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谢长留林家栋终于男主了!
可喜可贺!
其实作为一个二十年来只钟情于男二号的我来说,林家栋早就已经是心中名副其实的男主了。
开始关注林家栋是01年版的《碧血剑》,他在里面饰演忠臣之子袁承志。
那时候就觉得这男的肯定火不起来啊,注定一辈子演配角的脸!
演个忠臣之子,按说算是主角了吧,可是跟金蛇郎君江华一比,立刻被甩出去十万八千里。
后来再演什么都无法改变我对他那张平淡无奇的脸的印象,也真是被我猜中,果不其然,一辈子跟在大主角的旁边寸步不离,可就是登不上主角的宝座。
演着演着,就让你觉得,要是大主角旁边真没有他,大主角都大不起来了!
所以林家栋也算是多年的配角熬成配角之王的鲜明案例!
要说林家栋这种平凡脸怎么就突然嵌在观众深深地脑海里的,就要看他跟着大主角刘德华闯江湖后出演的角色了。
尤其是在《无间道》中的表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么多大主角的凶猛攀比下仍然保持自己的不败地位,将一个二流角色演出一流水准。
大家都说林家栋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一飞冲天,而是再一次与头牌擦肩而过。
这样一等又是十年,才轮到今天刘德华不得不亲自为他打造一款小混混大变身的电影,更不惜为了他轰塌整个中环!
这算大手笔了吧,林家栋也果然不负众望。
我们都知道刘德华是要凭着这片去各种拿奖的,林家栋永远也不可能凭这片得到最佳男主角奖,但是在观众心中却再清楚不过,林家栋才是真的大主角,林家栋的大主角时代来了!
这么多大哥、督察、这么多爆破场面,都禁不住要为了林家栋靠边站。
就因为林家栋他天生长了这么一张跟帅不沾边的脸,谁让你们现在是一群帅哥烘托一个平凡人呢!
话说他的眼神啊,和十多年前袁承志没什么分别,只是现在看起来更刚毅,仍然透着一股呆萌劲儿!
这就是为什么他耍帅耍酷耍坏都让人爱!
这也让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剧里面燕冰可以三番五次眼看着陶成邦进局子,还在外面一心一意的等候,有些男人,天生注定了做反派,又聪明又可爱,这让有些女人,死心塌地跟着坏人,天涯海角永不变心。
这样的坏人还有张耀扬,就像他后期一头长发一样,乌鸦这个名字就是他的代言,生冷狂硬,霸气十足、毫不留情!
好容易做回卧底,叫你难判真假。
影片太霸气了,中环算什么,为了个家栋兄,不要了!
可家栋兄那么潇洒的跑出去以后仍然没能躲过被卡车撞飞的厄运!
德华兄从高楼上多次摔下来不死之身算什么,中环都坍塌了,还不是丝毫不受影响,稳稳的拖着枪瞄准家栋兄!
坏人就都要死,天经地义嘛!
那我倒是想问问曹楠后来怎么着了呢?
话说回来,林家栋,这次为你鼓掌的人要很多很多了,估计你的粉丝超不过张亮,也直追王岳伦了吧加油,看好你哦
最近实在是太闲了,闲的所有上映的电影都看了一遍,《风暴》首映的那天刚好去看了。
因为之前没怎么了解,想着港产片大部分就这样,差不多能看就行,还3D呢。
看完后实在是不想评价这部影片了……刘天王在电影里的确是拼了命了,跟拍动画片似的,怎么打啊,怎么爆炸啊,怎么枪林弹雨啊,反正他就是一直活着。
姚晨产后好像特别喜欢在港产片里插一脚,没想到还不算是配角,是个在电影里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女人,一个谎言让坏人决心做个好人。
胡军的角色也好笑,做坏人的时候没被抓,最后却无辜替另一个坏人背黑锅被抓了。
最后的结局也不知所谓,香港没死刑,一群悍匪还不惜把中环都毁灭了都不肯投降,国际恐怖组织都没这么狠啊……大哥,求财而已,至于吗?
