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弱剧情强情绪的片子让人感觉不是在看电影是在记忆闪回,想法滑过大脑皮层,如意识流动。
所以很适合喝酒时候看,才能卸下评判体系去共情Rona和自己。
罗南也太适合问题少女角色,和母亲的争吵、对青春的消耗、耽于爱情幻想,她的侧脸美丽又脆弱,如此契合北欧特有的荒凉和寂寥(即使如此,北欧依然是我觉得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虽然发色暗示了事件先后但其实时间顺序没那么重要,两个小时可以说是没有剧情,只是来来回回与自己作斗争,就像试图冥想一睁眼却又佝偻空洞的背,渴望变好却不断打转的人生。
“I can’t not be happy sober.”和《海边的曼彻斯特》那句“I can’t beat it.”一样悲伤。
人总是要找个寄托,或者酒精或者爱情或者信仰,然后把自己和对方折磨个半死,好像折腾本身就是生活的寄托了。
Daynin看着鼻青脸肿的Rona说出“想去喝一杯吗?
”时惊愕的脸,Rona是一个绝对不适合走进亲密关系的人,但堕落是她的生命力来源,她就这么绝望地枯萎掉,在愤怒、痛苦和虚无中燃烧。
北欧教会人的,就是如何与自己独处。
Papay的画面美得窒息。
结尾的合家欢转折略显突兀、不够“离经叛道”,但也给了这两个小时的压抑一个喜闻乐见的交代,交响乐处剪辑是对散文句的完美诠释,“我爸爸可以控制风”。
父亲架在羊棚的船舶二层舱,观鸟亭的航海想象,农场置于海洋上的构图,本就暗示了对海洋的歌颂:冬泳让人想起锈湖劳拉的新生,橙色是火焰的颜色,春天到来的时候重新启程。
当我如指挥乐队般感受自然,你能否体会我重新掌控人生的喜悦?
btw.标题照搬了自己《酒精计划》的影评,这两部片子从很多方面给人的感觉都很相似。
观看过程中不断拉回前面的进度条,意外发现其实结构相当完整…"In grandiose moments, 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 My body is a continent. Forces are at work in the night.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 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 and the waves roll into the shore 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 Lightn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 and when I orgasm, there's an earthquake."相当女性力量的,相当令人感动的。
这部电影不是韩国的那部《逃脱》,这部电影里面有色彩鲜艳的头发,而且还有酒吧酗酒,我也纳了闷了,头发颜色和逃脱能有什么关系,外国导演确实都是一些奇葩类型的,神马玩意之看完记不住系列Very good很好,You're great你很棒!
我评分就两种,1种1星,1种满星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你很棒!
In grandiose moments, high on fresh air and freedom on the hill, 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 My body is a continent. I grind my teeth in my sleep like tectonic plates. And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 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 And the waves roll in to the shore 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 The island’s headlands rise above the sea like my limbs in the bathtub. My freckles are famous landmarks. And my tears, rivers. Lightn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 And when i orgasm, there is an earthquake.
某些情节很像亢奋。
整体故事说的是关于戒酒,整体故事上其实看的很压抑,也很无聊(注定是一部小众电影),目前进度条刚过一个小时。
我会看完的亮点大概就是风景很美?
