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致青春》,影院老版送票给金牌会员看加场,说是什么五一特服,结果欣喜的我发现票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当日又没有点映场,看来“钢铁骑士崛起”还是得自掏腰包去享受。
一番思想斗争,选了《同谋》的场次,除此之外你还能选什么。
说实话,彭顺单飞制作的这套“痞探”系列我并不怎么感兴趣,有印象的几乎就是那较为有趣的从“C+”到“A+”的片名和那首《me panda》,可现如今,片名也由原来一脉相承的《A+侦探》换为了没什么味道的《同谋》,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能够咀嚼的东西,所以,在此也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吐槽几句。
影片故事完全没法同前两集相提并论,只是故弄玄虚的扯来扯去,陈观泰等人神神秘秘的和郭富城打太极,但每次又近乎和盘托出的线索又是那么的牵强和无意义,以至于最后终极boss几乎可以说是自愿暴露的,有着哈利波特般身世的郭富城和张家辉在片中几乎就干了三件事:玩命的查、没命的虐、惜命的跑,而且换来证据的过程是那么拖拉,缺乏系统和条理。
完全搞不懂结尾二人那段漫长的被虐过程有什么意义,终极boss指挥郭富城在马来西亚驾驶的士横冲直撞这种令人莫名的蛋疼桥段在影片中比比皆是,阿牛等人更是来的突兀,去的离谱,各种滥俗和模式化的情节被导演自以为是的拿来制造高潮,却不知观众早就猜到了下一场前戏。
张家辉饰演的郑风喜可以算是个强行植入的角色,用来替代前作中死去的廖启智。
其实廖启智饰演的风泽本来是个更加有戏的角色,甚至有可能实现角色定位与属性的反转,可惜编剧修行不到,只得中途草草荒废。
张家辉一副唐尼版福尔摩斯的造型,发型类似,穿着相仿,除了将波西米亚式的艳丽换做了现代雅痞的粗野,而且同样打得一手好咏春,这是又一次如《消失的子弹》般的低劣模仿。
看完全片,唯一欣慰的,是结尾郭富城战胜了心魔,终于卸下了背了整整三集的沉重负担,《me panda》那淘气的旋律再次响起,使我仿佛又一次的回到了当初看《C+侦探》时的新鲜与好奇,不过现在,只能静静的见证这套愈演愈劣的系列终结。
近两年郭富城的新作《最爱》、《浮城大亨》、《寒战》以及这部《同谋》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四部作品四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物塑造,贴近真实,张弛有度,不得不说那个靠靓丽脸蛋劲歌劲舞的师奶杀手青年郭富城,已经成功地沉淀和净化成了一个内心有深度的实力派男人。
细数香港影视界有霸气的男星,除无任何争议的周润发之后,刘德华在《富春》中的大煞风景已呈明显的昨日黄花之态,当日观看《富春》时我 就有个念头,若是男主换成郭富城,再把佟大为换成随便哪个日本男星,都应该是部不错的娱乐片。
剧终各色女主角已经各式风骚都具备,不算太差,差在男人形象猥琐,没有丝毫男性荷尔蒙闪光,好比潘金莲与武大郎卖烧饼的日子,如果没有西门庆,谁愿意去认识潘金莲呢?
于是,除去无任何争议的梁朝伟,可以挑大梁的非郭富城莫属。
人的气场,说简单不简单,说玄妙不玄妙。
有,则万事顺意;没有,则事事不顺眼。
年轻妙龄的男优日日涌现,论资历论身高相貌,似乎找不出什么差距,然而自然界的奥秘就在于此,总有优胜劣汰。
劣者知道自己劣成定局随遇而安;优者知其不凡来之不易,更着力精进。
《同谋》不是部好看的片子,导演的制片的水平不敢恭维, 镜头也是昏黑一片不知道是否故意想拍成上世纪的效果。
剧情设计也很狗血,总之都是老套的东西,没有现代感,也不大气。
但看到了不一样的郭富城,出演一个泰国人,穿着泰国人常穿的花衫和梦特娇款式有领T恤,皮肤黝黑,动作举止都像尽了泰国人,只是少有目光如此犀利的泰国男人。
他不耍酷装帅,老老实实地表现出东南亚人的气质,敬业的态度,一目了然。
张家辉配戏,就保持了港剧的气质,怎么演都是香港人,不像马来西亚人。
在马来西亚取的场景都是破破烂烂的街景,海岛美景一处不见。
热带地区大家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无论是屋子里,还是大排档前,一派乡村景象。
唯一扫了几个广州花都机场和广州老街的镜头,算是对比显著的都市。
说到新意,也就是马岛的风土和人的相貌,作为旅游观光片来欣赏下,也没什么不好。
我是一个十足的懒人,并且文笔不佳,不过在看过了这个片子之后,我决定写下我的第一个影评,以告诫所有想看这个片子的豆友们,导演很重要!
