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怖片排行里找到的影片,本以为是惊世佳作,到头来却是个搞笑片。
首先,女主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或是旁观者,就男主整天捧个摄像机傻乐,仿佛圣女降世,举手间神魔皆退,一大半进度条都在势与demon争雌雄,全程仅考虑自己的感受,阻止女主找专家咨询解决,多次持机令鬼神,狮子吼、凌波微步等手段层出不穷,最后死得其所,一在楼下日板(地板),二在楼上日板。
可惜了女主,以为找了个能上的好帮手,结果竟是个猪头三,苦了一副不差的身材和脸蛋,便宜了等候多时的demon。
善哉善哉,此乃前世造孽,今世来受,奉劝各位远离圣女(男),方得苟延残喘。
其次,我实在半夜1点半关着灯看的这部电影,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面朝书桌电脑,房门大开,门外也是灯光全无,背后有一风扇,冷风擦背而过,整个房间的温度降到尽可能接近恐怖电影应有的阴冷程度,也没有用被子或添加衣物来驱寒,至少我觉得这样更能身临其境,说不定看完后给它的评价能更高一些,也算对得起导演的努力付出了吧。
全程看完后,除了结尾女主死了可惜,男主死了我只觉痛快之外,别无他想,浪费了我1:30:47的时间,女主尖叫我能接受,毕竟是男主惹的祸。
但男主从发现屋子的异常后,依然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万物皆为刍狗,区区demon,小小碟仙之法尽可驱之,先是嘲讽ghost和demon两大将,再是半夜3点demon出现时间睡如死猪,全无防范,惊醒也是手持摄像机,头顶大猪脑,口念咆哮决,三番五次虚空斗厉鬼,操作打满伤害全无,完事后嘲讽拉满,负buff叠满,给女主上个你死我死的主动技能,最后杀青领盒饭,仅有摄像机活到最后,不枉男主对其痴迷一番,原来竟是大罗神仙法器沦落凡尘,仅剩护体金光和洞悉事物之能,小小男主,苦于凡人之身,驱使不得此等极品法器,难怪最后一命呜呼,势与地板日齐天。
最后,这种级别的片要是换国内极品小鲜肉来拍,说不定能再创评分新高,可惜了,生错了地儿,没有与其真正实力匹配的演员来参演,确实是这部电影的悲哀,更是恐怖片追捧者的一大损失啊。
正经一下,虽然片的剧情人设有问题,但演员本身演技不会让人出戏,至少还能算是部电影,观众对男主的愤慨,对女主的可惜也算是牵动了观影者的感情世界,给一些承受能力低一些的人提供相对的恐怖的因素,也算是做到了吧?
虽然我并无啥感觉。。。。
第一次写恐怖片观后感,写的全是自己的内心想法,半恶搞半随意,就是吐槽一下,本来想给一星的,但看在它名头挺大,加之我写了好多字的份上,给两星吧,不能再多了。
当年相当火的一部伪纪录片,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
现在看来手法已经不算新鲜,故事也非常简单,算起来全片出现的演员也不过三个而已。
导演前面一直压抑的气氛在最后爆发出来那一下还是有被吓到,隐隐的那种害怕与不害怕之间。
然后吐槽下男主,真的是全片作死,对鬼魂口嗨挑衅就算了还要和你玩碟仙,鬼魂出现时第一件事是先拿上摄像机,真的是volg爱好者了。
全片下来大部分都是"床戏",然而20多天下来发现男女主人公居然没有直播性生活,还是有点失望的……还有那个神学专家,有点怂啊,这个和通常鬼片里见到的抓鬼专家不一样,也是反套路吧。
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觉得这种渣画质和弱剧情挺low的,但是放在特定的时期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打个四星吧,毕竟结尾的一下还是很吓人的。
1.一万多美元的小制作,又一匹票房黑马,有着《女巫布莱尔》和《死亡录像》的手持DV真实记录恐怖的风格,还有着《科洛弗档案》和《第九区》那种虚构故事与客观记录共同衍生出的伪纪录片类型。
单是抛出这几句话,影片就足够吸引人的了。
更别说如果你还是一个恐怖电影迷,那么岂有错过此片的道理呢?
