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蝙蝠侠身边如慈父一般的老管家拿起枪来是什么感觉,看看[哈里·布朗]就知道了。
迈克尔·凯恩在片中饰演了退役的海军陆战队军人,子女早丧,妻子重病在床奄奄一息,生活寡淡,唯一的乐趣是和社区里的一个老哥们儿下下象棋。
社区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愈演愈烈,老哈里也只是处处回避,直到妻子病逝,老友被问题少年们戏虐捅死,官方又难以主持正义的情况下,哈里终于对这个社区的暴力犯罪忍无可忍,揭开了他为友复仇、以暴制暴的序幕。
影片前半段的哈里一直是一副和蔼、孤独、生活平淡而有序的模样,生活的全部就是去医院看望妻子,然后到酒吧喝一杯,和老友下棋。
对社区中的犯罪现象,他不愿大声谈论;每次走到那个问题少年聚集的隧道都会绕道走。
俨然一副避世的模样。
接近他奔溃的临界点时,在和老友的交谈中谈及了自己的军人身份,为他后面的变脸埋下了伏笔:退伍军人的心灵创伤在各种作品里都是导火索。
战争在哈里身体里留下了暴力的种子,尽管善良和正义才是他的本质。
但正因为这种本质,在他得知老友不听劝告去反抗社区中的问题青年,进而被害,而且警方无法拿出证据主持正义的时候,老哈里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他讨厌暴力,但他也清楚以暴制暴是主持正义最便捷的通道,这时候目的是最主要的,方式已经不重要了。
哈里复仇的段落简洁但精彩,配上冷硬的镜头设计,看得我居然有窒息的感觉。
昏黄、灰色、黑色的主色调,总是猝不及防的枪声,毫不避讳直视观众的暴力场面,都配合起来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这一段中要赞扬迈克尔·凯恩老爷子的表演,因为在决意复仇之后哈里的内心一直有两个小人,一个负责拿起枪杀人,一个又保留着以一贯之的慈悲。
买枪的桥段中,他一边要和罪犯对峙,一边还在关心身边吸毒过度的女孩要不要去医院,最后解决掉两个罪犯并烧掉窝点后,还要开车送那个女孩去医院。
表情在决绝冷酷和悲悯同情间的自然切换确实拿捏准确。
影片另一个亮点是对青少年犯罪的场面描绘。
开头就是手提摄影机从罪犯主观视角进行的半纪录片式的表现,身临其境之感很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之后多从哈里的视角展开,加深了二者的对峙感。
作为处女作品,导演丹尼尔·巴伯没有畏首畏脚,吸毒等场景经常长镜处理,没有一定cult口味的观众恐怕会对片中的部分黄暴镜头不适。
影片在比较克制地批评当局对青少年犯罪的放纵,官员只知道自我表彰,反而需要一个老头子出来伸张正义,况且是用并不光明正大的暴力手段。
对于以暴制暴,在我们这个法制的时代是越来越不提倡,或者说不合法了。
但法制和其相互依存的体制都是那种行动迟缓、趋于懒惰的庞然大物,蚂蚁和老鼠可以在它的指缝间穿梭逡巡。
暴力从来不是什么好办法,但它却经常成为终极办法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个以个人自由意志为引擎的杀威棒,挥舞起来远比按程序走的法律程序或者官方手段要敏锐、轻盈和有人情味得多。
非常好的影片,以至于不知道该是以电影还是以纪录片来观看。
几点感想:1、导演对于剧情内在的冲突处理得非常好。
道德和法律,情感与理性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理不清也得理的永恒的话题。
2、注意本影片探讨的范围:英国贫民区的社会治安问题,以及青少年犯罪问题。
不要以点盖面,想当然地扩大到整个英国。
(并非袒护英国)。
是否是英国普遍情况有待确认。
3、英国人民可以揭露自己社会黑暗面,拥有这种勇气的人可称之为公民,赋予人们这种权力的社会可称之为文明开化。
也许英国当局不高兴看到这种影片,但终究没审查掉它。
内外一对比就知道谁幸福谁悲惨。
(不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们做了什么)4、女警官与她上司的几段对手戏里,看得出,机关作风真是全世界一个样啊。
无论是措辞,或是手段都跟我们如出一辙。
5、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沉重绝望的电影,但看到女警官和哈里大爷近死而后生的剧情发展,我笑了。
原来编剧是下不了狠心的。
编剧心里一定还留有一丝对善的希望。
6、如果剧情是以哈里大爷判刑入狱,是否更能加强故事的戏剧性?
