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奇一代离开观众视线太久,拳头、疯狂、坚韧,拳击的热血燃烧男人的激情,那些拳击手们,他们是时候回来了,但无论曾经在拳台怎样的呼风唤雨,岁月的痕迹愈发清晰,洛奇独身囿于费城,对着妻子墓碑倾诉提醒着观众那份无以复加的孤独。
《奎迪》的主题在于传承,《洛奇》真正精神上的续篇,二代奎迪抛弃从前的养尊处优,寻觅自己的空间,只不过,他的追寻,被打上了深深的洛奇烙印。
身体可以被暴击,但精神不死不灭,奎迪留下自己印记的同时洛奇魂在不经意间的到了最华丽的传承。
《奎迪》自我价值的实现看似妄图离开“洛奇”,但史泰龙的出场与奎迪的合璧让电影的存在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拳击手对梦想的执着,同时“洛奇”对文本轨迹的影响也必定是直接的。
如果说《奎迪》是关于自我的价值发现,并努力继承老一辈的精神传统,那么《奎迪:英雄再起》则是在认清自我价值后,将自我价值嵌入生活中,与此同时,“洛奇”的恩怨也在鬼魅般如影随形,时刻考验着刚刚做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抉择。
影片开场赢回野马的一战像是《奎迪》没有完成的篇章,是父亲跌倒的再战,也是忠于自己的宣言,延续父辈的精神,拿下梦想的金腰带看似是拳击生涯的巅峰,但在竞技体育甚至放大到社会,从来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是流星坠落还是星光永恒,前者一直多数。
《奎迪:英雄再起》所呈现的,就是出现在巅峰后的阵痛,达到巅峰需要热情、奋不顾身,而守住巅峰的动力必定数倍于起步阶段,所以凭着一股脑的激情往往无力供给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人生的阶段不可能时刻都在立于生活情境之上,这个情境有可能反噬于你,而提炼前进动力的源泉,终将来自每个生活情境,来自生活与社会、责任与信仰。
《英雄再起》最裸露的反噬情境就是来自Drago儿子的挑战,Drago的背后坚持的信条使其与洛奇在餐厅对峙,这些关于上辈人恩怨的场景交融起来使这场对决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父辈间恩怨置于下一代,下一代也甘愿被这样的复仇笼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利用这点证明自己,这是洛奇与奎迪的矛盾,也是年轻冲动与经验思维的矛盾,这些让《奎迪:英雄再起》比《奎迪》更像是《洛奇》的续篇,比起精神的传承,拳头交错无疑更加直观。
职业拳击的舞台上,看起来更加强壮的Drago之子与奎迪对抗,这种跨越量级的观感像是有意增加的困难度但有违常理,哨声停止后的挥拳有悖于规则也似乎是剧作的漫不经心。
但拳击台无论如何都会是影片的主心骨,《奎迪》就做了很好的打破常规的示范,中段跟随主角的长镜头和后段凌厉到位的剪辑展现了拳击台上的美丽与勇敢。
《奎迪:英雄再起》奎迪的两次出场也足够华丽,如果说第一次是金腰带级别的官方仪式,那第二次女友的歌声里出现奎迪的轮廓则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另一个反噬情境,能否为家庭扛起责任。
拿下金腰带后,从求婚的那一刻开始,家庭就开始占据了奎迪的生活,求婚到生子,男孩到男人,每个阶段女友都会有疑问,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们准备好了吗?
