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颠覆了好人终究会有好报的传统思路,港片自《无间道》后,卧底题材很热,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更是家喻户晓,只是这句话有多少卧底真正敢说?
这部片子很真实,社会的残酷,人性的丑陋都一览无余。
黑与白,好与坏究竟要如何界定?
黑道也有很讲义气的,白道也有行事嚣张的,当我们选好自己的角色,就要走自己角色特定的路。
小海最初选择白,却无奈要去混黑,一个初入社会的懵懂少年混了八年的黑还能再清楚的明白自己是人是鬼吗?
出卖老大回到了白,却发现自己不被同事信任,以前替自己挡了一刀的兄弟也不原谅自己,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明明是做了件正义之事,却两面都不接纳,于是在故事结尾整个画面变成了灰色。
是啊这个世界除了黑和白,还有很大一片灰,而我们真正生活的地方,正是这一片灰色里。
试问自己,换做是我要如何抉择?
人生苦短,我才不要生前被人当屎,死后加官进爵呢,为什么要牺牲之后才觉得惨烈?
如果我生前的努力换来你们的怀疑背叛,那我宁愿不做警察。
黄秋生最后说了句“大家都是混口饭吃,不值得”,因为那点可怜的道义,我就要变得人不是人,妖不是妖么?
混口饭吃,这么做确实是不值得。
有兄弟,有女人,有酒肉,有钱花,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人生得此,足矣。
妖就是妖,我才不他妈装人!
《无间道》后,香港的警匪片似乎看到了希望,以游走于黑白之间的卧底为主角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冲击市场,《黑白道》也不例外,片名再清楚不过。
此片的一大看点就是张家辉的转型,这样一个感情复杂的有挑战性的角色,给了他机会磨砺和展现搞笑以外的演技,这也为他今年问鼎金像奖影帝奠定了基础。
影片的剪辑比较精简,使得情节十分紧凑,几处细节也处理得相当不错,比如海仔那句欲说还休的“保重”显露了他对Dark哥的矛盾情绪,还有海仔第一次穿警服,衬衣下摆塞进塞出怎么也不服帖,预示着他的回归之路也会相当坎坷。
但这些都不是此片最成功之处。
要从扎堆拍摄的卧底电影中脱颖而出,选取的角度新颖与否就成了一大关键,《黑白道》就胜于此,它关注的是警员完成卧底任务复职后面临的困境和痛苦,大众印象中精彩绝伦的卧底生涯反倒只以插叙的方式轻描淡写的穿梭其中,可谓另辟蹊径。
都知道卧底执行任务的过程是危险与诱惑并存的,却从未想过完成任务意味着什么,片尾的一段文字告诉我们,很大一部分人的日子很不好过,影片的主人公海仔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可悲的例子。
八年前他只是一个刚从警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没有权力的野心,也并非正义感超强,却在上司的软磨硬泡下成为身处悬崖上的边缘人,安全得不到保障,还必须忍受同僚的调查、蔑视、打骂,但他始终忍辱负重,因为在他内心抱着一个美好希冀,终有一日他会正大光明的重回警队,做一个正常的普通的警察。
然而,当他以为愿望实现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把现实想象的太简单,等待他的不是上司的赞许、信任、体恤,也不是同僚的欢迎、欣赏、肯定,取而代之的竟是猜忌、怀疑、排斥。
令他无所适从的还不止这些,女友的怨怼、好朋友的憎恨和黑道分子的报复也远非自己可以掌握,无法对他们无动于衷,无法与他们彻底划清界限,站在警察的立场只会激化矛盾、制造伤害,情何以堪啊。
八年的梦醒了,再也回不去了,嘲笑自己太傻太天真,已欲哭无泪。
回首八年卧底生涯的片段,以生命为赌注斗智斗勇固然令人后怕,但兄弟间亲如一家的义气和感动、与女友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却难以忘怀,就算是作为目标人物的Dark哥,对手下的关照和对孩子的保护也令人动容,那些日子除了需要隐藏身份、搜集证据、为虎作伥,何尝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和生活。
带着假面具,却动了真性情,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
反观警察的种种行为,打着法律的旗号滋事打人,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自己人也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分派别、窝里斗,连监视、跟踪这些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用上,怎能不令人心寒。
就拿Dark哥和同事获取消息的方式作比较好了,一个主动支走小孩,动动嘴皮子让对方心甘情愿说出来,另一个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全力打到对方松口为止。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黑道中人的孩子,对警察的评价也是迥然不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道比白道更重情义、更有人情味,这大概就是俗称的盗亦有道。
我到底是谁,白道、黑道还是中间人?
