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等不及看完电影就开始写东西的片子……绝不是因为这片子很好……抱着对X-Files的美好印象下了这部电影如果说我第一部看的美剧是《成长的烦恼》那实际上带我入门的是《X-Files》从小就对这些奇怪不可解的事情感兴趣这套美剧,简直就是天堂尽管我从来没完整的看完九季……从电视剧就觉得这两个人特点特别鲜明有点。。。
磨叽这电影简直就……不是一般磨叽了……下载的版本又有些昏暗不清一下子没了兴趣觉得外国人怎么好像不老似的……感觉一直是那个样子在片子开始不久响起的背景音乐还是那么熟悉也许美好的记忆,还是不要用这种方式唤起大概精力不够集中有些镜头明明应该很刺激但却没什么感觉除非你非常想见那两个人否则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电影上
The X-Files: I Want to Believe X档案2好吧,关于X-Files 2,我是一个XF迷(但不是死忠的程度),我这个名字的档案其实就是来源于XF的名字。
说真的,期望真的是很高,可是我实在是特别失望,虽然这部电影说的是犯罪事件,而非我不喜欢的政府阴谋和外星人,但是我感觉在剧本方面,很明显,故事比较单调和乏味,不能说差,也只是白开水。
主线是FBI探员失踪事件,复线有两条,一条是小孩子的脑部手术,另一条是两人在对事立场上的互换。
但是主线没有处理好,复线的作用也就减小了。
虽然可以看出他们用小孩脑部手术的那条线去带最后真相的隐喻,但是,呵呵呵。
Chris Carter还有个很大的问题,悬念和气氛没营造好,全知视角的过多使用,让悬念和恐惧感在很早的时候就荡然无存了。
虽然全知视角是XF电视剧一直的传统,但是93年的电视剧到现在,很明显的是,大家喜欢的是单一视角,观众也享受这种层层推进的表现方式。
用全知视角也不是不可以,但不可过多,看Se7en用的就恰当好处,没有破坏整体。
若不是Mulder和Scully,我看了个开头估计就不看了。
Walter Skinner在最后才出现,而且戏份就那么点,这种人物在剧本中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编剧在想什么呢?
要出就早点出,做个能推动故事发展的角色,这么晚出来难道就是为了怀旧一下?
我们的光头爷爷真可怜。
值得,也是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那名女探员被推下去的那场追逐戏比较精彩。
不过抛开这些,只要能看到XF继续出现在荧幕上,我还是很高兴的,一听到那开场音乐我就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起来,最后两人的海上荡舟也让人感触良多,说实话,我希望XF能够出3,给这个伴随我青春岁月的美剧启蒙导师一个完美的结局。
最后,似乎我看到了Black Oil?
这是3的前兆吗?
I Want to Believe!
“高期待,低回报,好莱坞的通病,3/5星。
”
【不戀愛的時候 就用很多時間來沉澱自己的想法】記得那年我16歲 我的網名還是叫牙牙的斑斑偶然間看電視 播放的x-files 便從此愛上了不是科幻迷 也從不看美劇 吸引我的 是男女主角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相伴九年 朝夕相處 生死與共 卻不曾開口道一句愛在他們身上 「大愛無言」四個字 簡單明瞭記得那年我17歲 花了大半年 每天一集 看完了200多集的x-files結果就是英文成績的突飛猛進 所以人家問我 爲什麽我的英文那麼好我說 是看x檔案看的啊 其實這是真的於是 便期待著 期待著幾年之後 它會出續集至少 它應該給shipper們一個交代 所以 只要是看過全部劇集的philes 都會毫不吝嗇的給這部期待了6年之久的電影滿滿5顆星 現在的我 已經二十二歲了 即將展開新的旅程 去到一個未知的國度再見面的時候 也會像時隔六年看到這部電影一樣是那樣的溫暖 親愛的shipper們 是否曾經暗暗許諾 是女生 就要找一個像Mulder那樣的男子是男生 就要找一個像Scully那樣的女子那兩個人的愛情 是人世間最美的腳本我們不但喜歡著Mulder和Scully還懷念著 那年喜歡他們的自己
正如题目,我想这是我从影片里得到的最大收获--M与S就象神甫布道一样,告诉我们,不管世界上有没有ET有没有灵异,都要去相信,都要坚持你该做的事情--这几乎是近期我听过最温暖的话了。
虽然不算正统的TXF迷,但是我还是很感谢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户,对于未知我们不能说它不存在。
所以在看到影片出来的时候还是第一时间看了。
整个影片感觉就是不让人看清楚:暴风雪,黑漆漆的背景,模糊的光。。。
还有拼命想妖魔化俄国,让人郁闷:什么之前俄国人用狗作过实验现在用人做。。
(做的什么实验?