关于生活我们从来都没有准备好,成长总是来自未知中的探索,这样的探索是奎迪的,也似乎是每个人的。
求婚那段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当原定的誓言没有按计划被听到,匆忙中的再次告白更彰显了爱与坚定。
自此,面对未知、做出决定的便不再是一个毛头小子,需要考虑的、承担的会比之前更多,奎迪失去前进的动力,回归家人,陪伴女友与刚出世的女儿,也许他该庆幸,当他失落的时候还有家人还有港湾。
所以对于女儿的出世伴随的不幸,是他重拾信心的导火线,他憋屈的失意与愤懑在快频次锤击沙袋的过程中以男性最原始的力量倾泻而出,女儿哭闹声的停止仿佛暗示了拳击手的平静,不断地打击与战斗,对于拳击手,才是内心的平和;承载着家的希望,在绝境中才更具意志,挥拳才更有力量。
背负着家庭意志,会让一个男人更加强大。
最后一个反噬情境来自矛盾,是不同年龄对待事物心态差异所致的认知矛盾,人的成长是多数情况下是经验的增长,长者在日积月累中以经验相告,就像洛奇对于拳击的经验,给予了他令人尊敬的教练身份。
但《奎迪2》中洛奇,在复仇氛围和生活面打开的情况下,他的角色便不再局限于教练,长者对生活的感悟是他的优势,但这也造成了他与奎迪的矛盾。
人生导师的作用多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诫来者,少走弯路,但对于后人,少走了弯路,又何以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更何况哪里会有直路。
路总是自己的,奎迪妈妈说道,现在能够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复仇的气焰、失利的恐惧、在责任与关爱中重拾信心;年轻气盛,无所畏惧,面对坠落,找回自己,只不过,找回自己的过程很温情、很符合当下社会道德对于男性的期望。
由此,《奎迪:英雄再起》便不再是拳击台上的战斗,战斗空间全然开放,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奎迪的蜕变似乎是现代社会语境下男人成长的缩影,好莱坞这一次对现代男性的提炼全面且精准。
影片最后的大战并没有期待中的拟态长镜,抛弃了镜头美学,回归故事本质,除了对手故意攻击受伤部位这一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故事层面的把握足够精彩,不仅仅是奎迪的先承受压力才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之前一直脸谱化的Drago父子也开始复杂起来。
当拳台上的两人只剩下意志的战斗时,片刻的安静才会让人明晰,《登月第一人》中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在寂静中释怀了女儿的离去,转过身在《奎迪:英雄再起》里,拳台上两人在用意志围起的平静中,Drago放弃了支撑他去到美国的最初念想。
最终,拯救自己的依然还是自己,个人的成长也是学着舍弃与和解那些曾经坚持却可以放下的信念。
拳台上的喧嚣对比着洛奇孤独的身影,相比较第一部从奎迪视角的精神传承,这一部的洛奇视角则心酸动人,那是年轻人的战斗了,复仇瓦解、恩怨了解,胜利的快乐早已品味不到,置身事外,接下来拳台就是你们的。
只要有心,哪里都是人生,一部《奎迪:英雄再起》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竞技体育的荷尔蒙爆炸,它记录了一个男人从心高气傲到跌倒再到扛起责任的坎坷历程,是现代男性正面的符号化演绎。
《奎迪:英雄再起》虽是好莱坞的理想模式化产物,但比起《夏洛特烦恼》那类男性集体回溯过去的意淫狂欢,这样的造梦才是普世价值再捏合的正确方式。
而当全世界都在为了“女性主义”扁平男性的时候,很高兴能够看到一部真正展示男性成长与力量的奎迪系列电影。
虽然有点俗套 但是体育类型看着就是过瘾 体育片不管什么年代都那么激动人心 中国可能不太喜欢这类题材 新一代还是喜欢娘娘腔 小鲜肉这部电影很多职业拳手参演 更加真实 在洛杉矶拳击馆揍奎迪的拳手是前WBA/WBO/IBF轻重量级冠军“上帝之子”安德雷-沃德 米奇拳馆的教练儿子是中量级拳手“美国硬汉”罗萨多 最后那个很肥的冠军是次重量级拳手英国人贝卢 他本身就很肥 击败过大卫海耶 主持人也是拳击比赛的金牌主持 一句开场白火了一辈子 他的著名的“let's get ready to rumble”长音迷倒了无数不懂拳击的观众 还是比较喜欢洛奇的配乐 这部的音乐也不错
看金球奖,颁奖嘉宾宣布男配是史泰龙的时候,洛奇的经典配乐响起,现场顿时沸腾,全体起立鼓掌,向他致意,我的眼眶湿润了,史泰龙说了一些感谢的话,最后他说我要感谢我那位我从来没见过的朋友时,更是觉得感动。
洛奇一个虚构的人物,在史泰龙的演绎下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史泰龙正如洛奇的遭遇一般,一步步走到了现在,小时候就觉得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说悍马是为施瓦辛格量身打造的话,那么史泰龙就是一架F16战斗机,战功累累。
