标语教育少了吧。
另一边,明星儿子突然顿悟,特别理解假爸爸的所作所为,深情感叹他真是个好爸爸呀。
但偏偏他跟自己的真爸爸从始至终互动为零,理解为零,他嘴上提到钱的时候可比提到他爸的时候多多了。
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别出发了。
电影《假爸爸》里有句台词大意是:虽然玩音乐可能会失败,但开心是无价的。
导演你拍电影开心了,那看电影的人呢?
个人评分:5.5分(两星半)
太流水账了一点。。。
难看难看难看,视觉污染一般的电影
看如不看,和剪辑短视频差不多
不怎么好笑
5/10故事是个有很大发挥空间的故事,但剧本、导演以及表演都很平庸。剧本上没有太大矛盾冲突和起伏,笑点比较低也比较硬,情感的处理更加寡淡,双父子的环状解构并没有什么化学反应。剪辑和衔接上都有些问题,不太连贯。贾冰表演还过得去,裸奔都用上了,很卖力。尹正演技和剧本一样没什么起伏。整体上说中规中矩都差一点。
一般般
这假父子还处出来感情了。
码了不少喜剧人,演得还是很搞笑的,剧情逻辑不大行
6.5/10 另类新东北电影,东北的地域元素除了从人物的口音中和对东北的提及中能够体现外,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被消解的状态。歌曲《人间第一情》作为母题循环出现,一再得到深化。作为公路片与喜剧片的类型融合,影片不仅遵循公路电影的叙事策略:一对欢喜冤家在一路的旅程中相互不断增进理解,在矛盾和冲突中建立起对对方的信任和情谊;更遵循国产喜剧电影的叙事策略,喜剧笑料和情节设置虽传统,但足以彰显国产喜剧电影的逻辑精髓
假爸爸,贾爸爸挺好啊,为啥分这么低?笑了,也有悲剧,悲喜交加,还有很多现实问题
挺喜欢贾冰的,但给它个及格分吧,感觉在骗他。
该笑也挺好笑,该感动也是挺感动的,新年就该看看正能量的片
假爸爸真感情,有部分确实挺搞笑的,但是挺非东北人硬说东北话真的太别扭了。其实我能理解贾冰想拍出来的那种感情,其实还行。
贾冰还是演小品吧,太抽象了,很无语
没有太滥情已经算成功了
题材还挺新颖,真假的碰撞,最后是和解~
诚意满满,意外惊喜。不是贾冰客串的那些恶搞网络大电影。结尾有点俗套。
其实还挺好笑的,当个大型小品看还行。虽然情节有点不连贯,最后十五分钟感觉编不下去太放飞自我了。
每年一月份都有一堆不好笑的喜剧片上映,这仿佛已经成了内地电影市场的规律。
剧情一般,逻辑硬伤,折腾半天最后曝光自己没想过手术费咋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