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笑话,《麥兜‧噹噹伴我心》是我第一次到电影院看的电影。
正午时分,偌大的电影院只有稀疏不到十个人,反倒觉得气氛极好。
电影刚开始,便和同桌讨论:画风不像香港制作的啊,是不是内地的?
套用一句话“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一片绿皮肤紫嘴唇的路人里显得很不搭,就像喝着咖啡吃煎饼果子。
” 还有建筑,完全看不到香港建筑的神韵,是我眼神不大好?
后来回来搜了搜杨学德,看到他的作品,大概可以明白了,又或许这种“骑呢”才能冲击出导演想要的效果,有loser的美?
小清新的春田花花幼稚园小朋友和在被社会搅浑的颜色的成人对比?
放大讽刺内地人的贪婪、急躁而将香港从“人情味”变成“人钱味”(从麥兜和伙伴们到深圳“张嘴”所见、春田花花合唱团后来加入的几个模样古怪的小朋友略见一斑)?
再来,作为大多数听得懂粤语的广东人之一,原来我在听到冷幽默的对白和令人忍俊不禁的歌词不淡定的狂笑的同时,心中对翻译成普通话的字幕冷笑着嗤之以鼻,丝毫没有将粤语的精髓翻译出来,笑点丢了不止一半,翻译粗糙没有灵魂,我是多庆幸自己能听得懂粤语当然,《麥兜‧噹噹伴我心》除了没有期待中的小清新(可能麦兜总是要长大的),还是让我相当有“急便便”的感觉的。
校长话,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女立法委员听到小朋友们的合唱,褪去冷漠,忘了一心为选举拉票,大概每一个成人总有让她的心灵变得柔软的东西,或许是逝去的青春,或许是儿时五彩斑斓的梦想,又或许是其他很细微东西。
收高利贷的小混混、卖猪肉的中年男人、浮夸的推销男、监狱歌王·····从春田花花毕业只是这些人,他们不是社会精英,不能开宇宙飞船上天,可音乐让他们保有那么一些的天真光彩,让他们的形象也仿佛不那么“骑呢”猥琐,我们又何尝每个人都是从所谓的名牌幼稚园毕业的呢?
受尽亲朋好友闲话的新人,因为春田花花合唱队的歌声,所有闲言碎语戛然而止,有了只是感动和神圣的婚礼。
miss chan的爱情好像败给了自由,可那个男人最后好像还是对她一笑。
校长在一个孤独的小孩的内心播下音乐的种子,据说那个小孩最后成为了有名的男中音。
“你地好乖,是校长无用”,正中泪点,就是这个光头校长,被那个所谓经纪人骗光演出费时,他也提不起恨。
和名牌幼稚园的学生比赛,人家人手一部ipad,麦兜和伙伴们仅靠歌声让华仔有了“急便便”的感觉,让在娱乐圈飘浮已久的人,内心也有了一丝丝柔软。
春田花花幼稚园终于脱掉搬迁的命运,变成豪宅,可是,麦兜总要长大。
只是但愿,但愿麦兜的心能像那颗咬了一个学期也咬不开的糖炒栗子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被世俗和嘈杂的现实刮伤他那颗善良柔软的心,永远都不要失去“急便便”的敏感。
看到评论说,歌声撑起了这部片子。
就把它当做音乐剧看吧,清脆似是不谙世事的童声,却隐约听到些许沉重,这就是成长。
永远相信,音乐,是有生命的,也能让人发现生命。
校长话,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
奋力一搏,就算失败,也总会找到一条有光的路。
剧场版的麦兜大概让在物质社会中横冲直撞而伤痕累累,却依然不肯向现实屈服、不愿对梦想say no的人找到那么一些共鸣。
在最纯真时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歌,但愿我们永不相忘,让我永远有“急便便”的感觉,任性地守着那丁点单纯的美好。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里肠里,总有首歌在窜来窜去,撑着撑着,让硬邦邦的,不至于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直到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感谢小时候这位傻乎乎的校长,是他送给我们,生命里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您,校长。
Thank you very much。
” 个人拙见,不喜勿喷,欢迎讨论。
[定基调]在我看过的所有麦兜中,这部是最好的。
