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长篇小说和短片文章的区别。
信息大爆炸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淹没,没有时间,看的都是短文,短视频,微博,抖音或者其他快销产品。
甚少会有人静下心来品读长篇巨著,一是没时间,二是没有耐心,甚至于啃大部头作品时还会觉得琐碎乏味。
最近看这个电视剧的我也是一样的,刚开始还有兴趣认真看,后来就开始快进着看,影片中的很多家庭生活琐事让我觉得好墨迹,就像是日常爸妈的唠唠叨叨一样,所以就快进着看完了[捂脸]整部电视剧就是纵观一个女人青丝变白发的过程。
等到看完最后一集,就想起剧中之前演过的很多细节,当时还觉得啰嗦繁琐的故事情节,还觉得有些冗杂…可现在以女主角的角度纵观所有发现,不就是这些鲜活的生活瞬间构成了人生的全部么,有幸福,有辛苦,有悲伤,有生气,有兴奋有开心等等……我想只有鸿篇巨著,才会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出来。
读的时候不经意,看的时候不走心,终了完了才后知后觉。
这部电视剧,挺好的,我感觉有余华作品《活着》的影子。
小戴是阳光的小戴,也是不完美的小戴,阳光下的不完美更让人心碎。
小戴固然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为什么BE,在我心里简直是编剧留下的堪比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的大坑。
这篇不一定解得开,但试着解一解。
--反复看小戴,觉得心都要被小戴偷走了。
小戴是个迷人的,复杂的,让人又爱又恨的矛盾体。
小戴是美的,有着让人心跳加速的,特别危险的性感,黑夜里发着亮光,只有狼才会有那样的眼睛。
他像《狼来了》里永远不按套路出牌的那只狼,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他手握主动权,暗中注视,接近你,跟踪你,是悄无声息的,他想和你在一起,迅速而准确地,他倾尽全力去爱你,甚至超过他在法定自由限度之内的能力。
他目的明确,却也爱得盲目。
小戴是芳子的私生脑残粉,他这样告白:「我不会离开你的,除非你让我离开。
」芳子不想他离开,她情愿放弃更加衣食无忧的生活,去接受他炽热的温柔。
而他不久之后却突然消失在了芳子的生活里,二十年杳无音讯。
这个男人给了她最重的承诺,也给了她最深的失望。
「阿姨,您只需要相信芳子说的话就行了,别人说的谁都不用信,芳子是您的女儿,她是什么样的人,您做母亲的最清楚。
」全情托付的无条件的信任,由他之口说出,却不来自于他。
爱她的这个男人知道母亲懂她,可他自己却不懂。
「我当时可狂了,指点江山,指点这个,指点领导,指点同事,我谁都指点。
」小戴的好为人师,其实从一开始阻止芳子过马路时,就初现端倪了。
他喜欢的一直是那个在邻居家打鼓的长辫子女孩儿,他远远地望着她,和她说了几句话,从此念念不忘。
他一直希望长辫子女孩还是长辫子女孩,浑然不觉生活已经将她历练成一个坚强的女人。
他以强势的姿态介入芳子的生活,对长辫子女孩施予同情和保护。
他喜欢她的要强,却始终没学会把她的要强放在眼里尊重。
小戴希望芳子把全部交给他,却不愿将自己尽数托付于对方。
他无数次向旁人表态「我听她的」,却对她压抑着最深的秘密。
温柔却强硬,志在必得,也不择手段。
他的自信不计后果,能收获甜蜜,成就事业,也酿成大祸。
爱情是重要的,面包也是重要的,小戴的爱情需要面包来维持。
他把爱情当作未竟的事业去追求,为了爱情,小戴更不能放弃面包,左手爱情右手面包,渐行渐远他用力抓紧,结果一下子把自己扯碎。
小戴啊,放下你的急于求成和盲目自信,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小戴是天生的冒险家,也是野心家。
他那让人目眩神迷的追逐是一刻也不能停止的,他追逐爱情,追逐利益,他享受爱人的欢笑和孩子们的崇拜,他是奉献者,却是为了他自己而活。
芳子也是为自己而活,才任性地将一纸婚约一拖再拖。
但她终究是要顾及三个孩子的,她无法只为自己而活,不然她早就追到青海去了。
这样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小戴,如果真的和需要安全感的芳子在一起了,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二十年过去小戴变成老戴,依然锋利,却让人不寒而栗。
