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从画去评价这不影评,我想试试新的角度。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优秀不但在于出色的简洁和美丽的画风,更重要的是,其想表达的思想。
第一,为什么是一只红海龟变成一个女子与男人一起生活。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只想到这可能是吉利卜的另一种奇异魔术。
但我认为这是为了表现当代人在破坏自然的一种悲叹。
当代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是不平衡的。
这就意味着一直海龟永远在现实中永远做不到和人站在同一高度。
而在影片中,一只红海龟可以成为我们一生陪伴,这无疑在表达着自然永远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或许内心一直在找寻那个她。
从21世纪开始 ,我认为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网络,这不但使信息交流变得异常快速,而且表面上使每个人好似更容易链接在一起。
在休谟写的《人性论》中,他毫无避讳的直言人是一种社群动物,单独的个体是无法活下去。
但事实是,网络在使我们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远。
永远记得,我们正在活着是在现实中,而不是网络上他人在他时的接触,网络使我们开始不在乎现实中的人与人接触,使得人越来越不用心去感受他人。
这就使得当代人在用尽其精力在网络上,却抱怨无所不在孤独感。
我们无所不在渴望找到有那么一个人,无论情况如何,都陪伴在自己身边。
这种美好理想,也在现代通过动画表现出来。
第三,男孩最终是离开小岛的。
从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释》后,潜意识这个词开始流行。
我们开始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个最终渴望。
当男孩在小时候知道有外界世界,或许他内心就种下那个最终渴望。
在现实,有些人或许会意思到自己内心最终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实现它,就像男孩一样。
而更多的是,很多的人,就算意识得到自己内心渴望,可能还是会因为害怕离开了岛,付出无限努力,去寻找不到岸,最终害怕自己梦想石沉大海,而连想到不敢想。
而我感概的是,动画中男孩可以背个小挎包就离开岛,现实中却有无数的人连自己喜爱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都不清不楚.最后,男人老去,海龟离去,这或许是个美好的结局。
我不是很能表达出这种感觉,就像当20世纪初,美国普普艺术开始流行,安迪沃荷在电视上夸张的动作和其艺术上让人费解的'广告',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人,别被当代大众思想控制。
或许当男人老去,女人也一起老去是美丽一幕。
而更美丽的,可能是当红海龟完成其人的一部分,走向自己当龟一部分人生。
我们总是很在乎结果,在当代中国社会大部分的人都依据钱去judge他人。
而我想社会应该是多元的,一个人可以赚很少钱,但他活得内心满足,这种生活也是值得提倡。
红海龟当过完自己人一生,去过自己海龟一生,而不是选择陪伴在已老去男人身边。
这种选择,也是蛮自然蛮美丽的。
前天刚看完,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全程没有任何台词的电影,原本是和女朋友一起看的,看了一半,她就看不下去了,我看电影一向不会半途而废,于是一直看到了后面。
一开始想到了罗宾逊漂流记,后来,红海龟幻化为女人,与男人结合,居然还能够生下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从小与海龟为伍,游泳非常厉害,经历了一场海潮之后,他越来越厌倦这个一成不变的环境,他想要出去,想去见到更大的世界,正如片头男主想要回到他的世界一样,无论有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都想要奔去未知的远方。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奔向宇宙)。
男孩走了,岛上只剩下了男主和红海龟,后来,男主去世了,红海龟伤心地牵住了他冰冷的手,慢慢又变成了一只海龟,慢慢地游向大海。
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她一开始为什么要阻止男主,就是怕他在茫茫大海中,死去于是留了下来,陪着男主,度过了一生,生下了男主的后代,而男主的后台打小近水,游泳很厉害,所以才得以让他去更大的天地遨游。
就像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出生在一个小牢笼,总想着挣脱牢笼,在一次次失败后,与身边的那个人结婚,生子,老去,把挣脱牢笼的理想交给了下一代。
我给9分!
(本电影无对白,所以为了让称呼更加方便,我会以我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男女两位主角)电影没有对白,只有画面与声音,但这并不会对电影的剧情有丝毫的阻碍,手法可谓古典,悠长而浪漫。
关于电影究竟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以我个人观点,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人生的境遇与爱的挽留。
L可以类比为每一个尚在路上之人,他被暴风雨卷到了一处孤岛,暴风雨是他累积的经历与过去,这座孤岛就是他当下所处的环境。
在电影一开始,L不停的想要出海,不带物资,甚至连水都没有。
他如此急切的想要逃离孤岛的目的是什么?