[声音]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来八一下麦兜的配音者,张正中小朋友好了,via百度知道张正中,普通香港人,年仅5岁,现在香港一家普通幼儿园读书。
因给电影《麦兜响当当》的主角麦兜配音而名噪一时。
作为出品方之一,香港博善广识有限公司全程负责“麦兜”寻找之旅。
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各家幼儿园逐间逐间地找,“导演对麦兜声音的要求,要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但又不能太低沉,要听起来很小,给人温馨的感觉。
”几经对比,他们把小孩年龄范围定在四五岁左右。
最终,在妈妈陪伴下带来的张正中最获大家认可,“真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朋友。
特别打动大家的一点,他和妈妈说话时,声音更温柔,这点很难得。
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普通话说得不错,又没有北方口音,和粤语版麦兜的配音很相似”。
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其他配音演员为影片宣传配合媒体的时候,“麦兜”的配音拒绝接受任何采访,甚至不愿意哪怕戴着墨镜出现在公众面前片方对麦兜的苦苦找寻是值得的。
当麦兜的破锣嗓子在华仔音乐会上唱着“风吹柳絮,茫茫难聚”,许多硬邦邦的大人大会想要急便便。
[中心思想]九年一贯制的‘素质教育’让人对概括中心思想非常熟稔而麦兜系列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是:(两行的横线)通过描绘香港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刻画了麦兜,麦太,校长等善良而努力生活的香港人品质,树立一种柔软的生活态度。
“是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啦,善良的人是傻瓜笨蛋,温柔的人是软弱可欺,执着的人是幼稚可笑,命运总是在欺负这样的人”(via兰凯茵)但,这样的人却让人心底柔软,每个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麦兜。
时不时的,它会出现,给你唱一首能让你产生急便便的感觉的,医生称之为“感动”的歌[歌声]电影音乐真心赞,求下载!
是在电影院的早场的看的麦兜当当伴我心,前排被妈妈按着两个两三岁的孩子。
电影结束的时候,孩子已经安然睡去,妈妈悄悄抹着眼泪。
这是部给成年人看的童话。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嫌某个孩子笨,都会说:你怎么蠢得跟猪一样。
于是,在我看麦兜的时候,我老是有个问题:为什么主角会是一只猪,而这只猪其实是一个小孩。
为什么春田花花动物园的小孩都是小动物,除了他们的家长之外,这个城市的其他人都是和人长的一样。
我不知道有没有其它人像我这样思考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想,这是原作者刻意的一种间隔。
香港仍然是那个香港,它一如此刻的香港一般,原景重现。
只是春田花花搁放着一个成年人心里无法抛弃的情怀。
他改变不了香港,只好凭空造出一个如猪一般的孩子,以及一群动物一般的小孩。
这个猪一样孩子,一直以来都很笨,笨的果然和猪一样。
除了比一般的猪可爱和干净,他没有什么闪光点。
直到这最后一集,他的优点终于呈现了:他的口条与众不同,唱起歌来,花溅泪,鸟惊心。
他的妈妈麦太太咆哮着说:不就是去卖口条吗?
(声明一下,我看的是粤语版)然后她听到了这个口条唱的歌,“小杜鹃,小杜鹃,我们请你唱个歌 ”她拜倒了。
在此前讨好大陆的那篇中国功夫里,矢志不渝培养儿子的麦太太,居然没有想到,猪唱起歌来也是这么好听。
在卡农的歌声里,他轻轻柔柔唱:我愿似一块扣肉,扣住梅菜扣住你手。
梅菜扣肉,一道好吃的粤菜,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得那份你侬我侬。
这句词太妙,原来因为缺肉吃,才有了那首让人心肝忧伤的卡农吗?
