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小姐
Miss Marx
导演:苏珊娜·尼基亚雷利
主演:萝玛拉·嘉瑞,费莉西蒂·蒙塔古,奥利弗·克里斯,艾玛·康妮芙,帕特里克·肯尼迪,卡瑞娜·费尔南德斯,大卫·柯克·特雷勒,凯蒂·麦戈文,Marco Quaglia,Barney Whi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比利时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故事发生在19世纪,围绕聪慧热情、自由奔放的艾琳娜·马克思展开,她是马克思最小的女儿。作为第一批将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女性,她年轻时便投身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参加了当时的许多政治活动,关心劳工和女性的权益,并且致力于消除童工。1883年,她结识了英国著名的生物学教授、马克思主义者爱德华·艾威林——一个深深..详细 >
马克思主义女权报到。摇滚悲壮,口号对喊,惊天美人只被消磨,不杀夫便自杀。All-girl band all-girl gig L’Internationale
立意新颖,女性主题的电影
马克思小女儿传记,继承父亲志向,编撰共产理论著作,领导共产运动,倡导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上的独立,却无法放下自己的私人感情,被感情禁锢,她说的女人在婚姻情感上与男人平等的权力建立在脱离政府背书的婚姻,这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了自己,还给自己乱套了的感情给定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事实上自己也知道在扯淡。电影拍得满细腻的,重点不在她的丰功伟绩,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纠结和矛盾,加上一些新奇的搭配,比如现代化的配乐,还算描绘一个鲜活的共产主义斗士~~~嗯~~~。
马克思小姐
“(女人反抗男权)唯一的斗争方法就是暴力” 思忖着的马克思小姐拿着湿毛巾去给废物老公擦汗了,观众我额头也流下了三滴汗。最后嗑鸦片后的一段狂想rave,以为要买毒药why women kill了,原来是自杀,看得气不打一出来。行吧,毕竟需要记录历史,尽管导演用力了现代化改编。易卜生《玩偶之家》点睛了。音乐选择挺有意思的,好像宇宙共识只有朋克才配得上马克思
传记是一种剪影,由已存在的历史中挖掘片段,帮助我们重燃逝去的记忆。恩格斯和海伦都不看好艾威林,包括女友奥利弗也忠言逆耳谏言,在爱琳娜自杀后,伯恩斯坦都极力谴责艾威林是某种程度上的凶手,也就是明眼人都看穿的事,爱琳娜却蒙在鼓里,一骗再骗也没有让她清醒过来——何谓真爱,直至死亡,这是过于自信的代价。再就是易卜生戏剧的插入令人着迷,这很让人停下来思考悲剧为何蔓延,作为戏剧爱好者的爱琳娜更应该早日寻找到解决方案,可惜并没有。爱琳娜不愿成为马克思的附庸,她自己想写的马克思的传记未能完稿,马克思遗稿整理方面,也未能帮助恩格斯做好《剩余价值理论》的出版工作,倒是恩格斯在继续在为马克思亡魂效忠,爱琳娜的历史价值究竟几何?关于马克思私生子,让恩格斯背负骂名事,我需要多找些资料确定,最好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通信。
远离男人!
我妈的观后感比较有意思:都是渣男。
她的名字永远会加一个前缀,“卡尔马克思的女儿”。我们知道这个名字的伟大,这个伟大不得不和某种意义上的“造神运动”建立关联,而神一样的父亲,被世人敬为“半神”的人,同样会有所谓“道德的暇疵”,显然,女儿继承了父亲观念的衣钵,并身体力行去改变真实的社会结构。督察工厂环境、工人薪资标准,呼吁女性的平等地位,禁止使用童工,甚至去爱一个渣男,她是行动主义者,并拒绝对父亲的私生活发表道德的意见,她认为,须区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而私生活中的性道德需要的仅仅是爱的约束,婚姻无非是经济行为的绑架,政府甚至不需要对任何人自愿的结婚或者不婚进行监管,父亲的“道德暇疵”本来就是不必要的指摘。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比较真诚的观点。可惜,马克思主义最终被纳为政治行为的八股式的律令,丧失或者被篡改了原本的色泽和论点。
古典配摇滚~!
看来马克思小姐也没有搞明白婚姻只是一门生意。这个问题早在形成互文的《玩偶之家》中易卜生就已经弄明白了。接着马克思小姐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以及女性主义者,除了为他人争取权益,自己却不断的陷入财务危机以及在精神上的自我PUA。虽然她向往一夫一妻制,但是难道她没有认真学习恩格斯写的那本书?一夫一妻依然是男权的。女性非要向往爱从根儿上就起错头了。问题其实还是出在导演身上,一不理解革命二不理解女性主义。
2020威尼斯主竞赛入围。苏珊娜·尼基亚雷利真是传记片高手(女性+音乐),之前那部拿地平线大奖的Nico就很厉害,这次依然非常新颖——反正朋克音乐(工人阶级音乐?)用得很有意思,女主那段唱歌感觉是受了杜蒙的启发?题材刁钻,从马克思女儿的狗血人生角度,写了劳工权益、女性权益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都有出镜;电影质感很好,美服化道都挺讲究的,用了一些相当不错的间离手法。作为社会主义者与工人阶级的脱节,与作为女性主义者自己却“毁”在渣男手里,两个层面还算丰富,但是没能深挖矛盾性,有点表面……略可惜,但是片子也是年度佳作级别的值得一看!
黄浦剧场的座位真是挤啊… 电影实在是平庸到可怕
siff2021女权主义的主题表现得过于投机 喜欢音乐 全程看披肩 最后童年形象 go ahead 自杀三位一体了
看不下去了,拜拜(女主是BBC历史短剧《艾玛》的女主,好久不见)
朋克英特纳雄耐尔,爱的束缚,麻痹后的自由,去补补历史。
不知道的以为是暴女纪录片 有几个点还挺感动的 go ahead
了解了马克思的另外一面,神性下原来是个出轨女仆,又把女儿当花瓶的人。不明白她知道同居渣男为人后还能继续和他生活那么久
朋克在这部电影里发挥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倾诉,性手枪的国际歌真的牛逼。致敬无产阶级思想先驱。
go ahead者却自杀,还认为道德缺失是和坏视力一样是人的一个小缺陷而已,这是时代与社会给人带来的认知局限,纵然只是在父亲阴影下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真的思想解放吧。资本主义生活下为无产阶级劳工们的奔走也很讽刺。我只喜欢洒恩格斯骨灰时一起唱国际歌,仿佛只有那段有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