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片子,《虎虎虎》。
《中途岛》至少日美演员联合出演啊。
这里连一个美国演员都没有,真省。
片子中对56有美化,其实也难免。
儒家文化影响下总是有一个万能的领导(皇帝)统帅全局。
就是想拍出 56大爷谈笑间米英鬼畜灰飞烟灭的感觉。
其实野蛮的战争哪有这么电影中这么干净镇定呢。
其实结成轴心,日德两国也没怎么好好配合。
不如美英一条裤子穿的挺合身的。
比如都是轴心,德国对苏动手对日隐瞒,日本对美动手也对德隐瞒,结果没有集中最大力量先解决重要敌人。
反观美英,战略决策统一,先联合解决德国,再收拾日本,甚至不惜联合过去是意识形态仇敌的苏联对付德国。
可见,无论再好的战略,日德两国还是各自为政,也就难逃被个个击破的下场。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2011) 4星日本人拍的二战电影,终于看到日本对二战的描述视角: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军都获胜,并利用战争走出了经济危机,当经济不好时,日本民众要求发动战争,先是满州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但这还是局部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中全面战争开始,日本军方希望短期内取得胜利,但是,美,苏,英均支持中国,日中战争陷入僵局。
日本国内掀起反美热潮,但是,日本国力不如美国,于是自陆军到民众,均呼吁本国与德、意缔结三国同盟,与美国对抗。
只有少数海军将领包括山本五十六强烈反对。
拖了三年,最终三国同盟结成。
日本高层决定对美宣战,坚决反对与美国开战的山本五十六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军人以服从命运为天职,山本策划了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山本强烈开战,并且有很强的武士道精神,开战前,再三强调要外务省在袭击珍珠港前30分钟前将开战通谍交给美国,只要美国同意议和,即使战机已经起飞也要取消攻击飞回来,但是,外务省开战1小时后才递交,美国因此全力进入战争状态。
山本从来没想过击败美国,他最乐观的预想也只是消灭太平洋舰队,占领夏威夷,逼迫美国议和。
但是,中途岛一战,联合舰队大败损失了四艘航母。
一败再败,最终山本乘飞机前往前线视察时,美军破译密电设伏杀死了山本 ……片中,山本形象非常伟光正,看不同的视角确实很有意思。
估计又会有人要话我喺卖国贼了,但很抱歉,山本就喺我最崇拜嘅军事家,尽管佢一手导演上海大轰炸,亲自策划偷袭珍珠港。
才华喺唔分敌我嘅,否定敌人嘅闪光同否定敌人嘅黑暗同样可悲。
电影开篇就提到佐“二﹒二六兵变”,喺大陆,我哋嘅学生对呢个名词几乎无人知晓,但佢却喺如此深远咁影响佐我哋嘅邻国,甚至远远超过“卢沟桥事变”,影响佐呢个世界。
我一直重复一个问题,歌德曾经讲过“德国人天生就喺哲学家”,但一个天生就喺哲学家嘅民族却喺一个狂人嘅带领下启动人类历史上最可怕嘅战车,如同南京大屠杀嘅主角喺我哋一直认为谨小慎微,企业处处高呼要以人类幸福为己任嘅日本人,难道呢一切仅仅喺笼统咁概括为因为呢个民族突然疯了么?
