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绞刑师

The Last Hangman,Pierrepoint (UK) (new title) (USA)

主演:蒂莫西·斯波,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埃迪·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最后的绞刑师》剧照

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7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8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9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0

《最后的绞刑师》剧情介绍

最后的绞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伯特·皮埃尔珀恩特(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饰),英国最著名的绞刑师。他冷静、不苟言笑,又极其讲究自身的职业道德,堪称“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第一绞刑师”。这个职业需要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职业性的果断和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然而这个本该是秘密的身份,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使得皮埃尔珀恩特成了公众人物。 皮埃尔珀恩特从不把他的职业与生活混淆,也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詹姆斯·考比特(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饰)“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为了皮埃尔珀恩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于1955年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结束了这段处死608名死囚长达22年的生死行当。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恶魔们圣诞佳丽BanGDream!电影演唱会黑暗城市:清扫魔钢铁新娘危险的维纳斯边城生死恋女巫:复仇信任之危第二季WakeUp,Girls!七人的偶像律师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初恋绿魔之夜军营芝麻官金身将军王政柱宦海奇官复仇木偶人大台风水蛭新生化危机伊松镇加油吧威基基热血教师蒙哥湖美丽破坏者第一季烽火奇遇结良缘无忧公主茶友们消失爱人最后的尼安德特人

《最后的绞刑师》长篇影评

 1 ) 人终究无法成为机器

主人公Pierrepoint的工作是一个绞刑师,或者可以说是一部杀人机器,面无表情,干净利落,不多说一句,可以创造7秒解决一个罪犯的记录。

但是,你能说他是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吗?

就像主人公所言,当他走进绞刑室的时候,他已经把Pierrepoint放在的门外,他在做一份工作而已,并力求工作的专业性。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纳粹时期,按下焚尸炉按钮的工人,对他来说,他的工作只是按下那个按钮,这是他的工作,他有罪吗?

Pierrepoint也是这样在做着他的工作,但是他知道作为一名“刽子手”,特别是对于死者的亲人来说,他才是一个杀人犯,所以他当他的身份公之于众之时,虽然因为处死纳粹而得到群众的欢呼,但他的不安可从一句“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看出。

当杀人成为一种职业,能在心底依然保持着那份人性,这或许是Pierrepoint身上最为闪耀的地方。

或许对他而言,将绞刑做的专业速度,为的是减少死者的痛苦。

他会亲自处理死者的尸体,清洁,入殓,就像他所说的“他(罪犯)已经为此付出的代价,这个时候他是清白的。

”这个观点自始至终存在于心,无论是一般的死囚,还是纳粹。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为没有给纳粹死囚准备足够的棺材而动怒。

就算是纳粹,他们的罪恶也已经得到偿还,作为一个最后也应该得到尊重。

但人终究不会是机器,无法做到毫无感情毫无情绪。

无论Pierrepoint如何专业,如何克制自己,在面对需要亲手绞死自己好友的时候,还是崩溃了。

虽然他依然做的专业,依然不多言,但是,拉下手闸的那一刻,他一定比任何人都痛苦,但是却又无法表现出来。

所以,他会把这笔绞刑的工钱全部用光,那是他绞死朋友的收益,他不要;所以,面对自己的妻子的时候,当可以卸下绞刑师的身份的时候,他的痛苦彻底爆发。。

 2 ) 刽子手的行业竞赛

男主角怎么看怎么眼熟,查了好久,原来!

是哈利波特阿兹卡班囚徒里追寻伏地魔的那个老鼠!

咳咳,这么一个猥琐的人,演那么严肃的话题,我不能接受。。。

有点假的,你说如果是一个卖肉的,开花店的,在工作中遇上他的朋友也就算了,最大程度像入殓师那种,遇上熟人也是合理的~你说,你一个绞刑师,都能正好遇上自己朋友杀了人,判了死刑,还在你这个监狱,被你亲手吊死。。。

这个,说什么好呢?

英国,你实在太屁大点地方了!