“春风亲吻我像蛋蛋蛋蛋挞,点点春雨降像葡葡葡提子,小青蛙敦敦像炖炖炖炖蛋”,以及仲有最靓滴猪腩肉。
在猪一样的孩子眼里,好吃的就是全世界的理想。
任何感官都可以用食物来描述。
春风像蛋挞,春雨像提子,青蛙是炖蛋,冬天是南瓜。
当他们唱出这样高低起伏的童声时,画面里的人眼泪汪汪,那眼泪也似乎流进了你的心里。
在看这样的影片时,你的内心有一种撕扯。
某一方面的你沉浸其中,悲伤不能自抑。
另一方面的你看到那高楼大厦,理智又立马跳脱出来,噢,扫瑞,这仍然是现实世界。
都市里的童话,没有抽离出那些谎言、虚伪、尔虞我诈、骗局、失望。
小孩子们懂,股市跌了一万点,所以要从大房子搬出来,新房子的卧室还不如原来的一间厕所大,然而也还是比麦兜的家大的多。
小孩子们懂,幼儿园欠债,所以他们要买口条帮校长。
他们唱的很卖力,比任何走场表演的人都卖力。
可是,有谁能真正哭得出来呢?
后座的小孩一直蹦蹦跳跳开心的看着,他的父母没有出声。
我想,他们知道,这不是拍给小孩看的。
这里没有英雄,没有变身,没有魔法,没有奇迹。
幼儿园倒闭,校长回老家当学校清洁工。
小猪小龟小喵都长大了,除了长的不如小时候可爱,其它的还是那样没出息。
从小,别人是精英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名校。
他们的父母是混日子的成年人,只能送他们到混日子的学校,跟着一个缺心眼的校长以及满头方便面的老师。
别人的励志歌曲是健康养身好孩子,要吃香蕉记得剪指甲。
他们的文教歌曲是车车车车车冲向你老豆(爸爸)。
别人的暑假是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他们的暑假是坐公共BUS就可以到的游乐园。
别人的厕所有分各种各样的站着的做着的按摩的,他们只懂得厕所就是拉屎的地方。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看到的是大人的各种笑料百出、捉襟见肘,他们对人生也没有什么理想,一碗公仔面,放一点鱼丸。
能想到的最好美梦,也不过是有人请吃龙虾,还有马尔代夫不用飞机就能到。
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这香港的林立森林里,他们从来就是最不起眼的一群人吗?
他们会懂得,天差地别,只在咫尺之间吗?
他们会恨,怎么生在这样的家庭,在那样的幼儿园长大吗?
没有长大。
因为谁说他们真的比大人蠢。
有很多人说,导演要拍的是一种港式情怀。
不可否认,它的细节全都扎根于港式生活当中。
然而,港式情怀何以能让那么多听不懂粤语的人为此伤怀感动?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个喜剧。
直到这最后一集,我才明白:喜剧与悲剧,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谓的悲剧是,活到一定年纪,你看到那云泥天堑,别人的脑瓜比计算机还精明,自己的脑瓜始终就是猪一样。
所谓的悲哀是,活到一定年纪,梦想什么的远不如一块最靓的猪腩肉实在,你始终没机会翻盘。
但是转念一想,做只猪有什么不好。
吃饱喝足,全家不饿死。
再没用,总还是买得起隔壁的菠萝包和鱼丸面。
牙好胃口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不担心股市下跌身价缩水,也不担心港府换届影响家业。
这未尝不是一场喜剧。
年少总还是好的,因为至死不肯相信,就真的没有出头日了。
等到长大才知道,人与人果然是有分别的。
只当是那时,好好安身立命,笑哈哈吃饱喝足过一生。
日本人的宫崎骏里也有情怀,但是总归离不开英雄。
然而谢立文的港式情怀里没有英雄、没有happy ending、没有拯救、没有逆转大翻盘,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不相信眼泪的香港。
每次我做港铁到香港,一眼望去,谁是大陆人谁是港人,立马即可分辨。
不管衣着光鲜还是普通,安静淡然小声说话不东张西望的一定是HK人。
浮躁高声又目光犹疑漂浮的多半是大陆人。
那些普通人的普通孩子长大了,不管在餐馆端盘子,还是在小区当保安。
他们都不怒不怨。
这才是港式人生。
我听过两个关于香港人的故事。
一个是朋友的亲戚,早年移民去香港,一直在住宅楼里做物业人员。
他喜欢摄影,有闲钱就去买一部心仪的相机。
他的亲戚都在大陆,可是他就是不愿意搬回来,宁愿在香港做一个物业保安。
一个是朋友的朋友,她的男朋友是香港人,她也算有故事的女人,在丽江开过店又出过国,历经半生,搬到深圳郊区吃素礼佛。
