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少女自身的隐喻,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峡山:浴缸中被束缚的金鱼,如同被困与峡山的少女,对自由的渴望,对狭窄世界的控诉。
“活在当下”:流行歌曲传递出的是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活在当下更多是因为未来的不可期、没有奢望、梦想一样行尸走肉的活在当下生活,是一种没有未来、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虚无情绪。
成人世界:情感的丢失、爱情的背叛,机械的生活,家庭成为一个空壳,一个典型、普通、司空见惯的家庭。
新闻事件:讲述一段真实且无聊的青春生活,用事件的真实对话现实的真实青春,以此来引发对于青春本身的思考。
独白:少女内心世界的自述,讲述生活之背后的真实思想,不是人前的客套话的对白,突出表现对于青春、当下的自身思考。
(有些画面进行消声、慢镜头处理,突出无聊生活之下人物的思考。
)“打破第四堵墙”:(给电影起副标题/看见未来的自我对话)与观众/镜头的对话,如同与现实中、镜头外的生活对话,不仅仅是对于青春少年的你,还有对于固定秩序之下、机械生活之下的生活的反思,思考自身处境:你是如何活着。
章节叙述:一方面弥补电影叙事的不足,作为片段叙事的标题概括主要事件;另一方面对少女生活的分段叙述,用不同的章节刻画少女们的不同事件、不同情绪,体现这种表面多元、丰富生活背后空虚与落寞。
青春事件:群体的疯狂青春与个体的落寞空虚。
恋爱(冰淇淋)、性、荷尔蒙意识,流行歌曲、演唱会,同伴的玩耍,社交的频繁与空虚。
影像风格:奇妙、丰富、新颖的视听技巧,彰显出青春活力与巧思妙想,影像风格与青春生活形成对应。
物件(手机、保龄球)的主观视角,新奇的摄影角度(翻转镜头),剪辑节奏的快与慢,配乐的多样变化,手持摄影,快慢镜头的运用,大字幕,等等来衬托青春少女在当下生活的呈现、思考、态度。
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我是19届编导生,我也没找到,哭,都给我哭
嘿,你加夸夸群了没有?
与其在虚假社交中索取情感认同,不如,花点时间看看这部炫目可爱的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
导演 / 编剧: 长久允主演: 汤川雏 / 松山莉奈 / 菊地玲那 / 西本马铃 /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上映日期: 2017-01-27(圣丹斯电影节)片长: 28分钟你可以从这部短片中接触到很多情绪,那种青春肆无忌惮的感染力、那种堆积如山的百无聊赖、那种存在主义的虚无、那种恍然大悟的突然成长...每一种感受都适合“待夸”的你,生活/青春或许没劲,但不妨碍电影有趣呀!
“青春”这个话题太过老生常谈,怎么拍才能不落俗套?
看这位导演鬼马的习性就知道,作品完全是他个人形象的映照。
无厘头、灵动、叛逆、新颖...
导演长久允与其说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4名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中学泳池,倒不如说是导演善于发掘故事叙述的视角,以四名在峡山这个小镇生活了15年的少女“美丽”的犯罪经过作为整支影片的高概念,延伸出有关家庭、爱情、友情、成长等种种的细枝末节。
长久允在导演短片之前是拍摄广告出身,这也赋予了他作品独特的影像魅力——在较短的体量内最大程度的传递信息,并呈现出一定的节奏。
影片被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讨论不同的议题,“渴望见到大海/出走的念想”、“对平静生活的厌倦/乱世情结”、“无疾而终的恋爱/青春符号化的硬设定”、“毫无起色的未来预见/对生活的妥协”、“原生家庭的病态”...
所有的这些都为少女们偷走夏日祭的金鱼做好了情绪铺垫,“拯救金鱼”(少女对“犯罪”自有一套说辞)被放在最后一个章节,即是点题,也是回归秩序前宣泄的表征。
她们/我们都需要为这份跃跃欲试的躁动留下绚烂的印记。
但我们没有看到400条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美丽画面,因为“金鱼”是一个符号,一个向所谓“青春无畏”告别的节点。
影片以轻快的方式去中和了青春的残酷感——MTV式的闪回、手持摄影带来的逼仄感、升格降格停格、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让影片毫无逻辑,但又无比正确的诠释了抽象的“青春”意味。
这种拼贴颇具后现代的意味,你可以认为是一种创作的折衷主义,但这不正契合了当下的超流行风格?