历史嘅一切都来源于环境,脱离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当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嘅当天,整个大和民族几乎都不约而同咁向住皇宫跪拜痛哭,可见呢场唔喺由一小撮阴谋份子发动嘅战争,而喺整个大和民族共同参与嘅战争,正喺嚟源于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同23年关东大地震嘅双重灾难迫使日本走上佐咁样一条激进嘅不归路。
但喺如此一种全民狂热嘅环境下居然还能够冷静分析就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有人话喺寻常嘅环境下做出不寻常嘅嘢只喺优秀,而喺不寻常嘅环境下做出寻常嘅嘢先算得上喺卓越。
正如施佩尔之于德意志,日本海军有山本,陆军有石原莞尔,虽然佢哋反对对美开战嘅声音最终被狂潮淹没,但身为民族一员,更作为一个军人,佢哋都唔可能喺呢一刻话我唔捞啦就算,男人要负起佢嘅责任,当战争无法避免,我哋只能够尽自己嘅绵力去保护自己嘅民族,而参战就喺其中最直接嘅选择。
山本固然喺历史上留下非常不公嘅恶名,但同石原莞尔一样,佢哋都坚定支持对华开战,对美妥协,确实,呢个喺最正确嘅战略设定,亦喺我最认同嘅日本可以夺取战争胜利,同时又保证最大利益嘅根本。
如果讲石原导演“九﹒一八事变”喺出于佢内心野心嘅展露,山本带领联合舰队航向大洋则确实源于佢对自己民族嘅爱,呢种委屈、悲伤同无奈,只能够凭一句“常在战场”聊以慰藉。
再次唁处境雷同嘅阿尔贝特﹒施佩尔。
对敌人无条件嘅否定绝对唔喺爱国,作为被侵略者我仇恨山本,但作为军人我敬重山本,只有彻彻底底了解敌人,明白敌我嘅差距,我哋先终于会有一日成为中国嘅东条英机去灭佐日本,敌人唔喺只用嚟仇恨嘅,敌人喺用嚟学习嘅。
本片从玉木宏饰演嘅东京日报记者第三者角度叙述佐“二﹒二六”之后山本嘅余生,颇客观,注意,电影从嚟冇讲过山本主张和平,佢只喺强烈反对同实力远超日本嘅美国开战,但佢一直坚定支持灭亡中国。
从我嘅角度睇,电影异常精彩,单为一睹“山城”、“金刚”、“赤诚”、“嘉贺”、“苍龙”、“飞龙”,还有“大和”嘅倩影就已足矣,但对于冇深入钻研过该历史嘅童鞋,估计闷如嚼蜡。
因为上述原因,唔推荐,但出于个人感情原因,考虑收藏。
电影并不出彩,倒是演员阵容很可喜,这样的山本五十六让人眼前一亮,电影的主体由山本的生活和军事片段拼贴而成,对于不太了解二战史和山本生平的人可能会造成一定困扰,双主线,一条是山本的从生到死,另一条是日本媒体,一定程度地批评了二战时谎言连篇煽风点火的媒体界,细节处非常感人,日本人果然是优秀的匠人,特技有近于无,极为简陋。
总之,如果不是比较喜欢二战史的人不推荐观看。
我倒是喜欢说点别的东西。
写在前面:不能承认失败,就不配享受胜利;不尊重对手,就不配得到对手的尊重。
几十年来,中国抗日影视作品中充斥了太多癫狂式的意淫、对日军低级的矮化丑化。
国人,或者说一部分国人,不敢正视自己的民族伤痕更不敢正视自己的对手,意淫和丑化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他们的小丑模样和懦弱。
这些人不配享受百万军民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不配得到对手的尊重。
抛开立场和利害,我们都得承认山本五十六是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孙子兵法》将之五法“智、信、仁、勇、严”除了严有不足之外其他四项都非常不错,称得上世之名将。
他很早意识到航空母舰在新海战中的主力地位、组建了海军航空兵、建立了由六艘航母组成的第一航空舰队,对日本海军战略战术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他有企图一举定乾坤的偷袭珍珠港胜利,也有输掉了国运的中途岛海战失败,他本人还是获得纳粹橡叶双剑骑士铁十字勋章的159人之中唯一的一个非德国人。
提到山本五十六就不得不提偷袭珍珠港,关于这场战役的关键词最重要的一个恐怕就是赌博,有趣的是山本五十六本人是一个赌博爱好者,也曾戏言退役后要到非洲开自己的赌场,电影中也有提到这个细节,在战场上山本五十六也是一名赌徒,有时大赢,如偷袭珍珠港,有时大输,如中途岛海战。
其实,优秀的军人都是优秀的赌徒,领军作战需要和赌博一样的素质——审时度势的极端冷静和不顾一切的极端疯狂。
冷静和疯狂之于山本五十六本人,一方面他认识到日本国力不足之后,公开反对日本入侵东北、与中美开战,另一方面他又制定了不成功就成仁的偷袭珍珠港计划。
后者当然不是他的本愿,这就是军人与赌徒的区别:赌徒为自己谋利,可以为所欲为,军人为国家服务,必须服从命令。
这无疑是身为赌博爱好者山本五十六的悲哀。
