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没记错的话,看过Before Sunrise后想写一个东西,叫做“一夜情不发生指南”来着,因为我觉得他们叨叨了那么久都没有对接真是一种境界——那可是维也纳,不是皇城根。
九年后的Before Sunset是一个潜伏很久的阴谋,它满足了很多刨根问底派的影迷,顺便彻底熄灭了我纯真的创作灵感,因为老大不小的Céline小姐在车上对孩他爸Jesse小哥说,咱那晚对接了两回,你个白痴。
我在满脑子他们还是做了他们还是做了的震惊中默默删除了对于青年男女运用高频率睿智语句成功压抑性本能的探讨。
那可是维也纳,不是皇城根。
我不相信结尾处他摸一摸无名指上的枷锁就表示它能够被轻易熔断,他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为了不伤害某些莫名其妙成为生命中最重要东西的东西而坚持另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我们那可怜的孩子常常成为这种莫名其妙行为的莫名其妙的借口。
但我真诚的相信他毫不知羞地以自以为人生中最浪漫也是最后的浪漫一夜为卖点编造成书的确是想重新把她拉出茫茫人海。
因为一般而言,拿自己说事的作者总是别有用心。
当然,像他这样用真心者相当稀罕。
我感觉巴黎虽然可以作为某种浪漫的代称,但真正置身其中,基本上还是被世俗包围着。
当然这不包括电影里塞纳河上可爱的游船和流光,不包括巴黎圣母院,不包括圣心堂,不包括艾菲尔铁塔,好吧,不包括所有作为一个游客的人去过的地方。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巴黎的大。
所以虽然这段重逢如此合理,可从开头它就是段童话,虽然童话里从没有两个如此叨叨的大人,他们不对骂,不亲吻,甚至后来也没遇到巫婆,没生出小王子。
不过在一座城市没有太多值得消磨假日的地方时,到书店坐坐倒是很有可能会遇到心头旧好,哪怕她年复一年地坚持不出现,你也能在纸上找到一些线索。
一般而言,性爱过度和性爱缺乏都会让人有所变化。
一年两次的悲剧性数字让他比年轻时更可爱,眉间多出来那道疤,带着那么一点焦急,像微微糊掉的焦糖一样急切。
她的情况似乎远不如他严重,不过她的瘦应该是因为她正在一勺勺掏空自己。
哦,这两人加起来好像某种咖啡,有焦糖,勺,和杯具。
设若一切如他所愿,而两人一反人类常设值能够晨晨昏昏保持激情夜夜欢好,那这部电影该是什么样子?
AV作证,我想不出。
计算了一下时间差,我发现自己诡异地处于两部片子中他和她年龄的中点。
于是我似乎应该既保持着维也纳红酒夜的青春亢奋情绪,又应该准备担当起隐修士父亲的苦差。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明亮的火车从民居的灯光间飞速穿过,我站在中央,就奇妙的拥有了快的和慢的两种时间。
我决定把我的豆瓣处女影评献给Before Sunset。
看完全片我才意识到整部片中对白的绝对地位。
之前我对电影的观念几乎被彻底颠覆了。
除了绝配的音乐,什么如画的风景、精致的装束、精细雕琢的言语、出乎意料的剧情,通通被舍弃在一旁。
可是,我还是觉得它美得一塌糊涂。
这不是艺术,分明就是真的生活。
我在Céline和Jesse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说了我想对生活说的。
虽然没有看Before Sunrise,不过我能想象Céline九年间的变化,她一直在实践着独立的自我定位,并且做得不错。
这个角色较Jesse而言,出彩更多,或者说这样的女性形象也是我理想的状态,因而更多的专注都投射在她身上:她从政治专业毕业,立志为政府工作for a better world,不过现实总是不尽然,于是投奔环保事业,并热爱始终。
年已三十,被所谓的爱情耗尽了心力,认识到爱情与现实的相悖,却仍未向传统和强势妥协。
另一面,她又是如此让人生爱的一个法国女人,九年光阴里的成长让她有蜕变,也有保留。
她提及的那些普通人恐怕早已遗忘殆尽的细节,还有自然里生命里的感知,分明是如同少女一样柔软的内心才能具备的。
当她和Jessie在傍晚的塞纳河上徜徉过往,风拂过她得金发还有衣襟,白皙的脊背在夕阳下时隐时现,要说文艺的元素,恐怕都藏在这里吧。
她居住的城市——如画的巴黎,她钟爱的莎士比亚旧书店和咖啡屋,跳到她怀中享受抚弄的猫咪,以及附了性灵的木吉他弹唱……虽然看得出影片重心不在意境和氛围的营造,但这是无论怎样都无法遮蔽的法式情调。
Jesse看起来似乎比Céline更加顺利:一本自传体式小说使他一跃坐上畅销书作家之列,开始周游各国,四处签售。
但他不是一个好胜的男人,那眉头深刻的皱纹毫无避讳地出卖了他生活里的苦闷。
生活里他再普通不过:内心里深深埋藏着一种愿望,可是对于现实,奋斗了,也妥协了。
对于世界的改变,有看法,但似乎不在乎是否与自己相关。
语气中尽是对生活的调侃,对自己的调侃,对Jesse的调侃(其实是小小的激怒了她的)。
所以当Jesse听到Céline如此认真地与他谈论“the world is a mess right now ”,他作为一个男人的高姿态似乎被抑制了,自尊心使他自然回击。
说到调侃,片子里的调侃无处不在。
戏谑美国人的无知浪费、没心没肺,法洲人的故作姿态,放浪成性,还有帝国主义、共产主义、工业化、暴力、人权……这些严肃的话题在幽默里倒是显得自然,而它们平时就是这么呈现在生活里的,茶余饭后、街道路旁。
除却两个角色里的隐藏的外部含义,Céline和Jesse就是一对九年未曾相见但又相爱的平常男女。
他们的生活在九年里曾有交集,但彼此并不知道。
世界很小,我们常常在圈里打转,到头来发现一切就像一场玩笑。
牵绊我们同时也羁绊着他们生活的是,他们一再的错过,好在爱情一直没有消退。
令人感慨,一夜的记忆竟可彻底改变后续的人生,就像Jesse说的,如果九年前Céline的祖母没有在那天下葬,他们在维也纳的约定得以兑现,那现在的人生必定迥然不同。
如果《情书》里的女藤井树在当年就发现了书中的画像,故事还会继续,可是回忆就会彻底更改了。
“I guess a memory is never finished. As long as you're alive...”我们总是会煞费苦心地为主人公的故事增添后续,我们喜欢完满的结局。
可是这部片子里的两个人,我真心希望他们不会在一起。
就像他们自己分析的那样,他们的爱也许只是属于温暖天气里,欧洲街头的邂逅漫步,但并不适合在一起。
Jesse生性悲观,而Céline更享受孤独的乐趣,他们共同的处境和话题建立在九年来四年的基础之上,若要终日相处磨合,谁又有百分之百的决心会白头到老。
说到头来,爱情最美之处在于思念与回忆,尤其对于孤独者。
孤独者更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敏于观察,勤于记录,善于记忆。
但是他们通常不会让人知道这些,因为没有人诉说。
