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城市24小时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城市24小时》剧照

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 剧照 NO.20

《城市24小时》剧情介绍

城市24小时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威震八方黑暗中的猎手实习医生格蕾第六季美猴王天兆神君家的小白狐世界末日铁笼神怒之日24帧女力报到:男人止步牙狼炎之刻印暗红1936玩具总动员3青蛙王子历险记宽松世代又如何女清洁工魔女九命U探泰拉警醒攻击者雪暴1814女神宿舍的管理员。祸乱天龙八部之乔峰传不想长高的孩子幕后虽然只是弄丢了手机深海特攻队之超能晶石幽灵人间II:鬼味人间

《城市24小时》长篇影评

 1 ) 《城市24小时》随手记

1.郑州郑州火车站,中国最忙碌的火车站,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火车经过,可以通往所有省会。

服装物流大省。

铁路搬过来的城市,胡辣汤。

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

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

梨园春,号称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戏曲节目。

八大古都之一。

四厂烩面,童年的回忆。

富士康的普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球最大的医院。

2.武汉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

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人在自己家里做早餐。

“过早”,因为码头兴盛起来的城市,九省通衢。

热干面。

武汉长江大桥,传统轮渡,养桥人。

光谷创业,创投会。

2018年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了120万,超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武汉大学,最美大学。

风光村,全中国位于城市中心的小渔村。

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不能国外展出。

武汉东湖,城中湖,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雪松路的小龙虾3.深圳三和人才市场。

每4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4件来自南山。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华强北,一米台面,就可以是一个公司,必须是创业公司。

全世界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圈海造地。

深圳没有老龄化的焦虑。

深圳77位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人数仅次于北京,纽约,香港。

深圳最爱读书的城市,人均购买书全国第一。

4.成都大熊猫基地成都私家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

早高峰的时间,至少比全国晚开始15分钟。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一年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超过50天,于是,晴天便成了节日,过节要去泡茶馆。

鹤鸣茶馆。

绿茶+茉莉花茶,名曰碧潭飘雪。

成都,看得见的地方写着休闲玩乐;看不见的地方藏着勤劳能干。

成都的回锅肉。

宽窄巷子,锦里。

成都是最盛产农家乐的地方。

天府软件园。

春熙路成都是中国最晚入睡和最常熬夜的榜单冠军。

成都的酒吧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成都共有书店3460多家,只排在北京之后。

5.厦门鼓浪屿的生活补给来自600米外的厦门岛,禁止机动车同行,所以200多名板车工人,保障着小岛最基本的生活。

鼓浪屿没有淡水,管道输送的淡水只能满足生活所需,没有洗衣店。

鼓浪屿的人口密度,是厦门市的三倍,岛上一万多常住人口。

游客的鼓浪屿。

跳岛。

中国76个国际机场中,某种意义上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因为只有一条跑道。

国际港口,引航员。

中国的高级引航员只有不到200人。

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了9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最古老新潮文艺的菜市场。

10间店铺就有一家沙茶面,海洋文化的融合。

厦门最不缺少的就是文艺。

沙坡尾,过去的沙坡尾是避风港,如今是文艺的代名词。

我还真见过厦门大学网红导游,老纪。

曾厝垵,传统与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

 2 ) 《城市24小时》深圳:以多元电视手法,领略“速度之城”的表情与姿态

以时光为轴,以日常为引,《城市24小时》(第一季)第三集以丰富的表现手段,通过记录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勾勒出深圳独特的城市容貌。

从中国铁路的十字路口,到长江两岸的九省通衢,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推出的《城市24小时》(第一季)已向观众真实、动态地讲述了两座城市的不息运转。

在第三集中,镜头走向了祖国南端,通过时间的刻度遍历深圳的发展,领略这座速度之城一天中的表情与姿态。

记录细节窥见全貌,平凡细微处映射城市特色一座城市的宏大叙事,总是由星星点点的平凡人、平凡事汇集而成。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崛起的城市,深圳的发展速度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特征。

然而,在对深圳的描绘与讲述中,《城市24小时》没有从顶层设计的宏大格局展开,依然是选择以平凡的细节切入。

例如纪录片在表现深圳城市节奏之快与市民日常生活之忙碌时,通过早、中、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重点讲述了早高峰的深圳街道远不如北上广拥堵,因为三分之一的深圳人依靠地铁出行,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堵车中;深圳人午餐时段比大多数城市都要长,但用餐时间最短,且外卖订单较多;婚礼通常在晚上办宴请,“白天的节奏很难与浪漫同步”。

