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生中,或许会有在恰当的时间出现拯救你的人,或许惨到并没有人递出救命稻草,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电影平静缓和而又穿插着一些具有戏剧效果的冲突来描述着迪金森的一生,同时也描述了平凡人的一生,对于生死镜头的着重描写,观影之中你仿佛隐约能触摸到人生的真相。
女主善良,尖锐,温柔,智慧,并极致的保存住了自己的领土,不断地面对生活最真实面的打击和斗争,然却未屈服。
而关于观影的我们,时间带给我们更多认知,更多恍惚,更多更深的错愕。
我们无法自救,在矛盾中或多或少的选择退让和顺应,最终将会被世俗腐蚀掉了我们的纯粹。
电影《宁静的热情》短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女诗人的一生,传记的形式加以唯美的拍摄手法,平静叙述了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歌的热爱,她的一生是极少人能真正走进去的,她是渴求婚姻和爱情的,任何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她病魔缠身,终究难逃死劫。
对于她来说,诗歌是她来生的慰藉,并且紧紧包围她。
她的妹妹温妮是朝圣者,伊丽莎白姑妈,在教育方面严肃古板,对死亡的态度却超然,她说:“如果我们愿意将自己交给上天,就不会有害怕了,他会为我们铺路的。
”在影片中,伊丽莎白姑妈批评温妮虚荣心强,对虚荣心的理解,温妮持有很客观的看法:“虚荣心是一种无害的缺点,人们沉溺其中才是肤浅。
”《宁静的热情》如影名般,是外界宁静的内心热情的,没有惊天动的波澜,像涓涓细流中漂浮着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又如湿润田野中沾满泥土的鞋子。
诠释着她对那个年代女人地位的反抗。
男女平等,是她的愿望,时代隔绝着她。
她内心压抑的部分,在影片中通过人物的动作面部表情表达出来,令人深感同情。
她的父亲对她说:“真正的古典文学中的表达是来自于男人,而不是女人,恐怕女人是无法创造出具有永久价值的作品。
”艾米莉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诗歌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任何人都无法夺走。
生命是有限的,人在活着的短短几十年中,平淡也好,热烈也罢,活出自己就好。
艾米莉·狄金森在电影《宁静的热情》中的句子欣赏:为每一个狂喜的瞬间,我们必须偿以痛苦至极,历经艰辛,饱尝酸苦,才能换来潇洒。
为每一个可爱的计划,必偿以多年的微薄薪饷,心酸争夺来的半分人厘和浸满泪水的钱箱。
我猜想,当我把一切都算在内,诗歌当列第一,然后是太阳,之后是夏季,接着是上苍的天堂,然后所有的排列便完成了。
但回头发现,诗歌已经包含所有,其他的东西毫无意义,所以我将一切写进诗中……呐喊着去战斗固然勇敢,但是我知道与内心苦恼的骑兵搏斗更加英勇胜了,不会有国人看见败了,也无需人察觉那些垂死的眼睛不会有人带着爱过的热忱来凝视……
英国导演Terence Davies拍摄的关于美国诗人Emily Dickinson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的镜头如油画般的质感,对称而平稳的构图,但是生硬造作的人物对白,夸张失真的表演,平铺直叙的故事情节,所有角色就像木偶道具。。。
因为Emily Dickinson,我才强忍着哈欠与口水看下去。
幸好最后一幕情节救了这部电影,Emily身患疾病,卧床不起,她临终前的那段画面,音乐与诗歌的配合,完美演绎了她作品中一贯的关于生命,死亡和永恒的主题和意蕴。
传记电影不好拍,平铺直叙很乏味,宜拍小拍深,像一个短篇小说那样最好。
美感已经说明了一切,看不懂的说明语言不同,开演没多久出现的坐在布景前拍照的画面,让我起鸡皮疙瘩,静默的坐着,安静,眼睛目视镜头,镜头是一个人的眼睛,他观察世界的视角可以看到他的心愿,他的思索方式,他的审美理想。
深沉的人,镜头也会更静,很奇妙,电影刚开始我就感觉到稳稳的安静,一开场就被吸引了,审美相似,想看一样的世界。
足够了
《宁静的热情》:美国女诗人传记电影。
老实说我是分三次才看完的。
对白都是诗句,刚开始觉得太文艺了,太作了,唯一可取是摄影。
第二次觉得艾米丽有时太不可爱;读诗就好了,没必要看诗人的传记。