一旦吐露心声,说明倾听者是同类之人。
这种缘分不同于一见钟情,更为稀有,因而冥冥中注定有再次相遇的可能。
泰坦尼克在我们的人生里走过了十五年,对于Jesse和Céline,今年又是另一个九年,续集注定他们还会再见。
而我们的人生经得起几个九年,又有多少人在心里默默留了一个空窗,守望赐予你思念与回忆的一个人;然后分道扬镳,不说再见。
I watched “Before Sunrise” first, then “Before Sunset”. I loved “before sunset”, the sequel made nine years later, better. It’s probably because of my age, I found more relevance to the second movie. “Before sunrise” is story of 20 somethings. You have luxury of time, and believing, as the second movie puts it: you stupidly think there would be a lot of opportunities like this, but, the truth is, there are not many.“Before Sunrise” was about a long night Jesse and Celine spent in Vienna. I felt the setting, the background, Vienna was very important. As these two young people wonder around the streets, backgrounded by magnificent buildings, sculptures, all of those made their story more romantic. It was like our first love, the smell, the river, the music and all those details are part of our first kiss memories. They talked, they walked, and they were interrupted by some interesting characters in this European city: German actors, one of them would play a walking cow; a old woman/palm reader; a starving poet who offered to write a poem for them with any word they pick, they picked “milkshake”, and exchanged most beautiful poem for the money; a belly dancer; a nice bar tender who loaned Jesse a bottle of red wine while Celine stole two glasses from the bar…“Before Sunset” was 80 minutes talking between Jesse and Celine. Even though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Paris, I felt the city, the background was of much less importance any more. They now in their 30s, nine years after their one-night journey, this time they only have less than two hours before Jesse’s flight back home. Jessa wanted to spend every minute with her, there was no more interventions from the city (maybe nine years later there are no more on-street poets any more too …). The conversation carried the show, and it did so wonderfully. It was fun for audience to observe how age changed them, and unchanged them at the same time. Celine was radiant, she was more doing what she wanted to do; Jesse was more eaten by life, more scared by the loss of love. I loved the sense of no time left, the sense of rushing between Jesse and Celine, also, the pretending, the anger, and revelations along the way. They may not remain together if they did meet at their promised time and place in “before sunrise”, but they did not. They aged separately, but carried the one-night memory with them. In that, they shaped each other’s lives during the nine years even though they were not together. Maybe that, the sense of loss, transcended everything. So, it was only nature now, nine years later, for them to revisit the other possibility if they stayed together…I realized 30 something might and is one of most beautiful years in ones life. Spend them wisely. P.S. this is not a good movie for everyone, some might hate it or find it boring.