通过三个时间刻度上的细节,节目于微观处体现了这座城市一天的运转。

运用丰富镜头视角,推拉摇移间展现城市性格通常来说,以城市为主题的纪录片会大量使用航拍镜头,以高视点的俯视视角展现城市全景,《城市24小时》虽然也多次采用这一手法,但在通过时间来表现深圳速度时,镜头的运用更进一步,尽可能地丰富人们的观看视角。

本片在讲述深圳发展的脚步时,有一个段落记录了“城中村”的现状。

在这一片段中,航拍、特写、平视全景等镜头交替穿插使用,向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的真实图景。

尽管四十年间在“深圳速度”的驱动之下,“向天要地”建造摩天大楼、“向海圈地”填海69平方公里,却依旧有1100万人生活在约占深圳面积六分之一的“城中村”,从而突出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在飞速发展、日益繁华的同时,依然宽容地保留着“城中村”“握手楼”这种很多外来者第一次落脚深圳的区域,使城市生态表现更加多元,城市性格更加丰满。

描绘碰撞展现深度,矛盾冲突中探讨城市平衡在深圳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方面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形成深圳独有的人际社会景观,这一点在节目中有鲜活体现。

本片以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缺失老年人带来的家庭缺位为切入点,以学生放学但家长仍未下班这一时间段为时间节点,讲述深圳独有的“共享家庭”这一互助模式。

本片既通过采访描绘了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的难过,也展现了“共享家庭”一方的努力开导与陪伴,让孩子们适应了这样的特殊人际关系,从而让观众感受到,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努力形塑自己的城市文化。

在工作着的父母与需要陪伴的孩子间的碰撞中,观察深圳城市的发展,同时二者新的相互依存方式又映射出了深圳速度下的独特运行,从而在矛盾表达中探讨这座城市未来的平衡,增强了纪录片的纵深感。

纪录片带领观众在时间的刻度中遍历深圳的城市发展,感知深圳的脚步从未停歇,深圳人依旧在每一个24小时不息的运转中创造自己的历史,奔向自己的未来。

《城市24小时》:以多元电视手法,领略“速度之城”的表情与姿态

 3 ) 湖南编导联考题!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

考试院终于爱了我一次,被摄影考试吓到的我真的超级紧张这次的片子。

刚知道考纪录片我还吓了好大一跳,结果片子看着看着老子就爱了!

解说词好温暖!!!

还有叙述结构,超级完整的喔!

他的主题应该就是想表现在深圳这种冰冷大厦耸立的环境下依然有最柔软的人文精神,好暖心的纪录片,把深深圳的多面性和深圳文化,很好的呈现出来了。

开开心心的出了考场,希望接着加油吧!

 4 ) 我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所知甚少

看完才知道:1.深圳为什么不堵车,三分之一的人坐地铁,不想浪费时间在堵车上,时间就是效率。

2.深圳有16万金融从业者,36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0万亿元;2018年深圳GDP就超过了香港,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3.龙华有个全国最大人才市场三和人才市场,饿了么骑手月薪5000-10000。

4.深圳是中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5.皮蛋瘦肉粥是点单最高的菜品,每一单外卖成本比全国平均价格贵五元。

6.南山是因为这里有陆地上最南的山。

7.中国每4件专利申请中就有一件来自南山。

8.深圳有1438个城中村,占深圳总面积1/6,居住了1100万人。

9.深圳每天有66万人口在港期间流动,14座口岸中,罗湖口岸人流量占了1/3,港澳高铁14分钟。

15.深圳是唯一一个全市统一校服的城市。

16.深圳的小学生100万,但老年人比全国少一成。

17.科兴科技园是中国加班最长的大楼。

18.深圳是最爱阅读的城市,销量最多的是财经类书籍。

 5 ) 一口气看完了

看标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最喜欢的节目纪录72小时,所以才有了兴趣,没想到一口气看完。

