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SAW 1的內容「我們是否會感激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故事的主角Richard本來是一個健全的青年,有夢想有未來,參加vietnam war導致失去一半聽力,卻開始了他新的人生。
為殘疾人服務,遇上了Art,再遇上了很多其他的人,幫助他們。
到現在Richard成為一位世上有名氣的人。
演講家的500強,幫助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
這個故事是真人真事但卻不老土,我看到的是「愛」和「信念」,美國社會走上開放這條路走的的確不易,無論是同志社運,黑人種族的社會認同等等,每一個地方都會充滿歧視,我們看到現在的美國一樣,我們羨慕人是因為我們沒有我們應有的人權。
所以我們必須fright for it,要得到社會認同付出的是很多的,說要永遠消除歧視簡直是天方夜譚,沒可能。
因此要做的就是自己學懂去尊重人,往往其實很小的說話都可以傷害到別人的心,別理你有心,無心。
尊重人我們由小開始學,但試問有沒有人未試過,人家不介意不代表你可以這樣做。
我們無權去侵犯別人。
故事的主角雖然是DEAF,但他沒有自暴自棄,為自己frght for something之餘,還要幫其他的人。
事實証明努力是會有出頭天,相信我們的社會有很多個這樣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一些人的奮鬥可能是不顯眼,但畢竟都是一個做給自己看的努力。
Art雖然是大腦有病,但不減他的智商,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優點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其實是包容和共融。
就如電影中主角追尋的是多元,同時我想起了我某一次的短講都提到讀新聞是了解社會的多元性,除了在社會學中找尋外,簡單來說平日的待人接物中都可以找到,試試接納你身邊的人。
目光少一些歧視,由自己開始做起。
到目前你是否會感激自己的生命?我會。
因為我已經很幸福。
冲着imdb的高分去看的。
总体感觉还行,但跟同类型的铁拳男人和美丽心灵比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前不久的当幸福来敲门。
难道只要是严肃题材就能得高分?
【美国残障史】 理查德·皮门托出生于1948年,当时的残障人士都在默默无闻、深居简出的生活,残疾人家庭更是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如果你的孩子是残疾儿童,那么最好让他呆在家中。
因为小儿麻痹的流行正日益严重,所有人都谈之色变,唯恐自己的孩子会遭遇残疾的厄运,谁都不愿看到残疾患儿在眼前晃来晃去。
当时的残疾人不可能融入主流社会,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学校,可除了聋哑和盲人学校之外,几乎别无选择。
二战之后,很多伤残军人回到美国,好莱坞拍摄了《黄金时代》,装有假臂的哈罗德·拉塞尔(Harold Russell)出现在片中,残疾人由此第一次博得了同情。
拉塞尔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表演摘得了奥斯卡奖,而在此之前,好莱坞一直将残疾人刻画为运气不佳的恶棍。
然而,整个美国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是根深蒂固的。
阿拉巴马州的立法机构称,残疾人威胁到社会的幸福;德州法律要求隔离残疾人,因为他们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失;在宾夕法尼亚州,残疾人被称作“反社会人群”;在华盛顿,残疾儿童被认为不适合与正常儿童交往;在佛蒙特州,残疾人是人类的破坏者;在威斯康星州,残疾人威胁到种族;在堪萨斯州;残疾人是自身和公众的双重不幸;犹他州的政府报告称,残疾人的危害比瘟疫严重一千倍;在南达科他,他们没有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
二战老兵发起的运动终于提出了肢体残疾问题,但情感残疾、精神疾病和学习障碍等其他相关问题依然不为人知。
在5、6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开始有人提出残疾人应该享有与正常人相同的各项权利,反对残疾人在住房、教育、交通和就业方面受到不当对待的呼声也愈加高涨。
60年代末,从越南战场归来的皮门托发现越战其实是一场肢体战争,有太多人的身体因战争而不再完整,残疾人的数量急剧攀升。
70年代初的民权运动再次影响了残疾人权利运动。
