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部台湾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都哭了。
一部是纪录片【奇迹的夏天】,另外一部便是【九降风】。
巧合的是,两部电影的结尾都是一幕毕业典礼的场景,都是一场热闹喧嚣但是内心孤寂的分离仪式。
而同时,都有一首原创的歌,在【奇迹的夏天】中,由一个中学毕业生创作的离别曲【今年夏天】,一样催人泪下,一如【蓝色蝴蝶】。
仪式通常都是一种告别,成人礼告别年少,婚礼告别单身,葬礼由生者操置来告别死者的人生。
毕业典礼,是最简单的告别青春。
不明白讲出来,伤感照样不期而至。
故事里的主人公们,经历了友情的背叛和生死的离别,在一首歌中共同纪念了不会回来的过去。
小汤没有参加这个仪式,他拿着一箱棒球坐火车去屏东县,用自己的方式祭奠青春,在火车上,他默默抽烟;而在学校里,天幕的灯暗了,悲喜交加的毕业生们一起合唱着【蓝色蝴蝶】。
【九降风】的结尾真是好,不做作不刻意,真情流露,末了小汤梦幻一般见到他们共同的偶像棒球王子廖敏雄,廖敏雄微笑着举起球棒,那画面带来一股未曾有过的温暖与感伤。
片尾曲是张雨生的【我期待】,say goodbye后,他们会开始各自不同的人生。
不想离去,终将别离。
据说导演林书宇很爱哭,不知道剪到末尾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点泪腺冲动。
对于年青导演来说,电影拍得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两场戏处理得非常有感觉,一场是在泳池中几个朋友一起脱光了下水嬉闹,全程手摇记实拍法,镜头从水上直接潜到水下,声音随之过渡,非常得善心悦目;另外是阿行追着林博助从教室到厕所,摄影机直接用摇臂自上而下摇下,这场戏估计大多数人都会喜欢,电影情绪到这里积累到了一个高峰,阿行的眼泪,和愤怒的棒球棍,击打的声音,随之黑场,很难不为之动容。
我不太相信内地的韩延和香港的麦曦茵能够把另外两部作品拍到这种水准,毕竟【九降风】已经很难得。
看似在時間流中只會不斷前進的高中生活,其實...這裡切一個口、那裡斷一個裂痕,都會是巨大的能量出血,.....就像一直信以為英雄的時報鷹打擊手,受賄打假球的事情,都還只是一個缺口的泡泡,......這些即將脫離某一段成長歲月的孩子,似乎只能從缺口繼續走下去,那是人生真正的開始吧,我想。
表象的畢業典禮持續進行,而真正的生命才開始要開展,最後那個鏡頭,一個打擊,說的就是這個。
這是我第三次看《九降風》了。
有兩次都是與15歲的孩子們一起看,在心裡起伏的劇烈情感總在冷凝的空氣中迆盪......崩解的青春歲月,不管正在展開、還是已經過去,都會在心裡投下一顆起很大漣漪的石。
《九降風》對於我,還有另外一個意義,一個我在其間生活了六年的"所在",在這樣的冬天起的風總是特別寒。
一段特別安靜的日子,那些年,在竹塹生活。
也因此片中場景,東大路陸橋、東門圓環、城隍廟、南寮海邊......都是一步步走過的,看過的,吹過的風景。
冬天,想念竹塹城。
“到了一定的年纪,人们会开始回想属于自己最美好的时光。
往往,最美好的时光,都是那段纯真的成长岁月,我们称它为青春。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一直的谈资?
不是天气,不是新闻,是回忆——这种大家都共有的东西。
总能在某句突然插入的话“当时……”,勾起涟漪般的回想,记忆似咖啡的香气离开了杯,弥漫四溢。
或许,我们的记忆不尽相同,但是有着共同的过去时态,然后依循着同一条时间的横轴互相倾述比对——即使走到了大学年月的末尾,每每谈话,说起什么,总可以勾起那句,“当年中学时……”,后续的是回忆。
可以是对坐在饭堂的餐桌上,呷饭的空隙间的闲聊;可以是三五聚块,唠叨一大段话之后突然的引出;可以是对着老友深聊之间,顺延地说起共同的过往……不管怎样,当你开了头,对方总会在你后面接下话头,最后是两个人一同回味共同拥有的那段似乎已经逃离得很远的时光。
早过了大一入学时不舍地把高中生活挂在嘴边的比对的时期,然总是会不经觉地在哪个话题中提起这段过往,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的记忆可以回想,不是留念,是留恋——或许正如上言,青春永远是最美的回味。
当我们的世纪变成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标签——“八零后”,似乎也随着二十世纪的名头被甩在了人们的视线的背后。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原本被当作是时代的青春张狂的标记也被接踵而至的“九零后”所接下。
我们也开始和以前同样这么看待着我们的大人们一般,用着成人的口气,过来人的语气,去讨论这群我们的“接班人”,用趋近成熟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现今的“非主流”。
张狂如歌的青春,在我们面前真切地如风消散,所以当看到这熟悉的过往时代的记忆被放到荧屏之前,窥视光影中的如此熟悉的种种,我们的心房不能不被撩拨凌乱。
上世界的九十年代,是我们共有的青春,共有的张狂记忆——被摆在荧屏前的种种比回想更加逼真,也比回想更加动人。
这当是一首我们八十后的青春的共同悼歌,因为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快乐的结局,一如我们不会为失去过往的青春高兴起来一般。
我们的大多数人不会有阿彦,小汤,超人,阿行这七个少年的叛逆而不良的青春,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那么点什么,我们也曾经有过的。
没有共同经历的事,而有着同一条的时间横轴,我们在上面上演着我们共同的青春,造就出那样的相似感,那么多的deja vu。
我们那时的周遭没有棒球,也不知道什么廖敏雄,但是我们有另一些如他们般狂热的同好者的小团队——时常的聚在一起,讨论一个恒久不变、常说不厌的同一话题;那时,是火箭?
