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从豆瓣上看到不明所以的繁体字介绍,于是从头到尾看了这部电视剧。
不得不承认,有点惊喜,有点感触。
这部电视剧,摒弃了韩剧的脑残情节:白血病,车祸,失意等等非正常受伤、死亡的情节。
没有出现婆婆、媳妇、小姑、爷爷、奶奶等家长的蛮横搅和。
连韩剧惯用的四角男女关系都有弱化迹象:有钱又有型的熟男二号,纯真无邪的女一号,傻不唧唧又很可爱的幼齿男一号,暗中使坏未果死活要求女一号让出男一号的女二号。
男女主角也不是典型的俊男美女(我甚至怀疑他俩都没有整过容):女主角的圆圆脸和男主角的三角眼,让我一度觉得这部剧的男一号和女一号都平常得让人没法继续看下去。
幸好,幸好,编剧没有落入俗套,故事情节还算紧凑,演员表演自然亲切(男主角应该再诠释地风流倜傥些,李廷镇把他演得太专情,虽然可爱,但不是坏坏的可爱)。
有真情,有内容,让人思考良多但又不乏搞笑场面。
这样平平常常的故事由第n眼帅哥美女来演绎,让人觉得心安,看得愉快。
在众多纠缠不休,死去活来的韩剧中,还真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前世今生交待得都很充分。
情节的层层铺垫让各主人公的形象丰满而可信。
俩主人公更是旁若无人得充分发展(以为别人都是傻瓜式的掩耳盗铃),使感情不断升温,以至于后来的水到渠成。
对于用友达以上,恋人未满来定义两人,我不敢苟同。
这两人哪里是在玩暧昧,根本就是在朋友的名义下试婚。
对于都很有非朋友间好感的男女,异性间的吸引力远大于所谓的“朋友”情谊,那是肯定的。
两个人的问题,正如他们自己心照不宣的那样,只是Timing的问题啊。
Timing,feeling,happening.既然Feeling早就存在,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只要timing了,自然就happening了。
如是而已。
所以,男主角表白后,两人的拼命纠结和垂死针扎,纯属当局者迷,庸人自扰。
因为,他俩变成couple实乃大势所趋也。
很遗憾,男女间没有纯真友谊的命题又被充分证明了一次。
不得不承认,我也俗气了。
曾经天真地以为,那样美好的状态是存在的。
其实,那应该是男女关系发展的中间阶段,过后要么疏远,要么亲近。
这样的非黑即白多少让人唏嘘,失望。
当然,我的这个论断的前提是建立在双方都确有feeling的情况下的。
但这个前提若有一点瑕疵的话,一方迟早会被一种叫做“暧昧”的玩意儿整惨。
说了这么多好话,这部剧集也不是没有缺点,后半部分还是略显拖沓,有关于后青春时期的感悟也有那么点小做作。
我在想,韩剧的对白就是多,演员表演的功力就差了点,虽然有时感情真挚,但要让观众看下去,剧情的紧凑度还是要向日剧好好借鉴。
作为一个曾经对韩国抱有极大好感的,也很久没有看韩剧的观众,我目前要说的就这些。
这部电视剧今天终于看完了,中途曾一度想要放弃,又抱着还是要有头有尾的心理把它看完了,不过看完了感觉还是可以的。
里面最羡慕的还是他们六个人的友情,身在异乡的自己多希望在自己开心或者想痛哭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朋友在自己身边,感觉有这样的朋友在一起,再悲惨的人生好像都能看得见阳光
记录生活从这部剧开始吧,主要是自己太懒了,而且脑子也不太灵光了,呵呵。
前阵子乱七八糟的看了好多电影,都没有记录,现在开始记录生活吧,让自己有存在感。
这个剧原来就看过,这两天不知道要看什么就又想起它了,最喜欢里面两人相处的感觉,比朋友近一点,离爱人远一点。
好喜欢那个女主角啊,样子我也稀罕,一笑起来特舒畅,我中意的性格。
男猪也行,不喜欢太帅的男猪,就喜欢长得有个性的,嘿嘿,性格也是我喜欢的。
总之,是部好韩剧,但是貌似不太火啊。
千万别火啊,火了就俗了。
一直到电视剧结束都没有弄清楚这专有的棒球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还好,这并没有影响我去感受炯泰和兰熙之间慢慢明了的爱情。
看到豆瓣上很多朋友都拿它和去年风靡很久的《我可能不会爱你》作比较。
的确,两个故事讲的都是好朋友经过多年的错过最后走到一起的故事。
不同的是,李大仁一如既往的爱着程又青,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爱过别的女人,对女人来说,大仁太完美以至于不真实。
而炯泰,虽然最后承认曾经单恋过兰熙3次,可他也和别人有过刻骨铭心,满身疮痍的一次恋爱,甚至于那次的情伤让他不再相信爱情。
炯泰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可能更真实,更有可能性存在于非电视剧的情节里。
李大仁不计回报地对程又青好。
炯泰虽然在警察局的时候极力撇清自己完全没有参与到广告牌涂鸦中,可在看着兰熙拖着行李箱离开公寓落寞的背影时,不忍心地追出去叫住了他。
李大仁时刻把程又青当成女人在爱护,而炯泰会疑惑兰熙到底是不是女人。
在同居生活开始到第二周的时候,矛盾不断爆发,炯泰一点一点地在小本子上记录着兰熙的各大“恶状”,却又在极力迁就着兰熙的种种。
那时候,炯泰没有想到自己又开始了对兰熙的第四次单恋,只是那时候的他并不自知,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是牵手。
随着故事的慢慢进行,我们终于知道,兰熙在初恋之前是暗恋着炯泰的,我们也终于知道了,炯泰在当兵之前以及当兵的过程中都是默默爱着兰熙的;只是种种的阴错阳差让他们还是错过了在二十多岁的年华里相爱。
30岁!