我们现在回望二战会发现,日本在当时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优势地位:远离欧洲主战场,可以从容发展,工业发达,世界一强,海军力量世界第三,海军航空兵力量世界第一,周边无强国,中苏都不能从海上威胁日本本土。
在这样的优势地位下日本人竟然加入了轴心国、与美国开战、打光了海军和关东军主力、吃了两颗原子弹,真不知道是日本人太倒霉还是我们太幸运。
我现在试想一下,如果日本政府按照山本的冷静观察制定战略会发生什么。
制定战略的出发点:第一,日本实力有限,只能争取有限霸权,不能瓜分世界;第二,欧美实力强大,日本只可与之合作,不可与之战争;第三,苏联实力强于日本,日本不可能单独战胜苏联;第四,德国将重演一战悲剧,再次战败;第五,中国是日本成功的踏板,但实现完全占领不可能。
第三战略:静坐;第二战略:合作;第一战略:有限冲突。
第三战略:静坐。
内容:日本成为中立国,与英德进行海上贸易(因为苏伊士运河的关系,只可能与英国进行贸易),积极发展工业,巩固在台湾、满州、朝鲜的统治。
不与中国、苏联、欧美发生冲突。
优点: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欧洲战争需要旺盛,日本又有工业实力,五年发展,日本的工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海军实力将会更加强大,保证日本战后的强国地位,最终将完全合法占有台湾、朝鲜、满州。
缺点:日本的钢铁、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还将依赖欧美。
中国将统一,满州将成为中日战争的导火索。
等级:较差。
第二战略:合作。
内容:效法一战时日本的作为。
加入盟国,与英美进行全面合作,与德意宣战,甚至直接派兵参加欧战,并以此为条件获得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
海军战略包围中国,消灭中国海军,将中国变为日本的原材料供应地。
与美国和平竞争。
优点: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彻底占领朝台满。
因为与英美合作,将使日本获得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战争兵器,参加欧战可锻炼日本军人,获得最新战略战术,与世界第一强军德国交手将可大幅提高日本军队战斗力。
二战后日本将成为战胜国,并取代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缺点:中国国内将统一,美国可能会扶植中国与日本对抗。
苏联将威胁日本安全。
评价:一般。
第一战略:有限冲突。
内容:第一步:合作。
加入盟国,发展工业,驻兵东南亚,交换石油和橡 胶。
第二步:占领东北、蒙古,获得铁矿和煤矿。
第三步:消灭中国海军,扶植中共,平衡国共势力,使中国南北分 裂,从而彻底肢解中国。
第四步:海上,消灭苏联驻太平洋舰队,陆上,关东军主力防守。
优点:日本将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强国。
工业发展,提高军事。
中国陷入长期内战,又无海军,不能威胁日本安全。
将苏联海军力量赶出太平洋,日本海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绝对优势。
与苏联冲突,拉美国人下水,界时,那个时空的中国大陆将成为这个时空的朝鲜半岛,苏联将在背后支持中共,美国将在背后支持国府。
美国为了获得日本军事支持不得不为与日本结盟,甚至不得不将原子弹扔到中国大陆或者新疆。
缺点:苏联将在陆上对日本发起攻击。
评价:非常好。
以上几个战略构想可能过于理想,德国战败、苏联崛起、铁幕拉下的判断过于“事后诸葛亮”,但是,如果这些战略是基于“日本还弱欧美太强”这个出发点,那么日本最差的结果也可以保持亚洲第一,绝不至于沦落到被美军进驻、失去台朝满的地步。
最后,回到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是和平主义者”显然是溢美之辞,他是一名军人,而不是和平斗士,他的反战思想是基于日美国力差距太大、日美开战日本终将战败的观点,而不是什么和平万岁永享太平。
只可惜,当时的日本人,从平民、军人到政客、大商人大多被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武士道刺激得失去了理智,给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带来了不幸。
难得的一部近代日本战争片,没有回避日本是战争的发动者这个问题,更美有回避国内是如何对战争狂热的问题,当然山本死的早,所以要说他的事迹,这些问题都不能回避,但以现在日本国内右翼明显抬头的社会氛围来看,这片实在难得了。
很多人说这片在美化山本,我还真没看出哪里美化了?
