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93年的原著相比,真的很喜欢《克洛伊》。
不是因为对法国电影不感冒,而是觉得《克洛伊》无论从画面,角色设计,再到整个思路和观念姿态都比较亲民、低调和诚实。
当你阅尽无数的电影作品之后你会发觉,那种沉闷的,欲言又止的,晦涩的,明明就是人类原始冲动的那点儿事儿却要故作高雅深沉含蓄甚至扑朔迷离的剧情片真是让人反感和抵触。
把一件事用什么顺序和方法叙述给观众听,将其中最关键的情节情愫和人表达的淋漓尽致并且引人入胜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改编过后的《克洛伊》正如其导演和编剧所言,找到了阿曼达便找到了整部作品的灵魂。
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从阿曼达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脸庞和眼神中移开,盯着她的脸时便会不自觉的产生许多幻想,进入另外一个遐想的时空。
而阿曼达和朱丽安的搭配组合简直让人称道,这让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冲突道德底线无法自控得以更加丰满和真实,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凯瑟琳一步步走向克洛伊的身边,无论是不是被引诱是不是情愿,那种好像被什么巨大能量吸引的感觉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我们跟着凯瑟琳一点一点的爱上了克洛伊,当“错误”发生之后,有一方想要全身而退那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尤其牵扯到这样的感情。
于是两个女人在处处展开的追逐报复和拒绝挽留都在最后克洛伊自我毁灭的那一刻结束了。。
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的动摇和猜疑会让我们采取行动来试探对那件事情的信任感,而在这个行动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走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
自私的利用他人,尤其是他人的感情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牵扯到罪恶的深渊中,并且只有执行亲手毁灭才能终止这一切。
炎热的中午,坐在空调屋的白沙发上看完这部电影。
影片写满了中产阶级符号,BoConcept风格的HOUSE和家具、Ralph.Lauren式的衣着、医生和教授的职业、金发的学音乐的儿子、镜头语言是干净节制的、甚至男女主角都一贯以中产阶级男女戏路见长,结尾也是中产阶级道德观。
阿曼达在影片中真是美若精灵,把一只误闯进白色玻璃屋的迷途小鹿演得勾人心魄。
反而朱丽安.摩尔和利姆.尼森因演了太多类似角色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影片的中段发展有小小的出人意料,但结尾我就觉得太仓促了,把影片打回了西德尼·谢尔顿故事的层次。
但真的好久没看到一部画面这么讲究,取镜这么有心计的影片了。
虽然我觉得重点是是两个女主……但是因为在看之前就看到有人说到底男主有没有出轨,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
就此来说,我一开始觉得影片给的线索是矛盾的,可是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想想,觉得应该是这样:Chloe第一次说和男主去温室时,那天男主应该是有了些出轨的想法和举动,但绝不至于过分。
***线索是他在女主洗澡后躺床上时,大睁着眼睛。
第二次Chloe说开房什么的,我认为男主甚至没有进过那个房间,撑死也就是和Chloe吃了午饭什么的。
***线索是当女主不可置信的看着男主时,男主几乎完全没有心虚。
就算真心虚,也只是心虚有午餐什么的。
Michael音乐会结束后男主对女主的叫嚷,说明了他应该没有出轨。
并且当Chloe想报复时,先去找Michael,就说明了她无法通过男主来伤女主。
