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科林斯

Danny Collins,翻唱人生(台),巨星的回信(港),Imagine

主演:阿尔·帕西诺,安妮特·贝宁,詹妮弗·加纳,鲍比·坎纳瓦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梅莉莎·班诺伊,乔希·佩克,阿尔蒂·曼,卡塔莉娜·凯斯,安妮·麦克代尼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丹尼·科林斯》剧照

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2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3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4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5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6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3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4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5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6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7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8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19丹尼·科林斯 剧照 NO.20

《丹尼·科林斯》剧情介绍

丹尼·科林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70年代传奇摇滚乐手丹尼柯林斯(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在经历人生低潮时,经纪人(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发现了一封40年来从未送达的信,这封信居然来自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在40年前写给当时19岁的他,这让他再度受到启发,毅然决然地离开现在奢华的生活,踏上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而他也在这段旅程中收获了真爱和消失已久的创作灵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温暖的味道独一无二的女孩们裂战看板猫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人体实验图书馆员第一季多明戈侦探罗曼史朋友生死路恐惧戏剧之王霹雳甜心梦乡脑浆炸裂少女烧烧烧奇门飞甲偶然结婚六个说谎的大学生哥们营地搞笑之旅黑色太阳我是班主任追逐繁星的孩子庸才鬼伴计中计之密钥奇缘名侦探柯南:红之校外旅行您好,北京热带往事

《丹尼·科林斯》长篇影评

 1 ) 未完结是最好的结局 [猫]

本文发表于《环球银幕》8月号ipad版,如需转载请一定告之本人并注明出处。

-- 这只是个关于可能性的故事。

作为故事原型的Steve Tilston在1971年发行首张唱片《An Acoustic Confusion》之后,并没有飞黄腾达40年,也没有30年未作一曲,而是在同期出道的巨星们的光辉照耀下,黯淡地走到现在,单是个人专辑就出了十几张,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音乐是否像电影里那样,辜负了他未收到的列侬来信中请他“对你的音乐真诚,对你的生活真诚”的教导,因为他无名到了虾米只有列侬喜欢的他那张处女作的程度。

有趣的是,我横看竖看摇滚老炮圈,也没发现哪个资历那么老的巨星能做到30年不写歌却持续红到丹尼·柯林斯这个级别,来看演出的也不会只是片中那些老年人,滚石也只有10年没出新专辑,就是老帕西诺借的演唱会拍摄场地——过气老队Chicago的演唱会,也是贵乐队推新专辑的地方,他们的音乐比柯林斯丰富,即便吉他手和小号手很厉害,也没红到能被希尔顿酒店前台的打工大学生立刻认出的地步……摇滚圈的竞争比我们想象得残酷,于是此片只能是对虚构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假如一个人少年得志,从此抛弃梦想与真情,连唯一的私生子也不认,吃了40年老本还屹立不倒,突然收到偶像列侬40年前的鼓励信,会不会良心发现,改变人生?

而帕西诺也以他自然散发的巨星魅力,不露痕迹地演活了这个有点荒唐、有点脆弱、还有点善良的摇滚老混蛋。

与歌迷(骨肉皮)上床、产下私生子这种事在摇滚圈并不罕见,柯林斯选择走进私生子汤姆生活的时机碰巧微妙:第一,汤姆的女儿,也就是柯林斯的孙女,多动症到了不医不行、医错毁孩子的地步,他却没能力送她去专业学校;第二,温柔贤淑的妻子正怀孕,马上要产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工薪阶层好男人汤姆得了遗传自母亲的白血病,还身负20万美元贷款……他的自尊心并没有大到拒绝能帮他部分解决诸多困难的富爸爸的地步——这也是我喜欢务实美国佬的地方。

