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外婆的家》,电影最后字幕上有一行字是“献给天下所有的外婆”。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妈妈因为生活艰难,将儿子送回外婆家过暑假。
而这个年轻的妈妈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自己山里的家。
外婆不能说话,弯腰驼背,拄着拐棍走在山路上。
两个月的时间,外孙对外婆的感情由拒绝到接近,到依依不舍,所有情愫在细节中蕴藏。
汽车慢慢开走了,外孙跑到车的后窗跟自己的外婆招手,而外婆踽踽而行返回家中,外孙留下的卡片,背后幼稚的图画和文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我没有足够的能力评论这部电影,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外婆和许多往事。
和许多朋友不一样,我祖父辈的亲人大部分都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那一辈的亲人,我只见过外婆,而她如今也还活着,即使身体大不如前,但每次返家,第一个想见的还是她。
这种习惯大概出来上高中的时候就养成了,每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外婆家。
那是十年前了吧,她的身体比现在好很多,每次都是跟我讲许多家长里短。
外婆姊妹九个,排行老四,我有三个姨姥姥,五个舅姥姥。
然后表舅表姨加起来大约有二十几个,人多事杂,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婆家度过。
父亲这边没有老人照顾我,母亲是长女,我是外婆那边儿最大的小孩,所以表弟表妹们出生之前我是独享一家人的关照的。
我还记得小舅结婚的时候,小舅长我十四岁,他结婚的时候我已经上一年级了。
他结婚前夜,母亲、表姨都在张罗着帮忙,晚饭时候,外婆坚持要把养了很多年的那只鹅宰掉,说是要感谢这些帮忙的亲戚朋友。
那只鹅不是纯白色的,翅膀上都大片的黑灰色羽毛,除了下蛋,还会看家,一直是外婆钟爱的。
平时的鹅蛋也大部分给我吃了,她自己却舍不得。
那个时侯电视机还没有电视机。
五舅老爷家买了彩电,外婆每天晚饭后去他家看电视剧,印象最深的是《渴望》。
外婆家到五舅老爷家也就一百多米的路,一个窄窄的小巷子,路过四户人家的大门就到了。
五舅老爷跟邻居在正屋打麻将,五舅姥姥跟姥姥还有三舅姥姥在里屋看电视。
经常是他们看着,我就睡着了。
然后看完电视剧,外婆就背我回家,月亮好的时候,外婆手电筒都不用,我现在还能想起月光投下来,路边的树枝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冬天的时候天黑的早,学校离外婆家比我自己家近,我就一直住在外婆家。
特别是考初中前期,学校了添加了晚自习,每天外婆给我留门。
因为外婆邻居有个同学跟我同路,都是他看我进门再回自己的家。
他只大我三岁,却大我一辈,我管他叫舅舅。
表弟小我三岁,后来也到外婆家住。
我们三个睡一个炕,我在最里面,表弟在中间。
还是升学前夕,母亲说要给我加营养,买了很多鸡蛋给外婆,说一起吃。
每天早上表弟还没有醒的时候,外婆就会先把我叫醒,让我吃完鸡蛋再跟表弟一起吃正常的早饭。
那个时侯还不明白,后来才大约知道,外婆对于子女看的都很公平,不想谁沾了谁的光,尽管现在看来这是好小的一件事。
上大学走的时候,外婆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一双袜子给我,说:“这是你小舅结婚的时候我买的。
”想想那个时候,小舅结婚已经十年过去,姥姥还放着一双袜子给我。
那种袜子如今很难买到了,质量很好也很舒服,大学的时候晾在外面,不知道是不是被风吹走了,现在想想还有点遗憾。
大二暑假回家,发现表弟被传销组织骗走了。
全家集合在一起想办法,外婆在一边本来只是难过,可突然之间就哭起来。
我跑过去安慰,她总是往坏的方面想,猜是不是表弟被人杀了之类。
我赶紧电话广州的同学,大舅和舅妈日夜兼程过去,万般巧合把表弟弄了回来。
外婆这才放心。
那是我第一次见外婆掉眼泪。
算是家族病史吧,外婆有高血压,胃里也不太好。
每年冬天血脂稠的时候都需要打吊瓶冲血管。
去年买了一台血压仪给她,可以随时在家自己测量血压的那种。
