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多年前的片子了。
之所以拿出来看,是因为重庆大巴落水事件中,有公众号提起了这部电影。
当然,这两者并不相同,也不能拿来比较。
但引出的主题是,愈发冷漠的社会人,是否要对正在上演的犯罪或悲剧负责。
回到电影中来,罪魁祸首只有一个,就是假借精神疾病逃脱法律制裁的,对小女孩行禽兽之事的那个畜生罪人。
但是,只要有任何一个路人加以援手,这一切可能就完全不会发生啊。
假如那对男女有那么一点点责任心,不要让小孩一个人流落街头;假如那个大汉善良那么一点点,不要因为一些小纠纷大吵大闹揪住不放;假如那个司机怀揣一点点同情心,不要把小女孩半路赶下车;假如那个律师还没有冥灭良知,去帮助十恶不赦的罪人逃避法律……那么,一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报复,也不再存在了。
严正花演技极好,一个母亲以如此惨痛的方式失去了女儿。
没有经历过的其他人,根本连评论的资格都没有。
什么公义,对错,善恶,统统都不用去管。
社会是人,人是社会。
而社会反映出的冷漠或丑态,也正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啊。
这次公交车坠江的悲剧令太多人痛心,以此为鉴。
晚上在给女儿织毛衣,因为有点困,换了个电影频道。
我一般只看经典电视剧啊,喜剧片啊,因为泪点低,因为忍不住的融入其中。
这个电影出离了我的愤怒;一切的的恨,悔及泪水都无法改变事实;唯有复仇了。
看完后异常的清醒,泪水流的到处都是;甚至冷静后看影评,都无法平静心绪。
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有其必然的因果。
如果她仔细一些,把孩子交给放心的人;如果那个可恶的小三不是把孩子赶出去而只是锁在屋子里;如果出租车司机出一点点怜悯放在儿童场所或者打个电话;如果。。。。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这些事这些人都是可以避免的;都是可以改变的,唯有那个最终最坏最恶的人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活着的人,每个人都反思,电影安排 一个天使一样的女孩儿一个只有6岁纯真到只要是个人甚至一般动物都不会为恶的化身,是要加大对比和渲染,冷漠的人太冷漠,如果对比不是那么强烈;我们有意或无意中不也做过司机?
恶妇?
痞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更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啊!
前几天看一篇新闻,一个14、5岁的女孩在玩手机,一男的去抢,女孩反抗,那畜生把女孩拖到无人地后先奸后杀,而后处理尸体把棍子插在尸体衣服上插入水塘,好多天后才被人无意中发现。。。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女孩变成厉鬼也不能解其愤怒啊!
为何有的人为其一已私利就要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
不过这种人已经无法理喻了,说再多也无用,唯有营营苟苟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不与人为恶的,也要想一想,独善其身,就不是帮着恶的一方?
每个站着冷静说话的人,或者不出声人的人,甚至从心理上来分析的人,我不想指责什么,我只想说自私是人的天性;可是我们之所以要发展亿亿万年,为的,是让我们不再自私和冷漠,每个人每颗心都如一颗心一样,至少不再弱肉强食,毕竟人已经不再是动物了。
天下所有的家长所有父母,一定一定要教会宝宝别做傻傻的小白兔,一定要懂得危险并且不要让自己的宝贝陷入危险境地,哪怕一点点的可能性也不能有。
最后再来一句,如果是超人,宇宙战士或者大能者,发现了这样的事件,都能把这个社会毁灭。。。
所以这个影片 ,当局者当权者以为能庇护子女的当官者,也看看吧,以及推人,社会根本就是一个恶人横行肮脏虚伪的大染缸!
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 ,多么的有必要!