所以我只能说,编剧和导演的大脑都有部分缺失了,就这样的剧情,还拍3D,1D都别拍好吧?!
我不可惜电影票那几十块,我可惜我坐在电影院里饱受折磨的一百多分钟!!!
看到木有!
刘大帅哥粗线了!
正义的警察,耍酷斗帅一个都不能少。
胡军!
看到木有!
大boss粗线了!
心狠手辣一个不能少!
刘大帅哥你肿么干的过我!
哇哈哈!
你以为是警察千辛万苦干掉大boss的经典港片!
不不不,导演笑而不语,我擦!
卧底粗线了!
实力派!
嗯,是的,这是一部警察联通卧底干掉劫匪的感人片子。
导演继续笑而不语,我再擦,卧底悲壮了。
内流满面,我以为这是一部歌颂父女情感的文艺片。
导演,先别笑!
让我再看看!
擦!
这是一部女友怀孕了爸爸不是我的狗血三角恋!
还是喜剧!
导演你那感人的对白把全场观众都逗笑了好吗!
然后!
导演无间道粗来了啊!
脑补:我想做一个好人。
劫匪一秒钟变英雄!
悲壮有木有!
在枪林弹雨中奔跑起来!
你还能再慢一点吗!
心跳声有木有!
奔跑这么久我们以为你就要回家见老婆孩子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我猜对了么导演!
然后金不换一秒钟挂了是几个意思!
我们的刘大帅哥呢!
我擦擦擦!!!
肿么还没死!
被车撞!
被枪击!
跳楼!
大拨人都挂了!
他怎么自动复原!
噢!
我明白了!
这是金刚狼3!
太不厚道了导演!
国际大片啊!
不是啊!
那一定叫:打不死的刘小强!!
我擦!
胡军哪去了!
一部批判人权自由的片子:整部片子,一次次地表现警方的无力,对于人权自由的无力:不是人权自由帮助匪徒脱险,就是人权自由让警方的线索中断。
真他妈的该死的人权与自由!
一部歌颂邪恶的片子:直到警方通过邪恶地伪造证据,见死不救,甚至杀人灭口等践踏公正方式,最终得以将犯人绳之于法。
我的大导演,你这演的也太复杂了吧!
直接去把匪徒的老爹老娘抓了弊了,把匪徒们活活气死不是简单多了吗!
道具与场景不符 几个匪徒,抢几辆破车,穷逃到中环,然后把中环轰炸成废墟。
亲爱的导演哥哥,拜托你把道具也做强大点呀,靠几个抢钱的乌合毛贼,拿几颗手雷,几把破枪,把中环轰炸成废墟?
这么豪华的轰炸场景,就靠这点火力?
这配置也太寒酸了点吧?
不觉得有点老汉推车力不从心吗?
“荷里活”看多了也要学着点呀,没几架飞机,或者坦克,你好意思把中环轰成这样?
你以为是鸟山鸣呀?
还是八神大战草稚京呀?