后来听妈妈说,她会叫邻居过去都一起用,还很骄傲地说是外甥买的之类的话。
我一直都觉得外婆做的馒头和粥是最好吃的,到现在都是。
去年十一,二姨姥姥身体不适,我蹬三轮车带姥姥去看她的姐姐。
路上我买了牛奶和水果,外婆却坚持在一个食品店停下,买了一些点心和麻花,说,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我知道姥姥的脾气,这也不是跟我见外。
两个老人家见面也没有什么喜悦或者惊奇,只是那么平淡地说话,各自的子女、儿媳、孙辈,还有共同认识的人里面谁又没了之类。
临分别的时候,外婆对二姨姥姥说过段时间我再来看你。
可是我知道,要是母亲或者舅舅们不送姥姥过来,她自己已经不能走这么远的路了,即使那只是骑车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我们长大了,外婆也老了。
所以,电影中的外婆跟那个开杂货铺的朋友说话的时候,另一位老人“死之前再见一面”的说法,让我很动容,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吧。
电影中的外婆拿了母亲带过来的补品去看另一位独居的老人,那位老人也感叹,我没事,就是老了。
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生命的尊重,是我这一辈子都要去学习的。
我很庆幸我有自己的外婆,每半个月都会跟她打电话——即使每次她都怕我花太多的电话费而匆匆挂机——有她在,我的心里就很踏实。
我从来不敢想,要是哪一天外婆没了,我们这些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她还在等着我带一个姑娘回去,给她生一个重外孙,可是,这真的可能要让她失望了。
外婆在高二时离开我,那是2007年。
在那以后我不敢回忆她。
户口簿上外婆的名字是周淑端。
你平时欺负外婆就算了,你居然不给外婆拿包裹,而外婆是走路回来的,外婆佝偻着腰这得走了多久啊,你知道那一刻我多想抽死你吗?
你又知道这一刻我多想抽死我自己吗?
外婆为什么在你病重的时候我不陪你,我躲着躲着你,躲着你痛苦的呻吟声,为什么我没有好好照顾你,这一别就是永远,让我一辈子都活在遗憾里面,为什么不早一点拥有手机,让我为你拍一张照片,为什么我和你的一张合影都没有,好遗憾真的好遗憾,我以前老是做梦梦见我长大了工作了有钱了带你去吃好吃的,带你出去玩,逛街。
但是懂事永远是懂得晚,等我想明白过来,你就离我而去了。
我也是一样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对你一点也不好,而你始终包容我。
如果我有一天不再颓废的生活下去,那我一定是为了你。
我想在你的坟墓前跟你说,外婆我不是以前那个我了,我长大了。
外婆对不起,我今年25岁,如果可以,我愿意只活到30岁,我用我以后的生命换你回来,让我孝顺你几年好吗?
一个月也行,但是那不可能,一别就是永远。
我上不了天堂,我不配。
为什么遗憾那么多。
那么多。
为什么我永远不懂事。
你给我缝的内裤都哪里去了,让我再穿着好吗?
少年,永远不会明白,当有一天你回忆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会多么的遗憾和痛苦,痛苦于自己的不懂事,痛苦于你没有机会再弥补,子欲养而亲不待。
你只有失去了才会明白。
我突然想起来,那年妈妈有一个三星翻盖,里面有一张很模糊的外婆的照片,那张照片哪里去了呢。
回忆起很多事,越想越残忍。
又重温了这部电影,依然感动地泪流满面。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年纪大了不能说话的外婆,一个暑假寄养在乡村外婆家的城市小男孩,各种温馨的,催泪的调皮捣蛋的场景,让我对这部电影印象很深。
电影中有一段是小孩子要吃零食,要吃肯德基,可是乡下根本没有肯德基,外婆不知道小孩子笔划的肯德基是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土鸡,就下山到城镇上为外孙子买鸡,回来的时候大雨倾盆,外婆连雨具都没有,佝偻着腰一手提着鸡,一手扶着石头上山。
外孙看到外婆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市场上卖的肯德基的炸鸡,而是水煮的土鸡就开始闹起来了:“我说的是肯德基,不是这个鸡,我要吃肯德基,肯德基!