前面提到的这四部电影都是我的心头大爱,《女巫布莱尔》不消说,此片可以说是手持DV恐怖电影最为成功的开山之作,接着来自西班牙的《死亡录像》则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情节人物饱满的虚构故事。
《科洛弗档案》则用手持DV的记录方式把一个很俗套的科幻故事包装成了一场紧张而又华丽的科幻大戏。
《第九区》则更是把伪纪录片进行到底,伪的很成功。
在新闻纪录片与虚构故事之间寻找到了很好的中间地带,此片即娱乐了大众又有着鲜明的特色,乃是2009年科幻迷心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此片让人想到,平时我们在网路上看到的那些灵异鬼魂照片或是视频,因为这些照片和视频不管它们是真是假,它们只是照片和视频,不是小说不是电影,所以并不存在虚构的成分,因此让人觉得非常害怕和好奇。
因为很多人相信鬼的存在,所以鬼片才一直有它存在的市场。
故此,影片无疑刚好抓住了导演个人的真实经历与虚构故事的结合点,力图让观众处在真实与虚构的恐惧之间。
2.有这么多成功的前作,《灵动鬼影实录》的看点在哪里呢?
不消说,当然首先是“鬼影”,其次是“实录”,最后是在观看前吊足了观众胃口的“虚构故事”。
就这三个看点来说,影片在“实录”上确实做的很好,因此很多观众都会抱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比较让人觉得无聊,就见一对小情侣的日常平凡生活,因为这样真实的记录和摇来晃去故意表现的非专业的镜头,是只要有一台DV或是摄像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拍摄的“实录”。
也正因为这份非专业的“实录”精神,让影片在没有任何实际可怕的鬼怪出现的情况下,在那第一夜的卧室记录里就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镜头对准的是你我每天都必须生活在其中的的房间和卧室,而镜头要捕捉的正是让人类觉得好奇同时又极度害怕的“鬼魂”等超自然的灵异现象。
如果影片只是一部纯粹的鬼片,用着差不多的桥段,说着差不多的故事,就连鬼魂的造型也没有什么特别,那么观众只能得到虚构的恐惧,而不是影片给观众带来的这种介乎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真实恐惧。
当然就“实录”来说,不过算是影片的一种包装手段,且还是前人玩过的手段,抛下这个手段不看,单看影片的其他方面呢,在我看来就不那么有特色和值的玩味了。
接着说到影片的最大噱头——“鬼影”。
实际上,影片并没有在真正地去表现“鬼影”,而是随着故事的发展,随着一夜又一夜卧室的记录,恐怖也再逐渐升级,才出现了模糊的“鬼影”。
并不是说,影片没有把这个真正的噱头大主角表现出来才导致了影片流于平庸,其实很多杰出的恐怖电影也是把恐惧藏在最深处让人看不见,从而激化了观众的“越是看不见越是害怕”的心理恐惧感。
影片导演也确实运用了声音以及看不见的鬼魂制造的一些恐怖细节来取悦观众。
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因为过于刻意追求真实的记录,反而忽略了虚构故事的情节性,刻意制造的悬念和桥段又让人觉得这些恐怖伎俩太小儿科了,才最终导致影片给我一种故弄玄虚又不过如此的感觉。
影片最失败的地方,正是在于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看点“虚构故事”上。
因为影片摆明了不是纯粹的纪录片,虽然灵感来源于导演个人的亲身经历,但是影片的人物与故事和发生地又全部都是虚构的。
可惜这个故事说的不够好,尤其是作为一部伪纪录片岂能没有故事呢?