是曼联?
还是国米?
也有更加前沿的,电子竞技。
我们同样对某个偶像那般痴迷,收集他的种种,很可能当年的某个人的那句“我见过他,还握过手!
”就和阿彦的那句“廖敏雄来过我家”同出一辙,一个仰慕者的美好臆想。
我们也有过,或许是我们周遭的某个朋友,在顶着学校抵制早恋的呼声下拖起了小手。
当然,也有更加进一步的,让我们当时脸红耳热的……我们看着对方微笑,甜蜜,也可以看着对方垂目,憔悴,我们把这别人以为我们不懂的情愫称为爱情。
同样的我们当中也有和小汤一样的那种,暗恋上那个经常一起接触的女孩,是由熟悉变为恋眷,还是在认识的第一刻就迷恋,也如同影片中对于小汤的情愫一样没有解释。
只是,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青春情愫,冲着青春的名号,爱恋吧!
这个是所有人心中美好愿望的呼声,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在实践,但定当所有人都在臆想。
很难有像电影中七人的那种午夜溜入游泳馆,然后拖了个精光互相嬉水的记忆。
那一幕在水光的映衬下的七个少年,在陆续脱光衣裤之后从泳池的外延跳投入泳池的一个个赤裸的躯体,在空中划出弧线;然后互相的推搡,互相的摇拽……在水波闪动的光影中裹着扭动的肢体留下倩影,这场持续良久的赤裸的男子嬉戏,让赤裸的男体在荧幕前变得如此动人美丽,不下于被画入画布的裸女。
或许这就是青春浮现在躯体之上的纯美和光彩四溢……我们的青春没有被贴上太多“不良”的标贴,所以当我们看着这群不良少年的种种,有着距离的陌生,又有着直面的熟悉。
因为,有那么多的叛逆而无所顾忌的事情,是我们在那段同样躁动的岁月里难耐青春的勃发而同样无时无刻在心中臆想过的;或者,我们身边同样的那些被我们称为“不良少年”的同龄人也在做着。
我们从荧屏中他们的身上,看到那股漫溢出来的青春张狂的热力,勾起我们那时压抑在心的青春的躁动,一时激动不已。
我们在他们身上回想青春,也在他们身上臆想青春,体味那番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叛逆而张狂的岁月。
这是我们会从看到这些熟悉的高中式校服开始溺淀进其中,直到眼前已是黑幕而仍旧醉然未醒的原因吧?
它着实让我们就着荧屏的光影,交杂着记忆回溯了一番自己的青春岁月。
《九降风》的名字一直没有在影片中寻找出解释来,反而影片的英文名——wind of September来得愁郁动人。
九月当已入秋,秋风的萧瑟席卷下定必枯叶四散,正如逝去的青春年华、过往的岁月,曾经的青葱终究会随风而逝。
只是岁月如风,而青春如歌,满载着故事与心情的记忆会一直回荡。
就像这部叛逆少年的悼歌般,总会显现眼前,然后触动心房。
说自己站在青春的尾巴上似乎并不妥当,但是看看最近,哦是近两年的自己,确实感觉青春这次美好的词汇已经离我越来越远.记忆里我的青春应该存在在初中,虽然早七晚八,而且每天骑车到处补习功课,但是还是乐死不疲,说是学习,补课,其实还是想和同学厮混在一起,任由老师在讲桌前唾沫粉末横飞,我们下下面传着纸条,看着小说,偷偷带着厚重的"超薄随身听",偶尔还不小心给公放了..一个眼神的交换就不知道接下来的一秒会有什么调皮捣蛋的事情发生..学校很破旧,但是操场去很大,去年回去的时候还流连忘返来着..小时候我也是踢足球的人..嗯..看完之后立刻想起了这些,据说我们正处在记忆里减退的年岁..可见这是没什么道理的..九降风是一部让我很意外的电影,之前看他的原因是因为最近看了去多压抑的电影Revolutionary Road,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一类..加上准备考试的压抑..所以想放松一下,可是能想到的是,这部九降风竟然是最压抑的一部..刚开始是一个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故事,阿彦是忆苦,小汤是马晓军,小芸是马兰,当然还有一群狐朋狗友..