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赞郁导演是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 其中蝙蝠又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今晚又重新看了一遍,为什么说是有生命力的性欲,我从泰京的角度出发,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家庭妇女再到夜间飞行嗜血果腹的吸血鬼,这段过程都是从“爱”这条线延展的。
这些蜕变,都是因为爱上了神父,爱上了吸血鬼神父,性欲在嗜血、屠杀、舔舐、交合中黏黏糊糊的绽放。
两人在泰京和原配老公床上做爱,嘎吱摇晃的床在蒙太奇的手法里变成晃荡水声,原来在背德性爱的赎罪心理里,被两人淹死的老公抬着大石头横在事后的两人床间,背德感有时候会把性欲鞭挞到爽值100,也会把人的道德底线捅破,颤颤巍巍。
泰京显然是爽多于悲,她开始放肆,娇蛮,在被深爱中展现了几乎疯癫的一面,神经质的美女往往带着情欲,蜕变后的泰京就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性欲。
生命力的性欲变成一个符号话语,在故事后半段,有了体系有了结构,我眼中的泰京不再只是一个人,对于我而言,她是一个涂满鲜血的性欲解放的图腾。
当然最后的一切,都输给了阳光。
因为这只是电影 迷人的混蛋在现实中是要坐牢的
个人认为朴赞郁最好的作品二刷《蝙蝠》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
两年前看只关注到情欲戏血浆戏和没整容前的金玉彬的神态姿容。
二刷这遍被电影后半段影像表达惊呆了:神父救赎泰铢后的激吻是原始性自发性的,纯是为血液的,情和爱与之毫无瓜葛!
这是贯穿影片的一层重要结构的寓言式表现:生活中的乐趣就是一点一点占尽他人的便宜,即吸血鬼一个一个吸尽所有人的血,其他东西的意义马上就会消耗殆尽精神的爱、身体的欲也会变得虚无(这层结构就像借鉴了《色戒》的结构)。
麻将三人被杀那段爆发戏简直超过了昆汀《无耻混蛋》中的爆发戏,康友妈妈揭露时本来是紧张的氛围,观众会同情麻将三人即将被杀,接着泰铢不小心抬起椅子和故意哭叫,增添了幽默尴尬元素还缓解了紧张氛围,接着泰铢的对白又带有反讽意义不禁当观众思考并改变对麻将三人的同情态度,使接下来的虐杀不要太爽。
感觉朴赞郁真的是感情转折僵硬,感情聚不出来。
他主要是靠剧本设计设定和复杂视听和重口画面来表达情感和观念。
作者:罗杰·埃伯特发表日期:2009年8月12日译者:八月三十一评分:★★★(四星为满分)
韩国的朴赞郁是当今最成功的恐怖片导演,也许是因为他的恐怖片总是不止于恐怖。
他似乎在探究令人震惊的人性深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既能在恐怖片粉丝网站上获得赞誉,又能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赢得评审团奖。
他最出名的电影是大师级的《老男孩》,讲述了一个男人被俘虏并被囚禁多年,他猜不出任何原因,也没有人告诉他任何原因。
现在是《蝙蝠》,一部血淋淋的吸血鬼电影,出人意料地讲述了一位罗马天主教牧师的故事。
牧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这一点对故事至关重要:首先,他的死是因为他自愿成为致命的医学实验的对象。
他在接受了被污染的血液后复活成为吸血鬼,这当然不是他的错。
他也没有开始去咬无辜受害者的脖子。
由于他可以进入医院,他可以从昏迷病人的静脉滴注中吸取他所需要的大部分血液,而病人也不会抱怨一两升血液的消失。
顺带一提,他的吸血声非常清晰;朴赞郁有一种能让观众感知到角色活动的诀窍。
这位牧师由韩国明星宋康昊饰演,他很年轻,尽管他发誓要保持贞洁,却被闯入的吸血鬼血液唤醒了一种迫切的肉欲。
也许吸血鬼让我们着迷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不是出于作恶的欲望,而是出于一种需要。
牧师被他朋友的年轻妻子深深吸引。
我们已经看到他是多么愿意帮助不幸的人,现在这个被她生病的丈夫和他泼辣的母亲虐待的可怜女孩唤起了他的仁慈。
她也爱他,且非常感激他,以至于她原谅了一切,甚至是他吸血鬼行为的细节。
牧师与他的吸血鬼天性作斗争,并试图造成尽可能少的伤害。
而女孩毫不犹豫:一不做,二不休。
很快他们便沾满了鲜血,以至于这部电影变成了一部具有恐怖特色的喜剧。
最终效果并不像它可以达到的那样好。
电影以一个负责任的牧师为开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承诺要与吸血鬼行为的哲学困境作斗争——就像现代最棒的吸血鬼电影《生人勿进》那样。
尽管看到年轻妻子如此迅速地、心甘情愿地转变很有意思,但朴赞郁太过热衷于感官和肉体上的过度行为,这令人感到失望。
吸血鬼电影由来已久,而茂瑙的神作《诺斯费拉图》(1922年)从一开始就为吸血鬼电影树立了很高的标准。
吸血鬼的魅力何在?