蒙。。
)还有已经犯下罪行的神甫却成了灵媒;强大的FBI找个失踪的探员竟然沦落到要用灵媒的线索还有请多年前的老探员出山(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是么);在强大的FBI,管事儿的就是一个剽悍女子+大老黑。
(这是不是说明时代进步了?
)故事情节也十分不清楚以至看完还是一头雾水。
没有外星人也就罢了,还要把器官买卖扯进来。
但是整个片子一直贯穿的是M的坚持要相信,以及S最后还是不放弃。
这是让人十分感动的。
也许温情已经把影片的缺点覆盖了吧?
对于TXF迷来说,这十年间,关于ET关于灵异,是不是已经放弃去相信了呢?
导演很善意的提醒我们,记得要坚持相信啊!
我想我的答案是:会的,我会一直坚持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想象M的妹妹会再次以幼年的形象出现在他的面前,直到看完这部电影我又一次这么想。
所有我们失去的亲友都会在另一个空间好好的存在着,我们总能相聚。
冲着X-Files这个美剧最成功的科幻大牌去看的此片,但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情节拖沓,对白过多,毫无悬念,剧情常常莫名其妙,完全没有了当年电视剧的风采。
期待了十年,居然是个如此烂片。
据说是专门拍给X-Files的粉丝看的,是不是也太小瞧x粉们的智商了?
这个片子似乎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很多人没有完全看懂,或者看懂了也懒得说了。
补充几点: 关于做“换头”手术的俄国人 1、马萨诸塞州是美国第一个允许同性恋结婚的地区 2、电影中躺在手术台上奄奄一息的那个,正是多年前被神父性侵的儿童之一,难道之后因此就变成了同性恋?
总之丫和那个卖器官的俄国人在马萨诸塞州结的婚(这个在电影中,黑人 FBI 有陈述)。
而丫患上了晚期癌症,俄国人不断为他找相同血型的人来换身体(我的理解不是为了换头,也不是为了换一个女人的身体),因为在之前有记录的俄国医学实验里,有过这样的成功经验,换了身体以后的狗,可以多延续几周的生命。
所以他也需要不断劫持和绑架新目标来满足换身体,救治和延续“爱人”生命的需要。
从这个层面来说,虽然很疯狂但是和片子中 Scully 用一切办法救治那个男孩,Mulder一直不放弃寻找真相一样,这也是卖器官的俄国人对“ I Want to Believe”以及“don't,give up!
”精神的一种坚持...(虽然比较变态) 关于神父的超自然感应(蝴蝶效应?
) 非常的宿命和神秘主义... 实际上这是比较讽刺的地方,很难说多年前性侵这个儿童不是导致他突然能对这整个事件都有感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另外 36个男孩呢?
是不是都和这个神父有这样一个必然的精神联系的故事呢?
)。
举个非常荒谬的例子来说,一部发生车祸的致他人死亡的汽车,难道当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生产它的时候,就是为了在之后的某个时间点,让它去杀死某个生命吗?
而那个被杀死的生命难道也从出生起,就在等待被这辆汽车杀死的这一刻吗?
如果这样去看这部片子,还是有点意思的,不过就是说教意味太浓厚了一点,另外这些情节,确实也恶心了一点。
就是这么有勇气。
没看过之前的1,也没看过更早的电视连续剧。
很奇怪,记得的又是广告,又是N年前,凤凰卫视那个男声——“午夜,X档案”。
没有天外来客,没有科幻迷题,但是,有一点神秘主义。
心电感应也罢,医学奇迹也罢,归根结底,是一小撮人在挑战地球伦理,试图拿活人当小白鼠。
我们的主人公,正义的男女搭档,怎能容许?
结局嘛,有些玄的人,要死掉,否则,去伪存真可是编剧和导演的难题。
其他人?