”说着还把碗扔到了地上,背过身去和外婆怄气。
外婆口不能言,想比划些什么又忍住了,目光看着外孙的后脑勺,眼神里藏了些困窘,愧疚,无奈以及不知所措。
当时在想这小孩子也太不懂事了,外婆这么大年纪了,下山一趟都很不容易,更何况为了外孙想吃一顿鸡,不知花掉了她多少积蓄。
可是,我们小时候又何尝没干过这些伤害老人的事情,嫌弃老人做饭不好吃,做事慢吞吞,同她说话总是讲不清楚,我们也曾埋怨过。
这一幕,特别的有共鸣,小孩子无意间说出的话是最伤人的。
外孙在外婆那里只度过了一个暑假,后来小孩子懂得了老人的心意,慢慢迁就,慢慢适应,有个场景非常感动,老人眼神不好,不能很快穿针引线,外孙就在旁边默默给外婆递穿好线的针,这个场景非常和睦。
分别的时候,外孙教会外婆几行字,说:“外婆你不会打电话,要是你想我,就给我写信。
我看到信就会过来看你。
”外婆点点头一个人缓缓地,沉默地走向一个人的回家之路,背影十分令人想哭。
这是一部好电影,里面外婆的扮演者全程一句话都没有,可是眼神表达了太多内容,非常有戏。
我看到了天底下的外婆对于外孙的关心,疼爱与包容。
我也想起我的外婆了。
知道这部电影实属偶然。
我在豆瓣建立了“我们是姥姥的乖孩子”小组后,就有成员把这部电影添加为小组收藏。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就去找这部电影,打算下载。
很遗憾,前前后后将近一个月,甚至更久,才把这部电影下载完毕。
今天终于,可以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好看了。
韩国电影,但我下到的却是没有字幕的粤语配音。
因为播放器的问题,我下载的字幕也不能读取——当时我还在想,还好我能凑合听懂一点点的粤语,还好主人公婆婆没有台词……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外孙的态度是明显转变的——这也是多数电影的老手法了,从不理睬,到逐渐交流,最后到舍不得分开。
婆婆依旧是弯着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而小主人公已经在生命最宝贵的年纪,留下了最纯粹的情感。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我是个姥姥带大的孩子,虽然不是一直,但基本上父母上班不能管我的时候,都是姥姥和我一起。
现在想想,这段生活让我很感激。
或许真的是“隔辈亲”,我总觉得姥姥身上有种东西,是父母无法替代的。
还记得姥姥讲过的她小时候的生活,一直以来我都记忆犹新,总想把她的故事写成书,送给她也送给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是姥姥的乖孩子”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70180/)里,有着许多和我一样对姥姥有着特殊情感的孩子们,他们也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大家的故事收集起来,整理成册,送给他们和他们的姥姥。
电影播放到后半段,照常理地榨出了我的眼泪。
当时我的脑子里就闪过一句话——“男人看不得女人的眼泪,女人看不得小孩的眼泪”。
看到小主人公哭了,我的情绪也到了高潮。
看着他哭着跑向不会说话的外婆,我心里真是又喜又悲。
而影片最后小主人公画给外婆的蜡笔画,像一道灿烂的彩虹一样,顿时照进我的心里,引得我破涕为笑。
看着外婆慢慢走回山村里的小房子,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伴随着电影音乐的最后一个钢琴音,凝结在空气中。
她是妈妈的妈妈 她是造就你生命奇迹的女人 她看着你长大 她给你讲故事 她不听言语就能明白你的想法 她不用眼睛就能看穿你的内心 她嘴里有茶水的味道 她手上有香烟的痕迹 她是你的姥姥 你是姥姥的乖孩子 祝天下所有的外婆,幸福安康。
杰克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护栏,对身旁的露丝轻描淡写地一笑:You junp,I jump !
整个大西洋上的冰山就此融化,至死不渝的爱于是春暖花开。
梁朝伟在汽笛拉响的一刻问张曼玉:“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我们真的看见花样年华所有的欺骗和背叛在一瞬间远远退去,只剩下感人肺腑的爱在一群恍惚的身影间荡漾。
即使是不能视物的塞玛尔,也能在临刑前对自己的儿子说出她在世界上最后的想说的话:“记得包好吃剩的面包,还有整理床铺。
”那句话让爱像一道光一样刺破黑暗,让我们明白,爱,是可以用生命来表达的。
《守望灯塔》里银儿问普尤:——那我该说什么呢?