也许是因为他们往往超然尊贵,熟悉夜道,且通常穿着得体。
一成不变的现实吸血鬼会像晚期瘾君子一样没有吸引力。
如果你必须用无辜者的血来获得永生,那就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管怎样。
电影的存在是为了将我们的欲望伪装成我们能够接受的东西,而《蝙蝠》有着不可否认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朴赞郁提到了他的故事来源,即《黛莱丝·拉甘》,爱弥尔·左拉的1867年的法国小说,1953年由马塞尔·卡尔内拍成电影《悲哀的桃乐丝》,由西蒙·西涅莱和雷夫·瓦朗主演。
我敢打赌,如果朴赞郁不提左拉的小说,就没有人会猜到,特别是因为小说没有牧师和吸血鬼。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电影的审慎魅力
1、情节很棒。
2、女猪脚演技很不错,变吸血鬼前后的演出,可以看出,完全不是只会脱衣服的小女生。
3、情欲场面和色戒有得一比。
4、结尾处拍得很经典,尤其是那双鞋掉下来后,字幕一出。
5、有几个场景很变态,呵呵。
但好像是必须的。
6、艺术修养也蛮高的,但是偶说不出来。
据说朴导演对这部近作的满意程度超过了以往他的任何作品,而本片也因其情欲场面被冠以韩国版《色戒》之名。
事实上《蝙蝠》的尺度根本无法同《色戒》相比,唯一一个有些竞争力的画面就是片尾宋大叔的那次露点。
脱胎于西方吸血鬼的故事,本作里的男女主角的吸血鬼形象却与传统中的那些同族们大不相同,虽然也都有着不可思议的能力,虽然也必须靠吸食血液来维持生命,虽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血液来发展成员,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区别甚大。
病发时口吐脓血、浑身水泡的样子很恶心,根本不能跟西方吸血鬼那优雅而又危险的气质联系在一起,虽然男主角也很儒雅,女主角也很危险……与“复仇三部曲”相比,《蝙蝠》带给读者的刺激也许并不大,剧情方面标新立异,却远没有复仇系列那样给人以残酷的震撼;然而它所探讨的关于人现实与内在的那些矛盾,未必就没有复仇系列那样来得深刻。
区别在于,复仇系列将残酷完全暴露出来,就是要让观众感受主人公的痛苦;《蝙蝠》却不同,它反而是在用幽默的手段淡化观众的紧张情绪,被反复玩弄的,却一样是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道德问题。
一边是象征仁慈、救赎的神父,一边象征邪恶、欲望的吸血鬼,朴赞郁靠这部《蝙蝠》完成了一次有关权利、欲望与救赎的思辩。
慈爱的教父因做病毒实验的志愿者得到了本不该有的能力,成为了吸血鬼,也许这只是一场考验,可紧接而至的是迷茫,彷徨与性欲。
在堕落和其滋生的爱中,剧情开始偏离爱情与娱乐,最终上升到了救赎的高度。
圈曲的医生尸体,锯掉脚的悬挂死尸,惊醒的女仆,失错的信仰者,流泪的婆婆,似乎他们每个人都在痛苦中看到了比痛苦更痛苦的东西。
死,永远不会是救赎,救赎也许本与快乐无关。
就像故事的最后,坐在汽车上女主角面对即将升起的太阳说“神父,我们曾经快乐过”。
化成灰的吸血鬼和没了明天的人们,他们的快乐已经尘封成了回忆,救赎的意义也许本就是让他们撇去生活旧貌,找寻一种更加质感的生活。
最终,象征男女主人公曾经幸福、青涩的皮鞋落下,他们放下了,而挣扎在生活中的你我他,还将继续与权利和欲望纠缠下去。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f676d108e951ad326b60fbd7.html
朴赞郁的影片总是将所有情绪都积攒到最后才大爆发,而且大爆发时仍然隐忍着、遮掩着,生怕这种大爆发会失控、会殃及池鱼以及无辜人等。