很多人受国内的样板戏影响,以为敌人就一定是个恶魔,对我们坏,对自己的人也一样的坏,不可能是一个慈父,一个好的上司,一个好人。
应该检讨的,难道不是这些被洗脑的同胞吗?
还有人说美化山本是个和平主义者,片里山本一直都是反对与美国开战而已,没有说反对整个战争?
哪里是和平主义者了?
看片不认真吧。
我觉得,这类的战争片,才是日本当下最值得拍战争片,直面自己是战争的发动者,了解是什么把日本送上战争的道路,而最后沦落为美国的占领地,应该尊敬的英雄是谁,而又有谁是不值得尊敬和供奉的。
而那些譬如“萤火虫之墓”和“永远的0”这类片还是不要拍的好,误导自己不说,还增加邻国对自己的仇恨,有何益处呢?
本来我想打五星的,但战争场面实在太寒碜了,所以扣了一星。
微博玩多了,就很难系统成文,恶果自尝。
所以只能把微博上几个散乱的感想统合统合,姑且也算一篇长评吧。
昨晚56完食。
感想一:某人果然如之前所传,台词很少(不过旁白巨多)。
真藤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
在与56接触的过程中,他隐约感觉到国家走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但质疑的想法被碾灭在上下一致的狂热好战氛围中,直到濒临战败,人们才听到他微弱的声音,“媒体的任务难道不是报道真实吗?
”感想二:香川照之饰演的报社主干宗像就是真藤的对立面。
作为狂热的主战派,与人微言轻的真藤不同,他有操纵舆论的能力,利用手中一支笔,高举引导国民的大旗,美化自己歪曲真相的行为。
即使在真实的战场上日本早已一败涂地,他仍死不悔改的用自己的春秋笔法,粉饰出高歌猛进的假象,直到一切无可挽回。
感想三:56与和他的同士之所以反对与米国开战,反对结成德意日三国同盟,是因为他们是国际通,他们了解的真相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到的,而不是通过被阉割、被编辑的宣传资料获取,然而面对被蛊惑的全体国民,他们的声音与真藤一样微弱。
感想四:56里有一句台词,是由柄本明说的,大意是鼓吹战争的那些人凭的只是毫无根据的狂信。
什么是毫无根据的狂信呢?
大概就是真藤常去的小酒馆里一位常客说的:从元朝攻打日本开始,日露战争、日支战争……日本全都战胜了!
这种建立在过去的盲目自大吧。
感想五:战争是什么?
当开战前期,战场是在遥远的中国大陆、新加坡、缅甸时,战争不过是日本民众的谈资,学者眼中促进经济的良方,报纸大卖的话题。
别国的国难家破人亡,在他们眼中不值一提。
直到空袭警报在东京上空响起、身边的人陆续入伍、配给日益困难、城市变成废墟。
全体造的罪业,必须全体偿还。
感想六:全片的结局,是战后生还的真藤站在一片废墟中,反思国家和国民是如何走到了这个结局?
而原本大肆鼓吹战争的宗像,仍然作为报社主干在主导着舆论,不过他鼓吹的重点已经从“打败美国”改弦易辙为“与米友好”“在米国的领导下重建民主日本”了。
历史在不断重复,一切都没有改变。
感想七:在日推上,不断见到有观影后的日本人发推说,结局画蛇添足,没有必要。
但是56完食后,我觉得,这个结局才是全片的升华,是主创人员对现实的叩问。
是被有意识操纵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一起毁灭?
还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独立去思考?