与日本的纪录72小时相比,可以看出制作团队想要借鉴却不屑复制的心态。

原因有两个1 24小时在这个系列里定位尴尬,节点与对应内容大多没有合拍,到最后基本是吃-玩-工作生活几个固定方向。

简单来说,没有表达出在这个时间用镜头对准这些人的必要。

所以会有一些脱离24小时概念的片段,比如鼓浪屿的音乐会,比如郑州火车站的部分。

甚至有回溯时间这种打破当下的手法。

但也有因为24小时的概念而能够捕捉到别的概念捕捉不到的部分,比如香港深圳的放学高峰,比如富士康普工的两小时六局。

纪录72小时的时间是纪录片拍摄的时间,城市24小时的时间是拍摄对象的时间,定位的差别造成了关注个体还是关注群体的效果反差。

2 这类纪录片的目的应该是用固定时间和地点来得到宏大叙事的剪影,以小见大。

我喜欢72小时的原因就是它用这个方法达到了关注个体的极致,通过节目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与此人的相遇,不仅是有关此人的完美简介,也是成就了一个时间地点人物三者缺一不可的一句话故事(当然更多是因为选择了一个很有趣的场所)。

24小时首先拒绝了关注个体这件事,在任何“关于这个人,这件事想知道更多”的时间点这部剧都做到了戛然而止。

我想知道成都卖辣椒面的那家店的老板的母亲怎么了,想知道在鼓浪屿开啤酒店慢生活德国人的故事,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跨境去香港上学的深圳小孩,……留了很多疑问。

但这应该也是保持时长的一个方式,只是,用片段剪影个体,还是用片段企图指向群体,在时间极致固定的这个纪录片概念里24小时可能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即便有很多遗憾我还是很喜欢看的,特别配合日谈公园最近关于城市排行榜的节目,都是从一个新的视角看中国看世界,十分收益。

而且那些简略而成就的丰富也让这片子看起来真的一点都不无聊。

 6 ) 不成熟的观后感~

直奔深圳这集,看完简直了!

wow~!

前半段完全抓住了我们认识的深圳的特点,速度、效率、效益,创业,从城中村开始转折回落一些城市温情,探索地理规划和深圳位置,最后有创作者关于人口结构新型,新型人际关系的思考,几处用词上有视角的惊喜,24小时书吧展现一些人文气息。

大量的数据和材料输出可以看出导演组在筛选上做了多少案头工作,简直不要太好。

成都喝茶那里跟着小姐姐背影,然后坐下那逆光那胸怼着拍一股vlog油腻感,瞬间感到不适~然后三个年轻人在那喝茶,是导演组吗假假的尬聊,这种2组镜头在剪辑台上都应该舍弃的。

喝茶,那些大爷大妈的生活速写不香么?

那才是最感人的慢生活,竟然差点劲儿!

文稿措辞上也差强人意,emm…有些句子明显还应该再斟酌改改。。。

总而言之,成都,作为最有人味儿和生活的城市,我觉得显然还能再好点。

文案上,文化俏皮感和轻松在开头一部分不够,爷俩拌嘴那里语言的魅力在剪辑上做的可以更盛一点,镜头不够丰富,好几处觉得可以了怎么还不切下一个画面。。。

厦门的画面好丰富,剪辑好成熟,音乐贴合,颜色舒服😌~对着树洞讲秘密的花样年壶让人忍俊不禁^_^,厦门文艺小清新很怕拍得很塑料质感,但是并没有,海岛音乐一上,那闽南风情热浪阵阵飘来~武汉,标准的好,武汉话的音乐好有感jio~江湖儿女郑州,浓重的凋零的北方城市既视感,铁路也救不回,没有互联网的快节奏,只有逝去以及逝去中的灰蒙蒙的工厂,以及待炸的城中村,弹幕郑州人都觉得把郑州拍出来了,那就真的好惨一城市,整体蛮正蛮标准但不咋好看,不喜欢,可能因为我不是北方人没啥感觉个人观点:武汉>深圳/厦门>郑州>成都

 7 ) 《城市24小时》郑州:旅客的沿途,梦想的归处

我们在520表白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人和事的时候,是否想起承载着我们日常生活本身的城市呢?