于是,看这部133分的影片时,前80分钟都一度有一种朴氏江郎才尽的错觉(看《亲切的金子》时一如是),直到第二个吸血鬼的诞生。
两位彼此深爱的吸血鬼互噬对方的场景,几乎是我所看过的朴氏作品中给我最大shock的一组画面,即使OLD BOY中切舌、生食章鱼,怕也无法与之等同。
似乎也只有复仇三部曲的开篇之作中裴斗娜和申河均的几组镜头可与之等观(孩子落水、申河均石头葬姐的那组镜头,裴斗娜被宋康昊电到失禁的那组镜头)。
而在金玉彬也化身为吸血鬼之后,故事流程就渐渐变成了宋康昊的赎罪之旅和金玉彬的杀戮之行。
宋康昊赴死前特意到露营地猥亵女信徒,就是为了打破自己的神圣形象,令其他人记得自己的恶,同时也令那些人可以回归现实。
特意加入这个场景,实在是一个充满东方灵性的妙笔,失去尊严失去尊重比选择赴死更需要勇气,而宋康昊仍然去做了。
而宋康昊除了因误会家暴而错杀了申河均外,只杀过盲神父一人。
之所以杀盲神父,大抵是因为盲神父为了自己能够复明,变成吸血鬼也在所不惜的真实面目。
这种和道德相背离的利己主义,这种背叛信仰的疯狂,是宋所无法忍受的。
所以一直到死,宋会为错杀申河均而充满负罪感,会为将金玉彬变成吸血鬼令其随心所欲杀戮无辜而懊悔,但却从没为杀盲神父而自责过。
另外,最后一组镜头,身体化为飞灰,而那双定情之鞋掉落尘埃的画面,怕也只有悲天悯人而又残忍无情一如朴赞郁者,才能拍得如此令人肝肠寸断。
是个吸血鬼片也是枚不折不扣的Cult片,电影内容极其黑色怪诞,有血浆有裸露,话题上一点都不差。
如果把《蝙蝠》跟《暮光之城》、《生人勿近》放在一起,它们又代表了吸血鬼片在近年的强势回潮。
有情爱纠结,有低龄趣味,有冷感十足,特色不一。
这是朴赞郁第一部在北美院线发行放映的影片,由焦点公司经手,有人也把它跟《色,戒》相提并论。
实事求是来讲,女主角金玉彬在身板体型以及不少角度上确实跟汤唯非常相似,男主角宋康昊也有露点牺牲,更有关键的打麻将和床戏,相同点未免太多了些。
然而这部电影谈情说爱的方式可能会让很多人受不了,两人铸成大错后更被心魔玩弄于鼓掌之间,互相伤害跟折磨,无休无止,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总之,朴赞郁尽兴地玩,忘乎所以。
比起老友奉俊昊那部能让多数人击掌叫好的《母亲》,想对《蝙蝠》说声喜欢确实没那么简单了。
诡异的吸血举动、阴魂不散的亡灵,它的反常规操作会让观众难以忍受刺激,疲于应付。
当然,《蝙蝠》也有灵光一现的佳句华章,穿鞋、飞行、败露以及求死,完全属于只有朴赞郁这家伙才能做得到的点子。
可组合成一部电影,整个影片还是不对味。
《蝙蝠》不是一部破除传统的东方吸血鬼片,它还有文学著作的改编基础,朴赞郁加入自己对宗教和人性阴暗面的思考,不忘来点黑色幽默,充当调味剂,综合起来这部《蝙蝠》就真的一言难尽,无法用商业或艺术的标签来划分。
还好美国影评人对朴赞郁的才气还是赏识不已,说明白点就是无破不立,比起一部温吞电影,我倒能接受接受《蝙蝠》的肆意妄为。
如果能把玩心太重收敛一些,朴赞郁依然是个充满创新才华的实力高手。
【南都周刊】
非常的失望,虽然电影的风格继承了朴赞郁的一贯手法,于沉闷中突破冲突,视觉效果也比过去几部有提高,拍摄手法上的熟练令节奏较前作更显流畅,可是一切技术方面的进步都掩饰不了电影本质上的退步——无趣。
是的,这是我看过朴赞郁最无趣的一部电影,从神父到吸血鬼,从偷血到吸血到自毁,导演过于关注他想表达的人性冲突,却没能通过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主题来抓住观众。
复仇三部曲,主角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复仇,并为这个目的选择失去生命中许多重要的东西。
然后通过夸张或诙谐的表达手法将失去的过程表现出来,反映到观众层面,就会觉得这家伙为了保持搞出很多莫名其妙的笑话,于是得出故事很有趣电影值得看的结论。
而到了蝙蝠里,你能找到男主角有什么目的存在?