还好,还好。
记住一句对白。
女人说:“你的执着,是我爱你的原因。
”男人说:“也是我们不能在一起的原因。
”
对于开放的结局的代表作,以任何形式推出的续作,我想都不能算是终结.其实对于X档案,用性来比喻可能比较恰当,看完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一直延续着一种性交的状态,却永远盼不到高潮的那一刻,但高潮的来临终究是要靠自己来实现的,这也就是每部开放的结局作品所共同呈现的特点,你可以继续体验性交过程,或放弃这种快感,选择高潮,也就是自己划设结局,来结束一切。
110分钟想要撑起其数百倍时间所构设的一个背景,真的是需要神一般的才能
作为我为数不多喜欢的电视剧集,X档案电影版第二部在千万粉丝热盼中时隔10年迟迟登场。
剧中各位新老朋友再次齐聚一堂,核心人物CC更是在新的一集中亲自上阵担当导演,意图再掀当年政府阴谋论扛鼎之作的热潮。
于是,首周票房勉强过千万,媒体综合评分49直接让一帮想再次利用偏执寻妹男和更年期中年妇女的对抗政府大冒险来掏粉丝腰包的黄梁梦碎。
估计X档案-I Want To Believe的最终北美票房将停留在2000万上下,当然,加上海外粉丝的捧场,3000万的工本费还是基本能够保证的,不过这样的成绩依然要用惨败来形容。
作为有深厚群众基础,又是相隔10年的吊胃口之作,X档案的名字本身就是票房的保证,然而北美票房居然连区区5000万都犹如说梦一般相距甚远,实在是无法交代啊。
所以我一直非常怀疑CC的脑子是否被门夹了,作为X档案创始人,这样的成绩足以能够回家切腹谢罪了。
直到昨天找碟一看,老实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差,至少还是能够及格的,至于票房如此失败的原因,认为如下:1.对于剧集的过于忠实。
电视剧一贯的冷峻风格本片到是继承的很好,全片的大雪加上夜晚场景颇多,确实非常原汁原味。
问题是在这个蝙蝠侠要写实,帮德开始学习波恩的求变时代,还抱着老本啃,你又不是皮鞭博士NB到头发都白了还出来带着那个破牛仔帽搞搞黄昏恋都能捞钱,多少还是得有点新意的嘛。
2.十年。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呃,不是这个十年,是在《Fight The Future》后居然间隔了十年才有一部《I Want To Believe》,当年那个在打口中翻《Fight The Future》原声的学生都变成中年欧吉桑了(其实就是我,汗)。
君不见神作剧集《成长的烦恼》时隔二十几年才出第一季DVD都因为新青年们不买帐而烂尾了(怨念啊,我的西维尔一家),你还不趁热打铁要去等十年,找死吗不是。
3.CC同志你拍个小成本电视剧可以,要再拍电影还是算了,全片没有一个大场面,没有一点能刺激肾上腺激素的东西,这是电影,观众们要来看的是和家里面小盒子放的不一样的东西,你还是按照拍电视那一套整,谁能买帐?
OK,你说你成本有限,看看上周成本3700万的《暮光之城》首周票房7000万的表现,寒啊。
4.Alien呢?
ET呢?
UFO在哪里?
谁都知道X档案是靠什么起家的,探索政府掩盖外星生物证据才是剧集的主线(如果非有人要说偏执男与大龄女的爱情故事是主线我也不反对,如果你是把这个当爱情电视片看的话)。
其它的灵异事件、伪科学现象、水怪、野人、大脚怪之类的不过是这个主线故事的调味品而已。
而把一个类似CCTV-10科学探索节目一样的换脑袋故事(这个换脑袋主题本身就很雷人,还要顺带讽刺讽刺同性恋结婚现象)硬扶上龙座,全片充斥晦涩的宗教、信仰话题,本来就没有外星生命能够吸引眼光,再加上一个SB剧本拉进来的一个装神的、委琐的、白痴一般的老年怪爷爷,满口唠叨着“Don’t give up”,最后再生硬的拿粉丝们奉为经典的那句“I want to believe”点题,不失败才怪了。
好,吐槽完毕,对于忠实的X档案迷来说,本片无功无过,勉强及格,但对于从来没看过原剧集的来说,你们可以直接无视了。
至于我为什么给四星嘛,这个这个感情分还是要给的,毕竟要看多少集X来X过去的,你才能看到这对狗男女搂着睡一起啊,当粉丝不容易啊,热泪盈眶ing。
【旧作,转自我的MSNspace】真是一个诡异的时刻,居然在美国911纪念日看这么一部片子。
Don't give up.成为全场终结的余音,意义深远。
既与伟大的《X档案》一脉相传,又确切点题I want to believe.这是否出于导演对外星人时代的怀念呢?