对女人而言,未婚、失恋,如果再加上不稳定的事业,那就是完全的灾难。
好在兰熙还有他的炯泰,那个认识了30年当了30年朋友的炯泰。
同居的生活把彼此曾经对对方超乎友情的存在都勾起。
原来自己是如此地在乎对方的存在与喜悲,尽管自己如何都不愿意承认。
旅行中的两人终于看到了对方的心,却因为害怕在将来失恋的同时完全的失去对方而决定忘掉旅行中的一切。
可是,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改变不了了。
对方正在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整个灵魂都占据。
就像所有的电视剧一样,这个时候前女友出现了,想要挽回过去的感情。
兰熙不出所料的让自己完全退出,不希望炯泰有任何的遗憾。
搬家是必须的。
在兰熙邀请所有朋友去家里庆祝乔迁之喜的时候,朋友突然问,“爱情是什么。
”轮到兰熙的时候,兰熙眼神略微落寞,看着前方说出了那句“timing”。
炯泰看了兰熙一眼,他是知道兰熙所指的“timing”是什么意思的。
那一刻他的心里应该也是满满的苦涩吧。
然后众人问炯泰,炯泰装作不经意,说了句“跳过”。
其实那一刻的炯泰何尝不想说,对啊,爱情就是timing,错过了就像我和兰熙现在这样。
兰熙和炯泰两人表情里分明都是无奈与可惜。
还好还好,电视剧唯一的好处就是,永远有峰回路转的情况发生。
两个人最终最终还是敞开了心扉,无所畏惧地面对了彼此的感情。
还好还好,电视剧最终留给了我们希望与念想。
30岁的他们,终于知道了原来彼此就是彼此的初恋!
好像是老天送的礼物,在无所事事、惶恐不安的30岁遇到了这部剧——九局下二出局,像是遇到了一个知心的朋友,能和它一起慢慢咀嚼和思考自己彷徨的人生,真好。
仍然是女性的视角。
年届30岁的洪兰熙(秀爱饰)是出版社一个小小的编辑,一心希望成为作家的她虽然很努力却从来没有成功过,薪水寥寥,只能和妹妹妹夫及母亲住在一起。
兰熙的感情生活也不顺利,谈过几次恋爱都失败,最新的男朋友是个比自己还小6岁的大学棒球手政朱,因为年龄差距太大,兰熙对这段感情一直没有信心,也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除了她最好的青梅竹马的朋友炯泰(李廷镇饰)。
炯泰被初恋伤到后,一直不能从中恢复,过上了花花公子的生活,害怕投入一段感情。
因为机缘巧合,兰熙不得不搬到炯泰的家里,和他一起住,渐渐地,两个人的死党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这期间,兰熙的生活、想法等等也都发生了改变。
乍一看好像是一个老套的朋友变情侣的爱情故事,事实上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在尴尬的30岁时面对事业和感情的困惑,从不知所措到渐渐适应和学会接受。
片名《九局下二出局》来自棒球的术语,意思是到了比赛的最后半局,2个击球手已经出局,关键的第3个击球员若不能得分,而对方队在上半局已经得分的情况下,就会输掉比赛。
所以意指这是很关键的时刻,是可以反败为胜的时刻。
兰熙的人生正是到了这样一局:30岁的尴尬年龄,想成为作家却一直没有成功,渴望爱情却似乎遥不可及。
不仅仅是兰熙,片中她的同龄人朋友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烦恼:早早就结了婚的美敬却婚姻并不美满、一直肩负着家庭巨债的春熙,还有难以摆脱初恋阴影的炯泰。
而当30岁这样一个预示着青春即将落幕的年龄来到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却也隐藏于内心的慌张透过各种各样的小事和简单的人物对话体现出来,而中心人物就是兰熙。
“我就想最后再试一次。
”在出版社工作的兰熙,经常会看到不怎样的作品得到出版,心里对作家这个梦想的追求也因此一直不能消失。
转眼就到了30岁,母亲发狠地销毁了她所有的稿子,要她面对现实,快点找个男人结婚,不要再对成为作家抱有幻想。
但是,青春时积累的梦想还是那样充满诱惑,虽然也开始意识到现实的不同,兰熙还是给自己划了一条界限——就跑到那里为止,在那里以前,让我再跑一段吧!