在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
——你应该说你爱。
我们当然也可以对别人说我爱你,这已经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年代。
你可以在坐在KFC里大口大口地吞咽鸡肉地时候朝对面同样啃着薯片地小女友扔下这么一句话;也可以在母亲节抱着妈妈的脖子说我爱你,然后任凭你送给她的那束系着漂亮丝带的康乃馨慢慢凋谢。
爱和谎言可以轻易从每个人嘴巴里冒出来,就像吹一长串肥皂泡泡。
于是五光十色的肥皂泡飘满整个天空,我们看着跳着笑着,以为自己身在爱的天堂。
所以我们看《爱回家》的时候才会如此地感动。
77岁的外婆又老又脏,背驮的厉害,最重要的是她不会说话,那么她又怎么能表达出她的爱呢?
她做到了,她让所有的肥皂泡全部破灭,爱闪出最真实的色彩。
外婆从来没有走出过那座山村,也没有见过她的外孙相宇,相宇的妈妈17岁时和相宇的父亲走出深山,生下相宇后两人分手,单身的妈妈为了找工作的方便,把相宇送回了自己很久以前离开的地方。
小相宇不懂得去体会山里安静流淌的时光,他迷恋着山外飘满肥皂泡的世界,他只喜欢电子游戏和旱冰鞋,机器人和巧克力饼。
他讨厌这个贫穷的山村,讨厌又老又哑的外婆,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相宇比其他孩子更加自私与任性。
所以他才会在第一次见到外婆的时候就叫她臭哑巴,往外婆唯一的破鞋子里尿尿,会在外婆熟睡的时候偷她的发簪去换游戏机的电池。
看到这些所有人的心都会狠狠地抽动,在相宇地的任性中仿佛看见了自己也曾有过的残忍。
但是外婆不会在意相宇的轻视,她总在想方设法地讨好这个任性地小外孙。
相宇晚上上厕所地时候,她就光着脚穿着单薄的衣衫蹲在茅屋边守着,她的白发在冰冷的夜风中颤动。
自以为领会了小孙子想吃的肯得基的意思,她冒着雨走了很远买来了一只鸡,她顾不得换衣服,马不停蹄地炖好给相宇吃,相宇醒过来发现是“泡在水里的鸡”,生气地把饭推到地上,那一刻外婆脸上期待的表情瞬间冻结,我们看到一个老人的不知所措,她手忙脚乱地捡起地上的饭,手忙脚乱地向生气的外孙解释,却丝毫看不到她有任何的气愤。
外婆在整个影片中不断向外孙做着对不起的手势,她也许会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会让外孙这么厌恶,为什么自己不会做肯得基给外孙吃,为什么为外孙理的发会让他大发雷霆。
她也想融入外孙的世界,所以她趁着相宇睡觉的时候摆弄他的积木玩具,可是不通窍门的她最后也只能无奈的把玩具码放整齐。
好在最后外婆无私伟大的爱终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让爱回家的那扇门,相宇逐渐被外婆的亲情所打动,学会帮助外婆拖运东西,也会在外婆生病的时候照顾外婆。
在一次失败了的“约会”之后,往回走的相宇看到口袋里装着外婆省下来给他买游戏机电池的钱,抬起头看见外婆正焦急地寻找着自己,一直在与妈妈顶撞中长大的相宇终于明白什么是爱,眼泪砄碮,漫过尘封已久的心灵。
而这时候相宇回汉城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外婆,这个字是’生病了’,这是’我想你’”.”因为你不能用电话讲话,所以你要给我写信””外婆,你生病的话就发个空信过来,我会知道是你,我会马上赶过来……”相宇说完已经泣不成声,外婆也在偷偷地抹着眼睛。
我们看到前言万语都比不上的爱浓浓地充满整个破旧地小屋,我们终于可以幸福地流泪。
影片地最后,外婆一个人步履蹒跚地走向她小屋,但她从此不会再孤单,外孙相宇爱的卡片将会像天使一样挥着翅膀不断向这里飞过来。
这是美好故事应该有的结局。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
快丢掉手里的牛奶和汉堡,离开那些虚伪的城市,去找回家的路。
高中时候和班上同学看的,今天因为推荐同学,再看了一遍,基本已经忘了高中看的时候的感觉,也许当时在太多同学的面前没哭吧,或者是当时还没能理解这么多。
外婆是08年3月份出车祸死的,当时的我是不知道我外婆走没有走,只是静静的躺在那里,反正现在对当时的记忆也就是泪人一个。
记得小时候外婆有那么一点重男轻女,每次我过生日活着过节都安排的特别丰富,我妈嫌我外婆太惯着我,我小时候的第一辆车是外婆给的,第一个摇摇床也是外婆给的,外婆还去给别人买过熊的皮来给我织成帽子,怕我冬天的时候冻着......记得在我6岁生日的时候,瞒着我妈给我买了一架钢琴(我妈后来给我说,那架钢琴8万块,外婆是省下多少钱给我买的啊),也开启了我的音乐之路。
每次我最想去的就是外婆家,在那里我可以肆无忌惮的玩。