汤姆让柯林斯明白了什么是家庭,什么是普通人的现实。

柯林斯自己的困境也多,当经纪人与柯林斯对话,我们似乎在看柯林斯的自我和本我交锋,金钱、名利、女人、创作力……一切都会因为他的改变而难以预期。

时隔30年,他终于写了首具有真情实感的新歌,面对年纪和他一样大的那帮观众,他依然只敢唱口水老歌“Hey Baby Doll”,在台上表演他演惯了的老年小丑角色。

毒品、肤浅美女和荒唐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戒掉。

他追求希尔顿旅馆的大堂经理玛丽(安妮塔·贝宁饰演),或许只是试图接触他应该恋爱或迎娶的、与他年纪接近的成熟睿智女性,在此过程中,也学会用尊敬欣赏的目光去看女性了。

他们是否会在一起,无法断言。

柯林斯是否会如他所言,在巡演时唱新歌,也无法断言。

汤姆是否会战胜病魔,更是无法预知。

但改变会带来希望,给汤姆女儿取名“希望”或许是创作方埋的隐喻。

最后一场戏,从不放弃(死缠烂打)的柯林斯陪着儿子等待检查结果,以他的幽默、世故、经验和爱意,告诉儿子,如果医生叫他唐纳利先生总是有坏消息要说,而叫他汤姆就是好消息。

故事就在医生的一声“汤姆”中结束。

这是极好极好的。

三星半Guide 01:全片都是列侬名曲,歌迷福利。

大家都是为了帕西诺才看这部电影的,我懂。

Guide 02:你还可以看:《鸟人》、《绝美之城》我的公众号:树屋钓月亮

 2 ) 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实

阿爾·帕西諾《丹尼·柯林斯》看阿爾·帕西諾2015年新拍的《丹尼·柯林斯》,单就表演而论,是一種享受。

表演戲劇化,性格化,不過火不毛躁。

帶著觀眾從洛杉磯來到新澤西,從台前來到幕後,像一個風趣從容異鄉歸來的有點不正經的老叔叔(他的自我評價是,我就是個笑話)。

瞧,捉奸在床,不急不惱,甚至不在意,倒戏谑帮自己戴绿帽子的小伙“家务”busywork,busywork……為這個綽號洋洋得意;另外,巡回演唱會台下三個老女人兩個小時不間斷嚼甘草的梗也到位,雖還風光,但看客中已然沒有了年輕人,來聽演唱會的都是褶子嚇死人的中老年婦女。

只是———巨星柯林斯有沒有想過,*那幫中老年妇女若看到他藏在衬衣下的束腹宽腰带作何感想?

*這邊至少看着風光,那邊卻相当平民。

導演對高檔社區看門人,對希爾頓酒店泊車的侍應生,對前台打工的學生妹,都有或粗或細的刻畫。

頭是開了個好頭,可這樣巨細靡遺能拍下去嗎?

怎麼拍?

會不會虎頭蛇尾?

(此處補上一句,老來能有經紀人那樣溫雅善解人意又不卑不亢的老友也是一種福分。

)吃過中飯繼續看,看完下午一點。

覺得:的確虎頭蛇尾,中間已經索然無味。

**「反青蛙王子灰姑娘模式」**,不是讓灰姑娘穿上水晶鞋乘南瓜馬車進入皇宮舞會,而是讓superstar坐私人飛機驅奔馳轎跑上山下鄉新澤西。

說完模式說細節,有幾處有印象:三十七年來經紀人每到一處,都會每周收到一箱純淨水。

雖然煽情,但還算有新意。

父親柯林斯教兒子湯姆彈鋼琴的片段,雖陳腐,但有效果,矯情地說,能打中觀眾心中最柔軟的部位。

湯姆離家去看化驗結果,玫瑰橋段再現,效果很好,好萊塢編劇擅長於此。

而父子二人在焦急等候化驗結果時,柯林斯關於醫生的稱謂(唐納德先生還是湯姆)的觀察讓人叫絕,結尾不落俗套,也刻畫了父親對有關兒子的一切事情都格外關切,記在小本子上。

