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末、黄昏、普通武士、对父亲的追忆,面对这样的开篇,《武士的家用帐》很难不叫人想起《黄昏清兵卫》,想起山田洋次以及众多藤泽周平作品改编的时代剧。
二者的不同可能来自真实与否,《武士的家用帐》有故事人物原型,加贺藩和金泽也确凿存在,而藤泽周平的海坂藩则是虚构架空的地方。
在我看来,它们最大的不同是来自于描写对象,《黄昏清兵卫》等作品大多是有绝对主角的存在,再要么就是苦命鸳鸯一对人,但《武士的家用帐》却是一个家族式的辐射,往复再三,虽有父亲猪山直之这样的中心人物,然而众多家族成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如果说新千年的时代剧已经放低了身段,一日三餐、一慢再慢,那么《武士的家用帐》就慢到几近“一碗白水”的境界。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像样的冲突矛盾,至于拔刀亮剑,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
猪山家的武器是算盘和笔,而最大危机是负债,然后变卖家产。
对于这一段,电影的气氛居然是诙谐的,父亲在讨价还价,母亲不愿交出珍爱的友禅染小袖,与此同时,妻子还有点夸张地在临产。
一直到后面的饭团甘薯、贝壳围棋,影片始终在渲染这种近似拮据的节俭,不乏黑色。
无论用刀还是用算盘,武士们始终得要保持体面,保持与身份有关的尊严。
寻常人可以潦倒,可以不顾品行,但在武士看来,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结果,猪山直之偏偏可以不顾面子。
《武士的家用帐》的原则主旨也在于此,在儿子看来,父亲刻板得不近人情,连累一家人受罪,简直比算盘还冰冷。
然而正是看似无法沟通的矛盾,反而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
当父亲被时代所淘汰,儿子却继承了父业,家族之火没有熄灭。
《武士的家用帐》的用心是很多细微之处,从婚礼、满月酒、穿裤仪式到葬礼,一系列的运动镜头组,大有像《一一》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架势。
生老病死,那也不过是一账本,只是,人生真可以用算盘来打,还带精挑细算?
《武士的家用帐》的重点其实不是父亲更不是算盘,它要说的是家族故事,是端正品行,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稍有遗憾的是尾声部分,电影落入了通俗剧的煽情模式。
在爷爷背孙子、儿子背父亲的今昔对照下,儿子突然想起纸画的红鲷,想起了他在父亲背上,摇来摇去的欢乐。
应该说,在平淡了那么长时间,《武士的家用帐》来这么一下煽情,看起来观众也非常受用,然而首尾呼应的回忆篇章太过绵长,导致了情节点的随意散落,缺乏能使得上劲的地方。
即便拿出《其后》和《宛如阿修罗》等例子作对照,森田芳光的时代剧依然要平淡出太多太多。
就像夫妻间的相识、结婚到恩爱,只是一壶茶、一枝花和一把梳,顶多加上几段对话。
这种平淡是电影所追求的形式内核,也是阻碍观众进入的最大命门。
好在,当时代的薄暮之光映照在人物身上,《武士的家用帐》也显露了它最有趣的一面,即武士家族的命运起伏——这也可以引申为时代剧的重要话题。
迁往东京的猪山家没有成为炮灰,在算盘之前,他们还是佩刀武士。
面对明治维新的时代需要,他们也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只要服从武士的原则,无论胜利者还是炮灰,他们都令人钦佩和尊敬。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6a2/775f7d.html】
当时疯狂喜欢堺雅人的时候,把他主演的所有电影都看了一遍。
高质量的剧本选择能让喜欢日剧的朋友对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耳熟能详。
《金色梦乡》、《南极料理人》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丈夫得了忧郁症》、《最后的武士》以及《盗钥匙的方法》在特定题材电影做比较时,这几部也会被人拎出来再津津乐道一番。
唯独这部《武士的家计簿》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
电影里人生的细水流长,一家人柴米油盐的个中滋味,给人暖暖的感觉。
电影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改编,该书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
堺雅人饰演的珠算武士猪山直之,是一个“算用人”,也就是如今的会计。
本片主要讲述他成为一家之主后,如何节俭持家,逐步还清债务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他的儿子过生日。
按习俗是要宴请宾客的。
为了省钱,他让老婆在每张饭桌上放了一副鲷鱼画,让大家“看画解馋”。
儿子一边喊着“这是鲷鱼这是鲷鱼”一边乐呵呵吃着便宜的鱼。
突然想到上次拔牙后不能咬东西的我,也是一边看着大闸蟹的图片一边喝着粥。
此情此景,不堪回首。
时代不断地进步,现在会打算盘的人越来越少了。
有时候我连计算器也懒得用,直接用excel 表格统计数据。
但是,很喜欢算盘。
那噼噼叭叭的声音如同钱币掉入口袋里的声音。
要是不能天天数钱数到手抽筋,那么,听听这种声音也是很好的消遣。
又不花钱,还能自得其乐,同时锻炼了手指灵活性。
算盘,其实是个好东西啊!