影片含有许多超现实的元素,少女在商场“预见”了未来的自己,在天花板上看到死去的灵魂(让人想到了《猜火车1》的名场面);
这种日式超平面的无厘头结合影片中少女“自反性”陈述带来的间离效应,带来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原本迷幻的梦境被煞有其事的解读,消解了影片“深度”,带来了置身事外的思考。
再疯狂的青春历程,在过来人/局外人眼中看来不就是如此的“平铺直叙”?
这比矫揉造作地奇观化展示要高明得多。
导演的野心不仅在于展示自己极具辨识度的美学风格,而且在浅尝辄止的交代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洞察,那个永不踏出自己房门的哥哥,很难不让人想到日本“蚁居”的一代;
小镇看似对自由有所束缚,但对媒介的自觉永远不会在年轻人中缺席——明晃晃的苹果手机;你很难不去联想,少女的“犯罪”是否跟原生家庭的放养有关。
看完你或许会惊叹于影片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被这种稍纵即逝的视觉快感俘掠。
当你回归现实,你会发现生活还是要凭借自己的努力继续,这部影片并不打算指明出路。
但你不妨试着看看四下目所能及的美丽夕阳,和亲密无间的伙伴去ktv怒吼一通,然后直面成长。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导演的新片,这回有足足120分钟! 据说在圣丹斯和柏林电影节场场爆满!
坐等吹爆!
《我们都是小僵尸》 导演似乎很喜欢“僵尸”这个词哦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在改卷的路上 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子以及玻璃幕上充斥着被裹挟而来的雨水形成的雨幕 看完了前20分钟 在中午放饭之后 又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看完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蓝色大门》里面的那句:“什么事都还没有干,夏天就已经快过去了;我们一直都在跑来跑去 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不过少女们把金鱼放到泳池里面无疑是给自己“无聊的青春”书写了一笔浓墨重彩 青春似乎本该就是这样的 无聊 跟几个傻逼朋友一起大笑 一起受罚; 或者是孤身一人,以旁视者的角度去观看世界线的变化 。
我的青春最重要的是一群初中结识如今已近十年的老友 在我的印象中 青春是足球 是三国杀 是为数不多的烧烤聚餐 初中时没有自己喜欢的女生 高中喜欢的女孩子选择拉黑逃避 在班级里面格格不入 一直没有被人注视和被人喜欢的闪光瞬间 偶尔几科文科科目被人夸厉害 但更多仍然还是与人相处不远不近的距离 虽然没有每天都想着这个世界赶紧爆炸叭的想法 但是也有偶尔想要遁匿于尘世 让别人彻底遗忘我的阴涩想法。
种种一切就好像无所谓,什么都好一样。
似乎大家的青春里都氤氲着一股复杂的气息,但我回望我所谓的青春,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毕业时,看着学校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找朋友合影留恋时,自己站在喧闹的走廊,但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似乎处于真空状态下,被玻璃罩罩住的那股子隔离感。
是一种无所适从,但是又无法被抽离的感觉,其实就是我在“青春”这个词里被除名了,就是那种你其实是无所谓的。
九章,每章的都想是一个小故事一样,推着情节往下走。
青春期的躁动,不安,焦虑,都体现了。
低欲望的社会,的人,的事。
就是是平静的大海。
而金鱼就想是一粒石子,石子沉入后还是平淡,可悲啊!
当一切都那么普通,没点刺激,那就是吃着开水白菜一样,豪不滋味。
但是我们有能怎么样呢?
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想爆炸,想战争。
看了这部电影说不出来的滋味,想想自己的青春,还好,有喜有悲,平凡但不落寞。
电影中的青春想是无处释放一样,让人压抑。
哎!
早几月在某社交软件看到有人po这短片里的截图,当时就很想知道出处但是没问今天竟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提到,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这篇文章叫《那个追求安稳的人,最后为什么死了?
》讲的是上个月在西雅图偷飞机的那个年轻人,他每天在社交软件抱怨着自己枯燥而且环境恶劣的生活,但最后又告诉自己说,这份工作也没那么糟糕,有机会享受航空公司的福利到处旅行。
就好像日常的我们,抱怨着工作的无聊,领导的苛刻,同事的客套,环境的不尽人意,但是抱怨完,还是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好歹也没什么差错,也无从选择改变。
然后盖好被子,第二天清早关掉一个两个三个闹钟再赖一会儿,摸着手机刷着朋友圈搓着眼屎慢慢找回意识,再缓缓爬起来耷着眼皮去漱口,然后清醒过来开始新的 无聊的一天。
偷飞机的青年,后来把飞机开到了海上,他说他只是想去看看那条 背着自己幼崽的尸体,在海里游了17天才决定放手的逆戟鲸。
75分钟后,他让飞机坠毁在了普吉特湾的一个小岛上。
总觉得有时候遇到一些音乐或者电影,都好像是有缘分,冥冥注定一样,亦或者是你总能从一些作品里看到处于当下那个状态的自己所想看到的东西。
现在的我,就处于这样一种,安稳,无聊,想挣脱,又无处可去,不知道活着要追求什么,的状态。
并且,总觉得至今为止的生活,都是那么不尽人意。
想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找点刺激,却又觉得都是徒劳,好像那样的我也不是我,那样的刺激也不是我想要的起伏的人生。
再看看上面的热评,是阿,就算去大城市又怎样,去开阔眼界又怎样,就算我现在活在一个灯红酒绿的街道,我就会觉得生活很有生机吗?