图片来源:央视网央视纪录频道携5集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亮相,影片以24小时为刻度,以郑州为起点,从0点到24点,从城市里弥漫着的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到每个抵达这里的人们的希望和梦想,从四面八方的铁路交汇,到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相遇……整个片子温暖平实,但又把思考和感慨融入到每个细节里。

晚上9点的二七塔,车水马龙(图片来源:央视网)从铁路符号看郑州全貌 以小见大望向远方对于郑州,《城市24小时》以“铁路”这一典型的符号浓缩了郑州的城市气质:“也许你没有到过这里,但可能明天就会路过。

”而如何体现中原十字路口的交通枢纽地位,影片用两位平凡人物的故事,以小见大的还原了这所与铁路息息相关的城市全貌。

凌晨4点,紫荆山路上的一个快递小哥(图片来源:央视网)有多少人行色匆匆路过这里,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走向远方?

即便是到了凌晨,郑州火车站的值班站长也在彻夜马不停蹄的为旅客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直到晨光熹微才能交班休息。

凌晨,郑州火车站候车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图片来源:央视网)这里的铁路能够连通多广阔的世界?

旭日升起,调车员李新忠几十年如一日的悬挂在列车上行进,保证列车能够安全地直达他从来没有去过的亚欧大陆的另一端。

凌晨的郑州火车站站台,一列火车即将驶入(图片来源:央视网)影像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把整座城市融进了郑州火车站平凡的日常当中,并以故事化的表达勾连出琐碎细节当中的起承转合;从平凡人物的默默付出中,可以折射出交通枢纽的客流量与繁忙程度,可以将郑州的城市概念外延到与世界的连通当中,以此让城市的功能体现的更加细致生动。

从24小时看历史进程 碰撞打磨影像品质郑州的城市运转过程被镜头分解到24小时的时间刻度中,以饮食为例,早餐时分的胡辣汤、中午时分的校园午餐、夜幕降临后的烩面香气……影片细致的描摹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但郑州的24小时并不单纯停留在当下的生活,影片将拍摄对象聚焦在不同群体的不同生活选择当中,通过碰撞与磨合,24小时的时间线拓展到更远的历史与未来。

戏校学生靳明明刚才参加完一次选拔赛,结果不是很理想(图片来源:央视网)纵使许多村庄不断被拆迁改建成楼房,这个城市也依旧热爱并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因为在午后的豫剧学校里,10岁的小女孩为了能够登上《梨园春》的舞台,苦练经典曲目;傍晚时分是国棉四厂的老人们悠闲的时光,他们随纺织兴起来到这座城市,并如此循环度过了大半生,相比之下,几个小时后夜幕里下班的年轻工人,他们显得更有想法有活力。

图片来源:央视网每个人带着属于各自时代的印记,在人与人的相遇之时拉长了时间的范畴,现代化城市如何传承传统,年轻一代与父辈之间有何种差异与联系,都是以时间碎片拼凑出的更深远的主题。

影像以短暂的24小时,浓缩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与蓝图。

从记录场景到寄托梦想 立意深化,城市品质突显这部纪录片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城市当中不仅有人们的生活,更寄托着每一个奋斗者的梦想。

镜头中不断闪现密集的人群:深夜火车站里拿着行李奔走的游客人头攒动,午餐时刻豫剧学校里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在稚嫩的年纪离开家来到这里学习技艺,夜晚的富士康厂房门口大量工人下班后开启了难得轻松的夜生活……

富士康员工刘乾武,下班之后无聊的时光(图片来源:央视网)这座城市有着密集的人口,人们不惜离家来到这里,为了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影片对“梦想”不着一字,但是却将城市承载着人们拼搏、争取更好生活信念的内涵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仅如此,对万千怀揣梦想来到这里的人们来说,处于十字路口的郑州带着包容万象的城市特质,让外来的人们也能很好的融入这里。

晚高峰时中州大道的车流(图片来源:央视网)深夜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到更真实的城市运转,八千多张床位正常运转,医务工作者拼尽全力的付出,在这份保障之下,无数望眼欲穿的等待得到积极的回应,无数新的生命带着喜悦诞生。

晚上10点,郑大一附院,一个病人从急诊中心送到病房(图片来源:央视网)城市的功能便在此体现,影像记录的不仅是城市生活的表象,更是需要在度过24小时后,深入的思考人们和城市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24小时——郑州》:旅客的沿途,梦想的归处

 8 ) Untitled

一、郑州——20200120作为一个南方人,我觉得我对广东省以外的区域都不太了解,于是看到北方城市的生活才会觉得这么新奇。

火车拉来的城市,开头讲的就是郑州站,各式各样的人在这来来往往,车站的工作也很忙碌。

看上去火急火燎甚至有点“凶”(个人感觉)的站长,在遇到走丢了的小朋友时,脸上流露出了微笑与温情,令我感觉很真实。

学习豫剧的小姑娘勤学苦练,小小年纪就被送到豫剧学校学习。

棉厂里的伯伯和昔日老友吃着烩面、富士康的工人们下班后的休闲时光,回想起来记忆点也不是很多,但是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很真实也很感人。

二、武汉——20200121一上来就是吃!