从而凸显道德与法律的矛盾,更能引发人的深层次的思考。
不清楚编剧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7、有待确认的问题:英国毒品和枪支真有这么泛滥?
英国版“老爷车”,更强悍。
自由的贫民窟比不自由的贫民窟更可怕。
一个极端是把无罪的人抓起来关个11年,另一个极端是让犯罪分子都在大街上逍遥,无辜的群众被残害,无能的警察。
当这些犯罪分子都是未成年人的时候,有点理解日本为什么要拍“大逃杀”了!
一个极端是住在地下室的童年,辍学,打工,为了抢一部手机而被判刑;另一个极端是衣食无忧,一个礼拜也不用工作四个小时,毒品,滥交,枪械,迷失,然后走向毁灭。
有没有折中的方案?
让每一个花朵都生长在阳光下。
这部电影的好处是,总体上很平淡,因此一有高潮,就显得特别有劲。
不像有的电影,开场火爆得紧,接下来就难以为继了,力用的太集中了,看起来反而很不爽。
力度与高潮的掌控,是一部电影好看与否的精髓,特别是商业片。
其实这是一部往文艺片方向拍的商业片,乍听起来,肯定觉得这样的电影差不了,至少要比往商业片方向拍的文艺片要好得多,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两种其实都难得很,一不小心就会被说成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这部片子其实并不是很精彩,只因为他前面压的好,所以并不会让人有失望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开头,我还以为是又一部《老爷车》,可它慢的多,支持剧情延续下去的线索也要少,老爷车是烈士暮年的生活片,最后也没有打起来,而这一部哈里•布朗则是一部文艺版的英雄片,他本应该是蝙蝠侠的,可是年事已高,为这片添上一份悲凉,反而是愈堪回味。
英雄摊上这年老的现实,事情的解决也并非凭他一己之力,故事的节奏也并没有忽然的高潮,就靠着这一点凄凉,它的水准是明显的往上拉伸了一个层次……这一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应该梦幻但却现实的英雄片。
当法律在街角结痂成疤警徽已沦为生锈的齿轮苔藓爬满法院石阶时布朗的无望如黄昏每声叩击都像哑掉的子弹坠入污水管道的回声他们贩卖死亡像兜售口香糖监视器瞳孔里漂浮着云絮证词被酒精浸泡成海绵吸饱血又拧出透明的忏悔法官在法典中程序让正义在墨迹里慢慢晕厥老兵的枪管开始发芽子弹是铁铸的蒲公英每粒铅芯都带着年轮的密码射穿那张名为秩序的破网当市政厅钟摆卡在零点他只想扫一下垃圾地下通道长出黑色菌丝吞噬所有未送达的逮捕令布朗把指纹刻进扳机像摩西劈开猩红的海警笛在远处凝结成冰柱而火焰正从弹壳里分娩春天当晨雾吞没最后一枚弹壳纪念碑长出新鲜的青苔法典在碎玻璃上继续风化有人听见排水沟深处铁与血正进行古老的对话锈蚀的门栓发出婴啼法律无用只有拿起枪古时这种老人叫义士警察不怕你拿起法律武器只怕你放下法律拿起武器我说的真不是东大
近年来最优秀的英国电影之一!
导演凭借不多的几个电影场景和一批直线条的电影角色。
就凭空制造出了一个贫穷,堕落的英国社区,充满着可怖的末世景象。
当然,影片的成功,与影片中的一班演员出色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
其中最优秀的当然是Michael Caine,该怎么描述老爵士的演技呢?
请看以下这个镜头:“突然间得知老伙伴突遭横死的恶讯,老头看似镇定,对警察的安慰与关切,表示感谢。
对对方想要提供的帮助予以委婉的拒绝,表示自己一切都好。
但警察前脚刚走,老头立马扑倒桌前,老泪纵横。
”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得上是“表演艺术家”?
不用再解释了吧!
熊孩子编程的混混都该杀....擦这是啥地方呀真TM乱.....这些象蛆虫一样缩在下水道里的混混真TM讨厌.......抱歉他们还不如蛆虫......-,凸没个熊孩子都是废柴熊家长养出来的-,凸.........干得漂亮哈里老爷子-,b擦!!
律师都是吃人饭不拉人屎的人渣......只要能挣钱就没良心.....-,凸是啊你该给那女孩叫救护车的......自作孽不可活.......-,凸干得漂亮哈里烧掉这罪恶的魔窟!!!
干得漂亮老爷子这帮渣滓都TM是软蛋随便吧啦吧啦就啥都吐出来了-,凸碧池!!
