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启波粗略一算,如果撇开动画片不计的话,国产儿童电影似乎已久很久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出现已久很多年了。
再放开至华语电影的话,较劲的称得上真正儿童电影的也差不多是朱延平的《好小子》系列;对于内地观众而言,还能有印象的是1960、1970年代人记忆中的《小兵张嘎》了,不过这样的电影已久不适宜当下。
再后来,每年似乎都有一些儿童电影上映,但大多拍完就没了踪迹,要么局部上映,要么根本就不适宜儿童。
要想做好一部儿童电影,其实要远比做一部商业成功的大片更加不易,一部优秀的儿童电影既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同样也能给成年观众以启迪或重拾童心的机会,而这样的要求——对于当下急功近利的影视圈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这个角度而言,黄雷的这部《愤怒的小孩》便可以获得足够的热烈的掌声,非但作为一位年轻导演,还又是其电影处女作,很显然,黄雷已经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刚过去的2012年,我在负责《微博有鬼第二季》项目的时候,李承鹏编剧导演的《可以在一起》作为其中一部微电影,主题便是“每个人都有过一个离家出走的梦”,前者和黄雷这部《愤怒的小孩》的立意可谓是不谋而合。
在未看影片前,你或许会感到疑惑不解,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黄雷为什么能够吸引到张嘉译、陈坤、江珊、范伟、陶泽如、刘仪伟、张译等大牌演员明星参演《愤怒的小孩》;如果你得知黄雷是黄建新儿子的身份后,你可能又会去想这是不是黄建新的面子或功劳;而一旦你看完影片后,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咔们都心甘情愿去做了“绿叶”,甚至,就连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亦甘心做了片尾的超级大彩蛋。
撇开人情世故,一定还有导演的诚意和故事本身打动了他们。
说这是一部适宜全家观影的电影并不为过,孩子看到属于自己的欢乐,而大人,尤其做家长的,还会感悟到一些如何和孩子相处之道,在各种孩童教育的书籍泛滥的年代,其实孩子的需求也挺简单的,更多的时候是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想复杂了,又或者我们根本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或将父母对于自己孩童时代的某些并不合适的教育方式继承了下来。
那么,就带上孩子去看看《愤怒的小孩》吧,从今天起,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伴你的孩子,学会做他们的朋友,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愤怒的小孩》🌟🌟……这就是我的反应,我的真实感受。
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还是逻辑,美术或者剪辑,都只能说,好烂啊。
电影唯一的厉害之处就是,腕儿都挺大的,就连刘德华都只能演板砖。
怎么就接了这么个烂片呢,还烂在一起了呢?
就在我好奇导演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的时候,一查,导演黄雷,父亲是黄建新,好家伙,明白了。
黄雷接受采访也表示,不介意大家说是沾了父亲的光,会向观众呈现更加有诚意的作品。
对此,我只想说一句,哪儿?
吐槽完了说一下剧情吧,故事讲述了小孩小滶由于极度缺少父母的陪伴,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偶遇了从小被人贩子折磨被坏人追杀的兰兰,两人不断的被抓逃跑,突破重重危险,最后成为了一家人。
电影立足于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缺少陪伴的现实问题。
导演采用搞笑夸张的方式来讲述,是可取的,但是搞笑的地方不好笑,夸张的地方没逻辑也不好笑。
我认为这部电影失败,最关键原因是太过脱离生活了。
一天就对孙子说八个字的爷爷,怎么到最后就默契得像是忘年之交?
丢了孙子不是着急去何处询问各处找寻,而是找电视台告诉儿子银行卡密码👍,不服不行。
整部电影的逻辑和人物形象的设计更像是低龄儿童卡通片,好人世界第一聪明,坏人世界第一蠢。
全片最搞笑,也最无厘头的一句台词:“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我想当一名研究生”?