谁都是一个人,即使有了爱人,人终究还是一个人。
心若死了,在哪里,在谁身边,可能都会觉得虚无吧。
这部短片还让我想起我长大的城镇,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小城镇、小乡镇长大的吧。
谁家的大人之间仿佛都认识,谁的事似乎都迟早传到各个巷子每个人的耳朵里。
马路不算特别宽敞但车也没有大城市多,不会那么容易拥堵。
或许还会有一个人工湖或者小公园,体育场,饭后人们牵着爱人带着小孩出去散步,走几步就碰到一两个熟人然后寒暄几句,小情侣如果想找个隐秘的碰不到熟人的空间可能都觉得很困难。
大家似乎都很享受这样的环境,养老的环境,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环境。
对阿,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每次回家逛超市,看到年轻夫妇或者中年大妈们买菜挑酱油时木讷的表情,又总会觉得,啊这就是生活,日常,一陈不变,循环往复,机械化,的模样吗。
嗯,也没什么不好,养着一个两个孩子,安稳幸福,不好吗。
那所以,我们到底在厌倦什么呢。
为什么看着西雅图青年的新闻,我竟然有点想为他鼓掌哭泣呢。
又还会有多少人会在行尸走肉的安稳中死去呢……
狭山有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高速公路就如找不到出口的青春期骚动,过着看似丰富却无意义的生活,对一切想做的事情心存怀疑,对身边的人爱得真实又虚伪,积极得可怕,可怕而无依靠,所以对自身的生活抱有看似绝望的希望。
好像要看穿一切,但其实什么都不懂,以为后面的青春的几年就能过完漫长的一生,你将永远用死去的双眼看着飘忽不定的未来,所以我们把在夜晚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一开始我们是想救金鱼和救自己,后来才发现夜里的泳池漆黑无际,我们看不到金鱼在泳池里有多漂亮,就像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这样的青春多美好,做着一切觉得有意义而无意义的事情,尝试把无聊的消遣伪装成伟大的举动,关键身边还总有人陪着做这样的事情,已经够值得了。
再说回电影, 小茜对着手机吐口水的时候挺有意思的,她和好朋友(深濑海)都知道回不去了,却还是客套地发微笑表情。
(海的名字大概是特意弄得?
)在没有海的狭山却出了一个叫深濑海的很火的明星,在没有海的狭山,小茜游泳却游得特别好,这些都在指向小茜很希望逃跑吧,即使不喜欢自己曾经的好友但还是向往她逃出了狭山吧。
深濑海在十五岁时唱了一首《十七岁》,这真是青春时充满浪漫的事情,假装成熟,不顾他人。
(话说如果能一直保持天真的看法,不被外界所左右也能算是成熟了吧?
)这样无所事事的夏天不会再有了,陪你一起干无意义的事情的人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但是当我明白这道理后,那些事情在记忆里却都变得有意义了,因为“无意义”这几字在出来工作后就变得特别珍贵,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指向,不赚钱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想不撑伞在雨中散步,别人会问我是不是失恋,如果我告诉他们我的真实想法,他们大概会觉得我是傻逼。
我只想重温一下初中放学突然暴雨,因为没带伞而拼了老命蹬自行车回家时的感觉。
(我也会希望有个女生撑把伞走到我旁边对我说,淋雨会感冒的。
)也有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在装嫩,可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我和十八岁的我对某些事情看法可能不一样了,但我依然喜欢做我十八岁时候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青春逝去只有一个症状,那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老了。
O'ever young!