起初我不清楚,后来在两次离开失败后,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音乐的存在,随后我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他的目的,他的梦想,他想要的东西。
而他一次次的远航预示着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排除万难,但终归会被红海龟从中作梗。
而红海龟的意向是非常之多的,她是爱人、是寄托、是依、也是保护和阻碍,红海龟知道此时L距离孤岛(环境)不远,风平浪静可以游回去,而一旦离开更远的地方,风浪凶险,前路未卜。
三次连续的失败耗费了L的精神与意志,却让他注意到了红海龟在他身边时的别样的幸福与喜怒忧思悲恐惊,随后他抛掉了自己的木筏,意味着他选择放弃接触梦想,愿意在当下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着。
但他心中始终怀念着梦想,对于梦想的渴求被传递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不停的给自己的孩子讲外界所接触到的一切,那些过去追求梦想时所经历的一切,他不想让孩子像他一样生活在这座寂寥的岛上,即使他爱红海龟和现在的处境,但他还是希望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但海啸的意向我始终没有看懂,我只能猜测。
海啸是灾难的化身,或许意味着人生的一场大变动,它摧垮了这座孤岛(环境)的竹林,破坏了它原本的处境,也让L渐行渐远,但最终孩子把他找回了所处的地方,挽救了他的心,他们一起回到孤岛之上,烧毁了所有被破坏的竹子,完成了断舍离和死与新生。
最终孩子在自己的领悟下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离航后,只留下了L和K,L渐渐变得苍老,而K却毫无改变,那是因为K始终保持着L心中的最美的姿态。
直到自己死去,人生终结,虽然梦想未曾实现,孩子未曾归来,但他的心中一定是怀抱着幸福与喜悦的。
雨夜,看完《the red turtle》哭得停不下来。
年轻人在看到远方的那一瞬间,我便明白了他要什么。
他是爱父母的,很爱很爱,他也知道父母有多爱他,但追求未知世界的冲动迷惑了爱。
母亲早就看出孩子要远行,却是万千的不舍。
她在矛盾的漩涡里尽力地说服自己。
她半夜握住孩子的手,生怕孩子飞了。
妈妈在我又一次临行前,月光下为我补衣服,千叮咛万嘱咐,在浦东,万千不舍地抱着我。
那个婀娜多姿的美人(话外,我是女孩),那一刻是那么纤细与无助,我真想就留下来了,抱住她,告诉她我不离开了。
也只有当少年盛气褪去了,方能体会母亲。
电影里,孩子离开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笑着向爸妈挥手。
他还太年轻,舌尖只尝到了探索的兴奋,喉头还未吞咽到离别的苦涩。
留下来的爸爸妈妈相依为靠或是在夕阳下散步跳舞,虽然那么美,却无非是一阵阵麻醉针,生怕药醒了心痛得无法抑制。
孩子再也没有回来过,父亲死了。
母亲摸着丈夫的手慢慢变回了海龟,回到海里去了。
人生就像一场梦,挚爱过,快乐过,离别过,欲绝过,然后一切就像没发生过。
(P.S.《红海龟》恐怕不是一部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
很多影评有质疑它的无声手法是给自己高定位的矫揉造作。
个人认为,恰恰是无声,才营造了整个作品独特的美感,并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个人情绪与人生经验的代入。
这是一首写给成年人的诗,如果愿意读,那便请慢慢读。
)
这部片子从铃木敏夫的《吉卜力的天才们》这本书里得知的。
该书内容散乱,都是些采访、随笔之类。
其中夹杂了这么一段跟导演迈克·杜德伟特的采访,这段采访吸引了我。
首先是导演--大名鼎鼎的短片《父与女》的作者。
那个小短片,即便是在一个像素很低的手机上看过,也会被感动到。
当天晚上,我就找来了这部片子。
影片一开头就吸引了我:一个人在巨浪中苦苦挣扎,最后依附在小船上,他漂到了一个孤岛,岛上什么也没有。
每一个镜头,海滩、石头、竹林、深潭、天空,每一个镜头都那么美。
抛开绘画的技术,就是导演的构图习惯,是正中了自己的欣赏偏好--留白、留白。
只是个人更喜欢留白的画面,克制的表达。
其实《活出怎样的人生》里,很喜欢前面在进入异世界之前的那一段。
虽然很多观众,感觉到进入故事前面这一段太长,感觉要没耐心了,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但是,我恰恰是喜欢这样的叙述,也许会让故事在结构上有些失衡,但是影片让人更容易进入作者想要传递的世界。