而至于之后我看到的……没有想说的……也是因为说不出来……Chloe实在是太美,虽然有些黑暗的小心思,但其实只是个单纯的渴求有关怀的爱的小姑娘……另外,剧中的温室不够美啊……因为那应该是Chloe心灵的实体化……
看《克洛伊》满脑子都是想睡朱利安摩尔,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阿曼达也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两个都想睡,睡到哪个都行,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睡不到我要死了,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想睡。
越不健康的人格,在情欲里越是迷人。
一个被控制狂虐待,习惯被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也永远对控制狂着迷,习惯沉醉于被控制的快感中;一个小时候常被体罚的孩子,被揍的恐惧让他们害怕又兴奋,会一辈子追随迷恋这种皮肉之苦;一个从小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对不安全感依依不舍,像女医生一样,没有安全感的婚姻让她痛苦又让她兴奋,光听着老公的出轨经历就能high起来;女主也一样,她恋母,大概因为小时候没得到过充分的母爱,她对中年女人有执念有痴迷……。
健康的爱都是一样的,抽身而退很容易,因为两个人的人格都相对独立,就少有纠缠。
不健康的爱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分离,人格都不独立,就只会越陷越深,但这种病态的痴迷执念也造就了最具诱惑力的情欲,性张力满满。
所以说人的本质越脏越丑越乱就越像个人,原始的野性拥有强大吸引力。
但是人向往的确实更整洁更美好更系统更健康,原始的东西丧失了,也让我们了无生趣,无聊至极。
好磕得令人昏迷,记录一下能够回忆起来的细节:1、披发与盘发:电影开头凯瑟琳和丈夫及朋友聚餐盘了头发,被丈夫冷落(在跟服务员调情或称为友好谈话),并且丈夫都没发现她换了新发型,还是朋友发现的,听到朋友说男人都喜欢披发,凯瑟琳立刻到洗手间重新梳状解开头发,涂口红,之后整部电影一直都是披发,直到克洛伊坠亡之后,凯瑟琳在宴会上是盘发,并且用上了克洛伊送她的发夹。
发型的变化其实也反映凯瑟琳的内心情感倾向,克洛伊的坠亡证明了她对女主的爱意“我可以爱你到为了你去死”,深刻而病态得几近疯狂,凯瑟琳盘起的头发也说明了她其实不再那么爱丈夫,也终于认清楚了自己的内心。
2、出轨的到底是谁:凯瑟琳遇到克洛伊之后的状态不对,深夜洗澡上床后背对着丈夫侧躺,那时候丈夫就发现了她对自己变得冷淡。
和两个女性朋友聚会心不在焉收到短信就立刻要起身走人,朋友们问她婚姻她以为是在关心她跟丈夫的关系,其实朋友问的是她跟谁出轨了,是一种外遇中的女人会呈现出的情态。
克洛伊第一次去凯瑟琳工作的诊所,遇到她儿子迈克尔,凯瑟琳躲闪、不愿意让克洛伊被儿子发现的状态,表面可以解释为不想让儿子发现她的计划,但其实根本没必要这么慌张,表现得其实更像是,突然被外遇对象当着儿子的面找上门,害怕儿子发现自己出轨了的那种情境。
儿子去取礼服问凯瑟琳为什么这么兴奋,凯瑟琳当时愣了一下,她说是为儿子的演出,但根本不是的,是因为克洛伊告知了她今天下午要进行的计划,大胆又出格,分明是应该让她痛苦的勾引丈夫证实了丈夫的不忠,但越来越表现得像刺激的游戏,凯瑟琳内心的情欲被克洛伊挑起。
3、年龄危机和缺爱:凯瑟琳有很严重的对自己的不喜爱,她年轻时候是大美人,丈夫和儿子的通话可以说明当年是怎么迷倒丈夫的,但是中年之后凯瑟琳无法面对自己的衰老,失去自信,同时凯瑟琳对爱情的需求非常强烈,她渴望着丈夫和儿子的深刻的爱意,但是收获到的是儿子的冷落(一方面是儿子的问题一方面是她旺盛的控制欲,偷听儿子电话),丈夫也日渐生疏,和其他女人调情。
克洛伊却被这样的身在中年的、连自己都觉得没有魅力的、被丈夫和儿子厌弃的凯瑟琳深深迷倒,为她神魂颠倒,第一次见面就想要和她搭话,凯瑟琳在内心深处不可能不享受这样的爱意。
她缺乏的狂热爱慕者,在克洛伊身上找到了补足。
4、无意识的关注:凯瑟琳和克洛伊在同一个街区工作,透过办公室玻璃能够看到克洛伊在街上走来走去,她早就在关注这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子了,但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内心深处的着迷。