《愤怒的小孩》,一个欢乐题材的儿童电影,却让我看到同一片天空下不同孩子的命运,这命运从一出生就开始注定。
当今各种二代们的人生际遇大不相同,本片便是物质极其丰富但却缺乏亲子之情的小屁孩选择逃跑的故事,不过黄建新监制、黄雷监制的本片拍摄的花团锦簇兴趣盎然,孩子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了同伴,寻回了父母,也接受了诚信考验,更不要说挫败坏人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绝对对得起孩子们的期望。
对于新时代的父母来说,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儿童虽然在物质上是丰裕的,然而却离爸妈越来越远。
这或许不再是80年代时的小皇帝,而是网络时代的寂寞少年。
但是,成长需要的并不只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爱比物质更重要。
因此,哪怕父母已经不在,可是兰兰却仍然执着地想要回到当初的家。
那张埋在匣子里的照片,并不仅是一种思念,而是一份很久以前就被抛弃的亲情。
本片作为春节期间唯一的儿童类贺岁喜剧片,都值得年轻父母们携老扶幼走进影院去享受那平日难得的老中少全家凑到一起的去乐呵,然后多多少少反思下。
成年人以为孩子只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便会开心,这样的想法往往错的离谱。
然而,不幸的事,我们似乎从来都很健忘,或许我们的民族太过于古老,古老到连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岁月。
也可能是现实太过于艰难,艰难地让我们习惯于冷漠。
透过《愤怒的小孩》以及那些咀嚼着电影带来欢乐的人们,我们很难看到桥洞下瑟瑟发抖的孩子的面孔。
当然,这并不是一部完全现实风格的儿童喜剧,它并没有严格遵循现实的逻辑,其中充满了巧遇与偶然。
现实中自然不会有如此傻的绑匪,也不会有能不停地弹射地玻璃球,然而这些无关紧要,关键是它能给孩子们,给大人带来欢乐。
《愤怒的小孩》也没有完全超出现实的世界而走向不靠谱的道路,它基本上还是沿着生活的样子走下去,只是多了几许夸张,几许搞笑。
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电影最终通过城市与农村的场景转换,让祖孙二人的绝技得以实战,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在平衡卖点,讨好城市与乡村两头的观众,而更应该被看作是对城市与乡村和谐互动的期望与呼唤。
诚然,现代的城乡二元结构正在毁掉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现实生活中离家流浪讨生活的孩子遇到的要远比影片中表现的残酷,也并没有那么幸运。
但城市毕竟承载着大多数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者的文明与富足的理想,影片并没有直接表现这一点,但其潜台词显而易见地包含了这一点。
不过平心而论本片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例如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虽然大小众星们的演出不可谓不倾情乃至卖力,但由于本片诸多情节的设计一方面略显想象力不足,同时又似乎充满了过多成人化的东西——例如孙小傲地下室大跳嘻哈舞的那一段尽显早熟与玩世不恭,片面地讨好娱乐成人。
但另一方面或许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孩子毕竟总要长大,在当今多元社会现象之前,比我等贫瘠的童年更多花样也算是正常。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里面的小傲堪称神童,引的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能引人深思。
在看整个电影的时候,我基本是笑得,然而最后我哭了,只想说既然赋予了孩子生命,就请好好的陪他们长大,不然孩子也是会愤怒的!
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好看,很有意思,小宝小小年纪演技那么好,真的很厉害!
希望小宝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像愤怒的小孩那么好看的电影,谢谢!