但,伟大的神秘外星人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从雾里看花的《X档案》开始,到诙谐搞笑的《黑超特警I/II》作为终点。
观众们已经对半抱琵琶半遮面ET们感到疲倦,从《12猴子》、《惊变28日》、《惊变28周》到《世界之战》、《我是传奇》、《迷雾》、《柯洛弗档案》,ET们已从幕后冲出来,借911说事,莫过于一夜间病毒啊、禽流感啊、非典啊全面爆发,或者外星人、大脚怪、僵尸之流的全冒出来,把平时行尸走肉的小白领杀得一个不留,仅剩下几个人来说教。
画面虽好,借葛优一句话来说,却“太没技术含量了。
”解密般的步步推进演变成拉登派的 不妥协,毋宁死 的强冲击,一来就抓狂,人啊狗啊死一大片,然后死命地追啊逃啊,慕然回首,幸存者仅剩自己。
好莱坞是不是对“反恐”过敏了?
言规正传,《X档案2》虽说是一部烂片,但也有闪光点。
从经典原装男女组合出场(我看之前没看过影评、简洁),我就一直期待神秘的外星人王者归来。
但经历了莫名其妙的前15分钟,虽说越看越紧张,却见都没见过外星人的影,反而越看越像《七宗罪》。
猛地我幡然大悟,完了,伟大的《X档案》传统剧情被抛弃了,一个简单、弱智的披着科幻外衣的盗卖器官案成了主角。
穆尔德(大卫·杜楚尼)与斯考利(姬莲·安德森)组好再好,卡特娴熟的惊栗拍摄手法,那个《X档案》熟识的配乐,都无法弥补剧本的苍白。
神秘的俄国医生,说教的神父,还有一个被女人抓了一下就割下人家头,移植自己过去的老头,再加一个杀手,两个SB FBI,凑成一个台,配二位大腕儿唱戏。
久等6年,换来如此真相,可谓与穆尔德最后发现UFO藏身处,却救不了他妹妹一样无奈。
闪光点:设置了一个亦正亦邪的神父角色,虽然糊里糊涂不知道所谓,但由他对斯考莉说出Don't give up,真有点《X FILE》的味道。
若隐若现的实验室,再次令我回味久违诡异的外星人气氛。
可惜最后那个老FBI把几个俄国佬雷住,真相一揭晓,啥气氛都没了,彻头彻尾一科幻版的《沉默的羔羊》,还缺一个狠角与两位黄金搭档对垒呢。
写着写着,又开始批评了,看来我对这片期待值太高了。
总之一句:《X FILE》的粉丝们,Don't give up,看了的算捐款,没看的也去捧捧场,拍部片不容易,希望剧组也赚点,然后期待下一集神秘外星人归来。
如果睡不着觉,那么就看这片子不带中文字幕的。那些医学词汇太BT老
看不懂
THE TRUTH IS OUT THERE
看到了mulder和scully,看到墙上的飞碟海报,我一直拿它当博客图片,没想到上面的话竟然成了第二部电影的名字。mulder还在剪报纸,把笔插到天花板上,吃瓜子。scully还是医生,还在劝mulder。一开始的一些细节让我觉得这是部比较讲究的电影。后来的超烂翻译和拖沓剧情让我昏昏欲睡。我准备再看一遍再做
拍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扑朔迷离,一集电视剧的剧情却抻长成了一部电影。这是问题的核心。当然,我还是很开心看到老人家们。花痴半天。
好看!悬疑,紧张,故事精短到位,男女主角超有默契!让我有点相看电视版的了! -- 2009-1-3
从九十年代到08年,从第一季的传呼机到第三季的第一代移动电话再到电影里的翻盖全键盘手机,十几年变化还是蛮大的。
虽然情节漏洞百出,但还是很饱满。
大年初一看这种片子,还真是……
男女主角两个人搞暧昧一直搞到字幕结束之后 同电视剧相比电影是一部不如一部 只好过过干瘾 科幻成分让观众感到莫名地无语 再加上David Duchovny的花边新闻 让戏里戏外都充满了喧宾夺主的意味
经典的挂羊头卖狗肉,吃了之后呼上当的电影。这和X档案有啥关系?就是一部很普通的惊悚悬疑片。而且,人物内心描写过多,繁冗拖沓,不快进不行啊!
进程太慢,最后也没有解释观众想知道的细节
片子太多痛苦的挣扎,谈信念多于神秘的剧情,对于我这等不蜜《X-file》者而言,郁闷和烦躁是必然的。
无聊的对话,我操,受不了。。。
電影院看,汙辱了電視劇...
一直在关注的系列。
对于TXF来说,就像最后一次的聚会。之后就是永远了。
个人第一部独立看过的美国影片,必须点赞。
没看过电视剧,感觉剧场版情节够揪心~
总觉得结局应该是很宏大的,可是每次都是发现还有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