不能直面这个叩问,历史还会重复。
在这部二战题材的电影取这个标题名大概是有点小清新吧,但总觉得日本的战争反思电影总是能给我带来这种味道,去年一部新片《日本最后的一天》,主演都是一个人,不同的立场、时间,但有种相同的思想。
山本五十六,这个名字不只是在日本,在中国也是如雷贯耳,可谓大名鼎鼎,日本鬼子的代名词,在我们严重似乎一直是侵略者的代表,凶神恶煞般的人物。
而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尤其是中国影迷)却是别样的体验。
山本五十六,睿智而又慈善,没有什么架子,追求保护祖国、国民的优秀将军,这种定位先不要着急反驳,至少电影给我们是这样的想象表达。
查询了历史资料也的确有部分符合,比如部分海军高级将领的确在二战前期是被日本民族主义所诟病,坚持反对加入轴心国,反对日本对英美宣战。
井上成美,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作为海军“反战三角”也是有记录的。
不过必须要指出的的是,作为海军,对陆军侵略中国的行为,大部分也没办法出力,自然也没有多少战功,所以一直是不可置否的状态,并非真的反战。
海军和陆军不同,技术含量要高很多,日本陆军其实比海军水平要次多了,但是陆军在与苏联对战之前都是和积贫积弱的中国在打仗,还被陷入了持久战之中,后来的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之时,日本最强部队成了豆腐渣。
海军则是直接面对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海军,这不是陆军可以用精神胜利法来说明的,巨大的差距让海军十分清醒,比如山本留学美国,可谓知己知彼。
在电影中也时常体现了这一点,那位狂热的记者一一列举出了日美实力的差距,却又用日俄战争来表达以弱胜强的可能,山本却用很理性的角度去分析,表明他没有被当时日本弥漫的极端民族主义所迷惑。
历史的山本五十六也经常被诟病,因为除了珍珠港,其他战役几乎都失败了,然而帮他说句话来看,这本身就是正常的战果。
所以山本五十六不是电影里形容的那么和平主义,也并非狂热的军国主义者。
我觉得这也是海军陆军军种之间产生的差别,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石原莞尔,作为9.18的策划者,他应该是被重点斥责的,然而他却也是反对扩大中国战争的人,并且被东条英机所排斥。
他弄出来的“下克上”,也让日本陆军变成了疯狂寻求战功的盲目军队,按照石原的战略思路,估计中国想得到真正的和平很难-天佑中华。
作为中国观众,我只能给这部电影3星,其实我觉得本身还是有四星水准的,电影情节流畅,战争场面虽然特效不足,但都尽可能通过各种手段,人物演技来强化,结局山本最后中枪的时候非常打动人,音乐十分到位,成功塑造了一位“忠勇爱国”,只是不得已为止的优秀将领的光辉形象,也符合日本人“物哀”的审美意识。
但电影打着反战的名头,事实确是不折不扣的在美化自身作为侵略者的形象。
电影有意无意的把日本当做了受害者(与电影日本最长的一天一样),顶多把责任推给了疯狂的陆军(现在的日本海军可比陆军派头大多了,也是源自二战的主要责任方,陆军被清洗了),还有民族极端者和煽动者。
本国的民众其实不想打仗,只是被诱导了,以为经济形势不好,可以通过战争提振经济等,也不懂得战争的残酷性。
东京空袭给日本老百姓带了了巨大灾难虽说是事实,但却让观众忽视了,日军对重庆长达五年的空袭是多么的残酷,战争对中国人的损害十倍于美军之于日本,哪怕加上核武器。
在电影中有意无意的塑造出,日本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是不正义的,发动的是侵略战争,而是战略选择的失误,如果山本五十六来指挥全局就不会遭受巨大失败等等,所以山本在日本一直被神化也是有道理的。