平淡无奇的小镇上,4个女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
本片描绘了她们各种角度的日常。
但其实是在讲述女生A视角下冷酷的世界。
它用肆无忌惮、绚丽鲜活的磁带A面,讲述了阴郁、灰暗、让人想彻底放弃的磁带B面。
家庭,汇聚人性中最让人疲惫、失望的黑暗面。
哥哥家里蹲,做着直播,从不踏出房间一步;爸爸温吞而窝囊;妈妈出轨,“就像玩老虎机一样”,无聊生活中的娱乐;自己是看到这一切,却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少女。
友情,貌合神离。
小镇青年的未来,每个毛孔都被堵塞,迷茫和压抑,反抗的施力点也找不到。
连象征意义上的反抗,都消解了意义――把摊主拜托看管的400条金鱼全倒入泳池,然后呢?
什么也没有改变。
那些更大意义上、对生之价值、未来、情感的困惑,依然没有改变。
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有两处。
一、青春期小孩虽然极度不稳定,偏执得令人发指,却非常敏锐。
旁观者看来,怎么你们世界里全是负面的念头?
其实,不过是少年少女们擅长于识别,把被日常遮掩、散落四处的黑暗现实,集中摆放于视野内罢了。
这种洞察力并不分男女,只是少以女性视角理所当然地表现出来。
正好,本片精彩地还原了这一点。
甚至少女们的嘲弄、嗤笑和冷眼,更加直白,所以更加毫不留情。
二、第5、6个小故事,讲小镇青年的压抑与无聊,以及毫无可能性的未来。
女生A,看到了十年后的自己与同伴:玩老虎机、生5个孩子、单亲妈妈、婚内出轨。
就是平平无奇、重复了父辈乏味的生活。
未来的她们,严厉地对现在的自己说:“拥抱吧,你的未来。
”我体会着画面深处埋藏的绝望,居然感到非常强烈的共鸣。
好像跨越了国界,跨越了年龄,回到十几岁,和屏幕那端的她们,共享那种困惑――绵延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困惑。
自己像溺水的人无处借力。
这一瞬间,我相信了人的情感,是可以共通的。
它无差别地困扰着地球上所有十多岁的小孩。
如果这个短片的目的,是揭开稳定、平淡现实的一角,露出高度黑暗而尖锐的底色,那么它很成功。
作为观众的我,已经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关于青春的记忆碎片 ——浅析《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中的镜头 关于“青春”这个词的定义可能有很多很多,也许像是《阳光姐妹淘》里的无悔,或像是《垫底辣妹》里的励志,甚至是像《匆匆那年》里的追寻,在各类影视剧里给观众塑造了太多太多的青春,以至于让观众觉得对于青春的印象应该是丰富而不凡,其实回过头来想,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多少不凡的时刻呢,也许我们的青春更像是《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里呈现的那样,毫无理由的无聊和放肆。
短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四个女孩“迷茫的青春”,通过她们何尝没有看到曾经自己呢。
利用框架镜头展现不同人物的共同之处。
短片中运用了“圆形”和“方形”两种框架性的镜头来加以呈现,共同点是在框架形成后都是用推镜头来带出人物,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两者的不同人物命运,用“圆形”的垃圾桶洞口带入了主人公小茜,并用“地牢,混蛋”两个词加以扶之,在这个镜头里让观众看到了井底之蛙的感慨,也许她们真的现在峡谷里的金鱼始终看不见大海,而“圆形”有,用一种永无止境,看不见尽头的轮回,正好契合了女孩们漫无目的,碎片化的青春往事。
而“方形”镜头用在了全篇不曾谋面的海酱身上,在外人眼里她是个成功的少女偶像,现在的她方方正正被演艺公司规划的明明白白,虽然在最后的方形镜头中,观众只看见了她的嘴,但可以从她的台词中看到她的痛苦和她极力想要的突破,正如“我只有十五岁,但要唱《十七岁》这首歌”那样般的无奈。
两个女孩的青春不同,但又相同,不同在于命运,相同在于她们都不知道活着的含义,而这一切,影片只用了两种镜头就早已诠释的淋漓尽致了。
用特殊的主观镜头记录每一段特殊的青春时刻。
每个人的青春不一定不凡,但一定特殊,影片也利用一些特殊的主观镜头,向观众呈现了女孩们特殊的青春。
影片中的青春用“自由”一词来形容再好不过了,而其中对于手机的主观翻转镜头运用可说是恰到好处,当女孩们在天台上把手机抛向天空,这不仅是她们无聊的玩法,其实更是有种想飞又被地心引力束缚住的表达,也许只能在空中漫无目的的停留一秒,但心中那份青春的不羁却从未改变,相比之下“保龄球”的主观镜头也是如此,一种混乱感从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何尝不是像是女孩们无厘头的青春呢,一直在运动,但始终紧贴地面。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用的非常奇妙,那就是在给金鱼投食的一个镜头,在鱼缸底部垂直向上看着鱼食一颗一颗的掉落,顿时一种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充斥着画面,影片中的女孩们也像是鱼缸中渴望大海的金鱼,但始终只能在鱼缸里张望着这个单一的世界,影片不用过多的语言,只用镜头就将影片思想娓娓道来。