解惑了一个一直的疑问,绞刑的确不是窒息而死的,是下落的瞬间折断第二至第三节脊椎致死,据电影里说,是还未感受到就已经死亡了~咳咳,这个事儿还真不好考证~额,刽子手也不好当啊,还得行业竞赛,还有行业最好成绩:7秒钟。。。

囧rz。。。

 3 ) 胡说。

一气呵成。

其实到最后我一直觉得平静的背后应该出现点什么。

演员的表演细腻到尾。

无可挑剔。

我想起了中国的刽子手。

鬼头大刀,包头巾。

红衣服。

一碗酒。

刀气头落。

霸气外露。

以前看过一篇写古代刽子手的故事。

讲过刀快准狠。

一刀下去血喷如注而不湿身,他们会斩首但是不会杀人。

贬义词。

悲剧的职业。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那些杀牛的人都会遭到报应。

后代香火不旺。

后来听说他们做纸人,做花圈的人也是如此。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做的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次在河边处决犯人。

围观人数众多,一排一排,短枪瞄准射击干净利索。

作恶多端的人杀之,拍手称快。

过后,千夫所指。

如猪脚说,他们死了就付出代价了

 4 ) 被职业埋葬的人生

 “阿尔伯特,只要你还活着就不会得到好运。

我曾经对你父亲这么说过,现在跟你说同样的话”。

 在阿尔伯特即将踏上绞刑师的人生之路时,她的母亲不无痛心的说道。

真是一语成谶,这就是他的命运,只不过那时的阿尔伯特根本听不进去。

当心心念念的职业唾手可得,他怎么能听得到来自于母亲的劝告?

毕竟绞刑师是父辈遗留下的传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一入职场深四海,从此幸福是路人。

然而,最初,或者后来的一段时间见里他曾经因为自己的职业而幸福过。

 刚接到监狱录取的信函时,虽然对知识助手耿耿于怀,但他内心中有小小的自豪,淡淡的喜悦,因为他传承了父辈的衣钵。

 他能够在14.5秒绞死一个人死时,他骄傲而开心,他说“我的确为自己感到骄傲,我确定没有比我更快的了”。

谈到他自己在事业上的成绩时,他幸福。

那时的他说错了一句话,比他更快的人是他自己,后来他能够在用7.5秒钟结束一个人的生命,神话般的存在。

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刑史前所未有,其他人是没机会了。

” 他向妻子述说蒙哥马利元帅的话时,他也是开心的,他觉得他是特殊的,他有本事被别人赞赏。

 不能否认,他为职业成就而高兴而自豪理所应当。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他上手得很快,他睿智,他沉着,他冷静。

我必须承认,阿尔伯特在行刑时的淡定完全掩盖了他的矮小肥胖,做起绞刑师的他魅力无可挡,别人也无法超越。

 然而,当职业毁了人生是多么可怕,要知道职业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工作没有了,我们可以寻找下一份,而有些东西没有了,便再也寻觅不到。

最初的阿尔伯特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不是英雄太糊涂,只是未到反省时。

 最初,甚至后来的很长时间,阿尔伯特都觉得工作和日常生活并不相关,他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一直坚持。

 “我还是阿尔伯特,你还是查理,我们和以前一样。

”他认为职业不会改变生活。

 “每当我走进牢房时,就把阿尔伯特留在外面了,我从来不会把这两者混淆。

人们总想是否能够通过参与一种生活而改变自己,却付出了血的代价。

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过这种想法”。

他坚信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品质,影响不了一个人的内心,可是,真是这样么?

