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料到于妈的《神雕》一定雷,我昨晚还是看了,我猜想很多人估计跟我想法差不多,所以昨晚首播收视率一定挺高,于妈估计快要乐死了,又有钱糟蹋下一部了。
布景、服饰和武术指导还是可以的,虽然很多同学说于妈的布景清一色的都是鲜艳到亮瞎狗眼,但只要别出现《宫锁连城》里那种深冬时节,湖面结冰,旁边盛开着桃花这种极端反常识的设定,凑活看看还行。
至于人物和故事……一集之内我反复怀疑了无数次,我这看的是《神雕侠侣》??!!
除了人物名字相同以外,其他情节完全原创,根本就是一个花了血本的同人剧,有木有?
人物性格还严重走样……第一集开篇讲李莫愁和陆展元的前尘旧事,取名“风月无情”。
在小说里,陆展元一开篇已经故去多年,因为当年和李姑娘的爱恨情仇闹得他二弟陆立鼎不得安生。
李莫愁当年和陆展元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金庸先生没有写,只在李莫愁送给陆展元的一方丝帕中暗示了一些蛛丝马迹。
那方锦帕上绣了绿叶托着一朵娇艳的曼陀罗花,曼陀罗花是李莫愁自比,而绿叶代表她心爱的陆郎,取义“红花绿叶,相偎相依”。
在金庸波澜不惊的娓娓叙述当中,隐约可见李姑娘的强势:绿叶衬红花,陆郎只是她的陪衬。
李莫愁美貌、强悍,功夫上更不知高出陆展元多少,陆展元在李姑娘这里找不到男子汉的任何优越感,无怪乎后来要转恋各方面似乎都比李平庸的何沅君。
就像梁羽生在《七剑下天山》里把杨云骢选纳兰明慧而不选飞红巾归结为——飞红巾不及纳兰明慧温柔,男子心思大抵如此。
到了于妈的剧里,他的确也抓住了李和陆女强男弱这一点来写,但问题是,被他写完之后,我总觉得这两个人的故事变成了一个渣男和一个女变态杀人狂不得不说的故事……剧里陆展元轻佻浮浪,前一秒答应江湖人士对付女魔头,策略就是美男计牺牲色相套住她的心;后一秒反悔坦诚,指天盟誓,生死相随;前一秒急着和李莫愁成亲,后一秒街上遇到了何姑娘,就开始另有打算。
誓约说许就许,感情说变就变。
李莫愁就更离谱了,一出场就天真无邪地杀人如麻,特技还是古剑奇谭版的。
的确,书里,李莫愁是女魔头,初恋的失败让李莫愁形成了报复社会的人格,而且有在墙上按血手印恐吓猎物的特殊嗜好。
在江南秋水湖畔,立着一个身穿姓黄道袍的美貌道姑,看着自己染满双手,听到采莲的少女不知愁地吟诵“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时发出一声轻叹,是她经典的开篇形象。
但在此之前,从武三通的评价——“她原是个好姑娘”可知,和陆展元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比较正常的,不应当是这种德性。
除了人物完全走形,台词也糟糕的无以复加。
在陆展元和何沅君话痨“什么是快乐”这一主题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丢掉我的智商来看,因为剧情中途强行插入了小学生思想品德课说教。
金庸的小说写的都是聪明人,一个比以一个绝,看得人叹为观止。
在《神雕》里,加如此弱智的剧情,委实是一种亵渎。
还有那蹩脚的小龙女的内心独白,是模仿王家卫画虎不成反类犬。
要装X ,请深装,你几时见过王家卫的电影里出现过“你走了之后,我内心感觉到好心痛”这么琼瑶奶奶的台词?