和丈夫的咖啡馆坦白局,丈夫很愤怒说她在说谎,因为凯瑟琳没觉得自己真的出轨了,没有意识到自己真的想要和别人(克洛伊)在一起,但丈夫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丈夫从没想过离开她跟别人在一起,但是凯瑟琳其实内心深处已经往克洛伊偏向。
5、控制狂和隐藏的傲慢:凯瑟琳在电影开场的时候看上去很可怜,情感低谷,丈夫出轨儿子冷落,但其实她总想要控制身边亲密的人,想要克洛伊的时候就召唤她,想要她从婚姻中消失的时候就切断关系,克洛伊在她房间的床上大吼的是别总想着控制“我们”,因为克洛伊察觉到了,凯瑟琳不仅仅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其实也是这样的对待丈夫和儿子的。
6、天鹅诗人乐队的歌:凯瑟琳对克洛伊的熟悉,听到儿子在播放天鹅诗人乐队的歌就立刻冲进去以为克洛伊在这里,她知道克洛伊喜欢的音乐。
7、在HE和BE之间:其实最后的时候,如果不是儿子从另一个楼梯上楼进了房间,看到这一幕,影子倒映在玻璃上,凯瑟琳已经在亲吻克洛伊了,或许就能够安抚下去,但是她看到了儿子的倒影太过惊慌,并不是想要拒绝克洛伊的吻,错手推开克洛伊,而克洛伊的疯狂,爱你爱到可以为你去死,她们之间从来都不是交易,倒了下去。
被儿子冷落的母亲,儿子所喜爱的女孩其实完全是为了他的母亲才来接近他的,这一点也超级微妙和扭曲的爽啊。
包括doi的时候克洛伊一直在看凯瑟琳的衣柜,看她的高跟鞋,想象着凯瑟琳。
《克洛伊》。
7分。
阿托姆·伊戈扬导演,朱丽安·摩尔、连姆·尼森、阿曼达·塞弗里德主演作品。
总之也开心,有这样故事简单但画面香艳的影片,看看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看看他们的糜乱与困扰,也看看他们的奢侈和腐败。
故事从朱丽安·摩尔饰演的妻子凯瑟琳无聊得多看了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的小姐克洛伊开始,就显得其实故事的格局还挺无聊,巧的是这两女人不仅在街上能看上,还能在餐厅、洗手间偶遇。
而更巧的是凯瑟琳怀疑连姆·尼森饰演的丈夫戴维出轨,于是她干脆找来克洛伊帮忙,要她去勾引她的丈夫试试。
看来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确实很无聊。
于是一个小姐就很顺理成章的介入了他们的家庭生活。
自古在影片中能叫克洛伊的姑娘都不是善茬儿,这位肯定也不是,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似乎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不仅成功的试探了戴维,还推倒了凯瑟琳,然后和他们的儿子睡在了一起。
论身材,阿曼达·塞弗里德真是个人间尤物啊!
1. 这部讲述了在爱情与婚姻中关于信任与背叛的情感伦理剧,翻拍自法国女导演安妮·芳婷2003年的成名作《娜塔莎》。
时隔7年,加拿大导演阿托姆·伊戈扬,这位徘徊在商业主流电影之外,始终坚持着个人独立艺术风格的导演,重新翻拍了这个充满着悬疑戏剧色彩的故事。
作为一部优秀电影的翻拍之作,本片自然有着太多来自与原作比较的压力。
诚然,本人没有看过原作,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详细的比较。
倒是在看过原作的剧情介绍之后,多少了解了这两部影片在剧情上的不同。
本片在剧情上就原作的基础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影片关键人物克洛伊的背景与身世不再是原作中的变身为妓女的女私家侦探,而是一个来历不明身世不详的年轻女孩 ,一个混迹于高级酒吧俱乐部中,勾引有钱有势的中年男人的从而获得收入并以此为生的高级妓女。
这个对主要人物的改动,对于本片来说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克洛伊这个人物区别于原作来说,对于本片她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完全没有背景和身世的交代,则使得她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奇妙的神秘性,这样的神秘性赋予了这个人物不一样的质感,使得观众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探索她神秘的情感世界中去,从而使得这个人物在新作中充满了让人扼腕痛心的悲剧性色彩。