每次我和外婆外公三个人吃饭,外婆可以做一桌子的菜,具体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每家人过年的时候请客人的那种“一桌子的菜”还不带重样的,每次外婆笑嘻嘻的看着我吃,特别高兴,我现在都还记得外婆看我吃饭的样子,结果就是每次都是拉了肚子,我妈来接我,无奈的叫我外婆下次少弄一点。
小时候在外婆家都是我最好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也最期待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直到08年的那场车祸带走了外婆,之后再也没有了那种“拉肚子”的待遇,也没有为了一个生日礼物可以提前激动一个月。
小时候外婆就经常给我说“多吃点哈,以后要长的高高帅帅的”如果外婆还在,现在能看见已经长到185的我该有多高兴。
对外婆的爱,不加半点杂质,无论我在哪儿,外婆的爱都是永远不能替代的
2002年,所有的电影记忆,都像被《我的野蛮女友》冲淡了,但还是有一部电影,在我脑海最深处,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昨晚,再次邂逅此片,心终有归宿,泪水再次释放。
不知道如何提起这支沉重的笔,不知道如何描述这位朴实的婆婆。
影片没有惯有煽情的生死离别,一切都是那么平实,却比所有做作的煽情更催人雨下,真实,唯美,都是心灵上久违的鸡汤。
影片中那张慈祥的脸,我永远也忘不了,是张刻满沧桑,是张已落尽枯叶的亲情树枝网。
好想抚摸着那张脸,说一声:“对不起!
”——《爱·回家》故事起因于暑假无人照顾的7岁小孩成佑,被妈妈送到了乡下的77岁的婆婆家。
那位哑婆婆,总是用粗糙的手掌在胸口比划着“对不起”。
那个婆婆的小外孙,典型的城市小孩成佑,任性,无理,顽劣。
成佑眼中,婆婆是个没有活力的人,只会呆坐在门口木台阶上望着夕阳;婆婆连买电动电池的銭都不能给他;婆婆连什么是肯德基都不知道;婆婆总是用脏脏的手给他夹菜;婆婆甚至连竹席上的昆虫都要放生;婆婆总是走路太慢;婆婆连穿针这点小事都要不断地麻烦我;婆婆脏死了,光脚上都还粘着山路边的废纸;婆婆什么都不懂,像个低B+白痴婆婆总是只会用那双苍老的手,在胸口比划着“对不起,对不起。
”......婆婆心里,成佑不喜欢我睡在床上,我可以睡在旁边的地上也行;成佑真聪明,他的木块玩具,我都不懂得玩;成佑不喜欢在脏脏的坛盂上大便,我可以每天用手在河边擦洗;鞋子突然不见了,我可以光着脚背着东西走在山路上;发簪突然不见了,我可以用生锈的铁勺子;成佑喜欢吃“鸡”,我可以卖了种的东西,然后换回一整只鸡,尽管我需要花一天一夜的时间走路;然后,我可以用磨刀石把已经生锈的菜刀磨好,尽管,这又要花上整个晚上的时间;成佑电动没电了,我可以剩下坐车回来的銭,买两块电池,尽管我需要走上一天的时间;成佑喜欢吃餐馆的汤面,那我可以只喝一杯茶就可以了;成佑害怕一个人晚上大便,我可以蹲在旁边守着,尽管风很大;......影片由于婆婆是哑巴,台词很少,拍的每个细节都是淳朴的,那些已被遗忘,被忽视的种种生活。
婆婆只是默默的,用她简单朴实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
当成佑妈妈从汉城来信了,小成佑要走了。
走前的这个晚上,小成佑教婆婆写字。
“婆婆,你要学会写字,那样你生病了就写“我生病了”,你想我就写“我思念你””。
第一次看到了婆婆哽咽的双肩,可是婆婆眼睛看不清了,长满厚茧的手也握不住笔了。
小成佑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画好了很多的明信片。
上面写着自己在汉城的地址和教婆婆写的那些字。
稚嫩的笔画,画上生病的婆婆都是那么可爱,想念的婆婆更加可爱,泪水是一串一串的。
直到要上车的前一刻,成佑才把画好的明信片给了婆婆,却还是一句话也不说。
车开走了,小成佑在车尾玻璃窗,学着婆婆那样,把手放在胸口,向婆婆比划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如此结局,淡淡的让我泪凝。
结束了,却没有字幕,长时间的黑屏等待后,又出现了婆婆那苍老的身影,送走小外孙后,婆婆依然腰脊弯曲的杵着拐棍,在山间小路上孤苦无依的走着。
还记得第一次,看完影片时,灯亮起,所有的人都在默默的凝视着黑白字幕的升起,像是看到自己过去的零碎记忆,拾起那已经忘却的感动,然而,像成佑一样,我们大部分人,即使已经泪流满面,却只能在远离的途中,比划着胸口的“对不起”,甚至连亲口说出来都没有勇气,而婆婆也还是一个人蹒跚在回家的山路上。
也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婆婆,一语不发悉心的照顾着你,容忍着你,呵护着你,爱惜着你。
于是,我默默的在回忆中忏悔。
也默默的祝福我的婆婆,安好!