并得出了如下结论:以后坚决在看电影前先看一下豆瓣的影评!
之前刚刚看过几部近期的港片,觉得还不错,搜到这个片子后就直接看了,我耐着性子一直看到结尾,希望能看到哪怕一丁点儿闪光的地方,结果我失望了,浪费的不仅仅是近两个小时的睡眠,还有我对这个导演的一切信心,当我百度了之后,惊奇地发现该片竟然是三部曲其中之一,让我不禁对导演和投资方肃然起敬,是什么样的意志力能让导演顶住各种吐槽坚持不懈的将其不清醒的幼稚的拍摄手法呈现在大家面前!
又是什么样的意志力让投资方顶住损失惨重的压力一而再再而三地烧钱玩儿!
而是什么样的意志力让郭富城不仅仅参演了这3部烂剧,还把张家辉给一并招了进来!
最后,很庆幸的是,我不像另一个豆友那样悲催,看完这一部后果断豆瓣,以明确不是我的脑袋被驴踢了看不懂而是它的评分就是低(我还真没有看过5.9分以下的电影,一部都没有啊),我就立志写下这段文字以提醒后来者,原本以为我看了这个烂片后会被噎得睡不着觉,当看到那个豆友竟然连续看了3部!
我心满意足的洗洗睡了。
谢天谢地!
听说是C+, B+的续集,才来看的。
结果没有太多惊喜。
张家辉一人饰两角,既有小人物的市侩气,还有哥哥对弟弟恨铁不成钢,又要管他的亲情,更有为了真相不怕死的精神。
郭富城随时都把重要信息记录在本子上,这对于一个很厉害的侦探来讲很有讽刺性。
江一燕做为一个养女出现,在很多线索要断的时候,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阿牛为了报恩,在紧要关头救了郭富城。
没想到续集可以烂到这程度,片子从头到尾,我只在考虑两件事,一这片子的调色处理(对做片子感兴趣),二粤语发音(我是不会,想学)。
电影真的都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我都没办法入戏。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郭富城和江一燕的对手戏在作甚,导演要表达的是那种莫名其妙还没擦出火花就变亲情的男女之爱吗?
”我等你...“等啥哦?
郭富城饰演的陈探,三十年来一直在寻找杀害父母的凶手,他对于真相的执着曾害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找到了指向真凶的最终线索,奔赴马来西亚寻找关键人物,却屡次被阻挠。
他所设的局,是为了引蛇出洞,在对方严密的封锁阵线下,找到突破口。
彭顺在《同谋》里用了两个和动物有关的意象来说明郭富城的状态,一是在见柴哥的时候,柴哥在用虫子喂鱼,郭富城是虫子,柴哥所代表的势力是鱼,二是郭富城在旅店里看到墙上有序爬行的一对蚂蚁,他用手擦断了蚂蚁群的既定路线,打乱了蚂蚁的原本的爬行轨迹。
陈探这个角色从被动的被人“吃”,到主动的截断对方的阵线,他设下了一个局来破解对方给自己设的局,打乱了对方的阵脚,从而让他一步步逼近寻找的真相。
这部《同谋》,同C+、B+一起是个三部曲系列,解开了前面两部中的谜题,却是一个虎头蛇尾的结束。
在《无间道》之后,香港电影里可以拍成三部曲的电影真心不多(个人记得的就只有《窃听风云》系列,然后比较看好《寒战》会拍成三部曲),这个彭顺操刀、郭富城主演的系列就是其中之一。
但老实讲如此每况愈下的三部曲,确实也很不容易。
睇完《同谋》,感慨自己当年可苦看C+开了个头,然后作为郭天王的铁粉一再期待一撑到底却每每失望;所谓惊喜比较无感,用滥了,彭导心思根本不在推理上,使得整个系列不伦不类,神剪辑鬼片才是正道 。
曾经在C+侦探的影评中如此写道:“最后女鬼的结局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彭顺的戏,真的不能按常理出牌,老以为是侦探剧,最后变鬼片了。
”然后在B+侦探的影评中如此写道:“原以为C+既续集就系B+,但廖启智系B+里面既角色,将C+里面隐藏既结局打破了,完全唔可能成立了。
严格来讲,B+除左人物关系之外,同C+真系冇乜关系。
最后出现既老叔父将话题引翻去郭富城父母果度,郭富城揸住张相颤抖而告终,预示住A+既时候应该会承接C+,将待查明既真相延续下去——只系唔知道要等A+几耐了。
唯一我有D困惑既系,廖启智个角色已经死左了,A+里面仲点驳翻C+剧情D线?