这部片子我挺喜欢看的,也对女主感到悲哀。
这个社会的确有很多不公平待遇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言行负责。
影片里有些人是犯过错,但也错不该死。
可是法律没能让那些逍遥法外的人受刑,母亲只有靠自己了。
影片拍得很紧张也很好看,看得心里难受也很解气。
真是很这个世界美好一些,不要让一下悲剧发生。
这个母亲也是很聪明,用自己的聪明为自己的女儿报了仇
《奥罗拉公主》,封面的短发女子清秀冷漠,精致的银色面具握在手中。
奥罗拉公主,曾经爱的昵称,后来血腥复仇的名义。
影片一开始的利器刺杀,鲜血洒满,刺穿手掌,扎入头顶的画面,一下一下那么多的愤怒。
最开始以为女主角是因为有缺失的童年,而心存对社会种种不公平和丑恶的痛恨,采取极端方式来宣泄或维护心里的正义;后来才知道,在怎样的人性残忍、事态冷漠、阴暗不公里她失去了自己六岁的女儿,甚至无法将凶手绳之以法。
“我的女儿,才六岁,清早被人发现丢弃在这里,赤裸着身体,和这些垃圾一起。
而那个人却在医院里接受治疗!
”而当年替报告辩护的律师说的话残酷却现实:法律,是可笑的。
强奸、凶杀、抢劫,这些事情自古就存在。
因为人们界定它们为犯罪,它们才是。
那么,如果法律的公正可以被金钱和权利蒙尘,奥罗拉公主只得自己复仇。
伤害、痛苦,这些都是如此真实的存在,怎能容忍被轻视和践踏?
哭喊着:爸爸,我怕!
我怕!
几近疯狂的她把自己和女儿恍惚融为一体。
逼出眼泪,能逼出众人内心的良知么?
六岁的小女孩,那样矮小稚弱地迷失在汉城街头,被从出租车赶下后,独自哭泣着穿过漫长的车行隧道。
墙壁有黄色的灯光,身边车川流不息,心里只有无助和恐惧,而那个唯一为她停下的人不是帮助她,而是将她带入死亡。
“她大概1.60米,大眼睛……她看起来很善良。
”身为警察的前夫说。
她确实曾是温婉的女人,带着女儿过甜美安详的生活,长发温柔地束于脑后,笑起来发自内心。
后来,她留短发,仍温柔地笑,甚至更魅惑,却眼神黝黑难辨。
她永远善良,而善良之人的反抗,因为对罪恶的憎恶,自身力气的微薄,更加竭尽全力、不留退路。
映射血色的利刃,她承担了多少痛苦和愤怒,亏欠她的人通通都要偿还。
看了这部电影有很大的感触,一位失去女儿的可怜母亲为了报复那些害死她女儿的凶手,无论是对于她女儿的死有直接关系还是间接关系的人都展开了一系列的报复,令人寒颤……但是那个虐待孩子的后妈,那个尖酸刻薄不讲理的小三,那个背着老婆偷情的好色老总,那个猥琐恶心的烧烤店老板娘的屌丝儿子,那个为了利益拒绝搭载乘客的老司机,他们真的该死吗?
这些人并没有直接杀人,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缺少道德,没有人性,他们与小女孩的死都有关系,但他们在犯下这些错误的同时也不会料想到这些错误会害死一条人命,更不会想到一年后要拿自己的性命作为代价。
如果要算起来,那些对小女孩视而不见的路人,那些没用伸出援手帮助她停下来的司机,是不是也算是凶手?
真正见死不救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在见死不救,但又能怪得了谁呢?
在当今人们都习惯冷漠的社会,这些见死不救的行为层出不穷,或许我们也可能无意间害死了一条人命,这时候,谁知道会不会有一个拿着刀片的欧若拉公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悄向你走来……
不得不承认韩国复仇题材的电影不错能让人在复仇中觉得感动和痛快,还有伤心,理解,同情。。。
对奥罗拉公主的动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她把对自己女儿的思念和爱转化成了恨对正常人来说,思念和爱,这两样东西都是具有巨大的能量的更不用说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背后那支撑她做下一系列有计划的案件的爱有多强大可以想象转化成恨,转加到那些人们身上的伤害力有多大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喜欢她在精神病院,实施最后一项计划那段演员演技不错,可以从她的表情,行为里感受她当时的感受也许她一直压抑自己,直到最后一刻,计划按照她的计划进行,一步不差的时候,她才能松一口气她自杀前的表情,让人感觉到一个母亲真正的面目她原本的样子,温柔美丽。。。
当你以为一切结束的时候,其实未必片子结尾前预示了复仇计划的延续。。。
这个亮点很不错
怎么说呢 感觉整部电影看下来觉得牵强的地方有很多就说那个强奸犯吧 明明很富有 何苦为了一个小女孩而失去自由进入精神病院 就算是一时起意 也没必要那么草草处理掉小女孩的尸体吧 说明明显智商不够啊 好吧 从第一个被杀的开始 那个 后母 啥也不说 活该被杀第二个是那个女的 挺婊的 无话可说第三个男的 和第二个一样 都是比较渣的人 这个就不说了 也算该死第四个 那个胖子 我感觉其实略无辜 最后到底是死没死啊 应该没死按影片想要叙述的 貌似出车祸也是 胖子的错 惩罚是断了老二 可能一定程度上也算让他死了第五个 司机 我觉得可很无辜 只能说编剧这块很扯 一个正常人假使带了一个小女孩没钱 明显是要送到父母那里(小女孩既然打车肯定就是知道家在哪啊) 这样你才能拿到钱啊!