祝福天下所有的婆婆,安好!
这段日子忙得可以,倒把想家的时间大幅度缩短,想念总是折磨人的,无论是否关乎爱情。
周末的时候就像被放风的囚犯,连着两天都在外头乱晃,曾经误闯进一间小教堂,座位两边还挂着亮丽的白纱,人们齐聚在阳光充足的一角,新郎新娘的背影都透着喜气,今天他们结婚,从此组成一个新家庭,世界上又少了两个孤单的人,上帝祝福他们。
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外婆的家》,老久没流泪的眼睛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泪水咸咸的滑落脸颊也不想擦,电影里的外婆让我想起了奶奶,隔着千山万水是回不去的,就这样静静的想想、静静的流泪也好。
电影里的外婆眼睛老花穿不了针,我却会帮奶奶穿针;电影里的外婆一个人走了好长好长的路,我能扶着奶奶回家;电影里的外婆总听不到孙子窝心的话,我嘴巴甜老给奶奶灌蜜糖。
我一边看着外婆一边心里说着我奶奶不是电影里的外婆,我看着淘气的小孙子念着我也不是电影里的他。。。
可是我千好万好却和她相距万里,不在身边的好能有多好?
她和我讲电话总是拿起就不愿放下;她常说自己命不久已,我就威胁她不能太早离开因为我要把小孩扔给她带;她不知道我的确切归期却早已为我准备好冬天的棉被夏天的抱枕;她说要给我做所有好吃的东西我也答应她以后天天陪她去市场买菜。。。
我想着想着又要哭出来,这个世界上有人这么深切的爱着我却不能陪我到最后一天,生命如此脆弱总有摧枯拉朽的时刻,我该怎么办?
我大概不会再有勇气走那条熟悉的路,也不敢再踏进落满尘埃的房间,如果没有她,那里也不再是家。
想念太虚无想象太痛苦,这样的我看起来好脆弱,我不喜欢这样。
天晴的日子坐在广场上看鸽子高飞逼空脑袋什么都不想,我已经逐渐被现实渗透开始无力反驳,刻意选择淡忘真的记忆就慢慢变模糊。
有时候看看亲情片流流眼泪,更多的时候陪着笑脸对人对事对自己,人生本不该有那么多无奈的,所以有些时候即使真的觉得无奈也露出笑容仿佛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算不算自欺欺人呢,算不算强颜欢笑呢?
