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走过的路
The Roads Not Taken,莫莉,茉利,Molly,未选择的路
导演:莎莉·波特
主演:哈维尔·巴登,艾丽·范宁,布兰卡·卡蒂奇,萨尔玛·海耶克,迪米特里斯·安德里亚斯,Katia Mullova-Brind,米莲娜·柴特克,Debora Weston,Aaron Joshua,Sabina Cameron,格里芬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瑞典,美国,波兰,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20
简介:影片聚焦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男人度过疯狂的一天,他的女儿给予他无条件的爱,帮助他平复心态。巴登和海耶克饰演青梅竹马的恋人/夫妻,范宁饰演他们的女儿。详细 >
#Berlinale20-24 三条叙事交错并行,模糊地勾连,最终主题先行,抛出墨西哥移民问题,刻意刻意刻意,即便巴登和范宁最后一刻演技爆发也完全缺乏支撑,无法感人。
导演很用心的将三段故事交叉剪辑,只为诠释一个失忆男子的前世今生。
#70th Berlinale#主竞赛。又是一部秀演技的作品,哈维尔·巴登的中风后失语症表演教学课,但是实在是无聊至极……名演员会有这个问题,比如名满天下的哈维尔·巴登如何能扮演一个墨西哥人,他除了说西班牙语,长得都不像典型老墨哇(还能在超市被人一眼认出是墨西哥人你逗我?)……更可笑的是女儿艾丽范宁这个选角,让我相信她是墨西哥混血哈哈哈哈……难道在暗示哈维尔巴登是喜当爹吗?说到底影片讲得就是朱砂痣和白月光的故事,但讲得这么无聊也是让人挺服气的,入围主竞赛是为了平衡导演性别吗?好在说到底影片还有不同时空之间从台词到动作的匹配剪辑,能赢回一颗星。
混乱而空洞,毫无意义的故作姿态。
最終女兒把愛留進了父親自己架構的世界裡而轉身離開,疏離脆弱的親情終究敵不過阿爾茲海默…p.s. 柏林電影節首映場,稀落而短暫的掌聲還是會讓主創們小尷尬吧…
Bardem gives a monosyllabic performance of few words and much overwrought hysteria. A great chunk of the running time is devoted to dysfunctional suffering and passive facial grimaces. After an hour of this tedium, you stop worrying about where this disaster is going, or if it’s going anywhere at all. In the end credits, 28 producers are listed for an 85-minute film that doesn’t appear to have even had one.
这片子是怎么进主竞赛的?
没有连贯也不够碎片,我们和主角一样尴尬地卡在画面之中,找不到方向。
戏弄观众,真要和《你从未在此》反着来也不干脆点,人的记忆里就两个段落碎片?
不好看,不喜欢这类的
差到不能看倒也不至于,就一路人甲欧美艺术片呗。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个剧情走向:老年痴呆的作家父亲一边被女儿照顾一遍神游过往,想念前任想念儿子就是没有女儿和前妻的半点踪影,到头来生病了还是要靠女儿照顾,而这个女儿从一出生就被他抛弃了。最后女儿受不了要走了,于是卖个乖就叫声女儿名字把女儿骗回来了?还是自我感动?这个剧情简直荒谬到可笑,不知道女权们看了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受不了的。为了填补今年到目前为止惨淡的最佳男主角提名所以看了这么无聊的电影,但看完哈维尔巴登那匠气爆棚的表演,我一句话都夸不出来。倒是艾丽范宁演技见长,越来越有大将之风
莎莉波特也70岁了,创作力和酒会相比,又低了不少。为了强行证明自己年轻,只能艰难地在一些看似新鲜,实则老调重弹的政治议题里艰难跋涉了。
現在,過去,過去的過去。何去念過往,一切從新來吧。
#Berlinale20/01 太意识流了全程不断的在问自己这是在讲啥想做啥?怎么个未择之路法?(可能因为是当天看的第一部电影还算精神所以睡着)两星给巴登,毕竟老年痴呆演的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感触的…
表现情绪不应该用强化表演来展现,这样就完全变成了秀演技的作品,以致于剧本好像就几乎没有了。
哈维尔·巴登部分延续了《美错》里的角色状态,除此之外整部戏都挺让人翻白眼的。
一部演员演技超过剧情太多的电影,导演竟然是Sally Potter,让我有点难以置信。
拍得挺无聊的,就看看演员吧
一种极其自我私密、主观臆想下的慰籍情绪。一切剪辑一切表演方式都是依托情绪本身,削去了常规叙事体的肢体语言(消失的环境空间广度,只留下唯一隐喻性的狭长黑暗的房间过道),先于动作的情感心理骨架足以撑起短暂的一天。现代时空直接处理成全室内剧也是完全可以,回忆部分的繁琐拖累严重(全片最大的废笔)。架空的人物设计和现代语境注定它不会被所有人接受。故事其实非常浅显直白,你可以说它是情节剧的最终演变,也可以认为它毫无填充,但你不能否认它视角存在的必要性。如果能被参考完整,也将会是部杰作。巴登既是「美错」的延续,也是「人尽皆知」的变奏。范宁则彻底证明自己在青春独立片之外的另一种呈现。两个人的对比反应是从上至下的。能被遗弃之人记起名字的那种激动,是击破所有时空、所有困境的羁绊,那就是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
人老了都去当作家 导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