你丫咋对抓好人那么上心呢??
就算真是他杀了那渣滓你丫就费得让好人进监狱坏人继续逍遥是吧......-。
凸就是啊碧池!!
真有那能力抓真正的罪犯去吧在这盯着个复仇的老人你真有能耐-,凸碧池!!!
你丫有什么问题???
懂人事吗???
......-,凸碧池!!!
这样你丫满意了吗???
........-,凸说的是呀这里算得了什么??
小混混罢了切-,凸警察的作用......真用得上警察的时候警察管用过几回???
.......-,凸地下通道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甚感欣慰.......都挺好不够那碧池女警假了点不合理了点.........不管咋说片中还好些天朝现在这世道别说行侠仗义都已经让人没法当好人了......唉.........
1.世界世界的界限在於你選擇的道路,想想薛定諤的貓吧,觀看者決定事件的本質。
誰誰說過的,所有的選擇形成了我們自身。
無數的電影(超級英雄,科幻,爆米花,政治,愛情)曾經暗示我們世界是無限大的。
最黑暗到最明亮,疆域遼闊,無邊無際。
道路錯綜,故事結構複雜,人群表情不一,空氣和塵土裡都帶有幻影的味道。
甚至還有音樂。
這一點在007電影裡面變得明確。
The world is not enough 不僅是詹姆士邦德爵士的家族座右銘,甚至是系列其中一部電影的名字。
記得蘇菲瑪索和土耳其石油危機麼,對,就是它。
但是偶有例外。
有時候電影告訴我們世界是如此狹窄,小到比死亡還不值一提。
你的夢想裝不進去,於是只好丟掉它。
對於哈利布朗,世界僅僅就是他的妻子和他的朋友。
醫院和酒吧,還有家。
南倫敦的早晨,潮濕,安靜,偶爾傳來的一兩聲尖叫。
但是不關他的事,因為這是在他的世界之外。
有一天,他的世界崩壞了。
當然,這就是電影,總要先讓人學會幻滅。
2.政治所有超級英雄都是右派。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這句話。
如果說超人是根植於尼采哲學,那麼日後他的所有模仿物,都是保守派。
正義和邪惡兩個世界被簡單的劃分,然後互相吞噬。
經典的二元對立,如同復活的索罗亚斯德教派。
如此簡單,英雄們站在你們面前,站在弱者面前,如冰牆,如刀刃,如神蹟。
就像狮心王和異教徒。
毛派和托派。
納粹和墮落的猶太人。
你所做的只是選擇。
watchman裡面羅夏在日記裡寫:早上小巷裡出現狗的身體,被輪胎碾過。
這個城市害怕我。
我見過它的真實面孔,街道只是另一種排水溝。
而排水溝裡流的是血。
當排水溝最終毀掉的時候,所有的惡棍都會淹死。
他們的性和謀殺積累起來的罪行會把他們淹沒。
所有的婊子和政客會朝上大喊:救命而我會輕輕的說:不現在這個世界正站在懸崖邊上。
看著懸崖下的末日,所有的自由主義者,知識分子和能說會道的人,都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下面的城市,就像充滿尖叫的智障兒童的屠宰場。
在夜晚到處都是奸情與罪惡。
軟弱的自由主義者相信人的本性,而忽略世界的真實——施密特好像說過類似的話。
只有一個強權統一的力量才能保護人民,保護世界。
於是有人說了: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這很生動,很真實。
想想911後的美國,當世界的混亂和邊際無法為人們所理解,於是庶民們,只好向超人們尋求保護。
當自我的世界毀滅以後,哈利布朗拿起了槍。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庇護,像個英雄。
他就是某種舊帝國的光輝:海軍陸戰隊,在愛爾蘭服役(誰會想起血腥週日呢)。
殘忍有力但是已然老去。
在倫敦陰霾的舊日裡,右傾的英雄不斷捕殺着那些人。
他們邪惡,張狂,墮落,病態。
甚至還有同性戀的行為。
就像是熟悉的漫畫換了一個現實的場景上演。
這時候,一組意識形態的對立出現在電影裡,使人無法忽略。
年輕的——蒼老的,混亂的——守序的,罪惡的——無辜的,無政府的——保守的不是很明顯了麼靠近結尾的那場暴亂裡,毒販們,不良少年和黑幫面對着警察看似無力的盾陣,他們手中的莫洛托夫雞尾酒劃出一道道閃亮的弧線。
你,難道沒有稍微懷疑一下子?