影片也不是完全没有故事,一对情侣因为女方从八岁开始直到成年和男友同居,都在睡觉时饱受鬼魂或者是恶魔或者是其他什么的超自然的恐怖力量的折磨,于是男友买回了一个摄像机想拍下是什么在作祟,甚至还请了灵媒师来帮助女友解决困扰,可是困扰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还导致了最终的可怕结局。
但是,影片的这个故事说的太苍白太俗套也没有什么特色,情节性太弱没有什么出彩的桥段,加之如果你已经被各种大同小异的鬼照片鬼视频或者鬼片洗礼过之后,再来看此片,也就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感觉,一个不过如此的故事,人物流于肤浅不说情节还如此苍白,这个故事基本也就真的没有什么看头了。
好的纪录片,从来都是好的剧情片,纪录片中的人物与故事不需要编导去杜撰就能够饱满而耐人寻味。
那么好的伪纪录片呢,就是要拿捏好纪实拍摄手法与虚构故事之间的天平,不要顾此失彼方能成为佳作,例子第一小节已经提到,各位不妨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所以,影片还是成为了那种,让人很感兴趣去看,最终却不得不感慨不过如此的平庸之作啊 。
不过此片倒是可以成为为有志想用DV拍摄鬼片的同志们的初级模仿教程。
这些老美1万多美金一个星期拍出来的东西,俺们也不是不可能拍的出来,关键不在于设备和金钱,还是在于一个创新的手段。
想来,各位还是先学着怎么说一个好故事吧。
否则,过度地讲求个性和特点,最终也不如一个好故事来的实在。
本人2010年前看过恐怖片无数,欧美日韩港台恐怖片的根本算不上恐怖,其中以韩国的笔仙碟仙系列还有那么一点点吓人,但也仅限于观影过程中感到一点恐惧而已,至于日本的咒怨那纯粹是一惊一乍的那种吓人,根本谈不上恐惧,欧美主要以恶心人为主类似极度深寒这样,至于大陆港台,真不好意思说…太尴尬了什么山村老尸啥的完全就是尬鬼么…但是鬼影实录不同,这部电影表面上看起来无聊至极,甚至都能让你看睡着,自始至终你都没有看到鬼在哪,但是这部电影的恐怖之处在于,它能让你自心底慢慢滋生出恐惧,那种极度的恐惧甚至会影响你很多年,每当想起,便不自觉感到战栗…发自内心的战栗,用四个字概括便是,细思恐极…所以在2010年看过鬼影实录后,我再也没有看过恐怖片…说这部电影无聊不吓人,反而觉得咒怨山村老尸这类恐怖片吓人可能是我们恐惧的点不一样?
我是看过上百部恐怖片,除了鬼影实录恐怖指数能打到100分满分,韩国的笔仙碟仙系列能打到30分,日本的咒怨系列最多也就给个10分,其余的都是个位数
算上两部外传《鬼影实录》系列已出品了7部电影。
导演打破了以往美国恐怖片靠四溢的血浆和横飞的肢体等血腥场面撑场面的惯例,玩起了日本恐怖电影擅长的心理战术,通过伪纪录片的形式(即电影画面全部以家庭摄像机、监控摄像机的视角拍摄,观众仿佛看的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同类拍摄手法的经典影片有《女巫布莱尔》、《恐怖海滩》、《科洛佛档案》、《欧罗巴报告》、《阿波罗18号》等)再现了几个相互关联的家庭在家中发生的灵异事件,将逼真的恐怖气氛蔓延至观众周身,此般身临其境之感不可多得,让人瑟瑟发抖、久久难忘。
该系列影片不仅以空前的投资收益率载入电影史册(《鬼影实录1》投资11000美元却在万圣节击败了强劲对手《电锯惊魂5》获得了193355800美元的票房),还赢得了影评家及影迷们如潮的好评,可谓是同类型电影的翘楚。
特别是刚看过的《鬼影实录5》,男主人公播放20年前的录影带时,电视里的通灵小女孩描述此刻电视以外男主人公所处房间场景的一幕将真实的恐怖氛围倾泻开来,让人脊背发凉、不禁颤栗!
这扣人心弦的桥段的确是创意非凡。
觉得这种感觉比女巫布莱尔和苜蓿地好一些,毕竟镜头还算稳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固定,所以视觉上不会太痛苦。
边看就边觉得傻,1,那个医生还是博士,说你们不能逃避,你们要跟他们交流,WTF?!
那个女的还真信。
2,这对活宝半夜里被吓起来那么多回,床头灯打开过几回?
有谁统计过?
一般来说感觉到房间里有什么马上的反应就是开灯吧?
