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不适合大家一起看,非常伤感;也不适合谈恋爱情侣看,非常沉重。
没有枪林弹雨的警匪场面,没有酷炫的飚车场面,没有险象环生的悬疑铺垫。
总之,警匪片中所有商业卖点都被剔除掉。
唯一的标志---庙街被保留。
我没有去过香港,更没有到过庙街。
但相信只要看过香港警匪片的人对这三个地方都有所耳闻:旺角,庙街、九龙城。
没有商业卖点,所以说这部片子完全是另类风格的警匪片。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
年轻人盲辉在庙街替当地黑帮做事,与此同时,警察利用盲辉来打击黑帮。
在如此窘迫的环境里生存,生活的种种不幸都向这个年轻人袭来。
首先无家可归,继而被打成残疾,最终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人,生活一步步将盲辉逼上绝路。
不得不佩服导演,把底层人的生活刻画得太深刻了;同时又不由得憎恨导演,凝重的基调让这个本来很悲伤的故事变得更加悲伤。
主人公的生活一次又一次推向生活的绝境,让观众越看越揪心,越看越觉得失落。
直到最后看见主人公拖着一条残疾的腿和一只受伤的手臂形单影只的在路上走着。
活着,对他来说,似乎比死去更痛苦。
生活,对这个年轻人是不是太残忍了。
想了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真正值得体会的应该是警员说的那番话。
******一鸡死一鸡鸣,庙街有庙街的规矩。
警察都要跟,决不例外。
我们不是要令他们没饭开。
那些混蛋没饭吃,到头来反咬你一口。
我们做的是平衡。
可惜,警察是要付出感情工作的,但从来不会有人用人道的立场看我们。
******或许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盲辉这个庙街年轻人注定的结局吧。
本来挺好的剧本,能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的生活。
影片里大量重复的镜头,没有任何意义,就是水时间,最后面加的那段结尾让人三观炸裂,甚至不如让主角饿死在街头。
主角的演技是很厉害的,北姑自己洗自己的血水那里,看的特别揪心。
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最后要洗白警察,直接整部戏垮掉。
本来就是警察威胁盲辉让他出卖庙街,后面盲辉被追杀警察也是冷眼旁观,盲辉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没有一点帮助。
最后直接180°态度转变,还让盲辉自己选择,搞得自己是包公似的,最后这段完全是毒鸡汤恶心观众。
机动部队—绝路 (2008)6.52008 / 中国香港 / 剧情 惊悚 犯罪 / 刘国昌 / 任达华 邵美琪
一直以来都是银河映像的粉。
从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
到近不久的黑社会。
神探。
都没有落下。
(虽然银河存在着严重的创作重复,水准下降也很明显,毕竟功成名就了。
韦家辉和杜大师都已不复当年锐气)这部在电驴上拖的片子。
介绍上说是杜的导演。
虽然之前并没有看过PTU(虽然有下。
但是不是粤语版,便闲置在那里了)但是任达华凭此片获影帝,想必水准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好有续集下。
于是便下了。
看完都没有注意并不是杜的导演。
实在粗心得紧。
)片子很是一般。
盲辉和他的北姑老婆被迫害得惨兮兮,让人立马想起了以前的三四流黑帮港片(尤其是王晶同学的大作,最喜欢把好人整得断手断脚什么的)太不贴近生活了。
我没有去过庙街。
但是我想。
肯定也没有电影里头描的那么惨。
这种不断升级的描述苦难的做法。
很显然不是杜的一贯风格。
里面的不合理的场景我就不多言了。
因为已经有很多朋友评论过了。
只说说片子的亮点。
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很出彩。
就是林雪饰演的肥沙。
去清阿乐的场的时候说的那段话,和那些动作。
非常的杜棋峰。
把那种银河特有的暗的风格给勾了出来。