在故事进行一半的时候是很欢快的,轻松的目的暂时达到,整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七个人的小团体,课后抽烟喝酒把妹看球,"无恶不作",他们喜欢在下课后一起到天台吃午餐,戏说着某个漂亮的女孩,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棒球,可能类似我们的乒乓球情结,他们有共同的偶像,他们一起去看比赛为偶像加油喝彩..如果不来点意外的话这个电影就太阳光了,于是意外来了,阿彦受伤住进医院昏迷不醒,团体里少了主心骨,很快瓦解,有人偷车,有人替人顶罪,有人打抱不平,有人深深自责,最后阿彦死了,受伤之后一直没有醒来,毕业时有人早已退学,有人感慨万千,小汤带着阿彦的一箱棒球去远方为他,为大家祭奠远去的青春..我不理解金马奖为什么颁最佳原创剧本奖给他.很多线,一直在放,可是就一直散着,最后也没有人收拢,于是线凌乱着,飞舞着,很多事情没有前因后果,最后永远的定格在青春的尾巴上..也许这个就是他优秀的原因.电影还有一条线贯穿始终线索,是台湾90年代的赌球事件,台湾棒球一度辉煌,可是后来黑色势力渗入,赌球猖獗,开始萎靡...棒球在那一代年轻人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但是无奈的是最后来时落寞了..青春的意义不是在于他的随风而去,瞬间崩塌的过去,而是在于一切崩塌之后重新寻找自我,寻觅方向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脱胎换骨的成长,生命的意义才能延续下去.班长为了能和阿生接近把他弄到管乐团,把天台的门锁死.阿彦为了挽回小汤的友谊,苦苦练习着偶像的签名.小芸为了维护和阿彦爱情,宁愿被整个学校嘲笑.小汤为了保护阿彦,被黑社会的人暴打一顿.阿行为阿升打抱不平最后宁愿退学...嗯..你还记得第一次失恋的时候谁作为你身边给你安慰?你还记得谁在生日那天给你准备party让你又惊又喜?你还记得时候生平第一次把你灌醉?青春,我离你有点远了,我很怀念你.PS:九降风是内地,香港,台湾三位新生代导演的青春三部曲电影计划,一稿三拍因此九降风又称作九降风-台湾篇.九降风-内地篇是由韩延所执导,又名摊开你的地图.九降风-香港篇是由麦曦茵所执导又名烈日当空..大家来比赛看看最后谁拍的好...再PS:很欣喜的是影片片尾曲的张雨生的我期待,前些天一直在听,好巧.
九降風指的是新竹地帶秋天左右吹起的東北季風,風力猛烈強勁,如片中少年們憑恃青春、對體制的咆嘯。
電影畫面的色調和海報一樣乾淨、清澈,但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九降風》用整個故事緬懷青春。
《九降風》導演構築、重現著一個時空背景、一段特定的時光,企圖透過職棒興衰、透過九個少年少女交織的故事,引起我們對人事時地物的共鳴,不論是那段高中生活、1996年的台灣、曇花一現的扣機、甚至是職棒球迷對簽賭事件的回憶等。
導演描繪了青春特有的矛盾:必須尋求群體認同才能感受自我存在,卻又不完全對群體忠誠,在相同保護色底下藏的是片片逆鱗。
就像每天依賴著同一套制服,卻總不願穿成尋常制服的樣子;就像片中七個男生成天聚在一起,只要能和兄弟抽煙喝酒、蹺課鬼混、上天台吃便當,就感覺自己無比自由,就能感覺自己真實存在,所以願意為他挨揍頂罪、願意和他們共享心愛的檔車,卻不願意讓人靠近心中的禁區,關於那道友情與愛情的三角習題、關於豪華檔車的秘密。
《九降風》在劇情鋪陳上,透過新聞畫面的穿插剪接,刻意把他們的高中生涯和職棒聯盟之間做了宿命性的牽連。
一切事端尚未爆發之前,他們眼裡的青春,就像扯著嗓子嘶吼著「廖敏雄」一樣暢快、揮舞加油棒彷彿要打出全壘打一樣盡力、想抗議評審就朝場內扔砸別人的鞋子一樣張狂而無所謂,這時候職棒和他們年輕的生命一樣如日中天。
爆發黑道簽賭案之後,職棒聯盟蒙塵了,連七個人的青春色彩也逐漸受到沾染,他們爆發爭吵,天台上鎖的鐵門外阻擋著企圖尋求認同的背影,而鐵門內的群體信任也開始分崩離析,就連熱愛的棒球都背叛了他們,他們還剩下什麼、還能相信什麼?