既然黑白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分明,正义与邪恶也不是那么绝对,那么,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还能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我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只是履行警察的职责惩恶扬善、维护法纪,结果却过上这种前见不得人、后生不如死的日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
在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冲击下,海仔的身份模糊了,情感迷惘了,自我认知产生了矛盾与混乱,随之而来的,信仰也逐渐坍塌。
在困惑不安和痛苦挣扎中不断升级的孤立感、压抑感和逼迫感终于令他绝望崩溃,虽然最后被说动又燃起了新希望,却仍无力改变被枪杀的命运。
不禁想起前阵子热捧的《潜伏》,能潜伏到余则成这个份上,无疑是幸运的。
有金钱,有权力,有地位,有荣誉,浪漫爱情、革命伴侣、如花美眷身边从不缺少,虽不能说活得滋润逍遥,但至少在这种情况下,岁月依旧在激情燃烧,信仰还是在坚定拥护,革命事业仍然在无悔奋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使其生命充满了意义和价值。
然而还有一些人,最后痛苦的发现那些意义和价值是要打上一个问号的。
“上海滩三才女”之一的女诗人关露就惨的多,抗日战争时期打入汪伪特工总部76号,策反李世群,后又在日本人办的杂志做编辑收集情报,到头来,汉奸的恶名背上了,十年的监牢蹲上了,本可以寄托的爱情也被组织枪毙了,悲愤之下患上了精神分裂。
众叛亲离,孤苦无依,满腹的冤屈无处申诉也无法辩护,所谓的信仰和理想变成一场空,所有的才华与抱负都被牺牲,多么可悲的现实。
习惯了被诬蔑、侮辱、鄙视,她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为身份正名、为自己讨个说法,于是,当几十年后平反的消息终于传来,她平静的选择了自我了断。
她悔吗?
也许不,但定是怨的、恨的。
再试想《无间道》里的陈永仁,如果他没有死,是不是有可能做回普通警察呢?
唯一了解他身份的上司死了,档案是假的,没有人会相信他,就算不堪恶名杀死刘建明和老大,也不可能被人当做英雄迎回来,死也不足惜,反而刘建明的墓会入住烈士陵园,受人景仰哀悼。
海仔的悲剧可能只是编剧为了情节的可看性而特意安排,但从中我们可以总结,警队带着有色眼镜给予卧底不公正待遇,以及卧底自身的动摇和不适应,是造成归队卧底无法正常工作的两大原因。
卧底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与普通警察相比,他们需要更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志,以出色、安全的完成任务,回归之后更需要组织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以尽快调整心态,适应警察身份和办事流程。
因而,相关的制度应给予他们应有的宽容、安抚和保护,在我看来,与其监视、跟踪一个月,不如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鉴定,视实际情况安排工作的时间和种类,岂不人性化的多。
豆瓣的打星方式经常让人犹豫,五档层次实在太少,如果可以,我想此片可以打72、73分,三星太少,四星又过了。
扣掉的分数在于结尾不够震撼、悲情(个人认为,海仔最终还是没能洗清冤屈,从此怀疑一切或是郁郁而终更好),深度挖掘尚有余地,黄秋生饰演的警察形象模糊难以理解,以及有过分美化黑道的嫌疑。
最终打了四星,有点勉强,除了比起60心理分更偏向80,还是得益于角度新、可看性强以及没有明显的编剧硬伤吧。
甚少看香港的肥皂剧,昨晚吃饭后回家打开电视机在放《肥田喜事》,大概扫了一眼,简直就是香港版《金三顺》,香港的肥皂剧的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和哈哈一笑而已,不过,中间肥田画了一幅图,讲明事物的两面看,晚上看《黑白道》,也是有类似的话,挺有意思。