”从整个三部曲的结构上来讲,整个故事就是“陈探寻找杀父母的真凶”途中,不断发生的故事。
C+就是“建题”,其实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不断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的线索,破案中牵涉父母被害案件的部分……这些在“慧心被害案”抽丝剥茧的同时,不停的呈现主线的线索。
B+的故事就成了“跑题”,简直是跑了一个大岔道,还赔上了个我认为很重要的廖启智饰演的警官,故事和主线关系不大不说,把全部线索都切碎了。
A+还能怎么把故事讲下去?
但《同谋》中的“解题”,却是很令人失望的一个结尾。
不是说被揭盅的谜题不行,而是整个过程令人很难满意。
1) 电影主线的内容,确实是查杀死陈探父母的主谋,而这条线索确实是一个人牵出另一个人的发展方式。
还有评论说电影就是重复又重复的找人,然后别人再重复又重复地劝陈探不要再查下去。
确实是这样的,连陈探给出的反应都是相似的。
其实这样的情节应该是总共出现了两次。
但刚开场的半小时就已经出现这样的重复情节已经可叫观众感到厌倦和失望了,一个好的剧本难道不应该在一开头就吸引观众注意,把握节奏,以免流失观众兴趣吗?
虽然它也有些打斗追车,可是镜头观感不佳,而且现在观影者大多是熟客,这样小儿科的追车戏,还会对观众有什么新鲜感吗?
2) 电影在一系列单线发展以后,在最后部分有个小转折,其实也算不上多大惊喜,也就是陈探设的局,但这个局的揭露显得太简短,之前睡着了的观众可能一翻身又睡过去了,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个局。
就算是这个局有一定的惊喜,总得先保持观众的兴趣,直到解释这个局为止吧?
3) 人物的设置上也有些问题。
陈探设的局中,柴哥的女儿芷慧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是从她那里开启了在广州的线索,打开了破解的缺口。
柴哥和芷慧的感情其实是可以事前渲染的,这样才令后面芷慧的配合显得真实;但故事里,芷慧的情感却来的很无厘头——小姐,义父见了个陌生人然后失踪了,再见到这个陌生人即使不报警也不会主动跟着走吧?
缺乏必要的铺垫,人物的举动就显得怪怪。
例如柴哥和波叔一帮人,还有大军阿鹏等,这些人的心态其实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既可以显露一种人物出于不同的心理波动和利益关系驱使而产生的行为选择,可以显得结局阿探设局的高张;但剧中人物的转变太生硬太重复,显得心态变化是被剧本拽着走而不是自然的变化;再例如阿牛和小肥的角色,在波叔的葬礼上开始出现,貌似只是两个打酱油的角色,到了最后却是从天而降,显得太突兀。
对清爷的刻画也是一大败笔,一个嗜杀成性的人做事却拖泥带水,原本为了追回自己的犯罪证据才抓的陈探郑风喜,证据未找到便玩起了SM派对,心狠手辣却败招频出,作为对手反倒T-down了陈探的能力。
张家辉的一人分饰两角估计是彭顺设置的一个加分点,虽然是演的很精彩很活泼有趣,但没有这个角色陈探寻凶的主线也能演下去。
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同谋》都给人一种类似网络写手写小说,草草收场的感觉。
结尾响起的那首泰语歌曲真是C+开头的那首是一样的,预示这故事回到了原点,也就是要结束了。
对于我这种郭天王的铁粉来讲,不由得觉得这也是一种解脱。
≪同谋≫,讲述私家侦探为寻找多年前杀害父母的凶手连同另一位侦探展开千里追凶的惊险故事。
本片实为彭顺侦探系列的第三部,与前两部相比依旧延续了一贯的惊悚悬疑风格。
片中最大的亮点在于郭富城与张家辉联手侦破凶案很紧张刺激;再就是配乐也具有独特的惊悚感,让观众感觉惊悚至极。
总之,值得一看。
2013年6月11日看了没几分钟大猫问我: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居民楼里就这么破破烂烂吗?