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看热闹。
我要体验这样的世界,导演需要时间来构建,并且让我相信。
说回来这部《红海龟》,影片视觉构图留白,可以说没啥热闹的情节,故事很简单。
这种留白很多,情节推动缓慢的电影,倒是给脑子一点反应的时间。
喜欢的观众能充分的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以及情绪的触角沉浸在其中。
不像有些国产动画,片子不停的展开绚丽、闪动、信息量极大的画面,见缝插针、不厌其烦的向观众展示奇观,或者,人物话实在太多,总是不假思索产生聒噪的废话对白,一个劲闹腾,满天飞的特效,画面整体感觉就是“too much,too much” 完全overloaded。
多希望这一部能在国内院线看到,会成为一股清流,当然票房应该也蛮清淡...《红海龟》视觉是克制的,就更不要提它压根没台词。
但观众都懂。
孩子想要离开小岛,去看外面的世界,那个玻璃瓶子链接的世界吸引着他。
妈妈不舍,睡觉时,把手放在孩子手上时,那一刻就被击中,画面的线条及其简单,色彩也克制,但是正是这种敏感的观察、纯粹的表达,能击中观众。
人物脸部只有两个黑色的小竖道儿,喜怒哀乐不通过特写表情或语言来传递,是通过动作,甚至是在远处看到的人物动作,看到人物与环境的互动、自然,风、竹林、虫子、螃蟹、天空、海浪,在一个个空镜中,可以顺其自然的体会到人物感受,海啸过后的劫后重逢、你放弃了龟壳,我放弃了筏子,这样的承诺,其实这些话都无需说出口。
当然,这类影片需要观众更多的投入,观影是制作团队和观众一起完成的,观众若可以耐心的把自己投入其中,观影的体验非常好。
P.S 去年去斐济,还去了Tom Hanks拍cast away的那个小荒岛去体验了几小时,斐济的小岛上有巨石、树木、果实、浅滩都能看到鲨鱼。
这些体验也促成了与这部电影的共鸣。
这个小岛的原型就是热带小岛,导演也提到了他在浮潜时遇到海龟的经历,我有一模一样的经历,终生难忘,那是信息量极大的十几秒钟,并且感觉到温暖和真正的被看到。
《红海龟》豆瓣7.5 我评8.5 本就喜欢动画且耐性好的推荐看,无所谓大道理,不剧透,只讲感官。
全剧完,一句话总结感官---克制的压抑。
长一点讲---生命终将孤独的离去,不管是人还是物。
一部动画用奇幻色彩的剧情陈述了现实,想起一句话【人类之时间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进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没有对白,一条主线,画风繁复的自然与永远单线条的人类,反差强烈。
很容易就被带入男主体感:掉入洞口的绝望,船被毁的愤恨,无奈的选择,平静,最后的怀念以及一点点遗憾…海上的月亮,时圆时缺,时间是延续的也是永恒的
这部作品在整整86分钟内,没有一句对白。
所有剧情全部通过镜头、画面,以及人物的动作来表现。
对白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有时至关重要,很难想象没有了台词的《狮子王》或者《千与千寻》还会像原来那样精彩。
但是,在《红海龟》中,尤其会用极简画面讲故事的迈克尔·度德威特,加上吉卜力为精致的画面保驾护航,创作者们用冷静又温柔的方式,在仅有的80多分钟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和惊喜。
观看动画的整个过程可以称作“享受”,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大概是一名强迫症患者,《红海龟》中的每一帧都美得像是插画大师作品,极简的画风,低调又精致的配色,小趴看第一遍的时候强忍了好多次暂停截屏的冲动。
为了保持画面粗粝自然的质感,背景先由动画师用铅笔在纸上完成线稿,再导入Photoshop上色。
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保证画面质量,二维动画团队的人数非常精简,制作周期也比普通团队用时更长。
由于没有台词,人物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极简的画风恰好让我们的注意力安心放在画面要突出的元素上。
再搭配恰到好处的音乐,悠扬恬淡的舒适感瞬间洒遍全身。
80/100 有股圣经创世纪的味道,耶和华是大自然,更准确的说是海洋。
女人是红海龟,雨水和海是生命的源泉,男人在遇见女人之后再也不去幻想大陆,而是交配生子,一切都像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一样。
更令我动容是男人的数次梦与幻想,虚拟是另一个时空的存在,而我们永远无法企及。