敝处在于,对于很多过于缺乏耐心的观众而言,本片从一开始克洛伊的出现直到与妻子凯瑟琳的偶遇和相识,几乎跨越了很多个过程,稍微让人有一些摸不着头脑,如果不是耐心观看到影片的最后,追寻着克洛伊的情感轨迹来回看的话,很多观众不免会对这样跳跃性和高戏剧性的剧情不满。
毕竟,这是一部以两个女人私密情感发展线路主导剧情走向的影片,而情感又是最为细腻细微的一种表达方式,观众稍微的疏忽和对人物情感的不解,就可能导致对这部影片故事最终的不解。
而始终笼罩在神秘薄莎下的克洛伊与始终笼罩在怀疑与不安中的中年人妻,使得这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就像清楚印在白纸上的黑色墨迹(中年人妻凯瑟琳),而一个则像落在白纸上的透明水迹(克洛伊)。
我们能够很快理解人妻凯瑟琳的心理情境,但是却很难从影片一开始进入克洛伊的情感世界。
她们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一个清晰一个模糊,这是本片人物刻画展现方式的一种严重失衡。
说到这里,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失衡”的表现方式的,因此非常满意本片对原作故事主要人物的改编,这样的改编赋予了本片不同于原作的情感表现方式,也赋予了克洛伊(原作中的娜塔莎)这个人物不一样的特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物改编使得本片比原作具有更深的悬疑戏剧性,本片的悬疑性不仅仅是像原作中娜塔莎那样的侦探或是妓女的神秘身份所带来的,而是把人物的神秘性更深入了一步,用人物神秘的情感世界作为剧情发展的牵引线,从而用神秘的情感作为整部影片悬疑色彩的主导。
2.观看这部影片是一个抽丝拨茧的过程,不到影片的最后一分钟,你也许永远都会处在一种不解的状态中。
抽丝拨茧的是克洛伊的情感世界,是慢慢抵达她内心深处的过程。
影片的编导聪明的用两个女人的视角,成功地忽悠了观众。
这两个女人,她们一个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妻,一个则是能够让男人第一眼就神魂颠倒的美丽性感的高级妓女。
理智来看,她们的世界本身不会有交集,因为像克洛伊这样的女人,他们是已婚男人身边的情人,是带给已婚中年女人关于丈夫偷情出轨可怕梦魇的主角,是中年人妻凯瑟琳最为憎恶的对象。
克洛伊这样年轻女孩的美丽,就像一种透露着新鲜光泽与香泽气息的诱人果子,实则充满着可怕致命的毒性,让年老色衰的中年女人嫉妒,让男人们欲罢不能地想拥有。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凯瑟琳与克洛伊的关系从金钱的雇佣关系开始,凯瑟琳雇佣美丽的克洛伊去诱惑自己的丈夫,从而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证实她内心丈夫与年轻女学生偷情的猜想是否是真的。
慢慢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凯瑟琳是一个无助的被欺凌的可怜中年女人,因为丈夫忙于工作因此对她很是疏忽,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又对她无缘无故的不满,整个家庭的状态对于凯瑟琳来说就像影片中的寒冬一样冰冷。
她努力想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希望得到的效果却总是与自己希望的背道而驰。
这个时候,她用克洛伊这样的女孩去满足她那种想要窥视丈夫另一面的心态,克洛伊则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公事公办,甚至是非常得意的表情,述说着与凯瑟琳的丈夫从勾引、调情到发生性关系的全部过程和细节,用凯瑟琳教给她的方式去进行这场妻子谋划的丈夫出轨的行为,凯瑟琳则哽咽地听着这一切。
克洛伊对于凯瑟琳来说是多么的可怕,这两个女人的关系,在影片伊始,是以克洛伊为强者,凯瑟琳为弱者进行表现的。
观众同情凯瑟琳,鄙视克洛伊,但是,当影片故事慢慢地发展下去,当真正抵达真相的内核,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有人都错了。