Creed意外的给了我惊喜除了迈克尔B这个看起来还像个孩子 带着地道的黑人气息的男生以外 史泰龙给了我太多惊喜史泰龙真的算是我的童年了 和小时候被迫或主动和我哥坐在地上一遍遍看的第一滴血不同当他真的脱去了铁拳硬汉的外壳 开始在电影中带上老花镜 步履蹒跚 会老会累会大喘气 毫不掩饰的白发苍苍和松弛的肌肉 显出老态龙钟的样子 竟然意外的可爱 有种迟暮的心酸 也有种钟得圆满的感叹尽管大多数时候 提起史泰龙 我脑中都是一副肌肉爆表的样子 但他总算做了他这把年纪该做的事 不是勉强端着机枪雷霆万钧的他 而是打几下拳就会喘 上楼梯还要歇息的他 I have to say I‘m really surprise and 迈克尔B 我得再次陈述 我真的很喜欢他在Fruitvale里面的表现 大概看上他之后觉得他怎样都好 (笑····就算你告诉我 种族歧视的题材 拍得好的多了 但我总把迈克尔B当个小孩 (笑···· 真的不知道为何 ···当然啦 在creed里面他也很拼 那身肌肉一定不容易 on the other hand 其实小creed的角色设定我真的还蛮喜欢的 他只是喜欢打拳 也不是想copy 他爹的名声 为了赢只是为了prove himself 虽然拳击部分我是想到左撇子没错啦 但结局是让我又惊喜了一次 anyway 我真的很喜欢creed 哈哈 年度佳作
Adonis和Leo拳赛的摄影堪称拳击主题电影的鬼斧神工级别,毫无繁冗来来回回的分镜,一镜到底的剪辑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末尾的比赛无数巧妙的分镜和前后场景的安排布置简直牛逼得无以复加。
然而在这个100分的耐克广告式电影里,最重要的剧情节奏说实话还是有些松散,很多可以略过的地方描写有些拖沓,而Rocky治疗时的情感挣扎又显得一笔带过,关于Adrian的回忆和Rock放弃化疗,本可以细细地向观众展示生与死的思考,然而影片把大量篇幅用来描写Adonis和他马子的过家家爱情,说实话这是最大的失误,遗憾的是此瑕稍掩了镜头运用之美玉。
《creed》,这个开始我误认为名为信条的影片从IMDb8.7分(现在分数降了)的成绩横空出现让我将其视为年度继《Spotlight》以来又一黑马,于是备看片单又新增添了一位。
但逐步了解,这还是一部拥有超级IP《rocky》的续作电影,正确译名应为奎迪。
看来,导演很是自信将其摆脱了IP式的译名,这不知怎样的实力说服了制片公司这么做,否则,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等报刊媒体的批评家又怎会称其为黑马,顶多是一部在洛奇光环下多年重启的成功续作,并且将会是一部很成功的商业片。
然而,放弃了更有力的片名宣传武器,《creed》仍然成功了,导演瑞恩库格勒甚至还接拍了漫威的新作黑豹。
或许,瑞恩先生同奎迪一样,不过是想摆脱前辈光环,为的是证明自己。
这种现实与影片内容类似重合的戏剧性发展细想甚是有趣。
没错,《creed》从里到外便是一封写给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的批判信。
围观群体,一群喜欢新鲜事物好评头论足,时刻保持着不失雅趣的好奇心,这个从中世纪欧洲围观解剖尸体而不断壮大甚至行业化的群体在社会各界越来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高尚的称之为热心观众,反则,被称为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扮演着围观者的角色。
我们总喜欢给那些能够进入公众视线的人一些类似的标签,比如房祖名那类明星子女的是星二代,王思聪那类的是富二代,再加上各类媒体喜欢渲染新闻事件,网友喜欢人肉红人,逐渐,草根一类标签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名人,二代一类标签发展成了贬义词,他们个人的经历或付出在这个只注重结果的时代里都淹没在了一个个标签下。
我们敬佩尼古拉斯凯奇为了摆脱科波拉姓氏改名的魄力,同样讨厌房祖名一类顶着二代标签去做坏事。
媒体喜欢渲染,围观群众喜欢听趣事,两者相辅相成,八卦行业已经成了各圈子里挥之不去的小强行业。
可是,就是这种社会环境下,让我们逐渐失去了理解的能力,让我们变得更容易接受而不愿去思考,更不愿意去查证。
怎么证明,拿出实质性结果给我们看。
人们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顶着光环的人更加难以被人们接受,这是长期发展的围观心态或者和内心潜意识妒忌心态相碰撞产生的实质性心理。
所以,人们更想看到打地下拳击的阿多尼斯去对战米奇俱乐部的王牌拳击手,因为他是洛奇的弟子;人们希望看到一战成名的奎迪立马就去挑战全国重量级冠军,不为别的,因为他是奎迪的儿子。
这就是噱头。
但人们从不关注这个“二代”究竟经历过什么,背负着什么,或许,他输了,人们会说这个靠别人搏出位的家伙其实什么也不是,从此饱受争议甚至直接跌入谷底。
又或者,他赢了,人们或许会说看吧,这是家族天赋,他天生有着更好的机会!