再看缺點,開印有自己頭像的大房車看望兒子一家,可以接受,畢竟柯林斯個性張揚。

但送門童奔馳跑車一節就太好萊塢了。

*看來好萊塢里的導演可不都是個個鮮衣怒馬,否則導演也就不必這麼大驚小怪。

*幸福圓滿的結局,卻道出**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实**:只有在金錢的護航下,親人間的和解才是可能的。

注意編劇的用心良苦:設定從未見過的成年兒子湯姆是拮據的建築工人還嫌貧富差距不夠大,還設定了一個多動症急需特殊教育引導的孫女(我挺喜歡這個孩子,現在的家庭太靜了,話癆話癆最熱鬧),撓撓頭,好像還不夠,又設定了兒媳即將臨盆,一大筆花銷即將破門而出,狠心的编剧哟,最後居然使出了思密達大招,讓兒子湯姆中途患上罕見的遺傳性白血病。

現在你看看,這是一個對美鈔多麼需要的普通家庭。

最重要的是,父親柯林斯負擔得起這些開支。

於是乎,從未謀面,一見面兒子就讓老子“go away”的家庭風平浪靜了,親人和睦了。

當然了,導演想補救,想輓回,想讓觀眾千萬別往利益處想親情,在父子第一次見面,就竭力樹立兒子不貪財的形象,把柯林斯寄來的支票都撕了。

*導演之所以扛住沒讓柯林斯破產,並非強調柯林斯的家庭責任,而是因為一旦破產了,和諧共處的夢就破碎了,再也圓不住了,不被人信服,千瘡百孔。

*離了帕西諾,這片子最多打二星。

 3 ) 这次,他带着的是希望

老套的电影,曾经红极一时的老歌手,如今靠着唱无聊的口水歌过着生活,当然,生活无忧,但却毫无意义,一天,他收到了迟到多年的新,约翰列侬的信,他决定要振作一下,离开外遇的年轻妻子,搬到酒店,想作一首新的曲子,去找自己的私生子,和家人团聚,但儿子癌症、媳妇临盆、孙女多动症,他只好又回到唱口水歌的境地去,但这次,他带着的是希望...大概如此,不算难看的片子,至少结尾那里两父子等待癌症治疗结果那里,挺好看的。

 4 ) 2015 - Danny Collins

2015 - Danny Collins今天想介紹一齣電影。

這不算什麼大片,也不是藝術氣息的那一種,都很荷李活下~但題材都是我喜歡的. 它是一齣音樂片子,(中咗我)也是關於唱歌的,(又中我!)(其實我不是任何音樂片子都喜歡,相反(好挑剔添!...好容易覺得唔啱睇, 有時仲彈三彈四, 好黑人憎下!)不過,這片子有我很喜歡的藝人,亞爾柏仙奴 Al Pacino.而且不是一個長青實力演員,帶著一位新演員那種,是一人擔的.如果一向鍾情音樂類電影,又愛看老牌演員,這片,值得一看啊