在这场关于爱情、背叛与人性纠葛的大戏中,真正悲情的人物其实并不是凯瑟琳,她至多有些可悲,而真正悲情真正值得让人同情的人物却恰恰是克洛伊。
虽然我很想就克洛伊的情感世界,做出我自己的分析,但是为了使得看到这篇影评的人不会因为这样的分析看到过多的剧透,我不得已只有作罢。
克洛伊是这样一个你或许永远也猜不透,实则却非常简单的女孩,阿曼达·赛佛里德的饰演更是使得这个人物充满了非凡的魅力——她是那么的美丽和单纯,明媚的双眼瓷白的肌肤纯真的笑脸,在声色场所浓妆艳抹的性感裸露下,在她那一切故作出来的妖娆妩媚动作下,她不过是一个渴望爱需要爱的简单女孩,卸下那一切的伪装,你真的会以为她是降临在人间的美丽天使。
最大的悲剧性来源于,当她穿梭于各种声色场所,当她与各种男人在酒店阴暗的房间里肆意地宣泄着性欲满足着对方的各种欲望,做着各种下流的动作发出着淫荡的呻吟时,这个没有身世来历,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与年龄的女孩,就像一个悲情的洛丽塔,在早熟与纯真的夹缝里,在渴望爱却得不到爱与关怀的情况下,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期盼爱去得到爱,像飞蛾扑火不管不顾那般极端而让人心痛。
最大讽刺在于,作为一个高级妓女,做着为人不齿的事情,在她面对的人群中,有那些厌倦了婚姻的男人和女人,有那些不再懂得纯粹的爱,通过偷情、包养情妇高级妓女来放纵的人面前,她因此显得那么的美好,至少,她还懂得何为爱,至少她还可以为了一个爱的人,炽烈地纯粹地去爱,哪怕最终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
影片最后的那一幕,才让我们对这个女孩的误解得已烟消云散,从而能够进行反思,这一幕悲剧的上演,难道仅仅只是一个神经质的中年人妻对丈夫的怀疑所引起的吗?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影片结束后,有我们每一个人不同的反思的方向。
就像影片开头那样,镜中的她,裸露的性感的肉体,现实中的她是简单和纯粹的,那些我们不得而知的现实因素,胁迫着她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生存下去。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也爱上这个名叫克洛伊的美丽女孩,她的生命犹如昙花一现般,美丽炽烈短暂地存在最后又让人扼腕痛心地香消玉损。
3.在这部以中年女性心理以及婚姻家庭危机作为背景的影片中,编导另辟蹊径用另一种方式与视角去更深地挖掘了家庭情感伦理这一主题。
不再只是单纯地表现婚姻家庭情感问题,而是加入了另一个局外人的视角也是就克洛伊的视角去表现,同时通过两个女主角非正常充满悬疑戏剧色彩的关系和情感去挖掘出主题的更多面。
一开始,观众会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美国美人》那样主要表现和讲述家庭婚姻和中年危机的故事,通过影片故事的发展,观众可以看出本片的故事则是通过对那位插入到婚姻危机中的“美国美人”克洛伊的表现,从另一个侧面去反衬出一个中年已婚女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展现出了爱情婚姻信任危机严重的社会大环境。
总之,克洛伊这种女孩的存在,有她存在的理由和市场,但是她的存在和悲惨的结局却恰恰也是对这个时代是否还有纯粹的爱情和婚姻最有力的诘问,是没有身世背景生活在边缘状态下的年轻妓女,与中产阶级有钱有权家庭的碰撞。
而性在婚姻生活中,以及在情感世界中的重要性,不过只是影片故事矛盾中的一个,它并不是这部影片所要要展现的所有,但是却也是这部影片所要表现出的一个关键内容。
可以说,凯瑟琳通过极端的性爱的方式,在克洛伊身上寻找的是被丈夫轻视之后带来的肉体的绝望,通过这样的出轨方式去求证去满足去寻回婚姻生活中日渐稀少的性爱。
凯瑟琳对丈夫的怀疑也起因于对自己外表和性魅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消失。
克洛伊则在她的客人们身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性交易中,看到了太多已婚男人对妻子的背叛,从而显得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早熟。