男朋友比她小,在香港餐馆里做工,每天早晚从罗湖关口过关上班下班。
如果是我们,恐怕会问,物业保安有什么好做的,餐馆打工辞工了就罢。
然而这就是不悲不喜的人生,坦然接受,过好普通人的生活。
如果要说为什么很多香港人瞧不上大陆人,还编出蝗虫歌,说大陆人跟蝗虫一样抢奶粉抢药品抢日用品,甚至是抢豪宅。
这里面难免有酸葡萄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那种不买对的只买贵的暴发户嘴脸,见着能用钱买的好东西恨不得全部搬回去的占有心,地地道道透漏着一种人心的陷落。
又有谁比我们自己更知道,那种难以描述的恐慌,那种缺失的安全感,那种逻辑混乱,那种各执一词,那种时刻翻新的流氓行径,那种处处可见的强词夺理。
以及比任何其它国家的人更害怕自己注定是普通人的普通人们,那种拼了命丢了魂卖心肝卖良善终于扭转命运然后转过头来鱼肉另一群普通人的精英们。
这是我看麦兜最大的感动,也是心底冒起的最大凉意。
我爱的男人,曾经我希望他是一个与众不同顶天立地的人。
后来我不这么认为呢。
在他疲惫、迷茫、疑惑的时候,我只想对他说:亲爱的,你慢慢行。
我们的路,还有很远。
我爱的孩子,如果它是麦兜一样的孩子,我也不难过了。
猪一般的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吃货,一定比我与你父都要幸福的多。
想和十二交流的朋友,可以关注十二的微信公众号:shier1213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豆瓣阅读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卓越链接:http://t.cn/zTXxXfr京东链接: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当当链接:http://t.cn/zTXx9GA
港片就是有这样的本事,哪怕是动画片,都能让人感觉到生活是不易的。
小朋友看这部动画,其实真的没什么意思,还是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吧!
里面的歌曲都太牛逼了。
不是很搞笑,就是很煽情,甚至让我一度有当时看《老男孩》和听里面歌曲时的感觉。
就像里面的台词说的,我有点想哭。
这部麦兜讲了什么呢?
讲了一群所谓的“屌丝”,但是,他们也有生活的权利,他们不是在浪费空气。
难道因为能力不够,就连生存和快乐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真不知道世界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还有就是那个可敬的老校长,真怀疑现在到底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
他人很好,很善良,不计较。
他这一生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名利,但是我相信他是快乐的。
就像他一直说的,大不了回老家。
麦兜就是这么一头牛逼的小猪,这就是小人物的感受。
哪怕是欢笑也好像是辛酸的,带泪的。
据说片中泪点很多,很多人哭的稀里哗啦,我就是抱着这么好奇的心态去看的。
我想,在前三部中,麦兜故事虽然会引发大家的沉思或者哀叹,但还不至于让如此多的人稀里哗啦吧。
刚刚从影院出来,告诫大家:主角绝B是校长,而不是猪头兜!!!!
从冬日鸭鸭,到夏日鸡鸡,再到秋日**,最后到春天花花,大家都没有想到校长会坚持下来。
前三部中,校长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务正业开饭馆的老油条。
在这一部,导演才告诉我们,校长原来是在兼职赚取费用养活幼儿园,养活自己的梦想啊!!!!
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长的背影,而且,黄秋生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台词更能告诉我们校长已经老了,老的说不动话了,但是还能扛着钢琴去养活梦想啊亲!!!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的音乐老师?
导演,别搞了,明明是献给天下所有穷苦的创业草根好不好?
行就吃龙虾,不行就回老家,坚持坚持嘛!!!