牢狱生活让他越挫越勇,也教会他这个怂人以恶制恶,把他变成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势利的中年男人。
此时的他有钱有品,却好像敌不过贫穷的浪漫,多年前他们共苦,此时却无法同甘。
小戴的自信里夹杂着自卑,老戴更是如此。
右派的难堪开头给他的一生铺开了苦涩的底色,偏偏他又是那么不甘。
老戴的回归是为了报复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他需要用世俗的成功伪装外部的强大。
这一切也是做给齐之芳看的,他高歌猛进,然后把芳子置于更高处敬仰,希望高处的芳子看得起他,却没明白芳子从来都没有看不起他——她喜欢的是那个和她一起唱白毛女和星星索的小戴。
齐之芳不想硬撑着当老戴的欣赏对象,她的确老了,而老戴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齐之芳是敏感的,老戴的关爱和崇拜让她失去了她的体面,而她不想在爱人面前暴露这些不堪,所以这始终让她有些许的尴尬。
然而命运欠他太多,让她觉得愧疚,她的拒绝犹豫了太久,无法说出口。
老戴为年轻时许下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悔恨,却接着在谈判中许下更多。
戴世亮和芳子互相亏欠,想还清却又不知用什么方式,他们越来越不能坦诚相对。
但戴世亮终其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抽屉里那张素描上的长辫子女孩儿的欢心。
芳子别过身去,老戴那迟钝颓唐的眼神,只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又都没变。
万方在《空镜子》里写道:「镜子里有如花美眷,有似水流年,有破碎的婚姻,有短暂的爱情。
爱情只在里面停留了五分钟,留下了空空的镜子,在阳光下闪耀。
那美好的时光前后只有五分钟,但是永生难忘。
那五分钟的感情至诚至美,无与伦比,再也没有了,他相信那就是爱情,谁也夺不走,什么时候想到都那样美好。
」戴世亮像阳光,锋芒毕露,照耀她,也灼伤她。
他任性地奉上无微不至无孔不入的关爱,全然不顾芳子能否适应他的脚步。
她是纯洁的女神,是爱情的象征,被瞻仰供奉,却从来不是他势均力敌的爱人,她五十岁的身体里装的不是他爱慕的十七岁的灵魂。
最后芳子明白了其实自己不需要参与他的爱慕,戴世亮余生的全部意义,都是对十七岁暑假那段单相思的一场怀缅。
戴世亮一生的爱情就永远定格在了原点:小戴要考清华大学,梳着长辫子的小齐最漂亮,鼓点咫尺天涯,骄阳,蝉鸣,火热而平静。
本来都已经睡觉了,可忍不住起来;本来都已经关了电脑了,可忍不住打开;本来这几天已经这样折腾几回了,可今天真的忍不住了......-真心不知道,这部电视剧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传递的是什么?
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
还是所谓的,为了寻求内心的真爱,真实的自己的一个女人的坎坷?
抑或是寡母育三孩的艰辛?
为什么我什么都看不到,明儿得去重配眼镜了!
事先声明,本言论不涉及到剧中任何一位人物的扮演者,单纯针对剧情。
并且个人感觉演员的演技都很棒,为此片添彩不少,不然更是无法入眼。
在今天,关于“小三儿”的话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之所以大家口诛笔伐的对待“小三”,是因为顺序不对。
什么顺序?
如果在一段没有结束的婚姻中有一方出轨了,那么这是错的,无论你是什么原因,就算这“三儿”真的是真爱,那也是“三儿”。
但是如果是先结束一段婚姻后,双方再各自觅得佳人,那就是值得祝福的。
就像是橱窗里的东西再美好,但别人比你先付款就是人家的,你就是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人家不卖你也不能明抢啊?
当然,你要是和人家沟通好,人家又愿意转手,那就是合理买卖。
多简单的道理啊。
顺序很重要,可齐之芳偏不知道,这也不能怪她,连教她认了第一个字的哥哥齐之君也不知道!
--先说齐之君的。
说实话,我也是真的心的不喜欢他媳妇,也觉得俩人不配,但...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媳妇,自己孩子的娘啊,难道,齐之君,乃至全家人对她就好了吗?