“写作真是件讨厌的事,怎么就是控制不住。
”兰熙的上司、出版社的小老板发出这样的感慨——所以,想那样做的话就那样做吧,既然也是控制不住的事情。
但是,在电视剧的结尾,兰熙虽然拼尽全力创作,作品还是落选了。
“我知道自己没有写作的天分。
”说出这句话的兰熙已经站在了那条她划好的线上,虽然很难过,但是到了可以面对现实的时候,青春留下的梦想虽然美好,却也可以开始调整心态,承认梦想和现实的差距。
但这样的心态不是彻底和坚决的,岁月沉淀下来的东西是无法轻易抛开的,虽然承认自己没有天分,但也还是不能一夜间就抛开青春留下的印记。
所以到了最后的兰熙,在天台上说出“我要等我再多阅历的时候,用大人的调调写作”这样的话语。
可以说,是用更淡然的心去完成梦想吧。
剧作者到了最后并没有陷入“就面对现实”这样的设定中,而是提出了更积极的态度: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也不要就此否定梦想,永远都可以追求。
“也许这就是我人生最后一次恋爱了。
”和比自己小6岁的政朱恋爱,虽然很甜蜜,但是却很不安。
兰熙从一开始就对这段感情不确定,也没有敢去想像他们的未来。
从来没有对政朱说过“我爱你”,也从来不敢告诉身边的人政朱的存在。
却又舍不得放开的心态更多地是来自于对恋爱的憧憬:也许将来还是要嫁给没有什么感情的相亲对象,或者孤独终老,所以,在30岁来临之前就不能让我尽情地再享受一下恋爱的感觉吗?
怀着这样的心情,逃避着所有的一切和政朱开始的兰熙却在纯真又痴心的政朱面前慢慢地开始准备接受要一起面对流言蜚语的未来,但是最后还是为了政朱的前途放弃了这段纯真的感情。
编剧没有落入“第三者”或者是“变心”这样的俗套,在描绘兰熙和政朱的爱情的时候,给了它一切纯真的色彩,至始至终这段感情都没有变过,只是因为现实而和平地分开。
为此我表示感激。
而和炯泰的开始虽然源于俗套的同居生活,但是也不是火热地开场就成功的描述方式。
因为互相太了解和与政朱的感情没有理清楚,兰熙在炯泰第一次告白的时候还是拒绝了炯泰。
而因为知道炯泰的过去,了解他以前的伤痛,在星儿回来的时候,兰熙再一次让步,“我怕你因为我将来会后悔”。
直到最后两个人都发现了自己的真心,才终于“青菇”变恋人。
重要的是,其实30年来有很多次互相的爱慕,但是因为timing,因为害怕失去这段宝贵的友谊,所以一直都放在了心中,看着对方恋爱、失恋、再恋爱。。。
而终于说出口后,发现再走回头是那么地难。
这对于兰熙和炯泰来说,也是一次非胜即败的时刻,再次错过,就再也不能是朋友了。
还好,编剧虽然从头到尾都走的现实主义风格,却最终还是善良地为我们保护了一个美好的梦想,让这两人大团圆结了局。
青春散场 生活继续“又过了一天,还以为青春永驻,但在我空虚的心里,没留下任何东西,季节可以转换,但远离我的爱情在哪里,又不是我让它远离,也不是我自己逃离。。。
” 剧到了最后,听完星儿的演奏会的六个好朋友在路上边走边唱,好像在回忆不顾一切冲冲撞撞的20岁,又好像在感慨已经来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更像是表达心情的改变。
在天台上看着炯泰的兰熙心里说着:“即使对方心里爱的不止我一个,也好像不是那么在意了,随着岁月留下来的东西仿佛无可奈何,如果那个伤痛是他的一部分,就连那一部分一起爱着。
”算是要告别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爱情,迎来平淡熟悉、随遇而安的感情状态吗?