不过,配置太高太费钱,小成本制作可以理解。
开头先说两星给拼命的华仔,一大把年纪了这么拼命,但是剧情真的是让我把三天前的饭都想吐出来,拉人去当线人事情一被暴露直接被人先摸到线人家中干掉。。。。。。。。
好像一个个穿着道具服的警察连道具也不如,想体现犯罪分子的缜密残暴也不用这么夸大吧,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情节,犯罪分子的装备快好成正规军了,而且身手还是特种兵的身手,满街荷枪实弹的警察就是靶子。。。。。。。
我真是是说不下去了,这个电影足够让我再反胃3天,原本以为富春山居图是华仔烂片的极限,今天看过首映之后,不得不说,真是可以烂到没有下限啊,华仔我求求你下次再拍电影可别再拍这种了
随便翻开一篇《风暴》的评论,必有关于“重现香港电影辉煌年代”之类的评价而这种代入太多怀旧情感的评价,往往让评论者失去了一个客观的角度。
就如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时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样,没有功劳,就是能力不足,苦劳再多,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越拿苦劳说事,越显得卑微可怜。
《风暴》确实重现了香港电影以往让人血脉喷张的枪战动作场面,尤其是枪战戏,子弹横飞的场面和弹弹入肉的声效让人强烈的感觉到了火拼现场的激烈程度。
刘德华的搏命演出也获得了广大影迷的认可,屡次被炸弹气浪掀翻撞到车上又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战斗”,完全是“东方钢铁侠”的节奏。
除了这些商业元素,从编剧角度看,《风暴》透露出的问题却远远大于近期上映过的所有港片,本片的导演是编剧出身,出现这样的漏洞,不知道是主动忽略了还是被动受限了。
———————————————————————————————————— 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是:人物设定。
任何一部电影里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变化过程:可能是从一个没心没肺的人变成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可能是从一个与亲人存在误解的人变成一个谅解了亲人不易的人、可能从一个黑社会变成警察、可能从一个落魄的拳手变成冠军,也可能从一个普通人或好人彻底变成恶人……总之,任何一个主角在一部电影里都会呈现出这种变化,这个过程称为“人物成长”。
刘德华作为本片主角,一开始坚信“什么事都要按规矩来”,还训斥林家栋“你翻一翻字典,好坏没有各一半的”。
影片中间,刘德华亲眼看见干女儿被黑社会杀害后,立刻转变了态度。
找小混混拿录像带的时候,眼见小混混发病倒地故意避而不救,听到林家栋供出同伙时决定一起灭口……这个部分,刘德华是一个“以暴制暴”的爆烈警长。
影片最后,刘德华举着枪瞄准林家栋,没有扣下扳机,虽然林随后还是被一辆货车撞死,但在刘德华放下枪口的一刻,他还是恢复了从前的自己。
但这也仅仅只是“恢复”,没有“成长”,没有“蜕变”。
————————————————————————————————————与刘德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作为黑社会成员的林家栋。
林是一个刚从监狱出来的罪犯,他没有登上老大胡军的车,反而抱起老婆姚晨在路上肆无忌惮的狂奔起来,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改过自新了。
但随后,他又重蹈覆辙。
虽然答应了姚晨在一家餐厅打工,但私下依旧跟着胡军参加犯罪活动,直到被姚晨发现,直到姚晨决定跟他彻底决裂,他才醒悟到自己有多爱她。
于是他主动恳求刘德华,帮他做卧底,只有一个要求:让身为警长的刘德华跟自己老婆说他是卧底,以此挽回他与姚晨的感情。
中环大战,刘德华不顾一切的想杀掉所有罪犯,林还不忘发短信问刘:我们的交易还继续吗?
在生死一线的时刻,他还是坚定想洗清身份。
虽然影片最后,林死于一辆货车的撞击,但他用生命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我不想让一个女人失望,我想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爸爸……从一个出狱后无所事事的混混,到重蹈覆辙的罪犯,到被最爱的女人抛弃后主动申请做卧底,再到最后实现自己对老婆的承诺,林家栋完成了一个电影人物标准的“成长历程”,从这个角度看,林才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 最后说一说反派:胡军和吕良伟。
一部电影里出现两个大反派或许不足称奇,但两个反派的故事彼此独立成章,这就让人费解了。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有关联啊,吕良伟是胡军的兄弟啊,影片不是交代了吗?