让我想起了黑社会里王天林演的阿伯在拘留所里同警官对话的场面。
既剑拔弩张。
又隐于无形。
黑社会,同警察。
本生就是一个生物链上的产物。
后来的任达华有一句话也很经典。
“我们好处已经拿够”,这就是银河映像电影里的香港。
警察做的只是平衡。
让古惑仔来制定规距。
警察来遵守。
盲辉演得很不错,就其发挥来说。
算是上乘了。
至于任和邵。
根本只能算摆看了。
换谁来演都一样。
无所谓发挥。
被严重脸谱化了。
倒是林雪的几个场景都还不错。
同那个猥琐老头对棋完了撩起T恤亮警牌的动作很经典。
林雪的表演也很不错。
就其经历来说。
他真的算是熬成婆了。
相对于他在高兴里的表演。
我更乐于看到他在银河的电影里。
整体来说。
整部片子很显做作。
水准三流。
银河后继无人的情况非常严重。
非常怀念当年的暗花。
一流的编剧。
一流的故事。
一流的演员。
完全确立银河的地位。
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种佳作。
PS:最后的小警察的平衡论非常多余。
非常没有必要。
导演想要表达的。
大家其实早就知道了。
何必要捅破这层没必要捅破的窗户纸类。
我看完电影,有个问题我一直在问自己,人活成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
盲辉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生活的没有一点希望。
在黑白两道之间受尽了屈辱和责难。
连带她的女人也一并带进了毫无希望的人生。
难道就没有其他出口了吗,一定要活着这样,下贱的如同蝼蚁一样的人生。
如果出生注定了他的悲剧,难道就没有其他路可走?
如果已是绝路,我们也必须活出曙光。
他可以抓住一切时间去学习,争取进入主流社会。
脱离是非之地。
影片在最后点题了,就是平衡,维持平衡。
盗亦有道,人不应该干预太多的事。
特别是在你不可控的情况下。
我是有点异议的,错的始终是错的,如果没有人做出干预,那么这个社会更加没有希望。
那个警察,有什么问题。
你若是他,你该如何。
盲辉最大的问题是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
如何寻找生机。
人生也是如此。
看上去即是没有光亮,那是因为黑暗遮盖了阳光,你不如等待、蛰伏、积蓄力量。
我觉得PTU里面,这个最好看了。
可能也只有香港才敢拍出这么惨烈的电影了。
国内这种电影肯定审批不过的。
血腥暴力略带色情不说,其所描写的黑暗这点,就决定无法通过。
可怜的底层小罗罗,最终只有以死来告终。
描写的很现实,被震撼了。
看到小罗罗被狂殴,我心里觉得相当难受。
不过这就是现实。
这些人如果没有人来想救,只有死路一条。
无论是警是匪还是草民。
自以为是的警以为可以控制弱者的命运,作上帝,生杀予夺。
可惜一切并不像他想得那样发展,匪换了一拨人照常存在;滥用权力,利用弱者企图破坏平衡的警最后也自食其果。
可怜那个残废还有他的北姑。
说说北姑吧,值得同情么?
出卖肉体也算是自食其力没错,可是连生存都出现问题仍旧赖在香港不愿意回去这种心态也实在是难为她了。
和个残疾人相依为命,每天接客,按道理说做人的自尊早就不知道去哪了,除了每天晚上在一起的时光。
结果最后落魄到为了一口面包给老大爷口活导致两个人尊严的崩溃,这个怪谁?
不是打死都不愿意回去的心态咎由自取么?
香港不属于穷人,其实整个世界都一样。
混成这个模样,好人与坏人,警察和匪徒,黑道和白道,没有人会施舍给你尊严了。
就好像被社会抛弃。
弱肉强食的社会。
孤独者最终孤独一生
刘国昌的作品一直都比较喜欢,从较早的《童党》,《五亿探长雷诺传》到06年的《我要成名》,各种风格都有尝试,也比较成功,尤其是08的《无野之城》和《围·城》,更是尝试了同性恋电影和写实电影,思想之前卫完全不像是一位年龄颇大的老导演,这部《绝路》个人感觉比《警例》好太多,起码有个人的风格,那种写实的手法完全不同于银河的感觉,但又比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了。。。
这片子男女主角(当然不是指任达华和邵美琪)得到一次绝佳的发挥机会,他们表现的也相当不错,曾国祥这次可为他爸争光了。。。
警员细忠:班扑街到头来,用几饼嘢(几万块)买咗个僆仔(小伙子),顶丧坤条罪,我地日做夜做,系迷就要保护尼班扑街啊?