对于能把“大事件”通过“小情节”来操纵的导演,从来都不吝溢美之词,森田芳光算是其中之一,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力不仅体现在影片节奏的“慢”,也体现在情节的“淡”。
在很多电影里,慢与淡是一种意境和气质,但是在这部《武士的家用账》里,则成了一种叙事手法。
江户时代的没落,德川幕府的衰竭,武士阶层的命运无疑是首当其冲。
常规的时代剧主题会着力去塑造一个鲜活的武士现象,力求表现出武士的尊严和体面,进而彰显武士精神的内涵以及其核心价值。
但是森田芳光摒弃了这套传统,将视角对准生活在加贺藩的一户普通的珠算武士家族。
作为供职于藩内的世俗阶层,以堺雅人为中心的珠算武士有着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贫穷富贵一概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豁达心境、正直善良的品行,这些精神可以说是武士精神的另一种表达或者延伸,并且通过三代人接力传承下来,通过这一家族辐射到整个时代。
爷背孙、子背父、贝壳围棋、紫薯饭团、樱花飘落、门扉掩映,这些最细微的日常都在渗透这一深刻的主题。
算盘和笔不再只是谋生的手段、也不再是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支柱,而是整个家族的命脉和灵魂,像刀之于武士,和服之于女人一样。
通篇人物的笔墨几乎平均分布,格局也立足于生老病死结婚等这些最平常的事之上,唯一紧凑的冲突放在了描写举家精打细算拮据渡过负债的难关。
但是从布景、构图、美术、服饰、建筑、运镜,每一帧都丝毫察觉不到任何差错,像家族三代人手里的算盘,认真到没有破绽。
平淡的人生也可以通过手中的算盘拨弄到极致,任世事浮沉与变迁,我自岿然不动。
这里不觉想起了另一部电影《编舟记》,虽然后者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也没有家族的精神需要延续,但是二者都透露着一种匠气,这是最难得的。
完全是一部猪山家族的宣传片。
当成故事看没有问题,很好的一个故事,但是真的用财务管理的角度去看猪山一家的理财,不禁大叹,猪山一族是理财的门外汉啊。
七代“算用人”,七代!
却没有吃透理财。
也许只是记帐高手,完全没有经营意识。
七代之后都没有成立自己的家族企业。
收入完全靠藩主的薪俸。
难怪入不敷出!