充其量,人们认为他当的起奎迪这个姓。
或许理解他的只有洛奇,只有跟他交过手,训练过的朋友或敌人。
这种对比反差从解说员评论家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从康兰出场导演对比性的冷暖色调以及气场上明显不同的氛围营造上可以看出,从群众给康兰更一致更强烈的欢呼声可以看出,种种细节让我感觉到这更像是一出彻底的悲剧,对奎迪这个“星二代”的不公平!
也许瑞恩库格勒的切入点并非在此,亦或者这些只是高潮段落的立意说明,但这恐怕就已足够说明,《creed》并非是个单纯的励志片,而是是一封写给围观群众的批判信。
《奎迪》Creed.2015,孤石影评7.6分,13限制级。
说《奎迪》是《洛奇》续作也不过分,毕竟它延续了拳击题材和故事背景,但本部影片从编剧到拍摄手法,都要超出洛奇,是洛奇系列的佳作。
本片讲述青年奎迪为了自己拳击的爱好,放弃了职场优厚的职位,毅然投身到拳击场上去,最后不仅赢得了观众和对手的认可,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
影片采用长镜头手法,加上出色的“武打设计”,让人临场感十足,大呼过瘾;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该片的配乐相当精彩,嘻哈、soul、交响乐接入的恰到好处,与画面配合的相得益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在这里发生共振,直冲人心。
史泰龙作为故事的配角,一改往常木讷(傻啦吧唧)的表情,在该片中有不俗的表现,但要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老将还需努力。
当然了,吹毛求疵地说瑕疵,那也是有的,比如,优厚的职场位置到拳击手的转变讲述的较少,到最后人们甚至想不起这曾是一位青年才俊;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与主线接入的比较生硬,感觉可有可无.
影迷们在2015年经历了不少经典电影系列的续集作品,《速度与激情》系列以及《碟中谍》系列续集似乎都是口碑票房越来越好。
而《侏罗纪公园》系列的重启作品则不论口碑如何依然票房大卖。
至于刚上映007系列的最新作,虽然差不多是《皇家赌场》以来重启作品中质量最低的一部,但依然在全球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今年最备受期待与瞩目的续集作品当属对世界流行文化影响最深的《星球大战》最新作了,无论口碑如何(我对J. J. 艾布拉姆斯充满信心),它的票房已经在提前两个月开始的预售中开始大卖了。
而《奎迪》,虽然贵为最富有美国梦色彩的经典拳击电影《洛奇》系列的最新作品(第7部),却完全没有任何声势。
系列的粉丝可能知道它的存在,但大多数都在讽刺为什么要再拍一部呢。
电影迷可能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在充斥着重磅新片的感恩节前后上映,大多都选择了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观看。
各种各样的条件都预示着对这部电影的不利,但或许对《奎迪》来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情形了。
因为这正是《洛奇》系列最为人称道最振奋人心的情节:最被低估的拳击手走上擂台,面对实力名气都明显比自己高的对手,打出了最让人意外的结果,成就了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
对的,《奎迪》做到了。
它就是《洛奇》系列自第一部以来一直在苦苦追寻的那部能为人称道的续集。
它比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其他续集作品都要好,但它给观众带来的却不仅仅是一份惊喜。
每一个年代都有一两部深入人心的体育类电影,70年代有《洛奇》,80年代有《篮坛怪杰》以及《愤怒的公牛》,90年代有《追梦赤子心》和《甜心先生》(别喷),00年代有《光辉岁月》。
而毫不夸张的说,《奎迪》就是那部代表2010年代,会在几十年后依然会被热烈讨论的体育电影。
《奎迪》讲述的是洛奇(史泰龙饰)帮助训练当年劲敌的儿子奎迪(迈克 B.乔丹饰)的故事。
它当然是一封对《洛奇》系列的情书,但除此之外,它给观众带来的更多的是无与伦比的精彩摄影与配乐,以及真实而感人却不乏励志燃烧的故事。
