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高剑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简介:全片的结构是根据“轮回”的理念建立起来的四段式结构,四段故事的时间分别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地点分别是牧区、农村、县城、城市,主角分别是小孩、青年人、成年人、老年人。全片讲一年的故事,也是讲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辈子的故事。详细 >
改行吧
像感动中国人物专题片。返璞归真不应该让人感到尴尬:[
机位也太简单了。额,不看也罢。
外来者其实可以乖乖保持外来的视野,并不用刻意避开猎奇的故事,但创作者并没这么做,非要把自己反客为主,弄成自己内心的藏历一年,却又形不成任何文化反差的陌生乐趣。
春夏部分的摄影很漂亮,片子很烂,作为入围电影连人物关系都没讲清楚,怀疑如何进展映环节的。讨厌first展映上导演的态度。“您好导演,我有一点感觉这个片子有点空……”“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可能是你文艺片看的少了。”这都能成为导演拍不明白片子的借口了吗?
用人生的四个阶段来做四季式分段结构,相当于四个短片,讨巧的方式,不太能显功力。故事倒是简单不单调——在善意中成长,在困境中感恩,在抉择中成熟,知天命中无私,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但每个阶段都是蜻蜓点水。作为非藏区导演,影像简约,但往往空有种语焉不详的信仰表述。
3.5。
春去秋来,生死轮回。
tisrt评委会怎么选片?一不懂藏文化,二没有视听逻辑。太够刻意 太惨 太烂 tistr有点失望
四段的小故事集,生老病死的命题作文,但同类命题作文的拔尖作品太多,此梗已然无趣。演员和导演手法拙劣,让本来应该真挚的情绪变成了类似考里斯马基那种怪味儿的黑色幽默感。让人咂舌。
其实尽可能简化文本而用纯粹的影像来叙事的方式也是一种观感不错的极简主义,但作为一部半藏地风光片这画质实在太拉跨,演员也没法撑起来,扣一星。
片名《藏历一年》,观感“度日如年”。
看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做塔洛、撞死一只羊的团队,唠嗑来着,没怎么觉得好看,但可以坐到最后,可能是有一些单纯。不太清楚
春夏秋冬风景真的很美 236
#14first剧情长片主竞赛#四个季节四个人生的寓言,人生一步一步需要承担的责任的变化,从幼儿的不懂事。到见自己认清自己的生活,需要去包容,尝试去承担家庭。再到见天地,需要承担横贯人生的责任,要为自己过气的过错负责。再到孤独的老人见天地,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着爱心,包容其他家庭。这片概念就是藏区俗气的轮回,又一春,导演一人几乎包揽了这片所有的工作,所以摄影都是固定机位标准景别的切换,标准到不像是这个世纪的作品,导演映后也说了这就是为了省事。深入去看很一般,很一般,小故事会
学生习作,春夏秋冬概念也没能整合到一起,藏地短片集
#47th FIRST# 2018年就拿到龙标了这会儿才世界首映……概念上当然是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四个故事结构还是挺严整,可惜四个故事没搭上联系不然会更好一点。导演包揽编导摄剪,几乎是一个人的电影了,相当厉害,相当不容易;限制性也被用成了视听语言风格(几乎只有正面和90°侧面两种机位)。概念先行或者汉族人都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概念有点过时了……
我知道导演追求“纯粹”,我硬是耐着两个小时目不转睛看完,说是纪录片,但导演似乎想把隐得很深的镜头语言传达给观众,说是故事片,四个故事支离破碎,有联系但是这个大的生命单元实在太大,大而无当,说是旅游片,广角镜头和层次跌宕很美,但是我老婆说了,看了丝毫没有去的欲望,那么我凌晨看完,只能归档于边缘电影行列了,味同嚼蜡,来生再看。
FIRST 2020/07/27 露天放映的惊喜 喜欢春和冬伪胶片固定镜头的四季轮回 像阿巴斯和侯孝贤式缓慢如流水般的讲述 导演坦诚得可爱 创作本不需太多的“为了什么”
片子还行 导演实在没品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改行吧
像感动中国人物专题片。返璞归真不应该让人感到尴尬:[
机位也太简单了。额,不看也罢。
外来者其实可以乖乖保持外来的视野,并不用刻意避开猎奇的故事,但创作者并没这么做,非要把自己反客为主,弄成自己内心的藏历一年,却又形不成任何文化反差的陌生乐趣。
春夏部分的摄影很漂亮,片子很烂,作为入围电影连人物关系都没讲清楚,怀疑如何进展映环节的。讨厌first展映上导演的态度。“您好导演,我有一点感觉这个片子有点空……”“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可能是你文艺片看的少了。”这都能成为导演拍不明白片子的借口了吗?