第三次,她被病痛折磨、父母离去;仍然创作诗歌。
Father believed; Mother loved。
“Why the world has become so ugly?"这句台词让人唏嘘不已。
这时候每句诗词有了新的深度。
还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宣传海报很像《简爱》,《简爱》还真是女诗人的喜爱。
独立、有才的诗人,她的诗歌值得时不时读读。
诗歌需要想象,电影是视觉艺术,她的花园真漂亮,像她诗歌描写那样。
喜欢宁静的热情这个名字。
热情让人想起火,“火静而朗”,安静燃烧的火,涤荡了所有纷繁,熔化了所有疲惫,有一种气韵充实、郁穆明亮的通透。
宁静总是好的,心地宁静了,才会因空生灵,对存在有觉察,因而活得绵密且富有。
当然,正如朱光潜说过的,这里的静,是“心界的空灵,不是物界的沉寂”。
否则,王阳明早就说过,“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
”因此,虽静能生慧,要知这静是有生机的、有灵气的。
艾米丽狄金森自辍学后便向父亲请求,夜间起床写诗。
夜是黑暗的、宁静的,艾米丽心中的火,燃烧得愈加清透、明朗。
最近看了四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简奥斯汀生得最晚,终生匿名发表作品;勃朗特姐妹、阿黛尔雨果,还有艾米丽,都生在简奥斯汀去世后四五十年左右,她们的作品能化名、甚至也能署上自己的名字了。
除了了解她们的生平故事以做休闲时的娱乐,我还有自己的私心,就是想知道那些一生未婚的女性怎样过完这一生。
勃朗特姐妹会担忧,假如父亲去世,哥哥又不务正业,她们要如何生存?
电影里的奥斯汀说不遗憾于自己的选择,她放弃了婚姻但收获的是自由。
不知她在书写爱情故事的时候,是否会想起娶了公爵女儿的初恋情人,并感到心痛?
阿黛尔的美貌与经历都是传奇,她跨越山海追求的是爱情,还是作为那个年代的一名女性,着迷于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突破所带来的快感?
艾米丽的一生太理想主义了,不站队、不喊口号、不下跪,如果不是自己真心接受的爱情,就对求婚者冷嘲热讽,因而吓走了一批批慕名而来的人。
那些夜晚,她书写有关死亡主题的诗句时,可曾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而悲伤?
这个影单还会一直看下去,寻找回答。
“宁静的热情”形容伟大的诗人狄金森的生活和工作恰如其分。
她在自己的房间里留下许许多多的诗作,但只有一小部分输出在她的一生中得以发表。
她非常害羞,同时他诙谐,富有活泼的幽默感。
她的友谊是激烈的,但在家庭中,她发现她最大的幸福。
她的生活是安静的尊严。
所有的恐怖和美丽的世界蒸馏的精髓和表达意义。
也拜读过她的诗,那种含蓄隽永具有不可超越的美感。
狄金森的诗文,正如她的一生,即简单又深邃,即朴实又奇特,保藏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通过这部电影也更好得理解了她的所思所想,非常有意义。
毕竟是传记类的作品,感觉有点冗长沉闷。
我看到了Emily内心燃烧的热情,对于生活,对于诗歌,对于亲情,最值得突出的就是对于。
God的独特解读,对于自由,男女平等,公正,正义的不懈追求。
她说世界丑陋不堪,她也质疑过自己“难道真的是我太严苛和高标准了吗?
”这样的格格不入,即便是面对爸爸的责令,弟弟出轨的强词夺理,她依然不屈服,是那么地铿锵有力,她每一次和温妮激烈的争论,充满力量的话语和坚定不屈服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她的绝对的勇气。
其中的突出点莫过于对于女性的自由和平等的追求了吧。
她很坚定,一直,她用了她那有限的一生在为这种性别的自由平等和公正争取着。
是啊,尤其是她的弟弟奥斯丁对于这种关系的解读,着实让她感到非常愤怒。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换位思考来解读这种抗争是可笑滑稽和讽刺的。
作为男性的性别来看的话,他们又怎么能够变换性别后所带来的不平等,不公正,甚至是屈辱呢?
我感动于Emily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感动于她的高尚的灵魂,感动于对于自己人生的坚定不移的把握,感动于她对于知识的不屑追求和渴望,感动于她的每一次呐喊!