呃偶也没进去过〜但东南亚国家给我的记忆烙印是电影里那种时光摩挲了画面、视觉上有些褪色、但印象却格外鲜活的感觉〜我把它统理解为热带国家别具一格的喜感!
影片里的郭富城一如既往的帅,但隐约觉得他戏路真的很窄。
他参演的电影大多是热血片,无论悬疑、警匪,他饰演的人物身上总有对某种事务耿耿于怀至死不渝的情结,好像他只能以此来最好地诠释硬汉形象。。
倒不如张家辉的角色,有点油嘴滑舌却硬在骨子里,有点嬉皮笑脸却十分重情重义,这种"表里不一"的角色似乎对演员有更大挑战,也留给观众更多回味的念想
之所以有点喜欢《C+侦探》,是因为影片有着怪怪的味道,没有一味的探究在传统侦探片里,而是拍了一个性格上有缺陷的小人物,再加上故弄玄虚的故事情节和异国他乡的特殊环境,所以能够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
这一系列拍到了第三部,这部《A+》就完全没有了前作的味道,风格大变,简单的案件故意去弄复杂,而且找来的配角越来越不给力,江一燕的感情戏估计让郭富城都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去对接了,在的士中那一段尤其明显,江一燕突然深情款款的开始说着台词,眼里还泛起了泪花,郭富城就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表情去接了。。。
除了张家辉,本片中其他都没什么看的。。。
这个简直无语伦比的难看~最不能忍受的是导演还自作聪明的卖弄了下小段子
凑活看~
编剧打了个草稿就开拍了吧,,那啥,李晨浩长得好像我喜欢那男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特意去查了下编剧和导演是谁,彭顺,恭喜你上了我的编剧导演黑名单了,以后你拍的片子我是绝对不会看了。
印象很不好
很失望
从C+侦探至今,三部曲真是一部不如一部。第一部带来的东南亚风情和色调送上的惊喜也基本消失殆尽。整个情节真是乱码七糟,悬念还弱。不过张家辉还是很出色的。结尾的反转与最终重现的风骚小曲略回力吧。结尾还搞了个固定长镜头,我总以为会蹦出一只鬼。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 剧情还埋紧凑的 可能我没看过c+和b+ 总体觉得还不错
麻痹
一对患难同行双宿双飞的故事,同谋一名再贴切不过。张家辉果然是老少咸宜
阿探的故事够不上三部曲的篇幅,B+的时候已经显得有些词穷,到了终结篇,只好添加角色硬撑。但张家辉的角色抢戏了,于是,阿探的故事被稀释得更加无甚亮点。勉强三颗星
尼玛这就是一部RPG大游啊~~~
我觉得很好啊,很有感觉
这个系列的恐怖片终于技术了!。。。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都快睡着了。。。
没有那么渣好不好,刷低分的拿几毛?
彭順偵探三部曲的最終章,一部爛過一部的代表,雖然延續著前兩部的神神叨叨,但是影片的推理糟糕成一團亂麻,幼稚得跟過家家一樣,整個故事都講得跟趕集似的,一直不斷甩包袱出來,但是懸念還沒抖出來,已經直接把觀眾砸睡著了。所謂結局的驚喜,在經歷了100分鐘的昏昏欲睡后早無驚無喜了。
去电影院支持,全是因为之前的《C+侦探》和《B+侦探》都是在网络上看的,最后的《A+侦探》算是一次朝圣之旅。坦白的说,不失望。还是有很多的细节处理的很好的。演员的演技也不错,但江一燕除外。
气氛还好,当彭顺不再惊悚,悬疑却欠点火候,平庸的探案片,片名不如叫A+,三星全是为了给郑风喜侦探社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