”亲爱的,这不叫关联,这叫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电影中毫无作用,这就是问题。
影片开始不久,刘德华在警局里到处贴满了胡军的照片,告诉所有警员,他就是劫案的主谋,让大家搜索证据逮捕他。
紧接着,胡军推门而进,望着满屋子惊呆了的警察,他以“守法市民”的身份送还一张警察证件,微笑离开。
这个嚣张的镜头让我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你想一想:当警察全城抓捕一个犯人的时候,他竟然大摇大摆走进警察局又轻松离开了,这种挑衅所形成的戏剧张力足以展开一段精彩的故事。
接下来,刘德华在一次行动中抓到了一个悍匪,然后直接冲进胡军的办公室要带走他。
结果胡军当场送他四个字:奉公守法。
扬言要挂在刘德华的灵柩之上,而被刘抓到的匪徒突然跳楼自杀,失去证据的刘只好灰溜溜打道回府,两人的冲突达到顶点。
然后,刘德华在干女儿死后,疯狂撞胡军的车,胡军表现出的竟是害怕和想逃跑的深情,完全没有之前的嚣张跋扈。
最后还在打斗中被打成了昏迷,还被刘德华嫁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林家栋一句:“你抓错人了,之前这几个案子都不是胡军做的,是他的兄弟吕良伟做的。
”就这么一句话,胡军就从本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吕良伟。
作为编剧出身的人,我觉得本片导演不应该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估计是演员与剧组出现了问题,导致中途不得不停止拍摄,剧组为了不浪费之前拍摄的内容,只好新推出一个反派以便把故事讲完,于是就有了这个断为两截的《风暴》。
———————————————————————————————————— 吕良伟的出场又是让人激动的:这几年在里面都憋坏了,这次要玩点大的。
仅这一句台词,就将他悍匪的形象刻画的非常到位。
但这里也出现了让很多网友吐槽的点:吕良伟那数百万美元的武器库足以让他们去贩卖军火了,为何还要去抢几千万人民币?
怎么算这都不是一笔合适的生意啊。
中环大战,吕良伟的表现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悍匪,谈判专家一开口他就大骂“投降你妈”,并指挥手下把炸弹布满整个中环,一副鱼死网破的决心。
作为一个影迷,在荧幕上看到这么激烈的对抗是很激动的。
但……吕良伟是怎么死的呢?
是一个手下听到谈判专家说“香港是没有死刑的,你们现在放下武器投降,我可以保你们不死……”手下立刻哀求吕:老大,我们投降吧。
且不说这个手下为何突然这么怕死(几分钟前那么惨烈的枪战也没见他眨一下眼),吕良伟在这时候还保存了作为一个黑社会的节操,坚决不投降,并怀疑这个手下是不是卧底。
然后,同在一节车厢的林家栋手机响了,吕良伟发现了真正的卧底,正要开枪,却被那个忽然怕死的手下一枪打死了……我心中的吕良伟不应该是这样轻描淡写的死法,这样太伤害我作为影迷的感情了。
那么牛逼的一个悍匪,一枪就被干脆的解决了,这算什么啊,刘德华那么多炸弹都没伤到他分毫,这太不公平了,好歹让他站在中环街头被警察的冲锋枪一顿狂扫而死啊…… ———————————————————————————————————— 最后,说一说人物刻画的“度”的问题。
卧底的“爱”。
刘德华那个卧底兄弟对女儿的爱,尤其是看到女儿被扔下楼时念圣经那一段,影院中好多人都哭了(好吧我承认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但理性的看,这个场景其实还可以更煽情。
因为在之前的段落里,并没有刻画这个“父亲”对自己的女儿有多么的疼爱,做卧底赚钱然后对女儿好这种事不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他应该多和女儿有一些沟通交流,铺垫一下他作为卧底却信仰上帝,这种反差会极大增加绑架戏的情感浓度。
胡军的“狠”。
无论是走进警局的嚣张和在自己办公室面对刘德华的跋扈,包括在大楼枪战时的不眨眼,胡军的狠一看就是摸爬滚打中训练出来的。
尤其是那句(大意是):“当兵的时候,连长告诉我,只有枪靠得住。
做生意后,生意伙伴告诉我,只有钱靠得住”,这句话说明这个人背后有丰富的故事可以挖掘,但导演显然压根没准备挖点啥。
尤其当他被刘德华撞车的时候流露出的害怕表情,完全变了个人,就算是兄弟出狱了,以他的性格,也不应该立刻逃离香港。
没有任何铺垫,导致胡军的“狠”成了一根飘在真空中的针,看起来很锋利,但它就是扎不到你心里。
吕良伟的“悍”。
吕良伟与胡军不一样,胡军是有脑子的犯罪,是跟刘德华博弈,而吕良伟则是“动物型”的罪犯,在他的脑子里,从不玩心计那一套,就比谁的家伙大,火力猛。