还记得那时进电影院,是陪一个还算小的表妹看的,看的出来,她应该挺喜欢麦兜。
然而到后来,表妹依然看的有滋有味,有时候还会跟着唱起来。
而我…一直在偷偷摸眼泪。
什么呀,要不是表妹还在旁边呢。
说不定我就嚎啕大哭起来了,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也许,并不单纯只是给儿童看的一部电影。
令我印象深的有很多人物。
校长 华仔 麦兜 麦太 陈老师 还有那个什么所谓金牌经纪人。
其实我主要想聊聊校长。
无疑,校长是让我哭的最多的人物。
他有着自己简单执着而又坚定不移的梦想,他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可是,结果却是失败。
他教的一个个学生,长大后也个个成了混混,哪里还有当初那般美好的梦想?
还记得校长那句话“你们都很乖,是校长没用。
”校长明明付出了很多啊,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真是校长没用吗?
不是的。
校长还说“音乐,就是小朋友的歌声,是上天给人间一朵朵初开的鲜花。
”我想说单纯可爱的童声真的能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把那些深埋的心里的感动唤醒。
那小小的所谓不知名的感动在心里窜来窜去,不知不觉眼泪就下来了。
在最后,那个已经头发花白的校长,听着孩子们童真的歌声,又想起自己一个一个的学生。
回到那个问题,校长真的失败了,是没用的吗?
听听这些美好的歌声你就知道了。
在最后我哭的溃不成军,有谁能真正的像校长一样,一直坚守自己的梦想不动摇呢?
校长,无疑是伟大的。
最后,很喜欢结尾这句话-- “这是个七彩的世界,这是个晦暗的世界,这是个轻松的世界,这是个硬实的世界。
正因为这样,到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心、伤心,当我们希望、失望,我们庆幸心肠里,总有首歌窜来窜去,窜来窜去窜来窜去……让硬梆梆的,不至硬进心肠,让软弱,不至倒塌不起。
”
张正中,普通香港人氏,年仅5岁,现在香港一家普通幼儿园读书。
剧组花了两年时间,在香港各家幼儿园逐间逐间地找,“导演对麦兜声音的要求,要沙沙的、低沉点、有爱心、没自信;但又不能太低沉,要听起来很小、给人温馨的感觉。
最终,一个在妈妈陪伴下带来的、名叫张正中的孩子最获大家认可,“真是一个长得挺可爱的小朋友。
特别打动大家的一点是,他和妈妈说话时,声音更温柔。
“
有一回坐香港的东铁线从九龙塘回太和,看着沿途的片片绿荫突然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香港;好像只要盯着窗外的景色够久,准能发现把头发吹得蓬蓬穿着像是旧时钟楚红的少女。
香港走得很快,但这几年依旧赶不上大陆的节奏;曾经被港人颐指甚至微微鄙视的大陆人,如今纷纷在香港购置豪宅站上山头霸山为王,这想必让许多老港心里不是滋味。
因为心里明白那些在港购置豪宅的人多为投机腐败分子,于是看到港人的醋意竟产生一种独特的共鸣。
或许这便是屌丝的人生,只能活得像一个糖炒栗子,任由掌铲者左右翻炒,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更坚硬。
谢立文念旧,也不善交谈,只好在笔下构建一座童年城堡,企图对抗时间,留住旧日美好。
“麦兜麦唛”系列的书籍和电影,是一座永远不会消失的乐园,也是一段永远不会老去的童话。
它属于新生的小孩,也属于旧时经历美好故事的成年人。
幸得谢立文的天真秉性,才能将笔下的各个角色都绘制得惟妙惟肖:小猪麦兜麦唛、河马阿may、还有乌龟阿辉、鸭子菇时和小猫得巴。
它们常常很百变,在有些故事里是小动物,有一些故事里又是一堆一直长不大的幼儿园小朋友。
阿辉在电影《麦兜和菠萝油王子》里饰演一个披萨,最后因为麦兜饿了,他便把自己切下一块,给麦兜充饥。
看到令人好笑又心碎。
文化的交汇、冲突和融合一直是麦兜系列电影的主题核心,也是香港文化“人情味”的体现。
先说冲突部分:比起上一部《麦兜响当当》里凸显出来对于大陆市场的刻意谄媚讨好,这一部电影里,作者可谓是来了一次大翻盘;在电影中塑造的大陆人被放大无知、贪婪、急躁甚至丑陋的形象。
这样的人设或许不太客观,但恰好又体现了谢立文的傲娇心态——若不是大陆人“为非作歹”,香港也不会从旧时的“人情味”变成现时的“人钱味”。