战争对别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在很多日本反思电影中都缺乏深刻的体会,日本人死了是深切的,中国人死了只是数字,哪怕数字很大。
说句题外话,日本目前虽然右翼势力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然而我仍然认为民主化和阉割化的日本并不能说是好战和军国主义,准确的说,其实还差的很远。
但之所以右翼崛起,我觉得也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了解真实二战日本的可怖,或者即便了解一点也拒绝承认。
就像南京大屠杀总是纠结于数字多少,引致全盘否认,却全然忘记屠杀就是屠杀,三十万、十万、一万都是。
这种有倾向,刻意逃避粉饰。
所以右翼的很多思想也不短滋生了很多土壤。
反而会抱着你们一直欺负我的看法,还有理由是以全世界都喜欢我们,就中韩(废话,就中韩被侵略的最惨)不喜欢这种可笑的理由(精日也这么说),我还喜欢德国勒,德国军服不知道比日军帅到哪里去,二战日本陆军在亚洲可以蹦跶,在欧洲不一定干得过意大利。
以前有句话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对二战的想法,大概可以归纳为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就不会妄自尊大或自怨自艾了。
现代的日本富强文明,让发展中的中国羡慕不已,于是爱慕日本文化,反而贬低自己,哈日精日就是如此。
有人说日本多么了不起,中国内斗都连绵不绝,凭什么对日本不满,具体的东西不想多谈。
我想到韩国,不管对他们有多少诟病的地方(比如起源论、韩流),但不可否认,韩国人真的很有志气,在日本面前都实际可以当做小韩国(无论人口还是面积)的地方,经济在目前仍然十分有活力并且不断增长,创造远不符合其国力的影响力,这点和日本很像。
了解历史,了解对手,记住历史不是要盲目的去砸车,去抵制,而是用心做好自己,强大自己,憋着一口气去努力。
电影还有一个需要警醒,就是过度的民族主义不要绑架了国家的理性,电影理的那位主编就是例子,而战后要大写“民主”,也是对极端民族主义的一种讽刺吧。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记住和平的来之不易。
日本人自己拍的对二战的反思片,且不说山本五十六美化与否,听着片子里日本人几近疯狂的喊着banzai,看着南云端着粥哽咽的吃不下一口,还有从拉包儿起飞的飞机和蔚蓝的大海,让人怀念,让我又想起在塞班岛的那些事来。
这片子历史迷应该会喜欢吧。
片中诸多小细节挺有意思,比如希特勒《我的奋斗》被删掉的章节,报社的墙上挂着《报道报国》,民众口中说的不断更换总理大臣的预兆等等,可以看出导演还是别有用心的。
顺便说一下片子的音乐和镜头画面都不错,就是战争特技略欠缺了些,不过相信这并不是重点,呵呵。
最后的最后,为了证明我爱国要多说一句废话: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都是坏人!
over
很好的一个题材拍成了一部四不像实在不应该。
就影片整体来说,还是继续日本电影简(que)洁(fa)明(shen)了(du)的结构,山本,海军,民间这三个主要层次被用相对简陋的方式串联在一起。
除了山本本人外,对海军的刻画分为——他的已经退役的私友,也就是崛海军中将(跟他一起吃西瓜的那个)和米内海军大将,但这两人的形象很淡薄,无论是角色本人还是山本与他们的互动都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山本的同僚,也就是他的参谋部人员,包括那个传奇色彩的黑岛龟人大佐,除了时不时歇斯底里大吼几嗓子外也没见到有什么出色表演。
南云吃饭时落泪这段倒还可以,但显得太造作。
至于山口帅哥不知道出来是什么意思?
表示山本失败全是因为有南云之类的猪队友?