警员A:又想点啊?
警员细忠:下下疾住(反驳)晒,我讲错啊?
警员A:咩啊?!!
警长may:喂!
警员B:细忠,一鸡死一鸡鸣,老庙有老庙(庙街)嘅规矩,警察都要跟,唔例外。
我地唔系要扫到佢地日日都冇饭开。
班友乞米,到头来反咬你一啖。
我地做嘅,系平衡。
警员细忠:咁唔好着尼套制服啦!
警员B:呵,我地都系打份工,唔系超人。
火爆搵人顶罪,都系一种平衡,尼度嘅生态平衡,总有一日,佢有自己嘅方式,将过火嘢摺埋(过分的事情处理好),冇人可以行多一步,你行,就会好似佢咁。
(指向阿森的空位,寓意阿森行事超越职能范围,因公受伤)警长may:可惜,警察系要付出感情嘅工作,但系从来唔会有人,用人道嘅立场睇我地。
从西三旗回来,到清河小营的时候,廉价的劣质MP3突然因为没电量而关闭,《往事只能回味》戛然而止。
那个时候心被狠狠地震了一下,属于时光的往事真的只能回味。
这是2009年的夏天,北京的城市里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人行匆匆;想念一个属于悲伤时节里的阳光际遇,在此间不堪一击。
收拾好了MP3之后,远处的灯火依然在闪烁,车里一片漆黑,隐约能见到窗外面的灯光。
我想起来这是很多年前的错觉,那个时候从海淀的公交赶往丰台的路上也曾经有过和这样的感觉,同样的落寞,同样悲伤的时光。
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竹马青梅。
刘国昌的电影里用了两个人的短暂来诠释了这首短短的歌谣的名字。
依稀记得电视剧里的女主角向自己的爱人哼唱这首歌时候的表情,其实在片头也出现这首歌,一个老太太的嗓音更加诠释了这样的结尾,只是和女主角的哼唱对比,前者是一种苍凉,后者是一种绝望。
很多年后我在没有开灯的车上聆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才深知属于过去的时光,除了了追忆,其他的一切都不能任何作为。
即使从小青梅竹马,如今又如何?即使从小两小无猜,如今又怎样? 看到片尾的时候我几乎要哭泣,刘国昌作品给自己最大的力度就是能感受到那种近乎真空的真实。
时光如流水,那个衣衫破烂的女人拖着她自始至终不曾放弃的残缺的爱人,用手捧自来水给她的爱人喝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座城市的风景比得上这个美丽的画卷。
很多年后想起这样的情景,温暖和辛酸皆如初。
一直觉得一部影片到这里配上这样的歌词是最好的搭配,刘国昌不愧是心理袒露的真实大师。
在《机动部队-绝路》中,刘国昌用他惯有的手法揭示了一个关于看穿世界的本质。
作为一个生存的意义仅仅只是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的残缺人士来说,这样的爱与这样的城市已经注定是一种冲突。
盲辉的傻、痴和无能为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和北姑在这座城市里的生活是一种磨难;影片中盲辉和北姑睡在桥底下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香港这样的一个地方,成名前的古惑仔和成名后的古惑仔穷尽一生在砍杀,对于他们来说,除了这一生的迷茫之外,他们得到了什么? 生活对于所有的弱者来说,这些都是扯淡的玩笑。
盲辉从依靠兜售香烟开始成为警匪遗弃的对象,这期间没有任何一个立场或是阶层上的人对他们的遭遇有过关注,北姑为了一块面包而被迫和老头发生那个关系的时候,我们对于人性的评价出发已经不能从简单的价值取向去质问,而是应该问问他们应该怎么办?对于北姑和盲辉来说,所有关于贫穷与无奈、所有关于对平安生活的梦想都已经和他们无缘,在香港这样的城市里,他们彼此的搀扶是他们唯一能走下去的路,而他们彼此为对方活着的理由又成了他们坚持的理由。
无论是警察还是匪徒,对于他们的遭遇有的只是利用,这就是所谓的社会。