凯瑟琳处在青春期的儿子,则在对性的初步尝试中,试图去理解爱情以及父母的婚姻状态,可以这样说,在成人的世界里,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在他长大后所要面对的这一切面前,性不过只是其中的一环,很重要但那并不是全部。
朱莉安·摩尔用她那种独有的优雅的气质,她那苍白的肌肤,瘦削的身材,完美地饰演出了一个人到中年,美丽开始褪色的情感脆弱的妻子,她的神经质,对丈夫的怀疑,使得她完全陷入了由自己导致的一种焦灼的心理状态中,与漂亮年轻的阿曼达·赛佛里德饰演的克洛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如此的相得益彰。
这两个女演员之间擦出了惊人的情感火花,一个老戏骨一个新演员的搭配,两位女演员特有的独特的表演风格以及精湛的演技,使得这部影片没有因为太过于戏剧化而使得人物流于肤浅和俗套。
更加让人敬畏的则是,凯瑟琳丈夫的扮演者连姆·尼森,在拍摄过程中他的妻子不幸因为一场滑雪事故和去世,却还是敬业地坚持演完了所有的戏份,不得不叫人深感佩服啊。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离不开三位主演的精湛演技。
《克洛伊》是一个小萝莉和半老徐娘的故事。
三四年前,我第一次看时,觉得剧情很诡异,没有办法理解小萝莉为爱不择手段的做法。
也许是年少无知,或许是想法太单纯,抑或是自己太狭隘,当时并不喜欢这电影。
最近又看了一遍,站在半老徐娘凯瑟琳的角度,竟然觉得这电影还蛮有看头的。
欧美的拉拉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御姐爱上御姐,弯的把将要结婚或者已经结婚的直女掰弯,火花乱放,激情四射,弯的或直的经过各种纠结,最后选择勇敢在一起,《同心难改》、《四角关系》、《看不见的世界》和《Kyss Mig》都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小萝莉爱上御姐或者半老徐娘,却无法善终,典型的有《Bloomington》、《恋恋师情》和《克洛伊》。
这些电影的剧情都大同小异,但《克洛伊》是个例外。
《克洛伊》的例外在于,它不是狭隘的表现爱情,而是蕴含了中年婚恋关系中的危机,把中年妇女的空虚寂寞冷表现到了极致。
影片的开头是事业有成的医生凯瑟琳为当老师的丈夫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party,结果丈夫没有赶上飞机,凯瑟琳落寞地擦掉眼泪,故作坚强地去面对没有寿星的party。
第二天她在丈夫的手机上,看到前一晚他和女学生搂在一起的合照,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于是她雇了一个高级妓女,也就是克洛伊,去引诱自己的丈夫,以此验证他是否已经出轨。
凯瑟琳和克洛伊在同一个街区上班,透过医院的玻璃窗户,她能够看到克洛伊和男人们在楼下吻别,她们甚至在饭馆的洗手间相遇过。
克洛伊在厕所里哭泣,说男人都是混蛋,然后又说自己所在的厕所没有纸巾,凯瑟琳便递了纸巾给她。
克洛伊接纸巾的手停了几秒钟,透露出想触摸凯瑟琳手的迟疑和无法摸到的遗憾。
从厕所里出来后,克洛伊假装不经意地打量了一下凯瑟琳,然后把自己的发簪递给凯瑟琳,问是不是她的。
凯瑟琳说不是,克洛伊坚持要给她,说自己希望凯瑟琳拿着。
凯瑟琳仓惶逃走,说该去找自己的丈夫了。
电影全部看完后,我怀疑这个场景是克洛伊计划中的一部分,她想方设法地靠近凯瑟琳,找机会跟她说话。
同时,在这里,凯瑟琳就感觉到了克洛伊对她的喜欢。
她明明知道克洛伊对她的感情有些奇怪,却依然去接近克洛伊,雇佣她去引诱自己的丈夫,或多或少带有一点利用克洛伊对她的喜欢的意味。
没想到,她丈夫和克洛伊的私情都是克洛伊杜撰出来骗她的,目的是为了跟她见面,拆散他们的婚姻,最终得到她。
丈夫越老越有魅力,身边从来不缺乏年轻貌美的姑娘们,而他也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次跟年轻女人调情的机会。
儿子弹得一手好琴,经常带女朋友回家过夜,还嫌弃她多管闲事。
想到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丑,不知道如何去取悦自己的丈夫,滚床单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儿子又不肯跟自己多说一句话。
这样的中年妇女,内心该多么空虚寂寞冷?
当她看到年轻貌美的克洛伊时,真的没有一点点动心吗?