这种映射在电影中多处体现,比如春田花花合唱团扩招后的阵容,多了两个看起来很丑且不是动物外形的小孩,显得与麦兜的一班老友格格不入,甚是刺眼。
但所有的融合都是从冲突开始的,广东这一个省份,拥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而香港文化,正是由广东岭南文化里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起源,再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形成今日局面。
若要说到电影中交汇和融合的部分,幼儿园校长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如果说麦兜系列电影的前面四部,是讲述麦兜的故事;那么这一集《麦兜当当伴我心》,主角当之无愧是那个祖籍顺德的幼儿园校长(国语版中他是山东籍)。
从第一集中兼职“木有鱼丸 木有粗面”的小饭馆老板、第二集客串医生到这一集中的音乐启蒙家,他的每一次登场都让人眼前一亮。
他是老一辈的化身,纵使古旧过时又好笑,却给予人极大的安全感和归属认知;仿佛是儿时幻想中的避风港,纵使外面风大雨大,有了他我们便足以心安。
当然,香港文化中的无厘头和笑点低是众所皆知;这部戏几乎依旧是没有剧情可言,甚至可以说剧情是无厘头的。
在原著《尿水遥遥》里,阿may与人分享橙和心事,一粒橙一个心事,最后心事都还未讲完橙却分完了;在《宁静声音》里,麦唛的校服在冬天的课间操后总是会和同学的校服弄错,所以有时候她出门的时候明明穿的是加大码,回家后却变成了迷你码。
当然,除了奇怪的笑点,平凡却真实仍旧是它的最大卖点:麦唛与家人去茶楼饮早茶;麦兜用童子手帮妈妈抽六合彩;麦兜和妈妈一起去买墓地以及电影中Miss chen的超短期恋爱......这一切生活中的真切,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一样悄悄透露着一丝真实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感动。
麦兜也在与时俱进,旧时的茶楼消失了,除了7仔,周街都是房产租售信息;搭乘东铁线便可直达罗湖,所以合唱团的第一次亮相都还得益于大陆房产商——看,这便是香港普通市民的纠结心理,一方面他们憎恶大陆人炒高了香港的地价,一方面又不得不依存大陆人创造房地产经济来刺激持久低迷的国际市场;这是一个走不出去的死结,让香港这个城市在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
谢立文怀念旧时香港点滴,正如我怀念旧时香港的头发蓬蓬:那个时候的张艾嘉在《最佳拍档》中演一个女强人,趾高气扬且不肯服输,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她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然而再傲气也敌不过时间,她终究还是老了,沉静下来,在观音山里化作无痕白云。
正如当时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哪想到有一天要靠大陆投资人来合拍维持?
时间,终究是人世间的最大杀手。
但愿身为糖炒栗子的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只被咬掉了坚硬的外壳,而那颗善良、酥软又饱满的心永远不会被吃掉。
7.10当天去看了,看之前刷了豆瓣,好评一片,8.3的高分。
大家都在说感动,流泪,超越前作,于是买了票满怀期待的去看了。
开场,画风不太对,同行的朋友说,这画风好邪恶啊怎么回事和以前不一样。
麦兜不是小清新路线的么,怎么走了重口味画风。
春田花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一片绿皮肤紫嘴唇的路人里显得很不搭,就像喝着咖啡吃煎饼果子。
事后知道了是因为和杨学德合作的关系。
虽然新画风可以说是个很大的创新,不过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这个画风的,反正我是不喜欢……全重口也就算了。
如果是杨学德自己的漫画翻拍,而不是麦兜系列,我可能还会觉得这样的画风很赞。
不过我是来看麦兜的啊亲!!!
我是来看这只小猪的啊!!!