肥田安慰许志安,给他画了一幅图,是一幅日出的图片,每个人看这个图片估计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说是日落,有人说是日出,这个跟心情有很大关系,一个人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或者过于没有压力,都不是一个好的情况,给自己要求高一些,对别人宽容一些,生活也没那么累了。
《黑白道》是香港最近的一部电影,一个卧底八年的警员海生,一朝突然翻身成为正式的警察,周围人的猜疑,自己的不习惯,都造成了压力过重,最后自己在被人诬陷之后,找到黑道上曾经的兄弟报仇,最后那个兄弟被甩下楼的同时,海生抓住了他的脚,回头与否,就看海生是否把他拉上来。
黄秋生在安慰他的时候说了一句:从楼下看,你是在把人往下扔,属于杀人,从楼上看,你抓住了这个人的脚,属于救人,事物总是两面看。
卧底八年,海生还能找回做警察的感觉,这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八年时间足以把一个警察变成一个黑社会混混,在黑社会的日子,看了自己的“同行”如何对付蛊惑仔,自己则必须成为蛊惑仔,如何处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一个人能否坚持的关键。
现在讲卧底,都会拿《无间道》来对比,看《黑白道》也不例外,黑白道比无间道真实,特别是对于一个长期的卧底的矛盾心情和角色转变的不习惯刻画都比较成功,而黑白道没无间道好看,主要是明星味和故事性明显不够,相对比较沉重,而无间道则比较紧凑。
从我的角度来看,黑白道更反应香港的黑帮片,无间道则更加商业化一些。
肥田喜事相关连接:http://www.huolaa.com/htm/51/51/115/1.htm本文原文连接:http://www.xucx.com/blog/post/556.html
晚上坐在地板上看完了《黑白道》。
放片头字幕的时候,特意还起身关掉了房间的灯。
转场技巧比较生硬、模糊,最要命就是模糊,很多镜头在当下和回忆间切换,我都自语出来了,说这个是在演过去、这段又回到现在了……努力回忆了一下导演的名字,字幕看得匆匆,愣是记不起来。
唯有“吴镇宇”三字留下印象。
港片在著名的《无间道》三部以后,就再也无法走出来。
这一部其实添一个副片名,叫无间道后传,非常合适。
对应人物就是,张家辉饰演的卧底小海相当于梁朝伟的阿仁,小海上面的何姓长官相当于黄秋生的那个角色,小海在黑帮的兄弟B仔就相当于杜汶则那个,只不过,老大Dark依然是倪家老二,都是吴镇宇演来。
卧底的后传,讲述卧底回归警队以后的日子。
八年搭上性命的卧底生涯,换来一纸嘉奖令和周围同事毫不信任的目光,以及廉署自己人的盯梢。
走出去,所有黑道的人都知道自己是个阿sir,以他们立场,小海是出卖兄弟的杂碎。
走回警署呢,同事们却看混混一样看小海。
总之,黑白道上,他都不是人了。
作卧底作的人尽皆知,除了张家辉演的这个小海,我立即想到的就是老帅哥谭耀文在《争分夺秒》里的杨sir了。
可见阿仁的殉职比最后归队要美好得多。
黄秋生在片子最后对何长官说,我不跟小海搭档,是同情他,跟着你的卧底有几个回来能干得长的?
不晓得这个意思是不是说,卧底完成任务归队还不如一直卧着。
P.S:顺便说一下李彩桦,她没演技就算了,最遗憾就是并不漂亮。
看她演古惑女,竟然叫人无限怀念应采儿的灵气来。
看过电影后总体感觉不错,虽然卧底的体裁已经很熟套,不过导演的角度很新颖,张家辉的演技也日趋成熟,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电影是《黑白道》,本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8分。
故事没什么出奇之处,只是本片的选的角度非常独特。
当香港警匪电影衰落之期,一部《无间道》的问世使得所有香港人仿佛看见了香港电影的出路。
于是一大拨以卧底为题材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本片导演邱礼涛仿佛看到同类型竞争过多,难以突破于是从卧底复职后的心态变化来述说那些卧底回归之后的故事,使人不禁感慨万分。
这部电影中,张家辉的演技确实让人有些无力吐槽,他虽然很想摆脱喜星的帽子,但是不得不说这部戏中他的演技有些力度太过,还是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而黄秋生在这部戏中也并没有太多出彩.这部戏中唯一一个可圈可点的是吴镇宇,他饰演的大哥,拿捏的恰到好处,跟我喜爱的梁家辉虽然感觉还有些距离,不过他确是这部戏中最出色的地方了.