最喜欢的几段《爱在日落黄昏时》的对白:我想画更多的画,我想每天弹吉他我想学中文,我想写更多的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很不一样的特质,你不能取代任何人,失去的就失去了每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我都很受伤我从来没有完全恢复过所以我尽量避免介入感情因为那种痛真的是太深了因为我会很怀念一个人很平常的东西好比那些细节你知道的,可能我们我们只适合那种偶遇当然,我应付不了那种天天见面的感情我们相聚的时候可以充满激情然后他离去了,我会很想他不过我起码不会痛不欲生如果有人一直在我身边我会觉得窒息还有那段过去的时光,那段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时光!我也想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也希望她拥有美好的生活每个角落,每棵树,每棵植物
写在前面的话: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那么建议你不用往下看了。
因为你一定会觉得这部片子就是在装X。
那些想法不是自私的就是毫无根据的,片中的男女主角是自作孽不可为。
片子的一切都那么虚假挑逗不起你任何感动。
如果你属于此类,那么请绕道。
另:没有看过此片的也请绕道。
-花了两下午的时间看完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
一般而言续集总是不如前作的,可这部是意外,我更爱九年后的他们,那是一种成熟之后的圆满。
九年。
戏里戏外。
都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九年前的故事讲的是生活中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还有很多不确定。
凭着直觉,赛琳娜跟杰西下了车,正如她九年后所言,她的所有浪漫和非理智都倾注在了那一个夜晚。
她不确定是否跟着这个陌生男人下车会有很棒的意外发现,但直觉告诉她会,所以她没有犹豫地下车。
然而人的直觉往往长久不了,在冲动过后,她和他都不得不去思考他们以后还要不要再见面。
这思考让人纠结,让人又理智了起来。
而彼时的他们那么年轻,人生有很多很多可能,仿佛当下的一个谨小慎微的选择会决定他们今后长长人生似的。
赛琳娜无疑是不确定的,她不确定他们真的在一起后是否会开始变得互相抱怨,开始破坏掉初遇时的美好,简单点说,她对男女能否和谐地保持长久关系就是彻头彻尾的没有信心。
而那时的杰西显然也很年轻,不足以给以她更多自信,更何况这本就是一场旅行中的邂逅和艳遇。
所以在那些不确定之后,他们相约六个月后,再在火车站碰头,不留对方姓名电话地址,仅仅做了这个约定。
而后赛琳娜上车,镜头缓缓扫过他们曾经路过的那些地方,人已离去,那些地方却好像还带着他们曾经驻足停留的余温似的。
然后,这一等,就是九年。
九年后的故事讲的是一切确定下来后的无奈和对过去的追忆。
杰西把他们的故事写了下来,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他的最后一站是巴黎,颇有点小孩子赌气似的,看看当初那个违背约定没有来的姑娘这一次会不会出现。
他果然等到了。
他们像所有认识很久的老朋友那样开着玩笑。
然而她一上来就追问他那天到底有没有去。
显然,这九年的空白联系都无法让她忘怀那个很早前的约定,她需要一个答案。
而他,更需要那个答案。
没有想到原来是这样的。
你可以解释为无缘,也可以解释为错过。
总之,那年12月16日的那次错过使得彼此的生活都奔向了不同方向。
她成为了环保工作者,有个摄影师男友,但多数时间是不在一起的。
她说她喜欢这种疏淡的关系。
一个人独处的孤独总好过和情人在一起时的孤独。
而他和大学同学分分合合后结婚了,有个四岁的孩子。
婚姻听得出不是很幸福,没有激情,可现在的他已经是孩子的父亲,爱情是要为责任让道的。
巴黎的塞纳河好美,两个再次相遇的故人乘在游轮上,他们微笑,友好而亲切像老朋友,却也是各自矜持着保持着距离,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直到在车上,赛琳娜突然控制不住,她说她其实记得那个夜晚,记得他们做过爱,她说我能说些什么呢,难道说我们一起看着星星升起来吗?
她的肩膀有一点点颤抖,她开始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发泄,她说她所有的浪漫都在那个夜晚了,可他带走了。
所有的前男友都说感谢她让他们学会了什么是爱,可没有一个说过要娶她,她换过一个又一个男友,至今的这个摄影师也还是犹疑的,她说她不是怨恨,她只是没有什么感觉了,她不会再全心付出了。
说到最后,她开始小声抽泣了。
一旁的杰西试图安慰她,然后开始谈到自己的不幸婚姻,家里也没有欢声笑语,可他每次看到四岁的孩子,他就觉得有满满的责任在等着他。
他已经不似当年的不羁少年,她也不是当初那个可以梳两个辫子的清纯少女。
他无法再对她浪漫地说,hi,我想要帮你拍一张照,或者我们跳个舞好吗?