有段情节是嫂子在控诉,说嫁到这个家来,连一个自己柜子都没有,家里的柜子放的都是芳子的东西。
齐之君说自己的媳妇是嫉妒妹妹,不错,就是嫉妒了怎样,搁谁那不嫉妒啊?
在这个家里,受到万千宠爱的是齐之芳,同样作为在这个家的女人,老公不爱我爱妹妹,公婆不疼我疼小姑,只要是个正常人,谁不委屈啊?
也许是我觉悟还是不够高,胸怀还不够宽广,要是我家里父母如果这么偏向对待我和妹妹有也急啊。
可是这么没文化、没修养、没这没那的小魏是耽误了谁还是害了谁?
她只想让老公疼自己,过好自己家的日子,有错吗?
这不是每个女人最平凡的愿望了吗?
如果说她有错,错在她的破嘴,破脾气,错在每当齐之芳回到娘家后,她就像是被别人侵犯了领地的母狼一样张牙舞爪。
可他老公呢?
剧集过半,齐之君什么时候是站在老婆这边吗?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到,反正我是没看到。
我只看到了,真么多年来,他与红颜知己小崔在一起。
当然也没干什么,用剧集里小崔的台词“一起逛公园、看电影、冬天就是坐在公共汽车上来回”,“我把他这个音乐盲变成音乐通,他把我这个对水利一无所知的人变得关心水利建设”,(大概这意思吧,具体台词记不住了),怎么好像紫薇和尔康的“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呢?
当然两人除了培养了点共同的兴趣爱好,偶尔谈谈心,偶尔深情对望,在偶尔一起出去秋个游之外,没别的什么事。
真的,真的没睡,所以不能算出轨吧,不能算“小三儿”吧,顶多就是个“精神出轨”吧,就算是吧!
“精神出轨”的伤害有多大,请参考《离婚前规则》里贾乃亮和白百合扮演的那对,里面白百合的台词比我的废话说的明白。
但《离婚前规则》里还不算太惨,最起码,男主“精神出轨”后亲戚朋友都在批评教育他,安慰女主,男主也在自我纠结。
而我们这老齐家呢?
男主不但享受至极,齐之君还让让小崔教自己饿外甥女唱歌,并叮嘱二毛不要让舅妈知道。
齐之芳呢?
就像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似的,幽幽的对小崔说一句“没事就来我们家吧,不然你和我哥去哪啊?
”我擦。
并且还要在媳妇不在家的时候带小崔去见自己妈,拜托,哥们,您还没离婚呢,就是不按照剧里的年代,在今儿个也不行啊。
说道离婚我就更生气。
这婚姻不般配,没感情,这理由那理由的,可谁让你结了,既然结了,那就像个男人似的,担起该负的责任。
就算喜欢小崔喜欢的撕心裂肺了,咱也先把婚离了,这是对与你生活过的你孩子的妈,一个女人的尊重,也是对你的爱情的尊重。
我没记错的话,齐之君是先与小崔“谈的来”的,但这边并没有和小魏离婚,“谈得来”很久之后才像我们李主任递交了一份离婚申请。
恰恰正是在谈自己的离婚问题的时候发现李茂才派人跟踪自己的妹妹,把我们这位伟大的哥哥气的攥起了拳头,我好像刚从齐之君身上看到一点像个爷们的影子,可这家伙抬头一看书案上自己的离婚报告,又自我调整平息了怒火,继续喝李主任,谈心。
也许我有病吧,也许我的三观不常规吧,可我是真的觉得小魏挺悲惨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回咬人的狗不叫”。
斯文如齐之君,却早已有个“谈得来”的朋友多年并且周围的家人都知道且支持着,粗俗如小魏,却为了早已不属于或是从未属于过自己的男人每天像个泼妇似的生活。
一个女人怎么把自己混成这样了。
这方面,小崔就聪明许多。
可是,大姐,有首歌你那个年代可能没听过,叫做《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在我们责怪男人出去寻花问柳的时候,也要想想,要是没有那么多花,他就是想采也采不到啊?
这小崔是个好同志,义无反顾的走在喜欢别人老公这条路上,坚定不移。
先是齐之芳的老公,再来齐之芳的老哥。
难道你不知道人家都是有老婆的吗?