尽管残疾人不在民权保护之下,但至少在法律上能够行使权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公交车上拒绝为白人让座的壮举让残疾人倍受鼓舞。
1979年,加州州长委员会批准当年为残疾人年。
1978年,诺曼·李尔(Norman Lear)拍摄了一部名为“A Different Approach”的电影,影片不但为残疾人运动注入了幽默,还鼓励雇用残疾人。
1980年,残疾人就业总统委员会成立,会长就是曾出演《黄金时代》的哈罗德·拉塞尔。
1990年,在美国残障人公共交通协会(ADAPT)的一再敦促下,美国交通部长正式责令在公交车上安装升降机。
1992年,《美国残障法案》获得通过。
然而,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依然任重道远,制度化和政策化的进程一直延续至今。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有15万老兵从伊拉克返乡,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性脑损伤和截肢的伤兵不断增加。
皮门托等人仍然要坚持不懈的关注这些特殊人群,帮助他们获得平等、自由和优待。
朴素得几乎不是电影,而是一部感人的配画散文。
记录了启蒙、生理失去、奋斗、社会成功、迷失自我、返璞归真的个人史。
和180iq的脑瘫者art的友情起伏尤其难忘。
他走了一条可以用一连串不幸来形容的路:为底层华裔厨师父亲工作的屠宰童工;和遭受7次流产而精神分裂的母亲一起生活;因为个人抑郁症而误导其参加越战的教授;勇敢作战却失去听力;因为想上大学而从军却因为是个聋子而被屡屡拒之门外;唯一的知音是一个脑瘫者。
他依靠帮助残疾人成名立万却接踵失去母亲、妻子、生死战友和最好的朋友,几乎精神破产。
而所幸的是他有一颗倔强而勇敢的心,这个心帮助他坚定他的信念和目标、他的自救行动和不懈奋斗、嘲笑他人的嘲笑、找到真爱、帮助和他处境相同的被忽视群体:越战军人和残疾人,并功成名就。
这颗心也曾濒临绝望,因为迷恋功成名却忽略身边最亲近的人。
当看到精神病患的母亲对他的鄙视;曾经美丽的妻子离家出走,面目憔悴;因为失去他的帮助而失去工作绝望自杀的战友。
他以为自我实现却失去了最在乎的一切。
再次所幸的是在他绝望时,那些被他忽略的人并未忽略,并帮助他醒悟到灵魂深处的音乐,他生命中所存在的真正意义。
爱黄段子的art说得好:除了做爱之外,我们最在乎的一件事就是被社会忽略。
这个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残疾人。
感觉有点标题党的意味.Music Within.也许只是因为Richard在越战中失去了听力.于是放大了这一点放到人生的层次上去了.其实.就本人理解而言.这部电影的中心应该是"如何看待自己"./当然你可以死皮赖脸说心底的音乐就是真正的自我.- -/片中男主Richard小时候认真帮父亲杀鸡.随着妈妈跟老师学跳舞.在课上踊跃地举手而不管别人说他是马屁精.他在取悦所有人.除了一点.他喜欢演讲.于是他凭借自己强大地演讲能力最终出人头地./省略期间无数艰辛/在他出了自己的书后.他兴致勃勃地跑到精神病院探望母亲.然后激动地告诉母亲.Ijust wanna tell you I'm doing great.母亲擦掉眼泪告诉他.你希望我怎样.拍手说你很棒吗?I'm not that weird.不要看扁自己.也不要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Richard半辈子为残疾人争取福利.他在劝奉所有的残疾人自信起来.然而正因为他的自负.使得他听不到自己心底真正的音乐.做人真的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或太轻.糖放少了咖啡便苦了.放多了便酸了.他没有脚.那又怎样.何必把他当空气一样用锐利的眼神直穿他的胸膛.我们双脚健在.那又怎样.何必当成宝贝般捧在手心又呵又护.这是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也许我真的没那么重要.又也许我还存在着.电影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配乐.大概是为了呼应标题和衬托Richard的听力不行.配乐经常插播歌曲.很喜欢.
很长一段时间内Richard Pimentel和芸芸众生一样,为了追逐名利甚至可以拿自己的缺陷做文章,其恶劣程度虽比不上Gabrielle利用老公的失明去占残疾人车位,但也让许多善良的观众心里不爽。
因此也忽略了他战胜听力障碍重新拥抱人生的伟大之处。
我想说的是:相比拿很高的标准去约束他人,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可谓是低之又低。
就像最近争得很凶的“范跑跑”事件,墙倒众人推和落井下石是人们的拿手好戏,看起别人来容不得半点沙子,轮到自己了却是将就、可以、随便!