她也不能再现当年的勇敢,hi,你是不是想要吻我?
Time pass by, people cry.这是影片开场时响起的音乐。
时间变了,他们成熟了,如果说九年前,他们不确定他们会和谁结婚,会有着怎样的工作,会有着怎样的未来生活时。
九年后,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
他们谈家庭,谈责任,谈工作,谈人生,当然,也谈做爱。
公园里,她问他,如果今天我们两个会死,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哦,那我们应该是在临死前疯狂地做爱。
然后一把拉起她往椅子上坐去。
很多时候,人们只有到了最后关头,才会想起,原来这一生,最爱的是谁,最想留谁陪在身边度过最后的时刻。
然而,今天他们不会死,所以他们会依旧维持自己的理性生活。
所以他们只有一个下午来和彼此共度。
比起一里那些激情四射的拥吻,二里面只有最后几分钟里,那个克制的,温柔的,却叫戏里戏外的人都会难过的轻轻的拥抱。
我很喜欢最后的那个结尾。
赛琳娜坐在床沿弹着吉他,唱着那首专门纪念那个夜晚的歌。
杰西坐在沙发上,深情地,带着微笑地看着她。
而后他站起身问:你是不是每次来的人不同,就把名字改成不同的?
她故作轻松直接地回答道:当然,不然你以为这歌是专门为你写的?
你脑子有病啊。
而所有旁观的观众,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对不对。
有时生活是这样的,他有勇气问她是否愿意跟随她下车。
她也有勇气跟随他度过那奇妙的一晚。
但她却没有勇气和他长相厮守。
很矛盾对不对,但这就是人性。
有时候,我离开你的意义,那是我不忍心在岁月的洗涤中,破坏了你在我心目中的美好,所以,原谅我。
九年后,他们后悔九年前他们没有交换号码,不然这个误会不会持续那么长。
但再长,好在他们终于又碰上,解释清楚。
然而,那已逝的时光,岂是这个解释可以弥补的?
生活没有如果,而我们青春已瘦。
影片的最后十几分钟,我一直在唏嘘,最后的那个结尾看起来很OPEN,给人以希望,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九年前,他们尚且不够果断,不够有勇气,九年后,历经生活磨练和艰辛的他们,各有家庭和男友的他们,也不见得更有勇气。
但,没有关系,他们至少都确认了彼此在心里的位置,就好。
哭者是我们这些戏外人的。
假想着或许在很多很多年后,一对老人,在各自的城市,坐在自家卧室里,晒着太阳,面对窗外风起云涌的变换,静静思索自己的一生,或许她抚摸着猫,旁边是一把老旧的掉弦的吉他,或许他白发苍苍摩挲着那本年轻时候写给她的书。
他们甚至都没有彼此的一张照片,然后人生的种种飞快在脑海闪过,那些原以为重要的人,或者陪伴在身边的人,原来只是过客,只是过眼云烟。
而那个,他们闭口不提,他们以为早已遗忘在岁月中的面孔渐渐清晰起来,原来,谁也没有忘记谁。
在回忆里,他还是那么年轻有活力,她还是那么纯真又有点胡思乱想。
然后,他们各自微笑地睡着。
当然更多的可能,他们早已在岁月染缸中淡忘了彼此。
当然,我希望他们会记得。
哈哈,抵得住似水流年。
anyway,昨天得你喜欢我,今天我可一个过。
-感谢那些从头读到尾的人(如果有人读的话)我从来没写过那么长的评论,我实在太爱此片。
我一边看着此片,一边不知为何飞过N多EASON和千桦的歌。
而这一首,我固执地觉得,是写给他们两个的。
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曾让我们满足到落泪拥不拥有也会记住谁快不快乐有天总过去爱若难以放进手里何不将这双手放进心里最美丽长发未留在我手,我也开心饮过酒The End.