这一切都要从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库格勒说起。
这位独立电影出身的极具天赋的黑人导演在拍摄《奎迪》之前仅仅在2013年有另外一部电影上映过,但这部名为《弗鲁特韦尔车站》的电影却使他赢得当年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以及观众奖,从而使他在影迷中打响名声,得到认可。
看过《弗鲁特韦尔车站》的影迷们应该都会赞成那部电影跟《洛奇》的主题和背景都是天差地别的,它讲述的是备受瞩目的黑人格兰特被杀事件。
虽然制作质量高得完全不像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也是我心目中2013年的十佳电影之一),但要突然跨越这么大的创作题材差别来制作《奎迪》,难免会让人有不少怀疑。
而实际上,库格勒在开始拍摄《弗鲁特韦尔车站》之前已经开始萌生了制作《奎迪》的念头了。
作为体育迷,《洛奇》系列对于库格勒一家意义深远。
他在采访里说,当他奶奶与癌症抗争的时候,他爸爸才18岁,而他爸爸为了调动他奶奶情绪而播放的电影正是《洛奇2》。
他小时候去参加体育比赛之前,他爸爸也会播《洛奇》系列的电影来帮他打气。
可以说,《洛奇》对于库格勒一家而言意义非凡。
不幸的是他父亲被诊断出肌肉疾病,开始慢慢失去活动的能力,以及抗争的意志。
“对我来说,我父亲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就像洛奇对于他一样。
”库格勒在采访中这样说道。
“这使得我想去拍摄一部讲述他的偶像经历类似考验的电影,从而去激励他。
”这也是为什么洛奇在这部电影里会被写成患上了癌症的原因。
并不是为了赚得观众的眼泪,仅仅是为了鼓励导演他最爱的父亲而已,虽然观众们很可能被此打动。
这也映射出为什么在剥去拳击励志的外套之后,《奎迪》的内核实际上是一个父与子的故事。
尽管电影里的两位主角并不是血缘上的父子,但库格勒巧妙地利用了系列前作的背景使得父与子关系的建立顺理成章。
洛奇现在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儿子与他相隔两个不同的国度,只会有的没的联系一下。
他,需要一个亲人陪伴他度过仅剩无几的乏味人生。
奎迪则在出生前就失去了父亲,而且一直不愿意顶着父亲名字的巨大压力,希望能打造出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传奇。
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良师给予他比赛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他指明人生的道路。
正是这样的背景,两位角色的相遇,相知,依赖,便变得自然而然,而并非为了剧情发展而硬生生建立的。
也正是因为自然而然的剧情推进使得观众在见证了他们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但又差点因为意外失去这段关系的时候,更能代入感情,更能受到感动。
饰演主角奎迪的,是年轻的黑人演技派演员迈克B.乔丹(不是飞人乔丹…)。
除了年纪轻轻就出演过大名鼎鼎的美剧《火线》之外,他也是之前提到的《弗鲁特韦尔车站》的主角。
在那部电影里,他对于角色在生活压迫下的无奈,以及在看到希望的瞬间被终结生命的脆弱掌握得恰到好处。
而在《奎迪》里面,他饰演的则是一个外表无比坚强,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能力认可,但又很容易对别人敞开心扉的大男孩。
他电影里唯一的脆弱,也仅仅有洛奇撒谎说并没有把他当亲人的时候,而迈克B.乔丹对于那一幕的诠释则是完美无瑕的。
而饰演洛奇的,当然还是那个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史泰龙。
这也或许是他在《警察帝国》之后最完美的演出了。
在今年普遍缺乏强力演出的情况下,我甚至觉得这份诚意满满的演出至少值得一个奥斯卡提名。
我们当然也还是能看到那个英雄般的洛奇的硬朗,以及他作为长者退居二线给予年轻人指导的良苦用心。
但这部电影里更多的则是他英雄迟暮的无奈,以及被病魔侵蚀下的不堪一击。
看到他在化疗下呕吐不止,不断掉头发的片段,相信无论是系列的粉丝,还是只是大众的影迷,都会受到深深的打击。
那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被击倒的史泰龙,也终究有这狼狈的一面。
虽然说了太多关于演员角色方面的好话,但真正让这部电影出类拔萃,甚至超越《洛奇》的,则是影片整体质量的强大。