3.庶民我有時候很好奇,如果不是被人刺死了你的老友。
如果是被人奪走了房屋與權利,被侮辱和虐待,被拘禁和被嘲笑。
所捍衛的被踐踏,所相信的被毀滅。
那麼你會做些什麼呢。
世界永遠是這個樣子,灰暗,跌宕,不完整。
和南倫敦沒有差別。
“但凡有選擇,人們都不會住在這裡”,電影裡那個警察說道。
但是人們沒有選擇,哈里布朗沒有,我們也是。
他每天早上吃兩片麵包,飲一杯茶。
喜歡下象棋,朋友還活在的時候每天下午會去與他對弈。
他有慢性的肺氣腫,朋友死掉之後,他為人復仇,追趕期間肺氣腫病發。
畢竟還是老人,他倒在地上眼睜睜看着兇手逃走。
只能喘息着,把槍丟進水裡。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品質著實一般。
邁克爾凱恩演的不錯,但是電影情感上和節奏的不準確,導致最後高潮的疲軟。
幸好它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了我。
這個故事說的只是一個人為了他的世界而戰。
為了他那被毀滅的世界。
為了幻滅而戰。
世界是我們的看待方式,是寄居幻想之所。
讓我們回到那個問題,你的世界被摧毀,你會做些什麼?
並不是每個人都敢殺死六個警察。
這取決於你的底線。
不過如果那一天真的來臨,那些傲慢自矜的人們,你們準備好落荒而逃了麼?
哈里·布朗是主人公,一个曾经在海军陆战队服役过的孤独老人的名字。
欧美影片很喜欢拿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片名,本片如果在国内公映,片名有可能叫做《老头总动员》或者《终极老头》之类的。
实际上,虽说老爷子只身犯险,有点儿孤胆英雄的意思,可是并没有做出任何超越他的年龄的举动,哈里·布朗毕竟不是哈利·波特,他不能直捣犯罪分子的巢穴,从此在江湖上留下不朽的传说。
影片意在揭示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毒瘤的现实,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却无所作为,久为鱼肉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布朗的朋友进行了反抗,结果死了,布朗愤而报复,也很难说成功了,他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还是因为正赶上政府的严打行动。
可是光靠严打,真的可以彻底消灭犯罪吗?
影片的最后,犯罪被暂时地遏制,被犯罪分子占据的地下通道被重新粉刷,社区归于平静,只是不知这样的状况又能保持多久。
布朗的扮演者迈克尔·凯恩是英国国宝级的演员。
毫不过分地说,本片就是他的独角戏。
片中,布朗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一开始失去老伴的凄楚、失去朋友的痛苦,到得知杀人者可能会逃脱制裁的愤怒,再到决定实施报复之后的冷静,老爷子通过眼神和面部肌肉的些微扯动,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得淋漓尽致,并且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绝对是殿堂级的表演。
影片的立意和凯恩的表演,足以使本片值得一看了,更何况片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我喜欢细节丰富的影片,喜欢琢磨细节背后的意味,所以我给到了四颗半星。
《电影世界》说本片是去年最好的英国电影,诚不余欺也。
Have you ever killed a person?影片的一开头就是以一段由手机或者类似的廉价摄像设备的拍摄的短片,尽管凌乱并且低像素,但关键在于真实,并且达到了震撼的效果也直指了影片的主题 - 毒品 暴力 枪支 因玩乐而意外发生的谋杀,同时也预示了结局 生命因为过度放纵 而失控终结Have you ever killed a person?影片就这么正式开始了,Harry过着他简单规律的退休生活,平时就是去酒吧喝喝啤酒,和好友Lin下下棋,所有的一切都是简单平静的除了每天去医院时候那个黑暗幽深充满噪音的地下道,而就是这么平静的生活可曾想到突然间他不仅失去了自己的老伴还有挚友,而且就在挚友被谋杀之前他还亲眼见证了他的痛苦,就在这双重的压力下,他去酒吧买醉继续逃避。
那知回家的时候还是被小混混盯上了他怀里的钱包。
而结果就是在无人的桥下,当Harry用刀子刺中小混混的身体的时候,也就是预示着他的反抗开始。
现在英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率逐年的增长,而这些真实的社会现象不断地通过Harry的双眼呈现给我们, 毒贩子屋里因吸毒过量而昏倒的女孩,挚友被刺杀时的手机视频,楼下邻居不仅车子被砸而且还被小混混殴打,空旷寂静的夜里只有他妻子的哀号,一对恋人通过地下道时女朋友差点被强奸而男朋友则被殴打,酒吧里街道上的毒品交易。