青春也脆弱的出乎意料,在一個撞擊之後就沉睡不起。
當鄭希彥住院昏迷,這七人的生命樂章開始變調,巨變來的太快、太難以承受,想要歸咎於誰讓心頭好過一點、卻又明白這並不是誰願意看見的,林敬超只好後退離榕樹下、退離有缺口的七人世界。
而在謝志昇遭到逮捕、檔車的秘密被揭發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則被徹底分崩離析,像是被李曜行抓著球棒打碎的窗戶玻璃。
謝志昇因昔日情誼、不願出賣林博助而褪下了藍色制服,李曜行因昔日情誼而扛下偷車罪名退學入伍,但也因昔日情誼而對林博助更加失望憤怒,他和眼前兄弟哭喊出的懦弱對峙,自己也紅了眼眶,掉下眼淚,只能對著門板棍棍敲擊著無可奈何,這是我最欣賞的一場戲,追撞出了人性的自私、懦弱和無奈。
最後,湯啟進帶著一箱棒球、搭上了前往屏東的火車,進行一場僅屬於自己的畢業典禮,去追憶一個友人、實現一個諾言。
當看到廖敏雄出現再度揮棒的安排時,感覺太不真實,因此只能相信,這不真實的安排是特意留下的,讓青春中回不去的遺憾獲得些許補償的方法,就算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境、一段腦中幻想也好。
青春期所能擁有的並不多,不外乎家庭、學校、友情和愛情,成天在這般大的框框裡打轉,卻能轉出既微妙又複雜的思緒,使得青春疑問複雜難解。
以青春為題的電影永遠不嫌多,因為青春正是一種跨越了以後回首,有著再無法彌補的殘缺之處,但恆常美麗之物。
前天终于把九降风的碟子翻出来看了.有两个镜头很喜欢,一个是阿行转过头来,眼里都是泪,挥起棒球棍却还是没有打在昔日的兄弟林博助身上,而是打在门上发泄,一边叫着,一边把门打个稀巴烂.打烂的不是门,是他和这个兄弟之间的相惜,是他们几个人之间的友情.另一个镜头是毕业典礼上,蓝色蝴蝶的歌声在礼堂响着,所有人都在感伤,拥抱,痛哭,合照留念,包括小芸,包括超人,却不包括郑希彦,他在医院躺着,也不包括小汤,他在去屏东的火车上.郑希彦的青春停止了,小汤想去把他们的青春找回来.我想起我的高中毕业典礼,个个忙着拍照,笑颜如花,我暗笑自己傻,把泪擦掉,有人过来找我合影,我也笑得灿烂.仿佛没有不舍,仿佛不用离去,仿佛不用各奔东西.蓝色蝴蝶的歌词挺好,我听的时候哭了,也不知道我是哭什么.感情充沛真不是什么好事.类似他们这样的青春,很多人都应该经历过,逃课,吸烟,打撞球,泡妞,看球赛,打机......可以没心没肺玩的7个人,其实各自都有秘密,车可以给你骑,但不能告诉你是偷来的;可以替你挨打,替你道歉,但不能告诉你生气是因为喜欢你女朋友,所以气不过你出去偷吃;可以无条件偏袒你,对你好,但不能告诉你我喜欢你...林博助在阿行面前哭着说自己孬.最反感像林博助这样的人,孬,真的孬.敢做而不敢当.阿行是个很好的角色,他对个个兄弟一视同仁,不像超人那样偏心郑希彦.他为兄弟捱义气,为了不让阿升背黑锅被退学,他自己去认了不属于他的偷车罪名,落得个双双被退学的下场,让人唏嘘.自己的青春应该自己买单.阿行和阿升,错在认错了兄弟.在做每一件事之前,我们应该清楚做这件事的后果,既然负不起这个责任,那就不要做出这样的行为.只是,当我们都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青春就不在了吧.
麻木不仁的忙过了一个盛夏,以及一个空气潮湿的初冬,在某一个清晨的日晕下或是深夜的路灯下,痛恨自己道貌岸然的脸,原先以为充实的生活到头来只是对生命的负债累累。
从小的时候起,在不同的城市观看不同角色的人们的荒延滑稽的表演,如果我愿意,我说的是在主管意识上有向着某方面发展的倾向,我会是东邪西毒里醉生梦死的黄药师而不是一脸愤青的王家卫。
从客观上来讲,现在的生活是介于矛盾的理性与失衡的感性之间非线性的发展,就像是黄药师永远都是从东面来到白驼山,毫无规律却遵守生活法则。
我们都在青春里挣扎阿彦坚定的从马路上站起来,【他妈的,我还没死。
】那一刻,王朔说,青春躺着躺着就成黄泥河了。
谁的青春不是青春?
最近话说得太多,表达得也太多,这开始不像是真正的我。
很想安静的看着周遭的发展和变化,觉得现在生活真的是很可笑,纷扰的争执,无意的中伤,膨胀的私欲,开始向往顾城的生活,四处的旅行,肆意的安逸。
有些故事卻只能等到工作甚至结婚生子后,在某个同学会或路上的巧遇,才会幽幽的想起当年的那些无法释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10年前的那个夏天结束之后我的人生开始走向另一个阶段,直到现在,每一天都在飞速的成长,长得太快,快得我自己都有点跟不上。
我是说我内心的成长超过了自身本质上的成长,尽管下巴下面仍然毫无征兆的长出了胡子扎。
小汤抱著整箱的球,在毕业典礼当天,向火车售票员说,【我要到屏东。
】然后他在屏东球场遇到了廖敏雄。
然后。。。
【喂~你会投球嗎?