 5 ) 生活的好与差

没什么比看一部阿尔帕西诺的电影,更让人感受到什么叫“生活品质”。

这句话是我看电影的前十几分钟想到的影评的核心思想。

一个商业摇滚歌星,接到约翰列侬几十年前给自己写的信,这个创意很棒,很百老汇和好莱坞。

当列侬的imagine开始插曲,阿尔帕西诺在床上辗转反侧。

很爱这个节奏。

然后,我的硬盘挂了。

好不容易放周末,背着电脑离开中关村,又背着电脑滚回中关村。

一种无力的宿命感。

没什么比硬盘挂掉,更让人感受到什么叫“没有生活品质”.硬盘挂掉,去中关村会各路JS,最让人厌恶生活。

好在系统在固态盘上装着。

换新硬盘就好。

就是丢了很多资料,公司的和自己的,但是不愿意让中关村这帮人恢复,信息安全。

好在百度云和为知笔记有一些备份,虽然不全。

最近没怎么备份。

但就像我跟奶昔哥聊,关键还是咱自己的风险控制不好。

怪不了外部。

以后每天下班要备份所有资料,每周整理时,整理备份。

云服务真是好东西。

问题和麻烦即商机。

诚如是。

生活的好与差,都是人定义的。

达尔文说,生物就是适者生存,适应环境。

珍惜、享受世界,生活。

一些行研资料和日记,重新动手写。

昨天下午修完电脑去踢球。

累的跑不动。

装备不行,没戴眼镜,踢的一塌糊涂。

不过随着年龄成长,在球场上倒是越来越镇定。

搞一套装备好好踢球。

诸如此类。

*****************2015.8.8我的国际政治几本书的读书笔记原来已经存到百度云了,好开心。

此次硬盘损毁,损失甚小,我心甚慰。

国际政治几本书是我去年某阶段的一个重要总结。

它的丢失挺影响我心情。

失而复得,心甚慰。

周末写书评某一读书过程告一段落。

 6 ) 1971年,约翰列侬给我写一封信|《丹尼柯林斯》

艾尔帕西诺又一次呈现了令人信服的表演。

他总是这样,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影片里,他都能让人欣赏到世界上最好的表演。

说到艾尔帕西诺的演技,就不得不提一下1997年他和约翰尼德普合演的《忠奸人》,在那部影片的最后五分钟,艾尔帕西诺收拾好身上的东西默默出门,那是我看过的最棒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情感的力量却穿透屏幕和18年的时空,直击骨髓和心脏。

回到《丹尼柯林斯》。

这部影片在艾尔帕西诺的一生中可能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小石子,不足以和他影帝桂冠上的任何一颗珍珠媲美,但是小石子也有自己的天真自然、淳朴随性,《丹尼柯林斯》就是这么一部真诚自然、幽默并且感人至深的片子,尤其最后儿子终于褪去坚硬的外壳,像孩子一样茫然无助的依赖在老迈的父亲肩膀上等待医生来告诉他们结果,让我感动得差点落泪。

不要误会,整部影片的基调并不是伤感的,而是乐观放达,我觉得就像听The Beatles的歌。

The Beatles 和本片有很深的关系,至于什么关系,你自己去看吧。

事实上这片小文也是我一边听The Beatles一边敲出来的。

我很少听他们的歌,看了这个片子突然发现好好听。

————欢迎关注V信订阅号“野评人”,在那里我们一起赞美好片、嘲笑烂片。

 7 ) 《丹尼.科林斯》:是否还能做自己

作为一部摇滚歌星的传记片,不得不说选择一个艺人的老年时期作为剧情的重点讲述,有着一种十分可怜又同情局面,纵然有着无数的成就,年老了就有了一种落寞且孤独的影子,即使还能及时行乐,放纵自我,只是那种放浪形骸的背后充满了对自己的不自信与对命运的不尊重。

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通晓的事情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需要面对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自己的命运是不是捆绑在自己的手中,自己最知道,可是作为一个艺人来说,自己的命运很难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电影就跟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艺人追寻自我,找回生活的故事。

电影的格局很小,但出发点很好,用一种反衬的方式来探讨人性的转变,而且电影的故事抓住了心灵上的那一点存在,用存在于心灵上的那一份信仰来唤醒曾经最真实的自己,而这一个改过自新的信念,成了整部影片最为深刻与最让人同情的闪光点。

电影并没有在布局上设置花哨的结构,只是讲述了一段类似于心路旅程的救赎故事,震撼而真实,简单而又不失曲折,再加上阿尔.帕西诺绘声绘色的演出,给电影提供了很多亮点。

作为一个成功的明星,过早的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忙乱生活中并不一定是什么好事,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似乎渐渐的忘记了如何对自己做出承诺,电影以一封信来打开角色迷途知返的救赎之旅,虽然信上所说的话确实华美的有点不像是真的,可是对于偶像的一封来信,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小的惊喜与振动,电影以信为线索,用这封迟到的信托起了整个电影的故事剧情,不得不说,导演确实颇为匠心独具的抓住了故事线索的重要性,以这个为依托连续描述清楚了后面发生的整个人物关系。

