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与玫瑰
Bread and Roses
导演:肯·洛奇
主演:Pilar Padilla,阿德里安·布罗迪,艾尔皮迪娅·卡里洛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瑞士,西班牙语言: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00
简介:玛雅由墨西哥偷渡往美国,跟姐姐任商业大厦清洁工人。该批工人全是拉丁美洲人士,当中部份更是非法入境者,他们经常受欺压。玛雅认识了工运份子森,更鼓励同事加入工会,争取合理薪酬,引来连番冲突....... 英国导演坚卢治擅长描写社会小人物,特别是边缘一群在社会上面对各种欺压剥削,如何挣扎求存,争取社会公义。片中玛雅反叛..详细 >
姐妹对峙的那场戏,真是看得既过瘾,又觉得心如刀割——去抗争,失去的是现在;不去抗争,失去的就是未来,真是进退两难。可一个人虽然会被强势的资方任意操控、但是一群人就有着摧枯拉朽的力量。喜欢在他们被集体抓入警局后,还互相鼓励、高歌欢唱的样子,真是有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动。最后Maya被遣返回国的那场戏,竟然也看出了点达内兄弟的味道来,只能说现实派大师们真的是有种某种共通的情感力量。
当个体的生存成为问题时,团结也是一个必选项。
洛奇是一位浪漫的社会主义者,热爱工人运动的遥远过去,厌恶它的现在,对它的未来不满意。本片取材于 1912 年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市罢工工人的口号,把它转移到为清洁女工争取权利的抗议中,最后一段玛雅和罗莎之间的对话是戏剧性的最高潮,但就像洛奇的其他电影或《悲惨世界》(2019)一样,这个高潮之后的平缓只是更大高潮的一部分,娱乐聚会的歌谣转化为有机的工会共同体生成过程中发自肺腑的团结性抗议,调动起了《我不是药神》想要调动但是却有些失败的公共情绪(也许所有的社会性抗议的基础,就是使对权力的敌意而不是‘分享’成为公共情感)。从《凯茜回家》开始,他就一直试图通过使用手持相机、即兴对话和刻意粗糙的纪录片外观,为他的电影赋予一种直接的生活感。这部电影也一样,我们看到玛雅在街头小跑,她们对玫瑰的争取也只是为了不
数次泪目,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给你玫瑰,除非你不再乞求。套在工作服里的人们变成一种符号,被同化,成为了隐形人,伴随着斗争站在了光线下,争取权利同时也终于被看见。而我们的公会又在哪里呢?
7 还蛮适合现在这个紧张的局势看一看
吵架戏真是精彩。
雅骏YJ简9韩版
有一阵不明白为什么AB总演流浪汉 神经病 朋克青年 邪典小B级酷儿电影,不然就跟黑人墨西哥人非主流搭戏,演个小丑都换成希斯莱杰,后来反应过来他是犹太人,美国社会的潜规则啊。 。 也不能说波兰斯基慧眼识珠,因为《钢琴家》还是犹太人。
看完电影,在场的俄罗斯同学就开始激烈地讨论了,接着,我就和朋友逃了,有时候讨论争论什么的还是很好的。
斗争过程看上去太简单了?但是姐妹之间的争吵和为了生存的付出很深刻,结局依然很悲,果然这就是肯洛奇…虽然感情线有点突兀但是很好看awww
煽情大师?平庸大师吧...
《面包与玫瑰》一对墨西哥姐妹的美国梦。一场姐妹的心声争吵是电影的情绪高点……然而革命一下就成功了,竟然有些猝不及防。
无聊
姐姐罗莎和妹妹玛雅的争吵让人印象深刻。妹妹指责姐姐当叛徒——揭发了他们。姐姐宣泄出这么多年的艰难与痛苦,为了养活一家人受够了屈辱和压迫。姐姐实际上是受压迫最深的人,但她丧失了反抗与斗争的希望和勇气,而是向现实妥协,甚至与资本家同流合污。可由于她的处境太艰难,似乎也不能去责备什么,更多的是同情。姐妹俩在分别时达成了和解。玛雅很有主体性。在公共事务上,积极参与斗争;在私人情感上,当鲁邦说,因为山姆是白人时,她立刻回击“别说混账话。”她支持鲁邦去上大学,同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忘了在斗争中学到了什么。当她意识到鲁邦和自己志向和道路不同,立刻转身就走。
为权利而战
看到封面上阿德里安的头买了 随便看看
3.5 但是ab太帅啦!!!!
6/10。肯洛奇的局限是过分运用情节剧的道德化模式,墨西哥姐妹和斗争积极分子的道德完美无缺,玛雅为了给老乡凑钱上大学去行窃、罗莎做权色交易和向老板告密的道德污点,归根结底是剥削工人、歧视移民的万恶资本家造成的,更加深对无产阶级的道德同情。喜剧类型元素太商业化,譬如山姆混入饭店,一边借机享受饭菜一边声讨上层人士,第二次带领清洁工跻身衣冠楚楚的聚会,以机智与笨拙的对比贬低社会精英而狂欢。工人对斗争的支持和背叛的复杂冲突,却被用最通俗的煽情模式将冲突弱化为姐妹对彼此苦楚的不知情,运动流产后玛雅对姐姐的质问中得知:玛雅的工作是她陪上司睡觉换的,结尾遣返的车后罗莎奔跑送行和车内感动流泪的玛雅原谅彼此,亲情战胜一切,导演还把玛雅的革命选择置换为对山姆的爱情选择,这种浪漫化处理对揭示现实而言是极为拙劣的美学。
肯大爷真不适合拍感情戏,AB的存在沦为酱油……
我们的公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