这种没有脑子的罪犯有时候反而更可怕,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怕”。
吕良伟的造型和演技是对的起他那身“悍气”的,美中不足的还是那个让人泄气的结局。
轻易死于一个手下的临场变节,与影片之前为他塑造的形象完全不符。
就像我们点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导火线,本以为会引爆一个大炸弹,结果它只发出“噗”一小声响,真丧气。
一言归之:全片只有林家栋最后利用卧底完成了自我救赎,其他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只是刘德华中途绕了个弯,胡军和吕良伟走着走着莫名其妙就没了,至于那个小女孩的父亲,可惜了。
PS:那个小女孩演的真好,一个弱智,动不动就大声嘶喊,在危急时刻,已经被发现卧底身份的爸爸不得不亲手打了她,举起一张小纸条告诉她千万要“安静”。
后来她被罪犯虐待的时候,依然紧紧捂住嘴巴不肯发出丝毫声响,这是全片最让我动容的地方。
题外话:影片最后,刘德华被关在禁闭室里,有人说他是自首了,我觉得,不是。
他只是为中环大战造成的巨大损失以及杀害投降罪犯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并不是承认自己陷害胡军,因为所有知道事情真相的人都已经死了,他不说谁也不知道。
而他最后问了一句“台风过去了吗?
”笔录员回答说“已经过去了”,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天气在本片中一直充当着推进影片节奏的作用,“台风已经过去了”说明整件事已经翻篇了,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答案了,所以,刘德华依旧还是原先的警官,只是在执法过程中犯了点小错而已。
《風暴》的出現也可謂是合時,社會上討論「佔領中環」足足在商討了一整年,佔中是香港的時事熱話,剛好這部電影就是要把香港變為戰場,實行用武力「佔中」,題材認真是與時並進。
2013年,共有三部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上映,分別是《天機》、《盲探》與《風暴》,其中當真是上有《天機》,下有《風暴》,不幸的是劉德華已成為年度爛片之王,金話梅實至名歸。
除此之外,劉德華的形象也相當百變,如果說梅豔芳是百變天后,那劉德華就是百變天王,有時候他是特首、有時候他是服務大使,他告訴我們今時今日的服務態度是不夠的,今日卻要轉換身份告訴他今時今日這樣拍片的確是不行的。
他除了是藝人外,在這部電影更做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情,就是變為「香港超人」,好一個打不死、刀槍不入的家伙。
同時,劉德華可以榮登「影壇小強」的寶座,皆因他為了賺錢而放棄了劇本的好壞,欠缺用心去審視電影,同時在演繹方面也欠了鑽研與想法,根本就是自毀長城兼浪費觀眾時間。
劉德華是否花瓶並不好說,無論他拍的是什麼片也會有支持者。
而他的品牌形象根深柢固,片方當然要抓住這個吸金器。
即使《天機》夠爛,也有五億票房,更不論《風暴》已經有接近三億的票房。
「影壇小強」同時是比喻他長做長有,事實也證明了有些電影是有票房無口碑的。
之所以有《風暴》莫過於安樂影片的江志強先生與劉德華之間的承諾,承接《寒戰》的成功,再次研討司法問題,當警察越權並且與匪徒之間駁火,引起了一場都市的大龍鳳。
為了拍攝所謂「佔中」的場面,更花大筆錢把中環復製,營造緊張氣氛。
至於本片的導演袁錦麟(Alan Yuen),坊間一直吹捧他為新導演,而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早在二十年前已經有一部叫《男兒當入樽》(1994)的電影,而他也曾經在張艾嘉合導《想飛》(2002)。
除此之外,他也為多部電影擔任編劇,在這部《風暴》之中更是他的自編自導,也許是一直以來沒多大的名氣,也就因而被誤會為新導演吧。
至於安樂影片本身也似乎要捧一些新導演,如先前的周顯揚、梁樂民與陸劍青。
但成果與口碑似乎不成正比,無論是《寒戰》還是《風暴》也有那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作用,電影不成文理,《寒戰》最大的弱點在於不連戲,在於過份擺弄演員的樣子,要裝出有型有款的姿態。
而《風暴》則只顧一系列的撞車、爆破、明顯的電腦加工的技術,從一開始就沒有編寫故事的心,有的是盲目追隨特技,整部電影只是不停地製造視覺衝擊,但可惜的是這種衝擊也顯然是無意義的。
主人公的暗陰面往那裡去了?