在金庸的故事里加原创剧情不是不可以,但不应该如此粗糙。
当年tvb的《九阴真经》,用古龙的手法,诠释金庸的故事,黄药师和冯蘅均与原作有所出入,但人物的神髓拿捏地很好,监制必然是一个很懂金庸小说其中三昧的人。
当然,对于妈,似乎这是不可能期待的高度。
一集,弃。
看了一圈短评和长评下来,本想按捺住的情绪又涌了上来,作为一个路人,我也来谈谈吧。
看到前面可怜的星级,不难判断出,这剧的伊始是比较雷人,于妈的各种脑洞雷走了不少人,以至于初期评分在1星左右甚至想打负分的,都停留在了2014年这个结点上,而那些表示可圈可点的,无疑跟到了剧集最后,所以这些话写在前面,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追到最后和只看了开头的,谁说的话更有参考性。
还有就是先声明,理性讨论,不参与掐架,谁的粉也不是,不趟浑水,谢谢。
机缘巧合,前年在同事的介绍下,重看了新修版,又听闻这版是按照新修版来刻画的,对于书中那些精彩桥段,心中是存了很多期许的,谁演不重要,演出那些桥段就可以。
作为一个80后,95版可以说是童年的经典,白古的英气和李若彤的姑姑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说,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杨过和小龙女,当然还有更多前辈的珠玉在前,这版别说超越,于妈出品,能好好还原就不错了这要求自认不算高。
这部剧的开播时间是2014年12月初,对于一个上班狗来说,晚上回家看看剧再好不过了,但无奈播出时间过晚,10开始12点结束的剧集未免太熬人,所以开播初期,楼主并没有及时跟进,而是每天午休时在B站看回放,再后来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竟开始默默地每周准点看直播,当然中午还要按时看重播,看檀木版,最后,竟不知不觉追到三个月后的完结,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好了言归正传,开篇看下来,发觉小杨过的演员选得不错,灵气十足,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童星出道,小时候软萌,长开了帅气,假以时日又要成为一枚少女杀手哇!
老阿姨出戏了,收!
郭靖黄蓉的演员颜值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演技也娴熟,尤其是郭靖一开口,楼主立刻认出是赵岭男神配的音,作为一个声控,也真是值了。
至于小笼包……好,咱们继续下一个话题。
主要人物差不多都登场了,大杨过还没上线,单从片头片尾的剪辑中不难发现,这造型师也太不走心了,鸡窝头哈伦裤,这简直是就是小叫花子啊,还我误终身的英俊潇洒大过神!
然而就在我自己也不看好这个杨过时,他在一片花丛中出现了,那感觉真是……甚是奇妙啊= =先不说一笑起来满脸的褶子,那略快的台词当时就雷掉了我一张面膜(楼主一般喜欢敷着面膜看剧(。・`ω´・) ),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啊,更别说伙食太好的咕咕了,好在这几个场景出现在那一集的尾声,下次出现又要到下周了,有了缓冲,楼主也暂时没再纠结。
后来不由自主地开始追剧,应该是从调戏洪凌波和放断龙石开始。
杨过的少年心性被诠释得很到位,其实读过原著就应该深有体会,杨过并不是举止端方的翩翩君子,而恰恰是促狭机智的小少年,尤其是遇到漂亮女孩子时,虽心属小龙女,但总少不了血气方刚爱慕美好的天性,在后来出走寻找小龙女的过程中,他所结识的女子,身上都有着小龙女这样那样的影子:无双发脾气时的样子,程英知他心意睿智温柔的样子,完颜萍哀怨动人的眸子等等。
忽略掉陈晓保养不当的褶子,这张脸当真是秀气漂亮啊,尤其是和咕咕站在一起时⁄(⁄ ⁄•⁄ω⁄•⁄ ⁄)⁄他尤其擅于用眼睛表达感情,灵动秀美的眼睛能够调动起所有情绪,这是比较让我惊喜的一点。
绝情谷开始,杨过开始有所收敛,一是因为身中剧毒,明白时日无多,要珍惜和咕咕的感情,二是开始体会到其他姑娘对他的情意,无以为报,只能当做不知,暗自收敛。
断臂后的凄苦无助再到放弃报仇,从前那个跳脱顽劣的少年彻底不见了,只有浓浓的虐感。
重阳宫和古墓结婚这两场重头戏,看得楼主我是泪流满面,其实咕咕对于过儿的感情,除了爱慕,更多的是从小养成的一种情感,当她伤重不治时,想的却是过儿没了一条手臂,她死后谁来照顾苦命的过儿。
一生凄苦的杨过,只有在咕咕这儿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疼惜与爱意,剩下的,只有外界的敌意与鄙夷,哎呦想想就觉得好虐啊……再说十六年后得知被骗的瞬间,内心早已癫狂,脸上却强装出笑容,狂声大笑,却比呜咽更心痛。
看檀木时惊觉好多人都被过神后期的美貌度圈粉了,满屏的过神嫁我,过神美如画,过神美炸,搞得楼主老大一把岁数也是春心萌动,被美得不要不要的,看到全剧终,我问自己,难道真的是颜值战胜一切,才能坚持到现在?
错,是与颜值相辅相成的演技啊!
85后内地小生里,有这等基本功和张力的,不说别人,陈晓算是担得起这个名号了。
着重再说几个其他配角,郭芙算是一个亮点。
娇蛮任性,不能更糟糕了,尤其是杨过断臂之后,每次一出场,都忍不住要破口大骂,小婊砸!
这说明啥,演员演技到位了!
演得太传神了!