 他对死者有一直有一种尊敬,认为人死后就清白了,与生前的一切罪恶再无关联。

他一直坚持亲自帮死者清理身体,一直相信死后便要有最起码的尊重。

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在德国行刑时因为少了一个棺材愤怒嘶吼,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一直在努力把职业与其他撇开。

就算是他亲手杀死了那些人,他仍然从心里种尊他们。

 生命的悲哀在于,有些事并非我们坚持便能朝着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阿尔伯特再冷静,再出色,其本质亦是一个平凡人,血肉之躯,一日三餐。

 因为平凡,所以无法免俗。

 因为职业,他没有时间陪妻子,无数个夜晚孤独的女人痛苦的独守空床。

当他想和妻子亲热时,却被妻子找话题绕开,因为她心里有障碍。

家庭被职业边缘化。

 因为职业,他讳莫如深,外人不知道他究竟在忙些什么,妻子也只能疑心猜测,等她终于明白,只能彷徨不安地等待丈夫坦白,而这一天她等了好久好久。

职业掩盖了他的坦白,他沉默,他孤独。

 因为职业,他被捧上了天,然后又被甩入地狱。

政府公开了他本应该秘密的职业,他彷徨,他忧愁,鼓足勇气才能勉强接受人们英雄般的赞美,他不想要这些。

他成了反死刑者们攻击的靶子,他终日痛苦,向谁诉说?

职业终究毁了他的平凡,他已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阿尔伯特终于开始动摇,他的不安开始写在脸上。

他想要倾诉,却无对象。

 跟朋友谈话时他终于坦白, “这并不容易,也有一些事在我脑海里萦绕,而我宁可不想。

我可以将他们隔开,然而他们总是要寻找到我疏忽的时机,然后出来。

我在德国做了很多事,大多对我毫无益处,太多了。

我现在真得厌倦了”。

 只不过,他始终矛盾,他接着又否认,对朋友否认,对妻子否认,对助手否认,他甚至向自己都否认。

他向所有的人说,他可以摆脱那些事情,他可以像新生儿一样安稳入眠。

那些时刻,我们可以刻骨的感觉到,他真得已经彷徨,他被职业刻上了烙印,永无宁日的被骚扰。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最后一根稻草,那就是好友的死去。

确切地说,阿尔伯特亲手结束了他朋友的性命。

他一直觉得职业无关私生活,而那一刻职业和私下里的生活重合,他杀了生活中最好的朋友。

他们曾经一起喝酒玩乐,他们曾经一起放声高歌,他们曾经患难与共。

结局却是:一个把另一个结果。

 阿尔伯特彻底感受到了死刑的肮脏,他崩溃了。

想要与妻子诉说,妻子同样歇斯底里,不愿触及;想要出门,碰到的全是批判讽刺。

他失去了相信自己理念的勇气。

 痛苦与纠缠真实地摆在阿尔伯特面前,他了解绞刑师这一职业不再单纯,他和生活息息相关。

职业让他骄傲过,更多的却是痛苦。

 彻底印证他母亲的话,他只要活着就失去了好运。

 最后的最后,他辞去了一度让他心驰神往的工作,并写下了令人深思的话语 “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 职业确实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职业的存在令所有人都痛苦挣扎,那么它还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么?

譬如:绞刑师

 5 ) The Last Hangman

I have been conducting my biology experiments for a period of time.Being sensitive and so called humane,I turned out to be sorry and terrified at the deaths caused by me.It's actually not weird.When you get a rock lobster in your hand,you may find it not so hard to end its life.However,if you are asked to pull out every single foot of the rock lobster,seeing its blood flowing out the cut,and then seperate its crust and pull out the liver to see the heart beating in its incomplete body.What's worse is that I gotta feel such a life struggling in my bloody hand,so hard but so forceless.That's what I was going through when I saw this film.He said:When I get into the room,I left Pierrepoint out.He said:Would those people take care of them?No.That's why we are here,that's why we are doing this.He said:They have paid their price,now they are innocent.At least,we should give their some dignity.He said:I never let those things bother me,do I?But the truth is,yes,he does.He bothered when the forisfactus cryed his name,he bothered when the prisonor's mother kept begging him for help,he bothered when it had to be him to excute his own friend.Finally he didn't escape from his motion.But he still,did whatever he had to do.When excuting the nazi,he never intended to be praised,just alike that he expected no criticism when hanging the nurse practiced euthanasia to old ladies.When he was acclaimed as a hero that he didn't deserve to be called,he thought about quiting,while when was humiliated as a murderer on the street,he just buried all his disappointment and misery in his heart.How could I say such a man is lack of sympathy?How could I say him heartless?I just know that he offers dying men peace,he treats the dead with respect.And that,is exactly what I should learn from him.THE WORLD IS ALWAYS DRIVEN BY EMOTION AND AGGRESSION.SPECIAL ROADS ARE ALWAYS LONELY AND HARD.