《日落巴黎》(before sunset),好像是一套名叫(before sunrise)的電影的下集。
兩集相隔九年,電影的男女主角也是九年後再相遇;電影八十分鐘,男女角在巴黎瘋狂交談也大約是八十分鐘;有報章報導兩人的對白不少是即場爆肚的——總之叫你無十足把握分清楚螢幕內外的分隔。
《日》是一套徹底由對白帶動的電影。
同類手法我印象最鮮明的可能不是電影的例子,《等待果陀》和《奧利安娜的迷惑》都是在固定的場景中,兩位演員以不停交換對白來營造張力。
《日》的張力當然與上述兩套劇場作品的指向很不一樣,它並不意圖表現荒謬、也不召喚觀眾歸邊表態。
某種意義上,《日》與《迷失東京》很相似,都是令觀眾期待愛情的發生,又享受那齒甲留香的遺憾,但兩套電影卻有著生死悠關的分別。
兩套電影的核心都是愛情的不可觸摸和最終逃逸,但卻以相反的結構來表達。
如果《迷》最終傳遞的訊息是男女主角永遠都差半步一點,才能觸碰得到愛情,《日》的前提便是「錯過」和「溜走」了。
在《日》裡,兩人九年前在維也納共渡了十四小時的美好時光,甚麼聯絡方法都沒記下,卻沒頭沒腦的相約半年後在相同的地方再聚。
這妙想天開的大計當然沒有實現,兩人都只得最卑微地依賴著對那十四小時的記憶繼續生活。
但卻是那約定沒有實現,才能令男女主角事後回溯地賦與那十四小時以人生最高濃度的激情與意義。
說得庸俗一點,才令得男女主角兩人,以曾經滄海悔恨不已作為起點,麻木抽離的再開始生活。
《日》與《迷》彷彿迫令我們承認,愛情不容靠近——不僅僅因為我們可能永遠都只差那要命的零點零一公分,還在於當發現我們曾經有過接近的一刻時,我們已經溜開,而箇中觸發的頹癈失落,便令人越走越遠。
***《日》的結局是,男主角聽罷女主角為他譜的一曲後,趕不及坐飛機也在所不計。
看過一些評論,我最看不過眼的,是那些儘在猜想「哪兩人最後會不會真的戀愛呢?
」從電影的戲中戲,女角顯然比第一集時迷人得多了,有甚麼比留空那些問題的答案更令人回味呢?
天啊。
1、“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记得是一句歌词;“我们回不去了”,记得是《半生缘》中曼桢对世均说的。
2、厦门中山路肯德基店里有一幅before sunrise的巨大海报,9年前大概,我和Lin也在那里吃过饭,边吃边看,惊羡不已,我还把电影的中文译名想成了《日出前让悲伤终结》。
其实那是另一部法国片。
3、尽管有思想准备,还是被before sunset里的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吓了一跳。
他们又老又憔悴。
好在时光固不能断续接上,电影却能,看着这两人和before sunrise一样走来走去聊来聊去,几分钟后我的感觉就回来了。
毕竟是9年。
4、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都参与了before sunset的编剧,所以电影里有他们生活的投影,比如Ethan Hawke和Uma Thurman刚离婚不久,也育有一女,在影片中说起婚姻生活的无趣也就分外创痛。
5、Ethan Hawke在before sunrise里表现得并不像是一个美国佬。
电影在维也纳拍摄,他全身上下也弥漫有一种欧洲人特有的优雅。
before sunset在巴黎拍摄,可他一副典型美国人的做派,也不知道他这些年来怎么混的竟然把那股子气质给混丢了。
6、如果说before sunrise是浪漫的极致,那么before sunset就是现实残酷的写照。
前者是诗,后者是小说,因此Ethan Hawke在里面的身份也变成了小说家。
7、两部电影对男女之别都有非常形象的表现。
before sunrise里,两人先后遇到一个算命的老太婆和一个在河边乞讨的流浪诗人,那老太婆说,他们刚刚相遇,她是星尘,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她就信了,他对之则极尽挖苦;诗人无巧不成书地给他俩献出一首“我不知道你从哪儿来,我们不知道会往哪里去”的歪诗,她感叹不已,觉得这是命中注定,而他认为那家伙只不过是搬用了别人的诗而已。
before sunset中的男女之别就更多了,其中尤以他俩关于9年前有没有做爱的“争辩”为典型:她说没有,他说有,之后她似乎恍然大悟“明白”过来其实是有,他为对方的健忘还颇有些失落;可是到了电影的结尾,她承认,一切一切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做了两次爱,他们用了哪种牌子的避孕套,她都记得,而她此前的谎言竟然能够将他骗得垂头丧气。
8、当他气急败坏地诉说自己婚姻生活的无聊和痛苦时,她找到了平衡。
这算不上幸灾乐祸。
9、两部电影几乎所有的台词都是可以拿来背诵的。
其实它们的剧情着实苍白,但珠玉般的台词确实是机锋处处,发人深思,以致有疯狂的影迷把对白全给拷到了网络上交流。
before sunrise的对白讲尽了青年人的浪漫和梦想,也表达出了他们对政治、对世界、对爱情、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和猜疑;before sunset的对白紧扣中年人的心态,苍凉朴素,同样说的也是政治、爱情、人生,但不是憧憬而是总结,幽默同时亦不乏辛酸。
10、这样一种几乎称得上只有对白的电影,大部分人看了可能都会觉得无趣吧?