十六年后襄阳城大战求过神就耶律齐那一处的心理描写和战后的再次致歉,骄横的大小姐终于破除心魔,给过去一个了断,说出了迟到的道歉,过神自不会再计较,当她颤声喊出杨大哥,眼睛瞬间充盈了泪水,那一刻,我是真心被感动到了。
经了解,郭芙的扮演者毛晓彤也是中戏毕业,还和陈晓是同学,能在一部戏里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当真是难得啊,注定又是个实力和颜值并存的好演员,看好以后。
这一版的郭靖在剧终之前就被拉郎了很多次,原因只有一个,颜值高!
和过神的几场重要戏份中,郭靖的感情投入都很足,盈满泪水的眼眶很是抓人,其中几场戏特别触动:一是陆家庄英雄宴上得知过儿和咕咕相恋,怒其违背师德人伦,二是郭芙闯下大祸,只见满地狼藉却不见过儿,三是郭襄被俘,却无法施救,女儿慷慨就义……感情饱满,不失郭靖憨傻正直的本性,在那人心里,民族大义高过任何儿女情仇,支线中与黄蓉的多次互动,表现出了侠骨也有柔情在,分分钟被圈成大叔粉。
最后说一下让楼主好好哭了一把的金轮国师,艾玛简直哭瞎……不论是原著还是过往的版本,金轮从未让我多关注一分,只因这人狡猾多变,又仗着一身高强武艺,杨龙的坎坷牵绊里,他从未起过好作用,哪怕最后收郭襄为徒弟,除了真的找寻一个继承衣钵的人,更多的还是拿郭襄当日后要挟中原的筹码。
但这次于妈从师徒情入手,细细琢磨,好好虐了一回心。
也许强大的人都有软肋吧,当金轮看到郭襄的一刹那,就喜欢上了这个跳脱聪慧的孩子,只是他尚不知,这软肋会要了他的命。
断肠崖的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孩子,高台上含笑示意杨过,将她抛出去,双手合十,归于圆寂,对于一个修行之人,这也许就是他终其一生的道之所在。
刨除于妈恶俗的脑洞和神展开,还是不失为一部良心的制作,有点后怕差点被早期的恶意舆论影响,也万幸自己克服困顿和劳累,一路从坑爹的钻石剧场跟到最后,即使剧情早已烂熟于心,可看过这版之后,楼主想说,陈晓演出了最像杨过的杨过。
说了这么多,楼主也不知道前前后后说了点啥,明明才从结局里缓过神来QAQ楼主去抽根烟找静静了,大家后会有期!
首先说明一下,就剧的整体而言确实有很多不完美甚至特别想吐槽的地方,这个五星完全是因为我觉得陈晓的杨过演的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早在14年神雕开播之时就匆忙地看过一点,那时看的并不细,只是觉得陈晓对十六年前后杨过的人物性格的反差把握的很好。
前段时间剧荒了,就又看了一遍陈晓cut。
时隔两年半,这次看完完全全地被惊艳了一把,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对于他对表演的认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加上他自己对人物的诠释确实很特别很到位,所以在看的时候没有半点的尴尬,就和他在演的时候的感觉一样,很过瘾。
无论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他都能让我不自觉地进入到那个情境里,无需许多的动作或是任何言语,只需那一个眼神。
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两段,一是在绝情谷时与姑姑相认那段,绝情谷真是如它的名字一般,在那里发生的全都是悲伤之事。
龙过最悲惨的经历也大都发生在那里,杨过因姑姑不肯认他而难过至吐血,这个场景是我觉得最虐的,每看一遍便是跟着心痛一遍。
另一段是他被砍断手臂后与姑姑回到古墓,奈何在疗伤时姑姑又中毒针,怕是时日不多,他说:“郭夫人便再怎么神通,她难道还能起死回生吗?
”(就是下面这张截图)
这个眼神,既悲伤又气愤,已让我心痛不已,加上那苦笑的表情,表露出更多的无奈,相爱之人却无法长厢厮守,确是一件极其悲痛之事。
这一段我也单独看了好几遍,哪怕早已记住了台词,每次看仍就会难过到哭出来……这也是一个好演员的魅力之处吧,没有多余的台词和动作,单单是一个眼神就能直击观众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全都浓缩于眼技之中。
有人说前期的杨过宛如一个韦小宝,我觉得并不然,虽说杨过在一开始也是撩妹无数,但都是因为那些女子让他想到了他的姑姑,他对很多人都很温柔很体贴,只是因为他的本性便是一个温柔善良之人,可是他的深情是只对小龙女一人的。
十六年前,世人看不起他,但是他能与姑姑在一起就满足了;十六年后,他被尊称为神雕大侠,但生活过的犹如行尸走肉,只是因为十六年来心爱之人都不在自己身边。
就如陈晓说他自己在演杨过的时候很过瘾,我在看的过程中也觉得十分畅快淋漓,仿佛也与他一起经历了这么些磨难似的。
这版神雕虽不完美,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最好的过儿。
注册了好几年的号,居然把第一次长评献给了于妈妈,我也是......去年12月,于妈的神雕侠侣刚上档时,我本来是拒绝看的。
之前他拍的笑傲把我雷出一口老血,现在都未完全康复。
本着对自己健康负责,我坚决不看!