周遭的事情,對脈絡的整理,全都不見了。
有的是野心,是誇張,其文本已經忽略了故事、忽略了人性的描寫、同時走上毀滅香港的路。
一些荷里活電影有心要「玩殘香港」,像《悍戰太平洋》與《字宙生環戰》不就是要毀掉香港吧,為了遷就國內市場就以香港為背景,實行滿足對東方的慾望。
香港人也很大方的,即管玩,也亳不介意,這個地方沒有審查制度,自由。
而《風暴》也跟隨這種步伐,從警匪片轉型至災難片,一宗罪案演變成把香港變為戰場。
事件因劉德華開始,也讓我們看到原來他神乎奇技的一面。
多次撞車,大難不死。
從高處墮樓、絲亳不損。
多次爆破,也渾身是勁。
唯一擦損的是額頭上的一角,真是神人也。
超乎想像,淪為笑片。
《風暴》從頭到尾都只是製造特技與綽頭,與司法的內核擦身而過,同樣是有姿勢無實際之作。
即使要翻拍《省港旗兵》也不用故此造作與誇張,用到巨大的火力,那怕是為了搶那一丁點的錢?
真的會有這樣有財力的大賊嗎?
既然如此,打劫的意義是什麼?
過多爆炸的鏡頭,突如其來的矯情、忽東忽西的親情與愛情,又有何意義可言?
一路的轟炸,劉德華那一副從不變改的嘴臉,是電影的敗筆之處。
作為一部港產片,這部電影沒有港味,對香港警察與對香港的當前社會、政治抽空,莫講話警匪之間的「雙雄模式」、這部片連劇情片最重要的感情也沒有,故作矯情,人物的性格不但無法塑造,更甚的是不懂得填補。
真正「風暴」的意義並沒有突出,只是名過其實。
有必要要把一部電影弄得滿目瘡痍嗎?
當有些影人為了進軍內地市場而放棄香港的價值的時候,亂用香港之名魚目混珠時,還可以稱這些爛片為港產片嗎?
如此的作品,只會被唾罵。
风暴,卖点在哪里?
全粤语对白?
3D?
刘德华?
……先说说这个电影所谓的3D卖点吧,全片最大的3D效果就是电影片头风暴这个两个字的时候,非常强烈的3D多层次设计,还以为接下来会是很好的3D画面。
然后后面的就基本只有爆炸后的灰烬会让你还知道你脸上还有个3D眼睛在工作……剧情更是硬伤一大片,无逻辑的槽点实在太多。
林家栋在完全知道刘德华这个角色要致他于死地的情况下,还不放弃卧底任务,抢劫也是无理由,为钱还是自我实现?
就因为女朋友怀孕就弃盗为良太没说服力,太单薄。
所有人物都没立起来……没有一个值得记住的人物角色。
接着特效场面,我那个去,因为是3D电影,导演好像炫耀特技一样的让子弹弹道在屏幕飞来飞去,几乎没感觉到弹点的存在。
最夸张的是刘德华几乎就是史泰龙+施瓦辛格的不死混合体,我哪个去,不管怎么高空坠落,怎样被炸弹冲击波上身,就是无敌,就是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全程鼎盛无限体力……然后反派简直贯彻了我没有任何动机就是坏的理念,刚出狱就抢劫的老大,一方面巨严谨的策划方案,一方面有随随便便就找人加入团队,完全做到了玩谁是卧底的标准!