】【恩。。。
】他們一起在空旷无人的球场上练习,一切彷彿又回到了从前,锵~那是支两分打点的全垒打。
我想一切对于青春的背叛,都获得了救赎。
我彷彿看到林书宇在说,原谅青春吧,无论它伤你有多深 ,无论它来自哪里,又将要去哪里。
影片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出局’的电影,青春期的少年,不是在学业的道路上晋级,而是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出局,和成年人的社会一样。
这一点,导演有意用棒球联赛的放水丑闻来做背景,在青春偶像剧里平行穿插一些现实而残酷的讽刺。
‘偶像’的坍塌,也是青春少年不得不迈过成熟的一个坎儿,影片一直在为这个坎儿做着准备,或者说是一种冲刺,有么是击碎这个偶像(胖子撕了卡),要么是直面他们。
等到真的跨过去了,再回头看这个坎儿,就可以用成年人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了。
所以影片最后会安排小汤和曾经的偶像廖敏雄击球,不再是仰视的崇拜,而是平等的对待。
世界变化很快,直到勇敢的奋力一击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大。
这是这帮子‘温柔’的台湾兄弟们注定无奈的命运。
其实影片中整个台湾社会就是温柔的,父母,同学,连警察教官都和颜悦色,我不知道台湾某县是不是真这样,或许是个还不错的重点中学吧。
所以太温柔的兄弟关系,并不牢靠,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所谓兄弟,不过是些打牌喝酒的自私同学。
没有一起打过架流过血,并肩拍过砖头的学长学弟,到头来还是会为了保全自己出卖弟兄,这是铁打不动的人生准则。
否则怎么说战友的情缘赛过亲生兄弟呢。
作为小帅哥的阿彦和作为旁观者的小汤都没能把影片推向高潮,倒是拿着球棒的那位哥们还剩下点血性和义气,可最终还是没打人。
其他的都是孙子。
在这么一个温柔的高校里,出局的人才能真的长大,青葱岁月转瞬即逝
我想我该写篇文章出来,来表达九降风它给我的东西。
即使我明天就得交的6000字小说连大纲都没有,即使剧本分析的作业连剧本都没有找,即使很多的事情。
我要写很多东西,但却一直什么都写不出来。
但我知道,这篇我能写的出来,不知道写的好不好,但起码我能写的酣畅淋漓。
【这是一部需要分享的电影。
】当《九降风》第一天出现在学校的BT上的时候,就下载了,但是没有看。
第二天跟朋友出去玩,他说一定要看《九降风》,他说他看完都哭了。
现在煽情的电影有很多,爱哭的人总归看看就会哭出来,当然,我看完九降风之后也没有哭出来,但那种感动却持续了很久,持续着让我跟遇见的朋友说一定要看九降风,持续的让我觉得这是我二十岁到来之前可以纪念和铭记的一部电影。
如果哪天我会去当老师,给学生们拉片讲剧本,我肯定会选择这个片子。
看到半路的时候,给我一个朋友发信息说,你一定要看九降风,我说你也会在这个电影里面看到从前的自己。
也终于明白那天他对我说,你一定要看《老男孩》时,跑我寝室把碟给我送过去叮嘱我今晚一定要看的感觉。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需要拿给更多的人去分享。
后来我问他看了没,他说没看,刚好那天在我寝室。
两个人就座在那看电影,看第二遍的时候,又看到了一些东西。
偶尔会停下来两个人说说,自己以前也这样,很共识的喜欢小芸这样的短发,偶尔还搞怪的学学台湾小女生的姿态。
受处分,经常会有装逼的分子,一般都会有个小胖子去拖后腿等等的事情。
现在青春电影大多太做作矫情,而真正那个年代的我们不就是这样逃课出去喝酒,成伙结帮的混搭在一起。
没有驾照的骑摩托车,一帮人在一块讨论“健康“知识。
【这是一部属于八零年代的人看的深刻的电影。
】我想,这部电影,真的是应该八十年代的人看的最深刻的电影,他们都经过了术语九十年代中期的青春时光。
他们都一起听张惠妹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在饭店里彪歌会唱张雨生。
他们会看一张张硕大无比的影碟,看属于那个时候的史泰龙的电影,也会看《恋恋风尘》。
尤其是在MTV那一段,音像店里出现的是《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就觉得导演做的功夫做的很足,即使你在看的过程中忘记了这是发生在哪个年代的事情,但一首歌就已经让你再回到那个年代。
而到最后,电影的片尾出现了《我期待》的时候,我当时真是彻底膜拜了。
不仅仅是在音乐上,这里还要很巧合的像一位前辈致敬,也该是致哀。
饭岛爱,在我第二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刚巧前一天知道她的去世。
里面那句“饭岛爱这么早退休真是可惜了。
”听上去却很哀愁,在这之前我并没看过饭岛爱的毛片,或者之前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那是饭岛爱,在现在,人们讨论就是松岛枫,小泽,苍井这些人了。
而那个“退休”的人,如今都已经离开了人间。
这当然都是巧合,但总是有一个象征性的人的离世会代表着又一群属于那个人的时代的人也过去了。
《九降风》好像就在诉说着这个时代,如同台湾九月的风,吹着每个人都寥落的散落到了天涯。