连编剧都没能对此下定义:“究竟是因为是炯泰,还是因为是我成熟了,我也不清楚。
” 我想,这样的淡然除了心情的转换,更多的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人吧。
青春的最后一个赛季会心生感慨,会有共鸣,也是因为自己正好经历着30岁的彷徨吗?
和兰熙一样,在事业上、感情上,都经历着需要做一个重大决定的时刻,却没有能够说服自己的任何一个选项,因此而感到惶恐不安。
回国还是不回国?
说这个问题没有困扰过自己绝对是谎话。
这中间有很多让人无法做决定的两难因素,但确实似乎到了不得不要“豁出去”,要拼尽全力试一次的时刻,再犹豫不决下去副作用会更大。
任性地去爱、淡然地等还是就麻木地随流?
更是每天都在困扰我的难题。
磕磕碰碰过很多次,好像也已经失去了对爱情的信任和耐心。
执着在爱情里似乎已经算不上是优点,但也不想没心没肺、轻浮地对待来到过的心动。
只是,也要转型了。
要更坚决和内敛地把一些青春残留的冲动收藏起来,用更成熟的态度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衡的心情。
然后告诉自己、提醒自己:我的青春的最后一个赛季已经结束了。
PS 看完这部剧完全爱上男女主。
秀爱温暖的气质,李廷镇很有男人味又温雅的气质,完全被秒杀了!
我果然是喜欢温暖的人,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二十几岁的时候看完《92》,很激动。
第一集开篇中年老母怒斥大龄女儿不仅不考虑人生大事,反而白吃白住在家里,竟捣鼓些不靠谱不赚钱的玩意。
这位妈妈简直是全天下所有家有剩女的母亲的代言人,讲话的气势和台词和我妈如出一辙,当时一把老泪就在我眼眶里打转转,同理心立刻泛滥,深切感受到大龄剩女的焦虑和躁动,母女俩唇枪舌战,鸡飞狗跳,简直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时的大龄剩女如我被剧情深深吸引,拍案称奇,甚至感同身受不得不粗糙一下:“我册那……”!
看完全剧更是激动到无法用言语形容,纵有千言万语,最后却什么也说不出。
三十岁后再看《92》,一样的母女大战,想起我那年方尚幼牙牙学语的女儿,苦笑中幽幽叹息,姜还是老的辣,中年老母完全就是提炼了岁月的精华,人生的睿智,骂得有水平有觉悟,句句见血,声声剜肉,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人似乎一定要踏实地过完这些岁月,心才会慢慢承认那些原本就懂但装作不想懂的道理。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特向往白富美的奢华,却又喜欢灰姑娘和高富帅的爱情。
装B的一塌糊涂。
随着年岁的增长,屌丝的特质也慢慢定性,等到了终于相信白马王子死光光的时候,最喜欢看的就是平凡但有魅力的男人和平凡但又聪明的女人的故事。
战战兢兢的社会人士,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有那么点拨云见日的气氛,对于要走的脚下的路越来越顺从,虽然还不是那么成熟,但再也不是稚气未脱的样子。
这是成长的宣言,看起来有那么点积极向上,对于我却是悲伤的告白。
曾经看戏的时候一直都只关注了情感,而现在开始理解女主的职业设定。
一个执着于写小说的编辑,在一次次投稿失败后,认清了现实的真相,在30岁后终于决定做好编辑的本职工作,放弃了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
小时候觉得梦想很伟大,认为每天的生活都会更靠近理想一步;进入青春期后,才发现理想根本就是天上的星辰,遥不可及;工作后,再也没有激情去寻找梦想,疲倦时偶尔自嘲一下那些不太记得的梦想。
于是,看到30岁的女主那么努力想要成为作家,似乎很勇敢,却让我觉得很徒劳。
执着也许的确是成功的要素,但不知为什么,在30几年的人生中,执着变成了我内心的污点。
执着的人充满了怨念,身边也是死伤无数。
30岁后的我,很清楚能够理解女主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作家。
那个暗恋投球手的清纯女高生将真实的生活演绎成了文字,真情实感最打动人心;那个神经质且多愁善感的老处女漫画家足够感性,有那么一个虚幻的空中花园区别于现实世界,自娱自乐不亦悦乎,小众杀手,死忠无数;那个玩弄了女主的人渣马峰春,笔名小云,把“贱人就是矫情”推向了极致,走火入魔的境界堪比九阴真经,如入无我之境,别具一格。