还好故事设计的并怎么不无聊,让每个人物感情的表现都显得十分饱满与现实,尤其是阿尔.帕西诺的表演,将角色内心的那种既向往又胆怯,既狂妄又小心的内心世界小心翼翼的表现出来,让电影的整个灵魂主线都随着他走,随他而展开,他不仅游刃有余的玩转于演唱与表演之间,还将角色内心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将他内心的苦与闷,与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感觉表达了出来,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即便是整天沉浸在酒色之中,还是难以掩盖其内心独自一人的落寞。

当一个明星做回普通人,他似乎比普通人少了一份自由,也多了一份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的内心感受,电影也尽可能用极为反差的镜头描绘出了人前光鲜,人后落魄的双重形象,以至于在重新回归自己的同时,胆怯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屈服的顺从了众人的呼声,其实导演也想讲述人内心当中害怕被抛弃的那种心境,不管是不是真正想要做回自己,当自己被别人的要求需要时,也难免就犯得成为被需求的奴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人心目中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的心理。

阿尔.帕西诺很形象的为我们诠释出了一代巨星所具有的内心与风格,用他个人的气质重新还原了另外一个经典的艺术形象,作为传记片很显然阿尔.帕西诺的形象并不怎么符合原人物的气质,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阿尔.帕西诺的演绎,电影的主角反而显得更为饱满与立体,让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一个老人找回曾经失去的心路旅程,更为我们带来了在这段旅程当中所传递出来的内心变化,那种挣扎,重新找回的自信,突然间的胆怯,以及重新回归颓废,都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人物感情世界,从而让电影变得更为生动,更显得人物的真实。

电影突出了导演丹.弗格曼的蓝调主题与风格,那种舒缓优雅又有一丝颓废洒脱的气质让电影充满了一丝忧郁,在鼓励他人的同时自己却难以迈出勇敢的一步决定了人物内心那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过电影还是找到了故事进行的契合点,添加了由安妮特.贝宁所饰演的女主角,从而让故事变得缓和了很多,跟随贝宁那乐观又刚毅的表演,迫使的剧情走向了圆满的结局,不得不说,贝宁的角色成了故事当中最为亮眼的一个部分。

 8 ) 魅力

上次这部片子我只看了前1/3电脑就挂了。

今晚看完了《丹尼·科林斯》。

很好看。

有魅力的电影。

阿尔帕西诺的魅力。

这个无需多言。

多么有魅力的男人。

音乐的魅力。

约翰列侬的魅力。

这部片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听众把约翰列侬这些歌曲在明媚的光线中全部听一遍。

安妮特·贝宁的魅力。

这个女人很有魅力啊,笑起来很有魅力。

出演一个有魅力的酒店经理。

看阿尔帕西诺把妹学不到任何东西,因为知道都在于他的魅力。

詹尼弗·加纳。

这个女人很有魅力,笑起来很有魅力。

出演一个妈妈。

抚着肚子,照顾多动症女儿的温柔妈妈,多么魅力。

梅丽莎·贝努瓦。

这个女人很有魅力,笑起来很有魅力。

出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酒店前台,跟门童互有好感的单纯姑娘,有魅力。

几个主要男演员也很有魅力,就不说他们了。

电影里这首歌也很好。

阿尔帕西诺唱的也很好。

电影结尾收的很棒。

这部片子作为文艺型的电影,居然有悬念可以两次吊起我的心。

称赞。

好像我看电影就是在找这样的片子,让人觉得生活有一层魅力。

让人回味文艺和魅力。

这也是电影的魅力。

今天上午躺床上刷微博的时候,竟然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可以看看《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看看那些有魅力的女人。

不错。

 9 ) 情怀之余,我们还有什么

在一个略有纪念意义的十二月八日,静静的看完这个2015年的新电影,虽主演已是赫赫有名的阿尔帕西诺,但是电影本身并没有被大做文章。

《丹尼柯林斯》,这是个有情怀的电影,也是个除了情怀以外我们还可以考量自身的电影。

已是大红大紫的摇滚明星丹尼柯林斯,在一次巡演过后收到了一封来自约翰列侬的,40年前的信。

40年前,才刚刚发行了自己第一张专辑的丹尼柯林斯,接受了一个小杂志社的采访,提及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约翰列侬。

奇迹的是,采访过后约翰本人读到了这篇报道并给杂志社写了一封寄给丹尼斯的信,但是由于杂志社的野心,这封信在40年后才辗转到丹尼的手上。

40年前的丹尼柯林斯是什么样子?