如果人人都以要求“范跑跑”牺牲生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相信不仅没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现象,也没有钢筋细比针尖的状况了。
与其分散注意力的批评这个,指责那个,不如好好的思考一下什么是最主要原因。
如果法律完善并有法可依的话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如果监督有效并公正廉明的话教学楼会倒的那么快吗?
如果违法必究并执法必严的话会这么长时间没个结果吗?
所以,如果“范跑跑”并不是学生死亡的主要因素的话,我们何必执着于争个你死我活呢。
或许他只是个当权者的“棋子”,出来混淆视听罢了。
回到影片本身。
可以说,Richard Pimentel不仅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恶劣,甚至还是一个生活强者。
有多少人在有严重的幻听时还可以热爱生活?
我是不行,即便是街上的行车声音再大点,都会使我心烦意乱,夜不能寐。
更别提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耳边噪音了,人非疯了不可。
所以,就其所战胜的困难,我认为Richard是个了不起的人。
只是,相比主人公所患的听觉障碍,最终他灵魂上获得的宁静才是“天籁”,超出了平凡人的境界,真正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那种心灵上的净化不是天籁是什么!
演员的表演很精彩,尤其Michael Sheen的演出甚至抢了主角的风头,那个惟妙惟肖的“霍金”,这时谁还能看出他还是《女王》中那个精明强干的Blair呢。
[By Vincentspring]
这是我重拾起看电影的感觉,因为一些事情荒废了很久。。。
这部电影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它是部政治作品。
内容太多控诉,但是,里面的歌词与主人公的不懈精神还是值得欣赏的。。
太过于悲哀,很多事情总觉得是因为喜急而哀!!
跟许多国家相比,现代西方人的残疾人生活相对要轻松一些,少了很多歧视,这跟很多人的努力不无关系,比如影片中的主人公。
他用自己的毅力和意志做出了成绩,虽然有些迷失,但至少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驱动力和目的所在,同时也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这样的人是可以被尊敬的。
如果身边多有一些这样的人,整个社会就会改变一个模样。。
很多人是应该去反思的。
患有小儿麻痹的男配角,角色很到位。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是少见的。
身体上有所残缺,但是很乐观,努力去生活,心态很好,也很幽默地去调侃自己和他人。
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典范了。
当然,影片跟音乐没有半点儿关系,心灵深处的音乐,是要聆听,领悟,要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最近两天看了好几部电影,可巧都是人物传记立志型的故事纪录片。
它们分别是《弱点》《十月的天空》和《心灵深处的音乐》。
一个从小经历悲惨却仍旧怀着善心的黑人男孩被善良的白人妈妈领养最后变成美国高校里的橄榄球明星的故事;一个在矿山小镇里怀着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男孩始终坚持梦想最终走出矿山成为美国火箭总设计师的故事;一个残疾人接纳自己并帮助所有残疾人得到他们应有的权利的奋斗的故事。
这三个故事都很励志和感动人心。
《心灵深处的音乐》,英文名字是《Music Within》,我本以为这是一个音乐剧不然不会点开播放键,但它的名字骗了我,好在这个故事足够好。
Richard(男主角)的妈妈八年里流产7次,他是幸运活下来的那个,妈妈一辈子都有精神病,所以他并没有得到过真正意义上的母爱。
从小他就立志要做个超人,要做好事,因为他想让他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小学课堂上一次上课举手的小事促成了他想成为演说家的一生。
大学前的录取时老师说他是个天生的演讲家,可惜他有激情却没有对于生活的领悟,老师要他去体验生活再回来念书。
于是他报名去了越南参战,却因此失去了他的听力。
参军回来后他申请残疾人大学助学金时被坐办公室的老头鄙视,气愤的他遇到了和他同样经历的Mike——一个同样在越南参军变成瘸子的退役军人,接着他又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Art——一个智商高达180却得了一种脑病导致肌肉萎缩疾病的轮椅男。
就这样他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他隐瞒了自己的残疾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老板问他你想要什么,他说:“我想帮助他人,还要挣很多的钱。
”朴实,真诚,善良。
生活变得美好,他有一个他爱着也爱着他的女友,有了自己的房子,新的家具。
但他的朋友们却没有那么幸运,这个世界没有残疾人的位置。
在朋友的影响下他决定放弃工作,为自己工作——让这个国家成为雇佣残疾人最多的国家。
他先是帮助了身边的朋友,接着扩大范围,到最后他甚至促成了1990年《美国残疾人保护法》的产生,颁布和实施。
片中有一个情节很搞笑,也很让人无奈。
Art的生日,Richard拖着轮椅和Art爬上楼梯去一家pancake店吃pancake,他们费了很大力气来到这家店,因为那时候并没有残疾人专用道,有的只是长而弯曲的楼梯路。
可因为Art行为太古怪长得又不好看,店主要求店员把他们赶出去,他们没有走,于是店员报警,他们竟然因为触犯一条叫做长相丑陋出来吓人的法律进了监狱,拍照按手印的那一段很搞笑,却也让人无奈,难道这年代长得丑也是罪?