令人更可疑的是,直人在典当家业时是临时作的固定资产评估,也就是七代以来,家里人都没有对自己的家业进行过资产盘点,借贷不明晰。
简直一窠糊。
只记帐,不做投资收益,这样再怎么记,也只能是节流,而无法开源吧。
也许也可以当作一种老实本份来理解,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财务人员来主持藩内财务,恐怕也只有大家一起捆紧肚子挨饿的份。
当然,有一点要肯定的是猪山家的职业操守。
杜绝财务漏洞,明哲保身,能做到这一点也相当的不容易了。
不过仍是觉得还不能称之为精明的算用人。
也许在保守的时代经济下,直人能做的,也就是个理清帐务的高手而巳,但要放在现代社会,不会放贷投资,只会平衡收支,就完全胜任不了CFO了。
呵呵。
个人理解。
不冲突原作正面形象。
在日本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以幕末时代为背景,反思传统武士精神,试图对武士精神做出新的阐释的“另类武士电影”,代表作包括《黄昏的清兵卫》、《切腹》、《武士的一分》、《舌尖上的武士道》等。
主角大多要么是穷困潦倒的下级武士,要么就是一些并不从事战斗的武士,比如会计、厨师、乃至专门帮藩主试毒的试吃员等。
这些电影中所谓的“幕末”,其实是对现代日本经济大萧条的映射。
这些电影都力图回答一个问题:即人在一个经济衰退、传统价值观念失范、外部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该如何自处。
这部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每个武士的本分都是不同的,没有唯一的本分。
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坚持自己份内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一个成功的武士了。
至于所谓的“武士的尊严”,并不重要,尊严不体现在排场与消费当中,粗茶淡饭中的坚守,亦是一种尊严。
影片很日本,有着浓浓的日本“传统”之美,显然编剧是把猪山直之当年传统优良的日本男性所推崇,而他又是武士出身,如果上岗上线的话,说不定还可以认为其宣扬武士道精神。
我之所以这么说,不完全是开玩笑,近些年拍摄的日本作品中有着相当多类似内涵的作品,当然这种注意细节,认真工作生活确实是日本的长处。
可是我记得一种理论,一个政权巩固其权力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说宗教、政治思想、对未来的期望等等,而在这一切都无用之时还有最后一种方法,那就是民族主义,或者说民粹主义。
即凡是本民族的一切都是好的,其他民族的一切都是不如本民族的。
而我则渐渐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发现这种倾向。
这可以与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潮相比,当年的日本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一样,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落后的,他们甚至唾弃自身的文化,虽然这样显然也不好,但也正因此才全方位的学习了西方文化,使得国力振兴。
可是为什么现在日本不再有这种精神呢?
也许就是当学习了上百年的西方文化开始衰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现代文化重生之时,日本人失去了信念,开始迷茫了。
不肯放下身段去学习曾经落后的中国文明了。
是幸还是不幸,谁知道呢?
当然从本片来看还算是制作精良的,演员们也是出色的,作品以猪山直之的儿子在明治维新后的回忆为线索,回顾了其父亲和母亲的一生,传统的日本下层武士一个不拿刀而拿算盘的优良男人的一生。
超级温吞水的电影,算账先生的故事,人年长了,才会想起以前家长的教诲和自己的叛逆,现在看来,传统的东西能够存在依旧有它的必要性,棱角磨光之后还是会喜欢那些看来迂腐的人生道德观!
看到债还清了,小感动了下下,自己也要沦为房奴的还债了,要精打细算了.....,悲催的人生!
我19岁的时候独自来到美国留学,学的是会计。
那时候并不清楚会计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按照母亲的话,将每天的花费做成excel sheet。
每个月,每一天,用图表分析,那些折线,告诉我,我的花费趋势。
然后在一些大项目上进行逐条的分析,以便日后警醒自己在此方面注意。
我那时候很单纯的想,就如“不治小家,何以治天下”一般,金钱的管理,也应该从个人的点滴做起。
后来,我进入了华尔街最有名的投行,每天面对的是excel上的P&L和Balance Sheet。
当别人抱怨无聊的时候,我很仔细地核对,并且为每一次的catch高兴。
每一次Thanksgiving的时候,我都会在blog上写日志,介绍我从各大网站购买的便宜商品,并且为自己的精打细算开心。
那时候交往的男朋友说我写的日志看起来像阿姨,我说一个人在外就是要学习工作加上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说我终于了解到了母亲一个人把我养大的辛苦。