女主不喝酒时候很 ok,但是喝了酒就完全变了一副面孔。
剪辑感觉有些混乱,看的有点分不清前后逻辑。
当然这可能是我的问题。
看完了,女主爸爸有精神疾病。
我想女主也有受到一些影响。
一个小时之前的内容真的很无聊,甚至不想看了。
但是后半段简直神中神,节奏也好,设计的也很好。
如果前半段也就五到六分,后半段七分实至名归。
西尔莎罗南的演技,不用怀疑。
还有 bgm 配的也非常好
这是一场在现实中找寻自我的旅途,是一首探寻自我意义的散文诗。
不同的时间线交织错乱,在无尽的破碎和虚晃中被逐渐拼凑起来。
儿时成长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父亲的躁郁症、母亲极端的宗教信仰在Rona的童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开始了第一次逃离:一头狂放的蓝发,她忘我地在酒吧夜店里尽情舞动,随后又发疯般地大肆喧闹——这是那抹蓝背后深深的孤独和忧郁,而这份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到了极致。
Rona试着逃离酒精,回到奥克尼群岛,找寻自己在现实中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上百天难以忍受的清醒后又在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
金色发尾的蓝,是十二年后她唯一带回的东西,可家乡的土地会给予她力量。
更多地,她开始放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次又一次的闪回中,穿插着Rona平静且克制的独白,缓缓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当她跨过那道寒冷的屏障,走向茫茫的大海,她终于能听见奥克尼的心跳,高声呼号,与海豹对话。
褪回的金发,仿佛能再次看见她儿时的模样,而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Rona找到了自己热爱所在。
当她向母亲提起海藻的那一刻,碧蓝的眼中闪烁着的光芒,热情和喜悦难以掩盖。
自此,Rona将现实赋予了完整的意义,逃脱了过去的枷锁。
温暖阳光的橙色,是属于她的崭新开始。
她拥抱了大海和狂风,而这个世界也终于向她敞开怀抱。
自始至终都未见鹤鸡的踪影,随着一声鸣叫,Rona知道,这是她临行前,奥克尼送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
而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摘掉耳机,仔细倾听属于自然赠予的白噪音去年读了chanchan man的
老友、爱人和大麻烦7.9[加] 马修·派瑞 / 2024 / 译林出版社但作为种族隔阂,无法直视的特权者的伤痛或说是与虚无主义的彻底苟合只能与海豹共鸣,作为代价,你要永远透彻、悲凉、湿漉漉地
所有悲情电影的欢乐场合都是自缢29岁休学、没有工作的罗娜白色的沙子,峻绿的草地,望向远方,那么地为难。
如果蓝色是悲伤,那么橙色就是希望...你是海洋的指挥家,解决逃避的方法是面对
超了几十字,想着稍微扩充一下。
年度十佳,如果去年看这部电影一定是我的2024年度十佳。
影片改编自艾米•利普特罗特的回忆录《岛屿之书》。
电影开头关于海豹的传说就已经吸引了我,然后又是喝酒醉酒的晃镜头,很喜欢。
也许很多人是为了罗南来看这部电影,但看完这部电影,我由衷佩服这位擅长聚焦心理创伤和渲染情绪的德国导演。
电影中诺拉•芬沙伊德通过海浪声和耳机音乐的混响交替、手持摄影方式来呈现罗拉混乱的心理状态。
海边的远景镜头展现人类渺小的存在主义困境。
醉酒画面通过高反差单色影像介入叙事,瞬间割裂现实与幻觉,成为角色精神崩溃的显性注解。
传说与科普模糊了真和假的界限。
夜晚独自驾车,当手电筒的光照在绵羊身上,它们从手电筒的光束中逃出,它们的逃脱是真正的逃脱吗?
酒精既能令人陶醉,又能令人抑郁或放松。
你以为自己一切都好,但当喝酒的冲动会突然袭来,你会想喝一杯,让酒精在我们的神经通路留下深刻印记,我们的逃脱又是不是真正的逃脱?