过年期间在放才跟着看一下 一大堆大咖陪着俩小孩一起逗乐 有点公路小鬼当家的味道 不带脑子看看还是挺乐呵 反正就是最老套常规低级的喜剧方法 话题有点意思 关注小孩的孤独与老人的寂寞 只是这片也没想在这方面有什么探讨 最后简单升华一下已是极限
很难想像一部儿童题材的剧作会汇集如此之多的娱乐界明星大腕,张嘉译、陈坤、江珊、范伟、陶泽如、张译这些人甘心做配角,只为衬托两个还没掉奶牙的小P孩。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享受这部电影带来的欢乐时,应该感谢他们,只为留住那心底尚未飘远的童年。
著名电影人黄建新之子黄雷导演的《愤怒的小孩》,当然并不只适合儿童看,或者陪儿童看,其实你也可以单独一个人在影院里欣赏这部充满了简单的快乐的电影。
好多时候外面的世界太过于沉重,我们不知不觉就充满了疲惫感,真正让我们能轻轻松松生活的或许就算童年时那段一闪即逝的时光,虽然它过去的是如此之快,在我们还没准备好时就已经消逝。
然而,或许童年离我们太远,我们已经记不起曾经的快乐与笑声,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虽然也不缺儿童题材的作品,但觉得缺少些什么。
有的太过于幼稚,让孩子们看了都觉得没意思,当然哪怕《喜羊羊与灰太狼》演到第一万集我也不奇怪,因为童年总需要某些东西来填充,但填充跟吸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是无聊时的胡乱拼图,而后者则是主动的投入。
而另一些则过于严肃,严肃到让大人看了都觉得累。
或许,这就是《愤怒的小孩》成功的地方,虽然众多明星大腕的加盟让整部电影显得星光奕奕,但最出彩的还是两个小孩,毕竟这是小鬼当家的年代。
这已经不是70、80、乃至90后们的童年时代,在一个信息无孔不入的年代儿童不再是那种对世事一无所知的老实孩子。
其实,只要放开那些对儿童的束缚,他们能创造出让大人都感到惊讶的奇迹,在这个信息即能力的时代,年龄是个很容易就被忽略掉的问题。
孙小傲(王一鸣)或许就是这众多天才小孩中的一名,借助于各种科技手段,很轻松地摆脱各种监视翘家而走。
或许,父母不再身边是一种爱的缺失,但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只有这种家庭才能诞生这样的孩子。
不同于曾经流行的后现代风格,尽管《愤怒的小孩》也呈现出一种话语狂欢的特点,但是却绝没有颓废的气息。
其实在这里,包括绑匪在内都是整个狂欢过程的一部分,当刘一尾跟常又长在准备绑人时听到别人唱歌难听而愤起取而代之时,我们已经看到那种狂欢的气质,而这只是整部作品狂欢的一部分。
然而,这又是一种充满温馨气氛的狂欢,包括高老头在表演刀功时对两个孩子的戏弄,尽管霸气,却不凌人。
《愤怒的小孩》是一出儿童的超现实主义表演,它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充满地展现了来自孩子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让我们重新体验到那远去的童年。
这个寒假档有些热闹,关于儿童的电影有动画片,真人故事,都络绎不绝的涌现,有《喜羊羊和灰太狼5》、《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小小飞虎队》和《绿林大冒险》等等。
《喜羊羊和灰太狼5》开映一周就狂收6000万元,看来这品牌也该到山穷水尽了。
很多大牌明星加盟的《愤怒的小孩》可能是这个寒假档的一朵奇葩,喜剧的情节,让人刮目相看。
《愤怒的小孩》展现的是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孙小傲为首的寂寞小孩离家出走的故事,另一条是被拐卖儿童兰兰被控制的冒险逃亡。
两个小孩的邂逅成就了一出儿童营救大冒险的故事,小孩与三个笨贼斗智斗勇的情节充满喜感,影片不矫揉做作,喜剧煽情点恰到好处。
影片俩儿童的表演也还算可圈可点,特别小男孩王一鸣的表演很有喜剧特色,这个小男孩不但智勇双全,而且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也是栩栩如生,难怪还接受了美国CBS电视台金牌脱口秀节目《The Ellen Show》的专访。