 6 ) 做个生活的脍子手

所有人拥护他,所有人唾弃他,快意恩仇的世道,没有永远的对,自然,也没有永远的错,如何掌舵自己的人生才是关键。

主人公凭借一尘不变的不苟言笑回应着世界,以绝对的冷静执行每一次死刑,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受过惩罚的遗体,才使得他成为超一流的绞刑师。

他的成功法则就是:当他进入死刑犯房间的时候,把自己留在外面。

他必须有两个自己,否则他会奔溃。

多元的生活创出多元的自我,我们不停地切换着角色。

为什么心中有结还有强颜欢笑?

因为周围人没有义务承受你的痛和伤,而且你也知道他们帮不了你。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要为别人而活。

笔者有个括别多年的旧相识,小时候是大队长,班花,万众焦点,在大学里见到她,依旧是令人过目不忘,她的美别人学不来。

但,她永远是一个人去图书馆,去自习室,孤单的背影穿梭在校园,不是孤独,因为是她自己的选择。

凭她的条件,好友男友一大把,但她却一直困在自己搭建的笼子里,就像<蒂梵尼早餐>里的赫本,不敢走出去,随心地去爱。

在她的空间日志中看到的只有为前途学习的决心还有一个仿佛永远等不到的人。

可能她乐在其中,可能她厌倦了人情的维系。

单一的自我为中心,缺乏另外若干个自我。

生活教会我们不是戴着面具去伪装,而是在把握自我的基础上敢于改变自身处事态度,去迎合去奉臣这个世界。

或许她是对的,真正永远的快乐在于寻求真我,挖掘自身价值。

一个人的快乐。

who knows?who cares!

 7 ) 没有任何人任何理由可以剥夺生命,即使是死刑本身。

关于绞刑师的小众题材确实为第一次接触,跳出主角HP中“小矮星彼得”的初始代入感,大叔在角色上把握真的让人惊叹。

每一次面无表情的绞杀都是对观众最大的冲击。

在albert去德国后主角出现了对职业最大的质疑,每次囚犯落入绞坑,那是种最令人不敢直面的噪音。

即使那面对的是“无法饶恕”的罪犯。

但那个画面我真的觉得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生命,即使是死刑本身!!