绵羊怎么逃也无法逃到大海,就像没有见到人的海豹精抵达不了岸边,海豹精永远属于大海。
结尾处富有哲思的台词配合静照,让观众进入抵抗影像泛滥的沉思空间:万物来自海洋,海洋又将它们带走,终有一天,它们可能会重返陆地。
暴风雨后能找到最好的东西。
过去如影随形,能量永不消散。
逃脱与逃避不同,或许真正的逃脱不在于自我麻痹与伤害,而在于保持行走的勇气。
戒酒是一种勇气,走向大海是一种勇气,在狂风暴雨中呼吸同样也是一种勇气。
它是斩断过去的决绝,拥抱未知的信仰,存在瞬间的觉醒。
罗拉不属于大海,但与大海拥抱之时,她找到了逃脱的真正意义。
“在那些宏大时刻,站在山上,沉醉于新鲜空气与自由,我研究着我的个人地质学。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
In grandiose momentshigh on fresh air and freedom on the hillI study my personal geologyMy body is a continent I grand my teeth in my sleepLike tectonic platesAnd when I blink, the sun flickersMy breath pushes the clouds across the skyAnd waves roll in to the shoreIn time with my beating heartThe island’s headlines rise above the seaLike my limbs in the bathtubMy freckles are famous landmarksAnd my tears, riversLighting strikes every time I sneezeAnd when I orgasmThere is an earthquake
无法再享受高密度的巨型城市,于是四处收集心仪的地理碎片,也不再觉得定居是必然,永远若即若离的安全感更让人上瘾,随机波动下的显化没想到最终指向了从未想象过的高地。
大西洋的横扫来的季风和太平洋完全不同。
在这里,那间在完全的黑暗和风暴里依旧安静的石头房是我想象的可以居住下去的样子。
对某一元素越来越清晰的渴望催促我继续离开继续寻找。
为了被石墙隔开的那一秒钟的完全寂静也值得穿越整个地球吧那一刻,我明白未来注定是不确定的。
第一秒是很恐怖,但接着就是成瘾。
狡猾的是,在为了抗争不得不成为酒鬼之前,我先让逃走的欲望成了习惯,并且名正言顺地称之为喜欢旅行前几天刚看了但愿人长久,那位父亲毒瘾,这位父亲酒瘾。
于是在地球两端的女儿们,尽管对创伤的忍受阈值不同,却同样无法摆脱那份爱恨交织的记忆的纠缠。
喜欢高地,我也想尝试一次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并呼唤海豹。
我也会体会在这些宏伟的瞬间里,探究我内心地质的时刻。
我有勇气继续这样生活,只是为了很微小的可能性。
我可以为它不断离开,直到那一刻的绝对安静找到我。
故事简介: 本片基于艾米·利普罗特所著回忆录,她和芬沙伊德改编剧本,讲述刚从康复中心出来的罗娜在离开十多年后,回到了苏格兰的奥克尼群岛,回到童年时的牧羊场,再度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静谧的珍贵。
观者吐槽中: 这部半虚构电影由Amy Liptrot2020 年备受赞誉的回忆录巧妙改编,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或常规的剪辑结构来呈现这些事件。
相反,导演通过晃动的镜头和跳跃式的剪辑来反映罗娜混乱的心境。
罗南饰演的罗娜是一个酗酒者,迷失在伦敦哈克尼的派对场景中。
她爱着体贴的戴宁: 前一分钟她还是一个有趣、温柔的女友,是派对的焦点;下一分钟她就喝得酩酊大醉,完全失去控制,有时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不同是传统酗酒电影主人公要经历一场黑暗历程,罗南的表演自成一派,主人公善变和不羁以至于当罗娜慢慢失去对她来说重要的一切时,她几乎像是被暴力附身。
可悲的是,在一个灾难性的夜晚之后,戴宁也离开了她,罗娜泪流满面地试图回忆起那个夜晚的细节,但却无能为力。。。。
在罗南众多会让你心碎的场景中,这一幕一定名列前茅!