这些话也是不该问出口的,这个时刻还头脑异常清醒的我也不算太正常,轻轻的想起甜甜的暖暖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踏上回家的路呢。
昨天看了一部非常棒的电影《爱回家》, 水晶版剔透的情感,朴素简单的生活气息,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安宁。
这部电影充分展示了导演李廷香的非凡实力,主演金乙粉是一个非职业演员,而她自身所散发出的自然本色,堪称最慈祥的外祖母。
古灵精怪的小外孙相宇,又穷又哑的外婆,浓浓亲情。
单身母亲的尚宇妈妈带着尚宇来到乡下,将尚宇暂时留在78岁的外婆身边。
喝着可乐长大的小外孙,年事已高的外婆,他们近在咫尺,但却仿佛相隔几个光年般遥远。
后来我了解到,随着影片的拍摄,金艺芬老人表演渐入佳境,并且还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经常指出穿帮镜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小小的村落,仿佛与世界失去了联系。
告别了肯得基、游戏机和电视机,突然来到几乎与世隔绝的乡村,相宇感到完全无法适应。
孤独而又无所适从的尚宇只得把所有的气愤发泄到外婆身上,他开始捉弄外婆和乡下的孩子。
相宇为了买游戏机的电池,偷偷拿走了外婆的银簪去换钱;外婆的眼睛看不清楚,但是相宇为了自己方便,把针线穿的老长老长;邻居家的小孩总是拿来水果给他尝,但是他却戏弄这些乡下孩子,把外婆补了一个晚上的破鞋扔掉;不吃外婆夹到碗里的菜;醒来看到罐子里的水煮鸡大发雷霆,哭着说,这不是肯德基不是肯德基。
可是,外婆始终是温暖的,相宇半夜起夜害怕,要外婆守在寒风中等他上厕所;外婆自己舍不得吃,却把女儿带回的补品送给邻居;她背着小箩筐到镇上卖菜,让相宇坐公交车回家,自己却伛偻着背走过崎岖的小路;临走的时候,外婆不忘去看望镇上的老太太,临走时说道,我们下次还要见面,在死前还要见上一面.。
朝夕相处间,相宇渐渐喜欢上了外婆,喜欢上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从电影一开始,根植内心的能量就频频苏醒,我闭上双眼,就能看到来自童年村落的星星,我多么想永远住在那个梦里。
可是,离别总会到来,临走的晚上,相宇在夜里仔细的穿好针线,并做了很多写好名字和地址的明信片,“我病了”,“我想念你”,相宇终于说出来自己对外婆的爱。
看着相宇穿针的小手,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小时候我多么讨人厌啊,外婆给我做衣服的时候,我总是躲得远远的,因为她总是要我穿针引线,而我却一次次的嫌麻烦,总是要喊我好几次我才不情愿的过来。
《爱回家》里精彩的生活片断,仿佛就是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再现,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外婆佝偻的身影,淡淡的表情,显得无比温暖。
看完电影,我想起了一首小诗,“故乡啊,那么小,小的只剩下两个字。
”因为小时候我也跟奶奶住在乡下,四四方方的房屋,葱茏的大树,夜晚摇摇的月影,闭上眼睛,仿佛还能闻到小屋的青青草香。
一个人那么爱一片土地,有时反而是因为不在这片土地。
人生苦短,我应该多回去看看。
寻找适合扮演乡村老祖母的演员曾是剧组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
剧本中的那位老祖母平生没有踏出过山野一步,闭塞却淳朴。
剧组曾经在全国进行海选,却始终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天,导演李廷香突然预感到,也许他们去到真正的乡野在当地就可以找到那位老祖母。
在这种预感感召下,剧组来到了拍摄现场。
然而,大家又开始争议——到底什么样的老人才是剧本中描绘的形象?
又是神奇的一天,导演李廷香在乡间小路上偶遇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她瞬间确定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老祖母”。
这个平生都没有踏出山野的老人名叫金艺芬。
开始老人表示无论如何都无法胜任,终在导演的一再劝说下同意出演女主角。
令人惊喜的是,金艺芬老人不仅在多番磨合后表演渐入佳境,还在片场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多番帮剧组人员指出穿帮镜头。
由于拍片时刚好赶上农收时节,为了保证金艺芬老人的拍片进度,剧组人员主动下地帮老人收割。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大家的感情亲如家人。
当影片杀青,剧组准备离开乡野时,金艺芬老人显得依依不舍。
李廷香导演表示,“其实我们的到来‘破坏’了老人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现在老人已经适应了和大家相濡以沫的热闹生活,我们却要离开了,这是蛮残忍的一件事。
” 热情的群众演员 除了饰演祖母的金艺芬老人,剧组还召集了一大批当地热情的村民充当临时演员。
大家虽然没有表演经验,却都跃跃欲试,尽力达到导演的要求。
此外,饰演男主角的俞成浩第一次在乡下呆这么长的时间,除了演戏外最喜欢的就是体验乡村的孩童生活。
当地有一种形如蜥蜴的虫子,孩子们经常捉来玩耍。
顽皮的俞成浩也时不时捉一些这样的小虫子吓唬剧组里的阿姨,因此可以时常听到工作现场传来的尖叫声。
失望......离结束十分钟时才觉得有点感动,节奏不好,也太慢了.结尾救了这片子.在韩国反响那么好大概还是因为题材的缘故吧.