拿相机,就是不开灯,不是一般人的第一反应,要是我会把房间里所有灯都打开。
邪恶力量里有这么句经典的话,嘿,如果别人说这里闹鬼,那就别来!
嘿,如果你发现房子闹鬼,那就搬走!
两个人执着地折腾了二十几天,结果死了,我抱着龙猫枕头以为会被吓到,结果没有。。。
当我走出放映厅的时候,身边的几个Teenages,非常大声的说I'm not scared one bit, I don't understand how people can be horrified by this.仍然吓得两腿发软的我,脸刷得红了,匆匆绕过这几个小孩子,灰溜溜出了电影院。
我不想宣传封建迷信等不健康不上进的内容,但是之所以我会被吓成这样,是因为里边好多事情都在我身上发生过。。。。。
比如听见呼吸声。
我记得有好几次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做作业,就听见了呼吸声。
为了确定,我还停下一切动作,包括自己的呼吸。
然后就可以听见清晰缓慢的一呼一吸的声音,就在房间里的某个地方。
比如看见奇怪的影像,这只发生过一次。
半夜里我突然醒来看见的,我也没有把妹妹吵醒。
奇怪当时一点也不害怕。
比如梦游起来走到家里另外一个房间睡下了,事后自己什么也不记得。
是妈妈看见了,起来到处找我,把我拖回自己房间睡的。
好吧,最后一件事情发生在妹妹身上。
有一天晚上她自己看着书就在床上睡着了,当时家里大家都在,灯也都开着。
妈妈在她卧室里看电视,爸爸好像在厨房抽烟,我在别的房间看书。
就在爸爸从妹妹卧室门前走过的时候,妹妹突然大声哭了起来。
大家吓了一跳,跑去问她怎么了。
她说感觉有个人走到她面前,朝她脸上吹气,她动也动不了,喊也喊不出声音。
直到爸爸走动的声音把她惊醒了,她才哭出来。
所以我看到电影里,女主角惊呼I can feel it breathing on me的时候,真是一身冷汗。。。。
能够很好的投入大屏幕情节的人会被吓飞。
带着审查和评论的心情则会乏味。
多数情况下就是这么简单。
就好比以前玩游戏,一个游戏反复玩反复玩。
先是跟着剧情半摸索,被剧情大肆感动一番,被系统的小细节惊喜一番。
然后和大家一起摸索讨论技巧,这里很变态,那里有彩蛋。
然后再向神级变态方式反复的神经质的挑战。
慢慢的以“被引导”的方式去切身体会制作人想让我们体验到的东西。
于是感受到周身被乐趣所环绕。
如今,生活如此快餐,我们擅长直线球,不再拐弯抹角。
大量物件堆积在眼前,无论是带着饱食饕餮大餐的心情,还是怀着博览精品的壮志,有些缓慢的细节总是那么容易的就被忽视了。
于是,乐趣制造不能。
抛弃掉某些“观察者”身份,尝试“代入”。
于是你成功地受到惊吓。
以DV模式拍电影,这也不是第一个,之前有个叫什么什么档案(-_-!!那两个字到现在我也不认识)的也用的是DV视角,不管艺术效果怎么样,反正票房都是不错的,小成本,大收获,看来观众对新鲜感还是很认投的。
可能画面不如普通电影那么漂亮,但那种强烈的真实感和身临其境感是普通电影所给不了的。
因为看别的电影时,哪怕特技做的再好,甚至是3D,我们也知道这是假的,开心而已,不会当真,而看这部电影时,我们会下意识的觉得这可能是真的,就好像在看朋友拍的DV。
全片没有一个鬼镜头,但恐怖气氛做的不错,尤其是那个女人被鬼上身后做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
其实几乎每部国产的恐怖片都有被鬼上身的情节,但效果似乎都没有这个镜头混乱(全屏看时甚至会感觉恶心),画面模糊的电影好。
所以关键还是在创意,不要总是脸上拍满面粉,撒点番茄酱,然后用绿灯一照就感觉自己在拍恐怖片了。
我现在还是很好奇:这只是电影还是真事啊难不成真的有鬼?