丝毫解释不通,只显得影片结构脱节。
对民间人士的描写略好一点。
其中点出了报界为了销量而不顾国家命运的胡作非为,以及普通老百姓对战争的狂热态度(这点与历史并不相符)。
但是串联显得很业余。
总编的跟班常去一家小酒馆,于是这个小馆子的顾客就被拿来作为民间舆论的代言人,就连画面背景也都是大同小异,这种处理放在学校戏剧团还差不多,放在一部严肃的商业影片中实属儿戏。
到了中途岛之后,导演越发不会拍片了。
镜头里的山本显得百无生趣,除了吃还是吃(其实整部影片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山本一直在吃吃吃),感觉他以前就是个吃货,现在干脆成了一个不好好工作混吃等死的颓废分子,这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拍这个片肯定不是为了黑山本,但就是要黑,这黑得不知所云,也够失败了。
总之这片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比如山本的职业生涯,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与家人同僚的互动,报界和民间自己对战争的责任,战争是如何在海军这一方面打输的,等等等。
因为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作为连接各情节的衔接剧情又作得十分业余,所以把很好的题材拍成了烂片。
明治以来,一直梭哈一直爽。
初创企业可以这么玩,但是大企业不行,输一次就结束了。
日本的角色还是没有切换过来。
领导的格局决定了国家的格局,梭哈与不梭哈的决定权能否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也很重要。
可惜的是,中国目前还没到当年的日本的实力,所以还是要继续苟,猥琐发育不能浪。
不能为了个人的荣誉而赌国运。
一个赌徒无法阻止一场压上国运的赌博,想要一个赢麻了的国家收手是不可能的
山本的反问令对方亲亲吃瘪,美国的资源,趁袭击进军日本,命运悲剧,以美食化解军事争辩,空袭是为了征求最快的和平,叙述者新闻记者(同时也是历史记录者,传记家),报纸与谎言,旁白作为客观真实,爱国者,一笔带过的战争场面,士兵司令的战死简洁克制,一切为了“求和”,对待噩耗无表演(吃东西下棋),一个隆重的死前flag,这是基于观众对于传主本事的了解(坠机身亡),吃饭喝酒活在当下,又不惜命。反战争是反太平洋战争对美国的战争,而不提对中国的战争。有点像《吴清源》
为了美化战犯,显得山本是个无所作为喝酒下棋的好手,而作为舰队司令长官的才华被大大削弱。香川照之与役所广司的演技点赞。
打一星只是因为你是敌人
徹頭徹尾的失敗作品 所謂的大場面再一次上演「狼來了」 充滿了内心矛盾與悲劇命運的山本大將 這麽好的一個電影題材卻被糟蹋了 也糟蹋了役所叔的表演 成島出完全不是拍這類大片的料啊。。。
看役所广司独角戏。
伟光正的山本
即便我们完全不去纠结山本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打不过”,只论他作为高级军事统帅的决策和指挥,这个问题在战史上其实是有很大讨论空间的。出于各种原因,山本在旧日本军队高级将领中的出镜率是独一份儿,真是拍了又拍,而这一版对山本的塑造和评价,完全没看到什么更加新锐或者深入的东西,反倒是更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甚至还附加了居家好男人属性。。。这令人遗憾。战史还原层面也一般,有些关键细节倒是给到了,可一系列重大的战役进程却给得太过粗枝大叶,军事细节的考究程度也马马虎虎。全片真正精华的内容是报社戏和酒馆戏。
历史是没有错的 但是觉得个体好像也没有什么错 那到底是谁的错呢 还真是想不通啊想不通啊 倒是深刻体会到 军人多半机智但单纯 政客才是真的不动声色的滑溜溜
无意与美国开战的山本却成了联合舰队的长官,执意冒险前线大约有赴死的意思。眼睛去看,耳朵去听,用心思考——至今闪耀的警告。那些嘲笑令和废物的招核小将,终会有相应的下场。
个人评价:剧情:3演技:5场面:7综合:3.8
一堆矮子里面的高个子山本是日本这个擅长短线不擅长线思考的民族中的高个,可惜一个人清醒拉不高一个民族的进水的脑子
山本应该是理智而冷酷的,这里却是一个慈祥的吃货,醉了!
真心拍的不咋样,整个基调都怪怪的,想要说明功过是非,可惜这是本来就是很模糊的东西。
鬼子不得house
呵,明明是侵略,说的像是保卫国家。呵,明明是军国主义,说的像是和平大使。呵,明明是个赌徒,说的像是为国为民的国家英雄。
演员演得不错。有点罗嗦。
山本五十六是为数不多清醒认识世界局势的人,他不是反对战争,作为军人,他只是很清楚与美国开战的结局,他能做的,只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如果有朝一日坐在谈判桌前,手里的筹码可以更优质一些。本片无关反战,反思的只是如何真正的审时度势。演员棒!
过度美化战争罪犯。
翻译《我的奋斗》原文日本那部分给激进海军军官挺有意思的,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片,卡斯凶残,场面宏大,给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些争议历史人物,有比较有思考才能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