在最后女人回归于大洋的那一刻,就仿佛是当初耶和华对男人的赠予,可怜他孤独,便赐他一生灵相伴一生。
而他们的孩子便是人类给予自身的礼物,放任于远方,实现神降临人于世的价值。
(随便写了点,只因短评字数有限)
故事很简单。
男人漂泊到孤岛,多次试图离开,但每次都被海里的不明生物阻止,最后他发现破坏者是一只红海龟,而他曾在岛上的一个夜晚顺手帮助过从沙洞中爬出想要进入海洋的幼龟。
随着破损的竹筏一同掉入水中的男主本以为自己性命不保,但海龟并没有伤害他。
是夜,海龟从海里爬上岛,被多次破坏劳动成果和获救希望的男主气急败坏地用竹竿打死了海龟。
死去的海龟褪去空壳变化为一个女人,男主因内疚而悉心照料。
之后男主和女人相爱,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天海啸突然来临,小岛毁于一旦,儿子救回被海水冲走的父亲,之后一家三口重建小岛继续平静的生活,但儿子渐渐长大开始渴望岛以外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在夫妻两的注视下离开了小岛。
二人继续生活直到男主死去,女主变回海龟回归大海。
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画面,去掉所有多余的细节,只保留最核心的意象。
画风清爽但并不肤浅,相反,空背景和单主体往往是最有压迫感和纵深感的构图,回看故事本身所包涵的话题:自然、生命、轮回、选择和人类两大最重要的情感(爱情与亲情),也只有这样的构图才能包含住这样的故事。
一部全片没有任何对白的写意动画自然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但最简单直白的解读莫过于我们最普通平凡的人生。
男人想要出门闯荡,或为名或为利或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女人想要让他留下,或是保护或是贪恋或是因为海面看似平静辽阔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谁错了?
都没有。
男人想要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女人希望爱人留下。
两种无害的东西放在一起却能产生致命的冲突,最终导致男人在怒火中险些将海龟杀死。
夜晚的时候男人梦到了仰面朝天的海龟,它的灵魂渐渐升空似乎即将没入暗夜繁星之中,男人想要抓住它但却无论如何都够不着。
猛然惊醒的男主赶紧跑到海滩试图挽回自己的错误,却没了怒火中烧时的力气,无法将海龟重新翻转过来。
人生中的有些错误和伤害本就无法挽回。
幸而,沉默不语的自然再给了男人一次机会。
海龟变成了女人并渐渐康复。
最终,当女人将龟壳放入海中让它随波而去时,男人也将未完成的竹筏推入大海并选择永远留在小岛。
爱情本就是一场博弈,厮杀之后再互相舔舐伤口,于暗夜孤岛之中紧紧相拥。
这与《魅影缝匠》的内核何其相似。
Reynolds获得爱的唯一方式只能是通过他的脆弱,华丽优雅的服饰不过是调味品,有毒的蘑菇则是最令人欲火中烧的催情剂。
海龟让男人留下的唯一方式就是摧毁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竹筏,而男人只能通过留下才能弥补自己曾经造成的伤害。
但这一切并不仅仅关于人性中的自私或善良天性里的愧疚,因为这两位势均力敌的对手在以海浪为背景乐的淋漓酣舞中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岛上的生活平静的继续着,爱情为他们带来一个孩子和许多快乐的日子。
如果没有之后的那场海啸,这大概只是一个聊斋志异式的红鳖精报恩故事。
海啸让儿子发现了自己闯荡世界的能力(龟儿子真的能游得非常远),并最终导致他离开小岛。
不过事实上他早有此意,导演也给足了伏笔。
父亲从文明世界带来的玻璃瓶让他从小就对那个陌生世界充满遐想,而与海龟朋友们在海中畅游也让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阴晴不定的大海。
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生命周而复始,在同样的人生关口,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
电影最终也没有告诉我们儿子去了哪里,过得好不好,做出的选择到底正确与否。
人生是残缺的故事,你无法知晓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的结局。
他离开了,父母与子女的羁绊到此为止。
但说到底,父母真的会对他的离开感到惊讶和不解吗?