用平视的主观镜头让观看者变成参与者,并从中审视自己的青春。
影片中的平视镜头也是影片的特色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了手持拍摄的手法呈现,从而让影片的真实感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影片中对手机吐痰时的不屑,集体竖中指时的团结,对自我影像的想象,和观众对话的平等,甚至是电脑前主播谈论的性,都是利用平视的主观视角来呈现的,通过这个也进一步的阐述了在青春这条路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影片看似松散的主题,这也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影片看到人物的世界,听见内心的声音,引发自身的共鸣。
也许励志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其实更多时候像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背叛也好,被背叛也好,我认为都无所谓,直到死去” 那样的空虚、迷茫与落寞吧。
看完这个短片,我只想说太赞了,太赞了。
我给五星。
这是我近些年看过最棒的青春片,没有之一。
尽管是一个短片,28分钟,影片却分了9个章节。
尽管是一个短片,镜头手法却极其丰富,各种风格混搭,很酷,音乐也很棒。
至于剧情,因为太乱了,根本就没法描述这片的剧情,顾名思义,它确实讲了4个日本少女把400条金鱼放入了泳池。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看到400条金鱼在游泳池里游来游去的画面,那就让你失望了——坦率说我也以为导演会来这么个镜头——我服了。
无聊,这片的主题就是无聊的人生。
从四个生活在日本乡镇的少女的视角去表达和反抗无聊的人生,结局呢,当然还是无聊。
这简直太无聊了。
她们甚至渴望发生战争,地震,父母突然死了,僵尸之类的,但是什么也没发生。
不发生什么便无法改变什么。
导演还想给这片起名叫《你是跳不出来的,金鱼》影片主题其实非常残酷,但表现的很欢快,算是一部喜剧。
丧丧的青春,无意义却让人怀念的青春。结局是爱情没有说出口,结局是依然被困在狭窄的小镇,结局是我们都没有看到金鱼。结局是,我们都好怀念那个匆匆结束的夏天。
不喜欢这样的风格,但金鱼就算逃离玻璃器皿也无法摆脱更大的泳池的主题对于日本社会应该是共识。
睡前故事吧……
这里有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高速公路。
就这样,我浪费了人生的28分钟
好像听到自己17岁时的内心OS:就这样,又一个夏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真正的生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台词满喜欢的,就是剪辑手法太乱,就像点开了剪映所有效果都用了一遍,感觉十分的自恋
填高考志愿时,三个志愿,一个是新疆石河子大学,一个在齐齐哈尔,一个在海南岛,都没录取我。后来阴差阳错,反而调配到绵阳,一个离家最近的地方,无趣,后来就辍学了。后来,全国胡天胡地胡乱折腾,又在帝都生活多年,直到今天看完这部电影,我才发觉,我从未走出家乡的小镇。相比家乡的“鱼缸”来说,我只不过换了一个更大的“游泳池”。在帝都偌大的游泳池里,我两点一线,三宅一生,生活在一个无限透明的泡沫里。
色彩繽紛程度還以為是在看中島哲也的電影,想說期待來個情殺案什麼的⋯結果超無聊,還分成十個章節,做作到爆!
她们以为她们不自由,殊不知真正不自由的人根本无暇乱想。真正可悲的是我们啊
这也叫无聊的青春。。。
你在搞笑吗,明明辣么有趣。麻烦来看看中国学生的生活再去定义什么叫无聊的青春
无聊,空虚,绝望,朋克,冷漠,傲娇,白痴,悸动,嫉妒。青春就这操行。28分钟分九章怎么了,比动不动就臭裹脚布一样n长也说不清楚,好太多。
回到2017年夏天。
炫技炫得我頭暈,好像生怕人不知道你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似的,多餘。山中崇長得很像青木崇高啊。
一般。没觉得好。
就这?
如果不是最后一幕的处理我可能只给三分,最后的手法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也.日本导演就是那么搞怪.几乎每个新手导演都有过这种玩剪接玩镜头的时期.不过是否能够羽化成燕尾蝶就要看个人修为.20多分钟刚刚好,长了就坏了.看完很想再看一次linda inda linda
十五六岁就这样的话,你们还是早点跟金鱼一起沉进游泳池吧。
矫情,但矫情得挺不错的。青春就是用万花筒看一个无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