所以女主不能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作家,因为她太理智了。
我觉得写作不是天赋的问题,是性格使然。
一个务实的人无法编出一个虚幻的故事,作者本身无意识地否定了自己的作品,所以不可能说服读者。
这就是写者和观者的心有灵犀。
但是女主却很适合做编辑,把握结构,调整节奏,揣摩心理,务实的人非常适合在已有的条条框框中找高潮,寻亮点。
就女主的职业设定来看,她所有的彷徨和挣扎就是一场和时间的战争。
写小说获得成功成为了她评价青春的武器,她一直执着的不愿意为青春划下句号,因为她不愿意承认青春已渐渐远去,一直积极写作的她,渴望成功来证明青春的无价,却始终无功而返,尴尬地站在了30岁的起跑线上,既懊恼又悔恨。
放下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贪念,顺着人生的道路张开双臂迎接命运,也许青春的退场只为了教会我们放弃执念,过了这道坎,会知道怎么舒服的走进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只是30几岁的我,和兰熙一样死拉活拽的延误了青春的顺利退场,在心有不甘中走进了人生的下半段,却发现这段道路仍旧坎坷崎岖,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苦恼和担忧的事情不一样了,痛苦和焦虑却变本加厉。
所以,文学作品始终要高于生活,因为创作可以随性逗点,生活必然无奈前进。
很喜欢最后女主跟男主坦白的时候,就是发烧那晚碰到了然后直接走过去亲了男主一下,以及之后告白的种种,能和你这样子真好,我爱你,我好想你。
这是憋了多久说出来的话呢各种美好啊,不论是做朋友还是在一起了,感觉这两人就是该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07年7月首播,那时我大一刚结束,去电视台实习就觉得已经成长得灰常了不起,最喜欢的韩剧是《我的女孩》,关于爱情压抑不住的美好,看过十几遍也还是会笑起来。
5年多里,看过的剧不少,除了my girl之外,真正让人感动的,这是第二部。
进入社会2年多,2份工作,2座城市,关于未来依然很迷茫。
虽然这剧讲的是一群刚迈入30岁的朋友们各自的人生,作为准25的我,却看到了很多自己。
和兰熙一样,我的梦想也是成为作家,她那么拼命的写,那么羡慕别人的才华,那么努力最后还是没有入选,她说想再经历多一些、沉淀多一些,去写有韵律的故事,正和我想的一样。
整部剧的基调有点哀伤,这才是准30的心情注脚。
第一集兰熙的生活一无是处,寄住在结了婚的妹妹家,被老妈勒令不准再写作,跟小很多岁的棒球手恋爱,工作对象还是情敌……但结束的时候,也不是什么皆大欢喜happy ending,作品最终没有入围,继续过着平凡上班族的生活。
兜兜转转喜欢的人终于在一起,却不是以结婚结束。
最后的最后,炯泰说,方便面的广告商撤广告了,以后可以给你买好吃的方便面,所以我们结婚吧。
没有戒指也没有鲜花,而兰熙,也只是说再恋爱就一点吧,这种感觉很美好。
可惜这么真实的剧没有火,如果早几年看到,不知道我的人生会不会因此不同。
社会有多残酷,不是你搞个剪报、做成一单就能上位的;爱情也很现实,哪有什么非你不娶,是明明知道对方的心里还有别人,也会连着那个伤疤一起爱下去。
爱情是不会因为秘密而错过的。
星儿跟那个死掉的朋友恋爱,对于炯泰来说是个秘密,而兰熙却遵守约定守口如瓶,而炯泰也不是因为撞破了这个秘密而离开星儿的,他爱兰熙,所以即使有1万个秘密隐瞒得很好,他还是会离开星儿。
现实的爱情里,不会有那么多误会作梗。
女二号被识破的那天一切game over,这是编剧把爱情当成了简单的条件关系命题去设定,傻了吧唧的。
很多人说,《我可能不会爱你》跟它很像,都是30岁、朋友变爱人的主题。
但相比而言,《我》过于幻想化了,无数女人都大喊赐我一个李大仁,可是我觉得炯泰才是最好的结婚人选——看着你恋爱,支持你的梦想,对自己的工作百分百热忱,真心爱过也敢于放下曾经的女孩们。
不过这部剧不红也有致命的原因,过于尊重生活导致全剧无爆点,男猪脚跟女主角之外的2个女人谈了2场恋爱,那俩姑娘美到爆。
女主角的服装和造型让人无力吐槽,跟棒球小子的恋爱到第十集都没有结束,那时真正的女二号还木有出场。
不过如果没有完全生活化的细节,也不会有这么一部真实、温馨、励志的剧吧。