我一定不看!
我…duang duang duang…还是很没骨气地看了。
于是一集一集,一周一周,从冬天到春天,从未婚到已婚。
三个多月,我居然一集不落地追!
完!
了!
本来这是一部有大热趋势的剧,开头也炒得有滋有味有盐有辣,但不久于妈就陷入了“抄袭门”,在wb上销声匿迹,即使后来回归,也大伤元气,完全不似之前那般上窜下跳,将营销炒作玩得行云流水风声水起。
于是,这部神雕就像杨过断掉的那只手臂,主人在时风光一时,和主人分离后就不知落入哪处尘土了。
真真遗憾!
这部神雕和于妈那些玛丽苏得要命却大火荧屏的雷剧相比,简直不知好上几百倍。
即使是放在所有翻拍的金庸武侠剧里面,也可算中上水平。
可惜了。
只怪于妈之前太作,好不容易拍个还正常的片却鲜有问津,剩下的,大家还是只记得他有多雷了。
对于这部神雕,大众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小笼包。
这个选角之失败,使很大一部分审美正常的人从最开始就失去了观赏的乐趣。
其实,除陈妍希略显败笔之外,其他角色却是各有个色。
以往看金庸武侠剧,除了主要角色会用心选,其余配角的颜值都不敢恭维。
而这部呢,哪怕是只出现几个镜头的角色都有一张非常可看的脸。
比如王重阳和林朝英,本来就是品貌和武功皆上乘的人物,在以往剧中怎么看怎么像路人甲和路人乙,终于在这部剧中由严宽和董璇还原了一代武学宗师本该具有的丰姿气派。
看的时候让人一拍大腿,叫道“对对对!
这才是我想象的样子!
”至于剧情,被吐槽得最凶的莫过于于妈惯例少女心发作,给基本每个要重点讲到的人都夸张甚至自创一段苦涩爱之往事。
但幸好这些并不突兀(除了陆展元和李莫愁那段,太累赘),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使杨过一步一步愈发坚定他对小龙女的爱情。
比如爱之黄药师和梅超风(于妈的脑洞就是这么酷炫)激励着杨过勇敢地去追逐他的师徒恋?!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相信我我不是于妈妈的水军…我只是想表达,这些少女心泛滥的往事有些雷,但也并非雷得很出挑…瑕不掩瑜,本剧除了上面说的那个,其他都按原著剧情走,连对白都别无二致。
熟悉原著的话,有时甚至会和演员共同念出某句台词,然后达到某种奇妙的情感共鸣。
而最让我欢喜的地方是,之前的都是按老版原著拍的,而这个却是按新修版拍的。
我更喜欢新修版,因为我最爱小襄儿(讲了这么多废话终于讲到我的重点了…)!
新版中,查老给了郭襄更丰富的人物细节,更充盈的内心独白,用了更多的篇幅去描写她和杨过的兄妹情(当然并不是~),甚至她和金轮法王的师徒情。
看书的时候就在一个劲儿yy,哇噻襄儿和大哥哥有这么多互动了啊,哇噻哇噻哇噻~演出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所幸于妈的神雕在襄儿篇上并没让我失望。
演员是个97年的小妹子,少女气质满分,再加上口条不错,楞是让书中那个“天真大胆,机灵活泼,爽朗好客,不拘一格,行事纵性”的小襄儿变得活生生的。
她对杨过的感情不再像以往版本那般含蓄,变得更加明了直白,甚至还机灵古怪地yy自己“如果是大龙女”(很多原著党表明新版本的修改少了以前的意蕴,闲的矫揉造作。
只能说各花各爱吧)。
但正如她坦荡荡的爱,她深知杨过只会爱小龙女一人,她为此感伤却不为此执拗,“我盼望他找到小龙女,两个人快快活活的永远生活在一起,我早知道没我的份儿。
我要什么份儿?