你小清新里面夹着重口味是闹哪样嘛,跟芝士蛋糕里面加大葱似的……影片主题虽然表现了所谓的童真的美好以及成人世界的残酷,不过我还是挺不乐意这一点也那么鲜明的体现在画风上的。
撇去画风这种“表面”的东西不说,再谈谈影片内容。
80分钟,很短,出乎意料的是,居然也不充实。
麦兜之前的几部都看了,本来就不是好莱坞大片,不会要求内容紧凑高潮迭起,不过也没有像这一部这样走MV路线。
经常出现的画面是,放着音乐,春田花花幼儿园的车载屏幕上开来开去,开来开去……节奏却很慢,没有什么实际内容。
一直到幼儿园凑钱失败之前的内容实在是太过无趣了,再加上画面实在是我不能接受的类型,因此,即使音乐的确好听,也几番有了中途出场不看了的念头。
同行的小姑娘说,实在受不了了,连吐槽都无力了。
不知道导演的意思是不是,闭上眼睛,不看画面,听着就好?
虽然说麦兜式的幽默不乏“鱼丸粗面”这种翻来覆去无厘头式的经典搞笑,不过在这部影片中,连这种搞笑也变得很少,大部分的画面,只是一副接一副的慢镜头,配以音乐。
最后五分钟小清新,看了豆瓣上的评论,基本上全是冲着这五分钟的小清新写的。
我不知道大家的感想是什么,我的感想就是,为了这最后五分钟的感动,我足足忍了75分钟令我感到不适的画风和太过冗长的音乐剧,实在是有点不值。
在我看来,大家实在是活得太不快乐了,为了黑色的童话悲伤,为了麦兜的黑色幽默感动,看着麦兜,好像回到童年;听到“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又好似返老还童的梦被打碎。
对着电影屏幕哭泣的话,哭的不是电影,只是自己的人生吧。
感动自己的也不是那个为了幼儿园奔波的校长,而是为了生活与生存奔波劳累的自己罢了。
不过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说,我是真的不喜欢这一部的麦兜啊……P.S.喷我没事,各花入各眼,能不能别说诸如不好看为啥还写评论之类的话。。。
谢谢
良心作品。
剧中主角不是我们通常定义的伟大的人,完美的榜样,而是普普通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也有恶心的时候,也有恶搞的时候,平平凡凡的人生,像多数人一样,但是这样才显得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校长说:“音乐,尤其是小朋友的歌声,是天使洒向人间的一朵朵鲜花,听完了,真的有这种感觉”。
觉得校长好伟大,生活好无奈。
配上好听的音乐,让人感触更深。
连小朋友都看不下去
比起前三部在画风上大变,有一种荒诞的非现实感,和麦兜那种充满底层生活感的港式风格不太搭。除开画面以外,作为一部音乐主题的麦兜电影,既没有唱春田花花幼儿园,又没有唱我名字叫麦兜兜,虽然新的车车车车车车车车也很带感,但还是觉得缺了什么……新华国际5号厅。
没有前面两部好笑
有点意思。。
看的国语版,老实说,太差了,非常失望。三星全是感情分。
挺温馨的,但是就有那么一点点无聊
不喜欢香港人的口音 太难听
苦逼给谁看?
这是有点模仿那啥。。
但凡让我从头到尾都哭成傻逼的片子,我都给五星!想想那些年帮过我的人,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呢?仔细想来,什么也做不了!捐钱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能帮别人的事,只能用自己的手去做!
实话实说,失望。还是失望。渣画风,假正经。不能滥用遗产。
能看得眼睛湿润,能看得爆笑不止,就是画的不好看
麦兜兜长大了。社会也变了。什么都变了。 只有小朋友的心里没有变。只是那些都只能成为了回忆。 只是回忆回忆了。
怎么画得那么丑了!
我愿是一块扣肉,我愿是一块扣肉,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好看啊,幽默温情路线总是不招人讨厌的。
我愿像一块扣肉 扣住你梅菜扣住你手
以梦为马以泪为泉
小猪很可爱。以后别拍了。
被里面的歌洗脑了好么!看的我好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