小男孩居然还赤裸了一把,当然作为儿童无所谓,可这是王一鸣银幕的初次裸露表演,有些纪念意义。
看得出来,王一鸣小朋友初等大银幕完全的是有备而来,一点也不怯场,大秀舞技,还卖萌玩裸露。
说到该片的大咖绿叶们就更是多了去,有张嘉译和江珊、范伟和陈坤、刘仪伟和陶泽如等等,范伟演绎的另类爷爷,和陶泽如演绎的小食店老板都非常的出彩,至于刘仪伟演绎的笨贼之王,更是滑稽可笑。
陈坤演绎的警察队长倒没有什么精彩点,刘德华演绎的板砖,好像不是真人出演,应该是《无间道》某集内的片段,无非是重新配了音,有些出其不意的亮点。
张嘉译和儿子暗语密码传输的动作也是非常的萌人,这个动作可能一不小心会成为一大经典。
影片的喜剧风格和潘长江演绎的《举起手来》的村子扫荡囧事有些相像,不过《愤怒的小孩》小傲在爷爷的作战指挥下发挥得出奇的好,不但惩罚了三笨贼,而且搅乱马蜂窝将三个笨贼自投罗网。
可能关于笨贼的喜剧点自从《疯狂的石头》以来就非常的流行,虽然有些矫揉做作,但也不失为出笑果的必杀技。
二笨贼安插跟踪器在小女孩兰兰的鞋子上这一喜剧点,应该是该片一直保持喜点不断的重要线索。
影片和很多同档期的儿童电影相比,最关键的就是题材非常接地气,讲述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影片通过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让这个营救孩子的故事充满喜感,但也发人深省,想必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关爱下一代,如何让下一代健康成长可能是今后儿童电影的主旋律。
好像影视圈有这种说法,有孩子和水的电影非常不好拍,但《愤怒的小孩》效果却出奇的不错,小孩不是温室的花朵,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小世界,如何更好的表现出孩子们的思想,让电影真正为儿童服务,这才是关键,才是儿童影片的希望所在。
《愤怒的小孩》讲述了一个与爷爷生活在一起叫孙小傲的小孩因为父母长期在国外忙于工作而爽约无法为他庆祝生日最后生气而离家出走,在路上偶遇了另外一个被坏人追捕的小女孩兰兰,于是两个不愿回家的小孩联手起来与坏人斗智斗勇,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两个小孩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把《愤怒的小孩》说成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倒也并非绝对不可以,两者都是而童片,某些人物与情节的设置也非常接近。
但从制作水准上说,中国特别是内地还没有什么电影可以是可以达到好莱坞的水平,这并没有贬低《愤怒的小孩》的意思,相反,我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想法与灵光拍摄认真的好儿童片,影片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设置人物与构思剧情,同时又兼顾了成年人的角度。
可以说这是一部大人小孩通吃的合家欢式的儿童片,可能某些时候大人看起来一些情节和演员的表演会略显夸张,但再从孩子们的角度去想,却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影片没有落入到一般儿童片生硬刻板的说教俗套中,既轻松幽默,又紧张刺激,有动作戏也马路追逐戏,鬼灵精怪又聪明机智的两个聪明孩子与三个没头没脑出尽洋相的笨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场追逐与反追逐的游戏变得既紧张又搞笑。
而片中孙小傲躲过保安和监视器离家出走的一段以及孙小傲拿着弹弓用玻璃球打坏蛋的情节更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可爱的高智商的天才儿童被塑造的特别讨人喜爱。
不过很明显,影片不是简单的要表现两个小孩是如何去与愚蠢的坏人斗智斗勇,对亲情和人伦的呼唤才是影片想要重点表达核心,是什么造成了“小孩的愤怒”与空巢老人生病也无人照顾的情况呢?
难道工作与事业就能成为成年人忙碌而不顾家的理由吗?