用人生的四个阶段来做四季式分段结构,相当于四个短片,讨巧的方式,不太能显功力。故事倒是简单不单调——在善意中成长,在困境中感恩,在抉择中成熟,知天命中无私,从而构成了一个整体,但每个阶段都是蜻蜓点水。作为非藏区导演,影像简约,但往往空有种语焉不详的信仰表述。
3.5。
春去秋来,生死轮回。
tisrt评委会怎么选片?一不懂藏文化,二没有视听逻辑。太够刻意 太惨 太烂 tistr有点失望
四段的小故事集,生老病死的命题作文,但同类命题作文的拔尖作品太多,此梗已然无趣。演员和导演手法拙劣,让本来应该真挚的情绪变成了类似考里斯马基那种怪味儿的黑色幽默感。让人咂舌。
其实尽可能简化文本而用纯粹的影像来叙事的方式也是一种观感不错的极简主义,但作为一部半藏地风光片这画质实在太拉跨,演员也没法撑起来,扣一星。
片名《藏历一年》,观感“度日如年”。
看的时候旁边坐着一个做塔洛、撞死一只羊的团队,唠嗑来着,没怎么觉得好看,但可以坐到最后,可能是有一些单纯。不太清楚
春夏秋冬风景真的很美 236
#14first剧情长片主竞赛#四个季节四个人生的寓言,人生一步一步需要承担的责任的变化,从幼儿的不懂事。到见自己认清自己的生活,需要去包容,尝试去承担家庭。再到见天地,需要承担横贯人生的责任,要为自己过气的过错负责。再到孤独的老人见天地,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着爱心,包容其他家庭。这片概念就是藏区俗气的轮回,又一春,导演一人几乎包揽了这片所有的工作,所以摄影都是固定机位标准景别的切换,标准到不像是这个世纪的作品,导演映后也说了这就是为了省事。深入去看很一般,很一般,小故事会
学生习作,春夏秋冬概念也没能整合到一起,藏地短片集
#47th FIRST# 2018年就拿到龙标了这会儿才世界首映……概念上当然是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四个故事结构还是挺严整,可惜四个故事没搭上联系不然会更好一点。导演包揽编导摄剪,几乎是一个人的电影了,相当厉害,相当不容易;限制性也被用成了视听语言风格(几乎只有正面和90°侧面两种机位)。概念先行或者汉族人都不是大问题,问题是概念有点过时了……
我知道导演追求“纯粹”,我硬是耐着两个小时目不转睛看完,说是纪录片,但导演似乎想把隐得很深的镜头语言传达给观众,说是故事片,四个故事支离破碎,有联系但是这个大的生命单元实在太大,大而无当,说是旅游片,广角镜头和层次跌宕很美,但是我老婆说了,看了丝毫没有去的欲望,那么我凌晨看完,只能归档于边缘电影行列了,味同嚼蜡,来生再看。
FIRST 2020/07/27 露天放映的惊喜 喜欢春和冬伪胶片固定镜头的四季轮回 像阿巴斯和侯孝贤式缓慢如流水般的讲述 导演坦诚得可爱 创作本不需太多的“为了什么”
片子还行 导演实在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