打他从非洲生还以后就根本成了具行尸,凡事几乎都照本能执行,吸血,上女人,为了持久上女人而杀她老公,为自救而弑师,把女人变成同类,最后理性复苏,自灭,而中间过程被导演极力表达的人性冲突,却因为过于魔幻化的处理,显得轻浮。
一个不具有坚定目的维持荒诞行径的朴赞郁主角,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蝙蝠》讲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内心的黑暗面——而故事的情境是:当这个人精神上是神父、而肉体上是“吸血鬼”的时候,他如何处理?
灵与肉的挣扎,整部电影剧作的最核心推动力量就是这个。
与金玉彬的欲/爱关系,是从这一点发散出去的——也就是“吸血鬼”的动物性。
包括故事由此展开的“欺骗”、“谋杀”等等更阴暗的层面。
整部电影都在讲述这种与“黑暗面”的纠结与斗争。
同时,这个斗争并不仅仅是宋康昊一个人的,也包括他的那位导师,包括金玉彬,还包括那个虐待金玉彬的家庭。
这里每一个人物的“黑暗面”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侧重。
整部《蝙蝠》的剧作线都贯穿着“矛盾”,人物行为的表面与内在发展的冲突。
当神父为了拯救世人,把自己献身于生物实验时,他反而陷入了最黑暗的境地;当他变成吸血鬼的时候,反而是他当神父最成功的时候(神迹的出现);而当他与童年朋友重逢的时候,也是他背叛朋友的开始。
他与金玉彬的偷情也始终是隐藏在一次次的家庭聚会之下,在朋友与母亲对他的信任之下。
同时他内心的神父信仰又与他的吸血鬼本能进行着冲突。
所有的情节都在表面的展示下暗流汹涌。
宋康昊这个吸血鬼造成冷幽默的原因,也展现着他内心的矛盾性——每次他费劲地躺在地板上吸血都会引起观众的笑声。
影片开始还只是相对简单的“内心矛盾”:光明与黑暗的平衡,黑暗越来越多的侵蚀着神父的内心。
从一开始的白天场景到后来几乎全部夜景,他的生活也变得只有黑夜,没有白天——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然而一开始,“黑暗”不是只有黑暗,夜中的爱情是神父信仰迷失后的最大信仰。
而在屋顶的跳跃,也像是变成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
对于处于恶劣家庭环境下的金玉彬来说,这就是黑夜中的自由,镜头伴随着她的惊叫与惊笑飞翔,这时的黑暗是甜蜜的。
黑暗有时候是美好的,但这份美好也会引向一条更黑暗的路。
在金玉彬的家,日式房屋结构、韩式家居、中草药、伏特加、圣母像,混搭的风格营造出极不舒适的环境。
死气沉沉的老歌、一群无聊而琐碎的客人,多病的丈夫与可怕的婆婆,一切都在诱发着犯罪的气息。
神父在二人欢爱时采取的姿态,也可看成是他被肉身里吸血鬼的“本能性”所控制,不能自拔,所谓越快乐越堕落。
为了得到更大的自由,金玉彬的黑暗面被诱发了,她用身体与欲望唤醒了神父的恶面,引诱他杀死了丈夫,而真相的暴露也让神父彻底堕入黑暗。
这时候罪恶感终于攫住了二人,谋杀改变了一切。
在这个段落,朴赞郁展现了他残酷的幽默感,已死去的尸体与二人展开了纠缠,当然这个创意还得归功于左拉的小说(此小说绝赞!