还有片中无数次响起的那首很轻快的配乐,这是女主角的生活态度,也是我的追求: “就算生活 很辛苦 就算在爱情面前跌倒 但总有一天属于我的好日子会来到 现在 就要开始 人生的主人公是我 Don't forget who you are. 没关系 别担心 无论是谁 总有辛苦的时候 一觉醒来都会变的没关系 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I am fine 我会坚强的 一直勇敢的 忍受着 支撑下去 I believe 就算生活 很辛苦 就算在爱情面前跌倒 一句话 我绝对不会哭泣或者放弃 现在 就要开始 人生的主人公是我 I never don't cry 悲伤的眼泪 你好 疲倦苦闷 你好 昨天晚上我等待过想象中的帅气的日子 今天又要开始 我会好好过的 smile again. 没关系 试着想象着 就算跌倒十几次的我 站起来后 我还是会胜利的 就算经受着风雨的洗礼 i'm fine 我会坚强的 一直勇敢的 忍受着 支撑下去。
过想象中的帅气的日子 即使这样 因为有你在 我还是会开心的大笑 总是在我身旁重要的朋友啊 向着更高的天边飞去 fly me again. ” 一起加油吧,25+的岁月,再多困难再多挫折,也要帅气开心的过。
PS,这真是看得最艰辛的一部剧,优酷没有、土豆也没有,去不知名的网站忍受无数色情广告,并在准备考试的间隙陆陆续续1个多月才看完,好在好得不负我的期待。
这部剧不红,的确,有它的原因,原因就是太过写实,没有韩剧中俗套的浪漫。
整部剧让人带着压抑的心情看完,到了结尾,也没吐出胸中一块垒的感觉,那种感情的宣泄也是拿着的,没有完全放出去,剧中人物不需要观众自我代入,因为主角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普通人。
剧情看似平平淡淡,但却处处戳痛着红尘男女的心。
先说女主兰熙,初恋(暗恋男主炯泰)是懵懵懂懂的,看到他因为帅气的脸和发达的肌肉而备受女同学欢迎时,明明心里不爽,却自我催眠,认为她们怎么那么没眼光,小小的醋意,淡淡的暧昧,一切都那么温暖而美好,在这容易心跳的年纪,兰熙远远望着炯泰,可与此同时,炯泰的好朋友也在望着兰熙,并且大胆表白,让兰熙无法拒绝,就这么勉强接受了第一任男朋友。
多少女孩子的所谓初恋不就是这样开始了吗,不讨厌,但也没到喜欢的程度,被表白,众人起哄,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接受了,相处了一段时间,可还是达不到爱这个层面上,然后就因为种种小事而分手,兰熙的情况略有不同,她和男友分手的原因竟是她无法与炯泰撇清关系。
后来的一部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明显是借鉴了这里的桥段,女主明明谈着恋爱,却不肯和“好朋友”男主疏远,就算自己不和他恋爱,潜意识里也不希望他有别的女人,这就是男女之间所谓的友谊啊.......接下来,还会有一次热血沸腾的恋爱,一见钟情,一夜激情,一怒绝情,然后就是相亲,平平淡淡的恋而不爱的“搞对象”,其实也不怎么喜欢彼此,只不过找不到更”合适“的,对嫁不出去的恐惧迫使她们不断地接受相亲,不再相信也不敢奢求爱情,便开始渴望婚姻。
大多数人没有兰熙这样的幸运,她至少还有一个认识快三十年的炯泰,最终和她走到了一起。
现实的情况是,快奔三的女人,没有青梅竹马,初恋也并不刻骨铭心,只是被追时头脑发热,而且自己也并不知道自己被追求成功可能只是源于男孩子的好胜心,自己的所谓爱情也不过是男朋友和哥们朋友之间打赌的赌注,他没那么喜欢自己,步入社会,瞬间变得实际,却又很难找到物质上可以提供保障的大叔,更难遇到同龄又有经济实力又纯情专一的白马王子,如果对爱情还抱有期待,不甘心对现实妥协,不愿意为了物质放弃内心里最后的清纯,不愿意因为”到岁数了“而结婚,那么就只有选择剩下。
再说男主,中学时代,帅锅一枚,总被女生所环绕,可心里最在乎的那位却若即若离,后来又被自己的好哥们追去了。
好多这个年龄的男孩子都是这样,把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小儿女间的情愫跟哥们义气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到了大学,曾经心仪的兰熙形象气质都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他有遇到了美女兼才女的”初恋“女友,怎么会不奋起直追呢!