 8 ) 小时候我常常在想监狱的理发师总剃同一个发型是一个很嗨的活儿

1 男主角albert很臉熟,身形矮胖,鷹鉤鼻子配著往後縮的那種下巴,總有點怒目圓睜的樣子。

這種臉臉熟仿佛是很多電影裏都有這樣一個長相的配角,開始並不能判斷出他臉上的這種木然的表情是驚恐還是老實,無情或者狡猾。

他有時是助紂為虐的地痞;有時是沒有頭腦的夥計;有時是精明刻薄的管家。

2 片子一開始的色調和節奏我就很喜歡。

藍灰冷色調,英國腔,沒有多餘的廢話。

3 Albert在對第一個犯人行刑的時候像是迅速果斷的冷血動物,但是第二次他在為已經絞死的犯人清洗身體做善後工作的時候卻表現出耐心和仁慈,並對不堪忍受善後工作、認為應該拍太平間的人來做這些的助手說,為什麼!

她已經付出了代價,現在她是innocent。

這句話讓我很受震動。

我覺得albert是個很有愛的人。

4 我忽然想說,愛不僅是一種僅限於血親或者愛人之間的情感需求。

愛也不僅是那種拯救或者飼養小貓小狗的情懷。

甚至誇張一點說,一個人愛自己的孩子也可歸結為本能和自私,並不偉大。

或許真正的愛是平等寬容地看待每一個人。

咦,好像宗教裏宣傳的就是這種東西嘛。

5我覺得死刑並不合理,但好像走到一個可以廢除死刑的社會還需要點時間吧。

或者沒有死刑之後就會有人動用私刑。

6 他那好朋友一開始我就猜到最後要死。

一臉衰樣。

不過那句話albert說的好,這類婚外戀故事最後總是走向骯髒。

好像是這個意思。

 9 ) 职业 复仇 生命

(一)绞刑师作为职业绞刑师是一种职业,和其他任何谋生手段一样,有自己的技术要求,需要精确估算每位囚犯的体型,并量身定制绳索长度;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将处决时间不断压缩,为罪犯带来最后的人道主义关怀。

但绞刑师也有一个最令人诟病的不同,即其行为客体是人之性命而非其他。

而人是否有权利合法地剥夺他人生命?

生命权是每个人至高无上的权利,是每个人所有活动的基础和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石。

在英美、日本,甚至自杀多算违法,那其他人又有什么权利剥夺他人性命呢?

因此,除了职业之外,绞刑师还是什么?

或许在这里,我们不能将他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更应该是国家公权力的延伸,是国家司法的最后环节,是国家暴力合法化的象征。

囚犯的命运本不是由绞刑师决定,司法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绳索。

因此主角也说过:“刑场上不是我。

”他只是一个国家需要的,扳动绞刑索的工具罢了。

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对这个职业感到不解。

虽然绞刑师剥夺生命的权利为国家赋予,但你作为人,完全可以拒绝这份使自己双手沾染鲜血的工作,完全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安宁而不是享用剥夺他人生命而得的报酬。

人们肯定会困惑:难道你这样冷酷无情,居然面对鲜活生命在自己手中逝去而感到无动于衷?

事实上,这些困惑,主角何尝未曾思索?

生活中,主角有自己的小确幸,和朋友喝喝酒,酣畅之极时和着钢琴在大家面前高歌一曲——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谁会想象早上给我送牛奶的师傅会是黄泉路口的检票员呢?

只是他用顽强的意志,让工作和生活泾渭分明。

主角为什么选择担任绞刑师?

这个问题在影片中并没有正面给出答案,只是含糊地暗示其父亲和叔叔都曾是有名有姓绞刑师。

或许正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他并不认为处决死刑犯需要承受道德谴责,自己的所作所为更是在帮罪犯偿还罪恶,甚至比起其他工作,这更应该投入耐心和尊严。

影片中,当处死一名犯人,他会小心翼翼地为尸体擦拭清洗,并换上干净的衣物;当政府无法为纳粹尸体提供合适的棺材时,他几乎大发雷霆:“死人已经偿还了他的罪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

(二)死刑之于复仇死刑的意义是什么?

影片借用主人公的原话做了总结“死刑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

事实上,这在法理学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争论。

复仇说是其中之一,即“人都要为自己行为负责”和“以牙还牙”的朴素价值;但有的学者认为,死刑的意义在于警示和预防;也有学者认为,死刑是刑罚的正常延伸,是罪刑相当原则的自然体现。

正如所有社会科学一样,这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的命题,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提供信服的说明。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亦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现实再现,影片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关于生死的对比,吸引着每位观众的思绪。

第一处对比。

主角曾在处死纳粹战犯时,被亲朋好友视为顶天立地的爱国英雄,但却在“反对死刑”的浪潮下,被人人唾骂和鄙夷。

为什么同样是剥夺他人的生命,群众反应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因为纳粹代表着报复和复仇,而普通死刑犯却并不能引起社会的普遍反感。

所以,当死刑成为社会的泄愤工具,当死刑犯与自己毫无瓜葛且只有仇恨,“杀害”就会被披上正义和爱国的袈裟,为群众所拥戴。

但为什么人人都觉得纳粹罪有应得,却对身边的死刑犯保持宽容?