把丢路边是几个意思?
脑子秀逗?
实在想不通。
然后就是再不行也把小女孩带出荒芜区啊 毕竟你自己也要出来不是么 所以我觉得司机这里真的很牵强第六个是律师 从律师的言语上看 本身就是个渣 无话可说最后是强奸犯 他停到路边帮小女孩 其实我感觉强奸犯最初并没有那个意图除非他是惯犯 一般情况下 你在路边看到一个小女孩挺孤零零的 难道第一反应是诱杀?
这期间影片没有做过多描述 好吧几乎没有任何描述 。
我感觉这期间必然发生了什么 小女孩是当天走失当天被杀 当天被发现 其实强奸犯遇到小女孩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好吧这我没有看太仔细)想表达的就是其实这里也很牵强。
他如果着重描写一下强奸犯和律师的无耻 可能会让影片更畅快?
(个人意见)最后的最后我觉得最直接导致小女孩悲剧的其实是她妈她妈在平常的交往中难道就不知道那个女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么??!!
还把孩子委托给她!!
难道不是自己的问题么??
所托非人难道不是自己造成的?!
然后车祸事件处理那么久?!
久到都到晚上了都没有去找自家孩子??
这块也很牵强啊 额 。。。
片子中牵强的地方有些多 有些事完全无法想象怎么就能那么发生了 所以?
(忘了说啥了)就那么看吧、、、
剧情最后的转折(母亲入精神病院实现复仇)的确加分,但是挡不住故事本身的硬伤扣分,人物犯罪动机的夸张程度超过了我能接受的程度。
这方面让我想起了前年那部《怒》,观影过程中止不住的跳出故事在思考,真的有这么怒吗?
真的至于吗?
当然这事儿见仁见智,反正我不太能接受。
人物设定和表演呈现上面,我始终觉得男女主都用力过猛了,父亲过度静,母亲过度动,让我始终游离在他们的情绪之外,没法产生丁点儿共鸣。
小女孩独自走过的那个隧道特别像杭州骑行过的一处,没来由的就很喜欢这一段。
哦。
又想起来故事的最后,父亲去接力复仇的设定。
真的,父亲这个人物设定,不能吐槽更多了。
当善良被肆意践踏,才不得不拿起暴力的武器,我相信每一个复仇故事都有一个被深刻伤害的隐衷,这就是为什么片中的母亲为了死去的女儿,用最简单却惊悚的方法干掉了一票人,却让观众觉得她不仅没错,甚至还要拍手称快。
以暴制暴向来被推到的。
当弱小的卑微的生命受到侵害,似乎也只有归于一声寂寥叹息,陷入永久的沉默。
大多数人之所以选择隐忍,表面看似乎是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但实际是报复的代价太大,逝者已逝,生者需生,忍就忍吧,哪怕苟且。
但总有那么少数人,会被不公的现世激发出最强大的气力,余生只为报复伤害的制造者,自命不顾,在所不惜。
这样的人终究太少,片中的复仇天使是位单身母亲,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类情感偏执,毕竟母爱无可责难。
况且那些作孽者,着实也是死有余辜,各种人性的糟趄毕露无遗。
从最初被KO的虐童继母,到飞扬跋扈的小三及其情夫,再到好色的店猪,以及最后的那个四眼田鸡,每一个挂掉的人,观众都可以一边倒的喊好,这些败类,活着也就是移动粪坑,给那个卡哇伊奥罗拉公主陪葬都不够。
当然当然,这只是看客最简单的观影心理,善善恶恶,毕竟意识层面你可以极尽所想,但搁到现实中,即便有再多的情感缘由,你也不能理解更不会正常看待这么一位复仇天使,毕竟杀人狂魔啊,即便往来无冤,趋利避害的普众心理也会让你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一般人干不了复仇的事业。
再者,也还没有那么多足以称之为深仇大恨的动机。
另,几个小感慨之一,除了极好或极坏的男人,介于中的,鲜有不好色的,女主之所以那么羸弱的小身板可以把整支警队玩的团团转,相貌的杀伤力功不可没。
之二,重情重义是女子,父爱如山也知道得过且过工作为重,母亲就傻了,惨死的小萝莉几乎附体式的缠住了女人的余生。
之三,如果警探不是女主前夫,人物关系再复杂些,叙述线条再凌厉些,这部片子就完美了。
假如你是个家境贫困,老公考借贷开出租车来谋生,你会告诉他让没钱的孩子免费坐车吧吗?