前几个月看新闻,说首批九零后进入大学。
也就说属于我们这些人的青春时代,已经开始进入了一隐没期。
一个人的青春时光就那么几年,不管是辉煌也好,暗淡也罢,时间一过,皱纹易生,男人开始有的啤酒肚,女人的乳房开始下垂,这都是每个人都在接受的事情。
即使是饭岛爱,她也有垂老的一天。
很多人看了她的青春之后不也没有记住多少的以后的天。
我们都是经历的人,在别人眼里,也把别人看在眼里,共同的进退,从幼稚到青年,为从前的自己偷笑,否定从前的想法。
经常说,当一个人在认为从前做的事是幼稚的时候那就是在长大的时候。
我们前赴后继的奔向错误,然后再取笑自己,再继续。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阿昇,他应该是第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是阿行是冲动的人的话,阿昇是做了一件冲动的事。
他想的太过灿烂和繁盛以及幼稚,以为,以为,以为这样就对了,几年之后,脑子里出现的词语肯定都是如果,如果,如果。
还有就是那个天台,真是美好的回忆了。
高三时候的楼顶都是我们的乐园,几个人逃课,在上面抽烟,喝酒,被教务主任抓个正着,最后把窗子给封锁,然后再扯开继续玩。
到后来,我们都上了大学,说起高三来,还是会想回去看看那个天台。
我们都大了,已经有了第一段可以记得和回忆的东西了。
【这是一部唯美好看的电影。
】导演倒是很会选角的一个人,九个人各个长相其实都还不赖,或者让不同的人去喜欢。
阿彦是典型的混血儿,现在好像这种风尚也流行到亚洲来了,日本的平井坚,前阵子人气爆棚的泰国小帅哥MARIO,所以台湾也跟着来了。
阿彦长的其实真的也不赖,看上去也壮壮的。
相信不少人会喜欢的是他。
阿彦是个傻乎乎的孩子,我是这么觉得。
很多事儿没头没脑,若不是周围有这么多的人帮着他,照顾着他,他肯定有很多的麻烦。
可能也因为人很好,所以这样的人总有一帮真挚的哥们在身边。
所以他经常说,兄弟,兄弟,估计也是《古惑仔》带起来的风潮。
小芸实在是个美丽的女孩,她的下巴,眼睛,发型,身材,都是无数男孩追求和女孩嫉妒的类型。
她又有台湾女孩典型的那种做作,当她听到“对不起”回答“嗯”的时候,好像在表达着女人有多贱,但又多么依赖着男人。
这样的女人,女孩,又有几个男人会抗拒呢?
所以小汤出现,整个电影里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小汤。
他的隐忍,他的理性,他爱学习,这是让人羡慕和喜欢的原因。
小汤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喜欢的女孩是自己好朋友的女朋友,却又抑制不住的喜欢,幻想着她打飞机,也会偷瞄她,却还是一直止住自己的想法。
谁都知道,那一瓶子,他不是为了阿彦捱的,其实为了小芸。
他一边得帮着阿彦,还一边爱着小芸。
当故事的转入结尾期的时候,他是最好的理性的,他真的以一个大哥哥,学长的身份去跟他们讲一些事情,说一些话,劝他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
鉴于某姑娘的喜欢,我也说下阿昇吧。
阿昇其实是里面最懵懂的一个,刚入学就跟群这样的孩子混在一起,还什么都不懂。
长着一张天生正太的面孔(她怎么又喜欢上正太了,郁闷。
),还很像阿信,有个漂亮的喜欢她的女生,最后却退了学,我刚才说了,阿昇是第一个会明白这场青春无悔的代价的人。
李耀行是大多数人看到最后喜欢的人,男人,义气,洒脱不羁。
超人,我认定他是个GAY。
小胖子,我没在意这个人,用朋友的话是好像《古惑仔》里的包皮。
林博助这个人,不想评价。
而电影本身也拍的很漂亮,游泳池那段,太美好了。
一群嬉戏大闹的大男生,虽然没偷入过游泳池(我们高中没游泳池。
)但扔人玩这些事儿真是尝做的事儿。
颜色也是典型的岛国电影岩井俊二那种类型。
但却很朴实不浓重,干净而不华丽,清淡而不残酷。
影片出现大多都是浅蓝色,即使出现红色也大多淡成了橙色。
清清淡淡的配乐,配合着声效话语,流畅唯美的好像水龙头里的清水,干澈冰凉,又酣畅淋漓。
【这是一部让人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产生回忆的电影。
】这句话是我每次跟别人推荐这个电影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就一个半小时就能产生的回忆的电影。
这是导演和编剧的功劳,每一步都走的很对,很多不经意的事情都是伏笔,到最后结局部分进入之后,一幕幕又重新出现在眼帘之中。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哪天要拉片我会选择这个片子的其中一个原因。
有些话在开始就已经给每个人设置了结局了,只是这是一个需要发展的过程而已。
当林博助骑着车子出现的时候,阿昇说了句“学长以后可不可以借你的车骑啊。
”所以最后阿昇骑了林博助的车子出去,然后被抓了。
有得就有偿。
在林博助跟教务主任说完话后李耀行揽着林博助的肩膀说,以后再有事我帮你抗。
所以车子事件,最后李耀行跑到教官室去说车子是他偷的,而没有揭发了林博助。
这是诺言,自然说了要遵守。
小汤为阿彦捱了一个酒瓶,所以到最后,这一酒瓶还是还到了阿彦的身上,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即使是在法律上也没有替罪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