第二处对比中,原本冷静理智,将“绞刑师”视为工作的主角,在处决自己的朋友后,瞬间被自责和负罪感包裹,在声声哀悼中祈求道德的宽恕。

这一瞬间,工作和生活的隔板被主角自己抽离,朋友的死亡在这之间搭建了一条互通的桥梁。

朋友平时善良、热情、开朗的形象,始终无法与眼前死刑犯的罪孽深重相契合。

我想,主角的内心深处肯定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不,他罪不致死!

”。

因为他知道,自己朋友所杀害的,是一位道德底线低下,玩弄男人感情的坏女人。

比起朋友的罪孽,其遭遇可能更值得同情。

然而就是这样的可怜人,今天竟然死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时,他或许明白,所谓的死刑犯,可能也不过是如自己一般的普通人,每天兢兢业业,每天期盼着与家人的团聚和相逢,每天和朋友喝酒吹牛,甚至还是道德模范,但只一念之差酿成大祸而最终被捕入狱。

感情上,这无法让人接受。

这世界很难存在感同身受,但只要一想到自己也有成为杀人犯的可能时,我们就会开始本能地抗拒死刑对性命的剥夺。

第三处对比。

经历二战之残酷的将军们,面对枪林弹雨而勇往直前的校官们,居然在绞刑架前瑟瑟发抖,被一声声夺命绞索震颤得目瞪口呆。

其中一位上尉说:“扣动枪击和这不同。

他们站在行刑台上,我们面对面注视,都知道将发生什么。

”这令他很不自在。

因为在战场上,人人都相信自己是正当防卫,是公平对决,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死较量,因此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在刑场前,胜利者实施的,是单方面的“屠杀”。

这些人的死亡究竟是否必要?

他们恶贯满盈,他们杀人无数,但这些已经成为历史,在我们面前的都不过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尚且拥有无上生命的人类同胞。

正犹豫着,一阵声响,伴随着灵魂的消散,一个个体就这样在现实中失去了意义。

所以,死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正像我所说的,不会有统一的答案。

其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理性,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冲动。

当我们发现对死刑产生怀疑时,或许只是因为认为眼前的这个人应该有更美好的生活。

(三)电影作为艺术毫无疑问,在今天,“电影是一门艺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人们对于电影的期待,不再是对现实的复刻,也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往往开始重视电影所传递的美感,希望在电影的时空中得到更强烈的生活表现和对新生活意义的阐释。

对于我而言,这部电影是成功的。

整部电影就像一门语言,在表面的故事底下,深藏着可以感觉但又不可捉摸的韵味。

影片色调整体偏暗、偏冷,与主题相契合,透露着死亡的阴影和庄严;仅在某些场景,明亮的灯光可以令人返回现实生活,而这些情节也恰恰凸显了主角的普通和作为市民的幸福。

整部影片并没有对镜头提出过高的要求,却也往往在此之中流露出平淡的细水流长。

老师上课时说,艺术源于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或人类生命意识的美感呈现,这在影片中不无体现。

无论是绞刑师作为职业的严谨认真,还是死刑犯生前的最后哀悼,无论是主角故事中的爱恨情仇,还是故事外历史的涓涓细流,都让我们感受到生的喜悦与死的悲痛——生者,享受当下的片刻安宁;将死之人,企图抓取生命的最后点滴。

这难道不正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吗?

主角通过细致迅速的工作,以表达对死囚的最后怜悯;用装殓工作的严肃认真,表达其对死者的应有尊重和惋惜。

这些都孕育着审美意识的诞生。

而这部电影作为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唤醒观影者的生命和审美意识。

老师上课曾提及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生命而给予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非有生命的大彻悟不能有大文学大艺术”。

生活中,囿于时空的桎梏,我们无法在不通过其他媒介的情况下,超越自己的生命界限,无法体悟自己之外的人生和世界。

但电影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想象空间。

这部电影,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道德冲突——生死,放到观众面前,放到观众生活,使我们拥有审视自己生命的机会和全新的视角。

对于生命,我们有什么印象呢?