这部戏,以张家辉饰演的海仔回归后心路变化,这其中他回首八年卧底生涯的片段,以生命为赌注斗智斗勇固然令人后怕,但兄弟间亲如一家的义气和感动、与女友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却难以忘怀,就算是作为目标人物的Dark哥,对手下的关照和对孩子的保护也令人动容,那些日子除了需要隐藏身份、搜集证据、为虎作伥,何尝不是他想要的感情和生活。
带着假面具,却动了真性情,难道这就是不可饶恕的错?
反观警察的种种行为,打着法律的旗号滋事打人,飞扬跋扈、仗势欺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自己人也缺乏最起码的信任,分派别、窝里斗,连监视、跟踪这些对付犯罪分子的手段也用上,怎能不令人心寒。
就拿Dark哥和同事获取消息的方式作比较好了,一个主动支走小孩,动动嘴皮子让对方心甘情愿说出来,另一个则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全力打到对方松口为止。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是黑道中人的孩子,对警察的评价也是迥然不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道比白道更重情义、更有人情味,这大概就是俗称的盗亦有道。
一句话点评:是非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记得听老师说过黑白照片就是黑白灰三色的表达,黑白反应的是只是表象,照片的好坏主要在灰,因为灰色地带充分的表达了人的情感。
看完这部电影,想起了这番话,也许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这样黑白分明的两级置换,但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穿插在灰色地带,也就是黑白交错的地方而游离,尤其工作了的人能强烈体会,HK的导演之所以拍了很多关于卧底的影片,正是把人们日常生活的灰色升华下成主题突出矛盾凸现的黑白来刻画我们的生活。
嗯,不错的片子,推一下!
《黑白道》的悲剧震撼性开场居然把我逗乐了,这不是照搬《情枭的黎明》Carlito's Way吗?
多年以前躺在纽约地铁站台上抽搐的阿尔帕西诺被翻版了,一个压低了声音的人问:“你还记得我吗?
我是布鲁克林的小白……”那时候我看的还是录像带,台湾人翻译的字幕吧,把班尼翻成了小白,把布朗克斯翻成了布鲁克林。
砰砰两声枪响,查理的梦想终结在冰冷的站台上,镜头直推眼睛,一段两个多小时长的故事这才开始……后来小白同志来公司上班的时候,跟大家说:“可以叫我小白……”我说:“小白?
布鲁克林的小白?
”真小白同志茫然以对,冷场,冷场~~非影迷,鉴定完毕!
黑白道,不是无间道,也不是黑社会,所以也远远不及后两者好看。
邱礼涛的水准很不稳,不稳也主要是往不好的那边去。
时空交错,回忆与现实并行,邱导绕着绕着就差点把自己也绕进去。
主要剧情是讲卧底花8年完成任务后回归警队,却也得不到同事的信任,小小心灵充满阴影的故事。
张家辉挑大梁,没有了杜琪峰的耳提面命,果然直接打回了原型,成了我讨厌的那个满脸是戏的电视剧串子。
要不是有吴镇宇和黄秋生,我真是看不下去。
所以说香港的导演就是看得多,小时候看过很多片段都很崇拜,后来咱们片源也富足了,一补课,一扫盲,原来马丁斯科西思或者布里杨德帕尔马或者科泼拉早就拍过,切~~不过这也是好事,说明咱们还是分得清好坏di,足以自慰啊……
对于香港黑帮题材的电影来说,到了儒如今的年代,已经成为了圈钱的工具。
如果创作出《无间道》这样的好电影,那是黑帮电影的附加价值——是属于多赚的荣耀。
《黑白道》也逃不过这个圈子。
黄秋生、吴镇宇、张家辉三位实力派男星,邱礼涛导演,黑社会,卧底,爱情……这些元素足以让人掏钱。
不过对于我等来说,只会去买盗版碟,在电视上需求一点快感。
海生(张家辉)是卧底,当警察8年,卧底4年,跟着黑社会大哥老Dark(吴镇宇)混。
黄秋生在影片里面是警察。
对于卧底了4年的张家辉来说,结束卧底生涯回到检查队伍里面,是需要勇气的。
这个勇气有很多种:4年的感情不短,4年内,他也曾经真心帮助吴镇宇,不让他被警察抓,也帮助过其他黑社会的人,4年后,在吴镇宇最落魄的时候去指正他,抓他,是需要勇气的。
吴镇宇就很吃惊:为什么不在我辉煌的时候抓我?