影片开头导演就留了一个小小的悬念,一直给他背影的镜头,面对着杂志社的采访,他支支吾吾,嫩生生的,没有套路,没有包袱,就像记者盘问他那样,“为什么我觉得你对于即将成名所会经历到的一切事情都是恐惧的?

”“是的”他说,这是电影开始,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丹尼柯林斯的正面镜头。

阿尔帕西诺那张脸,哪怕只闪现几秒钟都让人印象深刻。

戏骨之称并不是简单现于评价的言语之间,我可以看到他从眼睛中流露出一个音乐界新人对于自己前途未知的恐惧,真实的恐惧,还有一份对音乐的赤诚之心。

而40年后的丹尼柯林斯,已经不复当年真诚。

嗑着白粉,挺着啤酒肚,带着浮夸的首饰,说着荒唐的话语,在千万简单买账的歌迷前唱着口水歌,享受着万人拥簇的优越感。

他的生活装备了所有堕落明星的标配物件:烟酒毒品,香车别墅,放荡的年轻女朋友...40年前面对将要经历这一切的他来说是恐惧的,而今,他已经被腐蚀。

流行,走红,富裕和荣耀,给了他什么,不过是麻醉剂,不过是污浊眼球的尘埃。

是的,污浊的眼球。

影片中很多次给阿尔帕西诺以脸部特写,一张布满皱纹的黝黑的老脸,总是带着戏谑的表情或是将要喝醉的游离状态,不温不火,不需要通过语言说些什么,好像皱纹都能给他发声。

收到信之后的丹尼,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充满堕落充满肮脏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带上的无数绿帽子,于是他收拾行李,来到新泽西,想要弥补自己生活40年犯下的一桩错,他虽不是浪子,他只是想回头。

接下来电影的大部分剧情都在描摹丹尼和自己儿子的故事,关于家庭的重新组合,关于亲情的缝补剪切。

一切就是在告诉观众,他浑浑噩噩的这40年里,缺乏了创作缺乏了灵感的同时,更是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与亲情的。

就算左拥右抱各种各样的女人,也不过看在金钱面子上的逢场作戏。

他陪着儿子面对癌症,帮自己的孙女治病,一桩桩救赎的事情,而同时他也在此时创作出了更纯粹的作品。

在那首歌里,他淡淡的唱着“我在这条盲目的路上游走着,直到我看见更好的方向”。

比起曾经在电影中听到凯文史派西翻唱克恩的音乐,阿尔帕西诺的声音更有风味。

电影中有两次相同布局的镜头,都是丹尼柯林斯从幕后走向台前,掀开大幕,迎接观众呼声的时候。

前者在电影开始不久,万事俱备,走出后台面对聚光灯,唱出一首首烂熟于心的歌,日复一日的套路;后者是他在新泽西的小演出,几百人的小酒吧里面,简陋的后台,然他却鼓了很久的勇气踏出那一步,昏黄的舞台灯光,一架简单的钢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想给自己回头打上的标签。