是平平无奇还是应当波澜壮阔?

是庸庸碌碌还是应该奋力拼搏?

是一场漫长的旅行,还仅仅只是几个仓促的选择?

电影告诉我们,这些思考或许在死刑面前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行刑架上的圆形绳套,就将是每一位死刑犯人生的句号和终结。

绳子前,是你的一生,充满仇恨与忏悔;绳子后,是对你的宽恕,充满慈祥和宁静。

而站在中间的,是冷静的绞刑师,用严苛精确的动作为你搭建彼岸与此岸的桥梁。

套上头套,只听一声拉栓,这个世界与你的联系就永远存在于过去时。

焦虑、紧张,新仇旧恨、叱咤风云,断壁残垣、姹紫嫣红,都伴随着第二和第三节脊椎的分离而消散在风中。

 10 ) 死刑和私刑

我真正明白绞刑是怎么回事是你管子网站上看萨达姆被处决。

以前我一直以为绞刑就是上吊。

我承认那次在什叶派和萨达姆之间的对骂声中,轰隆一声地板开了个洞,借着手机冲上去拍那没有挂白布袋的死者脸的时候我吓得不轻。

我直觉认为这么做实在是美国政府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以暴制暴。

虽然我心里常常生出杀对头的念头,在所谓的理性时刻里,出于同样对死亡的恐惧我觉得剥夺生命是野蛮的行为,无论是用法律还是私人暴力。

可能中国没有宗教信仰,无法用“只有上帝有权利结束一个人的性命“这样的论调来论证死刑禁止的进步性。

但在辩论中我仍觉得很遗憾,”杀人就该偿命“这样的观点仍是根深蒂固的。

我被反问”如果被杀的是亲人难道认同杀人者不偿命吗“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逻辑可被荒谬的引申为”是否应该让被害者家属出来行刑呢?

“。

要么我们依赖一个法律,它来执行公义,但是它不应该为你用以眼还眼的方式复仇。

要么我们依赖自己,像西部牛仔一样自己执行正义。

我知道,在某个社会里,可能仍是倾向后者居多。

我可以说这一切出于我畏惧死亡的动机,我也明白复仇也是人心底最的直接反应。

后来我想起前几天看的韩国电影《亲切的金子》,就是一部私刑的片子。

没有多少人看到那里对私刑是否合理提出质疑,看起来似乎在韩国,情况也很接近。

在电影开始前,我特意去你管子网站找了当年萨达姆被执行的片段,并堵住耳朵看了一遍,那脖子被拉断的嘎巴声让人很不舒服。

当电影演完,我有些失望,被我酝酿起来的死亡恐惧或生理反应对死刑的质疑,都没有在片子里出现。

即使导演试图努力制造内心的冲突,无论绳子挂在漂亮的女纳粹还是好朋友的脖子上,我没感受到一个活生生个体面对死亡的恐惧,也没有对他们的被处决的方式感到一点矛盾。

甚至我觉得,7秒半就被拉死,是件很干脆的事,远比幻想的注射求死来得干净利索。

《最后的绞刑师》短评

看的途中就大致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好题材,还是没拍好。导演掌控略不到位,演员也不自然,是个好演员,能看出想尽力把角色演好,但是和角色不搭,就像本来不是为他设计的角色,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9分钟前
  • chen
  • 推荐

心理危机总爆发,这胖子该看心理医生了。比《入殓师》差。

10分钟前
  • 公子羽
  • 还行

说实话,我觉得还是有点煽情。同样是特殊职业,焚尸人拍的冷静的多

14分钟前
  • 寸言土
  • 还行

...

19分钟前
  • halfy
  • 还行

工作就得干成戒样~~she piad the price,she&amp;#39;s innocent now

21分钟前
  • Cutepoison
  • 力荐

专业的人总是很帅。

25分钟前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还行

绞死那么多人,女性才几个?偏偏选择清洗女性的身体拍摄,有意思吗?瞬间降低了格调!

