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Atlantique,Fire, Next Time,Atlantics
导演:玛缇·迪欧普
主演:阿卜杜·巴尔德,艾敏纳特·卡纳,伊布拉西马·姆巴耶,艾玛杜·孟波,玛姆·比内塔·索恩,Diankou Sembene,Nicole Sougou,Babacar Sylla,Traor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塞内加尔,比利时语言:沃洛夫语,法语,英语年份:2019
简介:一群无薪的建筑工人们出海去异国寻找更好的生活,却一夜之间在海上消失了,被他们留在达喀尔的女人们则饱受莫名高烧之苦。17 岁的艾达私下为爱人苏雷曼(去世的工人之一)而哀悼,但是她已经被许配给另一个男人。她的新婚之夜发生了一场大火,随后一名年轻的警察被派去调查案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愤愤不平的工人们回来了,而且已经..详细 >
乡土魔幻
可惜最后只是个爱情故事 是很浪漫啦 (mati diop和西汉姆中后卫issa diop到底是不是一家人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十分现代的一部作品,从主题到设计,从声光到背景音乐,皆是触手可及的鲜活想法。但无奈故事壳子有些薄弱,不管是爱情还是社会不公,都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挖掘,电影只是围绕在一份深沉的感伤,冥想和诗意表达之中。不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关于那些被遗忘和被忽略的,我们不缺记录,也不缺分析和反思,但又有多少人带着诗人之眼去埋葬他们的灵魂呢? - Regal UA East Hampton (10/12/2019)
烟雾像一具空壳,只有光线偶有可信度。死者没有死,生者没有真的活过。人物不会凝视,城市没有结构,随随便便放火也不会真的点燃什么。
模仿阿彼察邦的辣眼睛电影,看见黑人我就知道可能没啥好事,看了后果然如此。比阿彼察邦差了几百个祝新。戛纳眼瞎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几十年前,《四百击》就能输给《黑人奥菲尔》(这不仅仅是眼瞎不眼瞎的问题了,简直是弱智),《侠女》和《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居然会输给《烽火岁月志》。纵观三大,今年颁奖季让人无语,首先柏林都是什么鬼东西!《同义词》也就那样。威尼斯弱智!《小丑》是什么狗逼玩意?《被涂污的鸟》哪里不好了?戛纳眼瞎!《寄生虫》也能得奖?其实洛迦诺还行,鹿特丹也可以,有点艺术追求可以去那里。艺术的他律性真的是开始逐渐占据上风了,自律性开始化作电影节菜市场的垃圾桶。(多伦多虽然是菜市场,但是也比三大强。起码人家是个诚实的菜市场,不会打着艺术展览的头号去卖菜)
6/10。夜景摄影和毛骨悚然的空灵电音,把神秘感塑造得相当突出,特别是夜晚蓝色和紫色的阴影、绿荧光在演员的肤色上闪烁流淌,几乎成了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但剧本就和僵硬的表演一样粗糙,实在没有什么探讨价值,用狗血多角恋和超现实元素的生硬嫁接,描绘出一副单薄的人物素描。奢华的白色卧室里那张大得惊人的床、狂欢派对上利用性感获取钱财,女人们借酒消愁、等待富有的男人,对女性资本主义的符号化展示都沦为了平庸乏味的阶级议题。
豹子一般的电影,它是不断变换的海浪,无人的房间、被风鼓起的窗帘(关于人类的一切都过于合理了点
艺术电影的套路和标准还是没有突破,尽管这是一部非洲艺术电影但仍镜头语言还是太欧洲了,虽然确实有很多细腻的角度但直给的象征直给的主题直给的人物弧光都太直白了。ps:第一次出现魔幻场景时真是吓到我了。
#27/LFF,新鲜的背景和人物们,摄影绝佳,前半小时建立了很细腻的情感,我想着这状态只要用心讲任何一个人都会很棒,但为什么偏要讲怪谈,有些可惜。当首映结束,导演上台时得到了部分答案,这位被称为第一位入选戛纳主竞赛的黑人女性导演比预期的白多了,如果不知该信息我都猜不到这位是黑人,更像是来自伊朗。既然拿到一个大奖了,希望再接再厉,好好讲自己熟悉的巴黎的各类人物,而不用跑去塞内加尔弄神秘。
形式上接受不能,呈现效果也不尽人意。刚营造出来的氛围,晚上回魂那个场景灯光环境音乐等等一切东西感觉都是对的,结果非要把故事延伸到第二天,闪光点全被当天晚上的海风吹走了(摊手)如果把时间停留在那天晚上刚刚好,表述过于繁琐平庸。大西洋上的漂浮魂魄颇具神秘主义色彩,除此之外主题上也只剩下了“人鬼情未了”,社会层面的阶级问题看着真的不是重点,民工集结半夜上老板家里讨薪只是情节背景板啊。表述能力上给人种眼高手低的感觉,迪欧普长片处女作拍成这样的确值得表彰。不过拿到评审团大奖认真的?新导演不应该先进一种关注单元?
女导演的初女作,想像力不錯。得戛納評委会大獎有些過誉了。
中間的發展意想不到,很有趣,拍得海境十分有意境,結尾也收得滿好。
光线色调运用挺微妙
trop de vagues rendent le film vague./前重看「Beanpole」|20190703重看(略减)
#72nd Cannes#评审团大奖 亡魂归来 魔幻神秘结合社会议题
填充感好强。。。
#PYIFF# 谜一样……
三星半。剧情没有太多值得探讨的部分,近乎是一部塞内加尔本土化的《人鬼情未了》。只是导演玛缇·迪欧普对神秘主义影像的塑造能力相当突出。过程有多干瘪,结局的诗意气质就有多重,合情合理的的矛盾共生体。
A / 灵动眩晕的是波涛、海风与日光,稚拙粗粝的是魂魄的结晶颗粒。那些僵硬的部分似乎并不真的生硬,反而成为了奇幻逸出的微观政治情境,而幽灵漂浮的身体成为衔接冰冷与酷热、坚实与柔软、生存与死亡的信使。人物被“海洋”点缀、被“海洋”震颤直至在爱与诗中生成为“海洋”本身。虽然远远不及却还是想用“热带疾病”这样的美好词语来形容它。
很多人不喜欢?差点就错过了。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电影的情绪贯穿始终,很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