看似搞笑的情节其实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人生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家庭,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环境,让老人与孩子生活的健康快乐。
影片最后的结局就是坏人得到惩罚,孩子与老人们都得到了亲情的回归。
这里说说导演黄雷的父亲就是中国的著名导演黄建新,但这个星二代却是在做了六年的工程师之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之后才拍了这部电影,处女作有这样的品质已经算优秀了,这或许也与黄建新担任了本片的监制严格要求有关。
而另一个拥有一个名导父亲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就是一群有演技有特色的演员的加入也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质量,陶泽如、范伟、张嘉译等实力派演员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陈坤、张译、乃至影片结尾刘德华的露面都给了观众们绝对的惊喜。
这一年的贺岁档很沉重。
冯小刚的1942,李安的少年派,争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或现实或梦幻的吃人的故事。
《愤怒的小孩》的导演没有大牌名导的倾诉欲,并没有拿觉得能上大银幕就有了社会性质的话语权,总想表达点什么看法或意见,让大家或认可或争议。
这只是一部全家福式的喜剧电影,别无其它。
它想做并且做到的,只是让你在这90分钟内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全家人乐开怀的团圆和温馨。
这是一部中国式的《小鬼当家》,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人曾无数次的想把《小鬼当家》保质保量接地气儿的移植到中国,但均未能成功。
有些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有些则直接是因为主创智商太低或是低估了观众的智商,有些是地气儿接的量太大导致过份山寨。
这一部,应该是真正像模像样拿得出手的唯一一部。
从演员阵容上看,是奔着《建国大业》的小一号规模来的,但凡有那么一两句台词的,但凡是个喘气儿的背影,都是各种电影电视剧的男女一号。
哪怕是结尾字幕,刘德华也得出来发两句牢骚。
什么抻面的、送快递的,张嘉译、江珊陈、陈坤、范伟、 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明星大腕们都愿意零片酬的来轧上那么几个镜头或几场重场戏。
这应该得益于监制黄建新的好人缘和影响号召力,以及对剧本和主创的认可。
《霍元甲》、《投名状》、《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的编剧郭俊立,《建国大业》《梅兰芳》《鬼子来了》的摄影赵晓时,《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导演黄建新作监制,这是一个成熟的班底来磨一个纯开怀一笑的时尚家庭贺岁喜剧。
片中笑点十足,饰演男主角的小朋友丝毫没有被明星绿叶抢去风头,反而HOLD得住全场,傲气十足。
而片中的饰演反派的两位演员也十分亮眼,诙谐幽默、搞怪笨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众绿叶们的点缀也使得两朵小红花越发抢眼出彩儿。
从技术角度上讲,班底及制作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从智商角度上讲,对于剧情的逻辑性以及情节的设置都十分的合理和顺畅。
而情节立意上看,导演的大方向坚定,以家庭情感为中心,时尚、搞笑、高科技、与盗匪周旋等等元素均是为人物情感服务,最终与观众情愿达成共鸣,才能成为一部不被观众笑过就忘的影片。
而由张嘉译饰演的爸爸、江珊饰演的妈妈及范伟饰演的爷爷,以其恰到好处的戏份和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特点营造出了温馨而相亲相爱的一家氛围也极好的迎合了贺岁档的主题。
而人物及剧情的设置也完全是简单生动的动画片式人物设置,可谓真人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个人意见,说说而已。
电影给我的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人物设定啊,情节发展啊,,看的挺开心的。
就是有几处,我想说说,吐槽一下,也请仔细研究过的朋友为我解说解说。
1.小傲家银行卡的密码也太简单得太假了吧,110110......还是他想说越简单的密码越安全?