”新修版里的小郭襄就是这么个内心皎如明镜的人儿,因此结局之于她,更是添多了几分哀伤。
电视最后,明月在天,清风吹叶,过龙二人乘雕而去,郭襄望着他们的背影,再也忍不住,呜咽道:“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我的心也跟着被秒碎成了渣渣。
虽然如此,我还是站过龙党的。
以前也YY过杨过跟郭襄在一起,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了,恋爱了,结婚了,再看的时候心境自是不同了。
过龙二人在寒潭重逢后,绵绵情意衷肠互诉。
杨过说 “可知一个人还是深情的好。
假如我想念你的心淡了,只不过在断肠崖前大哭一场就此别去,那么咱俩终生不能再见了。
”两个人从师徒到爱人,一起习武,一起成长,经历千辛万难生死别离,互相这般情深意重,不是郭襄一人情深一往能比拟的。
哎呀我也不知道我在瞎扯什么了,感觉前后画风都快不一致了!
总之,于妈牌神雕,查老的fans们还是可以带着一颗轻雷的心去看的,说不定还会有迷之感动呢(好吧也许我是来安利的…)
其实完整的看完06版和14版神雕后,发现14版神雕的问题并不是出现在演员上,即使没从陈妍希身上看出半点小龙女的影子,但是陈晓的杨过还是可圈可点的,外形更是符合。
新神雕的致命之处在于制作团队根本无法驾驭神雕这部宏大的武侠作品,一:全片取景实在太小家子气,对着假山假景根本没有半点赏心悦目感,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小树林完全无法体现原著中浩荡的江湖感二:新加的感情线虽多,但每段恋情都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挖掘出每段感情的核心与亮点,丝毫不打动人心三:导演对氛围刻画实在太烂,几场重头戏感觉跟快了进似的急匆匆赶完,更别提什么烘托,简单说就是不走心四:武打场面特效过多反而显得假。
06版的问题也很多,但是对于整部剧的整体氛围把握还是很正确的,慈文的实景拍摄为剧加分太多,音乐缠绵悱恻,感情戏的确有荡气回肠之感,即便是配角,有些刻画的也很用心。
就拿杨幂版郭襄在从黄蓉口中得知南海神尼是个谎言,小龙女早已死于十六年前的那场戏来说,整场戏随着背景音乐从平缓到急急起伏,黄蓉向郭襄娓娓道来十六年前的故事,郭襄从一开始的耐心聆听,到真相逐渐揭开时的震惊,再到为杨过而倍感伤怀,整个情节是循序渐进的,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的情绪,令人揪心。
反观14版,郭襄全程瞪着大眼睛听黄蓉皱着眉头说完所有的故事,看完后真的心里也没有一丝波澜,其他的戏份很多也感觉是浅尝辄止,完全没有深挖,看完以后根本没什么印象。
总之,一部戏成不成功,演员不占决定作用,根本之处还是在于整个幕后团队。
该剧刻意地通过小鲜肉男星、肉麻台词、女配抢镜、雷人桥段等恶搞经典的伎俩来哗众取宠,让观众对翻拍自经典名著《神雕侠侣》电视剧的理解十分片面,并且的文化内涵大大缺失。
翻拍金庸剧应该遵从金庸先生的那种正气,而不是胡改、改成搞对象那种的,那是瞎搞!
完全没有历史感和厚重感,那种价值观十分不正确,带坏了年轻人。
《神雕侠侣》前两集简直就是《李莫愁传》让我痛心疾首,金庸剧不是以搞对象为主的,而是要突出人与人情感的关系、浪漫的意境,不能把浪漫搞成庸俗,就算是爱情,他倡导的也是生死与共、坚贞不渝,表达的是一种浪漫情怀,这个尺度很值得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月三日,就是电视剧播放的那一天,我独在网络上徘徊,遇见C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神雕侠侣君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神雕侠侣君生前就很爱看大家的影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写的影评,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点击量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决定还是得写它。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雷剧,烂片,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脑残粉儿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好剧,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佳作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三观全无节操尽毁,来洗涤原著,仅使留下主角名字和出处的悲哀。
在恶搞和改编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创新非创新的剧情。
我不知道这样的改编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第三集已经播了两集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金庸先生的作品之中,神雕侠侣君是我们喜爱的。
神雕三部曲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李若彤版小龙女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暑假的电视机里,丐帮比武选帮主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终南山上,双剑合璧赢了金轮法王,才有人指着一个白衣女子告诉我,说:这就是小龙女。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世俗所屈,反抗封建,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过儿,过儿地叫着,态度淡然。
待到绝情谷底,中情花毒之后,她也还是始终过儿过儿地叫着,态度淡然。
待到杨过服断肠草解毒后,思及往日的师徒情分以为责任已尽,准备跳崖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杨过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版的人物是永恒的了。
主角,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剧情,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观众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观影者在雷剧山烂片海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大侠,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因为我只是一只雕,但以此记念神雕侠侣君!