早餐,过早,热干面,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出来买早餐的景象,热闹非凡,每家早餐店都排得水泄不通,又是我没见过的场景。

早餐店的工作者、制作面条的工人,凌晨四五点就要开始准备了。

北方的城市总是给我一种秋天才有的萧瑟之感,可能是我想到北方时总是想起光秃秃的树干吧,但武大的樱花除外。

下午时分是修整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刻。

晚上总是大家放松的时候,小龙虾供不应求。

三、深圳——20200122与前面两个城市不同,深圳一上来就是投行老板上班记,高楼大厦、西装革履,少了点吃东西的烟火气。

996在深圳进行的如火如荼,大老板分分钟几千万上落。

接下来是三和人才市场,各种HR在招聘各种人才。

关于深圳的故事几乎没有吃喝玩乐,大多是奋斗、拼搏、高科技。

但城中村里的老阿姨、青梅竹马的小学生也让人感觉有丝丝温馨。

四、成都——20200122本来挺期待成都的,但是感觉时间线比较混乱,比不上前面几集。

先从大熊猫说起,这里就有好几个时间线了,大熊猫憨态可掬,和饲养员玩得不亦乐乎,虽然有很多人还想再看多一点熊猫,但是我觉得关于熊猫的内容过长了。

接下来是茶文化,成都出美女,男女老少皮肤都很好,脸蛋还红扑扑的,很可爱。

接下来是太古汇、宽窄巷子、徐家大院、陶艺,陶艺师突然做起了叫花鸡哈哈哈。

本来是很期待拍摄的成都的火锅的,但是只拍了排队的场景和网红直播,都没有拍到关于火锅的实质性内容。

五、厦门——20200123文艺之都,鼓浪屿、曾厝垵、沙尾坡、厦门大学……闽南语真的很温柔,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文艺。

 9 ) 2020湖南编导联考真题

城市24小时-深圳咱也不知道分析了啥,也不知道主题是个啥,懵逼的进了考场,又懵逼的走了出来,就分析了深圳的快节奏生活,发展之快,人文关怀,大城市中的温暖,会发展的更好,奔向美好的明天……分析结构,解说词,音乐,镜头运动……就这样吧我也不会啊……连出三年纪录片也真是好样的,嗯,真棒解说词还是挺富有灵性的木心先生的<从前慢<改成了“一生不能只够爱一个机器”也是蛮牛逼,悟空那个也是可以的,拍纪录片不挣钱😂😂😂富于生活化,趣味性。

 10 ) 有你有我有爱

看完了城市24小时,选取了郑州、武汉、成都、深圳、厦门五个城市来进行介绍,不得不说这几个城市都是比较有特点的大城市,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城市节奏的缩影。

郑州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是位本分的老农民,吃着最朴实的胡辣汤和烩面,干的却是最重最苦的活。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但同时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又给城市的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压力。

但是这座城市里勤劳能干的人民,也正是中国底层的缩影。

作为生活在郑州的一名打工人,衷心地希望郑州能够越来越好。

武汉是个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的城市,由于靠着长江,水运十分便利。

同时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诞生出一批巨大的新生力量。

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武汉也体现出了它巨大的包容力和历史感。

有机会一定要去武大的校园里逛一逛了。

成都给我的感觉是个无比悠闲的城市。

天府之国的美称可不是白来的,美景美女美食无一不有,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深圳作为一座新兴的城市,充满了活力与气息。

城市的快节奏引领了全国的脚步。

同时与香港的连接,也打通了香港和内地的大门。

最文艺范儿的厦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吸引了大批的游客,美不胜收的海边风景和唾手可得的海鲜便是其独一无二的证明。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属于它本身的独特符号,随着人潮的涌动,又彼此交汇相融。

这城市,有你有我有爱!