假如你开个烤肉店,辛辛苦苦攒钱让没出息的儿子买辆车,你会告诉他撞了人车要道歉并主动赔偿吗?
假如你和妻子不和,找了个情人去快活,而她不能去要照看别人的孩子,你会支持说:对!
我们风流快活不如小孩子的安全重要!
吗?
假如你花了一辈子的积蓄让儿子念法律,学成律师后你会告诉他,打输官司不挣钱不要紧,重要的是公正!
吗?
冷漠,自私,你没有吗?
为了因此蝴蝶效应而死了个无辜小女孩,你觉得会悔恨自己并自裁谢罪吗?
你该死吗?
觉得以上说法不舒服?
好,换一种说法。
假如枉死的小女孩在天之灵愿意看到母亲沾满血腥并被当警察的父亲铐上送进监狱吗?
假如当警察的父亲因为顾家太多,而忽视工作,造成一个又一个奥罗拉公主的诞生,这也对吗?
观本片开始就感觉有所不适,到结局看到当警察的爸爸继妈妈之后步上复仇之路才明白本片导演的立意就有问题。
同样的复仇<亲切的金子>中的金子看得就淋漓畅快,目标明确。
而<奥罗拉>的母亲却被仇恨蒙上的双眼,一路偏执。
当然,导演将那些小恶之人过于脸谱化也让多数观众感到他们罪当至死。
但真的是这样吗?
想起<老男孩>整个故事就是因为姐姐被人传言怀上自己乱伦之子自杀的幕后Boss怒道:不是我的几吧让她怀孕的,是吴大苏的嘴让她怀的孕!
而造成最后荒诞的结局。
那作为观众的我们,真的同意无论有意无意有一天成为了吴大苏的自己,罪无可恕吗?
突然想起<电锯惊魂>3男主人公有类似的境遇,相比本片,人性的拷问要大大升华不只一点。
或许,大家都觉得女孩的死以及母亲的爱很赚人热泪,但这不是将怒气转嫁他人的理由。
小女孩兒太可愛了~太可憐了~
只有第一个杀人场景很暴力
最后十分钟 加一星
啥玩意
前两天做梦王学磊坐在教室右手边最后一排,用类似锥子的东西扎了惹他的男同学,老师无反应,继续讲课。。。电影里女主杀的第一个人就是用锥子。。。
2008--273
《论一部电影是如何做到既破碎又拖沓》
用爱的名义做错事!
面膜不用躺着做吧……
拍得实在差 虽然女主角很美艳...但是故事平铺直叙算神马悬疑。。。平淡无奇啊2013.2
恐怖的复仇
男二号是《食客》里扭曲的大哥~
引人不入胜
还行吧,我没什么感觉
韩国人真喜欢拍复仇电影。这种题材不外乎就说复仇好复仇妙复仇呱呱叫嘛。
连看两部类似题材,明显比《守法公民》弱了,不过韩国电影都好走极端啊。
超级大烂片看完气死
还是关于复仇的。。。法网太多漏洞,有时候制裁有罪之人,只能依靠仇恨的力量。
漂亮的结尾
挺简单粗暴的复仇故事,死的那些人除了强奸犯,也许在法律上都够不上死刑,但丧女之痛令这个母亲,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你死我亡的复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