他爸说什么怕密码泄露,用手势的方法告诉小傲,那个手势真的是......2.不知道是我看的不仔细,还是想的太肤浅,我实在是不明白兰兰为什么要一直说谎,骗面吃那段倒不算,可是她为什么要跟小傲说她要去找她姑姑,然后又在不到十分钟后说自己在撒谎,并且同意了去小傲家,在兰兰取照片时,小傲就让兰兰跟他回家了,你不想当场答应,不会沉默啊,干嘛非要说自己可以去找姑姑。
就算编剧想强调兰兰为那群怪蜀黍干了很多坏事,说谎成性,也没必要在最后明知自己无家可归,也的确想去小傲家时,还说谎啊,真是不理解3.小傲在高老头家洗完澡后,不会给他穿的衣服啊,就披着个毛巾,就光着屁股开始闹,虽然是小孩,被看了也没什么,可是你让他长大了以后情何以堪啊4.我觉得影片最后在兰兰家乡那一段捉贼戏太过仓促了,相比之前的一抓一躲,小孩与坏蛋的正面冲突才该是重头戏吧,在地下室的那场也过于儿戏,跳个舞打个乒乓球就想让人放了你,额,我只能说你遇见的真的是笨得不忍心让猪跟他比的笨贼了......结尾爷爷指挥孙子用弹弓袭击笨贼的桥段过于讨巧了,恐怕丁俊晖都打不出这么线路复杂准确的球吧5.看过预告片,介绍说演员有刘德华的时候,片花里出现的就是只有刘德华的照片,我妈还幻想刘德华真的会来,电影刚出现兰兰拿出刘德华的照片说是她爸时,我也还天真的以为,刘德华最后多少会出来几秒跑个龙套,结果只能说是太天真了,导演你这么做何必呢,这摆明了最后是要被观众骂的了......所以兰兰为什么要说刘德华是她爸?
是为了说明她爸在她心中想刘德华一样帅,还是单纯的只为了后面能让小傲说:让我爸给你定去香港的机票,去看你爸.......6.小傲家的门是哪个牌子的,竟然这么容易就被一个几岁的小孩把猫眼那撬开了...不对,如果我的常识没有出错的话,猫眼应该是两面透镜的地方是大圆,中间链接的是直径小的圆柱,他是怎么完好无损的撬开装上,还让警方看不出撬动的痕迹的,真是费解7.在地下室抓了贼之后,高老头联系了小傲的爸爸,既然小傲也已经决定回家了,为什么不让爸爸送兰兰回她家拿东西,而是不顾危险两个孩子自己去,而高老头又为什么不让警方知道孩子已经安全,就算警方提前解救了孩子,应该不至于不让兰兰回自己家吧,结果最后还不是要全部人出马抓贼......当然,如果不让兰兰和小傲自己回兰兰家,就没有最后剧情的发展,不过这样的安排,我还是觉得太不合逻辑了8.兰兰初遇小傲时,让小傲赶快回家,不让会被坏人抓住当乞丐,但当小傲说你才当乞丐时,兰兰又突然情绪激动说你才是乞丐,她既然自己有过创伤,也讨厌被人说自己是乞丐,那她为什么又要自己先提被抓当乞丐这个痛呢?
9.那个应该只公安局局长之类的人吧,他也太厉害了吧,柯南福尔摩斯还是金田一啊,直接就情景再现,看到这让我想起读心神探中姚学琛分析阿海那段。。。。。。
由于只是在影院看过一遍,所以可能有些情节我看的不是太清楚,如果上面我提出的质疑有不对的地方,还希望有人能向我说明,不过上面的看法的确是我最真实最主观的看法在评价上我给了还行(3颗星),所以对于这部电影,我还是觉得很好看,台词和剧情笑点挺好,比如印象深的:范伟说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回来。
高老头集合另外4个人时吹口哨,大家都以为是叫狗,结果叫来的是人。
贼甲(马上又):老大这小孩有绝招。
刘仪伟被打中要害,甲(?
):老大,你人中没事吧?
刘仪伟:这绝招可以绝后啊。
......所以,虽然自认为有几处剧情太过莫名其妙,但是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今年年底出了几部喜剧片,《泰囧》就不用说了,虽然一直被批水军太多,但影片带来的喜剧狂潮还是有目共睹的,相比《泰囧》,我个人认为《愤怒》与它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也算成功。
至于《快乐到家》,依然还是那句有目共睹,至少我是评了较差,当时完全是冲着杜汶泽去的,爱了杜先生这么多年,这部剧让我情何以堪啊......所以,《愤怒》在目前的出来的几部中还算不错的了似乎话题扯远了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对于《愤怒的小孩》这部剧还是持着优秀喜剧儿童片的评价,小孩子嘛,难免考虑不周到。
当然我就是随便说说,看的我这篇评论的人,觉得我是胡扯的话,你也就随便看看吧
从故事大纲来看,《愤怒的小孩》可谓绝对的三观不正——一对常年在国外,疏于照顾自己的小孩的父母,请了一个五大三粗的保姆在家照顾小孩和年迈的爷爷,由于做的菜实在太难吃,又对父母屡次食言不回来看自己感到不忿,小孩终于愤怒暴走,开始了一段公路片常见旅程……我看到这样的剧情简介,觉得替那些带着小孩去看电影的父母捏了一把汗:如果真让小孩看了去学,那不是就学坏了嘛?