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卡片,BP机等等。
这些东西在最后出现的时候,都会让你之前看到的东西翻江倒海,而不会轻易的把这部电影给忘记。
还有一段我不得不提的东西,就是最后那些空镜头,大榕树,游泳池,比赛场那些地方,伴着那首《蓝色蝴蝶》。
这一串镜头太有杀伤力了,物是人非也就这样了,人去楼空也就这样了。
青春不在,人自然也都不在了。
而这中间也总是穿插着的时报鹰的新闻也是一种暗示,电影基本是双线路线了,即使这条线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正线,但当廖敏雄辉煌的时候他们团结着,廖敏雄被审问,他们开始矛盾,廖敏雄停赛了,他们也结束了。
这是他们崇拜的人,随着他的起伏他们也在各自的起伏着。
【这是一部纪念着的电影。
】转眼之间,我也要步入加冠之年,我曾想在这之前写篇好的小说作为结束,但昨天我对着WORD开了一天,开了好几个头都删除了,然后几近崩溃的感觉之后。
早晨突然想写《九降风》。
看完之后我就说我要好好写一篇,然后早早爬起来就在写。
一边回忆着一边写,想把当时想到的都回忆出来,当然很可惜,我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我没有把全部的都回想起来,因为当时真的想起了太多的东西。
前几天在饭否上说:“我现在努力的攒钱买一些别人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甚至影响到了健康。
只是希望以后再回忆现在这些日子的时候不像现在回忆头二十年,能有的只有校服。
”所以昨天我去买了一堆铅笔,买个转笔刀会高兴。
跟朋友讨论儿时山东影视台的早晨8点半档的动画片会兴奋。
看朋友买儿时玩的,再也买不到的,用钱来衡量是“很不值”的发条小青蛙时会感动。
因为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纪念而不能忘却。
在我们回忆里,有太多的东西是可以称之为是缺少的东西。
所以,当现在还能拥有和拾回的时候,一定是在马不停蹄的抓寻,因为时间也是马,叫白驹过隙。
我们只有驾着自己的马去赶超那只时间的小白马。
当电影的最后,九降风吹起来了,有人看校服,有人撕卡片,有人装BP机,有人终于流下一滴眼泪,听见测心跳的仪器发出的声音不在如同电报而是持续翁鸣时,他们都被吹的散落在天涯。
【这是一部请你不要忘记的电影。
】电影在小汤一个球里结束。
出现了张雨生的声音,《我期待》。
故事结束在九七年的六月。
张雨生去世在九七年的十一月。
say goodbye say goodbye前前后后迂迂回回地试探say goodbye say goodbye昂首阔步不留一丝遗憾
这个故事并不会让人感到快乐,但是却直击内心深处某一个柔软的地方。
其实我一直很想弄明白“九降风”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没有明白,不过如果英文片名“wind of september”是直译的话,那么或许这个意思就是“九月之风”,仅仅是怀念或者告别青春的季节。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琐碎,那都是青春时节的人们所经历过的故事,不过,有些人过得痛苦,有些人过得快乐,所这部电影看完,很多人会翻开从前的日记,或者看着从前的照片,或者仅仅是静静的坐在椅子上,慢慢的勾勒出从前的回忆。
七个人,惹是生非,或者说自由自在的过着自己的青春。
一起去棒球场看着棒球联赛,尽情的欢呼和喊叫,再土地公庙前的大榕树下集合,抽着烟聊着天,再大半夜一起在学校的游泳池大吵大闹的一起裸泳,好像这就是人们总在怀念的青春,总是无忧无虑的过着日子,所有的烦恼都不重要。
阿彦算是几个人的领头人物,不过总是处处留情,一副花花公子的模样,或许是太年轻而不懂得什么叫做“爱”吧。
让他的女友小芸很烦心,还因为这件事,让自己的好友小汤替自己挨打。
而也因为这件事吵架了,不过最后两个人还是和好了,所谓兄弟的意气。
小芸写了分手信让小汤交给阿彦,算是给两个人一个痛苦的结局吧。
小汤带着信去和阿彦他们碰面,然后骑着机车带上阿彦,一群人再马路上奔驰着,而因为意外,小汤的车被撞倒了,而坐在后边的阿彦也重重的摔在地上昏迷了,然后醒了过来,以为没事的继续着,然后回到家,睡下了,不再醒来。
阿升算是几个人里面最安静最听话的一个好孩子了,他向博助借来机车打算骑一次看看什么感觉,但是却被警察抓去,因为机车是博助偷来的。
因为所谓的兄弟义气,他随便的把事情扛了下来,而罪魁祸首的博助却因为害怕而退却,不敢承认。
阿升被退学了,阿行也因为自己的火爆脾气而退学,然后拿着棒球棒疯狂再学校里追着博助,曾经的兄弟,反目了。
小汤一直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回到原点,不再有现在的争吵,不再有不开心的回忆,可是却总是事与愿违。
阿彦最后还是死了,小汤带着阿彦送给他的棒球星廖敏雄的签名棒球来到他家,却发现了整整一箱的棒球,上面都是还没有完成或者并不像的签名棒球。
九月的风吹起来了,毕业了,所有的人都该有了自己的道路开始走了。