步入社会,历练几年之后,物质上宽裕些了以后,不再奢望一往情深的爱情,只想经济实惠地满足生理需要,爱不爱并不重要,动物本能的吸引占了上风,等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父母的压力又迫使他不断地相亲,寻找物质上匹配的结婚对象。
这便是寻常男子的现状,理想渐渐被遗忘,对物质的追求掩盖了内心深处曾经青春的冲动,对感情越来越吝惜,越来越成熟懂得自我保护不吃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又没有真正高富帅的那种狂妄的自信,害怕大起大落,只想稳步前行。
这时候的炯泰还是有一丝理想主义,对美好的情感的回忆也没有被冷却,这一点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体现,而且炯泰也没有处女情结,不介意恋人的过往,只要是他愿意开始的感情,他就不计较得失。
其实所谓的处女情结也未必是男人在乎女人以前的性经验,只不过是他们对爱情的纯粹程度的一种向往,他们希望女朋友或妻子精神上完全属于自己,但很难实现,所以退而求其次,渴望肉体上的纯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现实中的恋爱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因素,使得人对纯真爱情的渴望退化成了畸形病态的情结,他们想要的不过是真、善、美而已。
剧中有一处细节最让人心痛,就是炯泰回忆当年想要表白爱意的那个晚上,兰熙却和新男友去了旅馆,当炯泰在兰熙家门口彻夜未眠的等待却换来这么一个消息时,他内心深处的幻灭感是许多人感同身受的,可是这并不影响他牵挂兰熙,爱着兰熙,其实他一直都把兰熙放在内心深处,即便是在和别的女人恋爱时。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兰熙被父母逼去相亲时,兰熙妈妈还特意强调女儿”还没谈过恋爱“,可事实观众都看着眼里,21岁的兰熙就把初夜给了那个有才无德的人渣学长,这是对现实中丈母娘形象的辛辣讽刺,母爱当然是不掺假的,可是这样欲盖弥彰地维护女儿清纯的形象,只能让观者作呕。
两者对比,恰恰引起了现代人渴望真爱的强烈共鸣。
其实这部戏是彻头彻尾写给剩女们看的,虽然用剩女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侮辱性。
大多数人奔三而未嫁的女孩子都是渴望真爱的,她们内心依然纯洁,即使受过伤,走错过路,看错过人;即使已经对现实低头;即使不敢再有太多的与柴米油盐无关的梦想;她们依然爱着这个世界,依然相信世界的美好。
剧本血淋淋地白描了现实,邪恶的现实就是,此时的她们很难再得到同龄的单身男子会青睐,要么选择中年人,要么就像剧中的兰熙和小自己八岁的大学生搞姐弟恋狂补被爱的安全感,可是兰熙有炯泰这个青梅竹马的蓝颜知己,现实呢?
多数人根本就没有什么青梅竹马,蓝颜知己也不过是为了填补精神空虚而暧昧不清的幌子,这部戏,对于广大单身大龄女青年来说,就是一剂止痛药,可以掩盖住内心寂寞的伤痛,可是药效一过,痛醒了之后呢,多数人是不是要马不停蹄地寻找下一部精神食粮了?
......
北方南方,某个远方。
摇摆不定的时刻,有人跟我说“梦想,远方,希望,这些词对我来说有很多意义”。
这句话瞬间瓦解了无数的挽留,再浪荡我也义无反顾了。
啊,我还是青春无敌啊,我这么想。
所以仍然憧憬某个远方,所以放不下流浪。
梦想。
庆幸我不是30岁,不像30岁的兰熙得说着对于那难以企及的梦想,请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努力到可以甘愿放弃吧。
但岁月无法保证30岁的我会和兰熙不一样。
在那天之前,像兰熙一样去努力吧,那么30岁那天,就算我会像她一样不甘心,却也像她一样坦荡。
谢谢兰熙告诉我,梦想,不是非得用来实现的,是用来教你学会绝不对自己后悔和愧疚的。
爱情是,timing。
30岁,是已经懂得爱情没有永远,总会有一个结果的;是打算谈完最后一场恋爱,老老实实相亲结婚去的。
就算以后再也不会有爱情,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感谢编剧,让兰熙那段陪伴在身边30年温润如水的友谊并不算顺利地转化为爱情。
错过了那么多次,终于遇到了对的timing。
也只能是30岁才有可能啊,因为这时候的兰熙已经学会说:你的心里爱着两个人也好三个人也好,时间留下的痕迹无可奈何啊,既然爱这个人,那就连同他的过去一并接受了吧。
“最近,重新认识了洪(兰熙)小姐。
”“什么?
”“恋爱中的洪小姐,表达自己的感情毫不犹豫,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直接就说出来。
”“难道就因为如此,我一直谈恋爱不成功吗?
”“我只想感谢能够轮到我。
”叫卞炯泰的那个人这么说。
友谊,万岁。
30岁还单身的话我们就结婚吧。
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约定?