知名不具!
雕兄绝笔因笑熬浆糊时,也有人纪念 ,很是喜欢。
遂作此篇呼应 。
金庸在《神雕侠侣》是这样描述小龙女的外貌: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一个少女走了进来。
那少女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间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刘亦菲扮演的小龙女是比较符合原著的,因为当时刘亦菲的年纪恰巧是十七八岁,清丽秀雅,以“美若天仙”来形容她不为过。
小龙女在大胜关遇到杨过,从黄蓉中眼中看,她看上去非常不象杨过的师傅,看着比杨过小,比她的女儿郭芙都小的模样。
李若彤版的小龙女一直被称之经典。
她确实演得好。
在众多金庸迷中,她就是理想中的神仙姐姐。
李若彤曾经一度息影。
日前,李若彤参加了《鲁豫有约》,在节目中李若彤称当年爱情的不顺和父亲的离世,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一度换上抑郁症,造成无法在演艺圈正常的工作。
李若彤是悲苦的面相,角色也是这样的。
按照@相面知心 的说法是:女相田宅宫凹陷,法令深窄,悲观压抑,个性冷淡,自然婚姻不顺,运势不佳 。
拥有美貌的人我更希望她得到幸福,现实生活中,李若彤的感情生活不佳,为此我为她感到心痛。
因为她也是我最爱的小龙女。
1998年台湾台视与大陆合拍的《神雕侠侣》由任贤齐和吴倩莲主演。
在众多版本的《神雕侠侣》,本剧是遭受非议最多的一部。
而这一版的杨过,我是最不喜欢的,因为不够帅!
吴倩莲素面黑衣,很多人都说她没有冰清玉洁的气质。
但是找她演小龙女也是合适的,因为吴倩莲身上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孤傲的气质,这种孤傲的气质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她面相薄寡苦情,所以曾经有很多悲苦或者孤寂的角色找她演,比如《饮食男女》《夜半歌声》。
如果她早几年再年轻一点,可以演李安的《色戒》。
当时李安选角的时候,就是因为汤唯跟吴倩莲的气质很像。
新加坡版的《神雕侠侣》的小龙女是范文芳,这一位是过得比较幸福 的,因为她现实生活中就嫁给了剧中的杨过。
而喜欢范文芳的人也不少,说范文芳演出来的感觉是超凡脱俗,非人间凡人的那种冰清玉洁感。
但是我不喜欢新加坡口音,我听着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我就很难入戏(女人果然是听觉动物)。
陈妍希版本的小龙女剧照一出来就遭到很多人的谩骂,觉得她的包子脸造型毁了这个经典的角色。
其实陈妍希的面相特别好,面大耳肥、鼻翼丰满、唇红齿白、眉清目秀、腿粗身体好(这些是褒赞,不是吐槽),一看就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种类型的人在尘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
她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 的扮相我就特别喜欢,简单干净,清纯而不失亲和力。
金庸在倚天开篇修改丘处机的《无俗念》,将小龙女比作姑射真人,疑为小龙女原型: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金庸笔下的小龙女是遗世而独立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金庸说:“她一生爱穿白衣,当真如风拂玉树,雪裹琼苞,兼之生性清冷,实当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
”女神永远都是用来仰望 ,怎么可以跟常人一样呢?
而陈妍希是食人间烟火的,当然演出来的小龙女也有了人间气,所以会遭到很多人的诟病。
不过,说句真心话,陈妍希在《神雕侠侣》里面的造型真心有点土,还我那些年的沈佳宜!!!
我喜欢的版本是古天乐李若彤的《神雕侠侣》,我觉得他们真的是一对璧人。
当时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正属于情窦初开的年纪,觉得这是全世界最纯真的爱情。
当看到杨过等了小龙女十六年,走到绝情谷的断肠崖边苦等,如此过了五日,在最后一日依然没有等到小龙女,我突然明白叫什么叫“一见杨过误终身”。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有人曾真心对待自己,不管怎样都是值得在世间走一遭了。
补充一段陈玉莲版本的:陈玉莲和刘德华演出过红极一时的《神雕侠侣》,很多人人称她是史上那个最美丽的小龙女。
陈玉莲生得美若天仙,但出身贫寒,草根美女心直口快,任性泼辣,而且还有诸多美女共同的致病伤,一只鹅公嗓,一张不太喜欢笑的脸。
瓜子脸、鹅公嗓,加上不喜欢笑的脸,这就让人很难跟喜庆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美丽的小龙女曾经和大哥周润发谈了五年的恋爱,不得善终。
在1984年下嫁美国商人陈超武后,还是沈殿霞做的媒,八年后于1992年离婚。
之后她与外形打扮都很中性的女导演蔡美诗同居,相处十一年,最后也因了解而分开。
有一段时间,她移居海外与家里不通消息,父亲以为她死了,在银行的门口大哭。
如今现实生活中的她,生活方式最像小龙女,笃信佛教,闲暇作义工。
有好事者问陈玉莲,你衣着简朴,生活清淡,可觉得世事不公?