本片是以伟大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和工作为蓝图拍摄的,纪录了从她一开始是个懵懂无知的年轻女人,影片一直延续到她晚年,她在晚年选择隐居,最后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本影片时间跨度非常大。
艾米莉·狄金森几乎每一天都会写上一首诗,但是在她的一生中,所发表的诗的数量却很少。
她是个非常害羞的人,但是她又活泼热情,且幽默感十足。
她的友谊在她的生活中就像一把火,烧的通红,灼热而又激烈。
但在她的家庭中,她又发觉原来这份友谊是她最大的幸福呀。
她的生活是安静的是平和的,像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似乎到处都可以充满着诗歌,这世界上的所有的恐怖和美丽都可以通过诗歌向别人传递,对别人表达。
本片是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传记电影,展现了传奇诗人的传奇一生。
她的才华、固执、虔诚、矛盾、热情尽在特伦斯戴维斯流畅的镜头和平缓的节奏下完美的诠释出来。
既安静又激情,尽管一天写一首诗,但却只输出一小部分发表她的一生。
从懵懂无知,到成为一位传奇诗人,她的一生平淡而又富有激情,她的生活是安静的尊严。
正是如此,成就了她的一生。
而这也是许多人的倒影,平淡而又伟大,辛西娅尼克松完美的演绎并诠释了这伟大的诗人!
看了一半我选择关掉这部电影,再看下去我会睡着的,原谅我欣赏水平过低
看过的最生硬和尴尬的人物传记片了……选角真是太糟糕,无法引起一丝共鸣。。。毫无电影感可言……
无穷无尽的对话,精致又压抑,无法消受。
无聊
惊讶Cynthia Nixon这个表演在颁奖季没被提及,狄金森比谁都虔诚,笃定对自己思想的信仰。她绝美的幻境是心之所向亦是最明白的求不得,于是享受这独居一隅的悠然,也作茧骄傲隔离世界。关于她的女性意识或诗歌追求,都在愤忿中自封独立,对精神角落神圣的执拗,直到生命尽头的不甘是影片最满的情绪
比较难懂尤其是对白,外在的与其说是宁静不如说是压抑,但内在的热情和固守却表现得很好,直接用诗句来读白的和照相老去的方式很好,不经意间看到了伊丽莎白,美人老去真是不忍看啊啊啊啊!PS.我不会告诉你,我是冲着服装和美景去的。。
镜头相当精妙
放心了,诗人电影里没有可以超过bright star的。
如果拥有一个天赐的高贵魂灵,骄傲又不愿屈从的心,我们该如何在这卑鄙的世间自处,而不丧失我们的热情与宁静
很平稳的一部传记片,但也仅限于此,除了表现出色的女主几无能称道的地方。
30分钟 看不下去了…… 封建 愚蠢的时代,原来每个国家都有~ 宗教控制人心,信仰自由是多么重要!
也许跟当下的心境有关,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宁静的热情”
我没看完。。同志们加油
“我们都是凡人。”温妮啊,可她不是。渐入佳境,看到自己。2016年度十佳
没看完,感觉演员选的有点老。。。终于看完,演员老,角色脸谱化,最后没有同情诗人,反而觉得是诗人生活过于安稳,性格偏狭,甚至太过于爱自己,才像电影中的那样将高标准当成一根稻草,维持自己的完整。她的诗我至今也没有被感动到,大概也是翻译的缘故吧。
输出全靠吼,故事有删减。Emily喜欢送周围的人诗,Susan收到的诗最多。和Susan是密友加嫂子,所以后面Austin出轨引发了那么大的愤怒。但占了Emily生命这么大分量的一个人,关系在片中完全没有体现。
精致的摄影和复古的风格,配搭上无病呻吟般的剧情,这个导演一直在拍这种空洞之美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 这是我看过最喜欢的传记类电影,导演手法细腻成熟,
遣词有种文人特有的讨人厌的自命不凡,各种抽象名词的强行对比而不加深入和发散也挺降智,类比国内的韩寒郭敬明写的形而上文学。诗本身自己并不感兴趣,剧本文笔水准挺高,收藏一下以后研究。
欲望都市的女主角让我跳戏,内容作,最近看还看哲学的故事,片中的无神论有种不知缘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