那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有爱,有责任,有祝福。
自我感叹以上本来是追着堺雅人看的此剧,却惊喜的看到很多演技派熟面孔,缓慢的调子却是非常深入细致的演技。
此剧的对话不多,可以说是真的要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表达情感的电影。
仲间有让我大吃一惊,和极道里面的“大动作”相比,此片里面细腻的表演也是入木三分,真是个了不起的女演员啊。
因为日语能力有限,翻译也不甚满意,中间关于四分钱的片段,还有儿子参与明治维新的部分并不100%了解,所以在此先不做细谈。
当中有谈到儿子因为算盘了得,被说“抵得过10000个武士”,让我印象很深刻。
特别是如今的时代,脑力胜过体力,但是在同类脑力工作者当中,又以有特殊技能者胜出。
在努力地于自己的领域专研的时候,把眼光放在不仅把工作做好,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加有效率,有所创新。
这在直之不同于其他人,勇敢指出账本中的错误是一个道理。
为了更多朋友可以与我一样欣赏此片,附有下载地址的网址:tieba.baidu.com/f?kz=1120587444
珠算武士,珠算呆子。
多走出一步的话,身份就会低一等。
新进夫家的媳妇不能太勤奋。
查出账本有问题。
男主角小眼睛咪咪,有点像吴京。
男管家,家里穷,就不要死要面子,儿子生日,吃简单点就好。
他不想过着负债而最后破产的生活,又不想贪污挪用公款,只好要家里人都典当货物。
和服是女人的生命。
明治时代的小孩子都要学习论语。
没法多赚钱,只好节约节约再节约。
吃得太差,家人一个个挂掉。
父亲去世,儿子还在小房间里认真做账。
日本人推崇认真的精神。
三星半
最后的煽情部分还是被戳中了
雖然有了雅人叔但也還是只能給三星啊,略乏味。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欠債,但也要適當奢侈一下,這樣才比較杏胡。
算温馨的片儿吧,我叔加一分
整体来说,对于猪山家的后代可能是个温暖细腻且饶有趣味的家族史,但对于其他观众,尤其是对武士中「算用人」一无所知的观众来说就显得详略失当,如果适当穿插更多背景设定会更好。前半段主要是堺雅人的职业生活,像正直诚实却不谙官场潜规则的基层官员偶然发现贪污大案的剧情挺常见,但他没有公然揭露真相,仅仅因认真记下腐败问题就得到晋升的结局还算新鲜;后半部转入堺雅人的家庭生活,他带领全家开源节流以偿还高额债务,连新婚之夜和父亲葬礼都要埋头计算当天开支,但也有苦中作乐的人情味,如在长子穿裤礼的家宴上「画鲷止饥」,让妻子保留夜市上买的梳子。由于森田芳光在后半部花费大量笔墨记录堺雅人一家的家庭日常,反倒可以看看传统武士家庭的关系结构与相处模式,他职业生涯最后几部作品不约而同地展现家庭亲情与人文关怀。
气氛不错 虽然DYF的字幕一贯让人吐血 p.s. 为什么安排混血混得那么明显的人演 成之の妻...
本片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の家計簿 「加賀藩御算用者」の幕末維新》的著作改编,该书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故事开始于日本天保年间(1830年到1844年之间)的日本金泽隶属于加贺藩的城下町,是幕府时期的第四大城市。德川幕府的后期,主人公是出生于珠算人世家的武士。故事中出现的历史事件有1853年黑船事件,幕府末期加贺藩站队事件。主人公于1878年去世,儿子加入国家军队。故事细节做得特别用心,隶属于幕府的珠算室有很多的会计,天天就是拨弄算盘算账,早晨去上班父子俩都要带上妻子做的盒饭。赈灾粮出现贪腐,主人公这个珠算呆子就一家一家查并默默如实记录在本子上。发现家里收支赤字,就做了规划变卖典当断舍离不必要的物品,武士家的男孩子四岁还有重要的穿裤仪式。家里瞬间清空后的拮据却拍出了温馨喜剧感。儿
人生就是一本大账簿,平衡着01表,精彩着02表,校对着明细账。
每每看武士片都得特別沉下心來才可以,不然那麼緩慢的節奏,根本就很難看下去。動蕩時代潮流下小人物的故事,從故事到人物其實都蠻有吸引力,不過影片基本就是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全片幾乎沒有高低起伏,太過寡淡了一些。某種程度上來說,武士片其實就是日本的主旋律。
生活得很整齐。莫非是处女座。
缓缓道来细致又感人的电影
最近鬼使神差跟“月带头”撞上了。。。D9的画面没的说,但翻译很糟糕。。
#🍋观影#典型的日本剧情片,不管世道多乱,生活多苦,一家人相互照顾,共同支撑。剧情淡淡的,却道出了人生真谛。
很正统,但还是没有快进的看完了,大叔美
雅人叔的片子全部盲目五星
1.5倍速看起来比较正常。
又多认识了一种管账的武士。仲间姐姐白无垢美极了,其余平庸。
ftp://3i8i.net:3i8i.net@ftp.3i8i.net:244/【www.3i8i.net】武士的家用帐DVD日语中字.rmvb
淡得很有风味,细节动人。霓虹社会价值观科普片。为叔加一星!
太过平淡的故事里只有雅人叔的笑容最有波澜
这种题材能拍成电影,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