再说回到警察队伍,当了4年的黑社会,其实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是鬼了。
当然,电影里面,他必须是个人,否则就不会通过电影局的审查。
可是,谁相信他呢?
就像他的上司说的那样,当初你混如黑社会的时候,老大还不是考察了他好几个月。
现在要“混”进警察的圈子,也得接受考察。
还有爱情,女友说:“我跟你两年,已经破了纪录了”。
难道现在当了警察,还要跟你?
以前他每天看A片,把房子弄的乱七八糟,每天去KTV克药划拳喝酒……现在都不能了。
作为回归警察队伍的卧底张家辉将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社会?
我很欣赏张家辉的表演,他的眼神!
让我一点都不想同情他,我会眼睁睁的看着,因为,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他们是警察,同时也是卧底。
不过,这个卧底不是卧到黑社会,而是卧在自己心理。
所以意识与潜意识一说,难怪人家说,警察是有证件的合法流氓,原来就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上说,这个题材是好的。
但是如果放在黑社会、卧底这个层面去理解的话,那么就是一个失败的。
其实,对于本剧来说,是有条件把这个“意识与潜意识”的问题说清楚的,也就是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两面性。
警察黄秋生。
他的表演艺术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他在影片中的转变是无人能接受的。
张家辉的领导交代说,黄秋生是个好警察,只不过说话不好听,对于黑社会的人总是打打骂骂的不礼貌,虽然案子破了不少,但是没有得到提升,其实他的形象是玩世不恭的,但是到后来,张家辉在最后“劫持人质”的时候,他居然出来说了那么多让你我都感动的话,导演在影片中没有足够的画面去交代这个人,其实有两面性的,所以,这一点转变,其实是失败的。
干脆点,黄秋生在片子里面,就应该是一个流氓警察。
黑社会老大吴镇宇。
他的戏全部是张家辉的回忆出来的,有点可惜。
戏份不多,但是我们都欣赏他的表演,他选择了在监狱自杀。
对于这样一个黑社会的老大,居然叫自己的手下,不要去找出卖他的张家辉报仇,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
生活中就是这样的,或许你每天都是卧底,不过,你应该知道,如果演戏演的太久,就是真的。
或许就没人相信你在演戏了,如果你选择了演戏,你就应该一直演下去,爱情也是如此。
是的,这都是一些善意的演戏。
我只所以说它是伪“无间道”,就是如此。
一段toutch到我的对白,镇宇的表演天衣无缝,如神来!
当年任达华看完〈苏州河〉说他最看好的内地女演员是周迅,又是当年周迅说他最想合作的是吴镇宇这样的演员。
也是当年,我在每天在电脑前拼命地赌青春,有闲就疯狂地乱看电影,每每看到镇宇,叹服的同时,眼角总是有泪。
大约十年左右之后的今天,在股票语音聊天室听人聊股票!
漫不经心地打出几个字,却是我挣扎多年而得的一点心得。
大意是:我已与追涨杀跌短线频繁操作的过去彻底告别,绝不要再回到过去!
绝不!
可表达出来的时候,却是这样的话语: 我喜欢过两部电影,他们都说不再回到过去,他们都没有回去!
宁死都不回到过去!
一部是罗伯特德尼罗深的,叫
还好我记得有张家辉,我记得大概的剧情,于是百度到片名,便再在PPLIVE里找这片子看。
终于,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其实是有两段表白的:一段是刚开始,老dark落难。
我的泪涌出。
另一段是张家辉被告知老dark自杀了(他终于没有回去),然后张想起他在车上说过“他绝不回去”。
再一次泪如雨下!