学校的礼堂里,到处都是快乐的笑声和悲伤的哭声,小汤穿着阿彦的校服,带着一箱的棒球,自己一个人踏上了去屏东的路,去寻找他们共同的棒球偶像,因为阿彦对小汤说:你绝对不会一个人去屏东的。
或许是真的吧,因为这次,小汤是带着阿彦去的。
所有的一切都在那首淡淡的优美的《蓝色蝴蝶》的歌声下,结束了。
曾经的生死兄弟,已经互相都陌生了,有的反目成仇,有的形同陌路。
青春再一种残酷的方式下结束了,也用这样的残酷,让他们长大了。
这部电影很台湾,就是节奏舒缓,故事看似平淡,但是却都是身边的故事,触动人心。
或许是因为台湾的一切都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吧。
曾经听一个人说:青春永远都是残酷的。
不过,我想残酷的只是人的选择,而不是青春。
不过电影就是给了我们残酷的成长。
我想着或许是他们的不幸,曾经的青春再以后的回忆起来,并不完美,而且还是带来很多的哀伤。
但是或许他们也是幸运的,更早的理解了生活的意义,更早的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我这样的人,从来没有值得回忆的青春,或许也仅仅是除了偶尔发出一些感叹以外,什么也没有了,或许我的青春才是残酷的吧。
好像,曾经的毕业,仅仅是考完了高考,然后就不联系了所有人。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就是有点孤僻。
现在,曾经的同学,已经没几个成为朋友了,都已经好久不联系了,看着老姐每天都感慨着曾经的回忆,赞叹着高中时候的纯真和现在依然和高中的朋友是最好的,我却完全没有太多的感想,或许真的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吧。
不过想着,或许他们的青春,我是说我的那些同学的青春大抵也都是这个样子吧。
几个小青年有事没事的聚在一起聊着女生和一些带点颜色的话题,对这自己有好感的女生有着不一样的幻想,很早就开始恋爱,然后失恋,然后说着自己看破红尘,自诩为不相信爱的人,一起小声的骂着自己的老师,一起上课时候看着各种各样的小说………………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并没有过多的想着以后会是如何,仅仅是想着现在的生活要过的快乐一些。
冲动的打架,好像也是青春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
然后在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想着这几年的日子,发出些感伤的情感来。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种青春的缩影,这里有着所有人的回忆,所以他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
记得自己最喜欢的台湾的青春电影是《盛夏光年》,看完后心痛了整整一个星期。
而这部电影或许会影响我更长时间,让我更加难过与我曾经错过了那么多。
这部电影应该是去年台湾最好的电影了,要比《海角七号》好太多了。
导演还是新导演,演员也都是新人。
只有曾志伟的两场客串有点惊喜,没有台词,但是气场却足以撼动所有的镜头。
全新人的制作到了这个水平,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曾志伟打算推出青年导演,所以用同一个构架来在台湾,香港,大陆拍摄出三部不同的电影,三个新人导演,27个新人演员。
台湾是第一个,已经给了很高的台阶,后边的应该会有很大的压力吧。
香港的已经拍摄完成了,名字叫做《烈日当空》评论不错,但是充斥着大量的社会问题,已经不是一部看着舒心的电影了。
至于内地的那个《摊开你的地图》我根本没有打算去观看。
毕竟如果要经过审查,就不能有粗口,颜色,暴力和早恋,那还是你的青春么?
所以,曾志伟说过:《九降风》是三部电影我最喜欢的,看着很温暖很舒服。
其他两个个看着太喘不过气了。
至少已经说明了,那部电影才是好的吧。
不要再说其他地方的电影的不好,什么时候中国才能真正的拍摄起电影,再说吧。
姐没法理解小新新...曾志伟亮了...
淡淡的青春
台湾这类青春电影能什么时候不带日式的影子呢?
張雨生的「我期待」及廖敏雄的生澀與歉疚,對生長在相似時代背景的我來說,是相當美妙與超越的安排。
那蓝也苍白。
他们骂cnm的时候好怪哦!
这帮社会渣滓还要拍出青春残酷风? 矫情得令人恶心
他们拍的最好的永远是乡愁和青春期Truly,Madly,Deeply
灿烂且脆弱的青春
前面看着挺清新,越到后面越看不进去了不知道为什么。
名不副实啊,故事很乱很刻意,这是想表达什么?破碎不堪的青春友谊?很多以为是伏笔的细节结果就没了下文。不是耍个流氓抽支烟就叫青春~
人物造型情节设计都太卡通了,俺没太多共鸣。
看到字幕表上全是陌生的名字才恍然。台湾电影加油吧。
跟那些年相似度很高。不过叙事太过散乱,很多桥段都没起到作用,该笑的笑不出来,该煽的没煽上去。
这风吹过了你和我。
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我期待,有一天我会明白。
这是看过的,我记得添加过的.....
等到球棒挥出那一击,大家都已站在青春的外野。
学生时就是傻啊
反正我死了也不会找台湾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