亲情这种东西是永远被忽略的感动
倒是拍出了孩子的熊 但转变实在缺少说服力 起和承的铺垫是够了 转的一下忽然卸了劲 没有内心表现的部分 人物挖得不深 所有的煽情就都流于表面 老人家金艺芬的表演应该是本色出演 贵在真实 所以会让人动容
看着这个不善言语的老太太的背影,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后悔没有对她表达更多的我对她的依赖。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懊悔终生的回忆
没有郎雄主演的那部同题材一半好看。除了穿针那段让我想到外婆之外几乎零触动。俞承浩小时候比现在可爱
这有什么呀,莫名其妙得这么高分。一个未驯化的小杂碎,一个看似逐渐驯化的过程,实在是空洞乏味。
细节和意象的处理非常完美。关于贫穷与亲情,我又不是全然无话可说,只是,从未觉得是一件值得说道的事情
炖鸡那我真想把那崽子炖了
到最后还是看哭了,虽然这电影本身并不算好,它如此畸形的高分可能就是让太多人想起自己的外婆了,我想我也是如此,不过我的记忆中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如此尴尬生硬的情感氛围,而且,我们并没能好好告别,没有坐在公交车遥遥相望的想念,生活和电影是很不一样的,这感觉很糟,糟透了。
妈的 这小王八羔子真不是个玩意儿 他妈也不是啥好东西 这外婆摊上这女儿和这外孙 被这么折腾起码他妈少活十年 就这这外婆还对他们好真是没话讲 傻逼玩意儿最后敲窗跟你说话呢还他妈不抬头 傻逼
最喜欢的韩国片。有事才想起,这是很多为人子女者的通病,但父母却一直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大爱无言,大音息声。回家的路怎么都不会太远。珍惜~
感动的点在于饰演奶奶的老演员看起来就沧桑得让人充满同情与回忆。故事的转变还是有点过于戏剧化。不过不失为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影片。
看到这满头白发梳着发髻,弓着腰,拄着拐杖的小老太太,就想到我太姥——那个孩提时轻轻拍打后背,哄我入睡,亲近拥我入怀,抱我如同抱着小猫的人。还能找得到吗,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痛哭时,轻轻摸着你的头,抹去你脸上的泪珠,对你说,乖,不哭的人? 抱紧眼前人。
从哪里找的这么老太太的老太太!伟大背驼哑巴但默默承担一切的婆婆五星!好贱好任性的小P孩扣三星。
哭了,是因为不忍心看到老人家被欺负成这个样子,而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牵强的“亲情”。那小屁孩很讨人厌
小孩子被教育成这样对待长辈,如果觉得这样可以理解我也没话好说。要不是外婆那个角色这片一星都不值
我真厉害,不带字幕的看完了一遍。。。。好看的电影。外婆的形象很让人心疼,尤其是她和孩子从城镇卖南瓜回来的那一段。为什么不肯带外婆走呢。有了这一段经历,这个孩子一定会健康的成长为一个有爱心 懂得体谅和照顾他人的人。
影片讲述了从城里长大的7岁的小外孙相宇被母亲暂时送到乡下,由77岁的外婆照顾,一开始,相宇对这位又穷又哑的外婆很不友善,也对乡下的生活充满了不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之下,他与外婆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失,逐步产生了一份亲情,相宇也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海蒂命题 场景调度和镜头设计非常简洁但是有效 功底很扎实 ....我怎么感觉自己这说话越来越像乐夏一帮摇滚傍身一叶障目的乐评文艺工作者 在零星碎片的认知里不断暴露着自己视野的狭隘 故步自封的死循环画地为牢并奉若公理 美其名曰 这是一种观点这是一种态度 扭头就双标着认知范畴之外甚至挂着鄙视链 抓着一个片面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哗众取宠 额 我还没到那份儿上吧 因为我没众可以取 嗯 面对无知承认无知走出无知 虽然矫枉过正不可取 但作为起手威胁式有效 当然这又成了另一个故事 它叫做狼来了 ..
她手忙脚乱地满足你所有不懂事的要求,心甘情愿把她所拥有最宝贵的东西给你,而等你开始学会拥抱他人的时候,她却只能佝偻地站在时间的路口,目送长大的你远去。有些人给你的,你知道你用一辈子都偿还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