导演对酗酒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没有简单地将酗酒描绘成一种不良习惯,而是从酗酒者的内心角度出发,展现了罗娜在酒精的控制下所经历的痛苦、困惑以及对慰藉的渴望。
有趣的是, 导演为罗娜设计了不同的头发颜色,从冰冷到火热的色调反映她的心境。
但是即使没有那些像夜晚明亮的灯塔一样指引方向的标记,人们也不会在影片中迷失方向。
这部电影在其混乱与宁静中更像是一部令人兴奋的记忆之作,而不是平淡无奇、平铺直叙的叙事。
总的来看,本片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出色的视觉呈现都使得这部电影在成瘾题材电影中独树一帜。
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展现了酗酒之殇与救赎之光,让观者在感受罗娜的痛苦与挣扎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与改变的可能。
PS相比之前的《闪电战》,罗南似乎又回到当年《伯德小姐》精灵古怪小姐的状态,谁能不爱她带着些许爱尔兰口音的独白!!!
影片的自然风光太太治愈,苯苯的海豹在海中如飞翔一般,如梦如幻。
细腻取胜,真是一篇满分散文,碎片叙事不徐不疾,看似平静的镜头下情绪暗流涌动,没有被压抑慢慢吞噬,黑暗侵袭之下却留有一缕阳光,过程当然是痛苦的,但总有一小片温暖埋藏,情绪在风景中沁开,是的,戒掉之后又染上了,那又怎么样呢,再戒就是了,当难以想象的困难来临时,只是面对就好了,给了我面对生活勇气。最早的风力等级是由对船的危害性划分,由数字落到了人们本身,本片也是如此,从来没想过只是借手挡风,与海豚对视,一声秧鸡叫就能如此动人
【7分】散文化,但插入过多的抒情片段和打碎的时间线让整体显得有些形散神也散。但比较惊喜的有两点,一是音乐的应用,二是叙事中对个人和自然那种情感连接的探索,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同题材电影的陈词滥调。
自然疗愈片🌊,反向的lady bird,有被露头海豹可爱到
这部电影不以戏剧性取胜,而是饱满的情绪和情感张力为亮点。结尾女主说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陆那段真得很生态女性主义,达到了充盈的情感高潮。事实证明全球的女性导演们正在全方位的崛起!商业片和艺术片领域女性创作者只会越来越多!
罗南好有生命力啊
罗南夫妇制片首作。坦然暴露的脆弱人性、复杂又纯粹的人际关系与神秘包容的自然紧紧交织,从没想过与酒精成瘾搏斗的人生能够拍出这种况味,破碎迷茫也灵动鲜活,这不比陈词滥调的白男midlife crisis故事好看多了。至不堪之际,回归故乡不失为最好的自救之道。故乡不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永远可以依靠的亲人和邻里的温柔托举,更是埋藏心底热爱和希望的火光,它承载过去的记忆,映照出一个人的渺小,也锻造新的灵魂。在城市中靠近人群是因为孤独,在孤岛上独自相处却内心充盈。与自然有关的诗意独白贯穿始终,最后想象身体变成岛屿,游荡的灵魂得以安放。自然接纳人类,人类接纳自己。罗南大概是世界上跟英国离岛气质最相配的演员吧,这次还看到了她强大的肢体表现力,跟交叉叙事的剧本和风格跳跃的摄影相互成就了。@UA机上影片
实四私五。可能是今年最喜欢的片子
电影特别矫情与自恋,非线性叙事似乎是想模拟酒精成瘾后记忆的断裂感,但对叙事没有丝毫增色,反而让已经很浅薄的剧本变得更薄。为了让影片增加一些深度,导演选择添加环保的元素,但加入这些元素后故事变得更肤浅更虚伪,更像是白女在漫长的青春期后一拍脑子做出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并不是对创伤的解决。主角的成瘾是一种惯性,是因为童年创伤及城市氛围的不良影响。她在海岛上所做的戒断,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便会失去意义,回到伦敦的浮华世界见到酒吧后立刻又会投入其中。而,有几个人能像她一样,永远有一座岛可以逃避呢?所谓的博士研究方向,她真的喜欢么?还是只是不肯面对自我的借口?一个寄予希望以成的另一个瘾?我只看到了一个精神小妹突然一下子就装作自己是个专家,以填补内心的空虚,而没有看到选择专业背后的沉思与动机。
镜头的组接也随着主角人物的醉意而发生有意识地“混乱”,是一种情绪的流动,是一种诗意的化身。
贵国就这都需要拍一部片子??完全get不到。这也太幸福了吧,没有一点生存焦虑吗?