难道你们没有看到他们是残疾人需要帮助么?
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和尊重,难道不是么?
二十年后,Richard的生日,他们又来到这家pancake店,现在的店员很友好,店家也修了残疾人专用路,他们再不用那么辛苦上楼梯只为了能够吃上一个pancake,店员也很友好,再也没有人瞧不起他们。
他们开心地在这里度过一个晚上。
当Richard把pancake切好放进Art的嘴里时,Art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满足,仅仅是吃到一个煎饼,可是却需要那么多年的努力。
Richard说:“我们为了吃上这个煎饼等了整整二十年。
”忽然就觉得哽咽。
如果当年他没有举手发言,他后来也不会因此爱上演讲,就不会遇到他的老师;如果当年他的老师没有因为那天碰巧心情不好教育他一番,他就不会为了体验生活跑到越南参战;如果当年他没有去越南参战失去听力变成残疾人,他的生活或许会变得容易很多;如果当年他没有失去听力变成残疾人,那么后来他就不会因为残疾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如果他没能对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日后他就不会成为著名演讲家,美国会因此少了一项法案,就不会有那么多残疾人因此改变了人生,他也许会有一个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人生。
后来他的老师说,他是他最优秀的学生。
If he hadn’t accepted who he was and kept on making himself better, and kept on doing good things for the others, he wouldn’t be the great guy who he is now.电影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煽情。
但这个故事足够好,所以哪怕只是平铺直叙,它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
Art表演者表演非常到位,他的存在也是Richard人格变得伟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生能遇见这样一个朋友是他的幸运。
他的老师也很棒。
Life maybe a fucking bitch, but you can still earn happiness.电影中有几段台词我很喜欢。
“Funny how things happen. Only in hindsight do you realize how something as small as you raising your hand can change your entire life.”小学课堂的那次意外发言。
“I think you’re the most gifted, natural speaker I have ever seen, and you have incredible potential. And you are completely full of shit. Look, my advice? You are not ready. Go live a life. Fill yourself up. Find out what’s important, earn a point of view. Earn a point of view. Then come back when you’ve got something to say. ”大学前老师泼了他一头冷水。
“You don't have a clue how good this is. You know what we cripples want besides getting laid? To be seen. When they look at me out there now, you know what they see? Nothing. I'm ignored. How can you ignore this? But they ignore me, because I'm so disturbing to their definition of human, that I make them feel. I love that. What you've created will help to make them see us.”他写了自己的书,第一次拿给Art看,Art感动地饱含热泪。