但如果是对人生有思考的人,会爱上的。
11、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演得是真好,他们都有很多小动作,一一仔细发现是很有趣的。
Julie Delpy甚至唱了一首歌,歌喉很好。
她有出唱片。
12、导演Richard Linklater的作品竟然还有《摇滚学校》,很搞笑的一部电影。
13、before sunset止于二人在Julie Delpy的公寓里的谈话,那时Ethan Hawke离飞机起飞大概只有两个小时了。
事实上从遇见Julie Delpy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走了,整个过程他都在试探对方和肯定自己的感觉,而且故意不时把话题往性上面靠,所以当他听Julie Delpy说不记得9年前是否有做爱时是很沮丧的。
电影结束得恰到好处,也只能那么结束——在两个人还没“行动”起来的时候。
我猜想,他们接下来一定是做了爱的,不过不会像有些人希望的那样把前缘给彻底续了,比翼双飞。
如果他们能够做到,第一次就不会分离。
14、通俗一点说,before sunrise是一个关于一夜情的故事,before sunset是一个关于一夜情往婚外恋发展的故事。
不过我反对这样的表达。
这样的表达把什么都给毁了。
15、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爱情故事。
就像大部分电影所偏好表现的那样,这部电影说了一个未完成但是耗尽了一生所有气力,并且一刹那足以抵过一生所有经历和所有意义的爱情故事。
before sunset虽然不无沉郁忧伤,却更加映出了before sunrise里那一晚邂逅的美丽和永恒。
这样的邂逅,这样的夜晚,就像以前看了《假如爱有天意》后我写道的那样子:也许战胜不过命运,也许刻意辜负,也许隐忍牺牲,但还可奢求什么?
这个夜晚,就是一生。
无疑,《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已经成为拥有众多将其看过N遍的铁杆影迷的经典电影,这两部剧情很简单,情节上没有大起伏的电影却成为值得琢磨,值得回味的有趣电影。
《日出之前》的情节很简单,又是陌生两人相遇的故事,但是她没有落入那种一见钟情后迅速热恋,又迅速矛盾重重,经历波折后又迅速煽情和好的俗套。
片子很重要的,也是让其保持长期生命力的元素便是容易激起观众共鸣的台词和对男女感情变化的意识流的微妙表现。
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嗓音上都不是那种有特点的,男的既不磁性也不厚重,女的既不恬美也不动人,而正是这对青年男女随意的谈话让观众更有亲近感。
他们整部影片中谈论的话题可谓丰富,自我介绍、家人、爱情观、昔日恋人、星座等等,年轻男女的话题可谓应有尽有,而话题的一步步展开也反应这两人感情意识的微妙变化。
而导演也注重从外界的人物的几次小小的涉入来表现这种变化,如算命的女人道出他们当前的处境和,如那位写诗的流浪汉在诗中写道“你不知我从哪里来,我们不知将来会到何处……”整首诗道出他们的顾虑和疑惑,也铺垫着最后的结局。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但我觉得更像是一次完整的男女恋爱心迹的展现,只是导演将其压缩在从火车相遇到日出之前的“维也纳假日”的浪漫故事中,这样意识流的展现很容易引起同龄人在爱情上的共鸣。
影片有着大段的谈话,但是却没有成为一个“脱口秀”节目,而是让人看的津津有味的小品组合。
美好的总是容易幻灭,所以最终,两人要面对现实,一如热恋后的男女要面临更多现实抉择。
我很喜欢本片的结尾,保持着整部影片清淡的味道,没有煽情的道别,没有那种某人冲下火车与爱人相拥然后说句“我留下”似的俗套,两人平静的结束,各自在车上,靠着窗,回味甜蜜的时光,而画面也将两人浪漫的地点一一回放,在这样的基调中结束可谓耐人寻味的完美方式。
通常来说,一部经典电影的续作总是令人期待的,而经典电影的续作,特别是中间隔了若干年的续作又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幸运的是,在《日出之前》上映九年后的《日落之前》没有令人失望,在保持影片风格的同时,更在具体的细节上表现着两个时期人们心境的不同。
如果导演简单的套用前作的套路,显然很难让续作成功,我认为《日落之前》依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导演巧妙的抓住了两人再见时心境的变化,此时的他们已经由懵懂的青年进入中年,所以导演很注意从细节上体现这种变化。
如话题上和前作有了明显的区别,不再由青年时的憧憬和无忧无虑的氛围。
两人一见面就谈起了环保、帝国主义此类的政治问题,又有了谈到沉重的现实时的无奈。
而在九年后再见,回想起他们曾经浪漫美好而又短暂的维也纳之夜,他们的心情又是复杂的。
无疑,他们对现状都不太满意,所以,他们要将那段美好的岁月紧紧抓住。
我们可以发现,再次见面后,他们谈论了更多“性”的话题,也符合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不再是那种年轻时的烂漫年纪,有了更多现实,更多沉重。
应该说,在续作中,他们之间少了浪漫,没有了游乐场的欢笑,酒吧的打趣,饭店模拟给朋友打电话的趣味;更多的,他们谈着生活中多么的不顺,甚至会在车中歇斯底里。