虽说“我喜欢你是我的事,与你无关”,可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也是最脆弱的就是人的伦理道德,精神防线。
哪个正常的男人,还是家有丑妻悍妇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柔情似水的女人会不动心啊。
小崔啊,你没放火,但你也没救火,只是一直加柴而已。
女人啊,不要再为了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对不该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的男人费心思了;女人啊,不要再不把心思放在自己该放心思的男人身上了。
男人亦是如此。
齐之芳,你对那三个男人,也错在顺序上了,顺序错了,多情就变成了滥情。
......(待续)
男人死后,女人改嫁可以理解,但是男人死了才多久就开始寻思着嫁人了?
说是家庭条件不行,我也没看出来能饿死人,要嫁给老李,孩子动了人家的东西,人家问问都不成了?
要嫁给小戴,小戴为你进了监狱,就听别人说他死了你就死心了?
自古还讲究一个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呢。
后面的都不说了,这一大家子我也是服气,都是属墙头草的。
最初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蒋雯丽的出演,虽说讲的是一部六十年代的人们的感情变迁,剧情有时有些苦情的过了,可不得不说还是一部好电视剧。
我并不想对这部电视剧的主角的感情评论什么。
我更多地感悟来自侧面的东西。
其中一段剧中孙燕怀孕嫌弃房子小,然后对自己的小姑子出恶言,剧中告诉我们其实人都不坏,只是这种压抑的环境让人变得丑恶,自私。
这也是我们见到的最多的,社会的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这样,在没有利益的冲突,一切都是好的,一旦有了争端,就撕下了脸皮。。。。
其中也讲到了孤独老人的处境,李书记死了三天才发现,主角老了,却遭到成家乐业儿女的嫌弃等等,很有现代社会的意义。
至于感情,只有经历才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了爱情没有什么,还有其他的很多东西,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每一个人生都有一段段沧桑。。。。。。。
老剧重刷,上一次看应该是五六年前,隐约记得的剧情是母亲最后在三个子女中间都没有安身之地。
抖音上刷到的小魏在早餐桌上质问婆婆订牛奶的钱去哪了。
视频里的小魏气急败坏,口不择言,说原来齐之君和芳子是一对。
五六年之后,又翻出这部神剧。
一周时间,断断续续刷下来,感慨还挺多。
<美人的爱情很复杂>有个朋友长相出众,三十多年来感情状态上很少空窗,不是在谈恋爱,就是在赶往谈恋爱的路上。
和她谈起之前的每一段感情,她好像都是刻骨铭心。
但那些感情又好像在她的生活里又那么转瞬即逝。
曾经觉得她是个对生活,待爱人都蛮“薄情”的人。
但看了这部电视剧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长相好,自尊又高的女性,仿佛在感情生活里需求的维度更多,她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被-爱慕,要有精神共鸣,而且也要彰显自己的价值。
要三点甚至多点平衡。
而这种状态很可能只有在彼此人生慢慢长河里的某一个阶段可以出现。
而要在这个阶段里又恰好走向婚姻,就太难了。
所以她们不断的遇见,不断的离开,一次又一次重逢,和好,又分开。
藕断丝连,欲拒还应。
<美人好像都没朋友>芳子的生活里除了爱慕对象,好像就没有什么朋友了。
楼上的孙阿姨,照顾小时候贪吃的二毛,生病的时候端上来的羊肉饺子,大毛不小心勒伤二毛,发生意外时候是芳子第一反应的救助对象。
但好像都是孙阿姨单方面的热情。
就长大后的王东要和孙阿姨的女儿谈恋爱,孙阿姨热络且主动跑过去和芳子聊天,“听说东子要调动回来工作了?