她莞尔一笑:“我生活平静,比从前开心。
”
有人骂陈妍希版小龙女难看,我就觉得很美,为什么小龙女一定要是李若彤版的路线呢?
从角色来看,这个版本小龙女多了一份人性更接地气,以往的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对于男女之情的表达也很高大上,但这个小龙女对于杨过是会表达的,是有主动传情交流的,正常的女子应该如此。
这版在延续了小龙女的脱离尘世个性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元素,与杨过一起的时候多了份欢乐与喜悦,那是男女之间的自然流露表达,以往的表达都太过含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突破。
非常喜欢这个版的小龙女,满清新的,又不属于古装的那种高大上。
小龙女的美不是在于外表天下第一,而是美加上对杨过那种全世界只有他一人的情感表达才是小龙女真正魅力所在。
再说李莫愁,角色外形是一个突破,原本李莫愁偏老,这个版本的李莫愁有青春年少的时候,虽然杀人无数,但当陆展元出现时,一样会被俘获,少女的那种感觉与原本非常不同。
另一是欧阳锋,这个角色演得有点像老顽童,使得西毒不再这么毒了,而成了一个慈爱嬉皮的老头,最后头脑清醒时讲了自己的一段往事又说了些爱情心灵鸡汤,这个西毒真的很特别,是个有情感的西毒,你完全会忘记射雕中邪恶的西毒,让人充满怜悯。
目前只看到16集,相信后面也会很好。
人总是习惯保守,每次新东西出现时就会与过去对比,并且抓住过去,只是想抓住自己年少时的记忆。
近日新《神雕侠侣》正在热播之中,该剧保留了于正作品的一贯特点,争议伴随着新鲜的物料。
或许自从于正版《神雕侠侣》公布主创和定妆照以来,网络便展开了全民吐槽大行动,口水仗一直延续到了剧集开播,之后甚至达到了口水仗的阶段。
或许该剧符合于正出品的一贯特点:大胆的颠覆,用争议带动热度,用当代时髦价值观包装古装题材,如此醉人的古装剧无论争议也好雷人也罢,归根到底还是追求的新鲜感,来刺激观众一探究竟的欲望,那么问题就来了,《神雕侠侣》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是在雷声过后感受新意,我们下面来仔细评判。
如今《神雕侠侣》被吐槽最多的地方,无非是剧中灵魂人物小龙女,纵览各版《神雕》,从早期的陈玉莲、潘迎紫的古典形象,到李若彤、刘亦菲在大众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这是金庸老对小龙女的描写,不食人间烟火,冰心玉洁几乎成了小龙女的代名词。
如今新版《神雕》选取了凭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而走红的陈妍希,在电影中,她饰演的沈佳仪清纯又优秀,赢得大众的广泛好评。
然而对于对于小龙女来说,单有清纯的邻家女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姿色绝伦,性格清冷,与陈妍希气质并不相符。
因此当陈妍希版小龙女一经面世,“小笼包”的称号便不胫而走,再加上陈妍希圆脸配双抓髻,包子配鸡腿,看来古墓派的伙食那是相当不错。
然而,不同于臃肿的小龙女,新神雕在女配上可谓是煞费苦心。
一个个貌美如花的配角,似乎让电视剧看起来也精彩了几分。
不少观看过电视剧的网友们也感慨,因为女配角们太美,所以对电视剧也有了些期待。
据悉,虽然主演遭到了大家一致的吐槽,但因为配角们的出彩,也为电视剧拉回了几分人气,也算是歪打正着。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神雕侠侣》的颠覆情况,李莫愁变女一号喧宾夺主,林朝英穿越成白发魔女,杨过花心赛过韦小宝。
众所周知,《神雕侠侣》最著名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故事中的每个人几乎都能暗合上一个“情”字。
而在于正作品最突出的也是“情”,因此在这版《神雕》中,情感话题被刻意放大,李莫愁在于正笔下成功洗白,敢爱敢恨,很多观众表示“本来喜欢小龙女的,但看了这剧后喜欢上了李莫愁。
”同时,该剧还虚构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人年轻时的恋情,黄药师与梅超风的师生恋,秋意浓与洪七公则是相爱相杀,这些桥段几乎可以独立成章为外传作品。