我不相信。
克洛伊在她第一次脆弱时,吻了她,她推开了,说的是I can’t。
第二次,她受到了丈夫的刺激,主动去找了克洛伊,浑身颤抖地解开克洛伊的衣扣。
有人说,是因为她想在克洛伊身上找到丈夫的气息,我觉得不是。
她想和克洛伊发生点什么的心情,极有可能是因为气愤丈夫的出轨,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克洛伊是她雇来的妓女,刚好又喜欢她,找这样一个人滚床单找回一些自信太合适不过了。
克洛伊主动亲吻她的肩和脖子时,她绝对是有感觉的,就像克洛伊说的,她明明很喜欢那个晚上。
她喜欢克洛伊的年轻、貌美和活力,但是她的思想、道德和素质不允许她的心去喜欢丈夫之外的其他人。
所以在克洛伊来纠缠她的时候,她不断地重复“你很美,你真的很美,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来找你”。
通过年龄差距和克洛伊一心想送给凯瑟琳的发簪是她妈妈的这两个情况可以推断出,克洛伊有着强烈的恋母情结。
至于她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凯瑟琳的,影片没有交代。
她处心积虑地靠近她,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编造谎言来让她崩溃,自然不会在发生关系后轻易离开。
为了见到她,不惜勾引他儿子,在他们卧室里滚床单。
镜头划过凯瑟琳衣柜里她的衣服和鞋柜上她的鞋子,克洛伊的眼睛里没有滚床单的快感,而是落魄的痛苦。
她只是在凯瑟琳儿子的身上寻找她的影子而已,她说过两次,他眼睛里闪烁的东西和他妈妈很像。
这样不择手段的爱不值得推崇,却无法不同情,爱是最难讲道理的东西。
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凯瑟琳的空虚寂寞冷,哪来克洛伊的有机可乘?
一部讲述女性中年危机的电影,但是导演究竟是开了多大的脑洞才能拍出如此狗血的剧情。
性感女神阿曼达和扮演的应召女郎,收了影片中妻子的钱,去试探自己的老公有没有出轨,到这就已经不合常理了,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让如此尤物去勾引自己丈夫,不是助纣为虐,逼良为娼嘛。
在剧情各种体现丈夫是大猪蹄子,爱上了应召女郎后,剧情来了各大反转,女郎对妻子竟然一见钟情后,为了能够见她,强行编造出和老公从见面到暧昧到做爱的种种细节。
更狗血的还在后面,出于丈夫的疯怒对女郎年轻貌美的嫉妒,妻子竟然和应召女郎上了床,然后自己爽了之后又用钱打发走了应召女郎,将她人对自己的爱利用的淋漓尽致。
还有更狗血的,不死心的女郎竟然又勾引起的他的儿子,最后还溜到家里在妻子的床上大做特做??
被发现后,我以为要来一场怎样的和解,说出怎样感人肺腑的爱情宣言。
没想到被儿子偷偷发现两人的私情后,情急之下妻子一把推开女郎,力大如牛的她竟然将家里的玻璃撞碎了(???
),而本来女郎还有活下去的可能,但是在爱情面前她竟然选择了绝望的放手,是怎样的经历让其一言不合就轻生,我实在无法理解。
影评都在大张旗鼓的分析真正的爱情,却都忽略了如此狗血的情节,一部故事片情节连自圆其说都做不到,那又怎样能够叫做一部好电影呢。
只能说两位女主美丽的身体让大多数人鬼迷日眼罢了。
虽然结尾来得有些突兀,似乎悲剧降临并没有充分的理由,但Amanda Seyfried终于有自己的代表作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满分,毫无疑问,满分。
我没有想到的结局吧。虽然我看到Chloe对Catherine的爱,她的脸上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这样的爱已经畸形。
看高跟鞋看到高潮 天!!!!
Julianne Moore怎么老是搞同性爱
欢乐全家桶
还好吧,对白很土了。不过chloe真索
不知道想说什么...
This movie turned me on....
影片素质比较一般。类似的片子,《男孩不哭》要好很多。
???
amanda is so beautiful
都是恋母情结惹得祸
柳下惠已死 找一个金发碧眼的大妞 这么试男人 没人能幸免~~
。。。真的不好看。
such bad dialogue!!! such predictable melodrama!! but great production design, great architecture indeed
Amanda Seyfried 和Julianne Moore大方全裸激情床戏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不过对中年各种危机的描画倒是相当细致,当然大多数功劳要给Moore~。用一句话概括这电影太形象了:操你全家!
其实故事从一开始就能隐约感到结局。只是没想到Chole以这种方式维护了自己的爱。Amanda Seyfried的演技有提升。
美丽的故事一开始,悲伤就在倒计时
一个同性恋装成一个异性恋,碰到一个异性恋因为更年期变成一个双性恋,最后觉得自己还是异性恋~~~~相当之得瑟的剧情,相当之惹火的小女主和小男配加上相当之苍老的julianne moore,在法国竟然是没被贴上限制级,真是奇迹~~~
我承认我受不了那么混乱的嘿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