他说“那就是当了警察之后再跟的我呢,也行,要不让人以为我没照顾好兄弟,没饭吃去当兼职”。
他说“证据不够就跟我说呀。
我风光的时候不弄我,我落魄了才抓我,靠”他说“当警察就别混黑社会,混黑社会就别当警察,你他妈是不是有病呀”他被另一个凶恶的警察(黄秋生)凶狠地暴打,缴械,压倒在车窗上扣上手铐。。。。。。
我曾经说过:我见不得英雄落难,见不得美女迟暮,见不得美被催残。。。
强大风光的人, 在。。。。
一贫一贱,交情乃现。。。。。。。
他泪光闪动地说“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曾经坐过四年牢,牢里的日子很不好捱?
”他心有余悸地说“出狱后我每次开车经过监狱,都会闭上眼睛。
有兄弟进去了,我也不去看,宁愿被别人说不义气。
”我不禁想到另一部著名的电影中的沙保的监狱里的andy 杜佛伦,想到国内许多许多的相关报导和离奇死亡。
我想,那应该是真的很艰难很生不如死的折磨。
他说“你知不知道,我告诉过我自己,我再不要回到过去”。
然后他被抓捕后自杀了,,,, 一如尔东升门徒中的另一个刘德华扮演的老大。
然后小海回快起他过去的点点滴滴。。
然后有一大群兄弟的不平,然后有因他过了安乐日子的残废兄弟的报仇。。。
我知道,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想当这样的人。。。。。。。
可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能做到过。。。。。
现实让我很无奈很无力。。。。。。。。
但是并不妨碍我看着镇宇的表演,和他一起流眼泪!
算是无间道大获成功后的一部跟风之作,选取卧底归队后心理落差的独特角度。但全剧并不出彩,几个实力派的表现也只是正常发挥。
邱礼涛的片子色调上再明快点就beatiful了
卧底片横行的年代,大家都赶了一次潮流~
越来越喜欢张家辉了,只是他拍的题材好局限。。。李彩桦也不错,以前不喜欢她的,现在还可以。很好看
25仔之咎由自取哈哈哈哈 李彩桦和黄秋生的两场戏十分精彩
貌似在星空卫视看了后半段吧,有空再认真看看,只记得最后那个人也是难逃一死。。
消磨時間,沒啥特別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算是跟风《无间道》的作品,但广义上这种卧底警员陷入认同焦虑的故事在港片里是个老题材了,比如周星驰的《风雨同路》等等。除了题材,邱礼涛在手法上也能借鉴别人,开场抓捕戏里黄秋生用枪连怼吴镇宇头三次的设计简直是杜琪峰手笔了,而几处张家辉身上颜色与背景格格不入的打光也是同样。但本片的新意在于,它充斥着回归的卧底警员张家辉的心理戏(前半段更多),虽然第一镜就交代死亡的结局,但张家辉昔日人际关系的崩塌与警队的不信任甚至歧视,慢慢把角色逼向绝境,在爆发后换来黄秋生等人的理解(他为啥不早点交心)似乎迎来转机,又急转直下促成悲剧性,整个过程贯穿着张家辉现在与过去、警与匪经历的平行剪辑,尽管不是什么高难处理,但也做的扎实(以致稍显过火、啰嗦)。片尾爆料一下香港卧底警员的生存状况,邱的现实注脚
黑白颠倒
片子不错,就这该死的中文配音看得我实在受不了
影帝三人行。以及曾經挺欣賞卻沒有紅的路斯明。
不伦不类的。。什么东西嘛。。。
体会到了为什么说邱礼涛laughing gor有会少少炒冷饭味道了。人物弧度的的确确黑白道表现的更加有力道。
其实都几无间道噶~
是人是鬼?
剧本构思、切入点都不错,黑白对比非常强烈,穿插叙事是个亮点,只可惜内容薄弱,铺垫不足,无间道那么好学?三个男主,两位男神。张家辉那会儿还是满头黄毛的古惑仔,但是绝对主角,其他人都给他捧戏;吴镇宇那飞扬跋扈的劲儿太迷人。黄爸吴妈居然演出相爱相杀的戏码,难道忘了你们是万年好基友了么。
很压抑...
TO 某人,我可是认真观看了分手那段~~好好待在你的白道里吧,虽然我也知其实比黑道黑多了~放心,我没那么爱喝酒 >_>
比无间道的故事更真实,也更残酷。
张家辉太弱,吴镇宇你太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