《城市24小时》短评

这种纪录片不一定十分客观,导向性是有的。但拍一些生活细节,总比拍很大很虚的牛皮好。

10分钟前
  • 查查
  • 还行

高配(山寨)版NHK纪实72小时

15分钟前
  • 曾静
  • 推荐

确实拍到了不少本地人日常熟悉却注意不到或没注意到的地方,很有当地特色,没什么距离感。

17分钟前
  • 各种迷糊
  • 推荐

因为是官方,所以不可避免的红与专要占大多部分。

19分钟前
  • Lithuania-23
  • 还行

郑州的烟火气息也太浓了吧,看完后满脑子都是逼哥的郑州。

20分钟前
  • 武条
  • 力荐

现在纪录片做的都挺好看的,特别喜欢郑州的那集,好接地气啊

21分钟前
  • 丹尼斯
  • 力荐

感觉下来的拍摄质量,郑州 &amp;gt; 厦门 &amp;gt; 深圳 &amp;gt; 武汉 &amp;gt; 成都。郑州富士康园区里面的打工人和厦门鼓浪屿的班车工,以及武汉光谷的创业者记忆深刻。最弱的可能就是成都了吧,感觉只是在这个城市上浮光掠影地挠挠痒痒。即使是再旅游的城市,也应该有她背后生活的那一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都确实拍得是比较失败的。

22分钟前
  • 虎子
  • 推荐

地球知识局推荐的纪录片,看了一集,郑州,不想看后面的了,感觉一般。城市,是目前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它的24小时都在经历什么,从凌晨4点的郑州火车站开始,货运编组,二七塔,商代古都,胡辣汤,豫剧,棉纺织基地,全球最大富士康工厂,全亚洲最大医院,一个个零碎关于郑州的前段被刻意拼凑。表现城市不应该只是一些代表性元素简单的堆叠,而这些元素也不并符合24小时这样的定义,没有升华主题的记录,就是视频映像的流水账,一个个元素切换,郑州这座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意味着什么,好像完全没有表达,解说也很空洞,没有内涵,不及格。

26分钟前
  • 立冬
  • 较差

有没有高于4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本,虽然我知道这个是要符合央视纪录台规定的时间。团队都搭好了,时间长点多讲点内容呀。文案扣一分,用词真的随心所欲,好不考究, 一地鸡毛。

28分钟前
  • Robin
  • 较差

蜻蜓点水,刻板印象,没有思考

32分钟前
  • 穿梭地铁
  • 较差

2020春节期间陆续看完的城市纪实系列。拍得温吞水,没有入肉到骨的力度,也没有勾魂夺魄的勾勒,毫无亮丽特色的平庸作业。最后于20200129晚上家人一起看第二集《武汉》,画面上是无病无灾的日常大武汉,对比而今封城之后的悲凉,内心五味杂陈。

35分钟前
  • 匹勒
  • 较差

深圳这集很狗屎,思政工具。。

38分钟前
  • -藝術家.
  • 很差

很没有水平的纪录片

39分钟前
  • 四季春不加糖
  • 较差

形式大于内容的任务式纪录片。

44分钟前
  • 枇杷精
  • 还行

想到重庆好尴尬,应该不会拍区县吧……不过还是很期待

47分钟前
  • 菲菲
  • 力荐

刻板套路,文案略娇情,深圳一集的文案太掉格,“没有北上广的上班高峰路面拥堵,因为这座城市有另外的出行方式,地铁,这个城市不会将时间浪费在堵车这种事上。”深圳可写可拍的内容很多,文案偏偏如此无知与自大。

52分钟前
  • 较差

追上

53分钟前
  • 明岛
  • 还行

一般,城市还是那几个,片段还是那么些,剪辑的还很零散,显得非常突兀。解说词有硬伤,时常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大概是说“尽管郑大一附院有8000张床位,很多家属还是要在座椅上休息”,请问有多少张床位跟家属在哪休息之间有任何相关性吗,是医院不是大型旅馆好吗

54分钟前
  • Yifeii
  • 较差

最后每个城市都在拍高新园区……

57分钟前
  • 悠翔
  • 还行

千城一面。

60分钟前
  • 赵小跑.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