”。
芳子的反馈却很冷静“儿女之间的事情就随缘吧”。
和芳子背对背坐着同事,虽然会分享生活的种种琐事,但相交也比较浅。
也许漂亮的人不需要友谊。
<小魏——美人的嫂子不好当>嫁给一个家庭,尤其是有一个美人妹妹的家庭会比较难吧。
齐家因为芳子早早失去丈夫而成为一个很特殊的家庭。
外嫁的女儿时不时回家,尤其是在物质极其缺乏的年代,在任何一个当过媳妇的人心里可能都是一个坎儿。
家庭文化的差异,家庭中心感的落差,中年还被已经有两个儿子的丈夫背叛,从这些事实上来看,她的举动出发点好像都容易被接受了一些。
<"都是为你好"这个筐>记得李诞在一次采访里说,他很喜欢上海。
记者进一步问,喜欢上海的什么。
他说喜欢上海的距离感,让人觉得舒服和自然。
北方文化里确实有一种轻易就对人“上纲上线”的“责任感”。
而这种“设身处地”的建议和劝导常常还要加上一个“为你好”的标签,不可逆,不容驳。
晚年的芳子一次又一次的要面对儿女亲戚的相亲,从来没有人在乎过她想要的生活,而只是在各自的“为她好”的逻辑里强行安排。
<只有长得漂亮、唱歌好听才配爱吗>也是我诟病这部电视剧的一个点,所以只打了三星。
倾其所有的奉献和价值连城的爱情背后逻辑都是基于美貌。
剧里几对还算幸福的结合,基本都是基于美貌,芳子身边前仆后继的献身者,早期男才女貌的王方和赵云祥,后期的齐之君和小崔。
剧里讲到了很多普通家庭都会遇见的难以逾越的鸿沟,在貌美如花的芳子面前都最后有个不错的结尾。
生活里的英雄故事就只能发生在长得好看的人身上。
倡导的价值观稍稍有点偏。
最初瞄到几眼,觉得说这个女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人人都爱她。
于是乎又追了一把剧。
看到不少人说齐之芳矫情,自私。
可能是我本身也矫情,也自私,我很能理解她每一步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不肯选择老李,她不喜欢大老粗和流氓的眼神。
当时也有因为老李跟大毛闹误会她才更加担心。
后来年轻有才华又如此深爱他的小戴出现了,心底小资情调的她自然会爱上他。
可是有些人就是用来怀念的,他以一个想不到的方式离开了。
她也想等他,后来得知了他的死讯,又迫于孩子和周围的压力,她放弃了等小戴。
对于肖虎,她心里满满的感激转变为爱,可总是阴差阳错没有机会在一起。
说没有看到她吃苦,不知道原著是不是也没有着重这一块,还是电视剧有意删减,但还是能从细微处看出来。
买菜只买处理的,别人扒掉的不要的菜叶她也要,上班时候吃窝头咸菜,唇膏过期了还一直用着,这些不是苦难的证据吗?
只是因为她是个要强同时漂亮的女人,所以必须要光鲜的出门,这正是我最欣赏的一点,再苦难也要热爱生活。
对于后来几个孩子的表现我真的是太失望,作为她的子女,她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老了的她还要面对各色老头,不知道她的那些孩子怎么想的。
还好有那片爱的桃花林,我喜欢这个故事。
母亲,三个孩子,还有那些先后出现在芳子面前的几个男人,都是时代的剪影,性格各异,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完美的,没有圆满大结局,看完后心是痛的,沉重的说不出话来回想起整部剧,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站在自己的价值观上,道德高点,戏谑去看一部电视剧,是很难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角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甚至社会上多部分人都比不上大毛,二毛,三毛
我也觉得这剧三观不正。
不过我不是要说齐之芳,而是齐之芳的女儿王芳。
看过剧的很多人都在说王芳的老公多疑、心眼小,偏执,甚至是有精神病。
剧中王芳的老公确实是因为之前遭受过一些打压,所以冒冒失失,精神有一些偏执,我们不可否认。
但王芳自己呢?
我们就拿酒会王芳被人搭讪这件事情来说,明知自己老公有点偏执,也在酒会现场,竟然不避嫌,和搭讪的人聊得火热,还很开心。
我们看她面对搭讪时的表现:先是偷乐下,然后没有拒绝别人的搭讪,面对别人搭讪聊天都是用笑脸面对,还时不时用含情脉脉的眼神看下和她搭讪的人。
后面面对老公的质问,竟然说不认识那个男人,是那个男人主动找她聊天,不是她主动,他们也没有做什么?
想说一个你不认识的男人,都可以聊得那么开心?
不认识,就说明之前什么都不是,那有什么话题可以聊?
还能聊得那么开心?
最重要一点,面对老公的质问,她反驳说其老公不是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卿卿我我。
她自己都知道其老公和另外一个女人跳舞,她自己心理都不舒服,那她在那边面对一个搭讪的男人,还能聊得那么开心,难道她老公心理会舒服?
哪个男人看到自己老婆被搭讪,而自己老婆没有拒绝,还和搭讪者聊得火热,很开心,哪个男人心理不会不舒服!