其实,“颠覆”一直都是于正的最爱,从《王的女人》到《笑傲江湖》,于正的颠覆精神早已名冠天下。
而且细心的观众也会发现,于正的颠覆并不是推翻重来,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对其中旁枝情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和延伸,比如在《笑傲江湖》中的“冲东恋”,让东方不败上位女一号这些桥段,都是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原版的解读。
对此出品方的解释是,这些情感线的设置是有目的的,上一辈人在爱情中的浮沉得失给了下一辈人启迪。
当然这些情节要放在整体故事环境下去审视,单独拿出来则会让人产生吐槽的冲动。
关于本片的服装道具,乃是于正标榜式的风格,明亮的色彩和精美的道具,用花海、花瓣营造气氛,节奏明快,打光到位。
单从这些硬件上看,许多国内的电视人可以择善而学之。
每个镜头里的每个演员都漂亮、干净,画面也养眼,而在台词上也依旧延续于正的风格:年轻、穿越、无厘头。
武侠剧的特点是有想象力,也有正能量,唯美爱情,侠义精神,光怪陆离的江湖,这些,都是新一代观众的心头最爱。
新编武侠剧,在不否定过去经典的同时,增添了以当代价值观和审美趋势的旁枝,这项修正其实是符合时代特征和快餐问题,在如今青春偶像剧大行其道的面前,新版《神雕侠侣》牺牲了小龙女成就了李莫愁的惊艳,难以挖掘出《神雕》传统故事的精髓却看出来外传的精彩。
新版的改编不可能比原著更精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改编后的新版更适合年轻观众追新求变的口味。
虽然很多铁杆粉依然不吝点赞,但更多的网友显然已开启了“一边喷饭、一边过瘾”的观剧模式。
就像陈妍希在微博上自称“小笼包”自黑一样,在争议中带动新鲜感,在这个快餐时代,大家开心就好。
很多人是跟风黑。作为一个从来没看过也不想看于正作品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看过神雕侠侣四个版本的人,我想说,其实这版在所有版本里可以排前三。小龙女的造型和选角是瑕,但瑕不掩瑜。非常意外的是,陈晓的杨过比以往版本的演绎都要动人,意外的出彩。大概和他毕业于中戏有关。还有,这版的郭靖是过去所
还可以,就是小龙女有点胖
海报是我做的哈哈
没想象中那么差,平衡一下下。
选角太不走心了。。。小龙女太出戏
世间竟有如此出尘绝艳之包子
陈晓的表演挺好的
差点因为小龙女的雷放弃这部剧,不过陈晓演的杨过让我这个十几年的原著粉成为他的粉丝。没想到芒果雷剧里居然有一位这么好,这么用心琢磨演技的演员。
陈晓还可以
小龙女太难看……
经典难以复制,但这剧其实不算太差的,张馨予的李莫愁演的还可以,郑国霖的靖哥哥还是有几分样子的,杨过的话,陈晓本人声音略聒噪不好听,前期稍显浮夸,但十六年后造型挺帅的,眼神戏比较细腻。
虽然布丁视频只有0.6分可我还是看完了,说说跟其他几部最大的不同吧,一丰富了许多人的故事线,五绝,独孤求败,就是连大武小武等酱油角色都有了自圆其说的闭环故事,二是女配完胜女主,李莫愁公孙绿萼等悲剧性角色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塑造都把小笼包版小龙女爆出翔,三陈晓不开口讲话还是很帅的,不过1
冰窟淫娃与盗花嫖客。
陈晓这个选角就是很符合原著的,演的很有少年感😭毁在了女主造型上,四星是看的陈晓面子上给的,我恨死于正了,于正滚出翻拍界。
眼都快瞎了,笑出腹肌来了。。
这一版的神雕侠侣我只记得小笼包姑姑,陈妍希那张脸真的不适合古装啊,好肿,心疼那一夜的甄志丙了,还有杨过是什么鬼,小时候是个痞子,坏成那样,长大后除了撩妹一无是处,我就觉得他被砍手臂是活该
于麻麻拍的这一版太差了 小龙女不像小龙女
被于正气死了,改的什么鬼。
其实陈妍希挺好看的啊,陈晓也帅,不过陈妍希那造型做的,于妈也是够够的了
感情戏份增多,众多漂亮的女配角出彩。小龙女傻萌,总是一副花痴状。虽说“小笼包”这个称号实属贬义,想想还是很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