还有就是只有粤语版本,说明他们确实在尽量堆砌卖点,以为又是3D又是枪战在来电粤语就是优质港片……不建议去影院体验!
想想同样的警匪题材韩国电影,一部比一部优秀用心。
《黄海》《追击者》《杀人回忆》《大叔》……看看他们用心的程度。
感觉中国电影里面怎么玩票的这么多,精品这么少。
一部合格却有待改进的警匪动作片。
剧情设置有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刘德华伪造证据那里,然后隐瞒证据有点越陷越深无法脱身的感觉,直接或间接,试图把不该杀的人灭口。
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警察眼睁睁看着罪犯一次次行凶,尤其吕sir这样一个任何事情细节都循规蹈矩的警察,苦于抓不到证据拿犯人无可奈何,这时候为了让罪犯伏法而伪造证据到底应不应该,是对还是不对?
遗憾的是,这个切入点并没有在后续剧情上展开深入的探讨。
后面的剧情侧重点居然转到了林家栋这一个真心想悔改走入正途的人却无意知道了伪造证据的真相后,刘德华心中犹豫要不要杀他这个点上。
于是后半段故事显得精彩度逊色很多,立意也差了许多。
胡军前半段不可一世风生水起,本来期待着和刘德华斗智斗勇,开展激烈大对决的,没想到后半段就一直昏迷不醒,反派换成了只会暴力突突突的吕良伟。
最后一大段片子就一直沉浸在子弹满天飞,中环狂轰乱炸中,大反派毫无智计可言,就是个勇猛的疯子,活生生把警匪动作片变成了灾难片。
看着炸塌了中环好几条街如此之猛的吕良伟,那么穷凶极恶,最后居然被胆小想投降的属下一枪毙命了,也是让我大跌眼镜……姚晨和林家栋的感情刻画算是意料之中,倒是刘德华干女儿和他的卧底父亲虽然戏份不多,却十分感人。
小女孩听父亲的话为了不喊出来,把手腕掐出了血,父亲在女儿被扔下去的时候绝望的念着圣经。
场景都非常的震撼。
配乐、场景、特效等方面配合得恰到好处,阴沉凝重气氛的渲染非常到位,基本上一直契合着风暴这个名词。
香港警匪片形式上越来越逼近好莱坞的大场面大制作,这种变化和想法是好的。
如果剧情能够理得更顺一些就好了
刚回家路上,一边开车,我说这部电影很多bug,还害我和我小女友吵了一架,很郁闷,至于哪里有bug,我挑选几点来…a,包围实施抓捕,为什么不守住几个出口,屋顶为什么不增加狙击手,围捕,饿他们三天,看他们出来不出来?
b,不在场证据,很苍白,名侦探柯南吗?
香港架设的天网探头探不到林家栋什么时候出来酒店什么时候回去的吗?
移形換影术c,如果是卧虎藏龙或者蝙蝠侠也罢了,那么高楼上打斗掉下来,完全没事,我只能说超人。
d,香港警察可以为追劫匪,在没有疏离群众的情况下械斗吗?
人权在哪儿?
e,小女孩是干嘛的?
刺激刘德华转变的关键?
她一个弱智儿童,怎么把一个口哨糖放在手链中,体温居然没能化掉那颗糖…f,胡军那么大的老板,就一台车?
马子钓凯子车震还要在同一部车?
为什么对内的角度拍对外的刘德华做假证据这么容易,车子装成个B样子,没断电?
那个摄像头是24小时记录?
既然如此重要的摄像头,胡军为什么不查看在先,轮得到小B崽子去偷视频?
g,姚晨和林家栋打电话手机是白色背景,不应该有红外线感应变黑屏吗?