《奎迪》里面,出彩的不只是演员让人感同身受的演技,更重要的则是它的摄影,它的配乐,以及它让人难以置信的拳击编排。
当然还有那些经典的,让人热血沸腾的,训练片段。
《洛奇》系列最重要的标志,毫无疑问就是每一部都不一样,但却每一部都经典的训练片段。
而这里面,甚至在电影史上经典片段都能名列前茅的,便是《洛奇》第一部里面著名的以爬楼梯收尾的训练片段。
它是那么的经典,以致于连那段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72级楼梯都从此被叫做洛奇步。
作为系列续集,《奎迪》当然也不能示弱,一共三段训练段段精彩。
而除了第一段作为热身稍微有点平淡之外,后两段的摄影,配乐,编排,可以说一点不比《洛奇》第一部里面弱。
第三段中与费城知名的飞车党竞飚的片段可以说既因为他的全力冲刺让人热血沸腾,又因为唯美的摄影让人感动无比。
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带有系列经典歌曲《Gonna Fly Now》基调,却又创新了的旋律。
老影迷们在被老旋律刺激的同时,相信也会被现在更强的配乐效果而震撼到吧。
这个片段能否在电影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我说不准,但在体育电影之中,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特别的存在。
比这些训练片段更让人称奇的则是拳击比赛中缺一不可的擂台战。
越来越多的电影对于长镜头的使用让观众对于长镜头憧憬以及认知越来越强烈。
上一年的《鸟人》(假装)全片一镜到底从而赢取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而今年的《维多利亚》则以更真实的一镜到底呈现了一个让人窒息的故事。
长镜头使得片段连贯而让人投入感更强烈,但很多观众在赞赏摄影的同时其实忽略了组成长镜头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那就是对于场景里演员走位的编排。
而到了拳击电影,如果需要在比赛中使用长镜头,难度系数可以说比其他的电影要再上升一个档次,因为除了演员的走位,对于拳击次序的编排也需要被考虑在内,再加上擂台狭窄的空间,使得拳击比赛长镜头的使用难度一再增大。
但《奎迪》里的制作团队是走心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一共三场比赛,场场精彩。
虽然每一场都多少带有长镜头,但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第二场。
比赛从开始到最后结束完全没有任何的镜头切换,可谓对振奋人心至极。
演员们在采访的时候表示从编排到彩排再到最后的摄影,这一个长镜头的制作一共经历了好几个月,拍摄了20几次。
作为观众的我,开始的时候只是慢慢感到这一幕的特别。
但到后来意识到导演想要以一个镜头涵盖整场比赛的时候,已经深深地被这部电影的野心以及它的质量所折服了。
说了那么多好的,《奎迪》也不是完美无瑕的。
133分钟的时长显得剧本可以稍微压缩,而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里的男女关系多少有点累赘,因为它的内核并不像《洛奇》第一部一样是爱情故事。
不过这都只是吹毛求疵了,虽然与整体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有点浪漫爱情元素其实也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吧。
对于体育电影来说,观众总是在电影开始前就知道主角肯定能赢得最后的比赛,所以电影的成败只能依赖情节推动增加观众们的投入感,等到最后胜利的时刻可以跟主角一起挥拳庆祝。
从这方面讲,《奎迪》的情节跟《洛奇》有很多平行的地方,包括主角们的自我救赎。
而最令我感动的,正是当最后阿多尼斯被问到为什么要走上擂台的时候,终于说出的那个令人落泪的真正原因:“我只是想证明我不是一个错误而已…”
当然不是,《奎迪》也不是。
电影的最后一幕,阿多尼斯和洛奇一起在《Gonna Fly Now》的钢琴伴奏下攀上洛奇步,在费城博物馆前望向远方。
作为影迷,希望振臂高呼的同时,也很难不被感动。
或许作为一部拳击励志电影,《奎迪》注定不能特别大卖。
但也是作为一部拳击电影,制作精良的它口碑已经好得让人欣慰(目前为止IMDB依然是8.7分),也让后面的续集变得不是天马行空的想法。