而这更让他们激起了更深的共鸣,所以,他俩依依不舍,所以,他们多次道别却依然一步步愈加靠近。
最终,男人来到女人家中,听她弹唱起美妙的歌曲,在一个不像结尾的结尾中故事结束,男人误了班机,却和女人赶上了人生快乐可能的最后一个晚班。
另外,两部电影的魅力所在还在于它的“成长性”,从剧情上,九年过去,昔日的青年已经成长为中年人,而演员也与片中角色类似,在九年中对人生有了更多体味,在两部电影中也有了不同的表现。
同样的,当年被《日出之前》所吸引的一批影迷也在这九年中成长,所以,当他们看《日落之前》时也有了更多身同感受,同时也一定会将《日出之前》再翻出来看一遍回顾那段岁月。
所以,这两部电影是那种有“生命力”的电影,是那种让观众情感参与的“互动电影”,也难怪它会有这么多的死忠影迷,或许没有如“星战系列”那么众多,但是绝对忠实。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是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展现的人生体味,我们可以一遍遍观看这两部电影,也可以一遍遍品味里面的台词。
总体看,这个系列还是比较“小众”的电影,你无法将其中的台词和《大话西游》的普及度相比。
但是,也正是这样,它更容易帮你找到共鸣的同道,也更适合你自己在脑中独自品味那种味道。
从青年到中年,我想的是这个系列是否会如人生教科书一般继续下去,再过几年来个讲述两人婚姻的故事,再过一段时间,讲述两人与孩子的故事。
我想,我有理由期待,期待一批人随一个电影系列成长,体味人生的日出日落。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ece579cfd0242e3df9dc61d8.html
他说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条灯火飘摇的船。
我的头发长到一定长度,就没有再长过。
我已经很少跟人约出去。
即使只是简单的吃饭。
谈话。
课上完了以后。
所有曾聚在一起的人都消失了。
这个周围,就像没有人存在过一样。
崭新,空白。
晚上看完了《before sunset》。
四点钟的时候,才开始闭上眼。
九年后的他,一见到她我就知道他这次不会走了。
可我想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方法说服自己这次要留下。
我知道,最难推翻的就是过去的决定。
怎么用现在的情投意合,去解释过去的擦身而过。
我的健康的生活。
用了许久才愈合的伤口。
难道又要再一次将它撕开么。
命运从来弄人。
我们认为绝不会错的。
也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
不得不辜负生命中的好意。
只是当我发现,原来你的离去并没有真正杀死我的时候。
我才怀疑。
到底是消失使人痛不欲生呢,还是相遇才是情非得已。
可你遇到多少个人。
与他们拥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陌生。
你宁愿与一个不在身边的人成为男女朋友。
你怕在每一个身边人的身上寻找他的影子。
我们都以为生活已经结束了。
都以为你已经是永远的失去了。
但等到我长夜哭醒。
我才知道如果我无法感受到自己时刻都在爱你,我便不能呼吸。
一刻都不行。
我以为自己已经过起了远离你的生活。
优雅的独立的生活。
但实际上,我只是已经无法与任何其他的人分享生活。
所有的一切,都停顿在你离去的那一刻。
我反而奢望起我单薄的流年中,只剩你的影子。
或许这样看起来也算个永恒。
坐在车上的时候她终于哭了。
我的生活看似过得很好。
有过几个男朋友。
固定的醒来与眠去。
但越来越多的人经过之后,我才感觉到。
原来没有人可以像你。
她说:我就是无法忘记我曾经交往过的每一个人。
有些人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没有人可以完全替代另一个人。
我知道她其实想说。
我无法忘记你。
我用了很多人,却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她说:两个人在一起孤独,未如让我一个人而感到快乐。
是,再多的人也不能够。
不如让我就这样安静,一个人。
让我能擅自感受,你还在我身边。
我以为我的生命中再没有你了。
于是我要说,我对人已经失去了感觉。
我再也不想付出。
你其实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
但我知道你不知道,怎样将这些东西给我。
你知道我的脸上。
没有你所喜爱的东西。
我太清楚怎样将这些惹人怜爱的东西抹杀掉。
于是让别人看起来。
我一个人生活才最合适。
但是么?也许我真的不需要任何人的施予。
我所需要的只是。
有一个人,可以将我看穿。
可以知道,在我沉默的时候,我想说的是什么。
你知道么,我时常在这样的夜里。
听着风声想忘了你。
即使知道,这样我就要一无所有。
我就要融化在黑暗的背景里。
灰飞烟灭。
如今我们相拥在阳光下但不久后午夜降临 我们不得不分开如今万事皆宜 云停留在远空但不久我坐上返程的飞机 而你独自被冷雨浸透你答应了会在我们分开时保持联系在临别前,你答应了会一直爱我不住万事皆非如今我们拥有彼此的时光但不久我将在千里之外 电话是我们沟通的唯一方式如今我倒在你怀里感觉到了珍爱和温暖但不久我就孤单一个人 ?