“The differences that you make that are the ones of lasting importance, they’re the little differences that you make in the life of another person. And all of these people that I got to tell you about tonight, they all made a difference in my life., and I can only hope that somehow I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irs. And that after years, and years and years of trying to become larger than life. I’m now working on maybe being a little smaller.”1990年他的演讲词。
在写这篇影评的时候酷狗播放器里播放着前几日洋洋推荐并通过微信唱给我的歌曲——刘若英的《给十五岁的自己》,很是感动。
歌词也很称这部电影:知道吗我总是惦记 十五岁不快乐的妳我多想 把哭泣的妳 搂进我怀里不确定自己的形状 动不动就和世界碰撞那些伤 我终于为妳 都一一抚平那一年最难的习题 也不过短短的几行笔记现在我却总爱回忆 回忆当时不服输的你天空 会不会雨停 会不会放晴会不会幸福在终点等着我和你会不会是我忘记 还能勇敢地去淋雨我们继续走下去 继续往前进继续走向期待中的未知旅行感觉累了的时候 抱着我们的真心静静好好地休息这些年我还算可以 至少都对得起自己谢谢妳 是妳的单纯 给了我指引遇见过很多很多人 完成了一些些事情妳一定 还无法想象 多精彩过瘾谁说人生是公平的 它才不管我们想要怎样很感激 妳那么倔强 我才能变成今天这样我们继续走下去 继续往前进看这条路肯让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想去的地方 一定也有人很想去我们都不要放弃 都别说灰心永远听从刻在心中那些声音感觉累了的时候 请妳把我的手握紧没有地图 人生只能凭着手上的梦想 Oh循着它的光 曲折转弯找到有光的地方Lalala Lalala Lalala 那年的梦想Lalala Lalala Lalala 人要有梦想 勇敢的梦想 疯狂的梦想继续走下去 继续往前进路旁有花心中有歌天上有星我们要去的那里 一定有最美丽的风景Oh 都不要放弃 都别说灰心不要辜负心里那个干净的自己痛到想哭的时候 就让泪水洗掉委屈我们要相信自己 永远都相信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意义我们做过的事情 都会留在人心里会被回忆而珍惜有一天我将会老去 希望妳会觉得满意我没有 对不起那个 十五岁的自己2013-12-04 20:37
他应该感谢他的朋友们没有放弃他身体的残疾和心灵的残疾哪个更悲惨呢他的自负无限扩大的时候不幸才真的不幸
我们真的应该为他们做得更多。
话说伟人的自传都拍这个鸟样,音乐不错。就跟我初中时写《春》,语文老师说写得再好也超越不了朱自清的,一个道理,阿甘在领跑啊。
励志、战争、煽情,我不喜欢的元素全了···。您去越南战场那会儿功夫,谁逼您了?每个人都生活在他的地狱里,咱们就别互相唧唧歪歪了,还是做好自己吧。
披头士风格的音乐好听。没想把这个电影看得太深刻,励志啊,人生啊,不知道为什么看这个电影没想那么多,就觉得电影本身的风格还是很可爱的,所以给四星。
原来我之前看过...演的不是一般累吖 babe~挺喜欢的..至于主旋律神马的..励志片就是这样咯
好吧,我错了,是Music Within
法律的意义在于帮助人更好的成为人,而不是压抑人成为更好的人
狠心的妈妈,朴实的生活!中国爸爸好!
2008-04-21 评分:6.0''Most people go to their graves with their music inside them.''——Oliver Wendell Holmes作为一部取材真实的残疾人题材电影,从技术上评价多少有些没心没肺,不过我还是简单说两句。影片平铺直叙中缺少一些更能促动神经的东西。导演试图用轻松的心态讲述严肃问题,却忘了幽默风趣的对白只能是点缀;对于残疾人心态的勾画以及残疾人法案艰难通过的表述都缺乏深度,而男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也多少有偏离主题之嫌。出于对影片主题的敬意,鼓掌。
“布莱尔”演绎脑瘫残疾人,有点奇怪~
拍摄手法的随意让人不用为这部电影准备足够的心情.而剧情发展更是平淡但却有味道.没有大彻大悟也没有扣人心弦.只是安静的在讲述一个男孩追求梦想而走在路上的故事.看到ART我想到了<我的左脚>里的基提.但是art更为善解人意.
7.0
竟然听到了mas que nada!! 不过还是rio version比较好听. 那女的真是lie 2 me里那个诶!!
090918 假如整日整夜耳鸣,恐怕只有去死了。
觉得实在不好看,发现原来励志也分好看与不好看的
名人传记类
情绪非常不好的一个下午到现在 陆陆续续看完了这部满满都是正能量的励志片 给理查德过生日的那场戏终于还是把我干泪了 是的 每一个人 注定的 生来都会改变这个世界 要么变得坏一点 要么变得好一点 别无选择 PS:配乐可以给五星 几乎每一首都喜欢
Michael Sheen是好演员。
为了迈克尔.辛卖力的演出给了这个分数。
回国后,理查德因耳聋的问题无法进入学校,也得不到任何工作。当时的美国社会对残疾人还充满诸多不解,他与许多残疾朋友遇到了无数的刁难和羞辱。在这一过程中,理查德渐渐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