7/10剧情很破碎,罗南的气质和颜值真好,风景很治愈。
我南已经无戏可演到这种本子都要接了吗,给年轻女演员还能用来飞跃一下,给她真是有点不足了,普普通通风光剪辑mv罢了
罗南的灵气独一份且无可替代,特写镜头下表演的层次感呼之欲出,尽显高级。但片子整体就很失衡,风景好美,大银幕质感很足,还是得在电影院看才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部尝试表达情绪的电影,但很难进入情绪😓切碎的时间让叙事更加凌乱。唯一做对的事情是为罗南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一部安妮宝贝式的剧情可以在北海令人信服。
典型的英国电影形式主义政策下获得国家资助的低成本烂片。
与自己和解的治愈片子,离不开海每周都要去海边充电的的土著表示太懂了好吗
最后海洋魔法那一段,太美了!虽然我不懂欧洲人的精神世界,但不妨碍我觉得罗南太美了,像一颗坚韧又易碎的珍贵蓝宝石,小奶音超级可爱。是的,我是罗南梦女🥰
*想起几年前甜茶那部漂亮男孩,addiction的根源不是纯粹沉迷某样东西,而是内心痛苦无法排解,当做某件事的时,大脑可以暂时不清醒,上瘾的大概是这种不清醒的状态*羡慕罗娜处在人生至暗的时候,可以回家接受大自然的治愈,苏格兰很美。独自处在海阔天空之下,难免会孤独吧,但孤独之下也慢慢理清楚很多东西。如果是我生病了,哪怕不上班了,可能也会因为请假/空窗之类而焦虑吧,实惨*罗娜在狂风大作的冬季颤抖着到海里游泳,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到商店买东西,老爷爷只是说你去游泳了吧,你看起来状态很好,而不觉得她是个神经病,真好啊*这部整体就是很抽象的文艺片,讲女主因为父亲的精神问题而内心创伤,长大后酗酒,搞砸工作和爱情后回家疗愈自己的事,罗南的表现一如既往的OK,但电影总体略沉闷就是了,不过文艺片就是这样的了
特别喜欢这部。或许困扰我的不是酒,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年纪增长的过程中,我终究不能始终保持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觉得未来一片光明。但我一直在挣扎着向上,向着更好的自己前进。中间有两段看着眼泪止不住滑落,圣诞节夜晚她独自在房间跳着狂野的舞蹈,暴风雨来临她在小屋里假装远航的船员,我突然发现我不是世界上唯一孤独而且幼稚的人;罗娜神色飞扬地告诉妈妈自己准备将海草作为博士研究课题,我以为妈妈会打击她的积极性,要她赶快回家,但妈妈只是听着然后微笑着说,我很高兴,刹那间眼泪就忍不住了,我对于家庭、爱为何不信任到如此地步。或许全片剪辑想用混乱、迷幻来表达酗酒时主角的记忆、认知错乱,看得我也是晕头转向,只能凭借女主亮眼的发色勉强辨认各个时期发生的事,拼凑出故事的大概。但我想,我抓住了故事的主线,我要逃脱。
放到这种如同洋流般攒动能量的真切故事里,罗南的质感上好得如若万物苏生的海岛,足以叫人甘愿领受十面埋伏的风与浪,做一场苦痛得双脚悬空的噩梦,再等一声鸟鸣刺穿长夜。反例固然是《闪电战》,那才真是“清醒时无法快乐”。罗南近两部电影,都从丈夫劳登《流人》那挖角,《闪电战》是Ho,这一部则是Catherine和Molly,真是亲切。