Harry一次次地看到这样的现实,一次次地拉上窗帘隐忍。
这也最终导致他决定执行自己的正义而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冲突就是发生在毒品贩子的房间里面,灰暗的灯光阴冷的色调衬托了当时的环境,更别说两个极为不同的对立面 - 一边是久未洗头打了结的头发,衣着邋遢刀疤遍身,并且有着油腔滑调的嗓音的年轻的小混混。
而另一边则是一身正装,满脸皱纹的白发老人。
大家都会期待这样的组合会发生怎样的碰撞,而接下来的镜头也足以超出我们的期待。
种满大麻的房间,昏迷的女孩,插着针管的手臂以及激烈的色情录影带,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本身静悄悄的场景毒贩子的一声叫喊,喊她女朋友的名字。
接下来导演就像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吸毒方式,用鼻子,手臂注射,小腿注射以及手枪点烟法。
貌似是毒品贩子不断地诱惑Harry,其实是向我们展现毒品丑恶的一面,可想而知最终的结果必然他们受到争议的审判,一个毒贩子不仅手被刀贯穿而且还被爆了头,而另一个毒贩子因为用手枪吸大麻而忘记了上子弹,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精心安排的一个场景。
Harry的蜕变分了很多阶段,从规律的老年生活到失去爱人的伤痛,再到挚友的谋杀,再到杀死毒品贩子的决断以及最后想以自杀洗去罪过的觉悟,还有最后的坦诚。
这些蜕变同时伴随了不同的场景,例如:黑色小盒子里面的小刀,亲吻女儿和妻子的墓碑,把钱放进教堂的捐款箱子里面,从包里面拿出手枪还有最后走进粉刷一新的地下道。
而说到电影的设置尽管不是很完美,因为我觉得最后警察撞车这一部分的故事主线有一点牵强,目的就是让Harry碰见最后的反派完成复仇。
但有一些场景的设置我还是颇为喜欢的,比如Harry杀死那个抢钱的流氓后家里洗碗池里就留有没清理的盘子,还有影片里面的光的布置十分到位,尤其是突出了人物侧脸的阴影。
还有一个巧妙的设置就是在Harry挚友被杀害之后警察的问讯,那一连串的Jump cut伴随警员的询问以及各种F**K将坏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社会把一个老人压迫到通过杀人来反抗这个社会的黑暗的时候,大概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沦丧地剩不下什么了。
这次管家相当蝙蝠侠
还挺血腥的哦
老人侠!
我靠。。这哪里是英国哦,这简直比sona监狱还恐怖。杀个条子就跟没事儿一样。。。
当罪恶战胜了没用的警察和法律,那正义就靠自己来吧!!!
叙事中有相对强力的控制以及风格化的表现,但剧作却基本停留在过家家的水准之上,这导致三者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可能与初衷完全悖离的怪异。简单的说,就是Daniel Barber拍出了一部非常娘的悬疑电影。
反映英国的问题
淡的出鸟来一般都是真理!Michael Caine才是此片最最精致的根本!
核挺好的,但英国佬这锤子节奏和台本水平真是堪忧啊。1.5倍速我都觉得慢,还有各种仪式感装X镜头,哎,挺好的核拍成这
结尾弱了很多,四星到三星间。
老欧洲干掉了少年欧洲。那番在大麻种植室的话太牛逼了。
当正义得不到伸张时,我们是否有扮演上帝的权力?老无所依?那么自己动手吧!混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老到连死都不怕的,就无敌了3.6比较闷.还可以
看得时候有点走神,弱弱地说一句:一般。有点《老爷车》的意思,但明显少了硝烟,基本是烟斗吐雾的粉尘级别,ps:对白发爷爷特别好感
独行侠呀
看Michael Caine教訓小混混敲過癮
通过此片可以得到以下几点:1、英国退休的海军军官的退休生活是真的寒酸居然靠领退休金住平民窟公寓度日,和我国真的没法比。2、暴力还是有必要存在的,尤其是对付这些混混。3、英国的废柴青年真的是多。4、英国的警察是真的没卵用,不管事、查案不力,女探员一副柔弱白领的模样,这能镇住罪犯?突袭平民窟的时候还被混混反击,这也太tm渣了。5、辛苦凯恩老爷子了,一把岁数了还要卖力出演,看到他追杀那个混混时真担心他一口气没喘上来。6、此片评分虚高。
被豆瓣评分坑爹的电影,全场都是尿点。
跟老无所依完全没得比!
海报骗人啊 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