她怎么那么巧,碰到她老公弄车,并玩枪h,导演想涨票价做3D无可厚非,但又想学无间道,分裂下,又模仿威尔史密斯背一把带瞄准镜的机枪打近战就没必要了。
i,胡军那么爱玩,为什么要撤…j,那么严重的枪战,林家栋被随便问了几句就放了,仅仅跟踪?
跟踪还他妈跟出了不在场的证据…k,刘德华的手臂遭受重枪械近距离击中还能拿得起枪。
你牛l,枪战时刻还他妈能看信息,编剧是他妈干啥吃的啊,稍微正经一点吧m,刘德华是将军还是先锋官,不是很懂n,第一个卧底干嘛找小女孩啊,要她安静你妈啊,安静还不是被抓出来了啊?
不晓得守在楼道上伏击吗?
这么容易被抓,浪费时间干嘛呢?
直接在东窗事发时一枪毙命,干净,不拖沓o,林家栋突然转身牵强,刘德华突然不择手段牵强,吕良伟一伙打劫被全副武装的警察扫射几乎毫发无伤,每秒几十发的速度早都打成筛子了,牵强总之,林林总总讲了这么多,还有很多漏洞不一一说出了,剧情很牵强,无深度,豆瓣做了进入画面广告,还只有6.8分,豆瓣还是相对比较公正的望保持两分,全给林家栋吧,下次女主角换一个吧,姚晨真尼玛丑,不喜欢,她只适合搞笑对了,黎小雅,不想和你吵架,其实这部电影还蛮好看的,看到了熟悉的B51,很满足了我还是爱你的,黎小雅
挺好的剧情,被拍成这样。刘德华的演技挖掘不了人物内心思维变化,好多事情没有交代。这片子为啥要拍3D?嘉禾的座位真难受,都上映了多少天了还要补差价,以后不去这个电影院了。以后不花钱看刘德华的片子了。
导演像个执着的佛教徒,一定要给每个人因果循环的结局
两个字:震撼!很难相信华语片可以制作出如此水准的电影
精良的制作,无大硬伤的剧情,没有让人出戏的台词,这是一部值得到电影院看的片子,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你会一直在戏里。
希望陪伴我长大的港片不要消失在无片可看的内地
剧情,哦,基本可以忽略剧情,刘德华化身打不死的小强
Sometimes naive... 妥妥的3.5分!
作为许久没有惊喜的港片来讲,还不错。只不过我满心期待着刘德华越陷越深,最终华丽变身为嗜血警官的心愿落空了。
很平, 没有高潮的一部电影. 刘德华老是撞车然后弹开安全气囊, 导演迷恋无意义的航拍和机枪乱射,人物散, 不知道该关注谁.
警察黑化什么的最喜欢了,刘德华在审讯室画圈那会激动的我都一度想原谅剧本的各种超能展开,直到后来大家摸出各种重武器,爆炸场面各种大,主角光环各种强,我就又恢复冷静了。功过相抵就不功不过吧!
学诺兰学得太投入,优缺点都学了个底儿透,有看过警匪片拍成战争片的,没见过把警匪片拍成灾难片的。
剧情太破碎,充满酱油
傻逼
和预期差距较大,虽然打得够狠,但是感觉人物内心没有挖透的感觉
抬高评价,高潮桥段太硬了,吕良伟就是为了炸中环而炸中环。不过是难得一见的警匪阳谋电影,什么内容都有了。现场有很多小孩,这个不适合他们看的。
新导演不差
没觉得多好看!姚晨让我出戏啊!
没啥感想。。
劳模被当成成龙那么使的一部超级警匪动作枪战爱情灾难片
莫名其妙就死了,莫名其妙就被抓了,莫名其妙就黑化了,莫名其妙又洗白了。整部影片散发着逗你玩的气息你造吗?就小女孩死那段抓心,后半段完全割裂成了第二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