作为影迷,希望如果真的有续集的话能够保持这种高水平,毕竟《奎迪》可是好不容易等来的那部真正配得上《洛奇》系列的续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奎迪》也许不能算是《洛奇》的续作,而是另一部衍生作品。
故事将以曾被洛奇打败的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奎迪的儿子为主角,影片的片名也源于此。
这位出身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具备与生俱来的拳击天赋,立志成为拳王的他却遭到家人的反对。
他于是找到了已经退出拳击界并且无意回 归的洛奇(史泰龙饰)来担任自己的教练。
奎迪主要讲的是阿波罗的私生子找到洛奇,让洛奇担任他的教练。
影片在描写友情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首先是洛奇去老朋友都墓地拜会,会给老朋友带鲜花和酒,每天在墓前读一下新闻。
然后也着重描述了奎迪跟洛奇,一个老拳王跟一个新拳手的基情故事,新拳手努力训练激励洛奇配合治疗,这本应该是很激动的剧情才是,但是因为不够激情的bgm,使这部影片远远不急前几部洛奇燃,回想前几部洛奇训练时候的bgm,感觉这个人都要去跑几圈才行。
然而到了《奎迪》却失去了那种很燃的美国梦风格,但是正因为这样,让这部影片有了自己的一些风格,在一些柔情的描述里,说着老洛奇跟小奎迪,最后两个人还在广场站在一起。
不过值得吐槽的是小奎迪的女朋友,感觉整部影片他女朋友发挥的角色作用一点都不大,还要浪费篇章去讲他女朋友。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中规中矩,没有前作的激情,多了一份柔情,但是始终前作的bgm是一段传奇。
老但没过气的史泰龙。前半段以为是标准商业片,结果后半段打出了Rocky的魂。导演靠处女作Fruitvale拿下圣丹斯大奖果然不是靠运气的,这个系列还可以继续往下拍~
二代崛起的故事。励志拳击电影也就这三板斧,重温热辣滚烫后来看这个,各有各的不足,各自提供各自的奇观,都勉强打三星。最大问题是没有交代二代为何执念,洛奇又为何回归。贾玲则是把原因讲的太直白。最后感慨的是这类运动是能让人忘记时间的。
一般,英雄迟暮,不如洛基
气氛一直不温不火以至情绪未被点燃,人物冲突弱,感情线也乏味。还有就是作为拳手,男主颜值略高了点?
满满体育励志片套路。虽然最后一战很燃很热血,但我真是对拳击这个运动无感。
3.5 中间打第一场的长镜头挺好的
不来感
跟百元之恋比起来简直就是超长耐克广告。。。而且世界冠军一身肥肉你逗我
费城那条长街,Adonis在跑,一队尾随的飞车党鱼般跃动,仿佛冲着冲着,他已是自己的汪洋。这样的水域,吞得下多少误解与卑微,就吐得出多少正名与骄傲。喜欢看他把unc叫出一种不容分说的亲近,看他与Bianca诠释一种势均力敌的爱慕。如若经历过《洛奇》的时代,更为世间的承接伤怀——同是为身体而战,后辈为了健壮,而Rocky只是为了续命——但人生假如能够漫漫,留得下一分斗志,也是千金难买了。三星半。
不是洛奇迷,所以看得完全无感,大部分拳击电影都走得是这个路线,讲得是一个故事。特别不喜欢男主,拽拽的样子特别欠揍。对史泰龙则更是一直都不喜欢,完全没有面部表情。
也就这样,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个人对这类拳击片没啥大要求,拳击动作场面拍好看点就行了,很显然,这部做到了,第三幕的最终决战看的我腺上激素飙升,真是燃啊!
三星半 就是长了点
剧情忒俗结尾仓促也不燃 跟勇士完全没法比 史泰龙提名男配纯粹面子工程
有的电影就是如此,常规的套路,看的你就是很燃。
这一刻洛奇精神得到了传承 !拍的很工整。拳击电影怎么个好看法?无非凌厉快速的剪辑,然而第一场比赛竟然是他么的一镜到底。 很用心的诚意之作,没辱没情怀两字。
依然很励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不落窠臼,也没有落入续集越来越差的魔咒,还是很有心的创作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行太烂
最后看哭了啊。打得好痛的样子。michael b jordan好帅。史泰龙和他的师徒对手戏真感人,太燃了。电视上演了一个小时才看的,我得回头重看。有点想去把rocky系列全看一遍的冲动。音乐也好听。从这部里能看出black panther的影子了。
两星给男主身材。其他。。。
不知道他和叶问谁厉害,反正我估计他打不过廖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