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马尔蒂·黑尔登
主演:Einar Hillep,Ingrid Isotamm,Laura Peterson,Mirt Preegel,Tarmo Song
类型:电影地区:爱沙尼亚语言:爱沙尼亚语年份:2014
简介:根据爱沙尼亚女人厄娜的记忆改编,讲述了大批民众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故事和这批民众如何在饥饿、寒冷、冷漠、失去友情和自由中生存,当所有的希望消失殆尽,他们又如何继续活下去的故事。详细 >
实验电影,反情节美术馆电影。黑白色调,配合人物克制的朗读,用一个个伪长镜头刻画定格在写信人记忆中的画面。镜头的流动和剪辑转场十分流畅,有一种VR式的沉浸体验。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西伯利亚的丛林中的落雪声,风声和鸟鸣声,以及那静止画面中的风吹衣衫和树叶。风中轻轻律动着的,莫非就是电影的本质?可惜的是实际表现让人十分容易丢失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影片主旨的感染力。对于历史不熟悉的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苏联要迫害爱沙尼亚的少数民族(实为德裔)。这部影片是导演对于祖国经历过的不受人们关注的历史悲哀的追忆和反思。观后进一步接近了不可触及的完整历史真实,是本片对于反思者最大的意义。
长镜头下的静止场景。。静止场景中的场面调度。。醉了
太赞了,喜欢这样的诗意电影。想n刷!配乐也这样的精彩。终于在电影资料馆实现了夙愿。记住马尔蒂·海尔登的名字
钦佩作者!
动态历史。
一束花,“活过斯大林的人就赢了”,开头铺着白桌布的餐桌前的场景想起安德拉德《静物》的第一节
有些长镜头还不错,但是一想好像跟定格关系也不大
@资料馆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必然会获得一部分豆瓣装逼犯的喜爱
不错
>
如艺术品一般精致,用拍3D模型般的拍摄手法去讲述故事,再配以真实信件为基础打造的台词,这种新鲜又富有艺术气息分拍法能够让观众很好地感受人物情绪。四星。
太好的电影,无可超越。20170803 20190910
风格化的影像
一個嚴重缺少電影感的實驗電影,感覺像是參觀了一次蘇聯時期博物館。文青看的東西,不對我的口味。
导演的诗歌朗诵配上静态壁纸,虽然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对观影环境的要求真的太高了。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诗句写的不好,女主没有海报好看
这个手法,用来表现这个主题,真的绝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5SIFF#黑白定格,几封书信,分段捕捉。然而从头到尾的单一也终于让邻座一众坠入了深沉的梦乡。梦里有苹果树,有荒草地,有扬起的风尘。
西方吹来清新自由的西风,这儿吹去东风,然后我们会在横风之中相见,我们会在横风相遇的地方相见。在我们的苹果树下,在造物主的庇佑之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实验电影,反情节美术馆电影。黑白色调,配合人物克制的朗读,用一个个伪长镜头刻画定格在写信人记忆中的画面。镜头的流动和剪辑转场十分流畅,有一种VR式的沉浸体验。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西伯利亚的丛林中的落雪声,风声和鸟鸣声,以及那静止画面中的风吹衣衫和树叶。风中轻轻律动着的,莫非就是电影的本质?可惜的是实际表现让人十分容易丢失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影片主旨的感染力。对于历史不熟悉的观众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苏联要迫害爱沙尼亚的少数民族(实为德裔)。这部影片是导演对于祖国经历过的不受人们关注的历史悲哀的追忆和反思。观后进一步接近了不可触及的完整历史真实,是本片对于反思者最大的意义。
长镜头下的静止场景。。静止场景中的场面调度。。醉了
太赞了,喜欢这样的诗意电影。想n刷!配乐也这样的精彩。终于在电影资料馆实现了夙愿。记住马尔蒂·海尔登的名字
钦佩作者!
动态历史。
一束花,“活过斯大林的人就赢了”,开头铺着白桌布的餐桌前的场景想起安德拉德《静物》的第一节
有些长镜头还不错,但是一想好像跟定格关系也不大
@资料馆
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必然会获得一部分豆瓣装逼犯的喜爱
不错
>
如艺术品一般精致,用拍3D模型般的拍摄手法去讲述故事,再配以真实信件为基础打造的台词,这种新鲜又富有艺术气息分拍法能够让观众很好地感受人物情绪。四星。
太好的电影,无可超越。20170803 20190910
风格化的影像
一個嚴重缺少電影感的實驗電影,感覺像是參觀了一次蘇聯時期博物館。文青看的東西,不對我的口味。
导演的诗歌朗诵配上静态壁纸,虽然充满了诗情画意,但对观影环境的要求真的太高了。我不喜欢这部“电影”。
诗句写的不好,女主没有海报好看
这个手法,用来表现这个主题,真的绝了 @中国电影资料馆
#2015SIFF#黑白定格,几封书信,分段捕捉。然而从头到尾的单一也终于让邻座一众坠入了深沉的梦乡。梦里有苹果树,有荒草地,有扬起的风尘。
西方吹来清新自由的西风,这儿吹去东风,然后我们会在横风之中相见,我们会在横风相遇的地方相见。在我们的苹果树下,在造物主的庇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