27分钟前
  • 菱歌悠长
  • 很差

站在历史交界处是何种感受?不同寻常的职业,每日的绞刑工作不是单调重复,而是把噩梦搁在心的那一头,“But I know they&amp;#39;re waiting for me”,影片还剩二十分钟的时候矛盾终于达到瓶颈,Pierrepoint的爆发不是终结,而是余生漫漫辛苦的与过往挣扎。

28分钟前
  • 小黄花鹅
  • 力荐

电影确实有点冷冰冰空荡荡的感觉。娴熟的技巧 无情的面孔 冰冷的口气 人格的谴责 宗教的影响 社会的压力 直到 废除死刑。

33分钟前
  • rhythm
  • 较差

当他为几十年的好友行刑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自主的将头深入绳圈,他轻声说 不不不。仿佛在与好友一起共同安装一个摩托车配件,而他在耐心的教这位老友“先不慌放这个零件”。好像是轻松地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最后一件。这段相当焦灼心酸啊!是个很会演的英国胖子

36分钟前
  • 夏媄媄
  • 推荐

主题很霸气,执行一般而俗套,也就电视电影水平,2.5星吧

38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废死热潮之下拍出来的电影,故事从行刑师的角度来拍。冗长无聊,为了告诉观众死刑给犯罪家人和行刑师带来的苦恼和恶果,但却避而不拍受害者所遭受的苦难和犯罪给他人带来的伤害。里边出现的几个犯人都给人感觉很脆弱很值得同情的,主角生涯里边处死了六百多人,好像里边罪大恶极的和无可救药的犯人一个都没有。如果现实里边都如电影里边的犯人一样那就不是死刑的错了,而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错了,电影本来想描述死刑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让人怀疑了是司法体系的问题。最后更可笑的是硬生生的把死刑定义为除了复仇没任何意义😂。当废死成为现实的时候,势单力孤的平民百姓在犯罪了之后的确会终身监禁,而对特权阶级来说只不过逃避犯罪的另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42分钟前
  • 馒头人ytl
  • 很差

就是那种哪哪都刚好的电影;看片子时我一直在想【入殓师】:一个在残忍地对待生,一个在温柔地处理死;高潮都那么相似:绞刑师绞死最好的朋友,入殓师收殓生父的遗体。绞刑师最难的时候被发妻抛弃,入殓师的妻子一直站在他身边。五星。

47分钟前
  • 狂接舆
  • 力荐

拍摄者旨在让观者审视胜利者姿态的英国人冷观自己所称颂和追求“效率和人道”时刽子手姿态,战后笼罩在民众里的白色恐怖作为一个短视的权谋理应在人们逐渐苏醒的人权意识上奔崩离析,反省者的姿态也随之逐步明晰,传播着“若不事斯语,何以成名,各宜自勉,克成令誉”的时代信条。

51分钟前
  • Leroy B.Lo
  • 推荐

可以对绞刑内心再深入刻画些~~

54分钟前
  • 五花马
  • 还行

很典型的英式冷色调电影,结局不难猜,但是整个故事干净利落

59分钟前
  • 片片
  • 力荐

讲述得很中规中矩,就是发力有些晚,视角其实也可以再开阔一些。wiki上有关于Albert Pierrepoint和影片中英国最后一个被判绞刑的女性Ruth Ellis的资料

1小时前
  • 臧舟壑
  • 还行

相当沉闷...

1小时前
  • 小茉莉
  • 较差

嗯。。我觉得可以停下了。。

1小时前
  • 大球
  • 还行

Adrian的敘事和表現力過於稀疏 一般般的作品 英式冷豔自批 蒙哥馬利算是全篇唯一亮點NPC 真真“一語雙關” 【德國納粹在英國司法面前接受審判】隆美爾不知道當時看了這種報導吐血沒 不知為何只記得太祖送給蒙戈的那首&amp;lt;水調歌頭.游泳&amp;gt;... 話說剛剛知道09年英國才成立最高大法院 這值得調查 尼瑪咋回事

1小时前
  • 好公民库尔蕾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