)。
面对这个巨大压力,神父开始痛苦的精神交战,而金玉彬持续向黑暗面进发。
另一边,杀死导师也代表着他在精神上在信仰上的折磨(决意)。
在爱欲与罪恶感的双重驱使下,神父杀死了爱人(亦挽救了爱人,又是一矛盾),同时也让金玉彬彻底走向黑夜——变成吸血鬼。
因为无法见到阳光与白天的城市,她反而在原本阴暗、潮湿的屋子里再造了一个光亮的世界,一个幻想的狭窄空间。
空间属性暗示着二人不健康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就像左拉在《红杏出墙》里描写的一样,二人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憎恨;他们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又渴望像以前一样。
这种焦燥状态到最后两个高潮得到完全释放。
“灭口”段落既紧张、又残忍,对谋杀过程进行了大胆的喜剧化处理,基本上已经走在了“道德的灰色地带”。
而这场戏也是对神父转变的关键段落,从无奈地找来医生当成食物,到金玉彬“灭口”的彻底黑暗化,然后面对自己第二次主动杀人,可能是上次的罪恶感反弹,神父第一次拒绝了肉体里吸血鬼的本性。
爱情、原罪与救赎间的相互拉扯,是老朴一直的主题。
面对这个自己释放出来的恶魔,他拯救世人的信仰终于占了上风,决定料理后事(打消信徒的幻想),并做出了最后的决择。
影片最后的“黎明”段落,可以说无论在电影语言还是人物情绪上都是一个最高潮。
长达数分钟无对白的二人对峙,巧妙的场面调度,义无反顾的寻死之心,既像悲剧、又像喜剧,也是内心光明与黑暗的最后一次斗争,是“黎明前的黑暗”。
最后,就像日出的到来不可避免一样,黑夜终究结束,在意义和影像上依然是“双重”的。
神父相信他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不过是在地狱里,而执行这一切的只能是光明。
以死亡来迎接新生,以血腥的腐烂、又如童话般的海边日出结束了这一场历时悠久、辛酸难辨的心灵拉锯战,结束了这首黑夜之诗。
烂
看了有点开心 哈哈哈 喜剧的点很多 很CULT啊
不知道拍这种电影 意义是什么
对人物性格实在是没有任何感觉,只觉得很虚很假……
冗长的烂片,看得非常想吐,情节莫名其妙,男主角长得难看,我发誓再也不轻易看韩国电影
靠我以为暮光之城呢。
後半部完全走火入魔
有意思
看了恶心,朴赞郁的电影都好变态
那一刻金玉彬被汤唯灵魂附体!给这部电影一颗星我一点都不羞愧。没有牙的吸血鬼。
韩国范儿的吸血鬼片子。。。
147min版本,一种非常别扭的类型片节奏,宋康昊的诡异弧光实在进不去思考。
Thirst.2009.720p.BluRay.x264-CiNEFiLE
因为宋康昊老师一个露弟弟的镜头,做了一个晚上噩梦。
真没感觉到什么情欲…主题也已经直给到就怕你看不明白了。片中充斥着大量大量导演的变态审美学,甚至都不太再想看朴赞郁了。
看的难受。
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苏珊·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
朴赞郁太牛逼了,我看见欲望像核聚变那样膨胀,吞噬掉所有的干柴烈火,在地狱中化为乌有。这吸血鬼有多么悲哀啊,他们不是活人,他们也不是死人,是得到的得不到和得不到的得到,是一切悖论的本身。观影过程中想起寸铁的歌词:我还困在那家旅馆 像困在地狱天堂之间 在假睡中等待梦伴 等待时间把恨磨穿。这不就是今天全人类的困局吗?他们在进退维谷中挣扎,但无论怎样一切都是无解的。
如果没看过《生人勿近》、《暗夜之女》或《唯爱永生》的话,估计会更惊喜些
这他妈不是吸血鬼,这他妈是神经病。这不糟蹋吸血鬼呢吗,是为了色情阴郁而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