这几乎是中国所有家长和管理者们都特别在意的一件事,似乎他们认为,电影的剧情是会被现实模仿的。
诚然,的确有这样的事,但其实少之又少;但如果电影因为现实的关系畏手畏脚,丧失了想象力,那对于电影本身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没有的想象力,电影还能算是人类造梦的工具吗?
所以,“有不爽就离家出走”,这一点是存在于《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的世界观当中,不必带入现实。
基于这一点,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调皮的小孩能学足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的表现,用各种“间谍”手段躲过摄像头,成功的逃出家中。
这位愤怒的小孩的冒险地集中于北京和天津,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他结识了一个女王样的小女孩,而这小女孩则被两位过分卡通化、穿着类似于东京涩谷系小帮派的的愣头青反派开着日军最爱的三轮摩托车追捕,《愤怒的小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这部电影比较让我意外的是它的细节设置,虽然小孩离家出走能碰见这么多事、坏人坏得太动漫了显然不合常理,但它好看就好看在不合常理:如果真的跟现实一样离家出走就被拐到山西小煤矿里做童工或者卖到深山老林里或者砍掉手脚去要饭,那这就不是喜剧片而是现实主义悲情大片而且也不可能在电影院见到了。
《愤怒的小孩》还是能让大家笑着看完的,特别是陶泽如饰演的面馆老板,一个曾经当过兵、穿着抗美援朝的T恤,一言不发古板正经的孤寡老年人看见小孩的欣喜,和小孩在一起的快乐,以及小孩走了之后的那种落寞,都让我感同身受。
此外,片中的两位小演员王一鸣和肖逾榛也演得很有灵气,担当得起各自的角色。
主要讨观众喜爱、走喜剧风格的男孩在全片的幽默感十足,面对摄像头摆出的各种挤眉弄眼的段落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在电影里表现,不过扮演警察的陈坤面对摄像画面的无奈感,那一幕却让我笑了很久;走冷酷御姐甚至带着点女王气质路线的女孩是全片的一个很大的惊喜,她那个角色是一个从小就被坏人带走,帮坏人做坏事的身份,所以既要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成熟和世故,也需要一点点小孩本身的天真与单纯。
这样的层次感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成年演员也有难处,但这个叫肖逾榛的小女孩却演得令人意料之外的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样一部儿童电影而言,《愤怒的小孩》是足够有趣的;在有趣之余,又能让大人们思考一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夕阳红之恋等等社会问题,也算是做足功课了。
不带这么玩的,有需要随时给我打个招呼嘛,不能拿张照片就就把我给顶啦
这种电影还各大网站推荐,真无语。
太浪费阵容了。。。
笑点不断 孙晓傲很萌啊 爱死了
兩個小主角可愛,綁匪太笨(女的以後絕對漂亮)
正好今天6.1
great kids
儿童国产片,剧情太低智商了
做的挺认真的,笑点也不雷人,很自然。好的儿童片还真不多,加一星鼓励。
一部漏洞百出的喜剧电影,但是让我们哈哈一笑。这年头,一笑就好。
一般吧
张嘉译的“两遍110”那段真是太好笑,很可爱,看得很轻松~
没笑
我感觉我的智商被侮辱了(好吧,作为儿童题材的电影,再给一星吧)
天津...
这三颗星 给彪哥!
居然一口气看完了
还可以的喜剧作品,有模仿的痕迹,不过还算良心!
子栋! 哈哈!
我感觉我注意力全在交警和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