可惜30岁的兰熙这样要求卞炯泰同志兑现承诺的时候,卞炯泰同志当即翻脸不认账了。
无力实现的梦想、不如人意的工作、没有未来的感情,眼前一片漆黑。
所以,兑现你的承诺吧,既然我们都30岁了,仍然单身。
30岁的兰熙,面对痛苦第一反应依然是逃避。
但友谊不是用来逃避痛苦的。
友谊是,痛苦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于是今天再脆弱也好明天也能重新站起来。
它陪你渡过最艰难的时刻。
所以,谢谢炯泰吧。
他说:看吧,你现在最需要的不是男人,而是朋友啊,然后给兰熙一个用力的拥抱。
没有了爱情,我可以独自生活。
而没有了你,我怎么活下去?
——在成为恋人之前以及之后,兰熙和炯泰,这么对彼此说。
青春是,总要盼望着去远方,去找到希望,去实现梦想。
青春是,离不开爱和友谊。
爱和友谊支撑着我去远方。
我渐渐开始明白爱也好友情也好,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谁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时间,互相付出的心血。
时间和心血,代表着我们彼此驯养,从此建立世上独一无二的联系。
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最重要的。
比如异性之间的友谊,像兰熙和炯泰,必须建立在彼此吸引和纯友谊的平衡点上才能维持。
包括彼此的付出,也是非得对等,因为无论爱还是友谊,没有人伟大到只问付出不求回报,一味付出而没有回应,终究落得满身怨恨,无论爱还是友谊都无法继续。
20岁的时候,我遇到这部《九局下,二出局》。
最近,在三年之后,我连续熬夜又看了好几遍。
非常难得一见的韩剧,真实、平淡、温暖,像我们甜蜜而折磨的生活。
像看好书一样,以后,我会隔几年看一次。
直到像剧中的主角一样青春落幕,直到以后缅怀青春。
现在写字对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很高兴终于为它留下了一点东西。
这里面包含着23岁的我对生活的理解。
希望30岁的时候,能再重新为它写一点东西,那时候一定会不一样很多。
我从来都相信,30岁的我会比现在的我更美,40岁比30岁更美。
再见,23岁。
一对做了30年的好朋友,说没有动心过,肯定是假的。因为太喜欢你了,不愿意失去你,所以只能委曲求全在你身边,只做一个朋友。要从朋友变成恋人,真的需要太多太多勇气了。
-谢谢你依然留在我身边-我只感谢终于能够轮到我
很温馨也很接地气的韩剧,喜欢这种有回忆的后青春故事。
男人要是不喜欢这个女人就不会对她好 以朋友自居的在我看来就是没担当
看了幾分鐘就棄劇了 實在不好看
太过真实以至于不像韩剧的韩剧注定是不会火的,不过我喜欢。。。
挺好看的。李大仁是不是借鉴了他???
《我可能不会爱你》在台湾火的一塌糊涂的时候,大家却不知道四年前在韩国本土有部没有撒狗血情节没有白血病没有失忆没有帅哥美女主演没有富家子爱上穷家女剧情导致收视低迷的电视剧也是这个剧情。
啥啊
赞一下片名,美日韩都很爱棒球,上学期学过,没有想象的简单
三十岁可能也是不错的年龄吧。没有完全成熟,但稚气已腿,看起来有点沧桑,青春的伤痛依稀在脸上,但风度翩翩。——《9局下2出局》
强推!!!!太好看了,处处戳我萌点
可能没有到年纪,一点共鸣都没有~对幼齿没规矩的男二也没有好感~对混乱的女主也是……如果李大仁和男主一样就好了~话说《我可你不会爱你》算借鉴?。。。抄袭了吧……
为数不多优质的韩剧,朋友变恋人
3.5星。男女主都是真正的平凡人,少见的贴近生活的韩剧。不过话说,这个故事好像验证了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
虽然女主很可爱,演得很卖力,但情节衔接得七零八落,叙事不连贯也没有条理,构图摄影配乐等硬件也很一般,如果我是07年看的话可能会打更高的分,但放到现在看,像这个类型的剧,绝对还是Tvn做得更好。
很无意间看的,我们中有多少人分不清友情和爱情
看着一般,难道是太年轻了?。。。
四年后的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红得一塌糊涂,但被模仿了主题和诸多桥段的92当年在韩国本土收视率并不高。韩国主妇的口味果然被模式化的韩剧惯坏了,又或者她们自己就每日生活在挣扎犹豫却动弹不得的生活中所以才对此类贴近生活的剧不感兴趣?男女主都很可爱,剧拍得虽不够精致但值得一看。
没有高富帅,只有青春的尾巴,最正常,最真实,最励志,最好的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