我想小倩了
毫无疑问这片子作为一个恐怖片是很成功的,很多场景成为经典而经久不衰。
然而当我反思我的恐惧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问题——即无辜遇害从何而来的时候,我却陷入一部分疑惑。
毫无疑问我们都同意的一点,魔鬼是遵守契约精神的,只要有债它必定讨回。
然而关于契约,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即放上天平的是否可以是别人的筹码?本片中男女主人对前辈们立下的契约一无所知,并非单纯因为惹怒了不应惹怒之物。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一无所知方才造成了无辜遇害!然而当我们回溯到契约的内容时我们方才发现一个更荒谬的起点【用子孙辈的灵与肉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且不说这是将子孙辈物化,单从契约的角度上讲,这并没有尊重子孙作为个体的意愿。
既然如此,魔鬼又何必遵守契约呢?
一开始看见老一辈直接抢取豪夺就好了干嘛给他们荣华富贵?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西方传统中契约要建立在一个等价交换的基础上,或者双方都自愿同意交换的基础上,但这并不能直接涉及其他个体的利益!不能用别人的东西换取自己想要之物。
有人可能会认为子孙也是自己的所属物,那么请问,你自身也作为你父母爷奶的所属物,你又有何资格坐上谈判桌呢?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一个最糟糕的情况,我是一个乞丐,但我因为仪式坐上了谈判桌,我要求用下一辈全世界的人的灵魂换取我成为世界之王! 什么? 你说不行?因为他们与我没有直接关系?怎么没有关系?你让我成为世界之王了,下一辈就全是我的臣民,我的附属物了,为什么不行?你亏吗?
你不亏啊,你能得到十几亿的灵魂,而我只要成为一个小小的帝王....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变得何尝荒谬! 自身的欲望是必须用自己去换的,正如【浮士德】所写,浮士德必将用自己的灵魂才能换取魔鬼之力,然而最终作弊的是谁?是上帝!是神圣的权威劫走了契约。
这与第二部中老保姆把契约转嫁异曲同工! 然而结果如何?
也是要面临灭亡的。
这世上究竟是谁在行不义?谁最终咎由自取?唯无罪之人方可安睡。
我不喜欢这个伪纪录片,尤其是结尾突然吓人的手段太二流了
电影晃得我头晕。为了吓人而吓人。很无聊的说。关键是不恐怖最要命。
不知干嘛……
我好像被吓到了,嘶。
有想法,有创意,但是根本就不吓人啊。
一点不吓人
脑残……
伪记录片手法增加真实感。所以看得我还有点儿慎。这种未知摸不着的恐怖比实体恐怖恶心棒多了。更何况是个11000美元的低成本影片。
确实是真实的恐惧。伪纪录片确实很容易出效果,全片没有非常特别的吓人场景,但是营造的气氛确实很成功,这部投资仅为几万美金的极低成本影片,却能吸金上亿,的确是不无道理的。
高成本不一定出好片,低成本也不一定能有经典
如果是剧院版的结局可以给3星。
恐惧源自我们的内心,只要我们从内心里认定那是不存在的东西,恐惧感也会随之消失——嘿死老子了!“这是今年最让人感到可怕的一部电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你就能在这部超低预算的恐怖电影里等到绝对让你震撼的那一刻”、“影片里的‘鬼’不但摧毁着主角的精神意志,银幕前的观众也好不到哪去”
据说这部电影第五周票房比电锯6首周都好,不过让我失望,太墨迹了,下载版的结局和影院版结局都不好…
风水学上说,人口少的家庭最好住小户型还是有道理的。美国人民真可怜,房子闹成这样还不准备搬,俺们中国淫民每人手里不得有几套备用
這片把鬼片所有討人厭的要素或缺點都去掉了,留下自然的演出、幽默的對白和恐怖的片段,真的還不錯
后面出现貌似真人的两人照片是什么意思
一般……
有新意~吓人到说不上~
我为什么要看这种垃圾……我自找的……
这类恐怖片,就看你好哪口儿,如果单纯只是吓人的手法和桥段,倒是都包装进去了。可是我是最不喜欢这种自认为装的很真,实际上假得好无聊,还没有故事性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