但是他终究是老了,没有勇气面对着一众看惯了他摇摆取乐的观众唱出不同以往的歌曲,人们在台下对着他大喊着的时候,他的信心和勇气就在一点点消逝。

那首在漂泊的过程中写下的歌,伴着流行元素的鼓点,掩埋在庸俗观众的欢呼声之中。

演出过后,大麻酒精,积累的救赎都成空口白条,同样伴随着一场亲情的危机,事业的困境。

他知道的,那首歌不会是大众喜欢的,甚至会被观众言语唏嘘,于是他选择的是放弃做自己,迎合他人笑脸,因而这注定不会是老丹尼一次涅槃重生的仪式。

不过这也是二次自我重启的开端:他送走了豪车,退掉了酒店的豪华客房,留下那封让她改变道路的约翰列侬写的信给自己的红颜知己,离开这个包容了他迷途过错的半路的家。

不需要仪式,不需要表达,经历至深的亲人和知己失望的眼光,没有什么理由不去回头。

在电影《天鹅绒金矿》里面,brain slade脱下了自己穿着摇摆了70年代的华丽服饰,梳着大背头,开始唱着世人最吹捧的美国梦,他把以前最纯粹的自己杀死在旧时的舞台上。

丹尼柯林斯也同此般,在一众脸上堆满褶子的老女粉丝面前摇摆,在一次次自己的唱片被售罄后洋洋自得。

只是他一直没有看破,他是被大众消费的产物,而不是消费大众的赢家。

流行,注定是庸俗的,大众欣赏他的,就像灰色的潮水,你看不到底,个人风格就像黑色的墨水,在灰色的暗流中看不真切却又醒目。

明星们在这其中,就是顺流而行的角色,沉醉于成名后带来的富贵,早已忘记音乐,艺术创作的本质。

保持本心者已很难得。

70年代的约翰列侬,离开了披头士的光环,结伴小野洋子,写下了很多关于他爱与和平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最为人称道的艺术结晶。

那时候他给了这位尚有初心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他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富有和名气不会改变你的想法,只有你自己会”,然而命运却让他的灯塔之光没能照亮这位年轻人余下的四十年,显然他后面的40年都在改变了初衷之中度过,却留下他在回首过去的一片懊恼。

导演们多次将镜头对准摇滚乐,拍它的醉生梦死,它的紫醉金迷,好像在通俗大众眼中,摇滚和致幻剂,和酒精,和没完没了的俗烂交际一样都已经是被捆绑销售的东西,见诸于天鹅绒金矿,见诸于各种乐队的传记片之中。

不可否认,很多摇滚明星的个人作风都带有这些标配元素,好像没有嗑药磕到嗨翻,就没有艺术创作的灵感。

但是摇滚并非如此糜烂---《丹尼柯林斯》这部传记电影在浅显的剧情下其实也想告诉我们这一点。

约翰列侬所昭示的精神不是腐烂不是浮华,是本真的追寻,是赤诚的信仰,不需要致幻剂来加以浮夸的放大。

一个紫醉金迷了40年的艺人,尚可以回头,找寻当初的信仰,那么你我的初心,是否依旧呢?

电影中响起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丹尼靠在自己别墅泳池前的椅子上,看着抽大麻抽到嗨翻的小女朋友,手中拿着的是那封列侬亲笔写给他的信,“富有和名气不会改变你的想法,只有你自己会”,同当头棒喝,就像告诉丹尼,生活多讽刺,总不经意回头给自己补一刀,看看你活得多么糟糕,再激励你浪子回头。

片尾,丹尼柯林斯故事原型出现,叙述了当年自己面对采访时说的话:“当被问到将要成名后是否会改变,我想我其实面对这些富裕和荣华,是肯定会变的”。

现实生活不像电影一样充满情怀,丹尼本尊其实只是当年的一个民谣loser,然而他的故事在很久以后的今天借着怀旧的名头被搬上银幕,现实没有打电影剧情的脸,只是想简单说明,除了怀旧的情怀,我们还有不忘初心的必要。

12月8日,是列侬遇刺的日子,纪念逝者本身,还是纪念这一个符号,在很多已逝的艺术家被过度消费的今天早就被模糊了答案:张国荣,梅艳芳,黄家驹,约翰列侬,一开始纯粹的听他们的歌,到后来变成标榜自己的一种方式,你我也许曾经是其中的一份子。

我们用纪念来提醒自己不忘初衷,又用纪念假装自己一直善始善终。

我们在电影中找到共鸣的情怀,但是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同样初心依旧?