北姑和盲辉的死是他们命运中注定的必然,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刘国昌将北姑和盲辉的死设置在了一起,至于这点是这部影片不错的地方,生死相依这样的主题精神也正符合盲辉和北姑这样的爱人。
在香港,在现实,在物质面前,或许死亡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因此我宁愿相信,北姑和盲辉的微小与生命与和现实势力的抗争,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批判。
没有任何指责与怨恨,但这部影片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生命和活着的故事。
刘国昌的每一部电影都可以算作是一个经典,而也只有刘国昌在人性的刻画上能达到这样的力度。
在这部电影中,女警官的话语勾勒出了警察生存的基本,同时也对于黑暗势力的监管是他们不能为力的地方,这样的一个结尾,却正是想要告诉我们,北姑和盲辉这样的社会弱体,来到这个原本就脆弱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但真正意义上的错误是,北姑和盲辉这样的社会弱势群体解释了我们活着的本原问题。
2009年7月5日凌晨于北京上地家中原帖地址:http://zhuyi.org/book/post/jidongbudui.php
没有刺激爽爆的动作场面,峰回路转的反转剧情,有对只是底层人物走上绝路。
而这个绝路的初衷只不过是警察利用后即弃,警察也不过是想减少行动中的同袍伤亡,抓捕更加顺利。
至于黑社会头头明知道盲辉无辜还要拿他顶罪和发泄就自然而然的发生,生为弱者就是原罪,如同小孩子杀死小昆虫取乐一样……但凡有个好家庭好教育好智力也不会沦落到盲辉这样,但如果不是导演拍出来,这种底层人物大众压根看不到,嫌弃、避而远之、歧视、取笑,死了也就死了。
每天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哪怕再窝囊受气。
妓女如果不是爱上盲辉,在香港赚一笔钱回老家盖房找个老实人过日子的不在少数。
你以为他们不会选,其实他们已经选了自认为最好的路。
只不过两个底层人物不该在一起而已,除了互相拖累。
人不是动物,当发生感情的时候没法理智控制自己,所以两个底层人物在一起,经历了太多苦难和摧残,再也没法保持克制理智,继续过忍气吞声的窝囊日子,才会有结局的一个杀黑社会头头,一个杀警察队长。
整个影片真实到令人不忍直视,结局也没有苦尽甘来的美好希望,继续一地鸡毛的落魄,这就是生活中的残酷一面。
这部不关PTU什么事!
我看的时候真觉得他蛮可怜的
当要拍PTU,这就好比是个命题作文。刘国昌这么拍,行是行,可是文不对题,这就不是PTU了,甚至都有点不像银河的风格了。这不是导演能力问题,而是对于题材的把握问题。
什么啊 什么电影啊 我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啊 曾志伟儿子在电影里到底七什么作用 到底想讲什么 ¥%¥%……@¥##%@#¥ 草!
太暗了。
最渣的一集
喜欢里面的镜头语言,符合我的视觉习惯!
曾国祥、吴乙彤很出彩。同系列中独特的刘国昌导演的视角
杜琪峰学生作品的第二部。可惜好闷好呆板还要说教,就像老旧的古惑仔电影。
不把底层人当人 完全是当工具利用压榨价值 片尾居然来一句我想帮他们?除了片尾这说辞 其他可上7.5分 男女主演技好牺牲大
平衡,扯了吧
额。。。
摄影好棒。曾国祥的个人秀。还不错,香港电影界还是有人的。
人性很丑恶
这是在讽刺PTU,懂吗?很替盲辉和小惠可怜...
黑暗,相当黑暗
色调够了,情节却趋于平淡
银河映像机动部队系列电视电影,这一部很有电影质感,但早已脱离ptu的风格,这一部想表达底层人物的悲惨,但过于卖惨。警察更像是配角,曾国祥才是主角,6分。
大烂片。
还是拍连续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