你答应了我们决不在电话里面谈起分手你说即使比海更遥远的距离也无法拆开我们时光飞逝,人们的谎言也止不住万事皆非我们别再白费力气 自欺欺人 这种两两分离让我们彼此痛苦不得不变得更强大来守护我们的爱情遥远的距离使人心寒,爱也无法让我们感受温暖但不久我们又将相聚 在那阳光洒满的午后你答应了不会因为我的离开 而对我们的爱失去信心你答应了我好多东西 但如今你离开了我我们为错过彼此而找借口撒谎,那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就都白费了时光飞逝,人们的谎言也止不住万事皆非旧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死去,一切都恍若隔世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切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 (剧本真不赖…
对不起我差点错过你
好累哦。
来,我帮你说“痛苦的婚姻里人如行尸走肉”,说完了,操起来吧。
短时间赢得对方信任的秘诀就是共情。男人骗女人上床分为以下几步:谈论相同事物与对方熟络起来,开几个荤段子测试女方底线,共情获取对方信任,暗示对方想跟对方发生性关系。
啊,我恶俗的品味接受不了啊。整部电影就见一个男银和一个女银一直chat,chat,chat,chat……丫的练我听力呢囧
6/10。书店步行到咖啡馆的长距离跟拍,背景活动的人物以及演员的音调高低、表情的变化配合手势,将散漫无序的情感触点最终变得集中有序,前往飞机的汽车上他说她不该逃避生活的痛苦刺痛了弱点,又在结尾随歌舞摆的她提醒他赶飞机那挑逗情态化为两心碰撞的无限延绵;对白过度显矫情的问题处理不如侯麦。 @2018-07-11 18:52:43
全篇女性视角。觉得我的心态跟女主好像,已经不相信浪漫可以永恒了,向生活认了怂。喜欢结尾: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还是直接fade out吧…
我想知道这评分是怎么回事……女主的上装很有爱
我不明白为什么8分多啊... 他们说了整整60多分钟的话没有喝过任何东西一直在走路... 真的那么爱就再续前缘啊, 反正都不满意现状... no kiss, no sex, only emotion.
喜欢车后座那段有关浪漫耗尽的哀嚎,她太悲伤了
完全刷新了我对于这类的所谓的爱情电影的容忍下限,总算觉得新海诚老爷爷有伴了。PS,这部电影我没看完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今天大火的消息让我相信了,巴黎圣母院856年的塔尖倒了……它在塞纳河边静静地矗立了八百多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地方一转身就是沧海桑田,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想去还没去的地方赶紧去…想见还没见的人赶紧见…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它们会怎样……看见新闻想到了电影的片段,保留了截图,补电影的短评,哎,人类文明,都应该珍惜😭
“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会相信你会认识很多人,但后来你才发现能交流的人其实很少” 九年后,一切从未改变。Celine: "Baby, you are gonna miss that plane". Jesse:" I know..."
命中注定的人总会相遇,即便分开也会重逢。
【北京电影节展映】相比9年前,已成熟的男女主角的再次相遇少了浪漫,多了现实。在真真假假的对话中,他们心知肚明地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对那天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忘记。他写了书,她写了歌。剧本台词三观非常正,实在是深得我心。与前作相得益彰。戛然而止的开放式结尾也很好。
他说自己结婚了她真慌了,她下车抱住他说出那句看你会融化还是会在这时他愣住了。她说她无法忍受经常会见面的感情,他说他不想成为到52岁离婚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来没爱过自己伴侣的那种人。他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的样子真好看,她坐在床边弹吉他唱的那首歌真好听。
某些文青和小资热捧的片子,我却觉得是最boring的电影,没有之一。从头到尾就是两个人不咸不淡的聊天,从屋里聊到屋外,从屋外聊到屋里,坐着聊,站着聊,走着聊,聊啊,聊啊,聊啊……靠,九年没见了,不能整点实在的么!而且聊的内容极其没劲,你看相声不也是两个人聊么怎么就那么有意思呢。这部片子我是用2倍速快进看完的。
时隔九年后两人的再次相遇,全片是大段大段的对白。两人不停的在说啊说啊,彼此错过了,是遗憾也是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九年前还间歇性的打波,这回就剩说……说……说……了。关键我还抓不住他们谈话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