何况是其精神偏执的老公!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全怪她老公,她自己本身也有问题。
编剧严歌苓一向善于挖掘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笔下的女性不是中国主流赞扬的所谓无私忘我而是真实善良,齐之芳作为女人作为在大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女人被刻画地有血有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敢于直视自己的七情六欲才敢于抛弃欲望,有人说她的形象不符合传统母亲形象,请问传统母亲是什么形象,她们同样是凡夫俗子,对于一名普通人,牺牲个人情感已是不易之事作为母亲同样也是。
敢于直视人性才能更好地关怀人性,一味宣扬过分正面的事情难道群众就完全正面了吗,不见得,认识苦难才能激发善良。
齐之芳的成长背景让她的性格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她追求完美,清高又坚守信念,她对爱情的执着不表现在对某个人执着而是执着于感觉执着于爱情本身,与金钱无关与世俗偏见无关,感谢严歌苓感谢蒋雯丽,呈现给我们这样一段人生的故事。
2013年度最烂电视剧,编剧无底线,各种逻辑混乱、人格穿越、问了横跨20-70年龄段的人没有人在其中找到当时年代写实的共鸣,充满了把21世纪妄想编入上世纪60-90年代的剧情。总的来说,编剧脑子进水进的有点多
这是怎样一个超级美女啊?这三个男的,随便跟谁不都成嘛,偏偏拖着不结,一直拖到结不了。还一肚子委屈似的抱怨命不好。二毛简直是受虐狂,跟云翔这疯子真是天作之合。最后的结尾还是很诗意的。这个寡妇果然是招蜂引蝶游刃有余啊。
时光流转物是人非。时代的锤击也会消褪他阳光中的笑,只有那道疤留作对往昔苦痛的回味。五彩云霞空中飞,他以同样的姿势步入眼前人的歌声中,只是曲终人散,再刻骨铭心的爱情终究敌不过岁月的追逐。有些人注定是用来回忆的,可为什么是他呢?虽说剧情颇为扯皮,但小戴的这份爱情已美到极致。cut=)
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生着气看完的,这要是通过电视一天天的看我得被活活气死。像这种硬是清高、死要面子,而多数时候是爱她的男人们活受罪的女人真是让在下佩服。只要够浪漫又才气绝对跟人跑了,苦了色迷迷被利用的李茂才和正直默默付出的肖虎。ps张鲁一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富帅啊。
太恶心了,看得引起生理不适。没搞懂该剧定位受众群体是那部分。一家三代绿茶➕势利眼,找的儿媳女婿个个都有病。唯一正常点的是她嫂子,后面她嫂子的侄子怎么没把大毛打一顿啊天,恶心。
我妈好爱看。不然就给一星了。
要嫁就嫁戴世亮,看到最后实在是觉着女主活该
有些人,是注定与你相伴到老的,有些人,是注定只存在于记忆里的.
好想要一个小戴叔叔。
就是 以后一定要对妈妈好 更好
寡妇的后宫
戴叔叔快回来~~
演员都没有问题,问题还是人设...女主人设真的受不了
还可以吧 此片真实的告诉咱只有长的好看才有很多人追求。另外还告诉我们别要孩子 没啥子用 老了上哪都嫌多余。
坐月子的时候跟着爹妈随便看一眼,戴叔叔整体太梦幻,还以为是配音,竟然是演员本人的声音。
蒋雯丽演绎那个年代风情万种的中女诱惑还是挺不错的,可能是人物装扮比较雷同,没有当初看《幸福来敲门》时候来的惊艳。
看了一些小片段,简直肺都要气炸了。孩子生出来,丈夫出轨途中,死掉了。女人不好好照顾孩子,整天打扮。然后回娘家啃老。娘家父母也是奇葩,惯着女儿,针对媳妇,哥哥还拉偏架!
前面看着还行,越往后看越觉得拖沓,结尾也很突兀。
嗯 我看过😂 一位母亲一生的恋爱史 浪漫主义严歌苓极致表达的产物。有些逻辑难免离谱 毕竟浪漫主义小说改编来的。
几位老演员的演绎挺到位的,蒋雯丽,李立群,于荣光,杨青,吕中。特别是李立群和杨青,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表现的丝丝入扣。从剧本上来看,30集之后越看越缺乏逻辑。其中70年代末的一些布景和人物造型,让人感觉穿越到90年代初。此剧简单一句点评就是——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