 10 ) 珍惜改变自己的机会,寻找人生的意义

电影《Danny Collins》通过揭示著名摇滚歌手Danny Collins的人生历程,唤起了我们对珍视改变机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尽管Danny Collins在此过程中遭遇了困惑和矛盾,但他终究觉察到自我生活中的各项问题,并毅然决定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真谛。

这种从内而外的勇气和决心必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人生似旅,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轨迹上,遭遇着各样挑战与抉择。

电影中,Danny Collins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我,透过表象去触达内心深处的真正愿望与追求。

珍视那些能改变我们的时刻,从内心深处挖掘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便是电影《Danny Collins》所期望传达给我们的深邃信息。

《丹尼·科林斯》短评

酒吧那一段演技不错诶……

6分钟前
  • Tony
  • 还行

冲着阿尔帕西诺去的,除了演技在线,剧情没感到什么特别的

8分钟前
  • bear12046265
  • 还行

浮夸做作

9分钟前
  • 快快乐乐每一天
  • 很差

還是說明了名利真好

11分钟前
  • turnturn
  • 推荐

艾尔·帕西诺又演了一个在迷茫中自省和重振的演员

15分钟前
  • 君住朝阳头
  • 还行

典型美国片思路 人生岔路口的选择 走亲情路线 打煽情牌...帕西诺一如即往的dramatic 安静下来反思人生的他反而给整部片子平添一种莫名的伤情 gig那场戏非常有新意 立体化了DannyCollins此人甚至整个stardom的身不由己的特征 结尾留白也蛮有新意 为AlPacino献唱加一星。。

17分钟前
  • KAPO
  • 推荐

合乎情理的不完美与恰到好处的不完整。

18分钟前
  • SweetRiver
  • 推荐

近期我能静下心真正好好去享受的一部电影,并不是说它有多么的完美,反而它很“套路”化,在真实事件基础上过度拔高主人公,使得整个片子很平淡。但这些我心水的演员们之前的化学反应太好太自然,让我看的非常享受。喜欢残缺中带着小圆满的结尾,即使生活一团糟,还是有亮点等着你的。

23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试图表现什么 却平庸至极

25分钟前
  • 小牙儿
  • 较差

就像我看到的都是教父。帕西诺爷爷唱歌也好动听哦

27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近期看得非常舒服的一部电影,虽然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一类的老鸭汤,但属实称得上沁人心肺,再加上阿尔帕西诺精湛的演技,我觉得四星是不为过的,一个演员的老年还能在大银幕是孜孜不倦地展现出新的角色,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29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挺无聊的。靠阿尔帕西诺看完了

31分钟前
  • 拍子
  • 还行

jn影响了多少人?大麻又造就了多少摇滚神话? 闪现judith hill

34分钟前
  • SATURaiN
  • 还行

演员都好棒 故事略欠缺 音乐元素过于弱了

36分钟前
  • M酱
  • 还行

陈词

39分钟前
  • Fitzzzzzz
  • 还行

平庸至极。

41分钟前
  • viennavirus
  • 还行

老套剧情

44分钟前
  • 羞愤的小奶
  • 还行

膨胀的摇滚歌手遭遇老年危机,通过列农曾经给他写的信,触及心灵,让他努力改变现状,找回失去的家庭和父子亲情的故事。故事老套但改编于真实事件,最近老年明星迷失自我救赎自己过去的片子越来越多,是因为演员们都老了吗?片子有阿尔帕西诺就够了,三星半不错的家庭片。

48分钟前
  • 杨三疯
  • 还行

挺好看的。好些人看到是鸡汤就差评这是什么心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丹尼说,OK没问题,只要能让我别每天晚上都想着自杀就行……恩 我是每天早上

52分钟前
  • 燕爷
  • 推荐

BORING

55分钟前
  • #85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