“对七肢桶语言的学习将改变我的一生。
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学会了语言B。
两者相加,使我和你有了相识的机会,就是现在,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
再过许多年,我将与你的父亲分手,再与你分别……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这些问题充斥着我的脑海,这时你的父亲问我:“你想要个孩子吗?
”我微笑着,说,“是的。
”我把他的双臂从我身上拉开,我们手拉着手,走进房间,做爱,做你。
”——《你一生的故事》“我很清楚这个故事的结局,对于这个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
”这一切,诗意,浪漫,又带着隐隐的绝望。
但最后,我还是选择面带微笑平静地目送你离开,去向我不曾去过也不会见到远方。
影片的最后,女人依偎在已经去世的男人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手心,渐渐手掌变成龟鳍,这是最后的告别。
据说海龟的生命一般是150年,她用自己的一半的人生陪他在孤岛上度过了一生,回到海洋后,那余下的75年如何不充满思念和哀愁。
先走的都是幸运,这话一点不假。
海啸过后被摧毁一空的森林已经重新恢复繁茂,父子两嬉戏过的草地上了无痕迹,青青竹林和男人初次登岛时一样还在随风摇动。
毁灭一切的灾难到底有没有发生过,那个孩子的笑声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从多年前登岛至今的所有一切或许只是南柯一梦?
大海永恒静默,真相无人知晓。
后宫崎骏时代吉卜力大胆引入欧洲血统,奥斯卡奖父与女导演执导,高畑勋艺术指导,堪称日欧动画的一次完美结合。
依旧有吉卜力的写实画风,人对自然的敬畏主题,飞翔,梦境,童话,卖萌的小生灵等元素。
而极简主义故事,全片无台词的默片风格,血缘亲情,对岁月的守望,又延续了父与女的艺术美。
一部如此古典,人、岛屿和海洋,拒绝也不需要言语的后311时代电影
看不明白…
95分红海龟是来救赎男人的,她陪这个不幸的人走完了一生,给了他幸福。但是,如果,这只是他的一个梦呢,真实是他在被红海龟撞破竹筏跌落下水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呢?
L'au revoir - Laurent Perez Del Mar
虽然我没整明白这个人龟之恋到底有啥含义,动画本身我还是莫民滴喜欢,也许因为宁静感。红海龟最后又化作海龟离开时我还真有点莫民的难受,我为你付出了一生,你为我放弃了浩瀚的大海,但是终究曲终人散。
到底讲的啥
明明很平淡,可是看哭了(′へ`、 ) 一直觉得海龟是非常寂寞且优雅的生物。是怎样度过了这一生。离乡病者,四海为家。极简而美。适合在咖啡书吧投影循环放映。
千年王八万年龟嘛,王八精偶尔变成人陪你过一辈子,积德行善,信手拈来。(手动狗头)
我还挺喜欢这个电影的。吉卜力新片,已不是传统的日本风了,但是这个故事那么平缓那么深情,仿佛使人看到自己的一生。
可能是我很困,实在欣赏不了这种拖沓的剧情。至于画风,作为看着美国动画启蒙日本动画成长的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法国的动画画风,人物美感在哪里?!
繁简有致的画风
来人世一遭,就是为了陪你一程。
一个女人为了困住一个男人真的是费尽心思;儿子还是和娘家的亲戚玩儿的好。
能坚持看完的人得有多无聊?比教科书看起来还枯燥乏味的剧情,人家的海龟和鲁滨逊生个孩子就是诗意?聊斋闭着眼睛挑一篇出来也远胜十倍
杀掉海龟后发现它变成女人就同情心大起然后生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theme不是这么show的好吗?!而且,它也没有surprise我。
一般
片子没什么问题,it's just fucking boring.然后虽然顶着吉卜力的红标,但这完全就是一帮法国人画出来的,导演画故事版的时候高钿勋大概提了些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建议以外这就是纯正的欧式动画。
在飞机上连着看了四部,看到这一部,终于睡过去了。
女人为了男人变成另一个模样,男人为了女人放弃了远方。
一个关于男女家庭人生的故事,题材虽大,但内容其实很简单。把这么简单的内容几乎不加处理地往80分钟里填,就像一碗兑了水的鸡汤,尝着淡而无味。相比欧漫,这动画特别是前十多二十分钟给我感觉反而是很浮世绘,说不上为什么。
很喜欢的风格 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