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主演:玛伦·艾格特,雅各布·拉萨尔,克拉拉·穆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莉莉丝·斯坦根博格,艾伦·威廉姆斯,依尔卡·泽特,丹尼·科姆林,大卫·史崔梭德,沃尔夫冈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塞尔维亚语言:德语年份:2019

《我离家了,但……》剧照

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2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3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4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5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6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3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4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5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6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7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8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19我离家了,但…… 剧照 NO.20

《我离家了,但……》剧情介绍

《我离家了,但……》长篇影评

《我离家了,但……》短评

这台词要用中文说我估计一分钟也看不下去,中间那段音乐MV感都出来了,真是作的淋漓尽致,另外导演对自行车是不是有什么执念……

3分钟前
  • 多斤鱼
  • 较差

视听语言足够凝练准确,但这种形态的片子反而需要让表达自然呈现,而不是导演强行塞给观众

8分钟前
  • Esau
  • 还行

Ich war im Kino, aber...

11分钟前
  • 陈凭轩
  • 较差

骂人的有种你也拍出个银熊奖?

13分钟前
  • 听见有人在唱歌
  • 还行

不能赞同这样的电影,缺乏沟通感。

16分钟前
  • 不纯不纯
  • 还行

情绪突触。被片尾驴回望镜头的一瞬摄住。

21分钟前
  • 炗尘梦烬
  • 推荐

D+/ 怎么讲……一开头是有极其鲜明的“姿势”的,但之后就真的感觉不到了……但是为什么感觉不到,我也不明白……愧对自己的布列松粉丝身份了……

2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这几年的欧洲电影节电影,或者说小一点,Berlin School的几位电影人的作品,又回归到对家庭内部的观照。但叙事被打乱,中间穿插无厘头、不关联的细节,僵死的行为动作和一些关系中的暴力,因果关系被隐去,是反戏剧的。孩子面无表情演绎的哈姆雷特和Mutter与导演在街上对戏剧真实的讨论构成仅仅是表层的互文,这让一切情绪、电影所传递的价值、戏剧性都封存在了密不透风的墙里,只剩大量的留白,其实是蛮激进的表达。

26分钟前
  • 迟到王
  • 还行

开头小动物们戏剧性的一幕还是很抓人,一只狗吃掉一只野兔,驴子看着发生的一切。随后电影引向讨论表演艺术创作,放入大段性冷淡式的对话,女主角认为应该先有Opinion,而不是experience,而另一位女士则拒绝当个妻子,因为她要无限接近“孤独和被爱”的状态。大部分人物精神面貌犹如空壳,对白空洞,使影片达到很强的间离效果,像是一首模仿布莱希特的平庸诗歌。亲近自然的男生或许代表导演真实想法,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一笔。整体上,它想探讨的这些话题却过于浅显,再加上不出彩的视听,让电影显得矫情了许多。

28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表演、对白和情感都是冰冷的,电影应该是有基调的,丧失了基调也就被剥夺了艺术性。《我曾在家,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电影了,它下沉的太厉害,电影时间流逝的与真实世界无异,那观看的目的也就找不到了。

30分钟前
  • Kaka
  • 较差

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故事碎片在文本层面显然是无法有效地捏合串联起来,但我不在意这个,也许是独居太久,脱离社会太久,做事和思考的频率跟大部分人不一样,所以我现在看这种节奏超级闷的电影不仅没有任何躁动,而且非常享受。开头和结尾加入的动物不是很明白其用意,画面构图像是在看画一样,清新的色调和冷漠疏离的氛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单亲家庭的行为有点怪异,劝退大部分人的并不是节奏,而是角色之间人物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和粘合,去叙事、无情节、强表象、弱情绪,唯一将这些组织起来的可能就是声音了。或许可以暂且称之为Post-Berlin-Academic?评论里说致敬布列松,可以肯定的是跟布列松毫无关系。

31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环境和声音也是叙事的主角。

34分钟前
  • Hello
  • 推荐

偏戏剧化的讲述方式 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片段就像母亲支离破碎的精神状态或是这个家庭 看完之后有点懵

39分钟前
  • Elf丹
  • 还行

蛮好看的,冷漠疏离,就是其中还是有点说教的感觉。喉音,狂躁,哈姆雷特。Let's dance!

40分钟前
  • Felix_Lee
  • 推荐

4.5,完全同意PeterCat。在中间一度忘记了声音的存在,意即首尾已藉由强听觉系统形成了通路,然后思考在声音较弱时如何与视觉影像相链接的问题。在哈姆雷特段落,我们看到了布列松主义的演进,一种迟缓的、迟缓到难以辨认的动作分解。

45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推荐

时间流转,碎片,观看,拼接,静态镜头,诗意,就是一些台词的表达太直接了。我永远也接受不了电影里直接呼喊自己孤独的这种直白。aka大部分德国电影的问题。

49分钟前
  • 圈圈儿
  • 推荐

悲伤女子的肖像。静止的固定镜头、面无表情的表演、破碎的事件结构完全呼应了主角的立场——所有的表演都是谎言,艺术和生活之间有一道鸿沟。不同的电影ontology。

52分钟前
  • Lii
  • 推荐

看不明白但是感觉挺对的,return to dust

54分钟前
  • 大🐍
  • 推荐

这样意识流的片在影协还是第一次看,完全不懂,不过很好睡就是了。

59分钟前
  • 平凡人
  • 较差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段Let's Dance。三个人在病房里跳给父亲/丈夫时,都出现了少见的微笑。仿佛是戏中戏一般,焦虑的母亲,失落的王子,孤独的人们,失败的交流,撑起了一个一个切面,我难以看到事情的原委。但这正是生活传递给我的感觉。

1小时前
  • Leah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